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农妇山泉有点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未知
这丫头怎么回事,好像我没怎么得罪她吧?杨伟有点摸头不知脑,搞不清楚状况。苦笑着摇了摇头,看着抓住手指头挤得呲牙咧嘴的小丫头,还是跟了过去:“这样搞不行的。就照着我这个方法来。”
杨伟抓起一根,扔到早就挖好的d里,三两下填上土,拿脚踩了一下:“诺,这样不就行了?你拿的时候从根部开始,这下面半截都没有长刺的。然后直接就丢到这些坑里头去,填上土就好了,不用拿手扶着的,歪一点没什么关系。”
赵静也不理他,手里倒是按照他刚才这样做起来,当真是又快又安全,一连载好了十几根,没有再发生流血事件。看着好像是债主一般脸色的赵静,杨伟没趣地摸了摸鼻子,将大伙都召集起来,将他的劳动经验给这些理论大于实际的学生传授了一下,顿时工作效率便上了好几个台阶。
第三十九章青鱼长角见得稀
看来天气预报经常不准那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了。正月刚过完,一场突如其来的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紧随其后的便是大范围的降温以及缠绵许久的雨水天气。然而,头天天气预报却是“今明两天天气晴好,适合郊游采青。”丝毫没有一丁点儿的准头。
“你们就在家里打打扑克吧,记得中午要过去吃饭。”杨伟从裤口袋里摸出两三副钓鱼扑克来丢到桌子上,和几个学生打了个招呼,将水裤往肩上一甩,打个伞就出门了。
雨下得不大,却很是密集,带着冻死人的寒意,正是典型的倒春寒气候。所幸的是在此之前经过农大这些学生的检查,前几天栽下去的那些果树苗绝大多数都已经成活,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海子池里这两天都没喂食了,喂了也没螃蟹去吃。问过肖四,说这是正常现象,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十天乃至半月不食,也不致于饿死,天气不好,喂了也是浪费,隔个三四天一次就好,等这几天晴起来了再恢复正常。
到得杨宝山的那口鱼塘上时,安放饲料杂物的那间小棚子里面已经坐满了人,都是来帮忙拉网转鱼苗的。棚子外,杨宝山和杨伟本家的一个叔叔在清网上面的漏d,这种专门用来拉鱼苗的小网一年没用了,这次下水之前肯定要好好检查一下。要不然,鱼全部都从漏子里头蹿出去了,一拉一个空网,就算是人受得了,那一池子小鱼又经得起几回c?
杨伟将雨伞收起来,给在座的几个人散了烟,换上雨衣水裤,赶紧过去帮忙清网。
“个苕货儿子,你说你这天气跑过来做什么,在家蹲着看看电视几舒服?”那本家叔叔见杨伟过来,笑着开起了玩笑,“几时给老子找个儿媳妇回来,二话不说,酒席钱我们几个做叔子的平摊了,不要你出一分钱。”
“好啊!就这么说定了。”杨伟也笑起来,上前替过他爸将渔网接到自己手上,“到时候酒席钱我自己出都行,只要几个叔叔每人多丢点拜钱就好。”
大伙都一起笑了起来,有人就起哄了:“伟伟,前几天过来找你的那个姑娘娃蛮好看的,人性格又好,干脆你们年底就把这事办了吧。我们也好找你爸爸和几个叔子敲几包烟抽一下。”
知道这事是越描越黑,杨伟也不敢接口了,刚好在网上面发现了一个漏d,赶紧找根绳子顺着网格扎好,不去理会这些人的话了。
清好网,确定上面的的确确是没什么大的d了,而那边杨宝山也将小鱼池边上的木桩竹篙杂草河蚌壳之类影响收网的东西清除干净,一群人就从棚子里走出来,清点一下人数,分成两班分别站在鱼池的两边准备拉网。
因为是直接从头拉起,也就不存在从水中间发网的问题,这样倒是轻松了不少。当然,这个轻松只是相对来说的。就好象站在岸上拉浮纲的人就比在水下踩沉纲的人要舒服的多,尽管被这带着寒意的春雨淋得湿透,但一看到还有人在水里瑟瑟发抖,感觉上那就好多了。很不巧,杨伟现在就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踩着网前进。
把网抬到小鱼池边上,杨伟就下了水,没办法,谁叫他穿了水裤来的?没穿倒也罢了,可现在两弟兄都是全副武装,你自己家的事自己都不肯出力,谁还会下死力帮你?说不得两兄弟加上他们父亲还有那个鱼池和他爸紧挨着的本家叔叔,四人就只有在水下工作了。
这拉鱼的网和一般在河里撒的那种不同,它有上下之分。上边全是一个个的空心菱形小塑料筒子,用一根小指粗细的尼龙绳子做纲连起来,放到水里之后因为浮力而浮在水面上,又叫做浮纲。而沉纲呢,则是用的一个个五六公分长的小铁棒连起来,铁比水重,自然就沉在水里了。
拉网的时候,视鱼塘大小,每边都要两到三个人在水下面踩着沉纲,以免网中鱼儿一起发力将渔网给顶翻了从下面逃走最后打个空网。岸上也有人,分别拉着沉纲和浮纲的绳子,将网一直拉到目的地。
还没走到一半,网中的鱼儿便好似一起收到了信号一般开始在网前拼命跳出水面,似乎这样就可以逃出生天,再次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只可惜也不知道这些鱼是不是视觉上有障碍,它就只知道往前跳,却不晓得生门乃是在身后的。
快到岸边的时候,杨伟就感觉手中拉着的纲绳明显的重了起来,岸上的人也都一个个露出了笑脸:“这一网拉的好,只怕是把它全部清空了。”
然后就有人大声叫道稳住,慢点走,却是开始收网了。岸上水下的人一齐发力,将鱼网的上下纲绳都拖到岸上拿脚踩住防止被网中的鱼挣到水里去,留下中间部分将鱼兜住。只等着岸上的人拿筐子过来捡鱼。
四个人分别站在一个角上,一段一段地打开渔网,将里面的鱼苗拣出来放到筐子里,然后被岸上的人过秤之后分别按照大小再放进旁边大鱼池里面早已经c好的网箱里,等待用食盐消毒之后投入池中进行一年的成鱼精养。
因为是专门用来培育鱼苗的小池子,里面多的是一斤左右的小草鱼,像那种五六斤重的大草鱼并没有两个,倒是几个大青鱼全给一网拉了个干净。
这青鱼是个好东西,天生的水底清洁工,一天到晚就在水底寻食。鱼塘里好生螺蛳,多了的话就容易在夏天的时候造成鱼儿缺氧浮头。对付这些东西,那只要丢几条青鱼下去就好,保管不出几天,满池子的螺蛳都会被吃个干净。同时,青鱼因为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用来送礼赶人情也比草鱼鲤鱼之类的东西要拿得出手,面子上也好看一点。毕竟随便十多斤的一条提在手里比个小孩子都要高,绝对是个挣面子的好东西。
现在杨伟就站在岸上,看着脚下的几条大青鱼发呆,倒不是他从来没见过青鱼,而是这几个家伙似乎都有点大的超乎他的现象。最小的都有十来斤,最大的那
.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 9 部分
.
.下一个感叹:“不服不行啊!”
不服还真的是不行,人家偌大一个农场,除了当初的本钱下得有点大之外,这还没两个月呢,基本上就能做到自给自足了,每天的成本差不多除了人工费就剩下那些小猪娃的饲料钱,同时还不累人。据说再过得个把两个月,连喂猪饲料钱都可以省下来。这一切怎么能让这些种了一辈子地养了一辈子鱼的村里人不震撼?
来来往往的人多了,知道这种生态循环养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这一日,杨伟刚从海子池里面捞完螃蟹昨天晚上没吃完的饲料爬上岸来,就看见一辆挂着市电视台台标的小面包停在了小屋门口,几个学生也都刚做完手头的事情,见有人扛着个炮筒一般的摄像机从车里出来,赶紧围了过去。兴高采烈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杨伟隔得远,就看见那扛着摄像机的是个近一米九的大个子,其他的倒都被学生们围住了看不到。将破桶里面的东西倒在一颗小果树下,杨伟就穿着水裤走了过来。
原来,电视台的一个记者前两天到他们镇上的亲戚家吃饭,然后就听说杨家湾又出了个大能人。本来上次刘家才回家省亲自己没资格采访,让这位小记者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倒是记下了杨家湾这个村名。这一回,又是杨家湾的新闻,怎么着也得轮得到自己了吧?说不定这两个能人之间还有些联系呢!
做记者的职业习惯其实和警察有些差不多,总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条有用的线索。不过警察找线索是为了查找犯罪嫌疑人,而记者呢就是为了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寻找到事情的真相,然后公诸于众。没有新闻敏感度的记者不是一个好记者,而刘雨却绝不缺乏这种敏感。只不过因为没有后台没有很好的家世,所以到现在为止,她还只能够在这个县级市里做一个小记者。
回到台里和主管领导把这件事说了一下,领导当场就拍板决定了。这是一个好新闻啊,依靠科技知识勤劳致富奔小康,又和国家鼓励发展循环养殖生态养殖的政策相结合,比起往日里采访的那些下水道堵了四五天没人管,七家商铺一夜之间被人盗个精光警方寻找目击者之类的负面新闻来说,这是相当让人感到振奋的。新时代的致富先锋,农民种植养殖的领头雁,学习的好对象。
不得不说,这位领导的业务水平还是很高的,在肯定了刘雨积极地的工作态度之后,便要求这位小同志赶紧写出个采访纲要来,并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以求到时候采访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收集到更多的材料。
这天早上,采访车开进杨家湾,随便找了个人问一下,便知道了农场的方向。同时,通过这些村里人的描述,刘雨对今天的采访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充满了信心。刚一到农场,就看见一大群年轻人围过来,通过询问知道这是农业大学过来实习的学生。再想多询问一下其他方面的问题,正主儿来了。
“你好,我是市电视台的记者刘雨。”尽管觉得没有必要,刘雨还是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然后叫摄像的那个大个子给了穿着水裤的杨伟一个特写,“请问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采访?可以上电视呢!杨伟立马就兴奋了起来。说实话,他还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在电视上说个话什么的,毫不犹豫就点头,一脸的笑:“有时间有时间,你只管问,我只要晓得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好,我们这就开始了。”刘雨掏出一丁点儿大的采访本看了看,示意同伴打开摄像机,正准备说话,看见杨伟脸色有点不正常,笑道:“没事的,就跟平时说话一样,你别紧张。”
摄像机就位,刘雨便对着打开的镜头自顾自地说了一通开场白,大致意思就是说在杨家湾村出了个搞生态循环养殖的能人,现在开始对他进行采访。这段例行公事的话说完,刘雨便开始问杨伟第一个问题:“看你的相貌还很年轻,你能告诉我今年有多少岁了吗?”
其实对于杨伟的年龄,刘雨并不是真的就不知道。她要通过这段对话来向观众透漏出一个信息:被采访的这个人很年轻,很有想法很有冲劲。
见摄像机镜头转了过来对准自己,杨伟刚刚平复下去的一颗心又紧张了起来,张口就回答了一句:“我不紧张。”
话一出口,杨伟便反应过来了,一张脸顿时就臊的通红。周围一圈人听得这话,俱是一愣,紧接着便是一个个捧腹大笑,就连那个摄像的大个子也是一样,肩膀抖得连镜头对到哪儿去了只怕是他都搞不清楚。
受了嘲笑,杨伟反倒一下子就镇定了起来,老子当初一个打十个都不皱一下眉头,难不成今天还会被这个小小地摄像机给吓到?如此这般一想,果真就感觉好多了,再也不见先前那般手脚都不知道往哪边摆了的别扭劲。
“呵呵,大家别笑了,我们接着来。”见杨伟脸上的表情平静下来,刘雨止住笑,招呼大个子重新把镜头对准杨伟打开,打个手势便叫杨伟重新说一遍。
两人便开始一问一答地采访起来,当问到当初为什么想起要在家里承包这么大一块农场搞这个东西的时候,杨伟想了想笑道:“其实我本来是打算承包人家的鱼塘搞养殖的,后来因为刚好碰到共大农场要承包出去,我就接下来了。”
这倒也是实话,只不过当中用春秋笔法带过了很多东西。都说家丑不外扬,他杨伟再怎么傻也总不会傻到那个份上,当着全市自曝家丑说这想法其实是他当初被自己的兄嫂得口不择言随便说出来的吧?
第四十六章采访 下
“呵呵,这么说来你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开始走这条循环养殖之路的。那么请问你这么就想到了要去农业大学寻求合作的?”刘雨笑着,开始问正题上了。
“这个啊?我自己虽说是生活在农村,可并没有科学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怎么样才能将土地达到最大的利用率,这个便只好去询问专家的意见了。”杨伟有些不好意思,强压住伸手饶头的冲动,低头看了一样手中的小纸条,对着镜头说道。这小纸条是刚才刘雨塞过来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被采访人因为紧张而说不出话或者说错话,就好象先前杨伟的那句“我不紧张”一样。当然,在镜头下面是不会出现这张纸的。
接着,杨伟便带着电视台的两位工作人员围着农场转了一圈,重点照顾了一下猪舍和果林里面的那些蚯蚓养殖沟槽。看着一个个正在使用自动饮水器的小猪娃,刘雨和摄影师顿时大喜,尤其是摄影师,几时见过这么聪明的猪?说不得就很是给了几个特写。一路上听着杨伟介绍,尽管已经知道这杨家湾的两位能人并没有什么关联,两人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到得最后走时,两位刚坐到车上,还没发动呢,杨伟从屋里跑了出来:“一点小意思,还望两位见谅。”却是一人塞了两百块钱。本来他对这些东西是搞不清楚的,不过刚才学生们就问他了,有没有对两位记者同志意思一下。在转头一想,人家这是给自己做广告呢,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又没在这里吃饭,说不得就只有意思意思了。
到了晚上,杨伟就把卫星接收器的c头给抽了,换上那个老掉牙的遥控天线。一群人把个小房间挤了个满满当当,很是热闹。爸妈和哥哥嫂嫂也都过来了,就等着看杨伟在电视上的表现。
好容易等到中央新闻联播本省新闻联播过去,本市的新闻联播又跟着来了。一群人大气都不出一个,屏声息气看着电视,准备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杨老板的身影。在一大通的会议内容领导视察之后,终于轮到杨伟出场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绝不超过两分钟,这让憋足了劲准备一睹杨伟同学荧屏风采的众人很是失望,想在上面寻找自己身影的几个学生更是一脸的憋屈。
“刚准备刚大家看一下我在电视里面的那张举世无双的俊俏脸蛋呢,谁知道镜头连晃都没晃一下,这电视台工作也太不像样子了!“刘柳军呲牙咧嘴地挤着脸上的一颗硕大的青春痘,很是郁闷。
“切!你以为自己是市委书记啊?”赵静却是知晓一些新闻里的弯弯道道,听到刘柳军酸不溜湫的话,不由得就给这些家伙一个大白眼,道:“不是开会的话,人家市委书记在每条新闻里出现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分钟。刚才我看了下时间,一分五十五秒,再加上这条新闻紧接着市委领导后面播出来,说明我们这里还是很有新闻价值的。”
“哦,还有这回事?”杨伟听到赵静这么一说,心里顿时就平衡了许多,笑道:“没事,反正那刘记者也说了星期天晚上《走进洪湖》还是会再播出一遍的,到时候时间就长多了。”
“真的?星期天晚上还有?”几个男学生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上电视啊!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台,不过这个诱惑对他们来说也是相当地巨大。
“真的!我还骗……”杨伟话还没说完,手边的电话机就响了起来。拎起话筒一听,却是电视台那个叫刘雨的女记者打来的,问他刚才有没有看电视呢。说了几句感谢话,杨伟就一脸得色地笑了起来:“都听到了吧,星期天还有呢!”
“好!好!”小儿子这回给自己露了这么大一个脸,杨宝山和他婆娘高兴地不知道还该说些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傻笑,“老子叫他们星期天晚上都来看电视!”
倒是杨华终究还是年轻人,拍拍弟弟的肩膀,也是一脸的高兴:“这样吧,趁着大家都在,晚上一起吃个宵夜庆祝一下?”
自从在市电视台播出之后,杨伟便相继受到了市日报社,荆州电视台的采访,比起大家传说中的首富刘家才来,那是风头更劲,这让前些天被刘家台的人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杨家人很是扬眉吐气。
“伟伟,这村里到街上去的主路都差不多全部修好了,你这个农场怎么办?”这一天刚吃过晚饭,杨保平主任便找上门来,“你这里离湾子还有两三里地呢!总不能说老是这个样子晴天扬灰雨天起泥吧?”
原来,村里的主路修好之后,看着刘家台那边家家户户都是一条水泥路直接通到大门口,又方便又干净的,杨家湾的人便眼热了起来。凑在一块商量,说什么也不能让那边给比下去,然后就每户出钱,也要搞这么一个东西。
这些是没问题,可有人就接着提出来了,那杨宝山家的小儿子也是姓杨呢,可千万不能错过了,要不然只怕是会给刘家台的人笑死。不过往他那边修路也是个大麻烦,整个杨家湾的水泥加起来只怕也没有他那里用的多。要是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均摊这修路钱,是不是也不大好?说不得杨保平主任便只好来做这杨老二的思想工作了。
听得习娃子他爸讲了这事情始末,加上自己本来就有单独修路的打算,杨伟就笑着给村里的一把手说道:“没事的,等到时候湾子里面修好了我再自己出钱修这边的。顺便也把农场里面也弄两条水泥路出来,免得一下雨连饲料都不好去喂。”
他是说的轻巧,可杨保平却是吓了一跳,抓住下巴看了半天见杨伟不是在开玩笑,说不得就开口了:“你晓得这两三里路修起来要花多少钱?你自己算没算过啊?!不算你自己农场里头,光是这条路最起码都要十大几万,钱从那里来?”
第四十七章贷款 上
是啊,三米五宽,三里多长的这条路要想修起来,没个十几万块钱你是想都不敢想,可是要说不修吧,以后的发展又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制约,走个车都不方便,谁来买你的东西?要致富先修路,这条标语现在打得到处都是,连三岁小娃儿都知道这个道理。
送走这个本家叔子,杨伟就开始盘算起来。猪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出栏,那些j娃子也是差不多这样。干脆到时候先把那些钱拿来修路得了,手里只留进种苗的钱。街上那卖饲料的杨老板那里说说好话,等过些日子手头宽裕了再付他的饲料钱。
本来和其他人一样,如果杨伟一年到头都是用的杨老板店里买来的饲料,那钱你一直等到年底再付都没关系的,毕竟谁都有个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不是?结个善缘来年也好继续做生意嘛!可如今你杨伟不用我的饲料了,并且看势头这以后只怕也是再用不着,那杨老板可就有话说了。
“小杨,本来这个事情我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只不过今年大家都好像是说好了一样全是赊账,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分钱的现金呢!”杨老板将杨伟递过去的两万块钱数了又数,清了又清,生怕里面夹着张把假币没看出来,“我这也是小本生意,禁不起这么折腾啊!”
“我就稍微等上几个月,等下一批猪出栏了就全部跟你结清,好吧?”杨伟脸上堆着笑,赶紧上烟:“我这也是没办法了,不把路修起来,到时候随便搞点什么都不方便。都相互谅解谅解,将就一下?”
杨老板却是不去接他的十块钱一包的红金龙,自顾自地从裤口袋里掏出根芙蓉王来点上,吐出一口淡蓝色的烟雾,道:“我谅解你,哪个来谅解我一下啊?我这做生意的,一开门就要钱,都是没办法的事啊!”
其实关于这个做饲料生意,杨伟经过几番交往,倒是了解一些的。本钱要的大,这是真的,没钱的话一般人就算是想做他也做不来。不过这也是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等到你做个两三年了,厂家或者是供货商对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就算是一年到头不出一分钱都可以把货拉到家里来。
因为养殖户都是年底结账,供货方那边也是知道这个规矩的,所以这卖饲料的杨老板真正要钱的时候应该是在年底。现在这杨老板板着张臭脸要钱,自然就是怕时间久了杨伟到时候赖账。尽管现在都说这杨伟有钱,可你有钱干嘛就不付我的饲料钱?再说了,以后都没得做的生意,一锤子买卖,还是把现钱先扎在口袋里才是真的。所以这杨老板这幅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起刚开始到他这里进饲料的时候,那态度热情的把简直就是自己当祖宗一般供着,还以为这杨老板做人做事是个讲究人。可如今见到对方一副把自己当做臭狗屎的表情,杨伟这下子知道了,原来这讲究还是冲着钱去的。有钱你是他大爷,没钱了?对不起,你叫他大爷人家都懒得理你。
想通这一点,杨伟脸上挤出来的笑容也没了,看着正做出一脸苦相的杨老板说道:“行,这钱我马上就拿来给你!”
这种人,他也懒得再打交道,跑到信用社里头将自己户头里面的八万多块钱都取了出来,点出六万八千五来一把拍在了杨老板的柜台上面:“点一下,合刚才的两万一共是八万八千五。”
本来这笔钱是不敢乱动的,里面有年三十那天分家时他爸杨宝山给他的四万块钱,这是老婆本要留着娶媳妇用的,然后的四万多块钱那是准备用来应付这两三个月的开销的,十来个人的生活,工资,那样不得要钱?特别是还有黄鳝苗没进过来,这个到时候又是要一口气拿出一大笔钱来。不是这杨老板让他实在是气不过,这些钱他敢一口气全取了?
信用社那边其实有规定,储户一次性取款的话不能超过三万。可是这杨伟是谁?人家连荆州电视台都上过呢!又经常来这个信用社存钱取钱,哪个不认得他?恰好这时候主任也在,说不得那柜台工作人员就直接把杨伟带过去了。
1...56789...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