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这一切,和红绡刚刚见到的差不多,这令红绡暗暗地松了口气,或许自己昨夜太累了,竟然趴在茶案上打盹了,幸好也就是是一下子而已,看来这三个公子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走神。
这样想着,红绡动作迅速给彭瑾奉上了精心烹煮的茶水,带了些羞红的拘谨道:大公子请用茶
而后看见彭瑾脸上的笑容更加愉悦了,红绡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觉得大公子俊俏非凡,怪不得,阁里的姑娘们都喜欢侍候大公子啊。红绡迷迷糊糊地这样想道。
红绡这种带着羞意和迷恋的眼神,彭瑾已经看得太多了,所以根本就不在意。他想到刚刚没有来得及说的话语,想到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他脸上的笑意忍不住凝了凝。
早些天,他就发现自己的身边有些不妥了。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妥,他也难以描述。
只是隐约觉得,自己身边多了些什么。这是一种本能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似乎在被人窥视一样,这样的感觉,和早些年李氏派人长期盯着他一样,他很熟悉。
原本他以为又是李氏故技重施了,想到李氏那黔驴般的手段,觉得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倒也没太将此事放在心上。可是,很快,他就觉得不对劲了
这种被窥视的感觉,和以往李氏派人跟踪他的时候,极不一样,准确地说,李氏对他的跟踪,和眼下这股势力的跟梢,层次等级完全不一样
他仿佛感觉到自己在这样的目光下无所遁形,仿佛感觉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被人放大透析一样。仿佛,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也被人都知道一清二楚。
这令他寒毛直竖。起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到底是谁,会对他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那么感兴趣那股势力。想要对他做什么
彭瑾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是谁,只得暗地里做着种种应对和准备,为此,做了一连串的布局,试图揪出盯梢他的人是谁
可是那些盯梢的人太厉害太高明了,似乎能提前感应到彭瑾设下的埋伏一样,总在彭瑾以为就可以知道那人是谁的时候。身后却什么都没有,那些人就像凭空消失一样。
如此循环反复多次,彭瑾便知道,除非那股势力出现什么变故。不然,自己别想知道他是谁了
这样超凡的跟踪应变能力,让彭瑾又惊又怖,他根本就想不出,究竟是哪一方势力在监视他是的。一方势力他认为只有拥有强悍的势力,才能有这样的跟踪能力
可怕的是,他根本就没能发现到底是谁对他这样感兴趣。李家杨家张家还是别的谁
幸好这股势力并无恶意这一点,彭瑾是可以感受出来。然而就算是这样,他心里依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在别人面前无所遁形的感觉,真他么的难受
原本彭瑾以为,这股势力,就一直这样隐形下去了,却没有想到,前两天他来闻香阁的时候,那股势力竟然出现了漏洞。
如果不是那人因心急撞到了路边一个摆药材摊的老头,彭瑾还不知道,盯梢他的人长得什么样子。
既然认出了那个人,彭瑾也就知道该怎么了。连续几天,他都从大将军府慢慢晃悠到闻香阁,也在沿途撒下了多个探子,就是为了查出那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连番不动声色的布网下,彭瑾终于知道了那个人的踪迹
那个人,闪进了金碧大街旁边的一座宅子
那座宅子占地不大,却颇为纵深幽静,门额上也并无挂有府别,看起来就是一户普通人家。但是彭瑾知道,能在这样的地段置下这样宅子的人家,必不是普通人家。
很快,他就知道,这的确不是普通人家
吴越沈氏,就是那个出了中书侍郎兼太子詹事的吴越沈氏有治水大功的吴越沈氏一门多进士的五月沈氏他们怎么来到西宁道了而且还对我这样有兴趣
听了探子们的汇报,彭瑾皱了皱眉,他实在想不到,盯梢他的竟然是这样的人家那么,是为了什么自己这个西宁卫大将军之子的身份
可是,太子詹事的身份,下一任中书令的身份,比之大将军更为贵重,沈家这样做,又何必要身为大将军之子,彭瑾多少也知道吴越沈家在京兆的势盛。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从这些天盯梢来看,沈家非敌,但是不是友,目前还不能知道。如果是友,凭什么而友他隐隐感觉到自己身上,似乎有沈家在意的东西,究竟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沈家图谋的
这些,是彭瑾想不明白的。但是他知道,吴越沈家,如今在京兆,是何等势盛如果有沈家入局,那么,那个行当,定然不会是李氏一家的天下
只是,沈家足堪信任吗
彭瑾不知道,所以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对郑琰和萧笙说有关沈家盯梢的事情,又加上红绡已醒来,那么这一切,就容后再说吧,得先找个机会去沈家探一探虚实才是
当彭瑾离开闻香阁的时候,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那股势力,依然尾随在他的身后,不近不远地吊梢着。
真是佛都有火彭瑾这样想着,不明白为何沈家行事会如此鬼鬼祟祟
这一次,他很想吓吓那个暗哨,便在一个脂粉摊子前面站定了,状似在拣选脂粉。谁都知道,他彭瑾乃是昆州纨绔,挑选脂粉送给青楼相好,也是正常的事。
却没想到,那个卖脂粉的老太婆咧开了满嘴黄牙,笑嘻嘻地对他说道:公子,我家主子在均安楼有请
这一下,彭瑾的心被猛地一跳,竟然是被眼前这突兀的话语吓到了怎么,这个老太婆,也是暗哨这么说,是沈家相邀了那么后面跟着的暗哨,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往后一看,那个暗哨哪里还有踪影
他只好回过头来,想问问这个老太婆时,却只见眼前这空荡荡的脂粉摊子,仿佛那个老太婆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彭瑾看着眼前空荡荡的胭脂摊子,不知道为什么,心跳猛然加快了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二章 均安楼之盟
.
均安楼,是昆州最负盛名的酒楼,它位于昆州内城,与金碧大街隔得并不远,它楼高有三层,层层格局布置都不一样,而且都是出于名家手笔。
去过的人无不感叹,里面的一花一木,一桌一椅,一碗一筷,都摆得恰到好处,让人望而去忧。
再加上均安楼远近驰名的美食,据说这楼的厨子,都曾师从京兆尚食局的御厨,且都有一门看家本领,无论是蒸煮焖炖炸,还是卤酱糟烤熏,这里的出品都令人回味再三,少不得要感叹三月不知肉味也。
这样奇巧的心思,加上这样美味的食物,难怪均安楼这样出名。
但是,光凭这两点还不够,均安楼遥遥领先其他酒楼的一点,还在于它良好的私密性和隐秘性。
这均安楼,并无大厅,有的,只是一间间厢房,而且厢房与厢房之间,繁深花木掩映,如果不是特别留心,根本就不知道谁者何人曾在这均安楼中。
姑娘,这菜可合胃口吗比起夏词的做的菜来,色相似乎还是差了一点秋歌为沈宁夹起一柱菜,边这样说道。
已经很不错了入口之食,过得去就好了,不一定要到极致的。不然就折了福分,这一点,你们都要记得。口腹之欲,乃小道尔。沈宁笑着说道,她倒认为这均安楼的菜尚可,与夏词做的菜,各有所长。
沈宁这话,听得随伺的秋歌和秋书都点点头,以示受教。其实她们仔细想一想,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姑娘。奴婢有一事,还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姑娘故意让秋大哥露出马脚,让那彭公子知道跟梢的人是谁呢秋书的脸色微红。轻声地问着这个一直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既然要查探彭公子,为什么还故意让他知道查探的人是沈家呢
秋书这些日子跟着秋歌。也开始接触蚍蜉的事情了,心性倒是锤炼了不少。只是她还是稚嫩,有一些关窍,她还是想不明白。
秋歌,我们要查探彭瑾,是为要和他合作。君子谓:与人交,诚有信。这信。是大有深意的,示弱,授人与短处,也是诚意的一种啊沈宁笑着说道。为秋书解惑。
想必连山和秋梧连日来的跟梢,已经使得彭瑾心有戚戚了,这震慑之功已经做足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安抚了,必须让他知道沈家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也并不是那么无坚不摧。
不然,一个完美到毫无瑕疵的对手,他怎么敢轻易去相信去合作他不怕被啃得一根骨头也不剩吗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张一弛。才是权谋之道。
这点,沈宁早就悟透彻了的。她谋的,其实就是彭瑾这种对沈家的绝对信任之心,不然,她何苦要秋梧露出破绽要知道,那个贩卖药材的老头,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见秋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沈宁笑了笑。知道这是靠时日之功的,这个中的深意,要靠秋书自己去领悟了,急不来。
秋歌倒是微微地笑了起来,再次为沈宁夹了一柱菜,她就知道,姑娘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深意的,都是有用的。
在这一点上,她对沈宁有着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沈宁将秋歌夹的菜放入口中,感觉这均安楼的口味,真是不错。只是不知道,隔壁的叔父和兄长,可会觉得这饭菜也如此美味
沈宁所料并不差,沈则远和沈余守觉得这均安楼的饭菜甚是不错。尤其是这均安楼的云雾红茶,入口甘香,余味无穷,真是不错
沈则远品了一口茶,眯起的双眼和脸上愉悦的表情,显示他真的很享受这均安楼的美食和好茶,只差没有大声赞叹了
只是,坐在他们对面的彭瑾,心情就没这么愉悦了。他看着无比享受的沈则远和沈余守两人,忍不住沉了沉声音道:不知道两位请我前来,所谋为何哦,应该说,不知道沈家这些日子对在下的窥探,可还满意
他的声音有着压抑的愤怒,俊俏的脸庞也有愤意。其实他不是那种喜怒形于色的人,只是想到自己连续多日被沈家窥视而无能为力,想到自己原本想吓一下那个盯梢的人的,没想到却被一个卖脂粉的老太婆吓了一跳
因此,彭瑾愤怒之余,也有几丝说不出道不明的不甘。那是一种技不如人的憋屈,令彭瑾心里极不好受。
再看到沈则远和沈余守两个人什么话都没说,只顾吃喝,仿佛不曾吃过这均安楼的食物一样他就不信了,以吴越沈家的地位,他们就没有吃过好东西
贤侄稍安勿躁,你应该也知道。我们沈家并无恶意,此番邀贤侄前来,乃是想和贤侄谈一笔生意,这笔生意,对贤侄来说,定是有利无害的当然,我们沈家,也不会做无利的买卖,这次,就是想和贤侄谈一谈合作的
见火候差不多了,沈则远收起了那副享受的表情,一脸正经严肃地说起了早已准备好的话语,只是他心里有些感叹: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起侄女儿来说,还是差远了,不过,侄女儿是多智近妖,倒不能拿他和她相比了。
合作听了沈则远的话语,彭瑾的脸色渐渐平和了起来,他开始平息自己的心情,试图冷静再冷静。自己怎么这样沉不住气和自己以往真的太不相像了看来纨绔演得多了,自己的脑子也不好使了。
彭静这样想到,脑子奇异地冷静了下来。随即,他也带了淡淡的笑意问道:不知道叔父说的合作是指什么晚辈一向吃喝玩乐惯了,倒不知道能和沈家合作什么了
既然沈则远口称贤侄,他也顺势称之为叔父,大家都在打哈哈,谁也没能胜谁一筹。这样,甚好。
可是沈则远不给他这个打哈哈的机会,只见肃了肃眉。一旁的沈余守就很有眼色地接过话语道:我们知道,兄长是在查探这个事情。却因人力有限,尚未得知这事主理的人是谁。这是我们沈家送上的一点诚意,请兄长过目。
沈余守说罢,从身边拿出了一个小本子,递给了彭瑾。
沈余守这副客气的说话和举动,令彭瑾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看着那薄薄的本子,说是本子。也太过了,那就是几张纸而已。
这是什么彭瑾犹疑地结果了那几张纸,随即将它摊了开来,待看清了那上面描述的内容。他的脸色猛地就变了。
这上面说的事情,就是刚才他和郑琰、萧笙正在说的事情,郑琰和萧笙只想到了一个头,尚未得知李家主理那个行当的人是谁,这李家就已经将那个人送上了
怎么会自己想要插手进那个行当。也不过是最近的事情,沈家怎么会知道更重要的是,沈家怎么会有那个本事,知道那个人是谁如果是这样,沈家为什么还要和自己合作直接把那人端了不是更好吗
我们沈家。志不在西宁道。这上面的事情,就是沈家和公子合作的诚意。我们知道公子和郑公子、萧公子都有意插手那个行当,沈家会助公子一臂之力沈则远笑笑道。
这话令彭瑾再次心头一震,连郑琰、萧笙在做什么,沈家都知道,那么,这两个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沈家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了那么,沈家,要的是什么
彭瑾的脸色不断地变化,却一句话也不说。良久,他的神色才平静下来,把那几张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怀中。
做完了这一系列动作,他才觉得自己的心平稳了血多,然后才问道:为什么是我
公子既然有心插手那个行当,就证明公子已经想明白其中的道道了。郑氏和萧氏插手进来,想必他们也是明白了的。大将军地位尴尬,那十二万西宁卫兵马,才是当中的关键。这,也是我们沈家会找上公子的原因。
沈则远说的,是大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彭明义和他掌管的十二万西宁卫兵马,这昆州的局面,还不至于那么艰难。
不然,以郑氏、萧氏的势力,对付一个小小的昆州李氏,都算是杀鸡用牛刀了,何至于会像如今这样困窘被动,无处下牙呢
沈家,有何得着彭瑾又问道。他不相信,沈家会无缘无故相助于他,难道沈家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你想得没有错。我们沈家,自然也会插手进这个行当里面的,我们是代其办事。沈则远指了指天,也没有明说。
代天子办事可是,那个行当本来就是皇家的,如果沈家插手进来,就等于是从皇家钱袋子里面掏钱出来,这怎么可能
彭瑾有些疑惑。
上意如此,我们也难以明白。户部这些年从西宁道的受益所得,不过十之其一。这点,才是原因所在。沈则远说了一个名目。
可不是这样户部的江成海,可不就是如此想的沈家这一次西宁道之举,是得了户部的支持的,涉及的乃钱商大事。户部,可不就是皇上的户部的意思,可不就是皇上的意思
所谓见微知著,从沈家非凡的盯梢能力就可以知道,这沈家的水,必定也是极深的,有了沈家相助,自己要做的事情,定会容易得多。
彭瑾想到了自己的嫡母,想到了自己早逝的生母,也想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想到沈家在京兆之势,很快就下了一个决定。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吧。彭瑾说道,举起了茶杯,向沈则远和沈余守微笑道,算是定下了合作的基调。
彭瑾万万没有想到,沈则远所说的这个名目,是有大漏洞的。
沈家在西宁道之事,虽然经过了户部赞同,却是绕过了长泰帝这一关的。
等他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距离这次的见面谈话已经很久了,其时他已经和沈家牢牢捆绑在一起,脱离不得了。
当然,其时,彭瑾根本就没有想过和沈家脱离了,相反,他还无比感激沈则远和沈余守找到了他,也无比感念在均安楼洽谈的合作。
数十年后,当彭瑾垂垂老矣,想起年少时的风云际会,向一众儿孙描绘着当时的情景。
因为这一次在均安楼,沈则远和彭瑾的会面商谈,定下了沈彭两家合作的基调,算是找到了打开西宁道商路的钥匙。
这次会面,乃是沈家在西宁道开创局面的最初践行,也是西宁道商路能够顺利开拓的基础,其意义是重大的。
后来史称均安楼之盟,即为是。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三章 家族生意
.
李家大宅内,李老爷子听着儿子和侄儿关于寿宴的处理后续,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哀乐,这倒令李惠山和李次山心里有些惴惴。
寿宴发生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没想到那个兔崽子竟然如此大胆,竟然搅和了父亲伯父的寿宴,这好比是硬生生打了李家人一巴掌。
虽然事后大将军已经令人押了那兔崽子来赔礼道歉,但是想起寿宴之时,众宾客那种想取笑又强忍住的表情,李惠山和李次山就感到有一种深深的恼怒和愧疚。
这可是老爷子的七十大寿啊竟然有了瑕疵。
若不是大将军现在还护着那兔崽子,李惠山早就让人把他给做了,省得在面前戳眼戳鼻的,看着就难受。
好了,此事都已经过去了,就罢了大将军也令他赔礼了,若是我们李家还揪着这点不放,会显得量小不能容人,反倒会令大将军不快。到时候徒生龃龉,得不偿失。李老爷子沉吟了半响,这样说道,表示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
李老爷子也并没有大度到对捣乱他寿宴的彭瑾心怀宽恕,只是作为一族之长的他更清楚,比起彭瑾这种小打小闹,他必须更在意的是大将军的态度,而大将军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护着那小子,让李家切勿计较。
李家只能不计较了。
大将军已经认了低威,但是李家只能憋屈的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大将军身后,是十二万西宁卫兵马势不如人,权不如人,事便不能如意了
这一点,李老爷子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也因此,他觉得若是要带领李家再进一步,就必须从从这十二万兵马入手了。
事实上,从很多年前开始。李老爷子就已经在布局了。等了那么多年,事情终于稍见成效,所以李老爷子绝对不容许自己在这个时候心急,虽则他已经七十岁了,但他相信自己可以等得到那一天的到来
自己的天纵英才,加上李氏繁茂的族人。以姻亲为络,格局又岂能局限在这小小的昆州一隅即便是昆州之首,李老爷子也觉得现在的李家远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家族鼎盛,要进一步,必须再进一步
父亲,你意如何李惠山的一句问话。打断了李老爷子的浮想,令他微微一愣。什么意如何儿子和侄儿刚刚在说什么。他根本就没有听入耳中。
伯父,是这样的。我们正在商量着,要不要把三七的价格再推高一番。因为现在三七卖得很好,需求量也很大,但是药农出产的数量有限。这番差别下来,侄儿认为,三七的价格应该再推高一番。
见李老爷子明显没有听进他们刚才说的话。李次山又将刚才说过的话语再说了一遍。
他之所以从文镇来到昆州,一是为了参加李老爷子的寿宴。二也是为了和李老爷子商量三七价格的事情。
推高三七价格,涉及许多方面的事情,总要和老爷子打声招呼,作好相关准备才是,就像以往任何一次操作一样,这都是习以为常了的。
李次山这样想到,虽然是向李老爷子汇报,但他相信李老爷子一定会答应这个事情的,因为李家从中得到的利润太可观了
李次山既为文镇药市行会的会长,李家自然就不沾手与药材有关生意,就是为了公正之义。这一点,是昆州药界都知道的事情,也因此,李家连续数代都担任药市行会会长之职,在昆州药界中的地位极为尊崇。
李家明面上不沾手药材生意,暗地里却是药界的王者,李家抖一抖脚,药界之风,也要变了两变。
这是因为李家把控着的药市行会,是药界和朝廷的一个连接,这就等于李家把持着药市的动向,只要是从事药材这一行,就不得不看着李家的举动。
暗地里操纵药材的价格,推高或者压低某一类某一种药材的价格,这样的事情,是李次山做惯做熟的了,这些年来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当然通过这一推一压,李家从中得到了多少利润,这就是不用说的了。
这些变动所得到的巨大利润,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其他人发觉,是因为李家的很多姻亲都是从事药材生意的,或为药农,或为药商,或为药师,或营医馆,或开药铺,这些姻亲,大多都是药价变动的受惠者,李家得到的那些利润,自然就通过这些姻亲消化掉了。
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李家及其姻亲都是乐见其成而心照不宣的。
你应知道,三七乃是文镇重中之重,价格不可轻易变动,这次怎么想着要推高它了李老爷子眯了眯眼,须发皆白的面孔看起来很慈祥,但是问出的话却是十分精明。
是的,侄儿知道。这次想着推高它,除了刚才说到的那个原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中的大药师已经将那东西研制出来了,就算这次三七有什么闪失,倒也可以用那东西替代,正好趁机试一试那东西的成效。面对这李老爷子的问话,李次山不慌不忙地答道。
他知道,这个理由一出,老爷子必定会答应这次的价格变动的
果然,在听了李次山的话语之后,李老爷子满意地笑了笑,点点头道:这样也好,现在西燕和朝廷是和睦友好,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争端。这三七,倒也不容易出现差错,那就这么办吧,只是具体过程,还须审慎才是
听了李老爷子首肯之后,李次山暗地里送了口气。他之所以要推高三七价格,除了上面说到的两点之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那个三七药材商人开出的贿赂太高了,高到令李次山忍不住心动。
正好他最近银子缺得厉害,便想着私下吞了这笔贿赂,并没有告诉李老爷子这一点。不然,这笔贿赂必定又是充公了,那么,他所得就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