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三七的价格推高没有关系,但是送往军中的三七,一定不能提价,而且绝对不能以次充好事涉军中,小事也会变成大事的。就算我们有大将军护佑,一旦出了事,也怕圆不回来。见到父亲首肯了堂弟的建议,李惠山这样提点道。
生意场上的事情,李惠山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有关官场上的一切,他就十分敏感了。
三七有止血奇效,因而一直是军中最为倚仗的药材之一,文镇的三七,很大一部分都是直供大永军队的,当然,西宁卫兵马是其中的大头。
李次山可不想因为三七这个药材,出了什么差错,影响了李家和军中的关系,那就大大不妙了,所以忍不住再三提点道。
李次山自然点头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操纵药价变动,这真的是太小的事情了,就和穿衣吃饭差不多,其技术含量,李家早就充分掌握了,他根本就不认为会出现什么差错。况且以李家的地位,就算出了什么差错,也必定能够控制下来的。
药材还药材,怎么倒腾都可以,影响大不到哪里去。就算我们李家真的不沾手药材生意,也只是损手损脚而已。绝对不能让药材生意影响到另外一门生意,这才是我们李家赖以发展的根基,可千万不能有失李老爷子重重说道,语气中的绝对禁止,可见他丢另外一门生意的看重。
伯父请放心吧。兄长将那盘生意打理得妥妥帖帖的,如今势头正好呢。我只隐约听兄长说过,这盘生意涉及的里里外外,他都打点好了,该有的孝敬是一点都没有少的,大将军府和安西都护府的干股,都是一分不少地分成的。
听见李老爷子提到了另外一门生意,李次山想起了兄长曾经和他说过的只字片语,便照办煮碗地拿出来宽李老爷子的心。兄长那人是最会计算的,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伯父听见了这些话,必定能放下心来了吧
李老爷子呵呵一笑,对李次山的话语表示赞同。有那个孩子在打理那一盘生意,他是最放心的。李家第二代之中,李老爷子最为信任和最看重的,不是自己担任昆州刺史的儿子李惠山,也不是那个担任药市行会会长的侄儿李次山,而是那个孩子啊。
不然,也不会将那一盘生意交给他打理了,这等于是,将李家的命脉交给了他啊。所幸那个孩子也并没有让他失望,这些年来,经他打理的那盘生意是蒸蒸日上,有蔓延和开阔的态势,李老爷子绝对相信,那盘生意的局面会越来越大,事实证明了那个孩子乃是第二代的最优秀的人才啊。
借助这盘生意的反哺,李家的发展也蒸蒸日上,所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才能全力供给族中子弟发展之用,不然,李家怎么可能成为昆州三家之首呢
说到底,家族的发展的全赖这盘生意,也多得了他今天他有事没有来,关于药材的事情,你们也和他商量商量,也好让他知道一二,免得出了岔子。李老爷子最后说道,语气是颇为轻松自在的。
李惠山和李次山都点头称是,然后相视一笑。有了这盘生意,再加上刺史、药市会长的地位影响,何愁家族不兴呢两人仿佛看到了家族美好的未来,就连李老爷,也作如此想。
殊不知世事往往出人所期,谁都不能完全操控。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四章 不能
.
按照李老爷子的吩咐,李次山准备去见主理那盘生意的兄长,把推高三七价格事情向他说一声,顺便听听他的意见。
刚好李惠山也想去议事厅转一转,堂兄弟两人便结伴而行,往祖宅的西北方向走去。那里,正是李家议事厅所在,也是那个人居处所在。
作为昆州之首的李家,其祖宅位于内城正北,房屋众多占地极大,有七进七出之称,远望去,气势恢宏,乃昆州内城一大胜景。据说曾有司天台的官员点评李家祖宅云:前水后山,藏风聚气,运道不绝
当然司天台官员的点评被李家历代族长压了下来,除了天家,还有哪家可以运道不绝这话要是传了出去,必定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甚至,会有大灾难李家族长对这一点,看得十分透彻。
因此,有关祖宅的风水点评和隐藏着的布置,也成为李家代代相传的秘密。每一代,也只有几位核心族人可以得知。
李惠山和李次山,自然是李家第二代的核心人物。当他们来到议事厅的时候,总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李次山每次都会想起司天台官员的点评,他想到李家这些年来的族人繁茂,家族风生水起,默默在心里感叹道:司天台之言,诚非虚也
而李惠山只是紧紧盯着议事厅的正墙,目光幽深难明。议事厅的正墙,面南而设,上面挂着一幅祥云瑞气图,旁有一幅对联一收一拢 望出望归,骤眼看去,和寻常大户人家的议事厅摆设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只是,想到隐藏在其中的深意,李惠山幽深的眼神变得愉悦起来。在李家大门口的那堵墙,他可不敢多看。生怕别人注意到了什么,只好当什么都没有一样。可是议事厅在内宅纵深处,就算表露了什么,也没有什么关系啊。
李惠山这样想着,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虚空摸摸它们
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呢猛然,一把低沉的嗓音打断了李惠山的动作。原来是在他们感叹和深思间,有人踏进了议事厅。
见到来人这样问,李惠山心里觉得微微不快,眼神也有些阴郁。但随即他笑了笑。向来人打招呼道:我们正在这里等你呢。二弟。
二哥,我正有事和你商量呢。李次山见到来人,快人快语地打招呼道,语气颇为亲热。说起来。他感觉自己和来人的感情还要好一些,毕竟李惠山是嫡枝嫡子,李次山对他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哪里比得上来人感觉身份地位亲近。
嗯,伯父寿宴都已经结束了,我还以为你已经回文镇去了怎么,还有什么事情吗来人走近李次山,有些好奇地问道。这个堂弟面相儒雅,却是地地道道的精明商人。这会文镇应该不少事才对,他怎么还没回去呢
是这样的李次山说道,将和李老爷子的对话又说了一遍。其实他都准备回文镇去操作此事的了,如果不是李老爷子说要告诉这个兄长一声,他都不会来议事厅的。操控价格这样的小事。有好什么好说的
所以当他听见来人对此表示反对的时候,他深感讶异,下意识地问道:呃兄长,你在说什么
我说,推高三七药价这个事情,先缓一缓。这个事情我还得再想一想。在老爷子的寿宴上,你没有看到杨家、张家对咱们家是虎视眈眈的吗我感觉这昆州的局势不太好,这个当口,一动不如一静,这事,先不要做吧。
可是可是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是做惯了的,不可能会出什么差错,为什么要缓一缓呢这中间的利润李次山有些心急地反驳道。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兄长会反对这个事情。
按照老爷子对这个兄长的看重,他说了要缓一缓的事情,那么肯定就不能做了。那么自己该怎么办自己已经收了那药材商人那么大的一笔钱,这如何是好李次山反复这样想着,忍不住有些冷汗。
迟些做这个事情,那利润也是在那里的,不急在一时。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为难不成那人皱了皱眉,语气有些疑惑地说。这个精明的堂弟,在这件事情上不会有什么隐瞒吧他用考究的眼神看了看李次山。
当然没有兄长既然说要缓一缓,那么就缓一缓吧,也不急在这一时。李次山强忍住心虚,状似意态悠然地说道。
其实这事也没有必要缓一缓。现在朝廷国泰民安,西燕也平和不已,两国之间,一时半会也不会有纷争,军队对三七之药的需求,也不会猛增。现在我们推高三七这个药价,也正是时候。见到李次山的样子,李惠山插口道。
刚才在李老爷子面前,李惠山也认为稳重未上的,万不可因为三七之药而影响了李家和军中的关系,可是现在,他就忍不住偏帮李次山。凭什么来者说缓一缓,这事就要缓一缓李家又不是他在做主,他怎么可能一人独大
兄长说得也没有错,只是老爷子刚过完大寿,李家已经很受人瞩目了,这个时候,有任何动作怕都会被人注意到。这生意之理,最怕就是走漏了风声。兄长久居官场,怕是公务繁忙一时没有想到这个道理
听了李惠山的说话,来人有些了然地挑了挑眉,语气变得十分恭敬。这个兄长虽然身居刺史之位了,但有时候还是太过意气用事了。
李惠山乃昆州刺史,李家又是昆州三家之首。自他担任昆州刺史以来,除了面对彭明义、谢同甫两人需要小意恭谨之外,谁人对他,不是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了他的
也只有这个堂弟胆敢当面反驳他,偏偏这个堂弟掌管着家族最重要的那盘生意,自己的父亲对他甚为信任看重,有时候连自己这个嫡长子都要退避其势。这令李惠山多少感到有些难堪,可是偏偏又发作不得
自己才是李家最荣显的人啊,怎能屈居于他之下
李惠山心里作何想法,李次山是不知道的。当下他倒有些感激这个刺史兄长站在自己这一边。其实延迟推高价格倒不是不可以,但是想到已经从药商那里得到的那一笔钱财,李次山不想把已经吞入口中的肥肉再吐出来。
就算三七之药需求猛增,也不用惧怕,再不济,还有家中大药师做的那个东西暂时替代,这个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见来人还是坚持现在不是推高药材的最高时机,李惠山感到自己的恼意腾腾上升,不阴不阳地说了这么一句。
听了李惠山的话语,那人的脸色就沉了下来。声音也少了许多恭敬 那个东西可不能轻易使用现在那个东西还不够成熟。如果是三七的话。还动不得此事牵连重大,若是传了出去,会得不偿失。我们绝对不能为了一点小钱财而因小失大我看兄长您还是好好当刺史吧家中的生意自然会有老爷子定夺
另外,还请兄长收敛些总不要时刻记住隐藏在这宅子里的东西。在这议事厅倒还问题不大,若是在大门外让人看出了端倪,那么我们李家就大祸临头了见李惠山似乎有些语顿,那人又这样冷冷提醒道。
这说的,就是刚才李惠山想虚空抚摸的那个动作了
见李惠山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正想反驳什么,却发现那人说的都是实在话,自己那些气竟然是发作不得是了,要是让别的人发现了端倪。那么自家真的是会大祸临头了
这样想着,李惠山也只好将气压了下去,只不过他的心里仍然感到十分不舒服,就连接下来李次山和那人说了什么话语,他都无心细听了。
因为早上在议事厅的话语。李惠山一整天都觉得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碍着一样,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不顺畅。当晚他宿在自己新近最宠爱的小妾房间里的时候,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再次记起了自己面对那人时的憋屈心情。
老爷今晚已经叹了好几次了,莫不是府衙有什么不如意事了云儿为老爷捏捏肩那小妾也是个知机的,语气温柔地说道,那娇媚可人的样子,活脱脱是一朵解语花
倒不是府衙的事,实在是家事闹心我才是李家的嫡枝嫡子,凭什么他说不能推高三七药价就不能推高三七药价呢面对着小妾的温柔低语,李惠山感到一阵阵惬意和轻松,忍不住牢骚了几句。
家事怎么会闹心呢老爷肯定是将来的族长,谁还会那么不长眼给老爷气受呢云儿能跟随老爷,都觉得是天大的福分了那小妾继续柔柔地说道,语气中的自豪和崇拜,让李惠山受用不已。
那是,你老爷我,根本不用看他的脸色还说我不能看着大门,我看啊,迟早有一天,他才会为李家带来大灾祸听了小妾的话语,李惠山的恼怒倒是少了一些,只说完这句话后,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小妾只温柔地服侍李惠山躺下,嘴角的笑意显得更柔更媚了。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五章 最好的时机
.
埋怨不推三七药价、不能看大门沈宁看着来信,反复斟酌着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早前沈得善等人在昆州刺史李惠山身边埋下的棋子传来的消息。
这个棋子埋得不算高明,胜在完全对了李惠山的喜好,又有如流处将这棋子的手尾扫得干干净净,消除了李家等人的查探,这才能在这个时候传来这句话。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如流处在西宁道这些年了。早在长泰三十五年,如流处的基本框架就已经搭建出来了,共有外事、间客、谍报、政商、艺技、汇综这六大组。
这些年,如流处的核心力量主要是在京兆,但是从三十六年开始,如流处的人手就陆陆续续在西宁道铺设开了。
在沈余益前往西燕的时候,外事组核心四人早就跟随着来到西宁道边上了,就是为了接应和传递沈余益从西燕发回来的消息;在俞谨之来到京兆之后,沈华善和沈则敬又商定,将谍报组的核心四人送来了西宁道,以便更进一步整合西宁道这里的情报工作。
外事组的头目,正是沈余益。这些年他和沈积和蛰伏在西燕,得了不少有用的消息,西燕的局面已经基本铺开了。当初跟随着来到西宁道的外事组核心人员,早就先后去了西燕,在那里蛰下了。
在连山和秋梧来到西宁道之前,主理整个西宁道暗线的,正是沈家子侄沈余同。沈余同。是沈家余字辈的子侄,和沈余益的相貌年纪差不多,曾在京兆的如流处受训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原本沈华善是希望他前去西燕接替沈余益的。
他是去了,后来又回来了,这是因为沈华善觉得,将沈余同放在西宁道会更好,既可以打理沈家明面上的生意,又可以带领外事和谍报两组的人在西宁道暗地里的活动。
李惠山身边那个棋子。是沈余同早就准备下的。这个棋子身后的各种亲戚往来,早就处理妥当的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用的上。原本他在准备这个棋子的时候,也没想着放在昆州刺史府的,更多的考虑,乃是用在桂州一地。
后来沈得善和沈则远来了。刚好各州的刺史都来桂州参加卢家的婚礼,这才因缘际会,埋在了李惠山的身边。
现在,这个棋子送来了一句话,马上就被沈余同送到了沈宁的手上,这才有了沈宁开头的种种斟酌和考虑。
想起堂兄沈余同送来信息时的那副甩难的样子。沈宁就忍不住想笑。这个堂兄,处理暗线的本事真让她有些无语。
呃。怎么说呢他训练棋子、收拾手尾的本事一流,可惜,就是差了最后一步工作,他不知道把这些棋子放在哪里,才算最好。或许应该这么说,他缺的,乃是洞察局势的目光。所以他在西宁道这些年,都是守伏为主。就等着有人来西宁道这盘棋活起来。
因而,当沈得善带着沈宁、连山等人来到西宁道的时候,他虽然面上严肃深沉,心里却乐得开了花:太好了,终于有人来接手了我还是舒舒服服去训练棋子、收拾手尾去吧
就这样,西宁道的外事、谍报两组的工作,很快就落到了连山和蚍蜉的头上。当然,最后的汇总分析,自然就送到了沈宁的手中。
那个棋子在刺史府的时日尚短,只能得到这句话,不敢也不能再深入询问。这句话,传得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沈宁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要抽丝剥茧,把棋子不能询问的话语推算出来。
不能看大门,这半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去理会,沈宁暂且不知道,也就先搁在一旁了。但是,埋怨不推高三七药价,这半句话,不难明。
沈宁很快就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家有李次山在药市行会担任会长一职,想必暗地里操纵药价,也不是一次半次的事情。这一次,是李家有人想推高三七的价格,却因为有人反对,最后就没了下文。
推高药材价格,自然能为家族带来客观的利润,不然李家也不会有人提出这个建议,可是,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呢而且这个事情,现在看来,真是没有成,李家一时半会,也不会推高三七价格了。
从李惠山的语气看,他也是赞成推高三七药价的,并且对没有推高三七药价颇有怨气。那么,以李惠山在李家的地位,他赞同的事情都不能成行,反对的人是谁呢是李老爷子还是别的谁
不,不会是李老爷子,如果是李老爷子反对,李惠山定不会有那么多怨气。反对推高三七药材价格的,肯定是另有其人。会是谁呢
沈宁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在文镇之时,寇色姑娘用茶水写下的人名,也是李家打理那门生意的人。会是那个人反对吗他为什么反对为什么他反对了,李次山和李惠山就答应了呢难道他在李家的分量,要比李惠山还要重要吗
能够打理那门生意,想必李老爷子对他是看重非常的,所以当他反对的时候,李老爷子必定会赞同他的意见,所以李次山和李惠山就消音了
不管是谁在反对、为了什么而反对,这都说明了一个事情:李老爷子和那个人十分审慎一时也不能轻易动摇。
审慎,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李家这么审慎,对于现在的沈宁和沈家来说,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对待三七之药如此审慎,令沈宁的眉头皱了起来。
三七之药,有多么重要,沈宁从沈则远和胡不涂口中,是早就知道的了。三七作为独特的止血药材,被军中成为金不换。而昆州一带的三七占了整个大永三七的七成,数额分量如此重要,有人在这里打主意,那是太正常了。
李家人的审慎,在于操控三七价格,还有一定的风险,这首要的,就是怕影响三七在军队中的正常供应。钱财的获得,不可能没有风险。李家没有心动,除了谨慎之外,想必另外一门生意的利润,比起三七之药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供养这么大的一个李家,需要多少家财这些。沈得善和沈则远早就暗地里估量过了,那个数目惊人加上李家明面上不沾手药材生意,那么李家起码一半以上的家财,都是从另外一门生意得到的
李家从那门生意里得到多少,国库就要从那门生意里虚空多少
想到这里,沈宁忍不住咬了咬牙。怪不得。怪不得祖父时常悲叹国库虚空难以为继怪不得,怪不得西宁道空有财名而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怪不得。怪不得西宁道这里,竟然似有一道独大之势
夺国、夺民之利,李家虽盛,也必定诛之
姑娘看着沈宁咬牙冷凝的样子,仿佛梦魇一样,秋歌有些担忧地唤了一声。这一声,倒是唤回了沈宁的神智。
沈宁扬了扬嘴角。却没有说话,试图在这些纷乱的消息之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在李惠山身边的棋子传来消息的同时,那个曾在均安楼和沈得善一起吃过饭的彭瑾彭公子,也派人送来了一则类似的情报。
他说的是,李次山收受了三七药材商人的贿赂,原本是想推高三七药材的价格,最后却不不知道为什么不了了之。
这个情报,倒和沈家得到的互为补充。那个三七药材商人,彭瑾已经摸了他的底,正如沈宁之前推测的一样,三七的分量太重要了,想在其中捞一笔的人太多,这个药材商人,正是其中最为财壮的人。
这个三七药材商人,手里囤积了一大批三七,便找上了李次山,许以重金,让他想办法推高三七的药价。那一笔重金,实在太客观了,李次山收下了,并答应会代为周转。可是他回了昆州一趟,口风就变了,让药材商人再等一等,说现在还不是最合适的时候。
李次山让药材商人再等一等,那笔重金,自然还是拢在手中的。那个药材商人,已经送出了重金,便只能等待李次山说的那个时机到来,因为他知道,三七药价一旦推高,得到的,将会是比送出去的重金多一赔的钱财。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个药商,是很懂这个道理。那钱财,还在李次山手中,可见,他还是想要推高三七的价格的
沈宁这样想道。李次山的心态,不难理解。碍于李家人的审慎,又舍不得吐出吞下去的钱财,所以才会对药商说等待最好的时机。
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沈宁也很想知道。有什么时机,可以让李家放下这种审慎,去赚取这三七之药的利润呢
姑娘二太爷让您赶紧去大厅一趟说是说是益少爷从西燕有消息送来了沈宁正在苦恼间,秋书气喘吁吁地进来,这样说道。传话的小厮说得很急,秋书说得也很急。
西燕那边有消息传来沈宁有些微愣,当下只得放下了李家这里的消息,匆匆赶去了大厅,想看看沈余益说的是什么消息。
当她再三看着沈余益送来的消息时,忍不住笑了。心想,那个最好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六章 局势
.
李次山从昆州回到文镇之后,虽然脸上不显,心里却是有些烦躁。他收受了那个药材商那么大的一笔钱财,根本就不想再吐出来。
在商言商,收了人钱财,是要替人办事的。这个道理,李次山深知。但是现在,李老爷子等人都说要审慎,暂且不能推高三七的价格,这事,就办不了。
办不了事又拿了钱财,这样的好事,是没有的。若是那个药材商人将事情捅了出去,自己这个药市会长的声名都没了,还会影响家族的声誉,说不定还要受到族规的处置。那森严的族规,不是说着玩的
想到这里,李次山就有些冷汗,但想到那笔钱财,他喉咙又紧了紧。有什么办法把这事给圆了呢他苦恼的,正是这一点。
男人有事情苦恼的时候,总想去温柔香醉一醉的,李次山当然也不例外。他这晚正是去了闲中好,却在听到一个消息后,打了一个激凌,酒意、旖思一下就消失无踪,脑中轰轰的只听见那个消息,忍不住再三说道:你说的是真的西燕局势又将乱
1...111112113114115...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