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在京兆负责监国的太子,见到北疆来的千里快骑,一下子就懵了。长泰帝病重,他负责监国,大永正是最乱不得的时候。为了北疆的稳定,为了监国的安宁,太子听从了太子詹事沈华善和门下侍郎左良哲的建议,答应了谷大祖的请求,下令向西宁道昆州一带征收三七之药,数量恰恰是一万斤
北疆局势不定。为了节省时间,和征收旨意一同到达的,乃是安北都护府三百千里快骑。这三百千里快骑,是安北都护府精锐的斥候组成,以快捷和勇猛著称。想必他们这一次来,就是为了紧急运送那万斤三七了
而现在,那三百快骑已经驻扎在昆州刺史旁边了,就等着昆州刺史李惠山带着他们前去文镇,好尽快押走那上万斤三七了。
李惠山好说歹说,又好酒好肉地招呼着他们在刺史府稍作休息。这才偷得了半刻的时间。匆匆赶回来告诉李老爷子这个事情。
那三百士兵已经说了。他们甫入昆州地带,就听得有客商在说,文镇药市行会正好囤积了上万斤三七。他们还道天佑大永,连征收的时间都不用等待了。直接去文镇药市行会押了这上万斤三七就可以直奔北疆了。李惠山继续说道,将刺史府的情况尽可能补充完毕。
朝廷倒是会算每斤一两的征收价格,还说是最高的价格了上万斤三七,才得了朝廷一万两若是若是西燕顺利,足足两百万两啊李次山咬着牙说道,压抑住喉咙里面的腥甜。他想到数目的差距之大,嘴角边溢出了一丝血迹。
这下那上万斤三七被朝廷征收了去,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李老爷子的脸色也有些溃败,李惠山又匆匆赶回了昆州刺史府。想着怎么安抚那三百士兵去了。
听到急召匆匆赶回来的李绵山,在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双眼通红,拳头握得死死的,却什么话也不能说。
他原本想做大这一个格局。使家族尽可能地得到最大的利益,没想到,格局是做出来了,朝廷来了一纸征收令,就将他们辛辛苦苦拓展的成果,一下子就拿走了
可笑,可恨
有这三百士兵,还有朝廷的圣旨,这上万斤三七,已经无法可保了。君也,臣也,民也,道理就是这个最后,李老爷子长叹了一声,说出了这句话。
他知道,这上万斤三七,已经保不住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将它押走,押走的,当然就是原本属于李家的白花花的钱银
文镇药市行会内,李次山看着朝廷颁发的那一块天下第一行会的御赐匾额,脸上没有任何笑容。这个匾额,用了两百万两买来,实在是太贵了贵得让他,每看一眼这个匾额,都觉得刺目不已,恨不得上前去砸了它
可是他不敢,他只能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擦拭着它,将它安放在药市行会的正中桌子上,以显示这个是药市行会的天大荣誉。
天大荣誉,是要用天大代价去获得的。
这一刻,李次山觉得这句话无比准确。想到要向五个大药商交代,想到白白损失的两百万两,李次山终于忍不住一拳捶向那块匾额
却拳头没有落在匾额之上,落在了匾额之下的桌子上。紫檀沉木做的匾额只是震了几震,仍旧稳稳当当立在桌子,最后纹丝不动。
这个损失,我一定要弥补回来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个匾额踩个稀巴烂。李次山眼神微凝,迷迷糊糊这样想道。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八十九章 生机
.
文镇药市行会的三七被朝廷征收之后,西宁道的药商行界便流行一则戏语了:两年辉煌,两年彷徨,万两银钱,行山不枉
这则戏语,讽刺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这话,听得李次山咬牙切齿。李家两年前的辉煌,自己没能延续,反而落到了这个田地。如今,还有诸多手尾要收拾。
鉴于司马昊和曼山将领的战争越来越烈,安西都护府最近也在严查出入边境的人,西燕那边根本无法来人,况且,就算西燕那边就算再派人来,自己这里,也没有三七可卖了。
诸位请放心,这一次的损失,我定会好好补偿给大家药市行会内,李次山满面笑容地向五大药商解释。
早前收购五千斤三七所支付的五十万两银钱,是五个大药商垫着的。再加上他们手中之前高价收回来的三七,所费甚大。这几个大药商可谓血本无归
李会长,用来收购三七的这些钱财,我还是从其他行当里面挪用的,没想到全没了行会打算怎么补偿呢有大药商一脸怒意地说道。他们和李家是有姻亲没假,但是那么多的钱财,让他急红了眼,这样恨声骂道。
就是我们信的是李家,这下亏得真是血都卖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跟着杨家,早早将这批三七抛出去了另有大药商后悔不已,想着跟随杨家的那两家大药商,现在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哪像自己这样凄惨
会长,这么一大笔钱财,多少也要先补偿点给我们吧。眼见着这五年一度的会长遴选就开始了。按照这样看来,我们得考虑另换会长人选了还有大药商阴测测地说道。也不怪他这样说,为了三七这个药材,他已经支出了将近二十万,已经是他家财的十一之数了。他怎能不怨恨
李次山听着大药商们的指责,脸上挂着笑容,心里却愤恨不已,暗骂这些翻脸不认人。如今造成这样的局面,李家也是损失惨重大家还是姻亲,这样暗含威胁的话语,他们也说得出口
他却忘了一点,商人聚利,以利相交,利尽则人散。亘古之理。
诸位这么说就失了道义。这些年。我们李家明里暗地给诸位带来多少好处。大家都还记得吧这区区钱财,算得了什么难道我偌大一个昆州李家,还不能弥补诸位损失不成
就在李次山踌躇为难间,忽然有一把浑厚的声音在门外面响起。李次山惊喜地抬起头。见到堂兄长李惠山面容平静地走进来,说着这一番话语。
且不说次山如何了,在这里,本官这个昆州刺史作担保,必定会让大家后利无穷,诸位可信服李惠山走到了李次山身边坐下,嘴角有一丝笑容,然而眼里尽露的官威,压得这五大药商微微侧头。
见此。李惠山扬了笑容,朗声说道:本官这么说,定也不是空口说白话,让诸位生受了这些损失的。这里是二十万两银票,诸位可以先拿走。药市行会有了天下第一会的美誉。千金复来,不是难事。
随着他话语一落,身边的随从就拿出了一叠厚厚的银票,放在了五大药商的面前。
五大药商面面相觑,最后,终于有人伸出手去拿了这些银票,脸上不住地赔笑说道:刺史大人说得极是,我们也是急坏了才会这样说李会长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定会紧跟在李家后面的。
是的是的,我们以后多赖李会长相护呢有大药商这样说道。一时之间,文镇药市行会内笑声连连,仿佛那些损失那些怨恨,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待几个药商散去之后,李次山才抹了一下额头。堂兄这一番威利并施,使得这几个大药商离开了,不然,若是他们继续纠缠这几十万两的钱银,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想着你现在定是焦头烂额的了。兄弟一场,这三七的事情,又是我们一起合作的,便去了父亲那里,求来了这二十万两,以解你急。本来,我是开口向父亲要五十万两的,只不过父亲说绵山打理的那门生意,最近忙碌异常,需要钱银周转
李惠山随意地说道,还拍了拍李次山的肩膀,让他不用着急:父亲对你是有些不满,这次的数目的确不少。不过你也不用灰心,三七的损失,定能从其他地方补偿回来的。绵山打理的那门生意,是蒸蒸日上,钱财是不缺的
不知道说者有没有意,反正李次山这个听者就很有心,他听了李惠山的话语,脸色变了几下。
他想起了当初自己也是提议以百两的价格将三七抛售出去的,结果因为李绵山的贪心建议,令得自己以药市行会的名义收购了这么多的三七。现在这些三七全被朝廷征收了去,损失了这么多的钱财不算,还让自己在大药商面前失了威信。
他倒好,在老爷子面前有功,打理的生意还蒸蒸日上,面子里子全得了去,自己窘迫两难这是为了什么
不过,若是当初没有绵山那个提议就好,格局做大了是好事,可是也要收得回来才行的李惠山看着李次山起伏不定神色,又淡淡加了这么一句。
是啊,如果没有那个提议就好了李次山的面色恢复了平静,说出来这么一句话,说罢却是牙齿有些紧闭,双眼也略眯了起来。
李惠山的双眼也眯了起来,心里满意至极。生意盈利他或许不是很擅长,但是他在官场浸淫这么多年,讲到谋算人心拉拢势力,他有十足把握。这不,经过这个三七的事情,他就不信,次山和绵山之间还能如往常一样亲密。
自己是李家的嫡枝嫡长,没有人能爬到我头上去
且不管李惠山是什么样的想法,李次山作为药市行会会长,虽然以二十万两打发了那几个药商。但是药市行会和李家的损失是明晃晃摆在那里的。
一连数天,他都在想着,怎样去弥补这些损失,怎样在李老爷子面前再现一个辉煌的手笔,让李老爷子刮目相看。
在李次山苦苦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弥补损失的时候,在金碧大街不远处的一个纵深的院子里,一个落魄老仆从打扮的老人,则是痛快地大笑了几声,嘴里嚷嚷道:终于轮到我出场了,真是憋死了
听到这句话语的沈宁和应南图,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一旁的沈则远,也差点压抑不住笑容。是啊,这个闲不下来的岳父,终于要出手了。
江南胡氏安和堂在昆州的分号,就在金碧大街之上,一处占地颇大又古色古香的药材铺子便是。胡氏安和堂虽然占了江南半壁药材江山,但是在昆州整个药号、药堂多到数不清的地方,倒也不是那么引人注目。
直到这一天,胡氏安和堂门前竖起了一个牌子,上门写着几个大字:收购三七,每斤百两,另外还有众多安和堂小伙计在金碧大街之上高声吆喝:收购三七,每斤百两收购三七,每斤百两
伴随着这个牌子和吆喝传遍昆州药界的,还有胡氏安和堂当家人胡不涂来到昆州的消息。胡不涂之所以来到昆州,就是为了高价收购昆州这里的三七。
昆州的三七,占了大永三七的七成,江南的胡氏安和堂前来昆州这里收购三七,在往年,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今,昆州的大部分三七,已经被朝廷征收去了,昆州药市之上流通的,只有少量三七。
就算胡氏安和堂开出再高的价格,也只能竹篮打水无功而返了。昆州药市不少人这样想道。
所谓三七,就是要栽种三到七年这个药材才能有所收成,如今昆州的上万斤三七,都被朝廷征收去了,哪里还有那么多三七呢
胡不涂笑吟吟出现在胡氏安和堂,他笑得憨厚的样子,就像个田家翁。连日来,他以安和堂当家人的名义,约见了昆州的各大药商,开出了百两的高价来收购三七,可是这些药商,也只能摇摇头。
这个价格,比起朝廷征收的每斤一两来,无疑是天差地别;这个价格,也是朝廷征收之前炒到的最高价格;这个钱财,这些大药商们也很想赚。
可惜,唉唉唉,他们手头上都没有什么存货了,就算有,也是不能卖的偌大的昆州,总不可能将所有的三七都卖出去吧
诸位手中真的没有三七了吗我胡氏安和堂,价格可以再往上提一提现在北疆的局势不好说,我定要在昆州收到一批三七,不然不是白跑来一趟了吗胡不涂皱着眉头,忧虑地说道。
药商们还是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这个钱,他们很想赚,却真是赚不了。
看着大药商们的摇头,胡不涂仍然苦着脸。随即,胡氏安和堂门前的牌子,将收购三七的价格提到了每斤一百二十两。
这个价格,当然也入了李次山的耳中。他听着药商们的碎语,只是笑笑,也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他想到了李家大药师研制的那些东西,仿佛觉得,眼前终于有了一丝生机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九十章 走险
.
李氏大宅内,李次山正在低声和李惠山说着话。谈论的,正是胡氏安和堂高价收购三七的事情。
胡氏安和堂已经出到每斤一百二十两的高价了,却只收到寥寥无几的三七。听说胡不涂已经急疯了。我想我想用家中大药师研制的那些东西了李次山说出了他的打算。
胡氏安和堂欲在昆州收购五千斤三七,以每斤一百二十两来计,这笔钱就很大了,再加上其余天麻、龙胆草和何首乌这样的药材,胡氏安和堂打算在昆州撒下百余万钱财。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李次山打算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得到胡氏安和堂那一笔钱。
如果是以往出现这样的事情,李次山第一个去找的,肯定是打理那门生意的李绵山。出了征收三七的事情后,李次山对李绵山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抗拒和疏远。
现在,他只想到了一直帮助他的李惠山,便来问问他的意见。
胡氏安和堂在江南声誉甚隆,又是吴越沈氏的姻亲。若真是有心收购,这笔钱财是不会有问题的。只是,家中的大药师那里,还要问问父亲的意见才是李惠山沉吟半响,这样说道。
他对那笔钱财也很心动,胡氏安和堂的根基在江南,在西宁道影响不大,若是能够利用家中大药师的东西,赚胡氏安和堂一笔,也算是美事。
只不过,安和堂背后,有吴越沈氏撑腰,以沈华善如今协助监国的态势,若是出了事,恐难以收拾。他觉得李家在这个事情上万万不能出面。
如果李家不出面,那么大一笔金额,应该由谁出面,才能吞得下呢就算借着别人抛出这批三七,胡氏安和堂又不是傻的。不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普通的药贩的。
这事有些麻烦,先搁着吧。我再想以想,想个万全之策。父亲那里,我会和他提一提的。最后李惠山说道。
又是三七,又涉及这么大的金额,他一时也下不了主意。
李次山知道李惠山说的是事实,也知道这个事情是急不得的。要想做这个事情,还是要得到老爷子首肯才是。
如果用大药师手中的东西,去得到胡氏安和堂的那一笔金额,这就等于是空手套白狼了。这样的景象。想一想都让人心血沸腾。
可惜。现在李次山只能等待了。不知道老爷子那里会有什么想法。
到了晚上,李惠山去如常去给李老爷子请安,正想着找个什么样的时机向李老爷子转述李次山的想法,就听见李老爷子在说话了:今天。次山去找你了为的是什么
没想到老爷子也知道次山来找过自己。随即李惠山便将李次山的想法对李老爷子说了。说完之后,李惠山便有些忐忑,不知道老爷子会怎么说。
次山有这个补救的心思,尚算不错。我看家中大药师的东西,也可以试试水了,就拿这个三七来试一试吧,不用李家出面,也就能在吴越沈家那里圆过去了李惠山听到李老爷子这样说,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父亲在说什么父亲不是一向认为谨慎为上的吗怎会这么快就下了决定
他不知道。早在他来想李老爷子请安之前,就已经有人将昆州胡氏安和堂的动态汇报给李老爷子知道了。其中重点提及的,就是杨老爷子已经去了金碧大街接触胡不涂了。
从两个人交谈的情况来看,杨老爷子手中还有不少三七,杨家正是想从胡不涂手上赚得这笔银子
李老爷子知道。像杨家这样的大药商,虽然早前已经抛出了三千两,但手中必定有三七存货,就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了。难道杨从东手头上还有那么多三七,能把胡不涂那一大笔银子全都赚了去
听了属下的汇报,李老爷子心中作着种种判断。他和杨老爷子相争了几十年,无论个人心性、家族威望,都不会相差太远。只是早些年李家时来运到,自己总是能压住杨从东,两年前西燕戒严,自己抛售手中的药材等存货,更是令得杨家元气大伤。
可惜,早前的三七之药,竟被杨家觑了空子,稳赚了二十多万,而李家则是损失了几十万,这个结果,已经让李老爷子饮恨不已了。若是再让杨从东赚了胡不涂这百余万钱银,说不定杨家就有了生机,那还得了这是李老爷子心中所考虑的事情。
为了不让杨家出头,为了这百余万钱银,说什么,李老爷子也要抢在杨从东之前,要和胡不涂做成这笔三七的生意
原本,李老爷子还想着询问李绵山的意见的,但是他那门生意现在正是最忙碌的时候,涉及到各方势力的分成,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议事厅了。再加上李绵山在上一次三七之药上的判断失误,李老爷子还是认为,这事自己拿主意为上。
听了李老爷子的话语,李惠山喜形于色,忙不迭找来了李次山,让他做好相关准备。根据李老爷子的安排,李家这边已经着手派姻亲药商去接触胡不涂了。
胡氏安和堂分号内,胡不涂拈着白胡子,目露惊喜,忍不住再三问着坐在对方的大药商:此话当真贵商号果真有五千斤三七出售
待见到那药商肯定地点点头,胡不涂这才扬起了笑容,随即又疑惑地说道:才来到昆州已经好多天了,只有早两日杨家手中还有些三七存货,听说昆州的三七早就被朝廷征收去了,这该不会是糊弄我的吧
老先生你就有所不知道了。就算朝廷征收了上万斤三七,可是这昆州之地,谁家药号没能有几百斤存货我们只是不舍得将这些三七抛出来罢了。老先生请放心。我们的三七,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七年三七对面的药商拍着胸脯说道,诚意拳拳。
话虽这么说,可是你家宝号毕竟是太小了。我胡氏安和堂拿出的,可是百万之数风险太大了,不行不行,我看还是要和杨老爷子谈谈才是良久,胡不涂还是摇摇头。拒绝了这个药商的建议。
胡不涂会拒绝,这也是药商的意料之内的。毕竟百万之数,太大了,如果胡不涂想都没有想的话就答应了,这里面还怕有什么问题。如今他这样的反应,正是符合老爷子的判断啊。
药商这样想着,按照李老爷子的吩咐,在胡不涂耳边说了几句话,这才听得胡不涂眉开眼笑。
原来贵商号的东家正是药市行会和李家啊。如此,就好办了。只要药市行会和李家给贵商号做个担保。我们这笔交易就可以做了。这白万钱财我可以立刻取出来说起来。我也想返回江南了胡不涂快人快语地说道,笑得极为热情。
那药商也笑了起来,老爷子说得没有错,胡不涂必定会答应的。
随后。这药商和胡不涂多次见面,双方在交易细节上达成了一致。最后,胡不涂和客商签订了交易协议。协议上注明:胡氏安和堂用百万之资,收购该药商包括五千斤三七在内的几种药材,由文镇药市行会和李家作担保,若药商所供药材有任何虚假,则文镇药市行会和李家须作三倍赔偿。
胡不涂小心翼翼地将交易协议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裳里,这才吩咐安和堂的伙计拿出一叠厚厚的银票。然后笑着道:这是三十万两订金。余下的七十万两,明早我验完药材之后,定会双手奉上。
药商捧着三十万两银子,心满意足地离去了。验药材,这是必定的了没有任何一家药号胆敢收购那些没有验过的药材。不然怎么死都是不知道。
但是对于明天的验货,药商表示一点压力都没有,甚至心里不厚道地笑了:连西宁道著名的大药师都验不出真假的三七之药,到了胡氏安和堂这里,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胡氏安和堂这百余万两,就当是买了莪术去吧,也有行气止痛、积散结的药用。胡氏安和堂,也不亏,不是吗药商阴测测地笑了。
第二天,胡不涂带着几个精通分辨三七药材的大药师,还有一个官员模样的大夫,等候在胡氏安和堂前面,随后看着那药商送来的个头很大的七年三七,忍不住笑了起来。
真是不错这昆州之地的三七果真是不错老先生你虽然花了大价钱来买这个三七,却是值得的。这三七的品相真是不错莫怪天下人都云昆州乃三七之都,名不虚传,名不虚传有大药师拿起一个三七来仔细分辨,嘴里赞叹不已。
老夫在尚药局多年,见过的三七不知凡几。这五千斤三七,真是不错,不错那个官员模样的大夫,也随即说道。
听了这些药师赞叹的话语,药商脸上没有半点喜色,只勉为其难地扬了扬嘴巴,心里是哭丧不已:这些三七当然是好的了这都是药市行会精挑细选出来,用作药材储备的,根本就是动不得的,现在,倒是便宜胡氏安和堂了
如果不是知道胡氏安和堂竟然请来了尚药局的太医前来验药,那么现在摆放在胡氏安和堂前面的,应该是李家大药师精心炮制的几千斤莪术才对哪里还用得着连夜从药材储备仓库那里搬出这几千斤三七来
想到这里,药膳忍不住狠狠剐了一眼那个官员模样的大夫,都是尚药局的太医闹的
可是,在听到这个尚药局太医下一句话时,药商却惊得连手中的七十万两银票掉在地上都不自知。他是不是听错了尚药局的太医刚刚说了句什么话
药商惊呆了,连忙捡起那七十万两银票,连和胡不涂等人打招呼也顾不上,用尽平生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拼命往李家大宅里赶去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九十一章 出手
.
胡不涂看着仿佛被鬼追赶的药商,心里也是阴测测地笑了起来:小样想用假药来蒙我也不想想在江南,有谁敢惹胡氏安和堂这下,定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老先生,容我说句实在话。这三七品相虽然极佳,也是足足七年以上的三七,但是这个价格,还是高了见到那药商拿了七十万两银票就走了,尚药局的老太医同情地看着胡不涂,语气颇为不忍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