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长泰帝神色变换,周身散发着凛冽的杀意。韦景曜和申科对望了一眼,都知道这一次刺杀牵连之广,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一次刺杀而抄家灭门了。帝王的惊惧和愤怒,必须找到一个宣泄口他们都是两朝老人了,仿佛又再一次看到三十几年的京兆夺位之月,那一次,死了多少皇亲啊,先帝的儿子,就只剩下盛王和幼王了。
果然,第二日,长泰帝签发诏书,诏书曰:朕与盛王骨肉至亲,不能致王于理,今盛王暴虐专横,不臣悍然,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此,以愧先帝。势难再以姑容,迅速进剿,以慰慈心。令江南卫抽调三万兵将,令江南卫将军于鸿图为赣州招讨使,前往赣州征讨盛王还赣州民众安然平和,复朝廷安稳政清至于江南卫与盛王封卫之间的苦战,又会有多少百姓因为此次征讨而丧命逃家,此是后话了。
伴随着这个征讨诏令的,还有一系列其他的后续事情。德庆班班主楼青衣在狱中畏罪自杀,献舞的十余个少女非死即伤,德庆班其余人等都被锁问四散,盛极一时的德庆班在京兆消失。连同不少的牙婆、审查户籍的京兆府录事,也都被下狱问责。
还有金吾卫官员因为审查不严被问责,慈宁宫寿宴当天负责检查德庆班的金吾卫全部夺职下狱牵扯出他们的主官金吾卫中郎将徐飒。徐飒监管不力被问责,其中更有金吾卫指证徐飒当天言辞行为有异,说不定知道刺杀的内幕,徐飒因此也被夺职下狱。
王贵人一家也被抄家下狱,王贵人之父母秋后问斩,流王家子侄至北疆服苦役,抄王家家产充公。殿中省内侍和审查碟书的女官也有不少受到王家的牵连而被革职出宫。
金吾卫和京兆护卫的戒严审查,查出不少京兆盗贼,牵连出一批京兆暗地的不法势力,金吾卫一一对这些势力剿灭肃清,倒让京兆百姓额手称庆,这算是慈宁宫刺杀事件的唯一好处。
五月上旬,慈宁宫的鲜血早就洗刷干净了,妃嫔和京兆命妇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了。盛王封卫与江南卫兵将交战,抵抗激烈。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又加上盛王抵抗已经定为叛乱,人心所向,不过短短十来日,赣州很快就被江南卫攻克了。盛王伏诛,其世子、郡主,及盛王府属官皆被擒,不日将被押解进京兆
至此,由慈宁宫刺客引发的一场征讨,已经宣告落幕。随后三万江南卫返回驻地,江南道观察使王备和赣州刺史朱敦实则负责留在赣州处理后续事情。
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仿佛已经远去,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件事情还远远未止息,并且还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慕妃的身体在休养和调理之中,因为救驾有功,在长泰帝的亲自关怀下,数不清的补品和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进慕妃的朝暾宫。尚药局太医则一日请三次脉,随时关注着的慕妃的身体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慕妃的身体自然一日好过一日,没多久就能下床走路了,这令长泰帝开怀。加上盛王已伏诛,他心里藏了三十几年的刺拔去了,离朝暾宫最远的冷宫长春宫仿佛都能听见长泰帝哈哈大笑的欢喜声。朝暾宫气象之炽,慕妃恩宠之盛,无人能出其右,就连蒋皇后也避其锋芒,连朝暾宫的夕曦之景,都显得灿烂无比。
慕妃带着娇弱的笑意送走长泰帝,这样的笑意更令长泰帝怜惜不已,嘱咐她要多多休养,才依依不舍地去上朝。目送着长泰帝离开,慕妃娇弱的笑意渐渐散了开去,取而代之的是坚毅满足的神色。终于,这一把是赌对了,虽然在鬼门关徘徊了一趟,虽然右肩留下了一个永难磨去的剑痕,但是与得到的收获相比,这太值得了慕妃摸了摸那个剑痕,她还要感谢它呢。正是它的不可磨灭,将会给她和德儿带来泼天富贵和至高权力,想到长泰帝对她的感激和关怀,这个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交易吗慕妃想不出了。
李贵嫔想和她争凭什么慕妃看了一眼贴身女官青鸢,感激地点点头。正是因为她绊住了李贵嫔,她才能抢在她前面。这一次,青鸢功劳至大。不过,若是自家哥哥没有收到那个消息,她也不能将计就计,抢在李贵嫔之前。可是,谁给哥哥送来那个消息呢是李贵嫔的敌手也没有听说过李贵嫔曾与人结怨啊,她不由得迷惑了。
娘娘,十殿下到了。青鸢打断了慕妃思索,将一个粉雕玉琢似的小少年迎进了朝暾宫。十皇子上官祈德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早前听说自己的母妃受伤了,一直吵嚷着要来看她。长泰帝却不允许,怕影响到慕妃休养,直到现在她能下床了,才恩准他进来。
母妃,您可好些了上官祈德继承了慕妃的美貌,整个人精致得就像那画里的童子一样,此刻皱着眉头对慕妃目露关怀,还是像那吉祥年画里的童子一般可爱。慕妃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满是慈爱,抚摸着他的头顶,笑着说:德儿别怕,母妃好好的内心也暗道,德儿,母妃会把最好的一切给你,母妃会把你送上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
与朝暾宫的热闹欢笑相比,春熙宫可算得上是寒冬般萧瑟。李贵嫔和上官长治都紧绷着面孔,阴沉灰暗的脸色昭示这两人心里是何等的恼怒与憋屈。李贵嫔全无平时的轻柔婉媚,怒目四射的样子极是吓人,内侍和宫女们早退出了宫门外,只留下这一对母子在宫里相对。
这下平白便宜了慕妃,早知道如此,不如一早把此事禀给你父皇知道李贵嫔恨恨地说。当初这个计划她也是同意的,不料她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想到长泰帝一连数日都守在朝暾宫,她又怒又嫉。虽然知道说这句话也没什么意思了,却是憋在心里不得不说。
母妃,当时是怎么一回事不是应该由你救下父皇的吗当时情况那么混乱,其余妃嫔都躲避不及了,怎么慕妃还能救下父皇上官长治有太多的不解,明明计划是这样完美无缺的,这救驾之功应该是属于李贵嫔的才对,怎么会是慕妃得了去呢
当李贵嫔说到被慕妃的女官绊住了,上官长治只能感叹慕妃身边的人更得力,也感叹长泰妃嫔之中竟然还有人不怕死的,一想到要把徐飒从大理寺狱里捞出来,他就头疼不已。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五十章 流言四起
.
上官长治头疼之余,开始暗暗后悔起来。早知就不利用刺客一时来筹谋了,不然也不至于如今这样进退两难。
刺客混进德庆班将行刺长泰帝的消息,是许三思偶尔得到的。说来很凑巧,早前许三思去德庆班听戏,许三思此人心思细密非常,瞧那小唤身形精妙不似寻常人,就留了心。没想到顺藤摸瓜之下竟然探知到此人欲行刺皇上,他大惊失色来报上官长治知道。上官长治本想立即告诉长泰帝这个消息,却是转念一想,如果就这样告诉了长泰帝,他除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检举之功,再没有别的好处了。为了从刺客一事中得到最大的好处,他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让李贵嫔为救驾受重伤以获取皇上的怜惜和愧疚。这天大的功劳对上官长治来说太重要了,为了双重保险,他还将此事告知了亲信徐飒,让他能第一时间赶到慈宁宫,也立下救驾之功。这个计划他和李可安等人推敲再三确认是可以天衣无缝的了,怎么到最后这个功劳会被慕妃得了去徐飒也因为紧张露了形迹从而被人怀疑,现在还在大理寺大狱呢。
李贵嫔救驾不成,还搭进去一个金吾卫中郎将,他和许三思等幕僚花了多大的气力才让徐飒做到金吾卫中郎将,这下都泡汤了原本徐飒还另有大用的,却在这一次刺杀里面折损了,这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上官长治的心情不是后悔恼恨这几个字可以形容的。
那流言放出去了吗青竹居内,春夏冬几个丫鬟都歇下了,琴棋书画四个小丫鬟还没有资格守夜,只有秋歌待在沈宁身边。
已经交代哥哥了,这两天应该就能听到消息了。这一年下来,秋歌的心性已经是逐渐镇定和坚毅了。虽然很多消息涉及死生大事,她也从不过问,只默默将沈宁的纷纷交代下去,就像沈宁早前让她传了一个惊天大消息给秋梧,她虽面色勃变,却还能保持口齿清晰。
圣寿节将有刺客行刺皇上,李贵嫔欲挡剑谋求救驾之功这个消息,是沈宁亲口述说,经由秋歌转达给秋梧,再由蚍蜉送到慕妃娘家卞家,这才有了慕妃绊住李贵嫔,亲身挡剑的那一幕。
沈宁之所以知道这个消息,乃是前一世上官长治亲口所说。为李贵嫔和徐飒谋取了救驾这个天大的功劳,这个事情是他最得意的手笔之一。那时他们还算恩爱之时,他把这个事情当成有趣的例子对沈宁说了几次,她记得很清楚。这一世,她怎么可能还让他有机会立下这天大的功劳之所以会将这个消息告诉卞家,是为了拉慕妃和卞家入局。给上官长治添堵的事情她最乐意做了,夺嫡之争,怎么可能只局限于二、三、五这几位皇子呢这京兆的水越浑浊,才越有意思,不是吗沈宁露出了冷冷的笑意,想起长春冷宫的苦寒,她的心冷寂无比。五皇子,你以为事情就到此了吗那么你就错了,事情还没有完呢。
接连几日,京兆的茶楼、酒肆都在隐隐约约传着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说的正是圣寿节刺客一事。说之所以会有刺客混进来,乃是年长的皇子想要长泰帝退位,实情与盛王无关,乃是诸皇子的手笔茶客、酒客、路人都在小声交谈着,不少人还说出了这个事情的不少疑点:盛王都在赣州三十多年了,怎么这个时候才刺杀皇上呢消息还说刺客就是金吾卫放进去的,甚至有茶客说,据说那金吾卫中郎将徐飒面色惊慌跑了多次厕所,可见是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这样的消息扑朔迷离,却又传得有模有样,以猛火燎原之势散播开来,一下子就传遍京兆了。
这下,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和他们的母妃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全都变了他们的母族和妻族,都又惊又惧,尤其是五皇子上官长治,听到这个消息身都凉了半截:这下别想把徐飒捞出来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上官承佑、上官长治、兵部尚书府、刑部侍郎府在惊恐之余,也派出人去平息流言,同时全力追查流言的来源,自金吾卫戒严之后,京兆地区再一次经历兵荒马乱。
查来查去,都无法查到流言的真正源头。只知道消息最初是一群乞丐在茶楼门前小声嘀咕的,京兆乞丐众多,流动性又大,谁也不知道是谁最先传出来的,自然是无法查下去了。
长泰帝也自然也听到了这则消息,或者说是流言。当他听说后,脸色也变了几下,这则流言的某些话语,恰好也说中了长泰帝隐秘的心思。这次刺客实情的确与盛王无关,那二十余名赣州商团,不过是长泰帝的死士而已连那个献舞少女所说的赣州口音这句供词,也是他吩咐暗卫伪造的。在兵部库部司核对那兵器之前,暗卫已经将那些刺客的剑都替换掉了。从刺杀发生后的第一时刻,在他面临濒死之局的那一时刻,在他还守着慕妃的那一时刻,他就想着要借着这次刺杀拨了他的心头刺盛王不管刺客是不是盛王派来的,长泰帝都会坐实他意图弑君夺位这个罪名所以朝廷百官认为刺客是盛王派来的,但实则上刺客是谁派来的,这场刺杀的真相究竟如何,长泰帝还没有查出。
这流言说的,会是正确的吗难道真的是他的皇儿等不及了,要派人来刺杀他他想起皇家无亲情这句话,想起自己对兄弟设局陷害的毫不留情,难道他的儿子真的如此大逆不道刺杀的真相难道是这样长泰帝不由得开始猜疑了。
真相真相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从中得到了什么,又会有人从中失去了什么。当每个人的谋划交织在一起,事情就更加扑朔迷离了,我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啊沈宁躺在床上,看着那帐上的兔形铜挂钩,喃喃自语。历经两世,她也不知道是谁主导了这场刺杀,慈宁宫这场刺杀的真相,前世直到正昭年间,都没有查出来。
随着流言越演越烈,京兆府也逮捕了几名传播流言的茶客,却碍于没有具体的罪名,也只关了几天就放了出来。这个举动却使得京兆众人更加相信流言的真实性,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京兆众人的焦点渐渐聚集在金吾卫中郎将徐飒的身上了,更多人愿意相信徐飒就是那个接应的内奸金吾卫大将军黄延庆愁眉不展,深怕这流言持续下去会影响金吾卫的形象,不由得催促大理寺卿何克难加紧审理金吾卫中郎将徐飒。
徐飒其实很悲催,他虽然知道慈宁宫会有刺客,但是刺客是德庆班的人,他是不知道的不然也不会在德庆班进宫的时候,好奇地多看了几眼,又心中想着刺客一事,紧张得多跑了几趟厕所,就这样被金吾卫士兵察觉到了不妥,这才入了狱。
但是他声声说着冤枉,死死咬住是因为好奇才多看了德庆班几眼,跑厕所是那天闹肚子,矢口否认知道刺客一事。他知道只有怀疑没有证据大理寺最多也是只能定他一个人的罪。再说了,五皇子一定会救他的,若是把知道刺客的事情说出来,那就不只是死了,而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无论大理寺狱卒怎样刑求,他都说是冤枉不知道有刺客之事。
审讯陷入了僵局,金吾卫和大理寺也都没有找到确实证据来指正徐飒和刺客有联系。徐飒从来没有去过赣州,以他的年纪,不可能会和盛王有什么联系;他之所以能任中郎将,一是因为武艺高超,二也是因为运气极好。和他竞争的人家中都有丧事丁忧去了。调查显示他身家都一清二白,大理寺官员也无计可施了,只得将此事报告了长泰帝,由他定夺。
恰好长泰帝心情不是很好,虽然慕妃康复了,但赣州民情似乎有为盛王鸣冤的意思。他令王备和朱敦实疏导民情,历陈盛王的罪状,一身的怒气正无处发泄。正好大理寺卿来禀告徐飒的事情,本着宁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原则,下令蒋徐飒免职问斩这样一来既发泄了心中的怒气,又处理了流言,徐飒很倒霉地被安了个与盛王有牵连、是盛王在京兆的细作的罪名,定于三日后问斩。
徐飒即将被问斩的消息,很快就被上官长治得知了。原本他还打算以徐飒武艺高强来为他求情的,这下长泰帝正气在头上,说什么话也没有用了,只得另外想办法了。何况还有流言一事使得他焦头烂额,这境况实在苦不堪言。当这一日二皇子上官承佑约了他一起去紫宸殿向长泰帝表忠心,他答应了。兄弟两个亲热无比,完全看不出平时有什么不对付的地方,说说笑笑就来到了紫宸殿。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五十一章 所谋为何
.
上官承佑和上官长治之所以会结伴前来紫宸殿,说到底,还是和京兆流言有关。
流言传到长泰帝耳中时,他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连日来对年幼的皇子都多有赏赐。比如十皇子上官祈德、十二皇子上官景安都得到了长泰帝的恩赏。十皇子因为慕妃的缘故得到长泰帝的青睐,这是情理之中,但是连十二皇子都得了长泰帝许多赞誉,而上官承佑这几个年长的皇子什么都没有,那就不能不引起众人的警觉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征兆,一个长泰帝已经对年长皇子起了疑心的征兆,可见那流言还是影响到了长泰帝这几个皇子心里是又冤枉又害怕,恨不得把那传播流言之人揪出来千刀万剐,如此才能泄了心头之恨。
一旦失了帝心,这意味着什么,几个皇子和他们身后的人都很清楚。三皇子虽远在安北都护府,也无端被扯到刺客一事里面,周贤妃也是着急无比,可惜长泰帝连续宿在朝暾宫,都没有翻她的牌子,她连辩解的话都无处说去。
给父皇请安两个人很拘谨的向长泰帝行了礼,怕长泰帝猜疑一事,行动之中除了拘谨也多了几丝惶恐。长泰帝看着自己的两个皇儿,叹了口。他们为什么会来,他自然也是知道的,看来近日他的举动引起他们的不安了。看着自己的这两个孩子脸上畏惧的表情,他想起了自己还是势弱的皇子之时,脸上也有这样担忧惊恐的神情。君父君父,他们待他先是君后才是父啊,怪不得他们这样害怕了。
这样一想,感同身受,心里就柔软了起来,有了恻隐之心,语气也是舒缓得很。随即,笑着劝慰他们两个:朕知道此事与你们无关,谣言止于智者。朕自有决断,你们也不要被影响了。
听到长泰帝这样的话,上官承佑和上官长治两个人微微地松了口气。示弱果然是最正确的举动,上官长治心里叹道。其实他并没有长泰所认为的那样害怕,只不过这个局面确实难熬,若不想办法解除了长泰帝的戒心,以后的日子就艰难了。所幸长泰帝的心思他也能揣摩个一二的,这流言之事,就这样算是揭过了。
大理寺狱设在皇城外面,靠着城墙,在地下五米处将方圆二十里的地底全部挖空,用铁栅栏将这二十里地围成一个个牢房,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走道通往地面。大理狱里面终年阴暗不见阳光,虽然有狱卒时常打扫,那血腥味、尿骚味、屎臭味是终年缠绕不去,加上也不时有人死在里面,那尸臭味也成了大理寺狱的一大特色,京兆众人谈到大理寺狱都会变了脸色。
大理寺号称天牢,不说那只有一条通道通往地面,就说囚犯一身的铁链再加上重达十六斤的铁质枷锁,若无人押解,也根本走不出这个地方。大理寺狱卒守卫都异常轻松,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劫狱这样的事情发生,除非是有人不长眼睛了。
徐飒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轻轻地笑了出来,完全没有将死之人的恐惧,没想到天牢里也有五皇子的人。他已经知道再过两日,他就要被问斩了,刚才狱卒悄悄告诉他,让他不用害怕,会有人来接应他,带他出去他一直相信上官长治,相信他手眼通天能把他弄出大理寺狱,所以他就这样静静地等着。
果然,当他看到天牢外面的阳光时,再一次为自己当初投靠上官长治感到庆幸。五皇子果然是极有本事的,大理寺官员的刑求在他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痕迹,他不甚利落地上了马,忍着周身的疼痛,奔出了京兆城门。期间也回头望了一望,脸上有狰狞的笑意:京兆,我一定会回来的。
过了两日,金吾卫中郎将徐飒因为慈宁宫刺杀一事被处斩。随着他一死,流言似乎也慢慢熄灭了。距离慈宁宫刺杀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盛王覆灭,流言不止,徐飒被处斩。接连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连一年一度的五月花朝节都没有人举办了,皇家根本就不记得这样的事情。自慈宁宫刺客一事后,他们都各有谋划,心思都不在这样的小事上。
听到徐飒被处斩的消息,沈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极是高兴。对于上一世抄她家灭她族的人,她可没有半点惋惜。徐飒,现在的金吾卫中郎将,在前一世后来做了金吾卫大将军,是上官长治的得力助手,为上官长治登基起了不少作用。前一世,正是他接受了上官长治的命令,斩杀了沈家百余口男丁的性命,这样的人,沈宁怎么会放过他呢对付上官长治或许艰难,但是一个四品的中郎将她却是不畏的从谋划了这一件事情开始,她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取了徐飒性命。既是为了告慰上一世沈家的冤灵,也是为了剥除上官长治的势力。只不过,取徐飒的性命也是顺便之事,之所以放出这些流言,最主要,还是为接下来的事情节省时间。
长泰三十六年七月,长泰帝派使团出使西燕。这件事情,长泰帝也只是在心里打算,没有和任何人透露过口风,还没有正式颁发诏令,自然也没有官员知道。沈宁经历过前世,自然知道他这个打算,不仅如此,沈宁还知道,长泰帝是打算让上官长治作为正使带队前往西燕的,她想要利用刺杀一事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趁消息还没公布的时候,阻止上官长治前往西燕。
西燕和大永正是互通友好之时,去年西燕已经有使团来过大永了,商定了互市之事,这一次大永派使臣回访,完全是为了联系感情。可以说,大永和西燕正处在蜜月之期,这一次出使,绝对是一次镀金之旅。也没有丝毫危险可言,前世上官长治正是凭着这次出使,赢得了令名。他以恭谨不屈之毅力,仁善至爱之胸怀赢得了京兆官员的赞誉,也因此,正式被京兆官员纳入了有机会争夺帝位的人选之中,赢得了不少官员的政治投资。大理寺卿钱同式就是在这次出使之后,才偏向上官长治的,这样一个赢取势力的机会,沈宁怎么会让他白白得了去
紫宸殿内,长泰帝心有考虑,出使西燕的事情,他早就有计划的了,也想好了让五皇儿上官长治带队前往西燕,也好累积资历和人望。但是没有想到会发生慈宁宫刺杀一事,想到那纷纷扰扰的流言,虽然他不再猜忌自己的儿子,但是在这样敏感的时刻,长泰帝又改变了注意。觉得现在还不是让皇子们赚人望的时候。这一次,就不派皇子出使了,鸿胪寺还有不少有能力的官员可担任正使一职。
上官长治不知道长泰帝心里的打算,自然不知道他错失了一个怎样的机会,他正暗暗得意,总算是把徐飒捞出来了。徐飒此人,武艺高超,计谋过人,原先还有一丝不稳重,在经历这次大理寺狱之事,心性自然锤炼得坚不可摧,这样的人才,他不舍得放手,留着他将有大用。所以想尽了办法,动用了大理寺的暗探,用了一个死士将徐飒换了出来。实际上,徐飒已经换了另一个身份,被他投入安西都护府的五万兵马中了。军中,是最好隐藏之所,此刻,徐飒已经在安西都护府的路上了。上官长治松了口气,他总算从刺杀一事中捞到一点肉渣了,就等着徐飒以后的回报了。
此事做得隐秘,也不会有人知道,包括沈宁,她一直以为徐飒被处斩了,还暗自松了一口气,可见很多事情是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谋划了,却总会有一件两件事情超出可控范围之内,算无遗策这四个字,需要不断的经历和修正。
无厚入有间,这等本事还是需要时间之功的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在继续,慈宁宫刺杀的阴霾在京兆众人心中渐渐淡去,进入六月,京兆人家又开始忙碌地准备一年一度的外出避暑事宜。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五十二章 镇远公病重
.
依然还是京郊东南的庄子,依然还是那些景色,沈宁还是和去年一样坐在庄子门前看那远山近草,心中也是颇为感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