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大理寺已经是最高的司狱决断之所了,况且还有三部司会审。登闻鼓的事完全可以审理妥当的,难道贤妃和老三对此事多加阻挠
他想起贤妃长跪在紫宸殿外的事。心里闪过淡淡的不悦。
回禀皇上,臣等不敢妄自定断,特来请旨。这是从庐江回来的急讯,请皇上过目。简单描述了审讯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后,龚如熙恭恭敬敬地将急讯呈了上去。
事涉皇子,事涉军队,这是皇上的事情了,他们哪里敢轻易处理。
哦朱序等人从庐江回来了长泰帝从张盛那里接过了急讯,边问道。
心想道这一行人办事很有效率。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已经有消息传回来了。也不等龚如熙他们回话,就打开了急讯。
地牢六十幼女书房暗格三皇子印鉴交易弓弩的数量巨大证据齐备,三日后就可返回京兆长泰帝看着急讯上的字句,脸上满是阴霾。
啪的一声,他重重地将急讯压在御案上。可见内心怒火之盛。
皇上请息怒皇上请息怒龚如熙等三人见到长泰帝这样的反应,马上就跪下,只能重复着这句话。
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初初看到急讯的时候也极为震惊,这事,太过重大,还须请示皇上旨意才行啊。周家众人和唐苑等人还在大理寺公堂之上呢。
宣三皇子进宫宣兵部尚书卞之和将周阳煦等人下狱京兆府兵,立即封禁周侍郎府,任何人不得进出任何官员不得泄露庐江急讯,等朱序返回京兆,再审理此案
很快,震怒的长泰帝就下了一连串命令,龚如熙等人连忙领命下去,按照长泰帝的旨意快速行事。
因此,尚在大理寺公堂之上的周阳煦和周学礼等周家众人,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带进了大理寺大狱。
更重要的是,周阳煦和一众周家人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故,无论周阳煦怎样抗议追问,大理寺的官员都不出声。不论他怎么样威逼利诱,抬出宫中贤妃娘娘和三皇子的头号,大理寺的狱卒就像木头一样,嘴巴都是闭得紧紧的。
而周家和三皇子那里,竟然没有传来半点消息和话语。直到五天之后,当周阳煦等人再次被带到大理寺公堂时,他才知道到底庐江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发去庐江的朱序和杨简锐等人回到京兆了,他们回来的时候,比去的时候还要紧急,简直可以追得上兵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他们一行人回到京兆之后,根本就顾不上休息,就去见了何克难和任弘毅等人,描述了周家地牢里的惨况,交代了从书房搜到的重要证据。
在将所有的资料都上交之后,朱序等人的精力也完全耗尽了,支撑不住地昏了过去。
刑部司的官员在庐江周家祖宅的地牢里,发现了一批幼女,足有五十余人之多,这些幼女从四岁到十二岁不等,有些是新近被关押的,有些已经在地牢里几年了,刑部司官员发现她们的时候,她们浑身赤裸,脚下是累累的白骨,那情况惨绝人寰,当场就有刑部司的汉子大哭失声。
不仅如此,刑部司的官员还在周家书房的暗格里,找到一批周家和三皇子走私军器的记录,包括当年弩坊署走私弓弩的记录。
同时,江南卫的士兵则在周家的又一地牢里发现了大批的弓弩,正是弩坊署出品的弓弩;御史台的官员则在庐江县衙内找到一批周家枉法鬻官的证据;周阳照已经供认了周家所有的罪行,周阳焘在逃;庐江所有涉案的人证都在江南卫士兵的控制之中,不日即送来京兆
以上这些,就是庐江一行人在昏倒之前汇报的大部分情况,而他们上交的罪证和证人的供词,足以使整个周家覆灭。连带的,也会使得贤妃和三皇子大受影响。
按照长泰帝的旨意,四部司组成的调查小组绕过了周家和三皇子走私军器这个敏感的事情,只针对周学礼骗婚和周家囚禁、奸淫幼女的罪行来审讯。
单单是这两个罪行,就已经足以钉死周家了。
封禁周家的京兆府兵抓住了企图通过狗洞出逃的周才,他是周学礼的贴身管事。据他供述。十年前他还是周学礼的贴身小厮时,的确跟随周学礼在庐江逗留了一个多月。当时周学礼隐瞒真实身份,和唐苑举行婚礼,事后一走了之。
周才还交代了两年前唐苑找上门、周家将她下狱的实情,而从庐江及时送来的人证当时参加周学礼和唐苑婚礼的邻居,他们被人追杀,幸亏被救了下来,他们也指认了周学礼正是当年的周君。
还有一个老人拿出了当年请周君代笔的书信,经刑部提点刑狱官林伟立核对,正是周学礼的笔迹。这种小事,周学礼自己都早就不记得了,现在却成了有力的证据。
至此,周学礼骗婚之罪成立,而周家地牢里面的幼女和周家下人的供词,则坐实了周家囚禁、奸淫幼女的罪名。
经唐苑的邻居辨认。唐苑之女唐乐,也在周家地牢之内,可惜因为受凌辱太过,已经在送至京兆的途中不幸死去。
刑部侍郎朱序和刑部司郎中俞维棠等官员联名上书,请求重判周家,称周家囚禁、奸淫幼女,实令人发指。此等惨况,吾等不忍卒看。试问谁无骨肉之亲、谁无惜子之情周家其罪,死不足赦
四部司组成的调查小组很快就得出了对周家的判决,这判决上呈长泰帝之后,长泰帝只批复了两个字:准奏
很快,登闻鼓案的主审何克难宣布了对周家的最终判决结果:周家涉案人员全部流放北疆服苦役十年,非国有大赦,不得减免,周阳煦、周阳照和周学礼俱在其中;抄周家族产,以充国库。
朝廷为了体现对唐苑的悲悯,划拨了周家的部分族产给她作为补偿,这是一笔可观的财产。
因为唐苑击登闻鼓之事众所共知,调查小组也决定将此案的部分实情公示,给天下百姓以一个交代,以正视听以定民心。
公堂之下周阳煦听到这个判决,似乎瞬间苍老了十余岁,喉头也涌上一股腥甜之气,噗的一声,喷出了一口心头血,缓缓地倒了下去,而周学礼和周学义等人则面色惊恐地大叫:父亲,公堂之上乱成一片。
唐苑自从得知女儿死了之后,就不声不响不吃不喝,像个木偶一样,全无生气。
如今她听到这个判决,露出了一个惨然的笑容,嘶哑地长嚎: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啊嚎罢,她就全力撞向了旁边的柱子,触柱身亡,直至她满头鲜血的倒下,嘴里犹喊着:天理昭昭天理昭昭
到了七月中旬,唐苑之冤情昭示天下,周家的罪行传遍了大永。
庐江周家被愤怒的民众打砸,然后夜里被放了一把火烧光,而在京兆的周侍郎府,也在夜间淋满了粪水,周家诸人从此在京兆消失无踪。
而唐苑临死之前喊的那句天理昭昭,也被大永民众口口相传,成了一时的热词。
更有名士挥毫写下这四个字,送到了各地的官衙,唐苑击登闻鼓引起的轰动迟迟未能散去。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登闻鼓真相
.
天理昭昭天理昭昭这个世间哪有什么天理无非是在于各人的谋算罢了。二皇子府内,太仆少卿张星华说道,引起了话题。
周家落到这样境地,除了族人不长进、自取灭亡之外,还多亏了尚书大人运筹有方,鼓动了那个妇人击登闻鼓,将此事扩至整个京兆还阻止了周家和三皇子前去通风报信的人,这才使得庐江那一行人搜集到周家的罪证,周家遇上大人这样的对手,怎么会不一败涂地呢张星华继续笑着说道,止不住地对陈知浩表示叹服。
而本应丁忧在家守孝的前兵部尚书陈知浩竟然出现在二皇子府,听了张星华的话语之后,他但笑不语。
周家怎么都想不到,会栽在一个小小的民妇手中。周家囚禁、奸淫的幼女,竟然还是自己的至亲,这真是一个天大的丑闻百年庐江周家的命数到此就断绝了。贤妃出身这样的家族,声名涂地,还能成为贤妃吗三皇弟如今还在宫里呢,父皇还没清算走私军器的事情呢,还有好戏看呢。岳祖父这个手笔真是漂亮圆满
上官承佑也忍不住赞叹道,还是岳祖父有本事,能够将事情运作得滴水不漏,毕竟是曾居兵部尚书高位,计谋也高于常人啊。
听着上官承佑的赞美,陈知浩这下开口了:说到底还是多得二殿下得知那个妇人的事情,卑职才能将计就计。从周学礼骗婚这一点着手,从而打击整个周家。没想到竟然在庐江找到那么多证据是二殿下吉人天相,连上天都站在二殿下这一边啊。
张星华也点点头,对陈知浩这个说法表示赞同。
真是托天之福气啊,在这个夺嫡的紧要关头,竟然抓住了三皇子母族周家的把柄。周家有这样的罪行。必定会累及贤妃和三皇子,贤妃和三皇子的势力因周家大受影响,就算皇上打算网开一面不追究周家和三皇子走私军器的事情,三皇子也难成气候了。
五皇子势弱,其余皇上尚未出宫开府,这形势。对二皇子来说,是大好啊。想到这里。张星华在一次笑了起来,为自己的外甥感到高兴。
是啊,真是太幸运了。听了这两人的话,上官承佑也深有同感。
自从周家出事之后,上官承佑已经明显感觉到有不少朝官站在了自己的一边,原本归属周家和三皇子的势力,也暗自向自己投诚了。
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自己是众望所归,大事指日可成。幸好抓住了周家的把柄。想到这里,上官承佑再一次感到深深的幸运。
想必二皇兄此时正在感叹自己的幸运吧,呵呵。五皇子府,上官长治也笑着对自己的幕僚说,猜测此刻二皇子的动静。
他的话一落,李可安、许三思等幕僚也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此刻五皇子府的气氛是愉悦而融洽的。
上官承佑真的是幸运吗不是,其实唐苑这个事情,是上官长治故意送到他手上的,唐苑这个事情,从头到尾都在上官长治的掌握之中。
唐苑被周学礼骗婚一事,是五皇子府的人在两年前发现的,五皇子府诸人却一直不动声色地看着整件事。没有将它捅出来。
直到前不久,上官长治认为时机成熟了,才决定让上官承佑知道周家骗婚一事目的,就是为了借助他的手,将周家连根拔起而不用留下五皇子府的丝毫痕迹。
两年前,上官长治就知道了周学礼骗婚一事,也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将这个把柄的作用发挥至最大,最后他将主意打到了唐苑身上。
过了这么多年,唐苑对周学礼的怨恨已经少了许多,考虑到周家的势力,她原本打算将委屈苦果吞下,好好抚养女儿长大就算了的,也就不打算追究周学礼骗婚的事。
是上官长治派人在她身边不动声色地暗示、游说她前去周家讨公道的;就连她的女儿唐乐,也是他的手下趁着唐苑下狱、无法照看女儿期间,将其送进周家的那个地方的,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使得唐苑悲愤哀痛至极,从而进京兆鸣冤呢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还有什么比孩儿更重要的当唐苑得知女儿被囚禁在周家遭受凌辱时,她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女儿的
当她试图说出自己女儿乃周家血脉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周家半步了,在这个时候,五皇子府的人只是稍加撩拨,走投无路的唐苑就进京兆了。
而事情的发展,正如上官长治所预料的一样,唐苑挝登闻鼓后。二皇子府的人暗中帮唐苑熬过京兆的三十杖责,帮助她活了下来,使得周家的事情大白于天下。
这一番连消带打,使得三皇子的势力遭受重创,而他能袖手旁观渔翁得利。总的来说,上官长治对唐苑一事的收获感到很满意。
唐苑的事情与其说是个悲剧,还不如说是个局,是上官长治相中了唐苑,以她为切入点,将周家连根拔起的局
有学礼骗婚在前,有族人奸淫自家骨血在后,中更有周阳煦的隐瞒包庇。周家自作孽,才会落至今日田地,与人无尤啊许三思说道。
在他看来,五皇子府只是推波助澜而已,说到底,都是周家子孙不长进,如果没有最初周学礼骗婚一事,又怎么会有这之后的事情呢
从庐江回来的护卫前来复命了。他们按照主子的吩咐,故意让周阳焘逃脱了,还趁乱将去年弩坊署的弓弩放到了周家地牢里。主子,属下有事请教,不明白为什么要放走周阳焘呢抓住他不是更加罪证确凿吗这一点,是许三思疑惑的。
上官长治尚未说话,一旁的李可安就笑着为他解惑了:周家地牢里的幼女、弓弩和书房暗格的罪证,加上周阳照等人被擒。周家的罪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周阳焘逃脱了不是更好吗畏罪潜逃,这更是坐实了周家的罪行啊。
上官长治听着两个幕僚的分析,和在场那个一直都没有出声的人对视了一眼,笑了起来。李可安的分析是没有错的,但不仅仅如此。
只要周阳焘在逃一日,长泰帝就会记得周家曾犯下的罪行。会记得三皇子和这两人身后的家族是怎样背叛他的这样,皇上在处置周家的时候。才不会心慈留情。
这样一来,周阳焘逃脱了不是比他伏法更好吗
只可惜,损失了那么一大批弓弩另一个幕僚道,语气惋惜不已。
那一大批弓弩是去年五皇子府花了大价钱从黑市隐秘收购回来的,是留作大用的,如今为了给三皇子栽赃,就这样白白没了,太可惜了
怎么会可惜呢,那一大批弓弩用在这里是十分值得的。尚有大用呢。一直没有出声的人说话了,他认为这批弓弩用在这里可谓物尽其用。
从五皇子隐秘收购这些弓弩开始,他就想着这些弓弩能派上什么用场。因为弓弩是无法收藏太久的,如果五皇子不能掌兵权的话,那么这批弓弩就不能使用,等于是废品一堆了。如今用在周家是最合适不过了。
帝心虽然难测,但是他认为还是能窥见一二的。周家骗婚、奸淫幼女这样的事在刑部和大理寺看来,是恶贯满盈,是滔天的大罪,但在皇上看来,这些都只是小事,怎么能算大罪呢
只有关于家国军政、谋反叛逆。在皇上看来才是大罪啊。试问,皇上又怎么会为了周家这些小事而对三皇子不喜呢
于是他和五殿下商定,冒险将那一批弓弩送进周家,让皇上真真切切地看到周家和三皇子走私军器的实证,直接地提醒皇上:三皇子走私军器,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巩固势力,是为了谋权
也就是说,三皇子叛逆不孝、觊觎皇位在皇上旨意未明之时,觊觎皇位,就算是皇子,也是滔天大罪。他就是要用这批弓弩,在皇上心里插进一根刺,一根对三皇子生疑的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可况是皇位三皇子,已经玩完了
我会找个适当的时机将弓弩一事派人告诉父皇的。到时候父皇就会知道,这批弓弩是二皇兄放到周家的,目的为了给周家和三皇兄栽赃众所周知,只有前兵部尚书陈知浩才能得到那样一大批弓弩啊。上官长治说道,说出了这批弓弩的另一个用处。
陈知浩不愧是做过兵部尚书的人。他早就知道了兵部郎中冼茂信是三皇子府的人,却不动声色地利用他迷惑了三皇子和周家诸人,让他们以为庐江的事能够抹平,从而放松了警惕。谁知冼茂信从军道派出去的人全部都被他的人擒住了。这陈知浩,真是不简单,殿下可不能大意了。那人又说道,想起了陈知浩在唐苑一事中的手笔,也深为忌惮。
陈知浩还有一年多才结束丁忧,就算他再不简单,也会缩手缩脚。就算他丁忧结束,能不能坐回原位还是未知数,卞之和会舍得将嘴里的肥肉吐出去得想个办法,让他们狗咬狗骨去。
上官长治说道,他也很清楚,要对付二皇子,就得先对付陈知浩和张星华,不过三皇子之事尚未结束,也不急。
且看看皇上如何处置三殿下吧。如果这样,三皇子都能翻身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贤妃和三皇子重新审视了。这几日你们都要盯紧三皇子府,切莫大意。那人又说道,提醒了许三思等人几句,便离开了五皇子府,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玩完了
.
自从得知娘家被判苦役流放北疆之后,贤妃整个人就哀伤慌乱了,可是更让她惊惧不可置信的是,自己的皇儿,三皇子上官永平也被长泰帝限制了自由,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和她互通消息了
原本她还想着和皇儿一起商量怎样营救自己娘家众人的,可是宫门局的的人告诉她:三殿下有要事,暂时不能进宫请安。
自己的心腹宫女隐约打探到的消息是:皇上因为周家的事迁怒了三殿下,三殿下正在三皇子府内反省呢,非诏不得外出。
三皇子府内具体是什么情况,心腹宫女就打探不出来了。
这怎么可以留在皇子府反省,非诏不得外出,这不是变相的圈禁吗这怎么可以皇儿是天潢贵胄,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人,怎么可以被圈禁呢
贤妃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身体也不住地打着冷颤,怎么会这样怎么办呢周家一出事,贤妃就发现自己在后宫的耳目消息就不灵通了,仿佛就是一个聋子瞎子一样,现在自己的皇儿也出事了,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一向习惯依靠兄长的皇儿的贤妃一下子就六神无措了,若非心腹宫女提点她要来紫宸殿找长泰帝求情,她还傻乎乎地在翊坤宫内踱步呢。
其实贤妃不是个笨人,只是娘家和皇儿接连出事,这些突来的变故将她整个人给打懵了,所谓关心则乱,打击太大了,她都还没反应过来。
是了,皇上,去紫宸殿找皇上,是皇上下令让皇儿反省的,她去紫宸殿求情。皇上一定会将皇儿放出来的,一定是这样
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光明,贤妃的眼神陡地明亮起来,她顾不得梳洗打扮,就急匆匆来到了紫宸殿外,可是她没有想到她根本就不能踏进紫宸殿一步。
紫宸殿的宫门守卫。早就收到旨意了:非皇上传召,贤妃不得进入紫宸殿。他们是奉旨办事。当然会死死拦住贤妃了,所以不管贤妃怎样威逼利诱,这些侍卫都不敢放行。
放肆本宫乃从一品贤妃,皇上亲授金册印绶,尔等区区六品守卫,胆敢阻拦本宫本宫现在就要进去,尔等速速让开
贤妃见到这些守卫怎么都不肯让她进去,便把心一横,恢复往日的骄纵。厉声大喝道,对横在她面前的兵器视若无睹,一步一步,执意强行闯进紫宸殿。
守卫们见到贤妃的眼神逐渐狂乱,紧抿着嘴唇一步步朝他们靠近,眼看就要撞上他们手中的刀剑了。
这些侍卫只得猛地退后一步。心里暗暗称苦,他们是要拦住贤妃进入紫宸殿,可是她们也不敢伤害到堂堂的贤妃娘娘啊。
贤妃娘娘这样一副不怕死的架势,他们能够怎么办
贤妃步步紧逼,守卫步步退后,眼看贤妃就要进入紫宸殿里,忽而她听到一声叹息:娘娘这是何苦呢皇上主意已定。娘娘请回吧。
原来是内侍首领张盛来到紫宸殿门口了。早就有守卫见到殿外的情况危急,眼看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匆匆去请了张盛前来处理这状况。
娘娘请回吧,请勿让奴才为难。皇上有口谕,请娘娘返回翊坤宫,余事皇上自有决断。见贤妃呆愣着不出声,张盛又将意思重复了一遍。
他见到贤妃脸色憔悴黯淡,鬟鬓凌乱的样子和她一向艳丽光鲜的打扮很不相符,觉得有些怜悯。
他知道贤妃是为了三皇子的事情而来,可是皇上震怒未消,就算让她见到皇上又如何呢若是贤妃娘娘执意进去,只会让皇上添多了分不喜,这是何苦呢
退开贤妃再次大喝一声,上前一步,就算张盛来了,也不能阻止她进去,为了皇儿,她一定要进去
她知道张盛胆敢阻拦她,必定是受了长泰帝的旨意,皇上这是铁了心不想见到她也就是说,他决意要将皇儿圈在三皇子府了。
这让一直心头高上的贤妃如何接受得了她的娘家已经出事了,兄长和侄子已经被流放至北疆服苦役,她的皇儿绝对不可能再有任何损失了,她今天一定要见到皇上,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她
张盛见贤妃不听劝阻,也无奈地说道:既如此,那请娘娘恕罪,奴才得罪了说罢,他朝身后使了个眼色,就见一大批粗使宫女上前,挡在了那些守卫之前。
这些粗使宫女个个都粗壮结实,挡住了贤妃前进的脚步,却又不会使她有任何损伤。
贤妃看到眼前的情景,大笑了起来。许是张盛转达的拒绝旨意让贤妃不能接受,又许是张盛悲悯的眼神刺激了她,她露出了一个讥诮的笑容,尖声说道:得罪区区奴才也敢在本宫面前说得罪这两个字放肆
她心中先是悲伤大恸,继而感到一阵绝望,没想到长泰帝竟然如此冷情冷意,那个是他的皇儿,是他的骨血啊
笑过之后,她继而大哭,涕泪滂流的她就这样直挺挺地在紫宸殿外跪了下来,既然不能进去,那么她就一直等在殿外,等着明晨皇上上早朝为止,总之她一定要见到皇上
就算知道此举会触了皇上的逆鳞,她在在所不惜,为了皇儿,她一定要跪在这里,她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皇上,周家是冤枉的皇儿需要反省什么呢皇上,您千万不可听信小人谗言、受小人蒙蔽啊皇上
皇上,您不念在周氏先祖曾跟随成乾帝的份上,也念在周家这么些年来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明察啊念在臣妾服侍了皇上几十年的份上,让皇儿出来啊
皇上,当年您对我说:白发到老,不负卿卿,皇上,您怎么都不记得了呢皇上我是嫣儿啊,皇上,我要见皇上
至成,真的不用理会贤妃吗这长跪下去,也不是办法。况且张首领刚才来报,贤妃在殿外哭喊叫骂,影响也不好,不如你见见她吧紫宸殿内,容贵嫔听着外面传来的一声声长嚎,柔声地对长泰帝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