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这人还真当得起文武双全的评价,和科举顺利相比,王兆靖的武技也稳步提高,他在京师学武的师傅是出身御马监禁军的高手,擅长剑术,王家返乡,高价把这位师傅也带了过来,这个人赵进他们曾在货场上看到过,是个气度沉稳的中年人。
从王兆靖这边,赵进才知道,敢情这几个用器械的少年每天玩乐的时间都不多,也就是来货场比武而已,其余的时间都在勤学苦练,知道这个之后,赵进将自己的训练量再次加大。
和赵进、陈昇变得精悍沉静不同,王兆靖随着年岁增长,愈发当得上玉树临风这四个字,越到后来,大家在货场上比武的时候,常有些大胆的姑娘媳妇远远观看,后来还出现了马车和轿子,帘子被掀开一条缝,来看这位王公子。
因为这个,徐州城还有传闻,所谓“金童玉女”,“金童”是说王兆靖,“玉女”却说的是木淑兰,只不过真了解的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除了比武之外,王兆靖随身开始带着个书箱,比武间隙就拿出来诵读。
王兆靖和货场上的少年讲述书中故事和道理的时候,唯一能接上话的就是赵进,而且赵进还能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和更深更准确的道理,这让王兆靖又是震惊,又是佩服。
在王兆靖印象里,赵进每天学武,根本没什么看书识字的机会,可偶尔能发现,赵进似乎能读懂他手里的书,但好像字认得不全。
但这也很不简单,王友山每年都要出游几次,王兆靖偶尔会跟随,他也算见多识广,自然之道局限于一地的人如果不读书的话,见识会狭隘异常。
可赵进却不同,他对历史了解的不太清楚,但也支离破碎的知道不少,对天下间的地理形势,各地风貌特产则很清楚,甚至海外蛮夷的也有所了解,要知道,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倭国朝鲜还有那些佛郎机人到底来自何处。
除此之外,赵进对格物致知的道理比旁人精通,一些机关巧思,一些天地自然的道理,都能说得清楚。
王兆靖也旁敲侧击的打听过,也安排下人去看过,赵进父母叔父都不是文人,赵进平时也没有什么读书的时间,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了解到的,后来王兆靖还怀疑到了木淑兰,木淑兰的确认字而且读书。
不过即便这个也没办法解释,王兆靖找的理由是,赵进在私塾学会识字,然后自己看书,要不然不会和自己借纸笔,这也比较牵强,好在赵进的表现只能说出色,没什么惊世骇俗,王兆靖最后解释为能者无所不能。
孙大雷依旧很胖,动作依旧很慢,不过出手越来越有威力,因为他家及时把产业店铺都转移到了隅头镇,那里是京杭大运河新的南北节点,贸易中转的中心之一,这些年非但没有败落,反而发财了。
因为发财有钱,看着从前懒散无能的胖小子居然专心学武,孙家花钱给他请了个师傅,勤练不缀,老师指点督促,孙大雷也是不断提高。
本来因为抢生意的事情,孙大雷面对赵进还有点局促,后来才恢复了从前的关系。
徐州城愈发破败,稍微有点人气的也就那么两条街道,孙家父母也开始常年呆在隅头镇经营生意。
按说父母和孩子常年分开,家境优渥一点,加上宠溺孩子,会让孩子很容易学坏。
孙家父母去了几个月后回来就准备带着孙大雷一起过去,没曾想孙大雷因为有比武激励,每天没工夫琢磨别的,整天勤奋练武,这让孙家父母觉得儿子长进不少,就带着孙大雷的弟弟妹妹去了隅头镇。
父母在外地,每月银钱给的足,孙大雷特别豪爽大方,现在比武奖品这块,他和其他几人的份量一样,还经常拿好吃的来和大家分享。
而且孙家还做了一件事,花了不多的钱把货场这片和周围的店铺盘了下来,就这么保持着让孩子们去玩,因为早就废弃,而且徐州城跟着破败,所以没花几个钱,买来后也没有整修,就那么放着,反正货场这边孩子们会自己打扫整理。
石满强和吉香还有刘勇来的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少,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可以作为劳力使用了。
不过他们几个人还是会定期过来一次,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知道和赵进几个人维持关系的重要性。
徐州满城凋敝,铁匠铺的生意也不那么好做,但因为有赵进他们的关系,石满强的父亲在知州衙门和户部分司那里都接到了活计,而且价钱高,结账干脆,当然回扣好处什么的不能少,大家发财,甚至因为董冰峰,石家铁匠铺在徐州卫也有生意做。
吉香家里的熟食摊子经营的也很简单,不过王兆靖让他家厨子传授给吉家秘方,然后安排自家每天去那里买,事情是小事,但王家去买,很多人也跟风去买,徐州知州衙门上下也跟着,这几年生意也维持了下来,而且还比从前好了不少。
刘勇情况和他们两个不同,大家慢慢熟悉后才发现,刘勇无父无母,一直跟着叔叔过,他叔叔家境也不好,能给刘勇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连吃饱都未必能做到。
石满强和吉香家里好歹有个产业,刘勇在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特别是饭量最大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在货场上吃饱,晚饭基本不吃,后来也知道天天玩不是个事,所以每天找点零工零活干。
徐州城这样的情况,原本的产业都维持不下去,大家都在找饭辙,那有什么新位置给刘勇。
还是赵进帮了忙,从前被他们痛打差点逼上绝路的那五个泼皮,现在也混出点样子来了,特别那个陈二狗因为吃了亏知道进退,做事也勤谨,很被那程铜头看重,如今已经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头目。





大明武夫 第五十七章 光阴似箭(3)
这陈二狗混的好了,也知道感恩,知道没有赵进就没有他的今天,所以每逢年节都去赵家门外磕头问好。
大家心里也明白,这混混想借着感恩的由头来和赵家搭上关系,不过能有这份心总算不错。
借着这层关系,赵进把一直很想混江湖的刘勇安排了过去,刘勇平时就在城南,对这些江湖人的生活眼馋的很,这次有这个机会,高兴的差点给赵进磕头。
刘勇当然也明白自己要混起来的关键在谁身上,所以每天做事勤谨,还要跑过来比武。
说起几个人的实力,石满强依旧强壮,而且在铁匠铺的帮工更加强了他的力气,配合上简单的套路后就连赵进都要费点力气才能赢下来,吉香则越来越矫健灵活,吉香比石满强悟性要好很多,而且比较外向,经常和赵进他们请教,也一直没有落下。
时间推移,刘勇的实力渐渐追不上大家,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长处,那就是足够狠,越来越敢拼,人无后路,有的人会消沉,有的人则是会变狠。
进步最快的就是董冰峰了,他半年之后面对陈昇、王兆靖的时候就不落下风,也会给赵进造成不少的麻烦。
到底是武家子弟,从小打熬身体,后来走上正路后进境就变得很快,开始那两个董家养的亲兵还跟着过来,后来就放心让董冰峰一个人来打了。
一般不怎么过问赵进比武的赵振堂,却难得的叮嘱一次:“输谁都可以,就不能输给董家那小子。”
赵进很快就知道了原因“董吉科在卫所里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他儿子可不如我儿子”,当年事现在还流传下来了。
货场上当初参加比武的少年足有一百多个,后来不断有新人加入,又有旧人退出,真正始终不变的也就是这八个,算上陈宏和木淑兰是十个。
其余的少年们或者跟着家里搬到了其他地方,或者是去为了生计忙碌,也有人得病或者因为别的什么死掉了,当初听到死讯的时候,赵进还很震撼,后来听到的多了,才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平常,有人被木刺扎破了手,破伤风死掉,有人喝了凉水,坏了肚子死掉,也有人家里欠了债,被卖出去还债,还有人被拐子拐卖,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这种结果让赵进感觉很失望,他聚齐这些人,每天还要花费,结果到后来却只剩下了十个不到。
不过除了交了十个朋友之外,赵进他们几个在徐州城内城外的名声非常响亮,每天比武,不断有争强好胜的少年加入,但如果摸牌子的几率足够好,让赵进他们几个没有提前相遇的话,最后的八强、四强和决赛和第一名总是他们几个。
比试的时间长了,赵进也不能做到常胜不败,但靠着自己的勇猛和认真,也保持住了七成左右的胜率。
“徐州少年第一人”,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这么说赵进。
倒不是说赵进真的如何精彩绝艳,徐州城中他的同龄人有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不可能有太好的身体条件,又没有钱和背景请武人传授,而且文贵武贱,富贵人家的孩子学文的多,赵进他们在这货场比武的过程中彼此磨砺,不敢有一点的放松,自然而然比其他人强了。
这个比武的圈子有各家的长辈庇护,不提王兆靖的父亲,赵进和陈昇的家庭在徐州城大部分地方也可以横行,所以没什么人敢过来打搅,也没有年龄大的孩子或者泼皮混混的过来捣乱,就这么一直维持存在。
实际上,这比武在第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赵进他们那个小圈子的内部争斗,之所以还有少年不断参加,是因为进入还有希望进入八强,另外看这几个强手精彩的较量可比看戏要有意思,另外,看看“金童玉女”也是好的,因为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东西,货场周围经常有成人出现,甚至有泼皮在这里开盘下注,不过这番摊摆到第二天,就被程铜头的人过来砸了。
看这个的确比看戏精彩,武戏不过蹦蹦跳跳,这里可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武戏穿着戏服,这里动用器械比武的时候同样穿着盔甲。
随着赵进这些人的力量越来越大,原来用竹片编的护具已经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防御,护具被损坏的很快,大家开始在挂在竹甲护具的皮革和木板上做文章,到最后一劳永逸的用了钢铁。
这个设计给石满强家里的铁匠铺子带来了生意,竹甲的框架改为钢铁,然后覆盖上整块的铁板,外面看起来虽然粗糙,但防御力却好了很多,出来粗糙的原型后,很快就有人用皮革将外表装饰起来。
至于那篾匠的生意也一直很兴盛,他是徐州城内编竹甲护具最好的,而且知道很多式样,就算不让孩子学武的家庭都会买一套回家,男孩好武,穿着总是很高兴,居然还有海州、扬州那边的来采买贩卖。
徐州城的大部分生意人和手艺人都没有篾匠这么好的运气,有的去往别处谋生,有的家破人亡。
相比于徐州城的逐渐凋敝,赵家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好,民生凋敝后,作奸犯科的人就多起来,要砍的脑袋也多起来,赵振堂靠着砍头就赚了不少,而且赵进还注意到,每月父亲交给母亲的常例越来越多,又一次赵振堂酒意上头,多说了两句:“世道不好,台面下的生意却不少。”
见不得光的生意多起来,衙门收到的孝敬当然不少,陈家和赵家一样,甚至日子还要更好。
赵振堂手里现银多起来,也放出去借贷生息,家里买了一对逃荒而来的夫妇做下人,何翠花也渐渐清闲不少。
徐州城日渐破败,无人愿意来这边,导致知州只能留任一届,这和赵进没什么关系,不过在赵进十四岁的时候,城外黄河泛滥,洪水入城,把赵进吓了一跳,本来觉得黄河泛滥距离自己很遥远,可这次却意识到原来水灾就在自己身边。
因为这次水灾,赵进总算意识到徐州城为什么北富南穷,因为北边地势高,有水灾的话北边受害较小,自家门前薄薄一层水,可偏南的城西货场那边已经淹掉了。
徐州城外的黄河,五年小泛滥,十年大水灾,从前因为徐州是运河南北枢纽,泛滥后也很快可以恢复元气,但现在不行了。
大水退去,城南那边不少土坯房子塌了,市面上多了不少流民乞丐,眼看着又凋敝几分。
赵振兴所看守的那个店铺东家在万历四十一年的冬天来过一次,用十两银子的价钱把整个店铺半卖半送的给了赵振兴。
徐州凋敝,赵家兴旺,赵振兴好像和这些事情没什么关系,他沉默的守在那家店铺的后院,现在那里已经成了他的家,不过这店铺还是老样子,几次赵振堂提议翻修都被他拒绝。
每天赵振兴的生活才是真正两点一线,传授赵进武艺,接送赵进,只有偶尔几次带着赵进去城外。
赵振兴越来越差,夏天时候还好,冬天呆在屋里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咳嗽见血已经成了常例,赵振堂买的那一对夫妇更多时候都是在这边伺候。
不过,赵振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在赵进身上,两年过后,赵进对套路已经完全掌握,剩下的只是熟悉和实战经验,赵振兴开始和赵进对战,每天给赵进讲述他曾遇到的战例。
冬天不能在外面的时候,赵振兴就坐在屋子的门口,身前身后摆着火炉,一边盯着赵进训练,一边讲述。
聊的越多,赵进了解的就越多,他发现自己这个叔父经历很丰富,居然参加过两次大战,一次是援朝平倭,一次在西南征播州杨应龙,而且还在九边和鞑虏打过。




大明武夫 第五十八章 月有阴晴圆缺
赵进已经对大明调兵遣将比较了解,每次征伐总是调各省和边镇兵马,由文臣统帅,武将指挥,援朝平倭和剿播州杨应龙两次大战都和徐州卫没关系,更不要说九边和鞑虏的战斗,徐州卫更搭不上边。
自己叔父十几岁就离开徐州出去闯荡,不知道为什么参加过这么多次战斗。
赵振兴讲述的很详细,和倭寇对战,和西南苗兵的战斗,和鞑虏的厮杀,还有官兵自己的火并以及镇压平叛,甚至私下里的争斗,都一一讲述。
尽管赵振兴的口才一般,但叙述的这些事都是他亲身经历,听在耳中自有一种惊心动魄,开始赵进以为自己叔父仅仅为了回忆,但每次讲完都要过招,赵进这才知道叔父是为了让自己吸取经验。
赵进十四岁那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的秋天,赵振兴不知道从那里找了一杆戟,传授了赵进两个月,这时赵进在武技上也有一定造诣,发现自己叔父在戟上的造诣很一般,动作比较生疏。
这一年的十一月,赵振兴病倒了,对这次病倒,赵进和他的父母都有准备,因为这几年来,赵振兴的身体就是一天天的衰弱下去,早晚有这个时候。
病倒之后的赵振兴还算清醒,他仔细叮嘱赵进把这店铺前后的门都锁好,不要被人摸进来,赵进一一照做,心里却担心无比,心想二叔病得糊涂了,难不成以为这店铺还是给别人看着。
赵振兴被接到了赵振堂家里,赵振堂身家宽裕,为给自己弟弟治病舍得花钱,不过劝阻他的人却是赵振兴,他在病床上说的很明白:“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大哥你就不要在我身上花这个冤枉钱了。”
赵振堂大骂了自己弟弟一顿,然后请了徐州城的名医,诊病之后给出的结论都一致:“因为旧伤导致的身体虚弱,现在已经撑不住了,也只能吃药多维持几天。”
该吃的药都吃了,还有很多从扬州和南京带回来的补品丸药,赵振兴的情况依旧不见好,大家终于知道郎中说的没错。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振兴咳嗽的越来越厉害,睡的时间越来越长,只不过每天还在督促着赵进习武,询问赵进每天比武的情况,给赵进讲述自己的从前。
万历四十三年的正月,赵振兴的精神居然好了点,全家人高兴的过了个年,到了二月,赵振兴去世了。
灵堂设在赵振堂的家中,赵进作为嫡亲的侄子,也是唯一的男性晚辈,披麻戴孝为自己叔父送终。
“某某到!”门口唱礼的喊了一声,跪在那里的赵进木然躬身行礼。
来拜祭的这些客人里,认识赵振兴的人只有几个,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赵振堂的面子来的。
先是赵振堂在衙门捕队里的同僚,六房的小吏,然后徐州城内三教九流的头面人物,都过来上柱香,随份礼钱。
赵进的朋友们也都来了,十五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娶妻生子,他们和赵进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正式起来。
“老子砍头怎么了,怎么就说我身上煞气重,会冲撞在天之灵,我想陪我弟弟都不行。”
答礼回礼之间,能听到偏房中赵振堂的醉话,因为刽子手身上血气重,所以不能上灵堂,这让心情不好的赵振堂更加郁闷,叫来几个朋友陪着喝酒。
父亲的牢骚,母亲的哭声,灵堂上压抑阴森的气氛,甚至还有跪得麻木的膝盖,这一切赵进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一直在回忆叔父弥留前的那些话。
病倒之后,赵振兴清楚的知道自己死期将近,他冷静的开始交待自己的后事,即便在这段时候,他也没有中断对赵进的督促。
“大哥,大嫂,小进这孩子脑子清醒,有主意,以后遇见什么事情,你们多听听他的话。”
“我的所有东西都留给小进了。”
赵振兴和自己兄嫂交待的很简短,其余都是和赵进说话,对这个赵振堂和何翠花没什么意外,赵振兴和赵进又是叔侄又是师徒,在无妻无子的赵振兴眼中,恐怕早就把赵进当成儿子来看了。
屋中只剩下叔侄二人之后,赵振兴躺在那里虚弱的说道:“小进,叔叔先跟你说说我从前的事情..”
尽管赵振兴一直没怎么提,不过这几年下来,赵进也能猜个大概。
事情和他猜的差不多,自己父亲和叔叔小时候日子很苦,但都相信学武能够出人头地。
兄弟两个都学得不错,不过却对生活没什么帮助,要练武不能全力种田,对家里实际上是个负担,家里辛苦一年收获不多,因为百户的身份,还要背上盘剥军户的骂名。
在一次群架后,徐州卫上层觉得赵振兴很出色,想要让赵振兴来继承这个百户的位置,赵振兴不想和自己的兄长争这个位置,也不想继续留在家里增添负担,而且赵振兴也能感觉到,卫所里各个位置都是世袭,徐州又在腹心之地,不会有什么仗打,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徐州卫没有,大明其他用兵打仗的地方,九边之地,则有很多机会,因为那边战事频发,所以各级武将都经常性的招募兵卒,凭着武艺和勇气很可能被选为武将亲卫家丁,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拜将封侯。
赵振兴先去辽东投军,在辽镇参将李如松的麾下效力,一同进入朝鲜平倭,生里死里,也立下不少功劳,但赵振兴发现,自己一个外来人,根本没什么机会升官拜将。
在这里,一切好处都是李家自己的,和外人没什么关系,不要说赵振兴这种普通兵卒,就连非辽镇系统的其他兵马都被排挤的厉害。
失望的赵振兴离开辽镇又去了大同,但没用多久,赵振兴就知道,这里和辽镇没什么区别,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九边之地的体制和内陆的卫所没区别了,想要拜将封侯,和你的武勇智谋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你的出身背景,如果是将门武家子,或者身上有个千户、指挥的传承,自然提升的就快,没有这些,你的功劳全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不肯放弃的赵振兴去了西南,朝廷为了剿灭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动员了二十几万大军,不过赵振兴在这里的遭遇和从前一样。
作战中赵振兴被毒箭射伤,虽然及时得到救助,却落了下旧伤,只能失意的回到徐州。
回忆过往,赵振兴脸上没有一丝的感慨,只是低沉。
其实很多事,赵进在学武的过程中零零碎碎的都曾听到,这次讲述只不过串了起来。
“小进,我当年和你一样,以为学了一身本领,豪情壮志,可你看看我现在的样子,满身旧伤,一事无成。”赵振兴声音沙哑,说的很是郑重。
二叔教自己学武的时候认真专注,居然说这样的话,赵进沉默着没有出声,赵振兴艰难的翻身看着赵进,认真的说道:“小进,你年纪还不大,现在回头还来得及,跟你爹做捕头,名声不好听,却能富裕一生,衣食无忧。”
“我不会放弃习武!”赵进斩钉截铁的回答说道。




大明武夫 第五十九章 隐瞒
看着赵进坚定的表情,赵振兴愣了会,郑重的神色缓和下来,又艰难的翻身想要躺平,此时他的身体想要做到这个已经不容易,赵进连忙去扶了下。
平躺在炕上喘了几口气,赵振兴又开口问道:“小进,你五年前突然要学武,你有什么志向吗?”
“我..我想让今后的人知道我的名字,就是所谓‘青史留名’。”如果不是王兆靖说出这个词来,赵进还真未必记得。
“让以后的人知道你的名字..”赵振兴低声重复了一遍,在那里安静的看着天棚,在一边的赵进以为自己叔父要休息了,刚要出去的时候,却看到赵振兴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沙哑着低声说道:“以后我那宅院就是你的了,柜台下脚的那些东西你要收好,别让别人看到拿走。”
赵进下意识的答应,随即浑身一震,不能置信的看向赵振兴,他以为自己隐藏的足够好,没曾想自己叔父早就知道了。
“..你整天在那里鬼鬼祟祟的,能瞒住什么..”赵振兴看到赵进的表情,忍不住笑起来,笑了两声就开始剧烈的咳嗽。
赵进顾不得那么多,搀扶着他起来喝了口水,这才把咳嗽压住,赵振兴喘息着说道:“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赵进顿时迟疑,赵振兴没有追问,只是继续说道:“不想说就不用说,我也不想打听,你的那些我很多都看不懂,有些能猜出点意思,大概就是戚大帅兵书上说过的,可惜叔叔见识少,只能选着自己懂的教你,以后你就要自己悟了。”
赵进猛地明白过来,自己叔父为什么要讲那么多战场上的例子,如果说这些还能和别的扯上原因,那么传授戟法肯定是看了自己那个瑞士戟兵战斗的记录,这个自己还特意刻画出了简易的图形。
自己叔父替自己隐瞒,将一生所学传授,这是亲情,赵进只觉得心剧烈抽动,再也控制不住,眼泪流下。
1...1718192021...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