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南派三叔
我靠!三叔一看不对,这种动静,那是有人正在墓顶卸砖啊,难道是上面的美国人,听到了刚才的动静,或者发现了他刚才挖塌的盗洞,知道有人偷鸡,连夜挖下来了?
这下麻烦了,要是给他们逮到,自己肯定吃不了兜着走,要是他们是考古队,自己就是盗墓现行犯,美国人一个个狗熊一般,不知道能不能打的过,要是同行,那就更惨,说不定直接就拾杀在里面。
那边一块砖头马上就给抽了出去,光线从上面照了下来,三叔赶紧关掉自己的手电,左右一看,心中一叹,好嘛,没办法了,只有一个他方好去了!
想着他已经做了决定,一缩身子,就钻入那石棺底下的暗道之内,匍匐趴下,一带上面的暗门,暗门又自翻下,三叔马上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他在一瞬间的主意,是躲在暗道之中,不动声色,那些美国人肯定没本事迹发现棺材之下还有暗格,发现墓室有人进来过后,肯定以为来者早已经离去了,他等到外面安静下来,自然可以随机应变。
但是暗道的盖板一合上,他屏气一静,想收敛心神听外面的动静。
四周马上就安静了下来,三叔用力听着,但是外面的声音非常模糊,他只听到几个人有回音的对话。
老外对于中国的文化总是有过于神秘化的预判,加上他们做事情古板的作风,估计他们会在上面磨蹭很长时间。
三叔在这个时候乘机安了一下神经,但是四周的黑暗有点让他不舒服,他转身看了看暗道的深处,突然,他发现那无尽的黑暗里面,竟然有两点奇怪的绿光,好像是两只眼睛,在暗道的尽头看着外面。t
盗墓笔记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2
三叔揉了揉眼睛,仔细盯着暗道深处,在他眼睛的适应下,绿光逐渐清晰了起来。
绿光很暗淡,不是明火,如果不是绝对的黑暗,还真是很难发觉。
三叔已经惊吓过度了,此时面对这种诡异的光芒,他倒是异常的冷静。
他换了一个舒服一点的姿势,放松了自己的身体,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暗中的绿光上去。
随着他的眼睛越来越适应黑暗,这两点绿光,越看就越觉得清晰。他也逐渐看到,暗道并不是很长,在暗道的尽头,似乎有着什么雕像一类的东西,绿光就是来自于它的眼睛。
三叔心中好奇,往前匍匐挪动了几分,已经可以大概看清楚了暗道尽头的景象,他听了听外面,似乎没有动静,就小心翼翼的点起了一只火折子,往前面扔了一下。
火折子打着滚儿,滚到了暗道的后端,三叔看到那里逐渐深无宽阔起来,两边的墙壁上没有任何的装饰图案。
暗道的尽头却是一块黑色的石墙,石墙上雕刻着浮雕,是一个正在起舞的人面鸟身的神灵,经常出现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鸟身犹如孔雀,而人脸十分古怪,雕刻着十分夸张,有洗脚盆子大,流云深行鬓,面无表情,不知道是男是女。
在这浮雕之前,却有一只蟾蜍样的青铜尊,大口朝天张开,不知道里面有何物。
就在三叔准备仔细观瞧的时候,火折子熄灭了,四周又回到了一片黑暗之中。
三叔此时已经知道秘道之中似乎并无其他蹊跷迹,又看到了冥器,哪里还忍的住,一边听了听上头仍旧没有什么动静,就打亮了手电,向秘道的里头爬去。
秘道实在是不长,几分钟三叔就爬到了尽头,这里比秘道口子要宽敞不少,他尝试着坐起来,发现勉强可以、但是人必须还是蜷缩着。
浮雕人脸鸟身神灵的额头上,有四处凹陷,其中左边的[云深无迹]两处凹陷中,各有一块绿色的丑陋卵石,而方边的两处凹陷却明显有给人挖过的痕迹,显然也应该有两颗同样地东西,不过给人挖走了。三叔关掉手电,发现刚才的绿光就是从这奇怪的卵石中发出的,但是重新打亮手电后,那种微弱的绿光就被手电的光线掩盖了。
三叔又尝试搬动了一下人面鸟身神灵之前蟾蜍青铜尊,发现尊身与底下的砖底铸在一起,无法移动。
除了这些东西外,四周什么都没有,空间狭窄,怎么看都不像是用来藏宝的地方。
二伯自这条秘道之中盗出了战国帛书,那这份千古的奇书,原来是放在什么地方的?是在这一座青铜尊之中吗?三叔往里里看去,里面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些青铜色的沙子。
三叔心里不由有点失望,他并不死心,敲了敲那面石墙,仔细地一点一点感觉过来,想寻找石头有开启石墙的机关,但是他敲了一圈后,却发现整块石墙是一个实心的整体,而且石墙的两边衍生进四周的土层,绝对无法安装机关。
看样子这条秘道的功用,就是为了放置这一只青铜尊以及里面的东西。
三叔靠下来,皱着眉头,看了看四周,总觉得这条秘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棺木之下修建秘密的耳室,倒也并不稀奇,传言当年慈禧的棺材下面有发现一个地洞,里面是八宝疏璃的金器和一斗只能放下一百颗的巨大珍珠,都让孙麻子给端了,现在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
很多武侠小说中也都有类似的情节,三叔当时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是也听同行讲起过很多。
古人习惯性的将秘室修在棺木之下,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有非常的道理,不是胡来。
北宋之前,摸金贼中的有一条铁打不死的规矩,或者是一个惯例,就是倒斗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开棺,如果棺材中没有找到陪葬的财物,那你也不能再开着这只棺材在墓室中乱找,对死者不敬,这个就是“序”。
而秘道在棺材之下,摸金贼就算知道,因为他们大尾巴狼的性格,他们也不能破坏棺材去摸,所以相对来说保证了密室中陪葬品的安全。
那时候还没有南北之分,只有专业和业余的分别,散盗没有能力自己找到大的墓穴,小的平民墓穴,所盗出的财物往往少的可怜,墓主人也不可能在棺材下面挖洞藏宝。
现在在很多已经被盗严重的坍塌古慕之中,至今还会有一些财物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就是因为摸金当时烦琐的规矩,和“一次不取后世不尽”的习惯造成的。
到了后来,南派势起,这样的遗存就很少了,近代更是因为日本商人高价收购金丝楠木的残片做仿古古笋,连棺材板子都成了抢手货,很多土夫子自以为将棺材板子卖给日本人是日本人傻,殊不知那些用中国人祖先的棺木做成古笋,后来几乎用高于黄金的价格卖回给的还是中国人,真是十分的可悲。
但是这一条秘道,总有些地方让三叔觉得不对,有一种很不安的气氛在这里弥漫着。
到底是什么让他觉得不安呢?三叔仔细想了想,脑子才清晰起来——
帛书上写的,绝不可能是文学作品,或者公文之类的东西,那没有必要用来陪葬,就算真的需要,应该都是竹简做的载体。
有资格给这样保存的,可能是和宗教或者预言有关的东西,但是无论哪样,都是没实际价值的,古墓中的竹简,大部分都会给盗墓贼当柴火烧掉,帛书则会给丢弃。盗墓贼要的不是文字,且不说他们识不识字,就算认识,前人的秘密就算再精彩,也比不上乱世中的一顿饱饭。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把帛书直接蒙在尸体的脸上,盗墓贼恐怕都没有这个兴趣,这样的案例不知道发生多少起了,多少价值连城的青铜器被当成破烂融掉做农具,就是这个道理。
那结铃就是,这座秘道防的,并不是盗墓贼,墓主人不是怕帛书落在盗墓贼手里,它防范的对象,必然是知道这份帛书价值的人,而且有可能到这座古墓中来寻找它的人。
三叔的脑子转的飞快,此时,他已经对于帛书上记载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当时已经看过帛书,可惜他那时的造诣云迹不能参破其中的奥秘。
帛书既然作为陪葬品,给如此秘密的收藏,上面的内容就有他必须流传下来的必要,不然一把火烧了,岂不是干净多了?那上面到底记载了什么呢?当时的墓主人必须留下来,又必须藏起来。
三叔看着面并的人面鸟身浮雕,逐渐的,更多的想法就涌了上来
三叔看着面前的人面鸟身浮雕,逐渐的,更多的想法就涌了上来。
普通的富贵人家为了藏殓大量的财物,才会修建秘道[云深无迹]或者密室,如果只是为了藏一卷不起眼的帛书,大可以藏在墙缝里,或者缝在尸体的殓服里,甚至棺材的夹层里,事实上很多的人也是这样做的,这样藏匿的成功率,肯定比放在秘道中要高。
你修建一个秘道,然后把帛书放在里面一个用来祭奠用的容器里,目标太大了,遇到行家里手,绝对会给发现。
工匠设计墓室的时候,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那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个:这条暗道,其实是一条“秘龛”
这样的秘道结构,根像在浮屠地宫中一种结构,放置在地宫正中的舍利浮屠,大部分都是“影”(象征性的假货),真正的东西一般都在后室地下的一条细小的秘道之中,这条秘道就叫做“秘龛”。
但是同样的道理,舍利浮屠体积很小,而且只是一块人的骨头,如果把他分离了金座,它只是一块普通的骨头,一点价值都没有,这样的东西,你就算随便丢在地上,也没有人会去捡,一个浮屠地宫,你随便藏在哪里都不可能被发现。
为什么要修建一个“秘龛”呢,因为这块骨头有着极端神圣的象征意义,不能被草草的掩藏。
那种秘道,我在法门寺的资料中见过,尽头的情况应该就和当时三叔看到的一样,不过那座血地古墓的结构和外面石棺的材质和装饰,应该是春秋战国左右的东西,那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不可能有“秘龛”这个概念,显然这应该是一个巧合,但是这里的结构,真的和秘龛非常的相似。
也就是说,那份帛书上的文字,应该也和舍利一样,有着极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地位。
三叔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个青铜蟾蜍尊上,心里越加的疑惑起来,到底那份帛书的拓本上,那些文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此的种圣?
他靠在墙壁上,仔细的回忆起帛书的内容来。t
盗墓笔记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 3
战国帛书一共有20多卷,其中有多少是后人伪作,多少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并不得知,其内容,光我接触过的,就已经包涵了天像,灾变,预言,历法,神话传说等很多方面,这还是那些文字表面的意思,其实际隐藏的是什么内容,就是更复杂的事情了。
战国帛书还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盗墓活动的文字记录之一,其中一份帛书上还记载着土夫子盗掘火坑墓时被鬼火吞没的情形,十分的有神秘色彩。
闷油瓶曾经说过,战国帛书其实是鲁地“铁面生”所作,记载了此人的生平,他曾在宋朝古墓中发掘出一整套。
但是后来三叔曾经说他的这一番说词是撒谎,事实如何,可以说是一个困扰我的最大谜团之一,而鲁王宫之中的事情,似乎三叔还不准备提到,按照他这样的说事情方式,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听到我最想知道的那些的答案。
然而三叔却一再说,这一件事情不能简单讲,要重头讲起,以他的性格和我的辈份,我实在没有办法来催促他,心痒难耐却只有耐心等他良心发现。
三叔坐在秘龛之中,努力的回忆起早年看到的战国帛书拓本上的文字。
然而这个匪气一身,在文化方面没什么觉悟的盲流,让他回忆起那份战国帛书拓本的全文,事实上是不太可能地。
但是走运的是。每一卷战国帛书的四周,都有一圈象征性的图画。一般来说对于文字感觉差的人,对于图画感觉就会很好,所以那一圈图画,三叔是依稀记在了大脑里。
因为托本其实就是类似于复印件的东西,帛书因为年代的久远,很多地方都有破损,所以整张帛书拓下来的东西其实并不工整。
三叔稍微一回忆,没想起任何和文字有关的东西。却发现那帛书四周的一圈地图案中,就有石墙上这一只人头鸟身与蟾蜍青铜尊的形象,还位于帛书的正上方。
三叔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个秘龛果然就是放置帛书的地方,而且那一份帛书,似乎还和秘龛之中的这一块古怪浮雕有关。
三叔当时并不知道浮雕里刻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想起这些事情,只是让它更摸不着头脑而已。
其实如果是在今天看来,事情就很清楚。
三叔一提到这一只人头鸟身的浮雕,我就已经知道了那是什么东西,人头鸟身的神灵,在各地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出现过,不知道是因为地球人的脑子都是一个样子,还是事实上的确出现过这种生物。这种神灵在古埃及被称为:ba,他代表人不朽的灵魂,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古埃及,那么他们的鬼都是这德行地。在印度就规范一点,这种神被叫做“迦陵频迦”,传说是雪山上的神鸟,为佛祖的极乐世界所歌唱。
在中国,这种鸟就比前两位更加的有名气,人头鸟身,那就是中国的“九天玄女娘娘”,似乎是《诗经》还是《龙鱼河图》或者其他什么古书之中(实在想不起来了),给黄帝内含奇门遁甲的《龙甲神章》的,就是这一位主。
具体内容似乎是这样,传说黄帝一天走夜路,在半路上,发现一边的灌木密林之中有一只长着人脸的巨鸟,才得到了统一天下的神书。不过这怎么看也是惊悚小说中的情节。
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一传说讲“九天玄女”就是西王母,但是传说大部分都是混乱的,这些无法追究。在六朝时期,道教甚至还有“玄女”传授黄帝房中之术的大量记载,不知道此玄女是否彼玄女。希望不是,否则,被一只鸟来传授房中之术,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三叔回忆了很久,大脑里的图画逐渐清晰,他的注意力又回到墓道尽头那张人脸鸟身神灵之上,看着人面浮雕两块绿色的卵石,他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从心里涌上来。
原来,在帛书的图案上,人面鸟的额头上,并没有这几颗卵石的装饰,而其他部分,却几乎完全一致。
就是说,这几颗卵石,也许并不是浮雕的一部分?而是后来加上去的。
浮雕额头上有四个凹陷,显然应该镶嵌了四颗卵石,现在只有两颗,那有两颗明显已经被人取走,十有**就是二伯当年所为,而另两颗还在原来的位置,土夫子不讲究“一次不取后世不尽”,二伯当时为什么没有把石头全部都拿下来?
三叔想起了他刚才的结论,让二伯变成那个样子的变故,必然是发生在这个秘龛之中。但是这里又看不出有什么蹊跷的地方,只是一个四面封死的密室。
唯一奇怪的就是这卵石,少了两颗,没有道理是二伯故意留下两颗,那难道是当年的变故,是发生在他取卵石之时?
三叔想到这里,心中发紧,他凑过去,仔细去看那绿色的妖异的石头。
因为卵石深嵌在浮雕之中,整个浮雕犹如一个整体,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他不由自主的抽出砍刀,在一边的砖头上磨了两下,颤抖着凑过去,碰了一下其中一颗。
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应该不会有什么机关。
三叔犹豫了一下,但是马上坚决的用刀插入一边的缝隙,想尝试着用刀尖撬出其中一颗。
这就是我和三叔的不同了,要是我可能在边上磨蹭半天也不敢去撬它。
谁知道还没用力气,卵石一动,突然自己掉了下来,一下掉在地上,“啪”一声,犹如沙做球砸在水泥地上,一下摔成了粉末,绿色卵石蓬起青铜色的一层灰尘,一下子蓬散在空中。
三叔给呛得咳嗽了一声,扇了扇,觉得满口都是辛辣的味道,一想起外面血尸身上的那种颜色,下意识感觉这粉尘可能有毒,忙用衣服捂住口鼻往后退。
退出几步后,马上回到了秘龛之中狭窄的那一段,三叔的腰挺不起来,只好趴下身子,一边去看刚才卵石掉落的地方,只见地上卵石碎裂的地方,青铜色的粉末中间,竟然爬出一只红色的小虫,蜷缩成一团,发出“吱吱”的叫声。t
盗墓笔记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 4
三叔一看那虫子,顿时脑子就嗡的一声,人不由自主的就往后退了一步。因为他一眼就认出了这种虫子,这是一只尸螫。
红色的尸螫,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剧毒无比,是恶鬼之虫,见血封喉,稍微一碰就全身起反应,而且听说这种尸螫只生存在古尸的体内,几乎没有可能捕捉到,怎么可能会给人裹在一块卵石里面?
三叔看着那虫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在原地转圈,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裹着砍刀,然后往那螫王头顶一伸,刚趁现在把它压死。
可还没有按下去,突然就听到一声“咯咯咯咯”声音从砍刀下传了出来,接着一团红色的影子一下子就窜了出来,飞到了墙上。
三叔一下子就起了一身的白毛汗,忙收回刀,回手一刀拍过去,那螫王犹如闪电一般,一下子跳开,就贴着三叔的脸飞了过去,打了圈,飞了回来停到了浮雕的嘴上。
三叔感觉一道火辣辣的风从脸上刮过去,下了一跳,忙一摸脸蛋,还好,没起疹子,只是在脸上,摸下一把青铜色的粉末来,可能是刚才溅上去的。
三叔当下就蒙了,心说不行,这东西比血尸还难对付,这地方太小了,施展不开,要是一不小心碰到,这样死太冤枉了。
没等他脑子摆利索呢,那血色的小虫突然又飞了起来,在空中打了一个圈,一下停在蟾蜍青铜尊上,对着三叔的门面就飞了过来。
三叔喉咙一紧,忙把自己的衣服往那虫子上一套,也不管有没有套中,缩起身子就往迷龛的入口处退去。
连滚带爬退到了暗道的入口处,回头看了看一边,那血色的小虫子并没有飞过来,藏在黑暗之中,但是可以清晰的听到不时有“吱吱”的声音传来。
三叔暂时松了口气,心说什么倒霉碰到什么,这才发现脖子都僵硬了。
贴着暗门,他可以听到几声模模糊糊的说话声,听不懂是什么语言,反正不是中国话,还有一些搬动东西的碰撞声,显然那些老外已经下到了墓室之中。
三叔一身全是汗,心里十分的郁闷,现在这样的处境,真是左右为难,出去,免不了又是一场恶战,不出去,呆在这里,迟早也是死,弄不好连全尸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好。
两相对比,可能还是出去的活面大一点,毕竟人比虫子好对付,人怕死,还会上当,但是又不知道外面人的身份,如果最后给逮住枪毙,那还不如死在这里痛快。
如果当年二伯遇到的也是这样的情形,那很可能碰到那只红色的尸螫,就会变成血粽子了。
但是那绿色的卵石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为什么要把这种虫子裹在里面?
黑暗中又传来一连串的“咯咯”声,接着传来虫子撞在墙上的“啪”一声,这虫子显然在狭窄的秘道中飞不开,单听声音,那虫子明显是就落在了三叔的面前十几尺的地方,离这里很近了。
三叔一看,不行,还是得搏一搏,他摸到了机销,先是听了听外面的声音,想分辨一下有几个人,发现不行后,也只好念一声佛祖保佑,一按一抬,暗门就自己抬了起来一条缝隙。
马上几道极强的光线从缝隙里照了进来,外面灯火通明,说话声和摆东西的声音,一下子就响了起来。
因为灯光刺眼的关系,三叔一刹那也没有看清楚四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眯着眼睛,这时候,突然一道红光就从他耳朵边上飞了过去,“啪”一下子撞到了暗门的门缝里,因为缝开的太小,它没飞出去,撞了一下,就摔在了三叔的肩膀上。
三叔微微转头一看,浑身都僵硬住了,只见白光中,那只红色的尸螫,已经变成了清褐色,只剩下了两只翅膀,还是血红的。t
盗墓笔记 第二十九章 必须从头说起的原因1
那种境地,就是生死一线之间,虽然三叔也算是个过来之人,但是于死亡靠的如此之近,他还没有尝试过,那尸蟞来的太快,一下子他就全无反应,僵在了哪里。
三叔这一发呆,其实真的是救了他一命,我估计只要当时他稍微一动,我童年的记忆里可能就会多一项每年一次的课余活动—-给他上坟。
蟞王停在他的肩膀之上,发出有节奏的“吱吱”的叫声,但是并不爬动,三叔反应过来,冷汗马上就冒了出来,心说怎么办?
三叔当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把它吹掉:猛回头,用力一吹,把虫子吹飞,然后在这一刹那跳出秘龛,关死暗门,这样做虽然可能给外面的人马上逮住,但是不至于马上就挂。
相信这是所有肩膀上爬过虫子的人的第一反应。
吹这口气,三叔是很有自信,他们那时候还是用灶头做饭,每天都得吹上两三回,力气有的是,当年老爷子也教过他们几招嘴巴上的功夫,一来是古墓里憋气的地方太多,开棺材的那一刹那是不能呼吸的,出墓的一刹那也是不能呼吸的,怕人气留在古墓里,墓里的东西会找过来。
二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有一些时候,土夫子在墓中并没有什么异样,但是他出盗洞的时候,就会突然感到有人搭他的肩膀,怎么也扯不开,笔记里记载过一个人叫做“黑背老六”(那时候长沙那边都有排的辈份,陈皮是老四,我爷爷是叫做狗五爷,那老六就估计是这黑背,听说排了十个人,其他人等不详。)他的肩膀上就有一只黑色的手印云深无迹,据说就是给“搭”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