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于此同时。也要多招募访员,前往漠北、西域、南洋诸地,实际考察清楚,论证如今可以北伐而不能南进。这是隆景元年的要务,务必要保证民间万众一心。不为势家所欺。
“最后,整合江南报业的事也要抓紧,现在江南许多报纸据说是出自东宫一脉,结果呢?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常为东林余孽所利用。这种事岂能放任?隆景元年之前,该买的要买下来,买不下来的就盯住,一旦他们有什么违规,立刻向都察院举报。”
一众总编辑纷纷点头称是,一边思量着如何将这些指示用进自己报纸之中。有几份小报倒是方便,找些常年混迹青楼、梨园的清客,将蒙元史写成话本,连载在报上就行了。对于《皇明通报》和《顺天府报》而言,只要刊登一些高屋建瓴的官样文字也就可以了。
难的是那些雅俗共赏的中档报纸,着实要费些脑力。他们的读者往往有些辨识能力,虽然发不出更大的声音,但在街长里短的范围内却颇有些声望。这些人不会被话本左右,也不会轻信官样文章,最是难弄。
……
尹如松负手走在清华园的幽径之中,呼吸着竹林清香,一扫胸中郁闷。
他的申请仍旧没有被批下来。
这已经是第三次被拒了。
作为经世大学第一批地理系的毕业生,熊人霖教授的入门弟子,经世大学地理系讲师,尹如松接连申请了三次西南夷民情考察,竟然全都被挡了下来,就连自己的恩师都对他的执拗不悦。
熊人霖作为熊明遇之子,家学严谨,为人敦厚。对于尹如松这个弟子,他也颇为青睐,认为他能承继自己衣钵,将地理学发扬光大。尹如松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非但是因为他在地名学和地图学上的成绩,更是因为他具有全观性的天赋。
“地理不止是地名和地图,也是人与自然依托共存的大环境,山脉、水流、土壤、气候,皆是地理。”这是尹如松研究生毕业论文《京师地理志》的总纲,详尽探讨了京师地区的山水土风,被顺天府和相关府县奉为圭臬。
然而这样水准的论文,竟然没能获得博士学位,也是因为与熊人霖的学术思想不符。
熊人霖大可谓是纯正的地图地名学家,对于尹如松这样的“异端”,更多还是抱着“挽回正道”的想法。
然而尹如松非但没有意识到熊教授的苦心孤诣,竟愈行愈远,在最近更是提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野,申请前往西南诸省考察蛮夷族情,大有开宗立派的势头。
可惜却是邪派!
熊人霖勉强还能接受自然地理的说法,也有些后悔当时卡住了尹如松的博士头衔。然而看了尹如松如今大肆提倡的人文地理,熊教授彻底怒了。
——这根本不属于地理啊!
熊教授坚持认为。
——这为什么不算地理啊!
身为弟子的尹如松就是别不过这根筋。
尹如松想过自己停薪留职去一趟云贵之地,但他家只是寻常的小康之家,并不足以承担这么大一笔路费盘缠。
他也考虑过寻找商家资助,不过商家一听是考察民情,兴趣大大减弱,除非尹如松还能顺带将西南的山水地图带回来了。
“其实你就说自己是考察西南地形地理,修订舆图,到了那边不还是自己说了算?”有人给他出主意。
这未必不是个变通的法子,但读书人养的是一腔浩然正气,岂能在这等事上欺上瞒下,表里不一!
“伯骁,找得你好苦!”
尹如松抬头望去,原来是自己的同窗好友王峙。他上前打了躬:“若山兄有何见教?”
“是有桩喜事要与兄台说。”王峙一边回礼,一边从大袖中取出一张字纸,递给尹如松。
尹如松接过字纸,展开一读,原来却是皇明报业招选外派访员的通报。
“伯骁,如何?是一桩喜事否?”王峙笑道。
尹如松已经看到了最后,这招募文书上写得分明,外派访员是要去漠北、西域、南洋诸地考察地形,探访民情,正是尹如松所提出的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大地理学”。
然而经世大学讲师职位可谓清贵,教书育人也是古贤人所为。一般而言,地理系毕业的学生,若是未能拜得教授进研究生学业,大多去了兵部职方司供职。少数地图上有造诣的学生,也有被挖去别的学堂做讲师的。
极少数人会去商号供职,虽然收入待遇远超兵部和学堂。
皇明报业,虽然打着“皇明”的抬头,说到底也只是商号罢了。
不过就是比寻常一味牟利的庸商强些罢了。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啊!
尹如松拿着皇明报业的招募文书,一时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到报社去当个访员似乎有些人往低处走,但这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起码经费有人可以报账。
“当访员自然太过屈才,愚兄的意思是,你要么去找皇明报业谈谈,寻求资助。”王峙一语惊醒梦中人。
既然皇明报业需要访员做这些事,那么资助一个经世大学的老师岂不是更上算?大学对于经费审批偏向于理工科,但无论哪个系,只要能够拉到资助,学校从未反对过课题立项。
“多谢若山兄提点,小弟这就去找他们。”尹伯骁匆匆一礼,快步朝校园外跑去。
对于皇明报业而言,如果让经世大学的讲师参与进来,撰写文章,无疑能够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现在谁都知道经世大学专门研究杂学,走得是格物致知的路数,在各类杂学上造诣颇深。
只不过其中隐情却不为人所知。
皇明报业需要的是如今不能在南面开战的事实论据,如果这个讲师跑去之后,得出了与上面不同的意见,那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今天开了个单章,收到了五十余票,既惊喜又忧虑,后天大家都飚双倍票了,小汤就只有看着么?
金鳞开 陆肆一 平生只负云山梦(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金鳞开最新章节!
按照大明新修《民法典》中关于着作权的规定,访员因职务而接受报社委派所创作的文字,其所有权归属于报社。wwwwcom报社有权力在其认为合适的时间、版面刊登一次或数次,有权利转卖其他报社,或者禁止其他报社刊登。
自由撰稿人则不受此限制。
而且资助行为在大明民法体系中被视作无因行为,即不考虑任何原因、动机。万一拿了报社自助的自由撰稿人写出了与报社立场不符的文章,报社甚至无法阻止他投递给竞争对手。
这就是周衡需要访员而不需要自由撰稿人的原因。
然而尹如松的履历实在太好看了,而且他开创的地理志新修方式在大明官场中引起了极大反应,给广大地方官员开拓了思路。虽然尹如松自己并没意识到这点,但周衡作为体制内的官员,对此却是十分了然。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周衡决定亲自找尹如松谈谈。
尹如松如约前往皇明报业的总部,一座三进的大宅院。面带微笑的侍女——如今也叫佣工,领着尹如松进了周衡的办公室。因为《皇明通报》的官方属性,周衡并没有卸去官身,仍旧是大明朝廷的正六品文官,本官是翰林院侍读,差官是《皇明通报》总裁官。
看到身着文官常服的周衡,尹如松心中的块垒消去许多。
周衡微笑着与尹如松同辈相称,十分礼遇。一番寒暄之后,周衡终于开口问道:“先生可知道皇明报业本职是为朝廷正视听,分黑白?”
“略有耳闻。”尹如松点头称道。
“若是阁下写的某些文章我们购而不刊,阁下是否能够体谅?”周衡问道。
尹如松当即一股热血涌上头,心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此人在辱他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若是换了旁人,尹如松或许会拂袖而去。只是因为周衡的一身官袍,让他不得不将上涌的热血强压下去。
“尹某自信还是能够分辨是非黑白的。”尹如松强压怒火。回了一句。
“真的么?”周衡笑道:“是非黑白有两种,一种是是非黑白,还有一种是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先生真能分辨么?”
尹如松一愣。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揣摩人心的单纯学者。周衡的这句话对他而言十分难以理解。是非黑白还分了两种?什么叫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只要为了大明好,难道黑的也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抹成黑的?
他当然想不明白,若是能够想明白。现在周衡就要称呼他为“尹博士”了。
这也是朱慈烺更看好周衡的缘故。陈子龙就没有这样的道德灵活性,而周衡却是一个充满了政治热情的人,并不会在“真相”上耗散精力。
——如果真相堪用,那就报导真相。如果不堪用,那就让它堪用,然后报导。
这是周衡撰文用文的基本原则。
尹如松终究敌不过数千年的官本位传统。退了一步道:“周侍读的意思是?”
“皇明报业会提供足够的资金给先生,同时,先生关于所到之处的文章只能给皇明报业。无论是否刊登,报社都会提供润笔,只是绝对不能给别的报社。”
尹如松皱了皱眉头,道:“《经世大学学报》呢?”
讲师评副教授,副教授评教授。证明自己学术能力最直接方式就是在学报上发表论文。《皇明通报》就算地位再高,背景再深厚,上面的文章也不可能被考评教授们认可。如果出去辛辛苦苦跑一圈,写出来的东西竟然不能成为学术证明,那岂不是跟自己最初的愿望南辕北辙?
周衡也有些迟疑。
现在大学级别的学校有四所,皇明经世大学、国子监、皇明武备大学、皇明海军大学。这些大学和各省创立的高等学堂、学院,都有自己的学报。学报由礼部管理,不受都察院文管司控制。最关键是非盈利性。
因为是非盈利的免费报纸,所以也不能对外销售,但是各校之间却可以交流。
如此一来,影响力仍旧很大,而且针对读者群更强。
在明人眼中,学校、书院可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虽然皇帝陛下很努力在进行转型。但社会主流仍旧认为它是一个议论朝政的场所,只是兼带教育职能。在其中读书的学子,教书的先生,大部分也都抱持这种态度。
所以这些人成为各报的主力撰稿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一些不利于朝廷声音的文字出现在学报上。那还不如让《士林报》之流刊载呢!
周衡摇了摇头:“学报也不行。”
尹如松长吁一口气,起身躬礼道:“既然如此,尹某告辞了。”
周衡起身送他,走到门口时突然问道:“尹先生的文名周某也十分钦佩,但为何会想到寻求外界资助呢?”
大明朝廷给经世大学的经费十分宽绰,许多商号想请求立项建课题还得求着他们收银子。
“唉,不足为外人道也。”尹如松其实自己都不清楚其中的真实缘故,只以为是那些老学究难以理解这种新兴学科的意义所在。
周衡送尹如松下了台阶,尹如松正要再次行礼劝他留步,只听周衡道:“先生如果是忧虑心血不能光大,周某倒是知道一桩事体,或许可以一试。”
“哦?愿闻其详。”尹如松道。
“是这,”周衡整理了一下思路,“周某听闻兵部职方司要招募一干人马,去化外之地考察。其中有几家商号参与,各报社要派访员,也有工部的匠师,还有军中精锐护卫。先生既然精于地理,大可以试试这条路子。”
尹如松心中一动。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曾有吏部的主事找过自己,大约就是想看他是否愿意去职方司任职。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被熊教授告知收入门下的事,自然是留在学校读研究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职方司的工作。
如果这件事是由职方司牵头,对地理学者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但该怎么找门路呢?以前的同窗倒是有几个在职方司,只是以往并没有交情啊!
尹如松心中一时忐忑。
“若是先生不便,周某愿做个牵线之人。”周衡好意道。
尹如松见周衡如此玉成此事,对刚才的隔阂顿时消弭无形,道:“如此多谢周侍读了。”
“若是先生不以我卑鄙粗俗,大可以字相称。”周衡笑道。
“如此多谢子平兄了。”尹如松本就不会与人交际,见周衡主动拉近关系,总算放下了心。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变化,两人却从泛泛之交变成了朋友。相比后世的“朋友满天下”,明人对“朋友”的定义要严苛得多,态度也更为慎重。除了有地位上的考虑,还有人品、学识、家世等其他因素考量。一旦成为朋友,互相承担的义务也不是后世人所能理解的。
周衡既然答应了尹如松为他引荐,自然多方奔走。这事本来不算机密,但也没有公开,贸然增加人选也让兵部职方司有些不悦。不过皇明通报终究不是寻常小报,周衡也不是布衣白身,终究还是让他打进去了一个楔子。
“传闻在爪哇之南有个大岛,这回考察队就是去那里勘察。职方司有个主事惧水晕船,所以他也愿意将此差事让给先生。”周衡拿出了职方司的公文,上面果然写了尹如松的名字,他道:“虽然此行并非前往西南,但所有考察报告都是直呈御览的,只要伯骁立下功勋,何愁无缘西南?”
尹如松心中还是有些纠结,但又不忍心坏了周衡这些日子的奔波。
“而且西南去不成,还可以去台湾。”周衡道:“船队将在台湾补给,然后等到秋冬交际再往南行,算下来也有一两个月呢。”
尹如松心道: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台湾的蛮夷自成一国,颇有价值。
“如此多谢子平兄操劳了!”尹如松收下了公文,躬身谢礼。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见外?我已经约了报业同僚并此行的旅伴,过几日就在会英楼雅苑为伯骁兄等饯行,帖子明日就送到府上,还请赏光。”周衡道。
“荣幸,荣幸,只是要子平兄破费了,过意不去。”尹如松道。
会英楼雅苑的收费不低,因为新近装了瓷马桶更加吸引了许多客人前往消费。很多人并不把一家酒楼奢华布置放在眼里,然而用陶瓷做马桶这等奢遮之事却不能不亲身体验一番。
周衡本身家境富裕,不在乎这些钱,而且报业本身就有交际额度,只要不超过额度限制,根本不用他自己掏腰包。既然如此,何不让大家都乐呵乐呵呢?何况出海寻找大岛这种事,风险极大,正是慷慨壮行之时。
如果不是圣天子本人对这个大岛的坚持,谁会相信爪哇之外竟然还有天地呢?
即便是尹如松,也很难理解为何过了地中赤道,竟然会有冬夏相反、阴阳颠倒之地。
ps:这一更是补前日生病欠下的更新,求推荐票,谢谢大家支持~!
金鳞开 六四二 平生只负云山梦(3)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金鳞开最新章节!
尹如松早已经知道这个考察队的配置比较大,因为各行业的人几乎都有。wwwwcom经世大学地理系也有好几个熟人参与,多是在地图绘制和地质土石方面名声在外的讲师、副教授。直到他真正以考察队员的身份入住天津基地,开始临行培训,才知道这是一支多大规模的队伍。
整整三百人!
尹如松在学校,就算上大课也没见过这么多人。
非但人数多,训练内容也十分诡异。如果说野外救急,寻找野菜还算是为了在化外之地求生必备,但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火铳填放,学习列阵,这就有些奇怪了。难道还要跟化外之地的野人打仗不成?
三百人中本就有五十名各军抽调出来的精锐战士,等上了船还有二百海军,这样的战力应该没有问题了吧,为何还需要这帮文弱持兵戈呢!
尹如松虽然不满,但皇命不容违背,尤其是领头的那个上校军官看起来不是善茬。
“我要的是五十名工兵,是工兵,不是辅兵!”肖土庚硬生生地顶着带队来的辅兵队长,不肯接受他的报告。工兵作为专业兵种,还没有完全在各军普及,以至于总参谋部里很多参谋对此都没有清晰认识,认为工兵不过就是技术好些的辅兵。
火器营出身的的肖土庚却很清楚两者之间的能力差距。辅兵说穿了是不合格的战兵,但工兵却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在化外之地,有数百名文弱,只靠五十个战兵精锐和两百名海军水手修建营地,说不定木头往哪边扛都不知道,必须要有专业的工匠指点安排。
营中虽然也带了工匠,但大多是木匠、泥瓦匠之类做细活的匠人,要统筹建立一个营寨,甚至可能是一座城池、港口,他们也就力不能逮了。大都督府考虑到这点。也就认可了肖土庚上校的要求,只是调派期间船队起航的时间又要拖延了。
尹如松这才发现自己登上了一艘不知何时起航,不知何时规程的大船。好在家中父母有两个弟弟照顾。而且自己在大学的薪金会继续打在银行户头,妻子贤惠持家,肯定能够照顾好上上下下一家子人。
“我们这回出去,能往国内带信么?”尹如松问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肖土庚有些意外,道:“这次只是考察。又不是上战场,为何不能带信?最多就是路途遥远,耗费时日较长罢了。”
众人闻言这才放心,不过看看日益准备物事,却觉得这比打仗还要繁复一些。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中,北风起。三艘大福船组成的船队带着各种工具、农具、军械,以及从菜农到副教授的各色人等,启航出海,渐渐将天津港抛在身后。
对于这次意义非凡的远航,周应期周阁老亲自到了天津,代表皇帝为考察队送行,顿时就将这次看似平常的考察行为升华到了国史的高度。
海船在海上乘风南下。只有路过登莱时才看到陆地,其他时间走的都是最近航程。这正是宋应星随手发明六分仪对人类航海史的贡献。
崇祯二十三年十月初,船队到达台湾北端的基隆县,略加休整之后,许多人选择了从陆路前往台南,顺道可以缓解对土地思恋,对某些博物系的师生而言还可以做一次台湾考察,采集的样本也方便送回北京。
尹如松原本的目的就是考察蛮夷人文。探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自然不可能为了贪图早几日到达台南而继续坐船。
福建水师派来接应的船队由大小百余艘舰船组成,让人以为南洋界面不太平。实际上却是福建水师锻炼实习水手,顺便进行拉练而已。
真正不太平的是陆路。
何斌受命担任台湾知府后,一方面从大陆移民,开垦台湾肥沃土地,种植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一面又大量征用当地原住民作为劳动力。承担运输、修路等重体力劳动。这些原住民都是部落战争的失败者,如果不接受何斌的奴役,就要面对其他原住民的猎头,日子苦不堪言。
一国之内。若是汉人占绝大多数,或是蛮夷占绝大多数,都不会有内乱。最怕的就是华夷持平,互不买账。而且汉人的生产力远高于台湾土著,直接导致了生产资料和土地的争夺。又有一些原住民村社不讲规矩,对汉人展开猎头,由此产生了仇隙。
就连之前相信闽台同祖的大肚王国,都从热忱欢迎汉人的到来转为态度冷漠的中立。
如今还能在原住民村落中自由通行的只有身穿道袍,头戴冠巾的道士了。这些道士在原住民村落中施医赠药,颇受人尊敬,以至于现在许多村社的祭祖方式都在不自觉中发生了道教化的改变。
三清四御、海神妈祖,种种神像也走进了原住民的祭祀场所,不独独汉人信奉。
尹如松在结识了几个道人之后,终于成功走进了土著村落之中,零距离观察这些蛮族的生活。通过道士和当地土著的讲述,尹如松也意识到自己正在观察一个文明的诞生和成长,虽然说不清这有何重大意义,但他还是将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考察队的日程上并没有在台湾停留太久的计划,但是博物系和地理系的学者学生们发现了许多闽台一体的动植物证据,成日里钻山沟,进程很慢。尹如松也乐得跟土著在一起,并不着急赶路。
意外的是,一直将任务视作生命的肖土庚上校也没有催促,同样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进,每日里固定操练,同时教授土著民玩枣核球——因为五十人的基数太小,要挑选合格的队员太不容易。
众人开始以为是要候风,但现在刮的北风,正适合南下,一旦风向转变,反而不能走了。考察队一路磨蹭到了台湾府府治台南县,又休息了数日,才知道原来船队等的是大树巨木。
台湾岛上的山脉中多有原始森林,数人环抱的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是大明新开辟出来的木材产地。而且有些船材树种只能在台湾找到,也缓解了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对船材的需要。
要想在海外大岛上建立营寨和一个能够坚守一年的基地,木材自然更不可少。又因为那里是化外之地,从未有人到过,谁知道是否有合适的木材?为了稳妥起见,自然也是从台湾砍伐树木,做成木排,然后带过去。
等筹备的木材都齐备了,远洋考察提督海军总兵官郑森也到了台南。
郑森从海军大学毕业之后被授予上尉军衔,分配回了福建水师,这回正是朱慈烺亲自点名要他统领海军舰船、水手,一同考察,为此还特意升了他一阶军衔,以少校身份为提督考察事宜安全总兵官肖土庚的佐贰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