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色大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心飞扬
就这样,刘才俊的思绪明了了不少。
大概在中午的时候,刘才俊带着督查科的正副科长赶到了河阳县县委,见到了县委书记刘世昌和县长刘一夫。
刘才俊一见到刘世昌与刘一夫就道:“各种迹象表明,周成林和董教育同志是被冤枉的,某些人只所以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发帖子攻击周成林和董教育两人,之所以写检举信到市纪委检举揭发他们,就是为了浑水摸鱼打击报复他们从而实现自己的不轨目的。党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们的党,一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须看到,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我们执政党现在最大的隐忧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此,这次我下来,重点走群众路线,去倾听群众的心声,从群众的呼声中,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周成林同志和董教育同志都是好同志,对于这样的同志,我们绝对不能怀疑,以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了群众的自尊心。当然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有不少的人心中只有个人利益,圈子利益,宗派利益,家族利益,小团体利益,跟人民利益完全背道而驰的既得利益!对于这样的干部,我们在利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好了,我就说这些,最后我也告诉你们,对于某些人检举揭发周成林同志和董教育同志的检举信,我们将不予采信,至于在你们河阳市民论坛上发帖子攻击周成林和董教育同志的事,也希望你们一定要查实清楚,给周成林和董教育同志一个公正的说法。”
刘世昌和刘一夫当场表示,一定会遵循刘才俊的指示,给周成林和董教育一个合理的交代,并告诉刘才俊,发帖子的人已经被依法拘留,让刘才俊放心。
经过一天一夜的审讯,陈亚楠终于没扛住,最终交代了发帖子的原因,而且交代了幕后指示者张树东。
迫于舆论的压力,迫于群众的压力,迫于市委和市纪委的压力,刘世昌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给予了张树东和陈亚楠党纪处分,免去张树东教育局副局长的职务,安排到档案局调研室做调研员。
对陈亚楠予以被开除党籍,行政记大过处分,降两级工资处分。
至此,闹得全县沸沸扬扬的帖子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
时间如流,岁月如水,一年的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
一年来,河阳县委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为切入点,在县委书记刘世昌和县长刘一夫的大力倡导下,大搞招商引资,大搞与外商联营办企业,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先是国家拨付的三亿扶贫资金到位,解决了阳淮公路拓宽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阳淮公路拓宽工程得以全线开工,紧接着压缩财政支出,给乡镇完小拨付了两千万的危改资金,完成了全县乡镇完小的危房改造工程,并且在县财政极其贫困的情况下,为广大乡镇教师和基层工作人员普调了一次工资,使城乡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有所缩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在基础化建设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新城东移,打造滨河新城的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城市改造“三二一”规划。
当然,这些工作凝聚着周成林的心血,三亿扶贫资金是他通过市财政局苏宏伟副局长的关系打探的消息,危改资金和给乡镇教师乡镇工作人员普调工资也是他多次和刘世昌与刘一夫力争的结果,城市改造“三二一”规划也是他提出来的。他的从政思想和工作思路得到了刘一夫的极大赏识和赞许,在他的倡议下,县政府提出的“十大惠民政策”也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坚决拥护。
这天,周成林正和刘一夫一起奔赴在去乡镇调研的路上,坐在他身边的刘一夫接到了龙建国秘书梅景阳的电话。
和梅景阳通话没有五秒钟,刘一夫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非常凝重,放下刘世昌的电话后,他冲司机道:“开回去,马上去市人民医院。”然后把头往靠背上一靠,极度伤感地冲周成林道:“刚刚刘书记打电话给我,医生说建国同志积劳成疾,已经到了肺癌晚期,现在生命垂危,让我和你马上赶到市医院,见见建国同志最后一面。”刘一夫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神情无比凄然。
周成林理解刘一夫的心情,刘一夫龙建国和周成林三人感情深厚,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河阳的官场和天下所有的官场上一样,也存在着派系争斗,也分成两大彼此对立和对抗的派别,一派以县委书记刘世昌为首,一派以县长刘一夫为首。
刘世昌的从政思路是稳定压倒一切,在他从政期间,只要没有大的波动,只要没有极其恶劣的群起上访事件,能顺利调离河阳就行,所以发展不发展经济与他无关,只要他能控制人权,控制住河阳的局势。
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刘世昌注重的是城市的形象,主张建标志性广场建星级宾馆,搞标志性道路,提升城市档次,通过打城市品牌来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相对来说,刘一夫更多关注的是民生问题,从省委组织部空降到河阳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凌云壮志,在他从政期间一定摘下河阳贫困县的帽子,带领河阳县人民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主张集中资金解决棚户区问题,让还住在解放前的小平房里的市民尽快搬进新居,彻底拉平城乡工资水平,统一县域内工资水准,真正提高广大基层工作者和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要解决的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
因为从政思想和工作思路的不同,刘一夫和刘世昌已经发展水火不容的地步,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勉强的维系着,才不至于撕破脸皮惹出事端。
龙建国和周成林无疑是刘一夫最坚决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在很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上,龙建国和周成林一样,都是坚决拥护刘一夫的,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决拥护,刘一夫才得以能与刘世昌抗衡。
可以说,没有周成林和龙建国的坚决拥护,刘一夫在河阳也是举步维艰。
所以,得知龙建国生命垂危,刘一夫怎能不伤感,不仅刘一夫伤感,周成林和刘一夫一样伤感。
和龙建国共事一年以来,他不仅把龙建国当成同事,当成朋友,他还把龙建国当成老师,在龙建国的身上,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龙建国对待他也向对待兄弟一样关爱。
一时之间,周成林和刘一夫都沉浸在伤感之中,谁都不再说话,迫切的希望马上赶到市人民医院,能飞到龙建国身边。
龙建国是在阳淮公路的施工工地上发的病。
当梅景阳发现龙建国身体不适后,马上就劝他去医院检查,但龙建国果断地拒绝了梅景阳的好意,继续在工地上来回的奔波着。最后,他终于坚持不住,倒在了工地上。
当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龙建国送到医院之后才得知龙建国犯有肺癌,而且到了肺癌晚期。
也许是惺惺相惜,在得知龙建国犯有肺癌之后,刘世昌痛心不已,他带人亲自把龙建国送到市人民医院救治,并嘱咐医生务必要全力抢救龙建国的生命。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徒劳,就在今天早晨,龙建国的病情再次恶化,肺部大出血,医院对其发出了病危通知。为此,梅景阳立刻给刘世昌和刘一夫打了电话,告知了龙建国生命垂危的消息。
遗憾的是,等刘一夫和周成林赶到市人民医院之后,龙建国已经停止了呼吸,病房中留下的是龙建国妻儿撕心裂肺响彻病房的哭声……
权色大局 第237章 奉命于危难之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权色大局最新章节!
龙建国是为河阳的建设累死的,是为了河阳老百姓的利益累死的。
龙建国在工作的第一线倒了下来,为了河阳老百姓的利益,龙建国献出了自己四十七岁的生命。为此,在刘世昌的号召下,全县上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沉痛悼念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
就在人们沉痛悼念他们这位敬爱的副县长的时候,却有很多人已经把目光投向常务副县长的宝座和它背后所蕴涵的珍贵价值。龙建国尸骨未寒,就有些干部蠢蠢欲动,跑到市委市政府,甚至有人跑到省委要官,要做这个颇有实权的常务副县长的宝座。而某些领导竟全然不顾河阳县委县政府的感受,不顾死者家属的感受,不顾河阳县老百姓的感受,充当起这些人的说客。他们把电话一直打到刘一夫的办公室,让刘一夫一定要推荐某某为常务副县长的人选。
刘一夫要不是碍于情面,他真想把电话给摔了。但他没办法,他不能,他也不敢,他只是个小小的县长,七品芝麻官,这些干部当中任何人的一句话,就可能让他这个县长靠边站。所以,他虽然义愤填膺,但是,他还得装孙子,陪着一副笑脸,说:“领导请放心,您交给我的事,我一定酌情办理。”他不得不跟这些领导打马虎眼,酌情办理,怎么酌情?就是可以办理,也可以不办理,反正他答应了领导,他给了领导脸面。
刘一夫放下电话后是痛心疾首,他没想到我们党的某些干部竟然是这样的肮脏下流,连一点最起码的党性原则都没有。他也充分意识到,常务副县长的人选不宜久拖,拖的时间越长,就可能遇到更多棘手的事。
刘一夫还有一个想法,常务副县长的人选不适合与县委书记刘世昌磋商,并且他也不打算向刘世昌妥协。他知道,刘世昌有刘世昌的打算,刘世昌有刘世昌最中意的人选。刘世昌心目中的人选他一定不满意,当然,他心目中的人选刘世昌同样不满意。
几年在一起搭班子,刘一夫完全认识了刘世昌的为人,那就是任人唯亲。因为亲人听话,而能干的干部不听话,所以,他不需要不听话的干部。
周成林就属于刘世昌心目中那种不听话的干部,所以,刘世昌宁愿用个庸才,也不愿用周成林。而刘一夫心目中这位常务副县长的最佳人选恰恰就是周成林。
一年来,周成林没给他丢脸。都说搞教育需要的是文火,是慢工夫,没有三年的时间见不到功效,但是周成林分管教育才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想教育之所想,做教育之所做,废寝忘食,以校为家,真正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原先一直是全市倒数第一,最好的成绩是倒数第二,才一年的工夫,河阳的高考,无论是一本进线率,还是高考高分率都在全市位居第二名。全市一共三区九县,河阳的高考成绩只低于榆阳市市直所在的榆阳新区。如此突飞猛进的步子,让市领导都刮目相看。
大家都清楚,一年前,河阳县的教育根本不能和榆阳新区比,也无法去比,就是和其他县区也不能比。
特别是榆阳新区,他们面对全市招生,而河阳面对的仅仅是河阳本县,况且本县很多优秀生源都因为河阳原来混乱的教育局面流失到其他县区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河阳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不得不说是骄人的。而且,他们的一本进线率仅仅低于榆阳新区百分之一的点,而且全市的文理科状元都在河阳。所以,刘一夫坚信,如果让周成林再分管教育一年,河阳一定会取得高考第一的优异成绩。
但是,现在他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周成林去做,他打算让周成林竞选常务副县长,真正做他的副手。
有了这种想法后,刘一夫连周成林都没告诉,就直接找去了市委,他先找了他的老师市委书记王庆民,争取到了市委书记的支持。争取到王庆民的支持后,刘一夫又找他的老领导韦清哲,找完市长韦清哲后,他又来到市委组织部,找到了新任组织部部长左慧。
刘一夫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跟三位领导交了底,强力推荐周成林为河阳县常务副县长的第一人选,而且,他还在三位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只要让周成林做常务副县长,做他的副手,他一定在三年的时间内把河阳建成省南部的窗口城市,他有这样的信心,也有这样的决心,但前提是必须给自己配备周成林这样的好助手。他承诺,把周成林配备给他,如果三年不见效,自己主动辞职,不做河阳的县长,回省农学院教书。
有刘一夫的强力推荐,市委的三位主要领导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坐到一起,认真讨论了半天,他们也感觉在河阳的确找不到能和刘一夫配合得这么好的人选。再说,他们也明白,在河阳是应该让干部队伍再中和一下了。
之前,干部基本上是刘世昌的人,刘一夫真正的铁杆不多,甚至没有。
既然他们三个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放在了常委会上研究,常委会也是一致通过。
王庆民把市委的意见在电话里和刘世昌一说,刘世昌虽然心里不乐意,但只能恨自己行动迟了一步,因为市委的意见他必须接受。
就这样,在市委的推荐下,经过走形式般的县委常委提名后,周成林顺理成章做了河阳县的代理常务副县长,由政府的七把手直升成二把手,就像做了直升飞机一样。在河阳,他成了仅仅低于刘世昌刘一夫及常务副书记华中崇的河阳县的第四把手。
按理说,周成林升任常务副县长后应该立即拜会刘一夫,感谢刘一夫的力荐之情,和刘一夫一起商讨下一步的政府工作思路,但还没等他去拜访刘一夫,刘一夫就来找他了。
刘一夫是背着沉重的包袱来找周成林的。他用周成林属于破釜沉舟,他在河阳做了近两年的县长,工作并没有大的起色,绝大部分干部还是人浮于事。因此,很多人已经对他的能力表示了怀疑。这也难怪,因为河阳的干部大多是原来的县委书记李继敏安排的,后来新任县委书记刘世昌就任后也安排了一部分。但大多是花钱上来的,花了钱他们就要回收。因此,这些人都是为了升官而跑官,为了发财而做官。
而作为一县之长的刘一夫,他只想着让机器运转,不知道给机器加油,机器自然不想运转,甚至暗地里跟他对着干。试问,这样的局面怎么能做好工作呢?再加上,他志同道合的老朋友龙建国又死了,所以,他的工作很被动,急需一个人来帮忙,他希望的这个人就是做副县长一年就把分管工作做得如日中天成绩卓著的周成林。
周成林虽然打心底感激刘一夫,但见到刘一夫亲自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有些受宠若惊。他本来也想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后就去拜访刘一夫的,感谢刘一夫对他的知遇之恩。没想到,还没等他去拜访刘一夫,刘一夫已经先一步来到他的办公室了,他怎能不感动?他连忙迎上前,把刘一夫让到沙发上,亲自给刘一夫泡了杯茶。
刘一夫呷了口茶,就开始和他聊了起来。
周成林在刘一夫面前,没有任何拘谨,在他的心目中,他把刘一夫当成老师,当成亲哥哥,在亲哥哥面前没必要拘谨,他畅所欲言,想到哪说到哪,工作,生活,样样都说。
但刘一夫关心的不是这些,他最关心的是河阳今后的发展方向,刘一夫叹了口气,把自己的苦恼全部告诉了周成林。
周成林理解刘一夫的苦恼,也知道自己现在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也听说了刘一夫为了自己,已经在市委立下了军令状,所以,周成林很感激,他清楚自己当前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所以,在接到市委组织部的任命书之后,公示期还没过去,他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把上任后的所有面临的问题都做了充分分析,而且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细致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天衣无缝,让人没一点有可乘之机。他知道,自己和刘一夫现在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的危险,而且,死了一个,另一个也别想活。为了自己,也为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一夫,他必须把河阳的工作给顶起来。所以,他在充分考虑之后做了一个详细的方案,他早就想把方案呈递给刘一夫,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刘一夫已经来到了他的眼前,他于是把自己几天以来的想法向刘一夫合盘托出,顺便把自己设计好的工作方案递给了刘一夫。
权色大局 第238章 先发制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权色大局最新章节!
听完周成林的话,刘一夫紧锁的双眉立刻乌云绽开,艳阳高照。他想了两年没想通的问题,没想到被周成林一下子全点出来了,而且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如果按周成林这个方案改革,他感觉不出一年,河阳的工作一定会向前跨一大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选对了人。
周成林的工作方案是结合他分管教育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重点讲的是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怎样让人去用人的问题。
而且,对于人事安排,周成林也考虑到刘一夫的难处,但他给予了变通。
周成林指出,各乡镇各局各单位一把手可能不是他做县长所能操纵的,但是二把手的主动权还是有的,一把手不能动,我们就动二把手,让二把手动起来,这也不失一招高招。
看了周成林的方案,刘一夫拍手称绝。是啊,河阳是应该动人了。自己做了两年的县长,还没动过一个人,也就是说,整个河阳除了周成林和死去的龙建国是他提拔的人,还没有第三个属于他提拔的干部。再说,龙建国虽然是自己从省委要来的,但他还是属于省委下派的干部,所以,自己真正提拔的也就周成林一人,也就是说,现在在河阳真正跟着他做工作的也就周成林一人。
而且,周成林还给他指出,要想动人宜早不宜晚,最好让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就把干部全部动完了,那样调整的干部才会是真正做工作能做工作的干部。要不,等所有的人都知道,势必在河阳又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般的变动,那样的话动人还不如不动。
看完周成林的方案,他赞许地看了周成林一眼,道:“周成林啊,我真的得谢谢你,你指点出我两年的迷津,让我看到了问题的真谛,但是,我还是有点担心啊。”
周成林道:“刘县长担心什么,就请你直说吧。”
刘一夫沉思了一阵,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我想动人,刘书记能同意动吗?县委常委们能同意吗?他如果不同意,常委们如果都不同意,那怎么办?”
周成林笑了笑,道:“我相信刘书记一定会同意你的提议,县委常委们也一定会同意你的提议的。”
“他能同意?”
“刘书记一定会同意的。只不过,你想的是尽快动人,他可能想往后拖一拖。”
“为什么他能同意动人?”
周成林却答非所问,道:“感觉吧。你别说,我担心的就是他想拖。”
刘一夫知道周成林没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但他突然明白了周成林不回答自己的原因,他不由得更加佩服周成林做事的缜密。他于是接着周成林的问题说了下去,说道:“是啊,如果他想把人事问题往后拖,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周成林沉思了半天,道:“我们只有孤注一掷了,我们尽量争取常委们站在我们这一边吧。”
刘一夫还是疑惑重重,他担心道:“常委能站在我们一边吗?”
周成林虽然没有信心,但还是说道:“我们尽力去做,不试,我们也不知道啊?再说,常委们不行,我们还可以争取列席会议的政协的郑主席他们啊。我不相信我们就一定会输。再说,兵贵神速,只要我们先动作,主动权就会在我们的手里。”
听了周成林的分析,刘一夫决定去试一试,他也知道,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刘一夫怎么也没想到,所有的情节就像周成林事先设计的一样。当他向县委书记刘世昌提出要调整干部的时候,刘世昌很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提议。只是在调整的时段上他要求往后拖拖再说,说要先上报市委,等市委批下来,制订一个成熟的方案后再说。
但刘一夫不同意往后拖,他的理由是越往后拖越容易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误会,造成买官跑官要官的混乱局面,为了河阳的建设大局,为了还河阳朗朗乾坤,他主张立即动手,不给干部任何活动的空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就把人事动完。
两个人相持不下,只好召开常委会。
在常委会上,还没等县委书记刘世昌开口,刘一夫就站了起来,慷慨陈词。
刘一夫刚讲完,周成林又站了出来,接着刘一夫的发言,指出几年来干部用人机制的弊端,以及快速变动的八大益处。或许是受到周成林的感染,县委常委中的很多人都站在了刘一夫的一边,都支持刘一夫的提议,赞同在河阳搞一次真正意义的人事调整。
刘世昌做梦也没想到刘一夫会把持整个会场,他总认为自己才是河阳的一把手,是河阳的主宰,河阳是他的天下,只要他说了,没有人能反对,也没有人会反对,也无人能反对得了。他没想到的是,刘一夫会先发制人,就在他还没来得及调整状态去主持会议的时候,刘一夫和周成林已经控制了会场的主动权,自己连任何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刘世昌虽然憋了一肚子的火,但他还必须表现出一把手的风范。他权衡再三,还是同意了刘一夫的提议,同意调整人事,而且是尽快调整。因为,他也看出来了,他再想扭转时局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光刘一夫一个人,他可以反击。以前在常委会上,刘一夫就是孤家寡人,龙建国从来不来开常委会,即使偶尔参加一次也是不到一半就急匆匆地去工地了。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周成林已经明确表态站在刘一夫的队伍里。
由于周成林这个常务副县长的加入,天平已经发生了倾斜,而且是倾斜到刘一夫那头。
看到常务副县长明确站到县长那头,已经有人开始动摇,也站到了刘一夫的一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