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左徒黄歇看出了楚王的犹豫不决,分忧献策道:“王上,臣以为,可权且放过越国。越国已是瓮中之鳖,韩国可保越国一时,却保不了一世!洛阳距离会稽长达三千里,此所谓力有不逮!如果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越国,再封锁消息,也许韩国需要数月之久才能得知消息!如今当务之急,反倒是郢都的安危。”
楚王听后有些释然,自己就权且放过越国吧,算是卖韩王一个面子。不过,韩国距离会稽最近的徐州也有五百多里的路程,楚国什么时候灭越国,怎么灭越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意。自己倒是忽略了九江将楚国一分为二的事实!
“九江已经被韩国占据,郢都已经成为飞地,救之怕是不易!”楚王懊恼地说道。
早知道韩军用兵如此迅速或者说九江如此不堪一击,楚王说什么也不肯发兵伐越。枉费自己把大军集结在江北和郢都,可结果呢,却被韩国另辟蹊径,拿下了九江,一下子让楚国进退维谷。
“于韩国而言,郢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想要取之,怕是易如反掌!”黄歇斟酌着语气,说道。
楚王点头承认,被九江郡阻隔,韩国派出十万大军,可轻而易举拿下郢都和周遭的数百里土地,自己除了眼睁睁地看着,拿不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办法。自己当初迁都吴县,不也正是觉得郢都面临南阳和巴郡的威胁,一旦被韩军优势兵力围困,就会成为死地,所以才做主迁都的决定吗?!郢都的危险,早在楚王的意料之内,只是来的如此快,让楚国毫无反抗之力,还是出乎了楚王的意料。
见楚王承认,黄歇长舒了口气,继续道:“韩国之所急,乃是救齐,救秦。王上何不向韩王求一个保证,让韩王放弃攻打郢都,毕竟,我们在郢都附近也有五万大军,只要我们不出城与韩军野战,韩军想要拿下这些城邑,也殊为不易!大不了,我们放任城外的农田不管,死守就是!”
“可这又有什么用?”楚王有些不理解。
已经成为飞地的土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韩国有足够的时间施展各种计谋,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郢都附近的数百里土地。
黄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其中大有不同!”
“有何不同?”楚王追问道。
“臣观韩国如今所缺的不是土地,不是人口,而是发展。韩国若是好战,何必等到我们楚国伐越后才出兵呢?韩国怕是诸国之中最不愿意参与战事的国家了!以韩国之力,只需十载,天下无可匹敌,即使各国联合起来,也绝不是韩国的对手!最终的结局不过是让韩国各个击破,天下归于韩!韩王此人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我们可以得到韩王的许诺,韩军不攻打郢都,我们也不主动挑起战事,那么韩国多半不会与我们楚国为敌!如果韩国与赵国发生大战,我们甚至有机会趁韩国不备拿下九江,如此,郢都便复归我们楚国掌控!”黄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楚王沉思片刻,不得不承认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无论自己愿不愿意承认,尽量避免和韩国的冲突,让韩国专心对付北方的燕赵两国,才是符合楚国实际的求存之道。
第二日,楚王召见了韩国使者唐雎,将自己的要求一一道出,唐雎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只不过,临行前,唐雎再次向楚王询证,是否以两国目前是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楚王不明其意,自以为是地指出,以昨日子时的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唐睢笑着离去。
直到半个月后,郢都方面消息传来,告知楚王韩国在此之前占据了竟陵、江陵、夷陵,江水以北、汉水以南,楚国只剩下郢都一个城邑的时候,楚王才后悔莫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唐雎离开吴县后,一路南下,抵达越国临时都城句章县。此时的句章被楚军两面包围,两军交战,互有胜负,但由于国都沦陷,越军无可避免显得更加悲壮。
当唐雎面见越王,将韩王希望楚、越两国就此收兵的提议告知越王的时候,越王起初是不同意的。在越王看来,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韩国身为盟国,理该帮助越国收复会稽,甚至一路攻占江东。再不济,也要收复浙江以南的所有土地!
如果不是越国丞相为越王分析其中的利弊,告知越王韩国并没有义务拯救越国,甚至越国一旦攻占江东,那么就会是韩、越撕破脸皮的时候,越王才陪着笑脸,转变了态度。
当然,越王也不忘用重金贿赂唐雎,将楚军的暴行和对韩国的藐视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也抱怨了越国如今的困难,核心意思只有一个,越国如今风雨飘摇,一不小心就会没了,还需要韩国多多的支持!韩国如果坐视不理,任由越国覆灭,楚国就会坐大,搞不好,秦、齐两国也会寒心!
唐雎对此听得多说的少,只在临行前表示,楚国想要灭掉越国,需要征求韩国的同意,不然,韩国是不会放过楚国的!这才让越国君臣放下心来。为了振奋士气,越王命人将楚国大败,丢失大片国土的消息放了出去,以此来表示,越国虽然损失了些土地,但楚国损失的更多,楚国不足为虑!(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ps:第三更!说的做到了!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九战 燕、齐之战(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齐国,于陵。
于陵位于临淄以西一百五十里,乃是临淄的西大门。这样的要地,齐国自然要分重兵把守。尤其在田单率领的十万大军,选择以于陵为粮草补给基地后,于陵的重要更加凸显!
可惜,如此要地,如今却被燕军占据。这倒不是齐军大败,主动放弃了于陵。而是燕军采取偷袭的方式,绕道泰山北麓的昌城,假扮齐军,诳开了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于陵。
拿下于陵后,燕军将城中的十万石粮草付之一炬,然后将百姓悉数赶了出去,摆出死守的架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正在于陵以西六十里与燕军鏖战的田单一听闻于陵被燕军攻占,粮草尽皆被焚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做出了退兵的决定。全军皆是不明所以,但摄于田单素日来的威望,也没去多想,如此方才免却了军心动荡不安。
田单想要率军离开,燕军自然不同意。只不过,田单在撤退前发动猛攻,极大地迷惑了荣蚠的判定。对于奔袭于陵,燕将荣蚠是抱着成则喜败亦无忧的想法,事实是于陵易主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齐军,田单因此就占据了先机。
对于齐军骤然加强的攻势,荣蚠保险起见只是见招拆招,加强防守,而没有毕其功于一役,投入主力。
因此在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后,齐军有惊无险地摆脱了燕军的纠缠。成功在昌城、高宛一线驻扎了下来。这个时候,荣蚠才接到于陵已为部下攻占的喜讯,可为时已晚。不过。昌城、高宛一线也成了齐军的最后一层屏障,其身后不到七十里就是临淄。齐国虽大,却没了退路!
如果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没有外力的介入,齐国可以派出使者割地请和了。原因很简单,燕国大军从西、北两面逼近临淄,互为犄角,兵力又与齐军相当,齐军即使战胜。也无力应对燕国的第三波大军。与其斗一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坐下来谈和。
可惜,燕、齐两国都没有这个打算。于齐国而言,已经没有可供割让的土地;于燕国而言,占据潍水以西的半数齐国土地似乎才能满足自己的*,而这,是齐国万万不会答应的。
韩腾率领的五万韩国大军就在齐国生死存亡系在一念之间的时候,北上长城,进入战局的。长城固然坚固,但再坚固的堡垒。也需要兵力来防守。
荣蚠当然会防备韩军北上,为此不惜留下三万大军,死守济水、长城一线。但燕军占据的齐长城毕竟只是一小段。甚至不到整个齐长城的一半。当韩腾选择以昌城以南七十里的嬴城为突破口的时候,有齐军的策应,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齐国境内。
当荣蚠接到后方的急报,得知韩军已经包围章丘,将于陵和历下之间的道路阻塞的时候,荣蚠果断放弃了向高宛进军,接应剧辛大军渡河南下的计划。韩军已经近在咫尺,如果自己还勉强北上的话,在半道上就会被齐、燕联军堵截住。到时的结局是灾难性的。
刚拿下不久的于陵成为燕军在济水南岸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兵马五万五千多人。历下及其南方的长城一线,有燕军一万五千人。身陷重围的章丘,则有超过一万燕军驻守。
韩军的到来极大地分担了齐国的压力,田单再也不用担心济水南岸的燕国大军。随着韩军包围章丘,章丘和历下两地的两万五千名燕军已经无法左右战局,甚至就连荣蚠麾下的五万五千人,也要抽出不少的兵力应付来自韩军的威胁,荣蚠真正可以调动起来,用来和齐军交战的,也不过四万人初头,最多五万人。与之对应的,是齐军的八万五千人,齐军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齐国,临淄。
谁都知道,因为燕国大军入侵,君王后的心情不太好。宫里几个寺人因为私下谈论前方的战事而被杖杀,着实给宫中当差的众人提了一个醒。
不过,当宦者令心急火燎地冲入宫中,求见君王后,众人以为即使宦者令这样的近臣也会因为举止失礼而受责备的时候,宦者令却是笑吟吟地走了出来,丝毫没有受罚的迹象。未久,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韩国出兵包围了章丘城,将齐军一分为二。
这对处于危难之中的齐国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君王后当然没有让人说出韩军不过区区五万,如此少的数量,也说明齐国想要战胜燕国,将燕军赶回济水北岸,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但这也好过齐军孤立无援,韩国的介入至少会让燕国好好思量,要不要继续扩大战事!
不过,齐国的高兴没有维持两天。燕国长大夫剧辛率领的大军在付出了三万人的代价后,突破了齐军精心设置的济水防线,兵临高宛城下。
在济水北岸,一万燕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从其他地方渡河,包抄齐军后路。六万燕军在长大夫剧辛的指挥下,将拥兵一万的高宛团团围住。虽然在高宛以东,齐国尚有四万大军,在高宛以南,更是有田单的八万五千大军,算上高宛城内的军队,齐军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但燕军渡不渡河,对战局的影响完全不同。
高宛城下的六万燕军和于陵城中的五万五千燕军真正形成了犄角之势,燕军、齐军、韩军犬牙交错,都被互相包围,整个战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济水北岸的燕军已然成功渡河,负责济水一线的齐将貂勃除了留下一万人牵制济水北岸的的燕军,护卫临淄北方的安全,便带领剩下的三万大军与田单的大军汇合。
貂勃一见到田单,就单膝跪地,主动请罪道:“卑职无能,让燕国大军成功渡河,还请将军责罚!”
在大军出征时,田单被任命为主将,全权负责指挥、节制齐国境内的所有军队、将领,而貂勃在领军后,身份只是一名偏将军,而不是炙手可热的上大夫,故而有此一说。
田单虽然气恼貂勃放燕军渡河,但也深知,貂勃已经尽心全力,否则,燕军绝不会损失三万人马。济水防线毕竟太长了,适宜渡河的渡口又多,谁也没料到,燕军会甘愿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
“功过王上、太后那里自有分晓!貂将军还是想一想,如何将功赎罪吧!”田单长叹了一口气。
貂勃自然清楚,田单是想要自己对战局出言献策,如此,若是田单采用然后击败燕军的,那自己就是首功!如果事不可为,也不用担什么罪过。
“将军!如今济水南岸,燕军共计有十四万,我们齐军有十四万,韩军有五万,从数量上,我们仍然占据绝对的优势。韩国方面称,他们将派出舟师,封锁济水,一旦成真,那么燕军的粮草将无以为继。不出数月,燕军必然粮草耗尽,到时再追击,必能大获全胜!”貂勃说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建议。
“燕军携带的粮草虽然不多,但坚持两三个月还是绰绰有余的!国家不堪重负,战事若久,韩国那边怕是会生出变数!此计不妥!”田单摇头否决了貂勃的第一个建议。
“燕军如今被一分为三,高宛以西的六万燕军被我们的十三万大军堵截,无法南下与于陵的荣蚠主力汇合,臣以为这乃我们的机会!将军何不挥兵北上,攻打剧辛所部?荣蚠若是发兵北救,我们则围点打援,攻荣蚠部;荣蚠若是置之不理,我们则假戏真做,拿下剧辛所部!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无论是拿下哪一个,燕军必然心生退意,仓皇北撤!”貂勃一脸笃定地说道。
十四万燕军,如今被韩、齐两军分割在历下、章丘、于陵、高宛四地,但历下、章丘的燕军只能凭借坚城死守,真正可以左右战局的反而是于陵、高宛。这两个城池距离临淄更近,一个已经被燕军经营成要塞,一个被燕军虎视眈眈视为潜在目标。如果可以拿下其中一个方向的燕军,固然是好,但前提是要付出多少代价!
按照貂勃的这个计策,十三万齐军分城两部分,一部分佯攻剧辛大军,看荣蚠的反应,荣蚠若救,则以另一部分齐军伏击之;若不救,则全力对付剧辛大军!但这就存在一种情况,如果荣蚠不管不顾,放弃于陵城,率军北上与剧辛大军汇合,那齐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就微乎其微,考虑到燕军多骑兵,齐军的这一点优势会被瞬间抹掉。战争也会没有任何准备地进入到生死决战。
毕竟,韩军的态度不好说,但至少,韩军是不会放任历下、章丘两地的两万五千人的燕军东进与燕军主力汇合的。但更多的,就没人可以保证的。所以,貂勃一说到这个计策,田单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ps:第一更!今晚会有三更熬出来!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三十章 燕、齐之战(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貂勃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在于陵的东面,就是齐国的昌城。昌城有五千驻军,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战力。荣蚠想要率军与剧辛大军汇合,要么直接北上,要么向东或者向西迂回。
直接北上,有自己的十二万大军阻挡。向东迂回,则绕不开昌城的耳目。向西,则会面对韩国的五万大军。尤其是后者,也许一个不慎,就会爆发与韩国的直接冲突。
想要尽可能地消除危险,北上的话除非荣蚠和剧辛商量好,在同一时间南北夹击自己。向东、西迂回的话,除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躲开昌城齐军、章丘韩军的注意力。前者还有希望,但燕军很难有这样的魄力。后者意味着燕军为了速度,必然是轻装简从!对于失去粮草补给的燕军来说,粮草无疑是眼下最重要的。毕竟,燕军一旦采取此种策略,就意味着必须速战速决。要么燕军击败齐国,逼迫齐国签订城下之盟;要么燕军撤往济水北岸,从长计议。这其中的风险,燕国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貂勃笃定,荣蚠是不会放弃于陵这个坚城的。即使剧辛的大军遭受齐军的攻击,荣蚠也会留下相当的兵力镇守于陵,而不是倾尽全力救援剧辛大军。这样做不止是因为于陵有从章丘运送过来的粮草,也是因为一旦撤退,就等于放弃了历下、章丘一带困守的燕军!
田单仔细思量了一下,最终同意了貂勃看似冒险的主张。不过,在行动之前。他派出了使者前往章丘,面见了韩军主将韩腾,告知了韩腾自己的计划。希望对方可以牵制下于陵的燕军。
韩腾自然痛快答应,已经渡河的十四万燕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齐军的决心和牺牲,既然齐国有意和燕国拼一个两败俱伤,韩腾也乐得坐山观虎斗!
而此时,身在高宛城下的剧辛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了渡河之初的意气风发,而是显得进退维谷,悔之不迭。当然,在众人面前。他还是保持着谈笑风生,从容不迫。
渡河之前,剧辛压根就没想到,韩军会如此快地出现,如此轻而易举地将荣蚠大军一分为二。在他看来,韩国迟迟没有出兵,多半是打着看热闹的主意。不到最后一步,是万不会压上他们的筹码的。自己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间隙,强渡济水,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到最后措手不及的反而是自己!
五天前,剧辛指挥军队发起试探性地进攻,发现了齐军在济水防线上的一个漏洞。在牺牲了两千多人后。剧辛确定这不是齐军的圈套。喜不自禁的剧辛一直不断地投入军队,将这个缺口越撕越大,同时增大的还有燕军牺牲,虽然在牺牲超过一万人后,剧辛已经意识到齐军的坚韧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而且齐军已经发现到他们的问题,齐国的援军源源不断的赶来。但正如赌输的赌徒,那时候剧辛已经红了眼睛,他只知道。如果就此收手,之前的牺牲就白费了。所以索性投入了全部的兵力。到最后,燕军虽然成功渡过济水。但却牺牲了三万多人,而齐军只是牺牲了一万人。
如果韩军晚出现几天,燕军的牺牲也算值得。燕军可以用优势兵力逼迫齐军放弃坚城,与自己野战,而野战是燕军更为擅长的。但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现实就是在剧辛率领燕军成功渡河前,韩军绕过齐长城,包围了章丘。一下子就断掉了荣蚠大军的退路!使得荣蚠大军无法更进一步,威胁临淄!
虽然如今的局面看似齐军、燕军、韩军互相围困,燕军虽然处于下风,但却不明显,但如果考校到粮草问题,显然燕军有一个极大的隐患。想要轻而易举逼迫齐国签订城下之盟的希望似乎越来越小了,反倒是如何全身而退,成了更为现实的问题。
好在从高宛到于陵,只有数十里的距离,更是一马平川,辽阔的平原,成了齐、燕两国斥候的跑马场。齐军斥候的人数虽然占据些许优势,但相较在北方草原上九死一生活下来的燕军斥候,终归还是差了一些。荣蚠和剧辛暂时还可以互通讯息,交流意见。
一番商量,两人还是决定先合兵一处,否则,,兵力太过分散,无论是对上齐军还是韩军,都不占据数量优势。既然要合兵一处,就需要选择在哪里合兵。高宛北靠济水,如果在燕军手上的话,自然算是一个好去处。但高宛城内的一万齐军让两人打消了这个主意。
于陵两面环山,易守难攻,乍一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但如果燕军主力摆在这里,毫无疑问于陵会成为燕军的葬生之地!没有粮草,被围困在齐国的腹心之地,时间才是燕军的最大敌人!
邹平成为了两人眼中的合适地点,邹平北面十几里开外就是济水,西南就是章丘、历下。如果可以据有邹平,那燕军进可东窥临淄,退可渡河自保。这样的要地齐国不可能不知道,但似乎,齐国认为燕军粮草严重不足,只能死守不出或者说,齐国想要引诱燕军放弃坚固的城墙、营寨,居然只在邹平布置了三千军士。
虽然明白其中有陷阱的可能,但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用兵从来没有十拿九稳的时候,剑走偏锋、兵行险招在有些时候更有作用!燕军不相信,自己众志成城之下,齐军又如何挡得住自己?!
齐军的行动更快一步,田单以副将貂勃为将,将兵七万,攻打高宛城西的燕军。大战从黎明一直进行到黄昏,齐军虽然最终没有突入燕军营寨,但却杀伤燕军超过一万人,当然,齐军付出的代价也很沉重,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多人受伤。
但问题是剧辛麾下的燕军只有六万人而已,而貂勃大军的身后还有六万大军。随着剧辛大军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个伤亡比例还会越来越小,也就是齐军杀伤相同数量的燕军,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小。按照今天这个伤亡比例,只需五天,剧辛将无一兵一卒可用。
因此,剧辛毫不犹豫地向荣蚠派出了求援的使者。哪怕是荣蚠派出一支万人规模的大军北上骚扰,也能让齐军不敢专心对付自己,减缓自己的压力。至于突围到邹平,只能是从长计议了。
荣蚠接到剧辛的求援后,立即召集众将商议,有人力主全军放弃于陵,北上与齐军决战,如此,燕军人数虽然占据劣势,但因为骑兵多出一万,真实的战力相差无几。背水一战的燕军绝对可以将剧辛大军成功解救出来。到时候,吓破胆的齐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燕军拿下邹平。
有人则主张先派出一支军队前去试探,防止齐军围点打援。待确定齐军的真实意图,确定身后的韩军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后,再集结大军全力营救。有人则干脆主张利用齐军注意力放在剧辛大军身上的时候,奔袭邹平。如此,既缩短了和剧辛大军的距离,又能抢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安身立命所在。
因为齐军封锁消息地厉害,荣蚠心里也很是犹豫。全力北上未尝不可,就怕韩军突然从身后出现,给自己一刀子。如果真有这样的局面发生,一场溃败几乎可以预料。甚至,济水以南的燕国大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样的结果绝不是燕国可以承受的!
所以,思来想去,荣蚠只能一面派遣斥候,侦查章丘城下的韩军动向,一方面探查田单大军的踪迹。毕竟,才不过七万齐军现身,尚有六万不知去向。敌人在暗,自己在明,这种情况最危险!
1...208209210211212...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