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何况,逃命容易,但自己的身后就是九江郡,自己一旦东奔,韩军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据九江!这样严重的后果是项奉无法接受的!一旦丢掉九江,哪怕是项氏一族也保不住自己!
所以,项奉只能寄希望于全军鼓起余勇,能与韩军僵持一段时间。这样,逃走的舟师也能返回江南,重新集结大军,然后卷土重来,击溃韩军舟师,重新控制江面,将自己一行人运送到江南。自己也好依托江水防线。守住江南。
为此,项奉下令将自己的中军旗举得高高的,同时巡视全军。对普通士卒嘘寒问暖,以示自己将与他们生死与共。同时,项奉还命人把军中为数不多的财帛全都拿出来,犒赏了杀敌有功的军士,算是履行了自己之前的承诺。
可这些事情,不过是减缓了楚军的忧虑。江面升腾起的火焰,即使远在十几里外也清晰可见,即使再傻的楚军也猜测自己的后路已经被断绝,绝不是长官们所说的普通走水。而且。项奉突然如此优渥士卒,岂不更是说明如今楚军身陷绝境。需要三军用死效命?
既然确定了坚守,在巡视三军前。项奉就已然下令修筑攻势坚守待命。只不过,楚军的工事才完成了一半,王翦率领的一万韩军就发动了攻势。
拖延向来不是王翦的风格,手下留情也不是!虽然这两万楚军即使退到江南,王翦也有足够的把握各个击破,但无疑会拖延时间。自己在蕲县城下耗费了十多日的时间,正是为了引诱楚军来攻。如今楚军后路已断,军心不稳,正是用兵的好时机!
面对韩军的猛攻,楚军抵抗地不可谓不顽强,但有时候,战争的结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被引以为依靠的工事在被摧毁后,仓促集结起来的楚军方阵接着被韩军用密密麻麻、不可躲闪的箭雨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口子。一千羽林重骑,两千羽林轻骑,面对溃散开来的楚军轻步兵们,完全是一场屠杀。用时不过两个时辰,两万多名楚军战死者超过一万五千人,投降者超过五千人,其余千余人,或逃入山林,或被逼跳入滚滚江水,生死不知。楚军主将项奉自杀身亡,三名校尉,除了项毅逃脱,其余两人尽皆战死。
在解决了江北的楚军主力后,王翦回师蕲县。昨夜,韩军佯攻蕲县,令蕲县如临大敌。对此,蕲县守将只是往城头上加派了人手,却没有勇气派出人马前去打探消息。即使下半夜厮杀声隐隐约约传来,而且从未中断,蕲县守将也以为这不过是韩军的疑兵之计,想要引诱自己出城。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让王翦准备的三千人白白守候了整个晚上。
不过,当项奉的首级出现在蕲县守军面前,楚军最后的一丝侥幸烟消云散。项奉身死,三万五千人的援军几近全军覆没,蕲县守军已经意识到,整个九江郡,再无可能派出第二波援军,蕲县彻底成为死地,想要活命,唯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三月十七日,蕲县县令景婴率众投降,王翦大喜,令景婴仍为县令,遣散楚军士卒,令其各归乡里。蕲县防务,由一千韩军接管。
三月十八日,王翦率领一万韩军渡江南下。三月二十二日,取敷浅原,二十五日,围九江郡郡治南昌县。九江郡郡守芈宣在坚守了三日之后,接受城中豪族的游说,献城投降。
在芈宣的配合下,韩军仅仅用时半个月,就占据九江郡全郡。自此,湘江以东,赣江以西的广大区域,为韩军据有。当然,受限于韩军的人数,称不上完全控制,但楚国的命令是如何也到达不了这片广大区域了!
四月三日,韩国征南将军乐乘领兵三万,沿着汉水南下,用时仅仅十天,就将汉水以东、溠水以西的百里之地攻占。
这个时候(四月中旬),远在江东的楚王才蓦然发现,韩国将偌大的楚国一分为二!陪都郢都、祭祀之地夷陵都成为了飞地,为韩国三面包围!好不容易拿下会稽,逼迫越国东退的楚国顿时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北方烽烟再起!(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七章 战事又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率先动手的是燕国。在原本的历史上,燕相公孙操谋杀燕惠王后,扶持年幼的公子究继位,是为武成王。武成王为王十四载,碌碌无为,从不插手中原战事,也不厉兵秣兵,整修军事。导致燕国虽然久无战事,无甚损失,但当秦军大军压境的时候,无任何反抗之力。武成王的兄长,燕惠王嫡长子公子辛在武成王死后,夺取王位,但因年事已高,在位三年即崩,传于燕王喜,是为燕国最后一任国君。
但在这个时空,公子辛提前了十四年夺取了王位。三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燕国在燕王辛的带领下,内修仁政,外树武威,开疆扩土三百里,已有中兴之兆。
赵国依然强大,齐国却不复当年,加上燕、齐三代人长达百年的纠葛,齐国成为了燕国强大的希望。在得到赵国的支持后,燕国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准备,以将军荣蚠领兵十万,借道赵邑平原、聊城,接连渡过漯水、济水,攻占了齐国重镇历下。齐国在漯水、济水之间布置的三万大军,完全没有起到一点作用。齐国连忙将千乘、翟县的守军召集,退守济水南岸,于章丘一带和燕国大军对峙。
田单将兵十五万,与燕军鏖战半个月,双方各有胜负,但总体而言,齐军胜多败少。原以为最多再过一个月,就可以逼走燕军。谁成想,燕国以长大夫剧辛为将,率领十万大军。攻占了千乘、翟县,并在济水北岸集结。意欲攻占高宛。
高宛位于章丘、临淄之间,一旦被燕国大军攻占,那么不止临淄危险,田单大军也将被燕军东西夹击。齐国连忙将六万大军派往济水一线,就算这样,齐国也不放心,连忙派出右丞相后胜出使洛阳,请求韩国出兵增援。
出兵还是不出兵。成了韩国面前的一个难题。早在楚国伐越的时候,韩国就曾担心一旦自己出兵缓慢,会助长燕赵滋生野心。但韩国也抱有一丝侥幸,毕竟,那个时候已经是三月份,正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候。即使各国用兵,也不会太多,否则,误了耕种,会严重影响农时。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这也是为何大规模的战事往往发生在冬天。
但韩国没料到,燕国如此兴师动众,一下子动用了二十万大军攻打齐国!要知道,齐国举国之兵不过二十七八万!燕国有失败的底气,齐国却是一旦失败有灭国的危险!
韩国君臣一番商议,立即确定了要救援齐国,而且速度要快。好在燕军就在章丘、历城一带,距离韩国的泰山郡不过百余里的距离,燕军可以依仗的不过是长城防线。何况,韩军的主要目的是逼迫燕国撤兵。并不是歼灭燕军,难度应该不大!因此。韩王委派征东将军韩腾为将,领兵五万!
只不过,韩腾尚未来得及携带虎符,前往泰山郡征兵,秦国的使者郎中令吕不韦就赶到了。吕不韦将赵国以廉颇为将,出兵十五万,兵犯太原的消息告知了韩国,并恳请韩国派兵增援。毕竟,秦国举国之兵不过二十万,分散在太原、上郡、河东三郡。随着赵军大军来犯,秦国只能凑出一支十万大军死守太原。数量再多的话,就会严重影响春耕了。
事情很明显,在听闻楚国出兵后,燕赵两国肯定有过密谋,否则绝不会一前一后如此巧合出兵。燕国将目标对准齐国,赵国将目标对准秦国,韩国想要派兵增援,就面临三面开战的尴尬局面。如果韩国不出兵,那秦、齐两国很有可能会被赵、燕两国吞并,如果韩国出兵,无论成败,都能让韩国消耗国力。
“王上!依臣之见,如今我们已经将楚国一分为二,有乐乘、王翦的五万大军,足以令楚国忌惮,越国当高枕无忧。就不需要再派五万大军攻打楚国的江北之地了吧?不如将这五万大军调到上党,作势切断廉颇大军退路,如此,可解秦国之危!”丞相张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无论是青州还是徐州、凉州,新法的实施都进入到最为关键的一年,如今春耕正是繁忙,虽然大战在即,但韩王也不过召集了三十万大军以策应完全。其中,五万大军将楚国一分为二,五万大军在南阳随时准备支援,五万大军在下邳郡集结,随时准备渡河攻打寿春,五万大军在洛阳待命,五万大军在上党、五万大军在河内,防止赵国袭扰韩国。
“汾水绝不是那么好渡的,赵军虽然来势汹汹,但秦国又岂是好相与的?秦国已然迁都晋阳,整个太原郡成为秦国的核心所在。只要秦国死守汾水防线,赵军想要渡河,也会伤亡惨重。故臣以为,王上只需派人允诺吕不韦,答应出兵,却无需立即出兵。待赵军士气低迷,再从上党发兵,断赵军退路,可解秦国之危!反倒是齐国,燕军已然占据优势,一旦齐军有所闪失,临淄危矣!宜早用兵,断燕军粮道,以助齐国!”
“至于楚国,郢都已经成为飞地,楚国要么任由我们韩国经略郢都,要么从会稽退兵攻打九江!依臣之见,楚国多半以九江道路难行,放弃郢都,以求灭越。越国一日不灭,楚国后方一日不稳。此次若是放过越国,九江之地就白白失去了!故臣以为,王上若想保全越国,下邳郡的五万大军不可动,相反,还当速速攻打寿春,以迫使楚国回师江北。”御史大夫范睢还是坚持认为秦国尚有一战之力,用来消耗赵国再好不过。
“王上!楚国太大!但有明君贤臣。必然为我韩国心腹大患。这越国还是保留的好,留下来牵制楚国,令楚国无力北上。当然。我们也不好弗了秦国的心意,不如令上党的大军派出小股斥候。打草惊蛇!”太尉暴鸢也认为救援秦国并不着急,对楚国则万不可姑息。
“打草惊蛇?”韩王当然明白暴鸢的心意,上党的五万大军,无论是发兵武安还是从涅县、阏与出发北上,都能极大地震慑住赵国,令赵国不能专心对付秦国,缓解秦国的压力。
只是,韩王比谁都清楚。随着楚国的面积被一步步压缩,再要攻楚,楚国的反抗必然大,韩国的牺牲必然大!要不然,秦国也不至于派出六十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虽然,这个时候的楚国要比王翦灭楚时的楚国衰弱不少,但也不可轻视。就像这次,自己出兵九江,哪怕是攻占郢都,对楚国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损失,但若是将楚国的江北之地也悉数吞并,那楚国一定和自己拼命!
“王上想要北上灭赵。后方必须稳定,这楚国就是一个不安稳的因素。只要楚王愿意,足可以凑出一支三十万大军。这三十万大军只要发兵徐州,所造成的影响将无比大!”臣以为,不如趁着秦、赵、齐、燕四国混战,全力南下,攻占郢都和楚国的江北之地,乃至于发兵江东,灭绝楚国!”蒙骜还以为韩王心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在灭掉魏国后,韩国虽然一直在攻城略地。但走的是逐步蚕食的策略,并无绝人社稷。所以。韩国从秦、齐、楚得到了大片土地,却也让三国并没有下定决心抱团拼死反抗。蒙骜提出集结大军,趁着四国混战,楚国消息断绝的绝佳时机,一举重创灭掉楚国的计划不可谓不疯狂,不可谓不大胆!比之暴鸢迫使楚国回师,挽救越国的计划更进一步。
卫尉李牧还是觉得如此行事太过冒险,就算韩国占据了九江,将楚国一分为二,抛开楚国在会稽的损失,楚国也有二十五万大军,五万大军困守郢都,但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可是在江北、江东和会稽,想要灭楚,韩国至少要集结起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这个兵力,也只能从青州、徐州、豫州这些齐、楚、魏故地征召。这些地方的百姓虽然已经归心,但士卒的战力绝不如司隶,可能也就比守土心切的楚军高上一丝。如果再过五年甚至三年,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机还算合适,但如今骤然要集结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大军,实在仓促了些。没有任何计划,没有任何准备,真要灭掉楚国,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人马。
因此,李牧出言反对道:“楚国繁华所在,只剩下江北、江东、郢都三地,我们若取江北,则于楚国而言,江东也变得危险。这是楚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王上发兵攻打寿春,则楚国必然回师,越国可保。依臣之见,不如派遣使者前往吴县,威胁楚国。楚国若是不肯收兵,则伐寿春。楚国若肯收兵,则先解齐国之危,再对付赵国。”
韩王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个建议,说道:“国无战事,民心思安,楚国如果识趣,肯休兵的话,那凡是好说!如果楚国不肯听寡人之言,再与众卿商议灭楚不迟!至于齐国,还是由征东将军韩腾前往泰山郡,持寡人的虎符召集五万大军,不需击败燕军,只需断燕军归路即可,寡人会派舟师从旁协助!再下诏上党,令其探明赵军动向!”
半个月后,韩王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吴县。得益于韩国发达的水系,韩王使者一行从洛阳出发,先后沿着颍水、淮水、邗沟顺流而下,大大节省了时间。长达千里的路程,居然只是在陆地上行进了两百里。
楚王对韩国使者的到来说不上冷热,毕竟,韩国袭占九江郡,将楚国一分为二,让楚国吃了一个暗亏。如果不是忌惮韩国太过强大,楚国早就纠结起大军攻打韩国了!如今,腆着脸厚待韩王使者,楚王是万万做不到的。
加上楚国三大豪族(芈、项、景)中的芈、项两族在九江郡有不少食邑、封地,随着九江郡的失守,两族损失了许多切切实实的利益,楚国的上层对韩王使者的到来就更加不冷不热了。以至于韩王使者抵达吴县后。除了左徒黄歇见过一次韩王使者,就再无一个有分量的楚国官员面见韩王使者。
楚王装病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同意接见韩王使者。虽然表面上楚王是担心韩国以为自己不识礼节。实际上却是担心彻底得罪死韩国。
韩王使者唐雎倒是对于自己受到的冷遇有些毫不在意,在面见楚王的时候。也无任何一丝傲慢之意,甚至显得彬彬有礼。不过,在楚王询问唐雎来意,顺带指责韩国无缘无故攻打楚国的时候,唐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韩王一直以为王上有谦谦君子之风,敬重王上是长者,因此韩国虽强,却从不恃强凌弱。攻打楚国。自韩王继位以来,韩、楚两国虽然有所龃龉,但哪一次无不是楚国率先滋事,韩王不得已加兵于楚国。此次亦是如此,越国已然臣服我们韩国,楚国不可能不知道。年前,越王有感楚国咄咄逼人之势,派遣使者出使洛阳,想要集结大军,修建长城以自保。韩王以楚国重信,令越国无须担心。结果王上却派遣大军攻打会稽,岂不是让我们韩王失信于越国?为救越国。我们也只好出兵。”唐雎说的大义凛然。
明明是越国想要先发制人攻打楚国,却被韩王拒绝,但在唐雎口中,成了越国在楚国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在韩王的保证下吃了定心丸,却一时不察,被楚国吊打,令韩国蒙羞。越国被塑造成了弱者形象。楚王则成了不讲信义之人,做出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
对于唐雎的强词夺理。楚王无法辩驳,明明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冠以大义。楚国就变成了自作自受!
“寡人何尝愿意如此!如果不是越国士卒率先渡过浙江杀我百姓,寡人是不愿意轻易起刀兵的!”楚王做出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反正有没有越国士卒越境屠戮楚国百姓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国可以凭借这个借口占据大义的名分。道理就是越国率先挑事,楚国只是自保,韩国这个时候插手过来才是真正的恃强凌弱。
唐雎微微一笑,遗憾地叹了口气,说道:“如果确有此事,那事已至此,王上当消气解恨。两国开战,受伤的最终是百姓。如今正是农耕,若是误了农时,于两国都没有好处,王上何不罢兵?”
“这是先生的意思还是韩王的意思?”楚王不置可否,反而追问道。
唐雎笑了笑,一脸肯定地说道:“自然是韩王的心意!楚、越皆是东南大国,如能和睦相处,天下幸事!”
楚王表面声色不动,心里已经骂开了。两国已经血拼了两个多月了,韩王一句话就想要两国重修旧好,和睦相处,这怎么可能?!如今,无论是楚国也好,越国也罢,完全被韩国阻隔了,中原发生什么战事,两国完全插手不上。长此以往下去,两国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楚、越两国要么齐心协力共抗韩国,要么拼个你死我活,其中的胜者再北上与韩国争锋。两国的世仇和地缘关系决定了不存在联合这种可能,那想要壮大自己,唯有死磕对方了!要么剩下楚国,要么剩下越国,没有第三种可能!
“不知如何一个和睦相处法?”楚王笑吟吟地说道,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楚国退到浙江以北,越国付出万石粮草,如何?”唐雎试探性地问道。
如今,楚国已经攻占了会稽、句无,越国被迫迁都句章,坚守。以万石粮草换取楚国放弃来之不易的两百里之地,越国无疑占据了一个大便宜。
楚王不置可否,只是沉吟道:“寡人若是肯退兵,不知韩国肯不肯将从寡人手中占据的江北、九江之地归还给寡人呢?毕竟,一切都是误会!先生以为如何呢?”
楚国前后投入了十万大军,付出了三万多人的性命,才拿下了越国都城会稽和句无重镇,打得越国节节败退,凭什么因为韩王轻飘飘的一句话就退兵返回浙江?!楚王并不打算得罪死韩国,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韩国难堪。若是韩国不肯从江北和九江郡收兵,那楚国也有足够的理由占着越国的土地。
唐雎笑了笑,没有直接回话,转而说道:“那就以会稽为界限,会稽以西属楚,会稽以东属越,如何?”潜台词却是表示不会交出所占据的江北和九江之地。
楚王想了想,说道:“兹事体大,容寡人想想!”
(还有一更,大家稍等!ps大家觉得接下来灭哪个国家好呢?)(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八章 楚越休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关于要不要接受韩国的和平提议,楚国的大臣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昭、屈、景、芈四族占据朝堂的大半江山,所担任的职务非显即贵,就连楚王也不得不重视他们的意见。但这一次,四族也不能保持一致。
令尹芈梁作为芈氏一族的代表,坚决认为灭越适当其会。于公,越国八万主力大军已经战死了三万多人,剩下五万人龟缩在句章一带,只要前方领兵的景阳将军再努力一把,有很大的可能重创乃至全歼越军主力。如此,越国可灭。会稽、闽越可传檄而定,楚国不复有掣肘之患。
于私,芈氏一族的封地大半在江北,少部分在九江,如果不听从韩国的提议,韩国一旦恼羞成怒,那江北很可能就会遭殃。芈氏一族会损失不少利益。
景阳此次立下大功,可谓功成名就。但如果能够灭掉越国,必然更受重用。这些年,项承颇受楚王倚重,景氏一族自然也希望景阳可以携灭国之威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对于韩国要求楚国就此收兵,放越国一马,景氏一族并不赞同。
与之类似,项氏一族担心景阳功劳太大,影响项承的发展,反倒是认为楚王应该接受韩王的提议。他们打得旗号就是赵国伐秦、燕国伐齐,值此天下大乱之时,楚国并不一定要急于暴露野心,等韩国疲于奔命,无心南顾的时候。再出兵伐越不迟。
屈氏一族则从大局着想,认为需要接受韩国的提议。越国的精华土地已经被楚国占据一半,更重要的是。越国好不容易恢复的自信心被楚国打得支零破碎,楚国奋起余勇一鼓作气拿下越国固然是好。但在亡命的越国拼死反抗之下,楚国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并不好说。相反,主动缓上一缓,让越国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越国,可能更加合适。
如此,芈、景氏一族认为应当一鼓作气拿下越国,不理会韩国若有若无的威胁;项、屈氏一族则认为韩国的想法不得不重视。谨慎起见,缓上一缓,灭越之事,缓上一缓。
这可难坏了楚王,楚王向来不是一个善于权衡利弊的人,如果要他寻欢作乐,驾车出游,他的想法可能层出不穷,但牵扯到国家大事,楚王有些束手无策了。
听从韩王的建议对楚国的好处最大。但楚王总觉得,这样会显得自己怕了韩王。毕竟,自己又没有错。弱肉强食,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法则。自己去攻打越国,关韩国什么事?!自己费心费力只是占据了越国的两百里土地,韩国呢,一下子就占据了三个两百里之地。如果不是九江郡地广人稀,楚王觉得自己会更受伤!
楚王甚至不怀好意地揣测,韩王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毕竟,自己已经得知赵国发兵十五万伐秦,燕国发兵二十万伐齐。秦、齐两国可是韩国的两个盟友啊,无论哪个出了差池。韩国都会多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韩国应该把主要目标放在燕、赵两国身上,而不是自己这般十万人的小打小闹。但这个华丽的冒险楚王却不敢去尝试。毕竟,韩国的人口基数放在那里,惹恼了韩王,也许韩王再召集百万大军,兵分三路,援救秦、齐、越三国。这样的事情韩国不是没有做过,以一国之力反抗四国百万大军,韩军都获胜了,如今韩国多出了三个盟友,兵力更盛,更加不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