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一路芳菲2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未知
他拿了一个风车,转了一下,哈哈大笑:“父皇真好,我真喜欢……太后,你看,这个多好玩儿,比陀螺还好玩,还有风筝呢……呀,糖葫芦,我最喜欢了……”
这时,弘文帝的目光才落到冯太后的身上,淡淡的:“参见太后。”
冯太后和颜悦色,心平气和:“陛下辛苦了。”
他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
芳菲心里一抖,这才发现,为什么先前米贵妃她们那么奇怪的眼神了——因为自己新换的衣服。是一件有着浅色花纹的新衣服。
本来是很淡雅的,可是,对于一个守寡的太后来说,就显得艳丽了一点儿。
这衣服,是她得知弘文帝要来,才换的——本来,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啊。
她慌乱的,手一时竟然无措,这一身衣服,要怎样才能掩饰呢。从头到脚,怎么能够掩饰呢?
“父皇,太后要给你做拔丝苹果呢,拔丝苹果可好吃了……”
“是么?”
小孩子滔滔不绝的:“父皇,太后还给你做新衣服呢……你看,就是我身上穿的这种……太后说,以后我们都穿这样的衣服,就更像父子了……”
这时,芳菲已经坐下去。
那针线筐就在旁边。
她的裙裳那么宽大,不经意地拉开裙摆,尽力地,再尽力一点儿,把那尚未最后完工的灰色衫子所遮掩——完全遮掩,不让任何人看到。
皆大欢喜9
弘文帝也没看到,目光淡淡的,并不在于寻找,只是逗弄儿子,仿佛所有的注意力,完全在了儿子的身上:“宏儿真乖啊……有没有替父皇谢谢太后?”
谢谢太后?
多么奇怪的说辞。
小孩子以前从没听父皇这样说,有些困惑地看他:“父皇,你不想吃拔丝苹果么?可好吃呢……”
芳菲笑起来,这一次,是她先开口,柔声道:“宏儿,父皇很忙呢。不能打扰父皇。”
弘文帝抱着儿子,目光转向她:“太后今日很忙么?”
“呵,是啊。陛下初来北武当,多少的事情要处理?宏儿,你就别打扰父皇了……”
小孩子嚷嚷起来:“太后,父皇还没吃拔丝苹果呢……”
“乖……以后,父皇空了再来吃。”
弘文帝将孩子放下来,才淡淡道:“宏儿,父皇有事情,明日再来看你。”
小孩子完全惊讶了:“父皇,你不和我们一起吃饭?”
“今日太忙了。改天吧。”
“父皇,以前我们不是每顿都一起吃么?”
弘文帝招架不住,只是拉住孩子的手,淡淡道:“太后,朕想带宏儿出去玩一会儿。”
芳菲温声道:“去吧。陛下,宏儿天天盼着你呢。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了,你就带他去玩儿吧。宏儿,你今日就跟着父皇。”
“好的,太后。宏儿也和父皇一起吃午饭哟。”
“行。今日,你想怎么玩儿都行。记得要听父皇的话。”
弘文帝抱了儿子转身出去了。
走到门口,脚步终于还是顿了一下:“太后……今晚做拔丝苹果么?”
她笑得出奇地温和:“改天吧!小孩子贪吃,甜蜜的东西,吃多了牙齿会蛀的。”
他的身子仿佛僵硬了一下,站立了好一会儿,才抱着儿子大步出去了。
皆大欢喜10
再一次,安静下来。
就连儿子的欢笑声也远去了。
仿佛几乎瘫软在椅子上,精疲力竭。
迷乱中,仿佛一阵一阵的恐慌,甚至儿子,也会逐渐地,逐渐地,离自己远去。
人都是这样,某一些东西,不经意间,便彻底地失去了。
我放在盒子里的巧克力,我不吃,为什么别人就要给我吃掉呢?
不仅吃掉,还会从此把盒子也一起毁掉。
忽然觉得很疼,全身上下都很疼,却又不知道究竟疼在哪里。
好一会儿,她才站起来,腿脚一阵发麻。走了一步,差点被绊倒,定睛一看,方是那件灰色的衫子。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了:只要订上扣子就可以穿了。
她默默地收起针线筐,才发现,原来,最简单的一步,其实,才是世界上最难的一步,就如一颗小小的扣子,永远也订不上了。
她走到最里边,将衣橱打开,然后,把那衫子折叠好,放进了最底层的一个筐子里,关好,一生再也不曾打开来。
张娘娘一直站在门口,本想安慰她几句,却拙于言辞。真没想到,冯太后,如今竟然是如此尴尬的地步——
带着一个私生子,当孙子养着;眼睁睁地看着真正的“孙子”们,一茬一茬地长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她要安慰,也没法安慰。
冯太后,出奇的平静。
伺候了这么多年,张娘娘第一次见到她如此地镇定和平静。
仿佛就如对付乙浑的前夜,暴风雨来得越是猛烈,她越是无动于衷。
弘文帝在北武当的朝会,前所未有的君臣一心,济济一堂。
都是鲜卑贵族们,这半年来,他们对弘文帝的态度大大改观。纵然是以前最顽固,最最失望的陆泰等人,也由衷地拥戴起这个皇帝了——因为,直到此时,他才真正像一个鲜卑人的皇帝了。
……………………………………
ps:今晚0点会大量更新,欢迎阅读,正在写。
更新了哈——皆大欢喜11
弘文帝在北武当的朝会,前所未有的君臣一心,济济一堂。
都是鲜卑贵族们,这半年来,他们对弘文帝的态度大大改观。纵然是以前最顽固,最最失望的陆泰等人,也由衷地拥戴起这个皇帝了——因为,直到此时,他才真正像一个鲜卑人的皇帝了。
除了最早的均田制,后来,李奕,李冲等人鼓捣的三长制,俸禄制等,都被搁浅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弘文帝几个月的时间内,狂纳了十几位鲜卑族的世家小姐为妃嫔。而且,怀孕的好几位娘娘,都是鲜卑重臣之女。
这也一改过去冯皇后当政,为先帝的后宫带来的y影。
一个以鲜卑贵族小姐为主的后宫,正日益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这才是保证鲜卑族尊贵血统的关键。
只有个别人还是非常遗憾:只可惜,弘文帝立太子立得太早了。若是放到现在,一定会有更好更适合的子嗣出现。
但是,当他们看到弘文帝牵着小太子的手露面时,便立即不再吭声了。
这是小太子第一次在群臣面前,以储君的身份露面。他已经四岁多了,长得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高一截,举止大方,眉目清秀,一身恰到好处的明黄色小龙袍,看起来,倒像是有五六岁的样子了。
弘文帝牵了他的手,让他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旁边的椅子上。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挺直了腰板,坐得端端正正。
群臣朝见。
弘文帝微笑着看着他,一抬手,小孩子竟然像模像样的:“各位爱卿平身。”
他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丝毫也没有怯场,众臣都感到惊讶。
这时,明亮的太阳从玄武宫的琉璃殿上照s下来,正投s到他的身上,小孩子益发的玉雪可爱,丰神俊朗。
弘文帝问:“宏儿,这些日子都学习了什么?讲给大家听听。”
皆大欢喜12
孩子朗声道:“太后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要关心天下民生,爱护北国子民。以后,要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好皇帝,统一天下,造福人民。”
弘文帝好生得意,目光转向一干大臣:“宏儿出世的前一晚,朕梦见满天阳光普照,宏儿果然越来越聪明伶俐了”。
大臣们哪里还能错过机会?一连声地拍马起来:
“小太子果然圣人之姿,英武不凡。小小年纪,竟然就懂得这样好的道理……”
“小太子太了不起了,长大了,一定是个顶顶好的皇帝……”
东阳王笑着揽着胡须:“果然还是冯太后教得好。这些年,太后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
……
众人本来正在拍马热闹,忽然听得东阳王提起冯太后,这个鲜卑族的全民公敌——由于接二连三的改革法令,他们已经将这个女人恨透了。好在弘文帝没有甩她,改革半途而废,她这半年,又不曾再兴风作浪,大家的憎恶感才稍稍淡化。
但是,陆泰等人当然不会放松。见此机会,立即奏请:
“太后母仪天下,是道德楷模,她老人家教育小殿下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小殿下现在年岁已长,真正需要有人教导他治理天下了……”
源贺等知道东阳王和冯太后关系亲密,生怕起了什么波折,马上接口:“老臣还是建议京兆王出任太子太傅……”
一干鲜卑贵族心领神会:“臣等也认为京兆王德高望重,适合做太子的老师……”
“小太子去年回平城,生了病,是因为年龄小。臣等认为,今年秋季后,还是需要迎回平城,好好地接受系统的太子教育……”
对于冯太后的警惕,是不会放松的。如今小太子一天天的长大,当然不能让他一直留在冯太后手里。现在,是该培养他做鲜卑人的好皇帝的时候了。
皆大欢喜13
弘文帝不动声色,看着一众大臣。
京兆王见众人都推举自己,他平素虽然竭力避免参加这些鲜卑人的聚会,毕竟,对先帝,还是有一定的忌惮;可是,每一次风口浪尖的时候,便会被鲜卑贵族们推出来,而且,平素又不得不仰仗他们,所以,还是站出来:“臣也是才疏学浅,可是,既然大家都推举,臣也必将尽心竭力,将生平所学,教给小殿下……”
“京兆王何必谦虚?你德高望重,必定胜任……”
“也罢,感谢各位信任,而且,还有大家的支持,老臣就尽力而为……”
小孩子听着众人议论纷纷,都是讨论自己的教育问题,目光便悄悄地转向了父皇,有点儿困惑,仿佛在问:不是太后教我了么?
弘文帝一挥手,群臣的议论声立即平息下来。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小太子的确需要专门的老师。朕今下令,京兆王任太子太傅,选派四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协同努力,负责教育好小太子……至于小太子在北武当的一切饮食起居,按照先帝遗命,照旧由冯太后负责。”
众臣简直喜出望外,这可是弘文帝,第一次以圣旨的形式,将小太子的老师定下来。以后,还怕她冯太后翻云覆雨?
“陛下英明,小殿下英明。”
玄武宫,如奏响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这一日,弘文帝在玄武宫设宴,大宴群臣。整个宴席上,他都带着儿子,献宝一般。困惑的小孩子,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场面,一直都在奇怪,趁了空闲,嘟嘟囔囔地问:“父皇,为什么不请太后来一起吃饭呢?”
毕竟是孩子,不是真正的圣人!他以为,这是许多人吃饭,吃好的而已,只奇怪为何不喊太后。
弘文帝举了酒杯,装没听见,没有回答他的话。
小孩子的疑惑,很快便被群臣的恭贺声,父皇的欢笑声,全部遮掩了……
皆大欢喜14
第二日,玄武宫下旨,昭告天下,任命京兆王为太子太傅。同时,选派陆泰等四名鲜卑大贵族辅佐,一起承担小太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太子单独的寝殿,东宫,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和规划。
弘文帝还是依照了礼节,做得十足,早朝后,就来慈宁宫拜见太后。
这一次,行的是大礼——真正儿子见了母亲的大礼。
“参见太后!”
只是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儿臣”两字。
芳菲拉着小太子的手,她穿一身灰色的太后袍服,小太子穿一身明黄色的衣裳。小太子跪在地上,向父皇行大礼。然后,又和父皇一起,向太后行大礼。
芳菲一个人坐在太后的椅子上,看着这对行礼的父子。
小太子觉得奇怪,几次欲言又止,想父皇,但是,每一次,都被父皇不经意地阻止了。
“你们都坐吧。”
弘文帝便在旁边坐了。
小太子站着。
虽然是小小的孩子,也觉得那么奇怪:仿佛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改变。以前就不是这样,以前,父皇和太后,不会行这样的大礼的。
尤其,不会这样疏远。
连小孩子都能感觉,可?
.





一路芳菲2 第 105 部分
.
.尤其,不会这样疏远。
连小孩子都能感觉,可是,却没法说出来,因为,太后和父皇都是满面的笑容,客客气气,比任何时候都有礼貌。
这是为什么呢?
他只觉得忧心忡忡,而且,父皇来了好些天了,一次也没来吃拔丝苹果,甚至,一次都不曾一起用膳。
弘文帝看着冯太后,“太后这些年抚养宏儿,真是辛苦了。朕代表拓跋家族感谢太后的恩德。”
芳菲淡淡道:“陛下哪里的话?我不过是遵照先帝遗旨。现在,孩子大了,只恐我的教育能力已经不够了,精力也不如以前了,只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还请陛下好好为小太子筹划,另请德高望重的导师。”
皆大欢喜15
“朕今日来,便是要向太后禀报此事。因为东阳王年龄太大了,不太适合做太子的导师。所以,经过大臣们讨论,一致推举京兆王做太子太傅,然后,让陆泰等四人配合。京兆王人品可靠,是国家重臣,又是宗亲,请太后放心,他们已经制定出了宏儿的详细的教育计划。在北武当的日子,每天在玄武宫外的新建东宫授课,逐渐培养宏儿的独立性格……”
玄武宫外,就是工部这几个月新隔离出来的东宫,真正小太子的府邸。
从此,小太子的吃喝饮食,便都是在东宫了。
这比直接马上带他回平城更加聪明——循序渐进,慢慢地让他疏离冯太后,走的时候,便不会那么痛苦了。
弘文帝的智囊团,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少用心思。
冯太后十分干脆:“好。今日起,就让宏儿去东宫吧。我相信,京兆王等一定会把他培养成鲜卑人的好皇帝。”
“多谢太后吉言。当然,东宫距离不远,宏儿若是开头有不适的,还可以来慈宁宫。太后,你意下如何?”
“陛下已经为宏儿考虑得十分周到了,我没什么可说的。”
“那,朕今日就带宏儿去东宫了。宏儿,还不拜别太后?”
宏儿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父皇,我今天没空去东宫啊。上午要写10个大字,下午要念《论语》呢!晚上太后要给我讲《史记》里的故事,对了,已经讲到大禹治水了呢……”
冯太后笑起来,拍拍他的小脸:“宏儿,听父皇的话。京兆王讲课,比太后还有趣的,快去吧。要好好学习,学会了,讲给太后听。太后可是要考你的哟。”
小孩子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就不是太后教呢?”
弘文帝一声令下:“来人,送小太子去东宫。”
浩浩荡荡的宫女,太监们上来。
皆大欢喜16
还有很盛大的法架,伞盖, 清一色的皇太子的正宗的配备,仪式十分完备。弘文帝,真正开始,把儿子一步一步地,往皇帝的宝座上推了。
那浩浩荡荡的脚步声,终于消失在了慈宁宫。
芳菲许久才站起来,走到门口,看外面空旷下来的青山绿水。鲜卑人和汉人培养皇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截至目前为止,她认为,是比汉人的许多方法合理的。至少,还不是只养在深闺妇人手,只和宫女太监厮混的软脚虾。
但是,张娘娘和红云,红霞三名时日长久的宫女,却感觉到了极大的不安。
冯太后,真是每况愈下,彻底失势了。如果小太子都不在她身边了,以后,可还怎么办呢?
鲜卑贵族们,这是要彻底地把小太子,从她身边夺走啊。
张娘娘低声的:“太后,小太子晚上也不回慈宁宫么?”
她淡淡一笑:“孩子大了,迟早是要离开我的。与其到后来撕心裂肺,不如现在就让他适应!你们记住,只要小太子不哭闹,身子好,就不用让他回来。而且,今后尽量减少去探望他的时间,免得他看见了,引起不必要的扰乱。”
孩子就是这样,只要疏远了,时间长了,适应了,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那个孩子长大了会不离开父母的羽翼呢?
如果一味袒护着,一天也离不开,到头来,岂不是害了孩子,让孩子遭罪?
她想,弘文帝处理事情的手段,倒是越来越成熟了,这样的温水煮青蛙,可比上一次粗暴的带了孩子贸然离开,好多了。
于是,才明白——这一切的决心,是弘文帝送孩子回北武当的时候,就下定的。
他便是这样的人,真要决定做什么了,九头牛也拉不回。
他伤透了心,终于,从一段泥泞里走出来了。
没错,自己便是他的泥泞——走出来,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17
没错,自己便是他的泥泞——走出来,皆大欢喜。
现在,弘文帝才真正是一个皇帝的样子了。该用的手段,都会用出来,一如他对付林贤妃时的雄才大略。
小太子的第一堂课,是孝道。
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看面前主讲的京兆王。
还有四名大臣,都是五大三粗的鲜卑人。
京兆王第一次当老师,也许,还不知道怎么讲,讲些什么。而且,鲜卑人,讲的不是文字,课本,而是他们的特有的治国方式。
小太子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他们开口,就自己先开口,态度倒是很尊敬的:“太傅,今天我们学什么呀?”
“先学一点有用的东西。就是仁孝……所谓仁孝的意思,便是要严格遵守祖宗家法,听从陛下的教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凡是祖宗的规矩,绝对不可以变动一分一毫,否则,就是不孝……小殿下,你要记住,以后,凡事先对照祖宗规矩,保准没错……”
小太子忽然问:“太傅,你会写大字么?”
“这……大字是汉人的玩意儿,是绣花枕头,没用的……”
“不对!如果不能写字,怎么批阅奏折呢?”
“以前太祖不也不识字?太祖雄才伟略,马上打天下……小殿下,我们鲜卑人是不需要识字的,只要会打仗就行了……”
“难道我们一辈子都打仗么?”
京兆王还是很有威严的,咳嗽一声:“今天,要给小殿下讲讲我们鲜卑人的历史……”
“这个我知道耶,太后讲过,我们是昌意祖先的后人……”
京兆王和几个大臣交换了一下眼色,才道:“小殿下,这可不是。我们鲜卑人的祖先……”
几个大男人,而且,自己并不识字,讲起故事来,当然不可能娓娓动听,而且非常枯燥的,反复都是鲜卑人的丰功伟绩。
皆大欢喜18
小太子一会儿就开始打呵欠了:“呀……这个我知道,是当年太祖,参合陂一战,战胜了慕容垂的燕军,我们北国从此强大起来……太后说,太祖这一战,可了不得呢,是军事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太祖,很厉害的,对吧?”
小孩子,比他们描述得更加绘声绘色。这些故事,他早已在太后怀里听得滚瓜烂熟了。说到厉害处,便有点儿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样子。而且,鲜卑人礼仪没那么大,这干武夫,自己都是大大咧咧地,当然不会有人去约束他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规范。
这课就上得很奇怪了,他们又不好一味打断小太子,真不知道,到底是小太子在讲课,还是他们在讲课。
陆泰笑道:“小殿下,你今天要先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是我们鲜卑人的天下,土地也该是我们鲜卑人的土地……应该把那些汉人赶出我们的土地……”
“不对!你说的不对!太后说,凡是北国土地上的人民,都该一视同仁。民为贵,君为轻,如果老百姓没饭吃了,皇帝不能说‘都饿死了,为何不吃r粥呢’?这是晋朝的白痴皇帝晋惠帝,所以,晋朝就灭亡啦……”
陆泰一口气被噎住了,竟然答不上来,有点儿气急败坏:“这是歪理邪说……”
小太子惊奇地问:“你说太后是歪理邪说?什么叫歪理邪说呀?”
陆泰再是仇恨冯太后,可又怎么敢公然在第一天就当着小太子的面说太后的坏话?
京兆王喝道:“陆泰,你胡说什么?”
陆泰悻悻的,却很快又得意起来:“小殿下,你学的那些都是错误的,以后,我们会教给你许多正确的道理……”
“是错误的吗?陆泰,你说,哪里是错误的啊?”
孩子天真无邪的声音,天真无邪的眼神:“那,你说,什么是正确的?”
陆泰一时哪里答得上来?
…………
皆大欢喜19
在屋后的垂曼处,谁也不知道,弘文帝一直在旁听。
他没有错过这堂课的任何一句话。
越听,眉头就皱得越是紧。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这半年来,众人只知道,陛下的脾气变了许多,前两年的和颜悦色,完全不见了。他们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原因而改变的。仿佛是一夜之间醒来后,就更加的孤僻,难以靠近,就连最亲近的臣子,也对他的沉默寡言望而生畏。除了朝堂上和必要的命令对白,其他的,他能不开口,就尽力不开口。
1...173174175176177...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