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女配开挂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弄雪天子
此地最繁华的街,就是安宁街,街上有一家齐州书院,教书的先生都是大儒,颇有名气。
杨玉英每到一地,一般都先去人烟密集的地处搜集消息,这一次来到齐州,就径直上了安宁街。
安宁街上翠怡楼,当楼中一品卤鹅出锅,登时香飘十里,周围胃口再糟糕的人,就着这香味也能多吃半碗饭。
这日,正好是书院里一干考生放假的日子。
有几个不回家的就不免相约登楼,吃一口店家的招牌菜,也是齐州的招牌卤鹅。
味道浓郁,特别香,一点腥气也不见
几个书生吃得满嘴流油,酒更是一连喝了七八壶,酒壶扔得遍地是,人也是东倒西歪,连话都说不清楚。
“周,周岩那小子,这几天也不知怎么的,木木愣愣,让他同我们吃饭,他也不来。”
“哎,以前书呆子一个,现在连书都不看了,不和咱们吃饭又有什么稀奇”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几声异响,隐隐有呼救声传来。
这几个书生都年轻,十的年岁,都好热闹,不禁回头一看,这一看,却是吓了一跳。
楼下有一女子,一头鸦青长发,只看见半张脸,这半张脸也是艳若桃李,却也楚楚可人,泪痕斑驳,举着手拼命护着自己的脸向后面缩身,身体瑟瑟发抖,似乎怕得厉害,让人一见便不禁心生怜悯。
她眼前也有一人,因是背对着酒楼,看不清楚容貌,衣衫是略简单的衣裙,肩膀上还背一双肩带的布包,手里正拎着一根长刷子,半臂长的长柄,刷子头有两掌宽,头以铁丝制成,看起来非常尖锐又结实。
众人眼看着这人抡起刷子,朝着那楚楚女子面上挥去,一刷子就带起一团血肉。
“啊”
几个书生倒抽了一口冷气。
那女子顿时也大声哀嚎起来,双臂乱舞,四下躲闪,拼命保护自己的脸,可也不知为何,竟然就是躲不开。
书生先是手足发软,半晌才意识到眼前有人行凶,连忙大叫一声“住手”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你要做什么”
其中一书生张嘴呼喊,声音发抖,很是底气不足。
不得不说,过于凶残的场面和力量,对人的刺激性就是这般大。
这书生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胆怯,心中更怒,猛地站起身,蹭蹭蹭地下了楼,双拳紧握,径直冲着这欺负人的女子冲去“停下”
他话音未落,对方就又是一刷子,刷子落在女子的脸上,发出令人头皮发麻的声响,鲜血滴滴哒哒地落下来,那书生一个激灵,骤然惊醒。
过路的客人们都吓得纷纷躲避。
书生竟也不敢靠近,矮下身从道边捡起石头,用力投掷过去,没想到那拿着刷子的女人脑后似长了眼睛,一侧头,正好避过,石头反而砰一声砸到那可怜女子面上去。
那女子嘤了一声,楚楚可怜,书生又是愧疚,又是心虚,可看那女子悄悄抬头,目中隐忍又有渴求,登时勇气倍增,猛地冲过去伸手就想拽那女子的胳膊。
他刚一伸手,刷子柄便撞上他的腰腹,他顿时被撞得一踉跄,向后连退三步,恼怒抬头,打声招呼同伴们下来。
一行书生围堵在一处,纷纷开口。
“住手”
“你做什么”
吵嚷了片刻,站在最前面的书生却是神色骤然大变,定睛一看,毛骨悚然。
就在刚才,被欺的女子虽然血肉模糊,却本该精致漂亮的脸上,竟然变成黑漆漆,狰狞可怖,没有五官的可怕模样。
“哎”
行凶女子伸手从背包里拽出条毯子,顺手将眼前的女子兜头罩脸地全裹起来。
那些书生们还再吵吵“捕快怎么还不到”
捕快很快便到了。
可是这些捕快一点也没如书生所愿,不曾去抓行凶之人,反而颇为客气的模样。
那行凶的随手将受害女子往捕快身上一推,压低声音道“把她关在地窖里,别让她见人。”
捕快忙应了声。
这些捕快显然不是寻常捕快,经常同秘卫打交道。
秘卫解决那些异类,若在深山老林里还好,影响不大,可若是在闹市,总要有人处理善后。
一干秘卫可不全是行事细致的类型,替他们收拾烂摊子的人,那是个个都练就了一身五花八门的本领,最要紧的当然就是沉得住气,没耐性的做不了几日就得疯。
周围书生和路人叽叽喳喳,捕快们也丝毫都不受影响,先弄走了犯人,才分出人手安抚,反正就是说些此事官府朝廷会解决之类的话。
街市上的行人都有事,本也没可能继续纠缠,至于不依不饶的书生,到是让人有些头疼,不过,应付不来,躲还是躲得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捕快想走,他们能拦得住
今日在街头拿刷子刷人的,正是初来乍到的杨玉英。
最近杨玉英他们几个都是出一样的任务,清缴被画皮鬼诱惑过的女子们。
他们最近在高林河畔抓到的那个画皮鬼,竟是个极厉害,也极麻烦的东西。
它不光吃人魂魄,且男人见了鬼迷心窍,女人见了会被诱惑到献出自己的皮肉,换取完美的美人脸。
可以说一直呈传染性扩散,麻烦得不成。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卤鹅
当日在高林河畔,杨玉英他们捉住了这画皮鬼,经过秘卫三轮审讯,差不多可以确定自从生出灵智,开始作乱,害死不下百人。
也有十多个女子同它做过交易,献出皮肉换取更漂亮的画皮。
一旦同它交易,那女子就渐渐变得不成人形了,面孔萎缩,五官消失。
想要恢复容貌,她们就得一层又一层地往自己的脸上贴别人的皮。
这些皮只要一日还贴在受害女子的身上,他们的血肉,甚至灵魂,都会不断被那只画皮鬼汲取,无论她们身在何地都不例外。
算上杨玉英今天抓到的,他们秘卫一共已经抓了九个,估计剩下的还是不算少。
接下来恐怕大家都得忙。
杨玉英琢磨了下任务,就闻到卤鹅的香味。
呃,其实也不算特别忙,刚解决一个,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卤鹅的滋味很不坏
香味很诱人
杨玉英眨眨眼,却是连尝都不肯,有些不开心,伸手招呼店小二过来。
“给我换旁边莲花雅间的那种”
小二一怔,连忙赔笑应了,手脚麻利地收拾了桌上卤鹅调头便去。
却说后厨老厨子一听小二的转述,眉目一竖“小陈,你小子又拿欠火候的鹅欺负客人,你这毛病,迟早害死你”
说话间后厨钻出个脑袋圆,脖子圆,哪里都圆的圆滚滚,讪讪一笑“就一回,呃,两回”
他其实是心疼东西,当然,也心疼钱。
现在楼里生意红火了,做饭的都是底下那帮徒弟,虽说徒弟们手艺都还不坏,但到底经验不丰富,总有卤鹅做得差那么一两分。
如果是差个两分的,自然不能送去给客人吃,但只差一星半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就过去便罢了。
其实大部分食客,根本品不出那一点的差别来。
老厨子摇摇头,“你这般糊弄食客,早晚有一日要坏了翠怡楼卤鹅的名头。”
翠怡楼的陈老板就是靠这一道卤鹅起家,当年只是个小小的食铺,一年年发展至今也不容易。
说着,老厨子便亲自上前,选了一只卤鹅,令人给杨玉英送去。
这一只已经是整个翠怡楼今日最好的,鹅最好,火候最佳,味道最美。
杨玉英这回没继续挑刺,细嚼慢咽地吃下去,很是心满意足。
一边吃,她一边回头看了一眼。
正坐在她后侧方的一桌,其中一个读书人正偷眼看过去,两人一对视,读书人登时吓了一跳,缩头缩脑地咬了舌头一口,疼得他呲牙咧嘴。
“陈奇,你小子怎么今天毛毛躁躁的。”
“就是,怪里怪气,怎么学周岩不成周岩人家不读书也学得极好,先生都说是状元的材料,你可别和人家比,你小子读书,读书又不行,再不机灵点,将来连口饭都吃不上。”
几个书生半开玩笑地调侃。
叫陈奇的读书人有些心不在焉,被推搡了两下才回过神,讷讷不语,只偷偷抬起眼皮又看了看杨玉英。
杨玉英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稍稍犹豫了下,还是低头先细细地品尝自己的卤鹅。
此时翠怡楼里着实热闹,食客们半点也没被刚刚楼下一点小插曲影响。
着实是楼中生意本就好,一波客人走了,下一波马上就能填补得上。
杨玉英认认真真地把这一盅卤鹅吃完,叫店小二过来结账,顺便给他提意见“你们火候大了,早熄火半刻中会更好,唔,用的鹅别只挑那些贵的品种,本地曹家养的那些鹅,还有王家二房养的鹅,都是一等一的好鹅。”
她说完,轻轻笑起来,“如此,也能为你们那位厨子省些银钱,让他多练练手艺。”
店小二“”
正站在二楼的陈大厨和那位老厨子一道听个正着,老厨子脸都红了,气得使劲瞪他这半个弟子“让人家客人讽刺到脸上来,怎么,你觉得很好看”
陈大厨脸色却都没变一下“这话有道理呢”
翠怡楼用的鹅,那都是专门饲养,贵的不行,手底下的徒弟们平时也只能用普通鹅练习厨艺,多少有差别,所以才会出那般多的残次品。
也因为鹅贵,他才不忍心浪费嘛。
陈大厨给自己找了一百个理由。
杨玉英也就是闲来无事,又娇气的心思上头,随口吐槽两句,结完账,就起身走到后头书生那一桌,冲那一直偷瞄她,叫陈奇的书生道“走吧。”
“啊”
几个读书人皆愕然。
杨玉英莞尔,低声道“我要马上离开齐州,你那件事要是不麻烦,我便顺手帮你处理了,若是很麻烦,你便拿着我的信去官府,他们自会找其他人来处理。”
陈奇“啊好,好。”
他刚刚一直在发愁自己该怎么说,没想到人家到主动提出,真是让他好生松了口气。
陈奇那一众同窗都不自觉抬头看他,再看看杨玉英,满脸迷茫,可这时候,陈奇也顾不上给他们解惑,杨玉英已经大跨步地下了楼,他连忙紧赶慢赶地追出去“小,小姐大师”
一众书生“”
杨玉英轻笑“说吧,虽不是你的事,但出事的那人,大约同你关系很亲密。”
陈奇心下一惊,跟做贼似的四处张望了两眼,却是不答这话,只低声道“我怀疑我一位同窗,周岩,可能,可能中了邪。”
杨玉英点点头“好,那就带路,路上给我解释清楚。”
这句话一说完,杨玉英就顿了下脚步,抿了抿嘴唇,不知为何,刚刚她的脑海中忽然有个念头闪过去。
似乎她曾经有装神棍,彰显自己未卜先知的经验。
“怎么会”
杨玉英轻笑。
像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第一时间追问最真实,最详尽的资料,资料越详细,这任务越好完成。
装模作样有什么用又不是算命先生。
唔,不过她忽悠陈奇,确实是学的算命的手段,她不过是从这小子身上看出一点邪气,剩下的纯粹是五分观察,三分猜测,两分胡诌。
陈奇一边带路,一边轻声道“周奇家不远,也在这条安宁街上。是老住户了,住了有几十年。”
“那你这位同窗好友,看来家境不错。”
因着这书院,整个安宁街都繁华,随着齐州书院越来越知名,这一片的地价也越来越高,有房子的老住户自然占了不少便宜。
第二百六十八章 磊落
陈奇口中的周岩所在的周家,的确是安宁街的老住户,六十年前就定居于此,只是当时的齐州还没有眼下的繁荣,不过是个小县城而已。
这条街也是普普通通。
周家是木匠之家,家传的手艺,子子孙孙都是木匠,到了现在这个周木匠这一代,却是因为种种事故,想改换门庭。
这年月,木匠也不好做,别看老一辈的说法,一招鲜吃遍天,有手艺在,就不容易饿肚子,可士农工商,木匠的地位可不比商人高到哪里去。
如此矮人一头的日子,他越来越难忍受,若是没一点变故,那他恐怕还下不了决心改变,可他忽然娶到一个识文断字的秀才小姐做妻子,生了一个很聪明的儿子。
周家人祖祖辈辈都没有读书的脑子,周木匠小时候,他爹也对他抱有过希望,可就算省吃俭用地送去私塾,一读书就打瞌睡,让他老老实实坐在房间里读书,那还不如杀了他来得痛快。
周木匠的爹也就没强求。
毕竟,当年他爹同样是这么过来的。
等周木匠成亲生子,儿子长大了些,照例还是先送去读书,就算周木匠没报太大希望,可总归要试一试才好。
要是他儿子再不行,周木匠觉得,干脆就别折腾了,读书种子是那么好出来的,可别书读不成,考不上秀才,改换不了门庭不说,自家吃饭的手艺都要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