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女配开挂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弄雪天子
到是有人记得,但全不是好印象,人人都道萧寒娶沈云,那就是一支鲜花插牛粪,萧寒是那鲜花。
可到现在,沈家落了难,一家子落魄至此,沈云沈小姐就一口答应和萧寒和离,一是不连累萧家,二来也要回家帮扶家里。
她那份嫁妆带回去,沈家花用时才显正当。
“沈大小姐这才叫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不占萧家的便宜。”
再看看那位始终被人吹捧的沈嘉沈小姐,和自己的姐夫不清不楚,把姐姐赶出门,自己到进了萧家的大门,沈家落败至此,她亲爹,亲娘在家食不果腹,她到一门心思是自己喜欢的男人,连问也不问一句。
最近一段时日,沈嘉的大名在京城权贵之家流传,人人茶余饭后闲话家常,都不免要提她几句。
其实若萧寒正经娶了她回家,让她做萧夫人,大家反而不会这般明目张胆地说。
萧寒简在帝心,那是万岁爷的心腹,谁愿意平白无故地得罪
做了萧寒的妻子,那就是萧家正经的夫人,这些人哪个都不傻,对于身份高的人,私底下议论两句或还可能,明面上可不会这般得罪人。
问题是沈嘉没有嫁给萧寒。
沈嘉如今是名不正言不顺,虽住在萧家养病,萧寒却不曾娶她。
那大家说几句嘴,又有什么不行的都是实话,没有半句虚言。
傍晚夕阳映得天边一片红。
沈嘉看着铜镜里的脸,说不上苍白,还有些健康的红润,身边丫鬟芜儿把桌上的参汤端来吹凉了,小声哄自家小姐:“小姐快喝吧,是将军亲手熬的汤呢。”
她看着那汤碗,却是轻轻一叹,端过来喝了。
这参汤用的上好的人参,老母鸡小心炖了一整夜,喝着不浓不淡,可一入口,她却觉得有些苦涩。
萧寒在想什么
她以前从来不疑神疑鬼,也不会想知道她的将军在想什么,因为她都知道,她与他心意相通,但现在却不一样了,她开始迷惘,开始担忧。
若说她的将军不关心她,那肯定不是,每日萧寒都亲自给她熬汤,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对她还是很好,很好,可就是不说娶她的话,一句也不说。
她……总不能自己问吧!
芜儿也能猜到自家小姐的心思,心下叹气,却是安慰道:“许是……将军担心父母的意见,小姐且安心,将军不会丢下小姐不管,您就安安稳稳地养身体,把身体养好是正经。”
萧家二老要是听见这小丫头的话,非得喊冤枉不可。
这事当然不是萧寒的父母不愿意,事已至此,萧寒的父母长辈也早认了,儿子就是中意沈嘉,着了魔一样喜欢。
自家的儿子自己知道,那就不是个贪花好色的男人,比沈嘉漂亮的女子多得是,萧寒这些年还不是一个都没看上,不要说小妾,连个通房丫环都没有。
他如此看重沈嘉,当父母的都怕逆了他的意,他这辈子便孤独终老。
萧家两口子私底下都说,闲话已经传了出去,事情已经闹成这般,沈云都自己主动和离,这还能怎么样,萧寒要娶谁,就让他娶,萧家又不靠儿子联姻,随他去。
可他们左暗示,右暗示的,萧寒不接话啊!
萧母都记得亲自把儿子叫过来,不顾丢脸不丢脸,直接对他说清楚了:“我儿若是非沈嘉不可,那母亲便帮你准备聘礼,我们正正经经地请官媒去说亲,把这婚事定下来。”
却见萧寒微微一蹙眉,半晌不说话,许久才道:“不急。”
好嘛,他前阵子都去他前岳丈面前跪下磕头赔罪,要同沈云和离,要娶沈嘉为妻,现在得偿所愿,他又不急了,你不急你闹腾个什么劲。
萧母气得心口疼,干脆由他去,自己只管养孙子便是。
连孙子都抱上了,谁还管儿子娶不娶老婆!
萧家就这般风平浪静下来,沈嘉却是因为这平静,心潮迭起,隐隐不安。
萧寒那些朋友们也很意外,大家一起喝酒切磋,不免就打听消息,看他想什么时候再做新郎。毕竟沈嘉同萧寒的爱情故事,大家听得耳朵都发木,前面几年,萧寒那副入情网的表现,众人看热闹都看得开始厌烦。
此时此刻,萧寒自己也略有些奇怪,他不是不想娶沈嘉,只是忽然觉得有些茫然无措,心中不安。
他当然应该是喜欢沈嘉的。
他们两个志趣相投,连口味都一致,甚至他随口提出无意中看到杂书里的内容,沈嘉都同他观点一样,经常他不必开口,他喜欢的女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与沈嘉在一起,他觉得很好,很舒服,很自在,这难道还不是喜欢
可是,他现在一想要与沈嘉成亲,却忽然就心头空落落的,总觉得莫名很不安。
萧家的现状,萧寒的心思,到影响不到杨玉英,她每日把时间排得极密,都没工夫关心沈云的心理状态,更不要说萧寒的。
在杨玉英看来,沈云最需要的,一是沈家安定,二是瘦!
女人哪个不希望自己漂亮
等沈云睁眼看到自己变成个大美人,估计和萧寒和离的痛苦一下子就能消除大半。
杨玉英几个月的工夫掉了一圈肉,那可不是她吃了灵丹妙药,纯粹是靠习武,练剑,射箭,打猎,跑步,爬山瘦下去,就她现在锻炼的力度,沈令风只跟着做了不到八成,就和换了一个身体一般,身手从花拳绣腿,变成了一箭射出,能射中三百米外飞鸟眼睛的高手。
这日,杨玉英正和沈令风背靠着背,闭着眼睛抓树上猴子投下来的各类果子。
像现在这般游戏,就是他们姐弟两个每次训练间隙的休闲时光。
沈家刚刚雇回来的家丁就匆匆而至,气喘吁吁地道:“夫人,夫人说,让,让你们回去,朝廷要,要开武举,夫人还,还说,要是公子,公子有信心,可以……”
他没说完,杨玉英拎着沈令风就向回走。
家里从人牙子那儿雇的护卫很不错,憨厚老实,不偷奸耍滑,只不过有点结巴。
第二百八十八章 难考
大顺朝的武举,寻常也是三年一次,但是和文举稍稍不同,加恩科的次数还是比较常见。
通常情况下要是边关开战,武将不够用什么的,朝廷就开恩科,选拔新人。
这也是没法子,此时虽非乱世,可边疆不太平,他们同斡国等国常有战争爆发,武将的损耗自然比文臣要多得多,而且武将能在战场上拼杀的时间也不长。
五十岁的文臣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五十岁的将军,那就早该回家颐养天年了。
那些不服老的武将历史上经常能出现,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一过四十,就是遍体鳞伤,不服气都不行。
今年陛下就又开了恩科,一时间京城内外,身手矫健的武秀才们齐至京师。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明知道武将是提着脑袋争功名,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
沈令风听自家爹爹简单说完,登时决定就要报名参加。
沈家两夫妻对视一眼,都有些欣慰“你真是长大了。”
想当年他们就动过让自家小子参加武举的心思,要不然也不能鼓动他考了武秀才。
虽然沈家是文臣,他们老爷子乃是清流领袖,可家里这小子生来就不怎么爱读书,反正书读得乱七八糟。
沈家父子在读书方面那都相当有天分,不说过目不忘,但是多读两遍就能记七七八八,等给他们家这小子开蒙,沈父沈广继差点以为自己生了个痴呆儿,一篇文章读了二十遍还是记不全,这脑子怎么长的不是傻子是什么!
然后让他媳妇在房间里暴打了一顿。
沈家人不习武,后来沈令风表现得挺喜欢习武,还请了个武师傅回来学习,打拳,练剑,骑射都还不错,沈广继就想让他由文转武,考武举得了。
当然,沈家人也没想着让他上战场,不过是让他得个功名,自家疏通关系,动动心思,给他安排个御前侍卫统领一类的差事,或者入禁军,攒资历,入兵部,反正以沈家的人脉,让他留在京城,不去边疆,一点都不算难。
奈何当时沈令风年纪小,玩心重,根本不想去考什么武举,谁说话他都不听,再加上他考个武秀才就挺艰难,沈家长辈们也有些泄气,一来二去就给耽误了下来。
当然,他以前就算去,估计那点花拳绣腿也得不到什么很好的成绩。
“要参加武举”
杨玉英沉吟片刻,轻笑,“那你现在这点本事可不够用的。”
沈令风
“闭关吧。”
杨玉英默默活动了下手腕,轻轻掐了一把。
沈云还是有点胖,手腕肉乎乎的,一掐滑腻,手感很好,但是还是胖了。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我教你练一套拳法,一套马战刀法。”
杨玉英一边说,一边勾起唇角,露出个特别明媚的笑容。她刀法一般,但是常青的刀法那绝对是一流中的一流,就是三十年后当世绝顶高手,光论刀法,也不一定强得过他,大比之时,常青和杨玉英有交手,后来也曾一起训练,对于常青的刀法,杨玉英相当熟悉。
常家枪,一险,二快,只要狠得下心,能速成。
沈令风一看到自家姐姐这般和煦的笑,只觉得浑身冰凉,有种大祸临头的预感,但是,他张了张嘴,拒绝的话自动自发被吞回去“好……好的。”
两个月后
冬日风霜未曾退,春日的初芽刚刚探头。
朝廷上下对今年的武举相当重视。
“我看这不只是重视了吧。”
齐三公子偷偷瞟了一眼高台之上的考官,赶紧低头猫腰躲得稍远一些,“如果我没看错,上面坐着的好像有秦老帅,萧寒萧将军,还有镇国将军府的林二公子”
他旁边站着的王家小公子也瞠目结舌“林二公子竟然也回来了东边那位……你看看是谁是不是孙将军孙将军年前受了重伤,我听家里人说过,那一身伤怕是没个大半年好不利索,这是带伤来的”
“说起来好像镇南王没到。前阵子都不都传,说是镇南王是这次武举的主考官”
齐三公子若有所思,压低声音哼了哼,“也是,前几日刚丢了那么大一人,怕是也不好意思再出来现眼。”
说起这位镇南王,那也是威名赫赫的大人物,可惜,就是在女色上拎不清,都不知道栽跟头栽了多少回。
这回更厉害,把人家斡国送来的美女蛇当心肝宝贝,还为了那个女的和皇城司闹起来,闹到圣上面前去,要不是皇城司这边证据找得齐全,还不知出什么乱子。
“咱们这位王爷也是让人一言难尽,听说他私底下偷偷给那女人披麻戴孝,我看王妃的病,全是被他气的。”
“……你们还有心思闲磕牙想别的都没用,这回武举难考了才是真。”
旁边几个同样报考武举的,都有些丧气。
他们几个是考中武秀才后,上一科武举没中,这次陛下开恩科才想再来试一试,毕竟是恩科,按理说时间紧迫,外地的武秀才或许难以到达,都想着竞争者人数较少,他们中举的机会能更大,谁想得到,这回恩科陛下十分重视,朝中不知有什么风向传出,很多军中将领,各地军事重镇的少将军们,都回来参加了。
那些少将军们从十一二岁就随父兄征战沙场,都是沙场老将,不用武举也是官拜将军,品级不低,人家现在要参加武举,家学渊源的,普通人怎么比
乍一看那名单,真让他们这些小人物腿脚发软。
今年的武举公开举行,京城内外无数人过来围观,宣武台附近人头攒动,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影。
好些小贩挑着饽饽等干粮,酒水过来贩卖,杨玉英和沈令风两个也推着一辆独轮小推车,匆匆而至。
两个人把推车往宣武台入口的甬道旁边一支,沈令风生火,杨玉英就从车上抽出一封麻纸做的手套戴好,平底锅里抹一层油,一边放鸡蛋,肉饼,青瓜,一边摊面饼,面饼稍一变色,拿铁铲开口,一应材料并酱料通通灌入。
香浓的味道顿时随着蒸汽四处漫溢。
左右来去的不是一大早就等上场的考生,就是只顾看热闹,看得饥肠辘辘的观众,一闻这味,个个腹中轰鸣。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饼子
沈令风今天起得太早,也饿的很,杨玉英就塞了一个给他吃,清隽漂亮的小少年一口咬下去,幸福地眯起眼睛,满嘴的油水,立时就勾得众人更是眼馋,肚子馋。
杨玉英到不觉得自己改造的灌饼有多好吃,很多作料来不及备,由沈令风生火,火候掌握也稍有瑕疵,她身为大吃货,纵然比起山珍海味更偏爱寻常吃食,但寻常二字才最难做出真味,反正杨大小姐的舌头,如今也不是随便什么味道都能糊弄的。
眼前由她亲自掌厨做出的灌饼,杨玉英自己评价,也就是将就能吃的档次。
但被勾过来排队的食客,买了包装一看就干净的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可口,各种滋味在舌尖上跳开,那是各种满足,脑子中瞬间就只剩下两个字——好吃!
附近卖的吃食其实不少,可汤面,饭菜一类过于繁琐,寻常的饽饽煎饼又味道寡淡,哪里比得上杨玉英这灌饼,要蛋有蛋,要菜有菜,甚至还有肉饼可吃,油水还足,容易饱腹,拿起来还干净方便。
最要紧的是不贵!
普通面饼只要四文钱,加一个蛋多加一文,要肉饼再多加五文,青瓜免费。
口袋里干净的只吃面饼也很香,酱料特别可口。
不差那几文钱的自然是都加,味道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更好吃。
反正就是手头不怎么宽裕的考生和路人,也忍不住想买个把面饼尝尝。
不多时,摊子前就排出长长的队伍。
高台之上,考官们略有些精神不济。
今年恩科参加武举的人数不少,此时正在进行的是外场考试,一共三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