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卿之以诚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秦墨兮
锦画堂很清楚地记得她是翻身跌下了重华宫的殿顶的,她可以确定,她是死在了肃桓帝初始二年二月初六的清晨的!可是刚刚那些人却告诉她,现在是平旭二年!!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如果这一切并非她的一场梦……
那她就是真的将自己摔回到了平旭二年,回到她五岁这一年了……
虽然时隔多年,但锦画堂记得很清楚,在这一年里,华熏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
先是昭洺国的文旭太子墨离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并几大车的华丽礼物,于春末夏初之际代表他身后的昭洺国友好出使了华熏国。在和凝胭公主狼狈为奸了大半年后,一直到了这一年的腊月初,文旭太子才再度浩浩荡荡地返回昭洺国;
紧接着,是华熏国的宣昭太皇太后,也就是凝胭公主的曾曾祖母、华熏国宣武帝的曾祖母,在这一年的秋末过完九十大寿的一个多月后,于睡梦中安然与世长辞;
而这一年里,华熏国内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在宣昭太皇太后的九十大寿之前,威远大将军神钧武被实名告发勾结敌国犬戎将领、通敌叛国!
虽然当时的锦画堂因为年纪小,并不知道关于“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这整件事的具体情况,但事后也是听说过一二的——
据说当时威远大将军的家中不但被搜出了几十封与犬戎某将领来往的书信,且在威远大将军被实名告发后,那犬戎将领还单枪匹马地站在华熏国西境的阴度关外肆意扬言——菡萏文学
若是威远大将军神钧武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犬戎必带兵踏平阴度关,不死不休!
锦画堂隐约记得,当年威远大将军的家中被搜罗出了一堆通敌叛国的书信后,负责审理此事的大理寺并没有直接就因此定了威远大将军的罪,而是在犹豫,犹豫着要不要仅凭这些书信便定威远大将军的罪……
然而就是在这种紧要关头,好巧不巧的,犬戎将领就隔着阴度关发出了犬戎会誓死维护华熏国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的声音……
虽然那犬戎将领只是站在华熏国西境的阴度关外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但那些话,却无疑是佐证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之言啊!
于是,从被人实名告发,到大理寺四处收罗罪证,再到最后的罪证确凿,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华熏国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罪名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话说华熏国四方边境,宣武帝最重视的其中两处边境,便是北境和西境了。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两处边境之外,有如虎豹豺狼一般的北狄和犬戎!!
自家的边境领土常年被一群虎豹豺狼觊觎着,谁能放得下心啊!!
为了华熏国内的安泰平稳,自打宣武帝登基以后,连年来往北境和西境这两处边境投放的兵力那是相当多的。就连守关的将领,都是宣武帝斟酌了又斟酌才选定的人选——
华熏国北境历来是由镇北大将军颜武镇守的,那些北狄游兵单是见着镇北大将军麾下颜家军的旗帜都能吓个半死,将北境边防继续交给镇北大将军,宣武帝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是这西境的守关将军年事已高,主要是其在战场上受了伤,不但腿脚不便,人也偶尔犯糊涂。阴度关乃华熏国西境的边防要塞,必须得换个人选才行……
经过再三斟酌之后,宣武帝钦定了当时还是正三品骠骑卫上将军的神钧武去接替西境那位老将军镇守阴度关,并将神钧武连升四级,直接封了正一品威远大将军的职位。
宣武帝是真的很看重北境和西境这两处边防,因为无论这两个地方哪一处出了事,远在华熏国都城的宣武帝都会着急上火、夜不能寐。
然而,就是这名宣武帝自己钦点的守关将军,竟然被人实名告发勾结犬戎将领、通敌叛国!不但罪证确凿,连其勾结的犬戎将领都站出来为其说话了!!
无论搁在哪朝哪代,勾结帝国将领、通敌叛国,都是罪无可恕的死罪!最轻也是要抄家灭族的!
而搁在宣武帝这里,勾结帝国将领、通敌叛国,更是要诛九族的死罪!!
于是,被触了逆鳞的宣武帝一怒之下,当朝怒摔了龙案之上的玉玺,判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夷三族、流放六族(男子流放、女子悉数没入奴籍)的处置。
第39章 平旭二年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待卿之以诚 ”查找最新章节!
当年宣武帝没有直接灭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的九族,那还是看在宣昭太皇太后即将九十大寿的份上,不宜大肆杀戮,这才从轻判处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
但后来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就在九年后,凝胭公主锦画堂出嫁以后的那个深秋,就在前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忌日的那一天,于当年夷三族之刑法下侥幸逃得一死的神钧武幼子神崇淋,带着一大堆为其父、为其家族平反的证据,孤身出现在了丹衢城的城楼上——
以死明志,求见圣颜。
当年神崇淋带着一叠证据孤身爬上丹衢城的城楼的时候,已嫁做人妇,在皇宫外建了公主府的凝胭公主恰好就带着人在那附近闲逛。
听闻有人登上了丹衢城的内城楼,要以死明志求见圣颜为其父伸冤,天性喜欢凑热闹的凝胭公主自然也顺着人潮跟过去看了一番热闹。
只是当时锦画堂却没想到,就是她无意间去凑的这番热闹,竟凑出了一件天大的陈年往事……
直到后来一切事情尘埃落定了,可每每想起那个穿着一身月白衣袍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孤注一掷地纵身跃下城楼的孤傲男子时,锦画堂总忍不住唏嘘——
那神崇淋勇气可嘉是勇气可嘉,可若不是她凝胭公主当时恰好就站在城楼下,恰好听见了他神崇淋那一番激昂言词,怕是他神崇淋死也是白死的……
当年,凝胭公主看了那样一出热闹后,感怀神崇淋为父伸冤的一片赤子之心,便命身边的宫人将神崇淋死前遗留在城楼附近的那些证据悉数收集了起来。
后,凝胭公主亲自带着那些证据,入宫面圣去了。
当年宣武帝自己亲自定的威远大将军的罪,而宣武帝最宠爱的女儿凝胭公主却在九年后,带着一堆证据来到了宣武帝面前,还大剌剌地告诉宣武帝——
父皇您当年冤枉了好人,现在人家苟活于世的小儿子为了见您一面,还从丹衢城的城楼上跳了下去,您无论如何也得将这件案子再查一遍。
宣武帝大抵是真的太宠爱凝胭公主了,被凝胭公主这样打脸,宣武帝非但没有气恼,还当真顺着凝胭公主的意思,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一案翻出来查了查。
宣武帝当时是下令命大理寺重查此案的,翻案的证据又是凝胭公主亲自呈上去的,凝胭公主自然少不得要在其中有意无意的掺和一下。
结果,随着案子被逐渐翻开,还真叫凝胭公主发现了许多端倪。
之后,从那年初冬开始,便是震动华熏国上下的——前威远大将军平反案。
知道自己当真怨判了前威远大将军,宣武帝当年震怒之余还下了“罪己诏”,言其当年听信奸佞谄臣之言,冤判了前威远大将军一案,今下罪己诏为前威远大将军正名,并严厉追查当年一案的参与人员,凡涉案之人绝不姑息轻饶。
之后,在宣武帝平旭十二年深秋,经过一年的雷霆彻查,前威远大将军平反一案终于尘埃落地。此案斩杀大小官员共计六十四人,流放者达五百余人,其余牵连着众。
当真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无忧
只是人都死了,连神钧武那苟活于人世的幼子,为了替父翻案,都从丹衢城的城楼上跳了下去……案子便是平反了,又能如何……
而话说当年“勾结犬戎将领通敌叛国”的威远大将军神钧武被处死后,转眼便到了华熏国宣昭太皇太后的九十大寿。
说到这宣昭太皇太后,就不得不说一句——她的一生当真是极具传奇色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奇女子!!!
华熏国开国太祖有好几个儿子,但最后大多战死了沙场。唯一活下来且继承了太祖的皇位的,是太祖的小儿子锦谥,也就是后来华熏国史上的第二任皇帝,史称:宣昭帝。
这宣昭太皇太后,便是华熏国开国太祖的儿媳;宣昭帝锦谥的结发之妻。
宣昭太皇太后出生于“诸侯之乱”末年,虽然那时天下大势已基本趋于平定,却仍旧有不少地方战乱不断,还有流寇作乱。
据年迈的宣昭太皇太后自己所言,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便死在了战乱里,导致宣昭太皇太后小小年纪便吃尽了人间苦楚,生生在那个战火纷飞、流寇作乱的年代里养成了个小年老成、临危不惧的性子。
大抵是因为生在乱世里,早就习惯了周围的战火纷飞,年轻时的宣昭太皇太后全然不像如今丹衢城里的那些女儿家们那样娇滴滴的。
这一点,仅凭年少的宣昭太皇太后于纷乱的战火中救了年轻的宣昭帝便可见一斑。
自古是英雄救美人,可到了宣昭帝和宣昭太皇太后这里,却是反了过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被宣昭太皇太后救了,心怀感恩呢;还是因为宣昭太皇太后年轻时无论是模样还是身段都不差……总之年轻的宣昭帝在醒来后便对宣昭太皇太后一见倾心。
之后,宣昭帝和宣昭太皇太后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夫妻。
宣昭帝和宣昭太皇太后相携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期间一直恩爱有加、夫唱妇随,于当时那还不算平稳的世道里也算是一段佳话。
只可惜宣昭帝年轻时于战乱之中受过伤,留下了旧疾,登基为帝以后又日日操劳国事,致其才三十多岁的年纪便早早薨了。
宣昭帝故去后,当时不过二十多岁,还是华熏国皇后之尊的宣昭太皇太后以铁腕手段将她那才几岁的幼子推上了华熏国的皇位,史称:宣文帝。
年幼的宣文帝登基以后,宣昭太皇太后便命人在龙椅后面挂了一面帘子——垂帘听政。
其实宣昭太皇太后本无野心,一开始垂帘听政,也是因为担心那些朝臣欺宣文帝年幼,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才硬着头皮做下的如此决定。
却不成想,那面挂在龙椅后的帘子自打挂上去以后,便没能再撤下来……
而宣昭太皇太后更是被生生逼着开始了她那长达五十多年的垂帘听政……
第40章 平旭二年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待卿之以诚 ”查找最新章节!
世人皆只知道华熏国的宣昭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五十载,却不知道,其实早在宣文帝二十岁及冠那年,宣昭太皇太后就在一次早朝结束时,当着华熏国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了要撤了那面垂在龙椅后的帘子的提议。
当时听闻宣昭太皇太后终于要撤掉垂帘时,华熏国的文武百官们别提多高兴了,就差点鞭炮庆祝了。毕竟一直让一个女人把持朝政,就算这个女人再有能耐,也依然让华熏国的文武百官们感到膈应……
然而,天不遂人愿——
宣昭太皇太后要撤掉垂帘的话头一天才说出去,犬戎和北狄联兵围攻华熏国西北边境的消息,就于第二日呈上了华熏国朝堂。
若仅是如此,到也不妨碍宣昭太皇太后继续撤掉垂帘。只是不曾想,犬戎和北狄不但联兵围攻华熏国西北边境,竟还同时派了杀手潜入丹衢城刺杀宣文帝!!
宣文帝年少时受过惊吓,即便成年了也胆子小的很。而在经历了两次险些命丧黄泉的刺杀之后,年轻的宣文帝竟直接被吓得一病不起了!
从此,惊吓过度的宣文帝身体时好时坏,偶尔好些能上朝的时候,宣文帝身边也围着一大堆禁军护卫,让坐在垂帘后的宣昭太皇太后头疼不已。
宣昭太皇太后无法,只能又改口吩咐下去——龙椅后面的帘子先别动了,等宣文帝情况好转些了再撤罢。
熟料,宣文帝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及至后来,宣文帝竟是干脆连朝也不上了,整日里就躲在被禁军重重护卫起来的寝宫里疑神疑鬼的。
得,这下宣昭太皇太后就算想撤了垂帘撒手不管朝事,华熏国的那些文武百官们也不能答应了——
虽然女子当政让他们心里膈应,但总比无人把持朝政好吧!!
嗯有人说女人当政是牝鸡司晨牝鸡司晨就牝鸡司晨吧!没看见宣武帝都罢朝了么
嗯又有人说女人当政是祸乱朝纲去去去!瞎啊!看不见啊那宣昭太皇太后都垂帘听政十几年了,她老人家治下的华熏国那是一年好过一年好吧!要是让成日里疑神疑鬼的宣文帝独掌朝政,那才是真正的祸乱朝纲好吧……
而自打宣文帝被犬戎和北狄派潜入丹衢的杀手刺杀出了心病以后,不过几年光景的样子,因为成日里的疑神疑鬼以至宣文帝精神压力太大,才三十岁上便早早故去了。
宣文帝膝下只有一子,宣文帝故去时,其子虽也有十余岁了,却也尚算年幼。而当时的宣昭太皇太后却已到了知天命之年。
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可是因为宣文帝的突然故去,宣昭太皇太后只得又继续辅佐宣文帝的儿子、她的孙儿登基为帝,史称:宣孝帝。
宣孝帝虽不似他的父皇宣文帝那般不经吓,却因为出生时早产了一个多月,自幼体弱多病,也造就了个软弱怯懦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都极没有主见,明明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别人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将其左右。
夫君短命,儿子、孙子又全都是个不成器的样子,气得当时才五十多岁,却因为长年累月地操劳国事而早早就花白了全部头发的宣昭太皇太后一狠心,直接吩咐——龙椅后面的那面帘子别撤了,继续让它挂着!!
宣孝帝在位二十多载,期间虽无大的建树,但因有宣昭太皇太后一直从旁督促着,也无大过。后因为体弱多病,宣孝帝四十还不到,便又早早故去了。
宣孝帝生前虽勤勤恳恳地生了三个儿子,但是大儿子、二儿子都年纪轻轻地便战死沙场了,且他二人战死之时连个子嗣都没来得及留下。100文学
到了宣孝帝故去以后,偌大的锦氏皇族,最后竟只剩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锦程。
于是,理所当然地,宣孝帝的幼子锦程登基为帝,史称:宣武帝。
二十一岁的宣武帝登基称帝那一年,宣昭太皇太后已有八十高龄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年岁高了,力不从心了;还是因为觉得宣武帝不像他的父皇、祖父那样软弱无能……
总之,宣武帝才登基不到一年,宣昭太皇太后就命人撤掉了龙椅后面的那面垂帘,回去她的慈安宫安养晚年去了。
及至凝胭公主锦画堂五岁这一年,宣武帝已在位整整十二年了,宣昭太皇太后也踏踏实实地在慈安宫里安养了十二年。
只是毕竟是九十岁的老人家了,年老体弱多病什么的那是肯定的。
是以过完九十寿辰才一个多月,宣昭太皇太后就在一场睡梦中与世长辞了……
若论起宣昭太皇太后对于华熏国江山社稷的贡献,那绝对是有目共睹且无可指摘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