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卿之以诚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秦墨兮
被实名告发勾结敌国犬戎将领、通敌叛国的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终于从华熏国西境押解回了丹衢城,并被下了大理寺牢狱。迅
据说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在西境被擒住后,负责执行此任务的武官还从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在西境的府邸中搜出了几十封其与犬戎某将领来往的书信。
按理说,这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证据算是齐全确凿了,完全可以依律处斩。但在威远大将军神钧武被押解回丹衢并关进大理寺牢狱后,负责审理此事的大理寺并没有直接就因此定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的罪。
虽然从层层证据上来看,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的罪行确实已经罪证确凿。可通敌叛国不是偷鸡摸狗这种可以从轻发落的小事,而是一旦证据确凿就要夷三族、甚至诛九族的大罪!!
大理寺里虽有些官员尸位素餐、为人处事甚是混账。但偌大的大理寺内上百名官员也不全是吃白饭的——
至少那些干实事的官员就深知证据是可以造假的、笔迹更是可以模仿的!
宣武帝脾气急躁,面对摆满了龙案的各种直指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证据,宣武帝自然会恼怒。可宣武帝也就是当时恼怒了一下,等到气头过去了,宣武帝也想到了证据可以伪造等诸多疑点。
所以,在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尚未押解回丹衢前,宣武帝就明着给大理寺下了旨意——
必须严查此案,大理寺上下不得有任何玩忽职守,违者以同罪论处!
俗话都说捉贼要拿脏。关于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一案,如今虽有足够的物证,看似已经足够给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定罪了,却无人证……
说起来,大理寺卿王禹溪的夫人与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的夫人是手帕交,而自从威远大将军出事以来,王禹溪的夫人就成天在她丈夫面前闹腾,口口声声地说着威远大将军绝不会做出此等有违纲常、大逆不道的事情云云。
大理寺卿惧内,这几乎是丹衢城内大小官员都知道的事情。
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家夫人施加的压力,一方面,王禹溪也是感念威远大将军毕竟守护了华熏国西境那么多年,不想随随便便就冤屈了威远大将军。
所以大理寺上下才一直在犹豫,犹豫着要不要仅凭这些难辨真假的书信便定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罪……
然而,就在这种紧要关头,好巧不巧的,与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勾结的那名犬戎将领竟单枪匹马地出现在了华熏国西境的阴度关外,并肆意扬言——
若是威远大将军神钧武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犬戎必带兵踏平阴度关,不死不休!
虽然那犬戎将领只是站在华熏国西境的阴度关外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但那些话,却无疑是佐证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之言啊!
得,这下好了,物证有了,人证也主动站出来了。
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大理寺连最后的一丝犹豫也不需要犹豫了,直接向上呈禀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确实勾结了敌国犬戎将领、通敌叛国”的折子,并在折子里详述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所有罪行罪证。
于是,从被人实名告发,到被押解回都城打入大理寺牢狱,再到大理寺四处收罗罪证,到最后的罪证确凿,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华熏国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的罪名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第119章 命运轨迹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待卿之以诚 ”查找最新章节!
按照惯例,凡是在边境御敌的将领,其至亲家眷都是要常驻帝都,不允许带去边境的。
此举说得好听些,是“边境混乱危险,恐将领之家眷随行罹难”;其实说白了,就是当朝天子害怕驻守边境的将领反叛,将他们的至亲家人全部扣押在帝都之中充作人质!
有了至亲家眷的牵绊,但凡是有些良心人性的边境将领都不会轻言反叛。
更有那种重情重义的将领,就算被当朝天子逼到了死路上,为了留在京都的家眷能平安活命,这类将领宁可一死,都不愿意举兵反叛连累家人。
且不论宣武帝心里对神钧武有几分信任,总之神钧武担着威远大将军的职位,在华熏国西境统御四十万兵马,这对于宣武帝而言就是极具威胁的!
不论是出于为他自身考虑,还是为华熏国的千万百姓考虑,宣武帝都必须将神钧武的至亲家眷全部留在华熏国都城丹衢城内。只有手中掌握着足够分量的人质,宣武帝才敢放心让神钧武在边境统御四十万兵马啊!
此前就说过了,华熏国四方边境,宣武帝最重视的其中两处边境,便是北境和西境了。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两处边境之外,有如虎豹豺狼一般的北狄和犬戎!!
自家的边境领土常年被一群虎豹豺狼觊觎着,谁能放得下心啊!!
为了华熏国内的安泰平稳,自打宣武帝登基以后,连年来往北境和西境这两处边境投放的兵力那是相当多的。就连守关的将领,都是宣武帝斟酌了又斟酌才选定的人选——
华熏国北境历来是由镇北大将军颜武镇守的,那些北狄游兵单是见着镇北大将军麾下颜家军的旗帜都能吓个半死,将北境边防继续交给镇北大将军,宣武帝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是这西境的守关将军年事已高,主要是其在战场上受了伤,不但腿脚不便,人也偶尔犯糊涂。阴度关乃华熏国西境的边防要塞,必须得换个人选才行……
经过再三斟酌之后,宣武帝钦定了当时还是正三品骠骑卫上将军的神钧武去接替西境那位老将军镇守阴度关,并将神钧武连升四级,直接封了正一品威远大将军的职位。
华熏国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他们的皇上是真的很看重北境和西境这两处边防,因为无论这两个地方哪一处出了事,他们的皇上都会着急上火、夜不能寐。
然而,就是这名宣武帝自己钦点的守关将军,竟然被人实名告发勾结犬戎将领、通敌叛国!不但罪证确凿,连其勾结的犬戎将领都站出来为其说话了!!
无论搁在哪朝哪代,勾结帝国将领、通敌叛国,都是罪无可恕的死罪!最轻也是要抄家灭族的!
而搁在宣武帝这里,勾结帝国将领、通敌叛国,更是要诛九族的死罪!!
如今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勾结敌国犬戎将领、通敌叛国”的罪名被证实属实,被触了逆鳞的宣武帝一怒之下,又一次当朝怒摔了龙案之上的玉玺!
盛怒之中的宣武帝不但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在丹衢城内的家人全部打入了大理寺大牢,判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夷三族、流放六族(男子流放、女子悉数没入奴籍)的处置;还下令,过完了今年的中秋节,就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三族上下全部于东阳门外处斩!世纪
面对怒火冲天的宣武帝,满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蝉。
就这样,从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威远大将军神钧武勾结敌国犬戎将领、通敌叛国一案沸沸扬扬地折腾了一个多月,似乎终于在昨日宣武帝的一通怒火中落下了帷幕。
而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许是为了应一应“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乱窜”的景。从昨日开始,丹衢城及其周遭百里内的天就一直阴沉沉的,半丝阳光都瞧不见。
明明是酷暑炎炎的七月,白日里的高温似乎都能将人热疯。可从前几日开始,只要一入夜,这天气就似发生了骤变一般,整宿都是凉飕飕的,冷得令人背脊发毛。
话说这几个月凝胭公主时常乔装打扮,跟着文旭太子偷溜出宫去玩儿的事,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都已经发现了。
并非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监视着凝胭公主,而是俗话说的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打从四月下旬开始,那文旭太子隔三差五地就出宫去,而每次文旭太子一出宫,凝胭公主就跟着不见了。就是个傻子也该知道凝胭公主是去了哪里啊!!
至于宣武帝那边……
宣武帝整日里忙于政事,最近又出了威远大将军神钧武通敌叛国这么一桩糟心事,宣武帝几乎天天都臭着一张脸,已经很长时间没笑过了。
这个节骨眼儿上,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都不想让宣武帝更糟心,索性就一直心照不宜地瞒着小丫头经常偷溜出宫去玩耍的事。
只是瞒着宣武帝归瞒着,这该教训的话,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也没少教训小丫头。
毕竟凝胭公主若只是在宫里胡闹到也罢了,出不了大事儿。便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儿,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也能及时赶去处理。
可小丫头片子竟敢溜出宫去玩儿这胆子真是肥到没边了啊!!
那宫外是什么地方啊那可是到处都藏着看不见的危险的!!
凝胭公主聪慧是不假,可小丫头到底是小丫头,根本不明白这古往今来即便是天子脚下也从未曾有过真正的太平啊!
对于凝胭公主跟随文旭太子溜出宫去玩儿的行径,唯恐凝胭公主在宫外遇到什么危险的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已经揪着凝胭公主说教了好几次了。可每次凝胭公主都是当面答应得很好,转个身就又溜出宫去了,气得慕翎太子药都多喝了两碗。
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就换了个思路,想着不如从文旭太子身上着手,曲线救国
毕竟凝胭公主凭她自己的本事可还没办法偷溜出宫去,只要摆平了文旭太子这个罪魁祸首,一切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
第120章 命运轨迹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待卿之以诚 ”查找最新章节!
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想要从文旭太子身上着手,曲线救国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碍于始终没有抓到文旭太子和凝胭公主狼狈为奸溜出宫去的现行,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只能旁敲侧击地提醒文旭太子:不要再带凝胭公主出宫去了!
那文旭太子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总是装作一副听不懂的样子,气得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胃都疼了,在心里将文旭太子翻来覆去地骂了好几遍。
其实文旭太子也没怎么想,就是文旭太子和凝胭公主早就达成了协议:文旭太子带凝胭公主出宫玩一次,凝胭公主就放文旭太子进藏书楼一天!
虽然上次将随行御医借给凝胭公主后,文旭太子换来了进出藏书楼的特制令牌;可凝胭公主贼精贼精的,将人用完了还给文旭太子时,顺手就将文旭太子进出藏书楼的令牌给收走了,还美名其曰:这次的交易结束了。
为了能顺利进入藏书楼阅览那些珍贵典籍,文旭太子才舍不得出卖凝胭公主呢!
更何况,就算没有藏书楼这个诱饵,单论像凝胭公主这样好玩儿又不怕事儿的小丫头,文旭太子也舍不得出卖她啊!
文旭太子和凝胭公主一个装傻装听不懂,一个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俩人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心照不宣,珠(狼)联(狈)璧(为)合(奸)!!
凝胭公主和文旭太子都是那种不好管教的货色,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见说教根本起不到作用,可又不能真将人关起来,便只能放弃了。
当然了,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不可能真的任由凝胭公主出宫去涉险,只能一再叮嘱凝胭公主:非要出宫去玩也可以,多带些身手好的禁卫军随行!
为了凝胭公主,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也算是操碎了心了。
见昭德皇后和慕翎太子松了口,凝胭公主高兴坏了,这往宫外跑得也更勤了。
此前凝胭公主每次出宫,都是乔装打扮了跟在文旭太子身边偷溜出去的。
如今可到好,凝胭公主出宫再也不用偷摸儿的了,每次出宫那叫一个光明正大、大摇大摆,光是随行的禁卫军就跟了十好几人!
只是自打入了这七月,昭德皇后就给凝胭公主下了死命令:在过完中元节之前,凝胭公主绝对不许出宫,就算是在宫内也不许随意乱跑!
民间都说“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乱窜”,凝胭公主知道昭德皇后这是怕她沾惹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才限制了她的出行。
反正前两个月她也玩够儿了,向来顽皮的凝胭公主这次难得听话了一回——
这都半个月了,凝胭公主除了每天去慈安宫给宣昭太皇太后请安,就去了几次椒房殿和东宫。连文旭太子住的行宫都没怎么去了。
就在锦画堂想着,熬过今天她就又可以出宫去玩耍了时,却听见芍药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公主,刚刚宫门处来人禀告,说是京兆尹江大人求见公主,这会儿还在宫门外候着呢!”天籁小说
窝在窗前软榻上午休的锦画堂蓦然睁开眼,不确定地问:“确定是京兆尹求见”
站在软榻前的芍药微垂着脑袋,肯定地回答:“的确说的是京兆尹江大人求见公主。”
闻言,锦画堂扭头看向旁边大开的窗户外那阴沉沉的天色,暗自嘀咕:“难道是他回来了不应该吧!这三个月都还差几天呢……”
“公主,您说什么”芍药确实没听清她家小主子在嘀咕什么。
望着窗外的小姑娘没有回答,只是猛地回过头来,拧着眉吩咐:“快!给本公主换身衣裳,咱们得出宫一趟了。”
“是。”芍药想也没想地就应下了。应完了,芍药这才想起来昭德皇后半月前的叮嘱,当即又伸手拦住了跳下软榻正要往屏风后跑的小姑娘,一本正经地道:“公主,皇后娘娘吩咐了,明日之前您不能出宫。”
“就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不会耽误太长时间。”小姑娘伸手扒拉着横在她面前的胳膊,语气有些着急:“只要不让母后知道就行了。”
“公主还是别为难奴婢了!”比起看似性格恶劣其实待人宽厚的凝胭公主,芍药更加畏惧看似待人宽厚实则超级严厉的昭德皇后啊!
因此,对于小姑娘坚持要出宫的要求,芍药不敢退让半分:“公主!万一让皇后娘娘发现您今日出宫去了,奴婢挨罚到是小事,就怕皇后娘娘迁怒……”
芍药苦口婆心地想要劝阻小姑娘放弃出宫的念头,然而不等芍药将话说完,小姑娘就一个矮身从横在她面前的那只胳膊底下钻了过去,一边往屏风后跑一边嚷嚷着:“哪儿那么多废话!赶紧去拿衣裳!顺便让香堇进殿来顶替本公主!一切后果本公主担着!!”
深知小姑娘那倔强性子的芍药沉默须臾,终究只能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去帮小姑娘取衣裳了……
华熏国各品级官员服饰的颜色分别是:帝后着玄衣纁裳;王公及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袍;五品以上着绯(大红)袍;五品以下着绿、青袍;士兵着皂(黑色)袍;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着白袍衫。
因为京兆府管理着整个丹衢城及周边的治安问题,所以平时若无大事,京兆府官署内的上下官员是不用上朝点卯的。
但相对的,因为每日都要在官署里处理大小事情,所以历任京兆尹每每出现在人前都是一身从三品的大红袍,特别扎眼。
太扎眼的结果就是,锦画堂和芍药等人还没走到宫门口呢,老远地就看见了等候在宫门外的穿了一身从三品大红官袍的京兆尹江志俊。
因为背对着宫门的方向站着,所以江志俊也没注意到他要等的人已经出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