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夏侯渊身边的将官齐声称诺后,八千铁骑随即调头重返弘农魏军大营。而与此同时,梁军的五千战骑和“鸵鸟步卒”已从汝阳县城旁掠过,全部进入了汝水河谷。
第642章 玩什么花样?
父城是北汝水中段的一座小城。这里虽算的上是魏国边城,但与梁国控制区域隔着崇山峻岭,远离南阳和弘农前线。因此城头巡逻放哨的辅兵役卒们没有丝毫警惕之心,他们成群懒洋洋的沐浴在春日阳光下,或站或蹲或坐在城头上聊着天。
此时,距离他们十余里的汝水上游,数十骑正在快马加鞭的飞驰着。他们都是夏侯渊派出的令兵,本是若干组,但却因为在这一段上同路,所以混在一起同行。
他们转过汝水的一个河湾后,汝水对岸那支奇特的梁军人马又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数以千计的长颈巨鸟,伸展起长达数尺的翅膀,大步流星的在河岸边的草丛石滩水洼上飞奔着,溅起无数白色浪花。那声音虽然不如万马奔腾的夏日奔雷之声,但也气势非凡。伴随着这些巨鸟骑兵的还有成百上千的梁军轻重战骑。
魏军令兵信使们能见到梁军,心里清楚对方也能见到自己。急忙策马尽可能向远离河岸的地方跑去,但他们还是不得不与梁军保持同向而行,因为若不兜圈走远路的话,通往颍川各县的道路只有这么一条。
不料,梁军却当他们透明不存在般,根本没有理会他们,继续埋头赶路,连象征性的放几支箭矢都没有放。
此时张辽也在军中策马飞驰,他的一名参将问道“将军,河对岸的明显是魏军的信使或者斥候,我们为什么不派点人手截杀他们。现在春汛未至,河水还很浅,有些地方我们的战马能轻易淌过去。”
张辽解释着说“我们现在只能关注一件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方城。我们没时间和精力去与他们纠缠。他们最多就是给各郡各县通风报信。这些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只要及时赶到方城。即使他们去给方城报信,这对我们而言也没什么意义。”
很快那些夏侯渊派遣的信使赶到了梁军的前方,其中两骑向最近的父城奔去。他们打马淌过汝水来到城下,发现城门居然是大开的。他们直接冲入了城门,进城后便高呼起来“快关城门,后方有梁军,梁军马上就来了”
但是城中却没有人理睬他们的话语。城头,那些魏军辅兵役卒们的注意力都被正奔涌来的梁军所吸引。他们都还在不以为然的对梁军指指点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原本在城门处站岗的几名役卒也跑到城楼上看热闹。
“看朝廷又派大军南下了。”
“上次先帝驾崩在南阳,数万大军尽灭,这次天子定是要兴兵为父报仇啊。”
“你们看这些兵士怎么是骑着巨鸟在奔走”
“这是什么稀罕事情不对,他们虽然没打旌旗,但号服不像是我们魏军”
“别疑神疑鬼,一惊一乍的了,这里除了我们魏军,还能有什么兵马前来”
“不管是不是,快先把城门关了。”一名头目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失声高叫起来。与此同时,城下传来两声惨叫。
原来两名夏侯渊的信使见无人理会自己,便跳下马来去关城门。就在这个时刻,数以百计的箭矢密集的向城门洞射来,顿时将这两人射成刺猬。
这些辅兵役卒总算明白过来,这些以长颈大鸟当坐骑的兵马真的是敌军。但他们慌手乱脚,拉吊桥的拉吊桥,跑下城去关城门的跑下城去。
但是已经晚了,梁军最前锋的重装骑兵已奔驰到吊桥上。这些辅兵役卒都是些临时拿起刀枪的农民,见到这些纠纠铁骑已是魂飞魄散。下到城下的役卒见此早已心慌意乱,转身就跑。梁军重装铁骑已然冲入,噗噗两枪,将那两名还在试图关城门的信使挑飞,而后沿着主街放马飞奔。父城中无论军民,如同被敢鸭子一般从主街上四散开而去,穿号衣跑的慢的皆和那两名信使下场一样。紧接着,梁军鸵鸟骑兵和战骑蜂拥进入父城。
父城府衙中,县令得到禀报,顿时吓的魂不附体,他和县中都尉商论来商论去,认为如今和梁军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死路一条,最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跑要么降。县令带着家眷收拾细软正准备跑路时,一名衙役气喘吁吁的来报“禀县令,梁军撤了”
听到此话,县令更是惊讶不已道“这么快就撤了他们可是劫掠了府库粮仓,或是屠了城”
“启禀县令,这些都没有发生。实际上不应该说是撤,而是从我们父城通过。他们从北门入,南门出,只是从大街上经过。除了斩杀几名挡在他们路上的我方兵士,秋毫无犯。出了南门后便绝尘而去。”
这县令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原来只是从我们这经过,可把某吓的不轻。去,传本令守军令,从今日起,四门紧闭,夜间宵禁,白昼时分进出人员也要仔细盘查”
“诺”
“等等,某还要修书一封上奏朝廷,说明梁军铁骑突然来犯,被本官击退的之事。”
实际上若不是因这父城城门大开,梁军能抄个近路穿城而过,张辽都不会进入父城,而是直接绕过。张辽正在争分夺秒的赶到方城,一刻也不愿意耽误在其他事情上。
司马浮坐在方城的府衙中,不停的捋着胡子,这是他陷入沉思的表现。他捋胡子的手突然顿住,向坐在他对面的徐晃问道“这梁军久久不展开进攻,起初某还以为他们是在打造攻城器具或是等待机会。但过去这么久了,他们还是按兵不动。这就怪了,若是他们害怕伤亡,就应该知难而退。而不是顿兵方城下,进也不进退也不退,徒耗钱粮。本令守担心他们又在玩什么花样。”
徐晃抱拳道“请令守放心,某派出斥候日夜监视梁军,除了辎重粮草以及押运兵马在梁军大营与宛城间来回移动,未见到梁军兵马有什么特别举动。他们玩什么花样,总得调动兵马来完成吧。可现在他们举国之兵的六七成都被钉在这没动,能玩出什么花样。”
此时有令兵入内禀报司马浮说夏侯渊的信使来了。
第643章 极速神兵
司马浮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吩咐人将信使迎进来,一边对徐晃道“难道他们的弘农战场又吃紧了又要从我们这求增援,否则给某来什么信。我们这也就万余兵马,还要面对十万梁军,怎么可能调拨额外兵马增援他。”
徐晃也纳闷的说道“不应该啊,我们方城要塞扛住了梁军绝大多数兵力,那潼关还能有多少人马他夏侯渊拥兵数万,难道还能被梁军打的吃紧”
他们说话间,夏侯渊的令兵已被引入到大堂之中。来人一见司马浮,便单膝跪地叩拜道“小人是夏侯渊将军派遣来的,特向方城要塞令守司马大人递送紧急军情一封。”边说边将书信呈递上去。
司马浮不以为然的接过书信,口中还不无得意的说道“紧急军情啊。汝看,某一猜就知道是来向我们要援兵的。”等他打开信,扫了两眼,脸孔已变了颜色。
紧接着他一边挥舞着那张信纸,一边又吃惊又愤怒的说道“本在弘农与夏侯渊对峙的梁军竟然不顾孤军深入的危险,向我们这个方向奔袭而来,更可气的是夏侯渊竟然不将他们拦截住,甚至没有尾随而来,只是让令兵给某带来了这封书信。”
徐晃从他手中接过那封书信,匆匆浏览了一遍,对司马浮道“令守,他夏侯渊未将这支梁国孤军拦截住,也没尾随追来。此事虽然可气,但对他夏侯渊而言,却也有充分的理由。这事即使在朝堂上公开争论,圣上也没有理由责罚他。相反,倒是让我们为难棘手了,我们也先别管夏侯渊了,现在还是想想怎么对付这支梁军吧。”
司马浮冷静下来一想,徐晃的话确实有些道理。魏廷给之前的张燕,现在的夏侯渊任务都是屯守弘农到洛阳一线,防止梁军攻占弘农洛阳,从而达到阻止梁军从此处大举进犯魏境的目的。
但这其中并不包括阻挡任何梁军深入魏境,因为这也不可能做到。弘农并非类似方城,潼关这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冲所在。
若梁军硬要绕过对方大营甚至绕过洛阳,向魏国腹地深入,那谁也拦不住。但是,只要弘农和洛阳还在魏军手中,梁军就应该不敢这样做。真这样做了,深入魏境腹地的梁军就成了没有后援的孤军。只要魏国各地守军处置得当,将其覆亡是迟早的事。
所以对这几千梁军,夏侯渊拦截不住甚至不进行追击,都有充足的理由免责。而对于负责整个颍川汝南战区防御的司马浮,责任却是推脱不掉。
此时,司马浮思来想去,理不出头绪。只好开口向徐晃讨教道“公明,汝看这几千梁军到底是何意啊我们又该如何处之”
徐晃铁青着脸,对司马浮应道“这支梁军目的可能是专门来袭扰劫掠我魏境大后方的,更可能是来夹攻我们方城要塞的。若是后者”
徐晃说到这,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道“若是后者,后果不堪设想啊方城要塞建设时间极短,绝大部分设施城防都是为了抵御来自南阳方向的敌军进攻。但东北面,朝向我们魏国的这一面,却没有构筑什么防御设施。城墙只有普通县城的城墙一般高,甚至连护城河都没有挖掘”
司马浮明显没有他兄弟司马懿那般睿智,遇到这种紧急情况,脑中也乱成了一团麻。他摆手打断徐晃的话道“哎呀,公明,现在时间紧迫,汝就直接说我们该怎么办吧”
徐晃应道“首先,令守应该给颍川,汝南各县发出急令,让他们坚壁清野,关紧城门。同时还要令他们抽调辅兵役卒前来增援方城。当然,我们要这些辅兵役卒主要不是让他们守城做战,而是为了紧急加强方城要塞对东北面的防御工事。”
司马浮点点头道“就照公明将军所说的办,某这就下发军令”
他的话音未落,又有令兵急匆匆的来报“禀令守,方城的南边出现了大批梁军,约莫五千人上下,皆为骑兵。而且其中很多骑兵的坐骑是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长颈怪鸟。”
司马浮一拍大腿道“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
徐晃也在一旁惊讶着念叨着“这速度也太快了。按信上的落款时间,他们昨日傍晚才从汝阳经过,现在还不到晌午。仅仅七八个时辰时间,他们就奔袭近三百里赶到了方城,和我们的加急军情一样快”
不等徐晃念叨完,司马浮就高声喝令起来“快关城门令左中右三城兵将都紧闭城门,加强对要塞东北面之敌的防范”
令兵立刻回道“禀令守,三城已经四门紧闭,兵将也已登上城头警戒。”
徐晃见司马浮如此紧张,又安慰起他来“令守也不用过于忧虑。东北面的梁军毕竟是支孤军,相信他们没带什么粮草。只要我们坚守四五日,他们不用打就会自行溃败而去。而且以夏侯渊给我们的书信来看,这些梁军骑兵都是轻装前行,投石机,弩炮,楼车这样的攻城器具他们肯定是没有。就是云梯他们也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即使我们在东北面的城防薄弱,对于他们而言依旧是固若金汤。”
司马浮点点头道“但愿如公明将军所说。”
方城要塞左城之外,一名参将向张辽问道“将军,此处有左中右三座城池,入夜之后,我们该突袭哪座”
张辽微微一笑道“这某也不清楚。但这道长墙西南边的我军清楚。我们要先和他们取得联系,先把信号箭发了吧。”
少顷,一支响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飞向天空,它的尾部还带着长长的红色烟迹。这样的响箭一连射出数支。很快,方城要塞长墙的东南边,几个梁军的热气球飞艇冉冉升起。吊篮中的令旗手一板一眼的向张辽这边打起了旗语。张辽军中也有几骑策马而出,从囊袋中取出令旗,向对方做出回应。
第644章 声右击左
“传某军令,步卒集中在右城集结列阵,但是不要弃鸟。所有骑兵警戒,防止其余魏兵从其余两城中冲出对我突袭。”
随着张辽的一声令下,约两千重装骑兵和轻骑飞羽便分为几股,在方城右城的左侧巡弋起来。一旦有魏军从中城和左城中冲出,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将他们击灭。
方城右城是要塞三座城池中,屯驻魏军兵力居中的一座。西南面冯宇亲自统帅的梁军,早已用升空热气球将三城兵力分布大概情况打探清楚,现在已经将这些情况通过旗语告诉了张辽这边。
右城城头的魏军兵卒见梁军在右城外集结列阵,显得十分紧张,还未等梁军进攻,就纷纷扬扬的射出箭矢。只是梁军远在他们的射程范围之外,箭矢最后都纷纷扬扬的飘落在地。坐镇中城指挥的徐晃也认为梁军会集中兵力攻击右城,急忙抽调中城和左城的兵力向右城增援。
正在升空热气球吊篮中观察的赵云能清楚的看到,左中两城中,大批的魏军兵士顺着长墙甬道奔向右城。因为城外有梁军铁骑的威胁,这条长墙甬道已是他们唯一的安全通道。
此时,张辽麾下的步卒已列好了方阵队形,做好了攻城准备。只待张辽一声令下,便会跳下鸵鸟发起进攻。
谁知,张辽却迟迟没有下令。反而是方城要塞的西南面突然鼓号声大做起来。成千上万的梁军开始向方城的那道长墙推进。且不止是攻击一处,而是同时进攻长墙的三处位置。
当他们的投石机和弩炮推进到一定位置后,便开始向方城的长墙投射出发发巨石和石弹。这些巨石石弹砸在城墙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却只给坚硬的城墙留下坑坑洼洼的痕迹。
长弓手的重箭也飞上高达七仗左右的城头,但这样的高度,让箭矢动能都转化为势能,没有以往的那种威力和速度,城头的魏军兵卒能轻易躲过。
在高顺的指挥下,梁军步卒顶着盾牌,继续推进。他们人人身上都背着柴禾捆,冲到壕沟边沿上时,便将柴禾捆投入到壕沟之中,很明显梁军要填壕。
本在中城东城墙督战的徐晃此时跑上了长墙墙头,看着城下黑压压一片的梁军人头,拳头握紧了松开然后再握紧如此反复。
他此时正在心中犹豫不决。他明知道这一边的梁军进攻只是为了吸引魏军的注意力,为要塞东北面主攻的梁军协助。可他若真对西南面的梁军不管不问,他们就会真的填满沟壕,而后真的展开攻城。
咻的一声,一支重箭向他扑面射来,徐晃的亲兵喊了一嗓子“将军小心”,便扑到他面前,为他挡住这一箭。这是支从热气球吊篮中射出的箭矢,一下就穿透了这名亲兵的甲胄,将他射翻在地。
亲兵的死促使徐晃下定决心,他一边将身体藏到垛墙后,一边大声的喊叫道“传某军令,调拨一半的兵力来守要塞正面”
随即,魏军大批兵卒源源不断的从三座城池中冲上长墙的甬道,开始防守起长墙来。他们中的弓弩手乱箭齐发,射向正在填壕的梁军兵士,分布在长墙上的上百门弩炮也开始向远处的梁军军阵抛射石弹和弩枪。
魏军箭矢过于密集,城下填壕的梁军步卒不得不组起龟壳大阵,如此一来,填壕沟的速度自然慢了下来。但是梁军的投石机和弩炮没有丝毫停息,兵士们汗流浃背的上弹上弦,开机反复着抛投动作。
轰的一声,一颗硕大的石弹落在城头地板上,因为方城长墙太高,落地之时只发出一声不太大的脆响,但是滚圆的石弹向前冲的动量却没消去,以万钧之力继续向前翻滚着。一名魏军弩炮手躲闪不及,石弹正好从其脚背上碾过,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他的整个脚掌被碾碎。还没等他痛呼哀嚎起来,那石弹又撞到弩炮的支架上。嘭的一声,便将弩炮支架的一条腿撞断。整个弩炮挟着坍塌下来
方城要塞的东北面,一直引而不发的张辽狠狠将悬于空中的手掌挥下,口中吐出两个字“步卒迅速转移到左城城下,集中兵力攻击左城”
随着鼓号声大作,他麾下那些蓄势良久的“鸵鸟骑阵”突然飞也似的向左边快速奔跑起来。仅仅用了片刻钟时间,便抵达了十余里外的左城城下。他们跳下鸵鸟,稍微整理下队形,便顶着盾牌,向着左城那只有三仗高的低矮城墙疾步奔去。
这方城要塞的左城本就是屯守兵力最少的一个城池,平时只有两千余人。其余兵力都配置在中城和右城,其中中城最多有五千人,右城其次,有三千余人。
刚刚徐晃以为梁军要集中兵力攻击右城,又从左城抽调出一曲人马,现在左城只剩千五左右的兵力。而却这些兵力还有部分得防守来自正面长墙梁军主力的攻击。所以此时,左城的魏国守军兵力实际上非常薄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