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他话未说完,已听到箭矢破空呼啸的声音,数量还挺多,至少有七八支。随着连串惨叫哀嚎,他和司马浮仅存的几名亲兵中箭倒地。徐晃大喝一声“快跑”,便和司马浮条件反射的抽鞭催马狂奔。

    两匹良驹宝马如同离弦之箭般向远处飞快的跑去。徐晃自信,这样的速度,即使梁军的长弓战车在平地上短时间内也追不上。但此时,他却听到马后似乎有东西迅疾奔跑的声音。他本能的扭头一看,一条黑影已腾空跃起,那是只豹子。高速扑来的猎豹一下便将徐晃扑下马来,另一边,司马浮已被另外一只猎豹咬断了脖子。




第648章 突袭潼关
    日落时分,方城要塞三城中的魏军残余已被完全肃清。冯宇的仪仗方才进入被梁军牢牢控制住的中城。

    冯宇和众将才入府不久,就有几名兵士押着一名被俘的魏将前来。此人肩甲那厚厚的皮质部分已破烂不堪,还在不住的往外渗血,战袍上也满是血迹。紧接着赵云也跟着进来,他对冯宇抱拳道“启禀陛下,方城的令守司马浮也丧生在猎豹爪下。敌将徐晃命大,只是被豹子咬伤了肩膀,已被我们斥候捕获,”

    冯宇对徐晃笑道“徐晃,想不到汝这么快又落入我们梁军手中。汝说这次朕是杀了汝亦或是汝归顺我大梁国。或者汝还想着重返邺城,为曹丕卖命”

    徐晃冷哼一声道“某可没幻想着汝等再能放我归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想让某降梁,门也没有。”

    冯宇身边一人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众人望去原来是贾诩。贾诩收住笑声道“徐晃啊,徐晃。汝不知好歹啊。圣上杀汝放汝结果都差不多,差矣最多是后者可能让汝隐居苟活于世。否则汝回到邺城依旧是难逃一死,而且无论是我们杀汝还是曹丕杀汝,汝在邺城的亲眷都必会受到牵连。”

    徐晃眼神一凛道“此话何意”

    贾诩捻了下自己的鼠须道“汝等丢失方城要塞,让伪魏的门户洞开,相当于给曹丕丢失了大半的领土,汝说这责任在谁身上”

    徐晃毫不在意的道“丢失方城,自然有守将守官之责。但是你们梁国是从北面突袭而至到方城要塞的背面。镇守弘农的夏侯渊前脚给我们发来军情急报,梁国大军后脚就赶到方城城下。我们如何来得及反应。”

    贾诩继续不慌不忙道“说是这样说,可是夏侯渊毕竟只主掌弘农和洛阳的防御。一支梁国孤军深入你们的腹地,他完全没有理由抽调本用于防御我大梁潼关的部队,对这支孤军紧追不舍。否则,弘农洛阳的防线再被突破,那又该当如何论处既然夏侯渊不负这个责任,总得又人担责吧。况且你们方城要塞的背面防御薄弱,总归是方城守将守官的责任吧。”

    徐晃听到最后一句话急道“方城要塞的构筑设计全赖司马浮一人谋断,武将不插手此事。这与某又有何干”

    贾诩又哈哈笑了起来道“与不与汝相干不是实情说了算,更不是汝说了算。而是邺城的伪魏朝廷说了算。现在的这个邺城朝廷,汝不会不知道其实就是曹家和司马家联合把持的吧。所以这个责任不会算到司马浮身上,更不会算到夏侯渊身上。只能全都推到汝的头上。若是汝能安然返回邺城,汝肯定还要背上谋叛的嫌疑。什么样的后果,汝不会预料不到吧。”

    此时,徐晃眼中现出惊惧之色。贾诩乘热打铁的说道“但是汝若是归顺我大梁,反而有线希望能保住汝的家眷不被牵连问罪。”

    徐晃连忙问道“何意”

    “若是我们隐瞒司马浮被杀,汝被擒的事实。那么在汝和司马浮同时失踪的情况下,邺城的伪魏朝廷就会一时难以有理由定论谁是谁非,同时面临我大梁大军迫在眉睫的威胁,便会暂时将此事放在一边。等我大梁攻入邺城,扫平天下,汝便可和家人团聚了。”

    徐晃听到此处心中又是一惊,虽然贾诩没有明说。但有点脑子的人也能想到,梁国既然可以隐瞒司马浮被杀,徐晃被俘的事实。当然也可以放出假消息说徐晃已投降归顺梁国。甚至可以造谣说就是徐晃的里应外合,才让梁军如此轻易的攻破了方城要塞。

    想到这,徐晃长长的叹口气道“罢罢,如此看来,某一开始就跟错了人,这大魏本就未承天命,终究无法成为正统。”说罢,他叩拜在冯宇面前道“臣徐晃愿意归降大梁,为陛下效命。”

    冯宇正色道“徐将军平身,快快请起。”徐晃三呼万岁后,方才起身。

    弘农,近万魏军铁骑正冲向梁军大营,而领军的正是夏侯渊本人。

    两日前,邺城的魏廷皇宫中,曹丕正在歌舞升平的宴请群臣。就在这个时候,夏侯渊紧急上报的军情传入宫中。

    宫殿上的丝竹乐声随着曹丕的一声暴喝嘎然而止,他叫道“这梁军也太胆大包天了,竟然视我大魏国境为无人之地。竟敢孤军深入我腹地千里。诸卿,汝等看如何应对是好”

    华歆首先应道“既然他们孤军深入,就没有后勤补给,只能靠掠取为生。那我们就给他们来个坚壁清野,要各城守军坚守城池。只要拖他们个几日,这支孤军便能不战自溃。我们再调集兵力稍加围剿便能将他们击灭。”

    曹丕点点头道“不错,夏侯渊也是如此认为的,而且他已经派出信使通知各郡各城的令守了。”

    司马懿歪着头琢磨了半天,突然从席上站起身来,对曹丕奏道“禀陛下,臣认为此事没这么简单,这支梁军不是来挠掠我大魏腹地的,他们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方城。”

    司马懿不愧是谋术兵法大家,迅速的判断出了梁军真正用意。曹丕听司马懿接下来所叙述的一大通这样判断的理由后,脸色顿时变的煞白起来。他深知方城防线对他的意义,也知道方城前面的南阳有十万梁国大军。

    曹丕立刻说道“速传朕的诏令,调动方城两百里内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前去增援方城。夏侯渊的弘农驻军也要抽调兵马前往增援。”

    司马懿又说道“陛下,增援方城当然是应该的,但臣认为可能已经来不及了。陛下请想,既然梁军能冒奇险从背后突袭方城防线,就说明冯宇必然已有迅速拿下方城的办法。”

    曹丕眉毛一拧道“那太师认为如何是好”

    “我们应该一边调兵力增援方城,一边令夏侯渊向潼关方向突袭。如此一来,即使方城真的不辛落于梁军之手,但只要能攻破潼关,就能迫使梁军回援长安关中,而不至于他们夺下方城后,便大举进兵中原。这样便能为我们重新布防争取时间。



第649章 生死时速
    在军政之事上,曹丕以往对司马懿都是言听计从。但这次,他对司马懿攻打潼关的建议却明显表现出了怀疑之情。曹丕当着众臣的面问道“太师啊。汝是不是忘记了潼关是何等一座雄关固垒,而且潼关之前还有张辽军的大营。别说潼关了,此前张燕领着数万大军也就堪堪将张辽挡住。现在要他攻下潼关,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司马懿却自信满满的回道“陛下放心,梁军的兵力某反复估算过。他们全部能调用的战兵,也就是所谓常备兵团,即使在不农不桑,全民动员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十万出头。现在仅南阳就有五六万这样的梁军战兵。在加上他们还需在化外番地以及豫章,江夏,晋州等边防要地屯守这样的战兵,所以他们在潼关的人马不会有多少。即使人数很多,但相当比例肯定是战斗力颇弱的屯垦兵。按照此前的军情,弘农的张辽军也就万人上下,现在又抽调了五六千兵马去了颍川。那么应该只剩下四五千人。而夏侯渊并张燕还有三万人马,接连攻下梁军的弘农大营和潼关应该不成问题。”

    看到曹丕还在犹豫,司马懿又补充道“我们若不这样做,而是将全部可调用的兵马去增援方城。这些援兵赶到方城时,方城万已经被攻破了,号称十万的梁国大军从方城涌入中原,我们这些援兵不是正好送到对方的刀口上了吗而且那五千上下的梁军孤军也用不着数万大军前去围剿。他们若是顿兵在方城城下,几千人马就能将他们击溃。”

    司马懿一席话不仅将曹丕说的心服口服,满殿的文武重臣也不住的点头。此时曹丕心中已做出决断,但他口中还是故意道“众卿觉得太师此议如何”

    曹丕话音刚落,立刻听到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也附太师之议”,曹丕抬头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叔父曹洪。

    “好,就按太师之策。朕诏令夏侯渊合张燕的三万本兵马,除调拨出两千战骑增援方城外,其余兵马全力进攻,务必短期内击溃弘农之敌,攻取潼关”

    夏侯渊在数百亲骑的簇拥下冲入了梁军弘农大营,跟在他们后面的是魏军的滚滚铁骑洪流。他们在闯入两军大营时,没遇到任何抵抗。

    对此,夏侯渊并不感觉奇怪。因为此前就有魏军斥候来报说,经过连昼连夜的监视打探,发现梁军大营似乎已没有什么人了。紧接着他就收到了从邺城发来的曹丕诏令以及司马懿的书信。夏侯渊不敢再犹豫,亲自带着所有战骑冲向了梁军大营,一探究竟。

    冲进梁军大营的夏侯渊和他的亲骑连续挑了三座营帐,里面果然空空荡荡,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他立马当场,自言自语道“果然被司马懿说中了,梁军确实在潼关方向上没多少兵力了。撤兵却不拔营,就是在故弄玄虚,隐藏他们兵力已十分薄弱的劣势。”

    续而,他猛然想到,若让这大营中剩余的梁军安全撤回潼关,与潼关原有守军合兵在一起,自己攻克潼关的难度岂不大大增加。想到这,他立刻吩咐身边的副将,让他回营等张燕的部队到达后,合兵直扑潼关。而后他又对令兵吩咐道“传令,全军继续追击逃窜之敌,尽可能的在他们退入潼关之前歼灭他们”

    近万魏军铁骑在黄土地上腾起遮天蔽日的滚滚黄尘。他们快马加鞭,从清晨追到日落,梁军的身影总算出现在夏侯渊的视线中。对方皆是骑着怪鸟的步卒,这正是魏锋那支军团。本来魏锋应该是和张辽一起去袭方城的。但是张辽还是对潼关放心不下,就让他留在大营中,迷惑住魏军一两日后便撤往潼关。

    见到敌踪的夏侯渊就如同见到猎物的虎狼,他一边兴奋的喊叫道“儿郎们,加把速度,我们追上去,就能全歼他们。”一边在马屁股上又多抽了两鞭。但是他的兴奋之情随即消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焦虑之情,因为潼关这道雄关的轮廓也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夏侯渊近万骑以极限速度向魏锋的鸵鸟骑兵冲来。坐在鸵鸟上飞奔的魏锋手心背心也全是汗,潼关已近在眼前,但是身后腾起的滚滚黄尘也越来越近,那万马奔腾之声已如同夏日奔雷般清晰可闻。

    梁军的这些鸵鸟只能当做纯粹的运输工具使用,无法骑乘在它们身上作战。若是在这荒野之中,让魏军铁骑追上,那么他们只有一个下场,就是全军覆没。

    双方越来越近,当魏锋的鸵鸟兵距离潼关还有三四里时,后面的魏军铁骑距离他们已不到百仗距离了。就在这关键时刻,潼关的城门突然打开了,吊桥放下。一乘接着一乘的双马牵引的两轮战车从城中疾驶而出,这些正是魏军铁骑的梦魇长弓战车。

    夏侯渊远远的看到,心中也不禁一凉,但是他很快宽下心来,因为这些长弓战车的数量并不多,前后也就跑出了三十余乘。他立即吩咐令兵道“传某令下去,让儿郎们尽量分散”,随即代表号令的号角声陆续响起。

    重箭挟带着嗖嗖的破空之声射来,冲在最前方的魏骑应声倒下近去三十人,这命中率实在是惊人。这些长弓战车中却还混杂着一个骑马弓射,胡须花白的老将。此人正是黄忠,现在他和典青是唯二能在马背上使用长弓的人。只见黄忠弯弓放箭,箭箭无须发。

    此时,夏侯渊的军令还未完全传达下去,魏军骑队未完全散开。好几匹倒地的魏骑,又将后方来不及规避的战骑绊倒。整个骑队顿时出现了一些混乱,速度也为之一顿。

    虽然几十人的伤亡对于近万战骑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但黄忠等三十余人的箭矢连续不断射向这些魏骑,他们的射速能达到每五息一发,短短两三里的路程,他们就能射出五六百发重箭,杀伤了数以百计的敌骑。而且是谁跑在前面就射杀谁。实际上让魏军的追击速度大大降低。

    夏侯渊眼睁睁的看着鸵鸟兵和那些长弓战车安然退入潼关,而后城门被重新关闭,吊桥吊起。而此时,他距离潼关仅几十仗距离。



第651章 夏侯渊的攻略
    潼关前,张燕对夏侯渊喏了声,便吩咐自己麾下的将官去照办。他自己抬脚也要离开时,却被夏侯渊叫住“张燕将军慢走,本将还有一事问汝。”

    此时,魏军排兵列阵的鼓号声已陆续响起。张燕抱拳向夏侯渊问道“主帅还有何事”

    夏侯渊向远处的坞堡一指道“张将军屯守弘农潼关前线多年。可知梁军修此坞堡是为了何意某观黄河岸下有一河滩,似乎一直延伸到潼关城后,是否与此有关”

    张燕脱口就应道“主帅猜测的不错。潼关立于垅塬峡谷与黄河水道间的要冲之地,本是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必经之路。但黄河日久冲刷,使得南岸持续南移。只要不是夏日的丰水季节,河湾南岸壑下便会出现一条河滩来。这河滩最宽的地方有数十仗宽,最狭窄处只有仗余宽。顺着这河滩行走,确实可以直接绕过潼关,进入潼关西部的渭水平原。梁军正是为了堵住这个漏洞,便在河滩的东端入口处,又构筑了这座坞堡。使得企图进入河滩的人马都会遭受堡内滚木擂石箭矢的攻击。”

    “难道只有那一个入口能下到河滩上。从其余地方不行吗”

    “回主帅,若是小股人马,当然可以从这道河湾的岸边任意地方,以攀爬索降的方式落到河滩底部。但若是大股人马,用这种方式下到的河滩上,必然会被梁军河滩上游荡巡弋的斥候或是关城坞堡上的哨卡发现。梁军铁骑或战车会随即来袭。另外,即使我们大军能安然落在河滩上,这风险也太大了。这河滩与河岸间落差高达两三仗,成千上万的兵马拥挤在这么块狭窄,没有任何出口的河滩上,那与瓮中之鳖无异啊”

    夏侯渊听着张燕的叙述,眼睛不断的眨巴着,心中一个大胆的计划却已慢慢的成形。待张燕说完,夏侯渊道“张将军,某已有短期就能攻取潼关,却又不用大量损耗兵马的计略。那就是我们先攻取这坞堡,而后分兵两万,在岸上虎豹骑的护送下,迅速沿着河滩抄到潼关后方。留下少量兵马堵住潼关关城的西门后,剩余兵马直取关中腹地,夺取长安。”

    张燕听了这个计划惊的目瞪口呆,结巴道“也也就是不取潼关,直接打长安可,可这两万大军的补给”

    夏侯渊自然知道他担心什么,笑道“汝放心,两万大军绝不会成为孤军,后续补给和援兵都会持续赶来。你们一旦深入关中腹地,那潼关中被围困的守军必定自乱阵脚。某就可以乘虚破之。即使在起初潼关暂时未被攻破的情况下,不是还有这条河滩做为你们与后方的通路吗此外,圣上和司马太师都对本将说了,梁军在关中兵力寥寥。汝等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关中平原上横冲直撞”

    张燕这才抱拳正色道“末将谨遵主帅之命,这就组织人马攻打坞堡。”

    潼关外的这座坞堡名为腾云堡,早在张辽屯守潼关时就已建成。腾云堡南边紧靠着那条垅塬地形的河岸与河滩相连的坡道,北边紧靠黄河。

    厉久经营的腾云堡当然不是与潼关关城隔绝孤立的,除了有几条维京船通过黄河水道与潼关相连,甚至还建了一条热气球索道与百余仗外潼关关城相连。

    眼见魏军敲起鼓,吹起号,在坞堡前排起攻城军阵。黄忠就乘坐热气球从索道上过来,进入坞堡亲自指挥防御战。

    此时,两百余名梁军精锐步卒已伏身在垛墙后,堡室中,望楼上等等各个阵位。魏军弩炮所射出的石弹撞击在坚硬的坞堡城墙上,发出巨大的轰响。箭矢更是如同骤雨般向坞堡城头射来。只是在坞堡各类防御设施的严密护卫下,还没有一人遭伤亡。一阵弩炮狂轰,也仅仅是击毁了一座空无一人的木质望楼。

    坞堡外,成百上千的魏军步卒排起的方阵,端着上百云梯,列起层层盾墙,稳步向坞堡行来。以夏侯渊的估计,这座连护城河都没有的小坞堡,以千人的规模足够拿下。

    当这些魏军步卒行进到坞堡前五十仗距离范围时,坞堡上依旧没有反击的迹象。魏军阵中突然传来几声急促的连续号角声,这些魏兵陡然加快了步伐,猛然向坞堡墙角下冲去。直到他们距离坞堡不到三十仗时,稀稀拉拉的箭矢才从坞堡内一些箭楼,碉楼的射击孔,气窗中射出。

    这些都是长弓手射出的重箭,虽然稀疏,但它们都巧妙的穿过层层缝隙,命中目标,魏军阵中不时传来中箭后的惨叫哀嚎之声。长弓手之所以此时才开始拉弓放箭,是因为箭楼,碉楼的射击孔,气窗的限制,他们只能做射程有限的直射。不过如此一来,也更加提高了他们的命中率。

    魏军顶着伤亡,冲到坞堡下,竖起上百云梯,几乎将坞堡的三面城墙都铺满了。魏兵们口叼短刀,左手顶盾,攀梯而上,顷刻间,坞堡三面城墙似乎都爬满了魏军兵士。与此同时,滚木擂石如同雨点般抛下。攀爬的魏军兵士在鬼哭狼嚎中,噼里啪啦的从云梯上掉落下来。
1...184185186187188...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