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曹丕不耐烦的举起手掌,示意他们停止争论。这时曹丕才将目光投向司马懿,带着恳切的语气问道:“太师,当下我们该当是好。”
久久闭目不语的司马懿这才睁开双眼,精光暴射的说道:“陛下,当初若陛下同意臣亲自挂帅出征弘农,又何有今日之忧。”
曹丕听到这,表情尴尬的笑了笑。当初,司马懿请命挂帅西征,但曹丕担心他乘机掌控更多的军权,就回绝了他,而是派出曹氏一系的夏侯渊挂帅。曹丕说道:“这个,朕也是后悔不迭,但太师如今说这些没太大意义,太师还是说说我们当前的应对之法吧。我们这大魏还能救的回来吗”
此时司马懿脸色沉了下来,一本正经的肃穆说道:“启禀陛下,当此大魏存亡之秋,臣也对大魏前途无底。但臣却知道一件事,陛下此时不能离开邺城和河北。因为我们虽然连吃败仗,损兵折将,丧土丢疆。但到今时今日,我们手上还有幽燕青徐四州之地,外加江北部分扬州地,以及这些土地上的数百万人口。我们若能抓紧时间动员,将四州上的青壮集结起来再稍加训练,还能有与梁军一决生死的机会。否则就是将这最后可能翻身的筹码放弃给梁国了!”
曹丕听了连连摇头道:“就算我们不顾民力,强行将壮丁集结起来,可这时间也来不及了啊。太师没听刚才的军情塘报吗梁军已经向邺城进攻了!我们聚集河北一地之兵都难,还要聚集四州之兵这让令兵到青徐打个来回最快可都是要十几天时间啊!”
第700章 举荐邓艾
司马懿显然对曹丕这个问题已思虑良久,出列对曹丕深鞠一礼道“陛下,依适才军情塘报所说,当前渡过黄河的这支梁军并没有确切人数。依臣的估算,这必定只是一支虚张声势的小股部队。他们不可能攻破邺城,甚至不可能攻破任何一座河北较大的城池。而且他们的辎重补给也不允许他们长时间逗留在河北境内。所以对这小股梁军不必忧虑。至于梁军的近十万主力,现在刚刚鲸吞席卷了江东,淮南,汝南,豫兖,弘农洛阳这般广大土地。他们需要在新占领的各个郡县重组官府,重新整编当地戍卫守军,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若这些没有完成,就匆忙发大军继续攻我河北,那反倒是我大魏之幸事。那样,天子可发诏书,动员依旧忠于我大魏世家大族,趁梁军主力的离开,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举义起事。如此必会让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泥潭之中啊。”
曹丕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么太师,汝刚才说要聚集四州之兵。那这四州数十万大军集结后,那么该聚集那些兵力,以及如何部署他们做战,太师可是已有计略”
司马懿抖抖袖袍笑道:“在北平,辽东,我大魏还有一支专门防范梁国吕布北府军的生力军,他们人数在三万上下。这也是我大魏最后一支上规模的正规战兵了。这支部队要即可调到邺城来”
他说到这,曹丕立刻打断他的话道:“太师,难道我们要放弃北平和辽东的防线。这吕布要放马南下”
司马懿叹了口气道“陛下,如今我们还需要考虑辽东北平的防线吗这吕布对我大魏是皮癣之疾,而我大魏现已濒危,又何惧这皮癣之痛痒我们当下需要这三万战兵做为中坚,打造出一支规模宏大的军队与梁军一战定天下。”
曹丕听到这,也信服的点点头示意司马懿继续说下去。司马懿继续说道:“除了这支中坚部队,我们从徐州抽调来所有辅兵役卒以及留守在那里的少量战兵。青州也是全部抽调来。幽燕除保留沿着黄河河道数城的兵力外,也要全部抽调过来。如此我们合计大概能有二十余万兵马,当然除了兵马也要将所有粮草尽皆集中到河北。”
曹丕听到这,疑问道:“为何沿着黄河河道数城的兵力要保留”
司马懿眼珠转了转,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道:“这个答案臣只能私下禀明圣上,当下并不便做答。”
曹丕听了这话更觉得大惑不解,群臣也爆发出阵嗡嗡的微小的议论之声。此时程昱开口打断了这个问题的议论,他高声喝道:“太师,如此决断即使不在乎来年的耕桑,也会激发民变啊。将千里之外的所有青壮集中迁移到河北来,这样的政令如何执行的下去各个地方的百姓官吏可能照令执行吗不要到最后,我们未集结起大军,就已是各地民怨沸腾,揭竿而起,投靠梁国了!”
司马懿呵呵冷笑了声,对程昱道:“程御史多虑了。这个本太师只有妙计。为了保密,也不能在此公诸于众。最多只能私下向圣上禀明!”
曹丕此时已低垂双目沉思了一番,他又抬起头来问道:“太师,朕还有一事不解。我们若真集结起这三十万大军,太师如何保证梁军愿意投入所有主力与我决战,做此一赌”
司马懿依旧自信满满的说道:“不瞒陛下,臣自幼少在河内时起,就注意到冯宇此人。日常从各个渠道收集关于他的信息,故事。所以臣对此人的心性,所思所想都有所了解。陛下放心,他一定愿意与我们速战速决。因为此人十分看重天下人口和百姓疾苦,战事拖的越持久,天下人口就损耗越大。其次,此人心性急于求成且过于自信,所以他绝不会放弃这么一个能一战定天下的机会。”
曹丕这才颔首道:“如此,就照太师的计略办吧。朕朝会后便即刻发诏,召集四州之兵,齐聚邺城。以太师司马懿为大都督,统帅全军与梁军决一死战!”说罢他就递给旁边的内侍一个眼色。
那内侍正要唱宣退朝时,又一掌令内侍匆匆忙忙的跑入大殿之中叫道:“报!禀陛下,梁军梁军兵临邺城城下了!此刻他们的前锋铁骑已在邺城南门三十里外!”
本已脸色红润起来的曹丕唰的一下,脸色又变的苍白起来。他惊呼道:“这也来的太快了。”众臣也慌乱的七嘴八舌起来。
也难怪他们如此慌乱,邺城之中本有万余羽林卫还有万余战兵。但经过近期一系列战事,调出去不少。如今只剩两三千羽林卫和两千余战兵,当然还有由城中民户,城外农户所构成的辅兵役卒。要凭这点兵马抵挡即使是司马懿所说的小股梁军兵马,胜算也不大啊。
还未等曹丕开口,司马懿已向那掌令内侍问道:“这支梁军有多少人马”
“禀太师,据城外斥候打探,步骑合计有三四千之多。”
“可携带了辎重,攻城器械”
“斥候观察,随军的有各类车辆上百乘,其中的车辆上应是装载着弩炮。”
曹丕已大惊失色道:“三四千的梁军步骑还带着弩炮。这邺城也只有四千上下的守军。梁军可是仅仅用了四五千骑就袭破了方城要塞。这要邺城如何能守的住!”
司马懿依旧淡然道:“陛下不用惊慌。三四千步骑大概是梁军一个军团的兵力,臣推举一人,定能将邺城守住。”
“太师快快说出此人姓名。”
“此人就是现在已逃入洛阳的宜阳都尉邓艾。此前他一人领数百战兵,千余青壮就将梁军近万大军迟滞在宜阳城下。可见此人兵战之能。陛下若令此人守邺城,邺城必然会万无一失。”
曹丕直起身子,对身旁的内侍小声说了两句。那内侍立刻扯起嗓子,对宫外候着的掌令内侍喊叫道:“宣!召宜阳都尉邓艾入宫面圣!”
第701章 镇西将军
邺城,太师府中。刚被曹丕封为镇西将军,任为司隶校尉的邓艾,噗通一声叩拜在司马懿面前道:“末将叩谢太师知遇之恩!”
司马懿摆摆手道:“士载毋须如此大礼,快快请起。某向圣上推举汝,也是因为汝确实有统兵之才。当下邺城之中,也确实只有汝才可守住这城池,击退这股梁军的进攻。事不迟疑,汝现在即刻上城头指挥做战吧!”
司马懿话音刚落,已有令兵进门道:“禀太师,禀将军,梁军铁骑已到城外。他们还没有任何举动,只是在几个城门前游弋。”邓艾这才抱拳告别司马懿,带着几个亲兵匆匆走上了城头。
邓艾登上城头时,太阳已沉没到地平线上。大批辅兵役卒们正在一担担的向城头挑着物资。这些物资中有铺垫着防弩炮火爆弹的“缓冲垫”,有城防用的滚木擂石。这些自然是邓艾吩咐下去做的。
邓艾对名负责此项活计的校尉问道:“还有多长时间能完工”
那校尉拱手自信满满的答道:“请将军放心,梁军步卒已不可能在日落之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必然明日拂晓后才会发动攻城。卑职已动员起所有辅兵役卒做这活计,料定半夜时分就能全部完工,绝对耽误不了。”
邓艾脸色一变,冷声道:“不行!等到半夜才完工就来不及了。我们必须梁军步卒赶到之前就完工。梁军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谁能保证他们一定要在天亮时才会发起攻城”
“这将军,我们人手”
邓艾此时厉声喝道“让所有兵士,包括调拨给某统领守城的羽林军在内,全部都上城头挑土运沙。有胆敢违抗军令者,杀无赦!另外,紧急征召城中所有能干活的人口,无论妇孺老幼,全都得来。”
“诺!”令兵转身跑去后,邓艾又顺着城墙巡视起来,城外那一骑骑在荒野中游荡的梁军铁骑落入他的视线之中。这些梁骑中有重装骑兵也有轻骑飞羽,只是他还没发现长弓战车的影子。
嗖,邓艾听到箭矢破空之声,下意识的屈膝蹲了一下,一支利箭从他头顶越过。那是名轻骑飞羽射出的箭矢,此人射完还连声说道:“可惜,可惜,若是长弓,便能取了这魏将的性命。”说罢,他和他的同伴吹着口哨策马而走,明显包含了对守城魏军的嘲讽之意。
邓艾身旁的兵士面露忿忿之色,邓艾本人却轻蔑的一笑道:“等尔等攻城时,便叫尔等知道本将的厉害。”
邓艾又巡视了一会,突然听到阵阵喧哗吵闹声从城下临时搭建的营帐中传来。邓艾面色一沉道:“何事如此喧哗”
早有人上前禀报道:“禀将军,是一名羽林郎校尉拒绝修筑城防的军令。与传令的将官发生争执。”
邓艾历声道:“不是说违抗军令,格杀勿论吗为何不动手!”
“是可是,这可是羽林军,这校尉也是”这名魏兵未能继续说下去,因为邓艾早已转身离开,向城下疾走而去。
邓艾进入这为守成而临时搭建的营帐时,两伙兵士正纠集在一起,互相推推嚷嚷的争吵着。
“这是镇西将军,司隶校尉的军令。所有人必须上城出工。即使汝等羽林军也不例外!”
“什么镇西将军,镇东将军的。我们可不是辅兵役卒,也不是普通战兵,我们是天子身边的羽林郎,只有拱卫天子周全之责,岂能做此等苦役。”
“汝等是羽林郎不假,但是汝等已被调配给镇西将军统领,就应该服从军令!”
“少他妈废话,我们羽林郎个个都是世家大族乃至魏室亲族出身,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这些贱民一起服苦役。他邓艾怎么不自己去挑土担粪啊!”
此时,邓艾已拨开人群,行了进来。一些人已拱手向他致礼。即使一些羽林郎也拱手向邓艾心不在焉的道:“我等见过镇西将军。”
只有那羽林军校尉还两手抱怀,傲然的站在那一动不动,满脸的骄横之色。邓艾冷声说道:“汝是何职,为何不执行本将军令!”
那人呵呵也冷笑着说:“邓都尉,哦不,应该是邓将军,你别拿个鸡毛当令箭。按天子诏令,我们这些羽林郎只是暂时归你统领用于守城。汝要我们守城杀敌,某二话没有。但汝要我们干这辅兵役卒做的差事。不好意思,天子诏令里没这条内容。”
邓艾继续沉声道:“挑土担沙也是守城,若汝等不执行军令,休怪本将无情。”
那人嘿嘿一声冷笑:“邓艾,怕是汝还不知道某是谁。某乃仇昭仪的胞弟仇”他的话还未说完,邓艾就已拔出了腰刀,刀光扫过后,他的人头已落地,无头尸身喷涌着数尺高的血泉扑倒在地上。在场的人无论是普通魏兵还是那些羽林郎皆是身躯一震。
“违抗军令者,格杀勿论!”邓艾再次恶狠狠的将这句话重复了遍。那些面色煞白的羽林郎半天才回过神来,对邓艾抱拳道:“我等谨遵将军军令”
夜深时分,一条巨大的火龙向邺城行来。那是典青军团的步卒和长弓战车来了。典青策马来到邺城城下,抬头向城头望去,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城头看不见戍卒,确切说看不见一根照明之物。
典青在马上静立默思了几秒,还是说道:“传令,全军准备攻城!”阵阵号角声随即在梁军人群中吹响,步卒开始列阵,弩炮手也将装载着弩炮的战车成行成列的排好。
小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妥当。典青将手一挥道:“攻城!”
一发发火球随即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道道弧线,向漆黑一片的邺城城头和城中落去。典青睁大眼睛盯着城头,在火球掠过的光照下,他还是未能发现守军的踪影。在轰轰声中,击中城墙的火爆弹在墙壁上燃起大片大片的火焰。只是城头却少见到腾空而起的烈焰。这出乎典青意料之外,让他咦了一声
第672章 集天下兵
尽管弩炮火爆弹的效果让典青有点出乎意料,可他最终还是下达了攻城的命令。结果蚁附而上的梁军兵士在城头果然遭遇到魏军的顽强反击。大多数人还未登上城头垛墙就被魏军所击杀。登上城头的梁军方才发现城墙甬道上早有大批蹲伏着的魏军正等着他们。
当梁军折损差不多超过两百人时,典青知道不能再如此送人头下去,黯然道:“传某军令,速速收兵”。城头,魏军兵卒看着如海潮般退去的梁军,欢呼雀跃起来。有的将官建议邓艾打开城门,乘胜追击,却被邓艾否决了。
因为补给告急,典青与三千多兵马原路退回到黄河岸边的白马渡。这里做为典青军团的补给点,云集着大量梁军维京战船,船上满载着包括粮草在内的各种做战物资。
典青刚刚下马,一名头戴斗笠,身穿常服,并且有数十名亲卫簇拥的人就向他行来。典青身边的侍卫顿时紧张起来,手都不约而同的按在刀柄上,口中正要呵斥对方止住脚步。
对方身边亲卫中为首之人却将一块玉制佩符亮了一亮。见到则玉佩,典青的侍卫更紧张了,齐刷刷的向两旁闪开,手却从刀柄上松开。典青本人同样也是心中一惊,那玉佩是天子赐给贴身侍卫的传令印信,见佩如见冯宇本人,持玉佩之人便能被证明为乃大梁天子冯宇的信使。
典青立刻抱拳道:“上差是天子御前信使不知上差给本将带来了什么天子口谕”
对方却一字未开口,只是闪到一旁,给他身后的那名斗笠客让开道路。典青正在疑惑间,那斗笠客已然摘下斗笠。典青惊呼道:“陛下为何亲自光临”他边说还一边要跪伏下去,要给冯宇行君臣大礼。冯宇连忙将他一把扶住道:“朕为了保密,是便服出行,汝且莫泄露朕的行踪。这里怎么说还是属于魏境敌后之地。”
典青这才警觉起来,连忙直起了身体,抱拳小声道:“陛下有什么事,来封诏令即可,何必以身犯险啊”
冯宇道:“朕来是和卿商讨下河北的战事。有些事不当面谈是谈不清楚的。”
两人说话间,已进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军帐之中。不等典青的亲兵端上茶汤,冯宇就开口问道:“此次,卿在河北的收获如何”
典青带着愧色道:“兵过河北后就直袭邺城,不想首战就失利。臣有负圣上信任,望陛下恕罪。”
冯宇眨巴两下眼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汝将此次战事从头到尾讲给朕听。”
待典青全部讲完,冯宇捋着须髯道:“此前,典韦魏锋攻宜阳时,也碰到这种情况,火爆弹落入城头不裂不燃,后来我们主力到此,夺取宜阳后,才发现是魏军在城头设置了缓冲用的构筑。想必此次邺城也定是如此。”
典青道:“原来是这样,那河北各城怕是都会如此防范我军。臣为了行军迅速,除了弩炮,简易云梯,不曾带得重型攻城器具。若将这些重型攻城器械带上,那么不仅行军速度缓慢,而且因为随军携带的粮草不能多带,导致每次行程也有限。如此一来,在敌境中孤军纵横的我军极易被敌军围追堵截后歼灭啊。”
冯宇思绪几息道:“不如,汝将弩炮,步卒全部撤回成皋。只留战骑与长弓战车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当然汝无须在攻城了。只需在河北郊野乡村中纵横驰骋,尽力阻碍他们的兵力集结与粮食征调即可。”
典青听到这,立刻跪拜道:“臣谨遵圣上诏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