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徐州下邳,一夜之间,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几名穿着破烂不堪号衣的魏军辅兵沿街行走,不停的敲着锣唱道:“天子有诏,征四方青壮前往邺城。出丁之户,不仅皆免三年税赋,亦向本户其余各口发放三年口粮。”
大街上不时能看到魏军辅兵役卒向城门口的小广场处汇集而去。以老弱妇孺为主的百姓们围着布告,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一名农妇带着哭腔道:“我两个儿子要去河北那么远的地方,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另一老汉应道:“嗨,这你就不用操心了,皇帝召集了几十万大军,岂能败于梁军之手。就是死些人,能那么容易轮到你家小子头上吗”
又有一人说道:“可这青壮都被抽调到那么远的地方,这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嗨,告示上不是说了吗,除了免税三年,还按人头给三年的口粮。”
“天下那有这么好的事,这都是空口承诺,到时兑现不了,我们全村全县的人岂不是要饿死反正我不信。”
“呵呵,你不信你不信也得信,这是皇帝诏令,违抗可是要杀头的。信了至少咱们还能宽心些时日。不信你又能怎样,能去造反”
“你你这是胡说八道,我可没说要造反啊!”
此时,聚集辅兵役卒的城楼前空地上,来了一名红面长髯皂衣的官员。他正是魏国徐州刺史钟繇。钟繇沿着街道巡视了一番,没发现什么状况便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他儿子钟毓小声问道:“父亲,朝廷连徐州的青壮辅兵役卒都调走了,以后梁军来了用什么抵挡”
钟繇苦笑道:“还等梁军来再过三个月,即使梁军不来,这里也不会是魏国的了。汝还没看出来,天子已经完全放弃徐州了。所以什么三年免税,什么按人口提供口粮,都是愚弄百姓的,根本不可能兑现。”
钟毓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继续压低声音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钟繇眼珠转了转道:“怎么办当然是按诏令办,将这里的青壮骗往河北后,我们也要离开,徐州是不能呆了,粮也没有人也没有,终究会成为人间炼狱般。”
“难道我们也要去邺城”
“当然不是,依为父之见,这大魏离气数尽时已不远,为父岂能为它陪葬。我们回老家,而后伺机而动。”
第673章 壮丁
从晚春开始,徐州,青州,燕州,幽州的荒原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魏军壮丁队伍。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却奔向同一个地点邺城。
钟毓也率领着,或者说押解着五六千人规模的壮丁队伍行进着,随军而行的还有上百车粮草。此时他们已经到达了黄河岸边。钟毓望着空荡荡的黄河河道,嘴里嘟囔了句“奇怪!这里不是朝廷指定的渡口吗怎么一个人也没有”
他身后的一名魏军将官也摸着脑袋不解的说道:“不对啊,属下上次还带了两千壮丁从此经过。当时这里是有个码头的,还有不少船只。都是朝廷专门在这设立的,现在怎么会没了呢”
钟毓喝问道:“你是不是把地点记错了!”
“不会有错,看,这颗大榕树,属下记得清清楚楚,不可能两个地点有两颗一模一样的大榕树吧。”
此时,在河岸边芦苇荡中搜索的几民兵士惊呼起来:“看,码头在这,被烧的只剩一点残骸了!”众人纷纷涌过去,这才发现芦苇荡中有大片被焚烧过的痕迹,而且还有一小截被过了火的栈桥痕迹。
钟毓顿时惊觉起来,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心头附近有梁军。他的念头刚过,远方就传来阵阵马蹄声,听这声响,对方战马并不多。但即使如此也让钟毓魂飞魄散。他深知梁军铁骑的厉害,他手下虽然有五六千所谓的魏军步卒。但这些壮丁面对梁军铁骑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
钟毓循声望去,对方果然是穿着梁军号衣和甲胄的铁骑,有两三百骑之多。钟毓扭过头来,高声呼喝道:“梁骑来袭,备战!”
他身后黑压压一片的辅兵役卒的表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除了少数军官,这些壮丁既不惊慌失措,也没有斗志高昂的样子。皆手持杂七杂八的兵刃,木然的站在原地。钟毓又吼了一嗓子:“列阵!”,这些所谓的兵卒才开始在各个将官和喝骂下,互相推攘着,排起阵型。豆大的汗珠开始从钟毓的额头淌落下来。
梁军战骑此时距离魏军人群还有五六十仗,魏军这些壮丁们此时才显出惧怕的表情。有人已开始腿肚子打颤,有的甚至脚底抹油开溜。
数十上百的箭矢已从梁军骑队中飞射而出,这些魏军不少手中有盾牌,举起盾牌的动作却很迟钝,瞬间就被密集的箭矢射倒一片。接着又是一波箭矢射来,更多的魏军壮丁倒在血泊之中。此时梁军骑队距离魏军人群只有二十余仗距离。那些辅兵役卒已能清晰的看清,梁军骑队中重装铁骑那高大的身影。
魏军几乎是在瞬间崩溃,不知道谁带的头,人人都撒腿毫无秩序的向后方狂奔而去。钟毓早已在人群溃逃之前打马逃离。梁兵骑队的速度此时陡然加快,开始冲刺。也许是因认为没有必要,重装骑兵们没有手持骑枪,而是将狼牙大棒抄在手中。轻骑飞羽们也收起弓箭,将斩马刀抄在手中。
砰的一声,一骑重装铁骑将名魏卒撞飞,手中狼牙大棒又将另外一名魏兵击倒在地。铁骑上的骑手在冲杀之时还高呼着:“跪地降者不杀,逃窜阻路顽抗者杀无赦!”
其余梁军战骑的行为与他类似。两三百梁军战骑所组成的骑队就如同一把尖刀从混乱且庞大的魏军人群中穿刺而过。在他们后方,留下无数魏卒残骸断肢。
当梁军战骑穿过魏军人群后,又在数十仗外的地方兜转马头,重新杀回。魏军的这些辅兵役卒早已魂飞魄散,一些听清此前梁军喊话的人噗通噗通的跪倒在地。但还有些人茫然无措的四处乱走。
梁军骑队中传来几声号令,他们随即分成数十个小队,每队十余骑,向如同一盘散沙的魏军继续冲杀而来。那些没有丢弃兵刃跪地还在乱跑的魏军,又有不少倒在梁军的狼牙大棒,斩马刀,或铁蹄之下。梁军冲杀之时依旧呼喝着此前的劝降口号。
经过片刻钟的杀戮后,地上已随处可见魏军兵卒的尸体。其余魏军兵卒绝大多数已丢弃兵刃,魂不附体的跪倒伏身在地,瑟瑟发抖。梁军铁骑们这才放缓了马速,然后将这些魏兵逐渐集中在一起。
一名梁军骑兵的队率策马而出,扫视了黑压压一片的人头,开始对这些魏军壮丁高声说道:“伪魏之主将汝等召集到邺城,是让你们做炮灰!这还不算,汝等的妻儿老小也都会因为缺粮而成为饥荒中的一具饿殍。若汝等不想死,不想自己的家人死,现在速速返回各自老家,在家静候梁军天军的到来。那时,你们才有真正的太平日子过。”
这些魏兵听了梁军队率的话,顿时一片寂静。几个年纪稍长的兵卒大着胆子喊道:“军爷说的话可是要放我们走,这当真。”
队率哈哈笑道:“当然当真,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放。”而后他挥挥手,百余名重装铁骑跳下马来,直奔到人群中,一人一个抓了百余人出来,这些人的号衣甲胄与那些壮丁明显不同。他们是魏国的战兵,同时也是这支临时拼凑部队的将官。
梁军队率手一挥,百余人齐齐挥动,百余颗人头在惊呼求饶声中齐齐落地。那些本已站立起来的数千壮丁顿时又跪了下去,齐声讨饶,有的人甚至小便失禁。
队率哈哈笑道:“汝等放心,我们梁军说话算数,杀他们是防止他们在胁迫你们北行。汝等,现在就可以散去了!”
数以千计的壮丁千恩万谢的就要起脚离开。队率突然又想到件事,喝道:“等等!”,散在周围的梁骑闻立刻策马将这些人兜截住。
壮丁们以为梁军又要反悔,个个大惊失色时。那队率却说道:“你们回去这一路上难道不吃粮食。这些车粮草,你们且拿去分了。”
壮丁们闻之大喜,争先恐后的奔去争夺刮分那上百车的粮草。
第674章 黄河边上的据点
邺城太师府。司马懿端坐在大堂首座,应其召唤而来的邓艾毕恭毕敬的对他施了个礼道:“不知太师召末将来有何事可是仇昭仪之弟被杀”
司马懿哈哈一笑,打断他的话道:“非也非也,士载勿用心忧此事。圣上都没提这事,即使圣上过问了这件事,汝秉公执法,严肃军纪,也无任何过错。退一万步说,就算天子怪罪于汝,本太师也会力谏天子,保汝无事。”
“那太师召末将前来有何事相商”
“士载啊,是这样。你也知道,朝廷近段时期,要集天下之兵,与梁国做决死一战。但是当下,从各地向邺城集结的兵马青壮和粮草辎重中,不少在半路就被梁军袭击。让我们损失不小。汝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邓艾回道:“末将需要对照地图,知晓每次袭击的详情,方能回答太师之言。”
司马懿应道:“本府就有一座巨型沙盘,足够士载在上推演。本府中掌管军情塘报的将官和部分幕僚也已在那等候,我等就在沙盘前做一番商讨。”
说罢,在府中仆佣婢女的引领下,二人来到一间更大的屋室,七八名司马懿幕府下的将校幕僚也早已在此候着。
邓艾在室内的巨型桌案上果然看到一座方圆数仗的巨型沙盘,沙盘上山川河流,城池要塞一应俱全,标识的清清楚楚。司马懿的幕僚将官们开始一一讲解,在何地何时,多大规模的部队遭遇到了什么样的梁军袭击。
最后一名讲解的正是钟毓,他在逃过黄河岸边那一劫后,便渡过黄河一口气逃入邺城。他因失职之嫌被革去官职后,立刻投入到司马懿的府中充当幕僚。当下,投入司马懿幕府供事,在被委任朝廷重任已是不少魏国士子仕途进阶之道。
当钟毓讲完,邓艾便问道:“汝等在那黄河渡口,可发现被烧毁或沉没的船只残骸”
“禀将军,当地没有发现任何船只的踪影,无论是完好的还是被毁弃的。当时只发现了被烧毁的码头栈桥痕迹。”
邓艾听完点点头,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怀中掏出尺规等器具,在沙盘上摆弄起来。包括司马懿在内,众人不知他何意,只能静静的看着他一番忙活。
终于,邓艾停止了他的活计,对司马懿抱拳道:“太师,末将断定梁军必然在黄河沿岸有一处补给之地,而且此地还利用船只,通过黄河水道与梁军的大后方相联,以及利用船只从水道运载骑兵袭扰我军。如此,我们只要袭取了此地,便能瓦解梁军在我腹地的挠掠!”
司马懿赞许的点了点头道:“某也曾想过梁军能分成若干小股部队,在我腹地纵横驰骋,仅凭抢掠缴获的物资是难以保证稳定补给的,所以断定他们必然在我腹地有一个或多个集中补给点。只是当下,我大魏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各地都在全力征兵,郡县的兵力几乎接近于无,仅够守城。用于探查敌情的斥候精锐更是没有。所以不可能要底下的郡县来发现他们的补给点。那么,士载,汝是如何知道梁军这补给点就在黄河岸边的”
邓艾拱手回应道:“太师请看,受袭的几个点都距离黄河岸边不到百里,最近的只有十五里,最远的也只有八十余里。梁军骑兵在没有粮草辎重随行,又依靠随意乱撞来寻找袭扰目标和规避我军搜索的情况下,百里范围恰恰是他们的行军极限。
钟毓所率领的部队则干脆就是在黄河岸边被袭击的。最关键的依据是,钟毓在这个被袭击的渡口,没有发现任何船只的残骸。若说是这些船只全被梁军故意弄到河道中间沉入水底,这么做完全没有意义啊!所以只有一个可能,船只是被梁军顺着黄河驶走了。那些船只非专门的水手是不可能驾驶的,由此可以断定,参予袭击渡口的梁军中必然有部分是水手出身。他们也不大可能是骑马而来,所以偷袭渡口的梁军必然有部分是驾船而来。既然这些乘船的梁军与岸上骑兵配合如此默契,说明他们是从一个地点出发的。如此,就就更加证明了梁军的补给点就在黄河岸边某个点上。”
司马懿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称赞,末了他感叹道:“某素来以有识人识才之能颇为自傲,但某最得意的还是发现了士载这么一个人才。”
说罢,他扭头对身后的令兵吩咐道:“传本太师军令,调集精锐斥候,对河北黄河沿岸进行仔细探查。注意,行动要悄然进行。尽量要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找到对方。”
“诺”
黄河白马渡下游十五里处的河湾中停泊着大小上百条船只,大多是维京战船,还有从魏军那里缴获的渡船。岸边搭建着一个简易码头,码头周围堆积着不少的粮草辎重等物资。远远望去,还有一些长弓战车和一些游骑在周围散开,游弋警戒着。
此时正值初夏,天气已颇有些燥热。典青和其余水手战兵一样,都上了岸,蹲在柳树杨树的树荫下乘着凉。
典青接过亲兵递来的一大碗凉白开,咕噜噜灌了几大口后问道:“今日,我们已撒出去几支骑队了。”
亲兵答道:“回将军,该撒出去的基本上都撒出去了。现在就剩三十二乘长弓战车,五十骑轻骑,百余骑重装骑在周围担任警戒。看样子,今天又能斩获不少。”
典青军团仅有两千人不到的铁骑孤军深入魏国腹地,不可能广撒斥候进行战前侦查,定好目标再加以奇袭。那样在各个方面条件都是不允许的。首先就没这么多斥候可派,其次这样很容易反过来被魏军抓住踪迹。最后空间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只能是分成若干部队,分头出击,以随意乱撞的方式搜索目标,撞到哪便打到哪。
典青带着些许忧虑说道:“某倒不在意他们能斩获多少,只要他们都能安全的归来便是好消息!”
第674章 黄河边上的据点
邺城太师府。司马懿端坐在大堂首座,应其召唤而来的邓艾毕恭毕敬的对他施了个礼道“不知太师召末将来有何事可是仇昭仪之弟被杀”
司马懿哈哈一笑,打断他的话道“非也非也,士载勿用心忧此事。圣上都没提这事,即使圣上过问了这件事,汝秉公执法,严肃军纪,也无任何过错。退一万步说,就算天子怪罪于汝,本太师也会力谏天子,保汝无事。”
“那太师召末将前来有何事相商”
“士载啊,是这样。你也知道,朝廷近段时期,要集天下之兵,与梁国做决死一战。但是当下,从各地向邺城集结的兵马青壮和粮草辎重中,不少在半路就被梁军袭击。让我们损失不小。汝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邓艾回道“末将需要对照地图,知晓每次袭击的详情,方能回答太师之言。”
司马懿应道“本府就有一座巨型沙盘,足够士载在上推演。本府中掌管军情塘报的将官和部分幕僚也已在那等候,我等就在沙盘前做一番商讨。”
说罢,在府中仆佣婢女的引领下,二人来到一间更大的屋室,七八名司马懿幕府下的将校幕僚也早已在此候着。
邓艾在室内的巨型桌案上果然看到一座方圆数仗的巨型沙盘,沙盘上山川河流,城池要塞一应俱全,标识的清清楚楚。司马懿的幕僚将官们开始一一讲解,在何地何时,多大规模的部队遭遇到了什么样的梁军袭击。
最后一名讲解的正是钟毓,他在逃过黄河岸边那一劫后,便渡过黄河一口气逃入邺城。他因失职之嫌被革去官职后,立刻投入到司马懿的府中充当幕僚。当下,投入司马懿幕府供事,在被委任朝廷重任已是不少魏国士子仕途进阶之道。
当钟毓讲完,邓艾便问道“汝等在那黄河渡口,可发现被烧毁或沉没的船只残骸”
“禀将军,当地没有发现任何船只的踪影,无论是完好的还是被毁弃的。当时只发现了被烧毁的码头栈桥痕迹。”
邓艾听完点点头,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怀中掏出尺规等器具,在沙盘上摆弄起来。包括司马懿在内,众人不知他何意,只能静静的看着他一番忙活。
终于,邓艾停止了他的活计,对司马懿抱拳道“太师,末将断定梁军必然在黄河沿岸有一处补给之地,而且此地还利用船只,通过黄河水道与梁军的大后方相联,以及利用船只从水道运载骑兵袭扰我军。如此,我们只要袭取了此地,便能瓦解梁军在我腹地的挠掠”
司马懿赞许的点了点头道“某也曾想过梁军能分成若干小股部队,在我腹地纵横驰骋,仅凭抢掠缴获的物资是难以保证稳定补给的,所以断定他们必然在我腹地有一个或多个集中补给点。只是当下,我大魏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各地都在全力征兵,郡县的兵力几乎接近于无,仅够守城。用于探查敌情的斥候精锐更是没有。所以不可能要底下的郡县来发现他们的补给点。那么,士载,汝是如何知道梁军这补给点就在黄河岸边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