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尾随他而来的刘备军,有八千兵力。也乘机夺占了两座几乎没有防御的九江郡城池。并在寿春东北面的长江下游沿岸构筑了一座大营。与冯宇孙坚相呼应,构成对寿春东西合围之势。

    寿春袁军的全部兵力,不算民夫劳役,此时加起来有近六万人。冯宇,孙坚,刘备三方加起来也就三万人。但汉军一方都是精兵悍将,纪灵自然不敢贸然进攻对方营垒,甚至对方野外邀战,也闭门不敢回应。

    反过来,汉军尽管攻克了合肥,舒县,但也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无论是冯宇还是孙策,也都不希望以这种强攻硬打的形式,一个接一个将袁军营垒敲掉。至于刘备,就更不用说。

    同时,袁术军虽然不敢与冯宇,孙策军野外对决,但却时不时的派出小股部队,依仗长江水师的水上优势,从水道袭扰汉军后方。这迫使冯宇孙策分出更多兵力,对后方粮道进行巡弋警戒。

    由此,两个阵营四方人马转入到相峙阶段。冯宇并没有因此而心急,反而是时常用书信劝慰孙策和刘备。他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后者,时间一久,袁术必败。

    原因就是,袁术已丧失了大量地盘和人口。残余的人口和地盘根本养活不了他的六七万大军。持久的对峙必定会让这一矛盾显现出来。预时袁术将不战自乱。

    此时,袁术阵营中不是没人知道这点,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此时应该速战速决,也纷纷向袁术进言了此事。但袁术却选择了能拖一天算一天的驼鸟策略。

    在双方相峙的阶段,冯宇也没闲着,组织人力迁移汝南,九江二郡的一些流民人口。袁术治下虽然仅有三郡之地,但战前却是天下人口相对最为繁密之地。这是因为中原地区数州的流民人口向此处的持续移入。也是袁术为什么能拥有十万大军的原因。

    当下,不少人口将被迁移入朝廷直辖的“南阳尹”或是筑阳侯国。

    冯宇眼见淮南战局稳定下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便以赵云为统帅,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他后,自己回了一趟筑阳。

    这一次回来的目的,除了看望自己的妻妾,更重要的是安置迁移来的人口。筑阳城又增加了五万系统人口。

    虽然因为袁术的战前征兵原因,导致这些人口中的壮丁所占比例较低。但依旧为筑阳带来不少兵源。

    冯宇又新增了两个整编军团,其中一个交由典青统领,另一个则委任高顺为统帅。典青的大哥典韦现在并没有被委任为军团




第154章 曹操的困境
    曹操自白马渡一战受挫后,便退至济水畔的封丘,试图在此再次阻截从白马渡而来的袁绍中路军。

    但他还未等来袁绍军,便得到军情---袁绍的另外两路大军已分别从延津与濮阳渡过黄河。为防止东西两路袁军直接迂回围攻许昌,曹操被迫提前将主力退至鸿沟南岸的官渡。

    官渡在许昌之北一百二十里处。虽然屯于此处的曹军主力仅一万五千人马,但依仗鸿沟阻隔,袁军即使兵力翻番也无法将曹军大营围困住。

    袁军若是绕过官渡,直接对许昌进行围攻。一百二十里的纵深,加上曹军官渡大营的威胁,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事。因为如此一来,难以保障围城袁军的粮草补给。

    所以袁军能做的只能是与曹军在官渡对峙,另分偏师去奔袭曹军的粮仓--许昌。但连续几次对许昌的奔袭都以失败而告终。

    许昌官渡一线部署着曹军主力。并且在这一带坚壁清野。屯田被毁弃,人口被撤离。攻袭许昌的袁军,无法在随身干粮吃完之前就攻克许昌,也无法在郊野的遭遇战中战胜悍将如云的曹军。

    战局发展到此时,与原世界历史差别还不大。若照此发展下去,曹操即使不能如同原世界历史那般取得官渡大捷,也至少能与袁绍军对峙相当长时间。

    但事情的变化就在于,原历史中,袁绍急于速战速决,歼灭曹军主力。所以将全部兵力集中一起,从白马渡过河南下。

    结果,十余万大军被区区两三万曹军“粘”在以粮仓乌巢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最终因袁军补给线距离,补给量都远远大于曹军,而导致胜利的天平向曹军倾斜。

    但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历史中。袁绍是三路大军渡河南下,西路沮授统领的袁军从延津渡河后,继续向西进发,一举攻克了鸿沟西南岸的故市,并将此做为西路军的粮仓所在。

    东路审配统领的袁军从濮阳渡河,虽然未能攻克程昱亲自镇守的鄄城,但攻破了城外的曹军营垒,并用少数兵力封堵住鄄城四门,做长久围困打算。而后主力继续挥师南下,占据了定陶,以定陶做为东路军粮仓。

    官渡乌巢一线的中路袁军虽然无法有效奔袭豫兖腹地。但以故市,定陶为大本营的两路袁军,却能将曹军腹地的一些城池,屯田之地覆盖在攻击半径范围内。沮授的西路军甚至可以随时从侧翼奔袭曹操的官渡大营。

    而且此时的曹军主力八成被集中到官渡,许昌一线。其余地方兵力薄弱。即使曹军良将如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故市,定陶两路袁军的频频袭扰掳掠,他们也无可奈何。

    由此,在近期这段相峙时间内,曹军腹地的屯田,聚集人口的城池陆续被袁军发现,遭到大量破坏,人口也被大量掳掠。

    甚至在鸿沟南岸,沮授的西路军仗着近水楼台的地利,两次偷袭了曹军许昌与官渡大营之间的运粮队。还在许昌城附近郊野中,多次袭击豫兖各地向许昌输送粮草的运输队。

    如此时间一长,无论是兵源补充,还是粮草征集运输,都让曹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正面的官渡主战场上,袁绍堆积土山,对曹军大营加以弓射压制。还时不时的对曹营发起猛攻。

    当下,曹军败像已显,曹操心急如焚,只能派遣荀彧来向冯宇求援。

    此时,在筑阳城府邸



第155章 长江水战
    建安二年的正月,即使是淮南地区,依旧春寒料峭。

    长江岸边,一座袁术军营垒中,望楼上几个兵士正缩脖拢袖,无精打采的消磨着时光。随着一阵冰冷的北风,他们突然闻到一阵阵炖肉的香味,还有酒香。他们嗅着鼻子,口水馋的直流。

    一个兵士嘟囔着:“你们看,汉军有酒有肉,俺们别说酒肉了,连粮都吃不上!用河蚌来代替口粮,那东西吃多了连屎都拉不出来!”

    他的牢骚迅速引来了共鸣,你一言我一句的抱怨起来,直到他们的伍长看到远处来了一名将官,干咳一声,使个眼色,他们方才闭嘴。

    百仗外的汉军营垒中,吃着肉喝着酒的兵士们也在谈论着。

    “往年过年,上面都分下酒肉。今年在外做战,没想到还有酒肉可吃。”

    “嗯,就是酒比往年少了好多。”

    “呃,那是因为酒水都用来烧袁兵了,少了,自然每个人都分的少。”

    “屁!那个烧酒和这种酒又不是一种酒,分的少是为了让你们不醉酒误事。即使不当值,这也是战场,要保持十二分警惕!”

    一名赵云军团的队率刚说完此话,就听到望楼上的兵士开始惊呼起来,他以为是有敌来袭,三下五除二攀上望楼,向远处望去。

    数百仗外就是长江,重重帆影布满了江面,两支船队正相向而行。兵士们从船只上旌旗一眼看出,其中一支船队就是在长江水道中横行多日袁军水师,而另一支船队中的大量船只却是兵士们熟识的筑阳艨艟舰。

    原来,冯宇回到淮南九江郡前线的同时,令沔水水师近百艨艟舰顺沔水入长江,而后顺江而下,会合孙策的江东水师,伺机与袁术军水师决战于长江,夺回制江权。

    在原世界,三国时期的寿春城地理位置并没有明确确定。只是依据相关县志和后来明清时代的古城遗址,被推定为大致是在后世寿县东边的淮水南岸。

    但这个世界,寿春城却是在淮水与长江之间,巢湖以东,后世寿县东南百余公里的位置。县境之南靠近长江。它本为与江东丹阳郡一江之隔的九江郡治所。因此长江江面航道的控制权对于寿春战役十分重要。

    夺回制江权,孙策的大后方丹阳郡便能就近向前线提供粮草补给,同时还可切断袁术军通过长江水道对汉军后方的袭扰。

    此时,双方主力水师已在江面上拉开架势,准备决战。在震天的鼓声中,袁军战船鼓足风帆,乘着北风的风势,尽力向汉军战舰靠去。

    汉军战船不顺风但顺水,借着水势,也向对方靠去。只是冯宇的艨艟舰并不是直直冲向对方战船,而是偏转一个方向。避免与对方战船迎头相撞。

    筑阳艨艟上的床弩开始发射弩枪,而且有的弩枪沾满火油,捆绑着纤维易燃物,发射时从点燃的火炬火焰中穿过。如同一条火龙射向对方战船。

    这样的火枪当然无法将战船甲板点燃,但若是射中船帆,那必然会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弓弩手,上箭开弓,准备攒射!钩镰枪,准备接舷!刀盾手准备跳帮!”一名袁军水师将官正指挥着甲板上弓弩的兵士准备接舷跳帮做战,猛然,随着咻…噗的一声响,他的胸口溅起一朵血花,一支弩枪贯穿了他的胸腔。

    另一艘袁军战船上,一支火龙正射中船帆,火借风势,整个船帆迅速燃烧起来,接着又引燃



第156章 抄掠河东
    初春,徐荣军团在刚刚新绿的关中平原原野上行进着。他们接到来自筑阳的军令,进入关中,沿渭河东进,在河南郡与来自上洛郡的另一小股部队会合。

    只有徐荣本人才知道此次任务的最终目标,他们将孤军深入千里,强袭袁绍冀州大后方。

    这个任务让徐荣兴奋不已。自他带着军团镇守汉中以来,已很长时间没上过战场了。平淡如水的日子,让他那颗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烦躁不安。现在,总算等到机会了。

    因为沿途有不少冯宇治下的城池,屯田点营垒等,能随时为他们提供补给。所以徐荣军团不用自带辎重,行军速度极快。仅仅几日时间便临近长安。

    待他进入长安城后,有点失望。因为他本以为能见到华雄,谁知华雄也得到军令,已带着军团主力离开长安,去完成在并州牵制吸引袁军兵力的任务。

    徐荣只好在长安略做休整,补充完给养后,带着军团继续向着东边的潼关行去。

    ……

    夏阳县,黄河岸边,华雄横枪立马,目视着渡船在河道中忙碌的来来往往。它们正将兵士战马和粮草运送到东岸。

    黄河在夏阳境内,自北向南奔流而过,横贯整个关中平原。将呈月牙形的关中平原一分为二。东边便是属于并州的河东郡。

    当所有兵士都运抵东岸后,华雄留下辎重营和步兵营,以及少许斥候屯守渡口营垒。自己带着剩余战骑向河东郡纵深腹地杀去…

    尘土蔽日的黄土路上,五六百名河东郡郡兵和民夫正施施而行。

    他们押送着上百车粮草前往并州建兴郡。在那里,这些粮草将再次被转运,经过数百里的太行山陉道,输送给冀州邺城。而邺城附近的粮草要全部输送到官渡前线。

    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几名兵士正扭头四顾时,两骑轻骑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马蹄急急刹住,他们身后是一溜的飞扬尘土。

    押运粮草的队率眯眼打量着对方,对方装备仅从外观看,就显得精良无比,一人肩膀上还蹲着一只金雕。这绝非并州斥候,更不可能是并州普通骑兵!

    “你们是干什么的”队率头目高声喝问道,他心中并不惊恐,因为对方毕竟就两人。相反,他认为自己撞到好运了,若能拿住这二人,说不定是大功一件。

    那两名骑士相互对看一眼,一句话也没说,拨马便走。他们是华雄军团的前沿斥候,正在这一带搜索有攻击价值的目标,偶然遭遇到这支运粮队。

    “追!”并州军头目岂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高声急令道。队伍中所有的战骑齐齐奔出,跟在头目后面,向对方追去。

    头目感觉对方的战马速度快于己方不少。他打出手势,二十余战骑立刻分成几股,抄小路向对方包抄而去。他们试图依仗对本地地形的熟悉,将对方堵截住。

    果然片刻后,其中五骑已抄近路,绕过一道土岗后,便拦截在前方。五人挥舞着缳首钢刀,策马向这两名斥候奔驰而来。

    那两名斥候不慌不忙,早已弯弓搭箭,箭矢如流星奔月般射出。随着噗噗两声,五骑之中,一骑战马中箭,骑手顿时掉落下马。另一骑骑手胸口中箭,箭矢已穿透皮甲,整个箭杆贯入胸腔一半。

    空中传来一声鹰啸,一名并州骑手还没看清是何物,金雕就已扑到他面前,锋利的脚趾插入其面孔之中,痛的他大吼一声



第157章 沮授之策
    并州运粮队步卒中,有个别机敏的老兵看到如此状况,已知不妙,立刻丢掉兵刃,迈开两腿向后逃窜。本就没有排列好的军阵,此时更显得混乱不堪。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撞击之声。两股铁骑从并州步卒两侧呼啸而过。并州步卒被铁索成片的带倒在地。最前面的兵卒当场被铁索撞击身亡,有的头颅甚至被铁索生生勒断。

    后面的兵卒虽因前方兵卒身体的阻隔,而没有直接被铁索所伤,却被巨大的力道带倒在地。兵器刀枪掉落一地。

    幸存者刚刚艰难的站起身来,二十铁骑已然兜转回来,高举狼牙大棒,纵马直接向阵中冲来。高大的铁马横冲直撞,大棒舞的呼呼做响。二十高大铁骑再次将整个人群冲的七零八散,尸骸头颅血浆遍地都是。

    当这些铁骑再次兜转马头时,并州步卒个个都已伏地乞降。在路另一边,聚成一团,蹲在地上的民夫也瑟瑟发抖。铁骑这才停止了杀戮,现场静止片刻,方才有人因为惊惧过度和疼痛难忍哭嚎起来…

    这二十名俱甲重装铁骑,押着这只送粮队,带着百十车粮食向西南而行。路上,他们经过一个完全被焚毁的军屯,刚刚播种过庄稼的田地显然都被马蹄践踏过。

    田间垄道上,还能看到倒毙在地的袁军屯垦兵士。他们知道,这一定是另外一支小队做的。

    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一处临时营地前,这营地没有任何壁垒防御设施,甚至连帐篷都没有几顶。所谓营地就是个临时聚集地,显然这里面的人没打算呆多久。

    除了这二十名重骑,还不时有其余小队押着战利品返回。也不时有斥候前来禀报新的情报,而后就有十几,几十骑飞驰而出。

    华雄柱着大枪,站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每当缴获的物资,俘虏的人员达到一定数量,他便吩咐人向后方的渡口转运一次。

    “报!启禀将军。附近两百仗外,我方两名斥候发现对方斥候,未能接战,对方就已逃脱。”

    华雄点点头,高声喝令道:“传我军令,拨一营的重装骑兵将这些人员,物资押回渡口大本营。留二十名斥候在此接应还未归营的弟兄,其余人等随某转移营地到他处。”

    近两个多时辰后。带着强弩硬弓,扛着长矛橹盾的五千袁军步骑,列着行军队形,时刻防御着敌军可能的突袭,小心翼翼的抵达此处。但是,现场早就空无一人…

    河东郡,安邑县府衙中。两名高冠华服的人正忧心忡忡的商谈着。其中一人是袁绍赵朝的河东郡太守郭图,另一人则是袁绍的外甥,赵朝并州刺史高干。

    郭图开口直言道:“高使君,如此下去不行啊。仅靠这五千兵马,我们难以将冯宇军的华雄部咬住,长期以往,将使我河东郡山河糜烂。到那时,河东可以是一颗谷,一个兵都缴不上去!恳请使君调配更多兵马,特别是骑兵来围剿贼军。”
1...3536373839...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