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高干一皱眉道:“不瞒郭令君,如今整个并州,就这五千兵马是仅存的机动兵力。其余能调用的兵力早就给圣上调到豫兖前线打曹操去了!就这五千兵马,圣上本已打算将其调走。因为华雄来犯,以及某苦苦劝说圣上,方才得以保留下来的。怎么可能还拿出更多的兵力调到河东。总不至于要调豫兖前线的兵力回援吧!”
&n
第158章 流动的“大营”
朝阳刚刚升起,废弃的大汉故都--洛阳城的城郭剪影出现在徐荣眼帘中。他抬起右手做了个止步的手势,身边的侍卫令兵立刻策马向队伍外驰去。同时高声传令:“指挥使有令,全军停止前进!”
仅仅十几息的时间,随着陆续的口令声,偌大的行军队列,彪悍精锐步骑,全部静止了下来。
此时,从徐荣军团的队列中出来十几骑斥候。他们还带着犬只和鹰隼,向洛阳城中飞驰而去。不一会,就有斥候策马返回,向徐荣禀报道:
“启禀指挥使。在洛阳西外城洛水之畔,发现我梁州军别部营寨。他们说是在此专门等候我们军团的。”
未等他话说完,徐荣就带着亲兵卫队策马而出,让那报信斥候引导着,向那营寨飞驰而去…
这是一个非常小规模的营寨,大约就两三百人的规模。徐荣刚下马,就有一人从顶营帐中钻了出来,笑着拱手道:“徐荣将军,某在此恭候汝多时了。”
徐荣连忙还礼:“徐荣见过文和先生。”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贾诩。他将做为徐荣军团的监军参事,协助徐荣完成这次任务。
两人一番寒暄交谈后,徐荣有点疑惑的向贾诩问道:
“主公令我带兵到此处与文和先生会合,说是此处自有粮草补给。可是某这一路东来,发现河南郡粮田荒芜,人烟稀少。
曹操如今在官渡吃紧,想必那屯守孟津的曹军也无多余的粮草。那我们大军的粮草供应当从何来不瞒文和先生,当下我军只剩下两日不到的口粮。”
贾诩微微一笑说:“某从上洛来,随身带了足够军团十日之用的粮草,十日之内还有大量粮草运来。”
徐荣的表情变的惊讶起来,又看了贾诩身后的营地,确实堆积有不少物资。问道:“先生从上洛过来,想必翻山越岭异常辛苦。而且随身只带了两三百人马,怎么做到携带如此大批物资的”
贾诩伸出手指,指了指身旁的洛水河面。徐荣方才恍然大悟。
那河面岸边,停靠着三十几艘筑阳特有的维京船。想必,它们是从洛水的上游--上洛境内顺水而下。
从筑阳到上洛有便利的丹水水道提供运输,再走六十余里陆路,将粮草转运至洛水上游岸边。便能从此处顺洛水而下,用维京船将粮草输送的到河南郡。
另外,攻袭袁绍冀州后方时,还能掠夺一定数量的粮草。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冯宇为什么说不用忧虑粮草供应问题。
徐荣兴冲冲的说道:“既然粮草不成问题,那我们现在就前往孟津,与孟津的曹军会合。而后渡河攻袭河内。”
贾诩捋捋须髯,笑道:“不,我们还要等我方一股部队前来,另外我们也不仅仅是从孟津渡河发起攻击,那样我们攻掠的范围仅限于河内,那样战果就太小了。”
徐荣明白贾诩的话。人要吃饭,马也不能光吃草,还要随军带着马料。这样若以孟津为粮草基地和大本营,他的骑兵攻击范围也就覆盖到河内郡,再远就力不从心了。
虽说可以通过劫掠对方物资来解决,但对此过于依赖,就有点靠天吃饭的意味了,风险极大。若对方坚壁清野,或一路上恰恰没碰到一个可以劫掠的目标呢
若是不以孟津为本营,将大本营北移和东移。那就又拉长了补给线,后勤补给的问题又回来了。而且没有曹军兵力协助守营,以及看护后方,风险也极大。
第159章 不姓刘
即使阳春三月的时节,地处并州北部的云中郡依旧寒风劲吹,冬天似乎不愿轻易离去。
云中郡自汉廷崩坏以来,就和邻近数个郡县一样,一直被南匈奴所占据。它的治所--云中城中的街道上倒是热闹非凡。农牧民在此进行着各种互市交易。
牧民里大多是属于匈奴杂胡别部,少量匈奴屠各胡本部,汉人。农民基本都是匈奴屠各胡本部,汉人。
南匈奴屠各种本部内附汉廷已逾百年,习俗已与内地汉人风俗相差不大。汉语也几乎是人人皆会,匈奴语反倒没多少人会了。
街道上突然行来一队车舆,前方还有匈奴步骑为其开道。两旁民众纷纷避让。这是中原新立的“大赵”朝派来的使者。
这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河东郡太守郭图本人,他将河东交给高干后,亲自来云中游说匈奴新单于呼厨泉,试图说服他联合袁兵南下攻掠关中。
云中成府邸中,宾客席地而坐,侃侃而谈。郭图给出了袁绍的条件--事成之后,割并州北部五郡,雍州北部三郡给匈奴自立。同时还答应每年给匈奴提供十五万斛粮食。
呼厨泉没有立即回应郭图,而是先将其礼送出去,安置到驿馆之中等待消息。这才在堂中与诸部首领商论起来。
大多数部族首领都认可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唯有铁弗部首领,同时也是匈奴的右贤王刘去卑表示反对。
呼厨泉的侄子,左贤王刘豹嚷嚷起来:“右贤王,为什么要反对我们匈奴人已衰落数百年,这可是我们匈奴再复草原荣光的大好机会。”
刘去卑不紧不慢的说道:“什么重复草原荣光在坐的诸位,要你们再去漠北放牧,过那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你们愿意去吗别说你们,除了现在还在游牧的别种别部,屠各种匈奴部的民众们,还有几个会放牧还愿意去漠北游牧就算你们愿意去,你们斗的过鲜卑人吗能从他们手中抢夺过来领地吗”
他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竟被驳的哑口无言,一时无人能够反驳。
刘去卑继续说道:“我们虽然都是匈奴单于冒顿的后人,但我们也姓刘,身上或多或少和汉室有着血缘关系。如今看到外姓谋反汉室,岂有帮助外人之理再说,我们匈奴也不是个单一种的民族,如何恢复到几百年前的状态,如何与鲜卑这些…”
呼厨泉突然打断他的话道:“够了!我们是匈奴人,即使搬出草原,农耕为生依旧是匈奴人。马关在牛圈里也成不了牛。我们这些单于王室身上是有些汉室女人传下来的血脉,但即使按汉人规矩,咱们也不姓刘。这都是汉朝皇帝封我们的姓。当然你刘去卑除外!”
呼厨泉这话中有话,在坐众人当然知道呼厨泉什么意思。
刘去卑与其余匈奴贵族不一样,别人都是因为历史上汉匈长期和亲的原因,在母系血缘上和汉室沾亲带故。
他却是在母系,父系上都和汉室有血缘关系。若按血统论,这刘去卑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他的母系自然和其他匈奴贵族一样,源自于冒顿单于时代就开始的和亲。
但他的亲爷爷就是度辽将军刘进伯。乃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沛献王刘辅的六世孙。刘进伯北伐匈奴被俘,就此长居塞外。娶铁弗部君长之女为妻,生尸利,尸利生去卑。
&
第160章 匈奴来了
华雄回师渡口营垒后,便带着一营重骑来到袁军河畔大营附近。数千人的袁军见到这区区五百重骑,也如同老鼠遇猫一般龟缩在营垒中,闭门不出。
华雄策马围着袁军营垒缓缓行走,心中却盘算着袁军的企图。
袁军此举,虽然能在黄河岸边吸引住自己的兵力,致使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的深入河东腹地。
但如此一来,营垒中的袁军的粮草补给如何解决在骑兵上占绝对劣势的袁军,很容易让营垒被对方游骑封锁住。
华雄突然心念一动,一种担忧涌上心头---难道袁军要调集官渡前线的铁骑回援河东
华雄随即打消了这种顾虑,此时官渡战场应该到了最关键时刻,袁绍绝不会因小失大。而且,豫州与河东之间路途遥远且险峻难行,远水解不了近渴。
华雄最终决定--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将这河畔的袁军大营围困封锁起来再说。他动用了一个营的轻骑飞羽和一半的斥候,日夜在袁军营垒外游弋警戒。
若是袁兵有运粮队前来,或有队伍想从营垒中撤出去。那么十里外的华雄大营中,会立刻有重骑前来堵截追击。
同时,华雄也加强了周遭的斥候侦查警戒,以防万一。
虽然这样一来,华雄再无精力袭扰并州河东腹地,但若能最后吃掉这几千袁军,那也是相当大的战果。
……
这一日正午,华雄大营中的兵士正在用着午饭。尽管骑兵们不再执行外出袭扰的任务,但依旧人人重甲在身,即使战马也鞍甲不离身。
突然一声尖锐的声音从远方传来,正吃饭的兵士们齐齐顿住了手中碗筷。接着又是一声尖啸传来。这是大营外围斥候发出的警戒信号。
不等将官下令,在一片噼里啪啦声中,兵士们将碗筷丢在粗木板条桌之上,向着各自的战马奔去…
三十名重骑在旷野中策马飞驰,他们是出营搜寻队伍中的一股。猛然,两名斥候从一片小树林后转出,向他们策马飞来。看上去,这两名斥候都已受伤,浑身血污。而且每个人铠甲之上插了至少五六支箭矢。
重骑立刻迎了上去,那两名斥候其中一人似乎已耗尽气力,刚被与重骑相会,便虚脱般从马鞍上滚落下来。另一名斥候也有气无力的喊道:“快,快去通知指挥使,匈奴,匈奴人来了!”
他的话刚说完,从小树林背后又传来群马奔腾之声,上百匈奴战骑正奔涌而来。重骑们立刻策马上前,将两名受伤斥候挡在后方。他们纵马挥鞭,开始加速。
如同三十座铁塔般的重骑让匈奴战骑也是吃了一惊,但他们立刻恢复了镇静,纷纷取下弓具,弯弓搭箭。借着马势向对方密集射出上百发利箭。
射出的箭矢有马速加持,威力极大。只是那箭簇的材料却不怎么好。射在重甲骑兵的重铠上时,因为箭簇材料比铠甲“软”或“脆”,不是箭簇断裂,就是箭头被瞬间压钝而无法射入铠甲。箭矢在一片叮叮当当声中,被弹落在地。
这种状况让匈奴战骑也很是意外,他们微微一愣的功夫,重甲骑兵已与他们是近在咫尺。三十支马槊齐齐向前探出,匈奴骑兵还没反应过来,在他们最前方,就有近二十余人被马槊生生贯穿身体。
匈奴骑兵都是轻质皮甲,有的甚至没有着
第161章 长安之危
华雄沉默片刻,理了理头绪。便下定决心说道:“传我军令。一,立刻给筑阳飞鸽传信,告知当下河东关中局势。二,全军即刻退往河西。骑兵先行渡河,步卒守营断后!”
随着华雄军令的下达,黄河河道上又繁忙起来。渡口的所有船只都被调动起来,在两岸间忙碌的来来往往穿梭着。本围绕袁军大营巡弋警戒的轻骑也尽行撤去。
不久,袁军大营中的兵士就发现了异常,立刻上报,营中袁军将领郭援马上就猜到是华雄在撤兵。
于是他等华雄撤到一半时,又令步卒前来围攻华雄的营垒,他以常识料定华雄会先行撤出骑兵,留下步卒守营。他的如意算盘是乘着对方主力撤到西岸,咬死对方最后断后的步卒。
这次,袁军吸取了此前的教训。攻上壁垒后,立刻半蹲伏下身体,并以密集长柄兵刃为屏障先导,防止对方从下向上的捅杀攻击。同时向前徐徐推进。
即使如此,袁军兵士依旧在枪盾兵的枪矛之下,伤亡不断。但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终是将守军逼退仗余。袁军兵士陆续跃下壁垒,跳入那道又宽又浅的壕沟之中,
而守军则是一边仗盾捅刺,一边不断有序后退。后方的两排兵士已经退到壕沟的沟沿之上。幸亏那沟沿的高度仅两尺不到,还留有台阶,兵士后退时,能直接倒退着站上去。
在双方长矛大枪你来我往的交鸣声中,守军队列全部退到了壕沟的沟沿之上,沟底站满了袁军兵士,越过壁垒的他们士气大作。继续向前猛攻。壁垒外面,大批袁军步卒继续源源不断向前涌来。
猛然,随着一声高声喝令,已退至沟沿上的守军兵士们,突然将手中的矛枪齐齐投掷而出。成百上千的飞矛向壕沟内的袁军兵士飞扑而去。随着噗噗嗤嗤的血溅骨断的声音,数以百计的袁兵顷刻间就倒在地上。壕沟中,遍布插着矛枪的尸体,如同一片竹林。
还停留在壁垒上袁军兵士,被眼前景象惊的呆住。守军兵士,踩着袁兵的尸体,再次冲将过来。乱枪向他们捅杀而去。
这些袁兵有的瞬间被矛枪捅入腹腔,腿脚。有的慌忙的向后退去,跳到壁垒之外。壁垒上刹那间就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正在督战的郭援看到此番景象,又惊又怒。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滚滚铁蹄踢踏之声,他心中一喜,认为这定是匈奴骑兵来到了。
果然,离河岸不远处一片灌木丛后,尘土飞扬,绕出一股铁骑。等这股铁骑飞驰出那漫天的尘土。
郭援方才大惊失色,那根本不是匈奴战骑,而是华雄的重装骑兵!数量不多,但足以碾压正在攻营,已乱糟糟一片的袁军兵卒。
“快!快鸣锣撤兵,快撤!”郭援声嘶力竭的高喊起来。但是他做出的反应已经晚了,百余重骑转瞬既至,从侧翼直入袁军已乱的步卒军阵之中。
“轰…砰…噗”随着一连串血肉撞击,金属碰撞,兵刃切入骨肉的声音。袁兵如同被收割的庄稼般,成排成排的倒了下去。有的是直接被铁甲巨马撞的四分五裂,有的是被马槊捅个对穿,有的则是倒地后被铁蹄踩踏的粉身碎骨。
郭援已策马向己方大营狂奔,手下兵将自然是一溃到底,袁军乱兵争相夺路而逃。原来,华雄料定自己退兵时,袁军会来袭营,特意在营地外埋伏一队重骑。乘其不备突然杀出,果然获得奇效。
&
第162章 淮南决战
建安二年的三月底,僵持已久的淮南战局终于出现变化。
由于粮草长期供给不足,本地士族不少人依旧心向汉室,袁军士气低落等各种原因。寿春城周遭,相继有数个城池营垒的袁军向汉军投诚。即使寿春城内部也是暗潮涌动,甚至有势力准备发动兵变,反叛袁术。
如此一来,双方兵力此消彼长。围绕寿春的防御圈顿显巨大漏洞。其中袁术大将刘勋部投诚最为关键,他所镇守的一座重要大营就此落入汉军手中。寿春西南部顿时大门洞开。
冯宇与孙坚抓住时机,由此空挡直插寿春。袁军主帅纪灵被迫紧急抽调各营袁军约两万,在野外拦截汉军。由此发生了整个战役中最大一次野战。
寿春城西边,河汊湖泽间,一条宽约仅两里多的原野上,漫山遍野都是旌旗刀枪。纵深望去,无边无际。汉军与纪灵的大军在此迎头相遇。
如此战场环境下,两军除了硬碰硬的对决,没有什么花花心思可想。而且这种空间受限的战场,骑兵似乎也发挥不出优势。
汉军是由冯宇军与孙坚军一部组成。只是这其中未见赵云军团兵士的身影。汉军兵士都知道,赵云军团的步兵正“配合”袁军降兵,看守后方几个重要城池和营垒。
只是军团的骑兵和赵云本人也不知去向,两天都没见他们人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