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即使万一失败,让对方还残存几十骑,那自己有五百兵卒,还有数千男女老幼,凭借村寨,对方也奈何自己不得。
果然,这些重骑猝不及防之下,被密集的箭矢射到身上和坐骑上。只是随着叮叮咚咚的金属撞击之声,箭矢都未透甲。
此时,天色又亮了几分。那军屯头目这才看清,这些纠纠战
第167章 横贯五百里
清晨,袁尚还搂着貌美如花的娇妻甄宓,酣睡在温柔乡中。内侍却在寝间门外急急的呼唤他。袁绍委任他镇守邺城,九里屯之事传入邺城后,邺城戍卫自然要将消息第一个通报给他。
“什么事大清早的打扰人的清净”被惊醒的袁尚有点愠怒的喝道。
“请三皇子恕罪!但事关重大,小的不得不此时赶来通禀三皇子啊!否则小的罪责就更大了。”
袁尚看来人真是有急事,只好继续说道“到底是何事你现在就说出来!”
那人只好隔着门喊道:“启禀殿下,汉军出现在邺城南郊了!”
袁尚惊道:“什么!”
此时甄宓也醒了,轻轻将放在自己身上的袁尚两手移开,说道:“殿下国事要紧,勿要缠绵与床榻之间。”
袁尚这才急忙下床,穿衣束带洗漱后出得门来。床上的甄宓翻个身,兀自安然睡去。
听闻邺城南郊受袭的消息,袁尚第一反应是“一定是底下人弄错了”。经过再三确认后,他又以为是早年被赶走黑山贼又回来了。
直到侍卫提醒他,对方是人马俱铠的重骑时,他才相信真的是汉军来袭了,黑山军不可能装备的起这样的重骑。
正当袁尚拿不定主意,手足无措时。又有内侍来报—逢纪求见。逢纪是袁绍指定给他的少傅,此时也得到详情,匆匆赶来见他。
逢纪急匆匆的对他说道:“殿下,此时汝不带兵追击汉军,更待何时这对你未来大业可是至关重要啊。若殿下没有任何行动,只怕圣上会有所想法。相反,殿下若能重挫来袭汉军,必能让圣上另眼相看。”
袁尚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可某不知道汉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这胜负难料的…而且邺城更是不能有失。”
逢纪叹口气,耐心解释道:“殿下请放心,深入我腹地的汉军断不可能有多少兵马。而且他们必定是轻装简行,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接应。只要殿下带数千我大赵铁骑,再由其冀州各地守备兵力配合。一但将他们咬住,就能最后吃掉。这样一来,殿下可是立了大功,未来这太子之位…”
袁尚听到这,眼睛一亮,立刻吩咐左右:“传我军令,立刻集结邺城羽林卫和城防五营精骑,追击寇掠我腹地的汉军。”
袁尚赶到九里屯时。他只见到余烟袅袅,被烧成白地的村寨,还有村寨外嚎啕大哭的屯兵和家眷们。他们见袁尚带兵赶来,纷纷扑上前去,跪伏在地,恳求袁尚为他们复仇以及给予救济。
袁尚问清楚汉军去向后,没有更多理会这些人。带着四千多精骑继续向东南方向追赶。一路上,又见到许多如九里屯般被袭破的军屯,顺着幸存兵卒的指点继续追踪下去。
最终,袁尚发现汉军大致是向濮阳方向行去。随军的逢纪略一思索,就对袁尚说道:
“殿下,这股汉军游骑没有后继补给,依靠随身携带的粮草最多奔驰五百里。所以他们定是要从濮阳渡过黄河,而后与至今还固守鄄城的程昱里应外合,解鄄城之围之后,入鄄城获得补给。”
“敢问老师,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逢纪微捋须髯几下,而后胸有成竹说道:“请殿下速派快骑通知濮阳渡口的守军,以及正在围困鄄城的我部,要他们加强戒备防止汉军偷袭,特别是看护好渡船。另外通知南边定陶的审配,让他调集重兵北上濮阳鄄城一线,与我部伺机合围
第168章 两儒舌辩
徐荣策马停在黄河岸边,神色镇定的望着涛涛东去的黄河水。但实际上,他的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毕竟这是一次史无前例水师骑兵配合做战。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将导致自己这支军团的灭顶之灾。按计划,此时维京船队应该在此河段巡弋了。但黄河河面上还是空空荡荡的。
徐荣身边一名斥候放出一只游隼。那游隼直刺苍穹,而后在空中盘旋起来。接着游隼听到一阵低频的声波,抖动着翅膀,向黄河岸边一片芦苇荡扑去。
“指挥使,游隼下去了,我们的人应该在那一块!”负责驭鹰的斥候兴奋的说道。徐荣的内心也稍稍平复了些。
果然,片刻后,大批维京船就从芦苇荡中冒了出来。沿河向徐荣驻马的岸边行来。徐荣身后的将士一片欢呼。
此时正是春末夏初时节,东南风起。因此对维京船而言,在潼关以东的黄河水道上行船,上下都非常方便。很快,徐荣军团的人马都登上船只,溯水而上,消失在黄河水面的天际线上。
仅仅半个时辰后,袁尚与逢纪便带着大批人马赶到此处。然而,他们面对的只有一条茫茫大河,还有一些徐荣军团兵将的遗弃物。袁尚还不甘心,令斥候沿岸上下游搜索,自然是一无所获。
逢纪还是坚持认为徐荣渡过了黄河,一定是之前在此处预备了一批渡河之物。
也难怪他如此想。黄河不同于长江,河床极浅,泥沙淤积甚厚。泥沙中沉积着数不清各个时代的沉没物,导致河道中有无数浅滩和“人造暗礁”。
因此除非是丰水季节,在黄河水道上进行大规模的航运,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自黄河出潼关后,只有孟津,延津,白马,濮阳等若干个渡口的原因。
徐荣纵兵河北焚掠的消息,很快传到袁绍和沮授那里。袁绍刚听闻此事时,大惊失色。他心里很清楚,若汉军长期如此行事,将逆转官渡的战局。
袁绍立即将故市的沮授召到官渡商议对策。甚至两百多里外定陶的审配也被他召来。
……
官渡,袁军大营中军大帐之中。
袁绍扫视一眼帐中诸人,看到包括沮授审配在内,麾下随军的文臣武将都已到齐,方才开口冷声说道:
“前些时日,一支自称梁州军的汉军不知从什么地方渡过黄河,抄掠我河北腹地,纵兵数百里,而后消失在濮阳以南的黄河岸边。期间,他们劫掠焚毁我辎重粮队两次,袭破军屯十几处,甚至一度兵临邺城城下。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袁绍没想到最先开口的却是颜良这员武将,他说道:
“陛下,不用忧虑。这汉军只是乘我军防线过宽,从我军营地间隙穿插至黄河岸边,偷渡过黄河。又乘我河北守军不备,突袭侥幸得手。以后只要河北守军加强戒备。我等前线兵将加强营与营间的巡逻戒备,应能防范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袁绍本人和一旁的幕僚谋士,听了此话都纷纷摇头。这番话语显然漏洞太多,都不值一驳。比如数千骑的汉军如何偷渡过黄河他们又是如何消失在数百里外的濮阳南面的黄河岸边按颜良所说根本解释不了。
颜良看连反驳他的人都没有,再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话哪里不对,干脆一缩脖不再言语。
此时,赶到官渡袁绍大营,来亲自向袁绍禀报此事的逢纪拱手说道:
&n
第169章 端巢断归之策
沮授继续不慌不忙的说道:“众所周知,自开战后,我军就在孟津对岸渡口收集了所有渡船,并屯守三千精兵于此,与孟津曹军对峙,因此他们需时刻监视黄河河面…”
逢纪急不可耐的打断沮授的话道:“但是汉国的梁州军在渭水或潼关黄河上游还能征集到船只,他们能利用晚间避开我军监视啊。“
沮授继续沉稳说道:“逢少傅勿急,请听某将话说完。即使晚间,孟津对岸渡口的我军兵士也会每隔片刻钟,便向河道中抛射一轮火箭照明,来查看河面有无异常。汉军断不可能从此行船队经过,且不被我军发觉。“
沮授说到这,袁绍点头道:“不错,若是潼关弘农以西有大批船只东调,孟津守军必然会有所察觉,第一时间来禀报寡人。”
见袁绍都这样说,逢纪一时哑口无言,帐中众人重新陷入疑惑之中。
当众人都以为沮授反驳逢纪目的达到,话语说完时。沮授却继续说道:“不过,确实有船队从河南郡出来,但那些船只应该是从洛水下来的!”
沮授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哗然。就连逢纪也呆住了,不明白沮授为何又替自己说话了。
审配也没时间考虑沮授为何话锋急转,连忙质问道:“那洛阳一带自董卓胁迫汉帝迁都后就成为一座废弃之城。连人都没几个,又哪里来那么多船只即使开战时开始打造,也来不及啊!”
沮授点点头说:“不错,这些船只不是洛阳本地的,而是从汉梁州牧冯宇的辖境上洛郡下来的。”
审配哈哈笑了起来,道:“沮授老兄,您糊涂了。洛水确实通上洛郡,但那种河道怎么可能行船当然小船竹筏子是有可能。但我说的是可运载大量兵马的船舶!”
沮授突然抬高音调说道:“这些船不仅可以从洛水下来。而且它们可以在满载兵马的情况下,在黄河水道中随意航行!所以,有船从河南郡东出不假。但不是逢少傅说的--仅仅被当渡船用,汉军进退还需陆地上从我防区穿行而过。实际上,别人可以从黄河上任意一点发起攻击,撤退只需退到船上就完事。”
此时,全场气氛已从哗然演变为全场皆惊。袁绍脸色凝重,向沮授问道:“沮爱卿,这是汝的猜测推论还是你有什么真凭实据”
沮授对袁绍又躬身一礼道:“陛下,对于这些船只的存在,臣有真凭实据,只是船乃从上洛郡下来的,则是臣的推测。”
说完,他便对帐中的侍卫耳语一番。不一会,那侍卫带着几名兵士重新入帐,还押着衣衫褴褛的三人。
沮授指着这三人道:“陛下,这三人是某来官渡的时,在路上撞见的三名逃兵。他们当时正沿河找寻渡船,打算逃回河北,结果被臣的近卫当场拿获。这三人曾偶然撞见过汉军的船队。”
此时,那三名逃兵已噗通噗通的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般。“圣上饶命啊!”“万岁饶命啊!”求饶之声不绝于耳。
袁绍眉头一皱,挥挥手道:“尔等且先将尔等的所见所闻如实报来。”
三人这才你一言,我一语的详细描述起那天看到的场景来。众人这才相信沮授所言不虚,袁绍的表情却是越来越凝重了。
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声:“报!启禀陛下,淮南军情急件送达!”
第170章 丢向潼关的诱饵
建安二年的夏天,关中平原异常干旱。只要一起风,在裸露的黄土路上就能扬起滚滚尘土。
此时,长安城北郊十里外的地方,飞尘弥漫遮天。却不是因为风,而是两股兵马在此厮杀。匈奴与袁军正在进攻此处一座营垒。只有将这座营垒拔除,才能完美的围困住长安。
现场一片嘶喊冲杀之声,箭矢破空的咻咻之声不绝于耳。这座营垒是华雄从张绣手中夺取而来,因此它的壕沟与壁垒还是传统前沟后壁。而不是冯宇军惯用的那种前壁后沟的战壕。
尽管袁匈联军反复冲击,但始终越不这条壕沟和壕沟后的壁垒。沟中和沟沿上已满是袁军或匈奴步卒的尸体。
每当有袁军或匈奴步卒顺着跳板越过壕沟,攀上壁垒时。总会被乱枪乱矛以及箭矢射落。个别跳入营垒中的兵卒也如同泥石入海般,不见踪影。
正在远处观战的郭援眉头逐渐锁紧。此时,他感到攻略关中实际比想象要困难的多。他与匈奴渡河之后,再加上张绣的残兵,总兵力有一万三千之多。只是这么多兵力也让粮草补给成了问题。
在匈奴与袁军西渡黄河之前,冯宇就已派快马传令给华雄。让他抓紧时间转移人口。实际上,冯宇的敕令未到,华雄就已开始这么做。
此时,整个关中平原十多万人口,包括屯垦兵家眷在内,不是被转移到汉中,上洛郡等大后方,就是被集中到类似长安,蓝田这样的坚城固垒之中。粮草也同样被移入到这数座城池和营垒之中。
关中平原黄河以西的部分,当下可以说是无人区。渡河西进的袁军和匈奴,粮草只能靠河东郡以及匈奴的河套地区补给。
愁眉不展的郭援突然看到一骑飞驰而来,那是太守郭图的亲卫令兵。
“启禀将军,郭太守召汝前去议事。”那令兵下马后即对郭援通报说道。
“鸣锣!收兵!”郭援借坡下驴的向左右吩咐道。随着一通锣声,正在围攻冯宇军营垒的兵将迅速退去,只留下满地的尸身…
……
袁军大营,中军大帐。
郭援入帐后,发现郭图,刘豹等袁军将领,匈奴部族首领都已聚集在此。
郭援拱手对郭图说道:“不知太守唤属下来此有何吩咐”
郭图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反而问道:“郭援,长安战况如何了”
郭援叹气道:“启禀太守。比某想象的要困难,汉军坚壁清野,闭城闭营不出。某领军屡攻不克,顿兵城下,毫无建树。请太守责罚!”
他本以为郭图会给自己脸色看,没想到郭图和颜悦色的一笑说道:“这不怪汝,我军其余各部还有匈奴友军,在攻打其它城池时也屡屡受挫,折损不小。而且现在粮草补给也困难重重。”
郭援一听,索性向郭图谏言道:“郭太守,末将斗胆建言一句。如今这形势,关中几城难以攻下,即使攻占,也用处不大。我军还是撤还河东为上策。”
一旁的刘豹大眼圆睁,嘿嘿的笑道:“撤我匈奴十几部,集结近万兵马,耗费粮草无数,奔驰千里赶到这,什么都没捞到。你要我们撤要撤你们撤!这无人之地对你们汉人可能没用,我们匈奴还有很多部族以游牧为生。在这关中放马也不错!”
郭图也诡异的微微一笑,说道:“不。我们既不用撤,也不用硬打。并州高刺史已传来敕令,让我们向
第171章 郭图杀郭援
冯宇入长安城不久,一场大雨就倾盆而下,将夏日的燥热驱赶的无影无踪。
长安城,府衙大堂。堂外,雨水顺着屋檐如柱落下。屋内以华雄为首的长安诸将静立两侧。直到冯宇让他们坐下,他们方才席地跪坐于堂下。
而后华雄向冯宇禀报关中形势,特别提到近日的袁军与匈奴动向。再接着,众人又做了各自补充。
冯宇一直没打断他们的话语,只是默默的听着。其实他心里在反复思考着,有时还打开系统地图,查看下地理信息。
等所有人都说完了,冯宇方才放下手中的茶碗说道:“某正想乘此机会全歼匈奴主力,以及河东袁兵。只是担心他们不会将全部兵力投放到潼关战场上…”
……
夏日骄阳下,一大队兵卒无精打采的行走在土路上,尘土飞扬。郭援策马在前,汗水如同蚯蚓般挂在他脸上。
他带着三千步卒,在渭水南岸,正大张旗鼓的向潼关进发着。另外近万袁匈步骑,数日前就与他的部队分道扬镳,伪装做出北返河东的姿态。但其实却在渭水北岸,悄然与他同向而行。耐心等着华雄咬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