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不想一连几日,都距离潼关不到二十里了,也未见华雄骑兵跟上来。郭援心中反而窃喜。这样自己不仅安全无虞,还能就势攻取潼关,立下大功。

    “报!我军后方的暗哨发现有大股敌骑跟来!离此还有四十里距离”听到这话,郭援的心直往下沉。

    他立刻高声吩咐左右道:“就近寻有利地形之处,结营筑垒!”说完,他就策马而出,要亲自寻找一个即靠近水源,又有地势之险的地方进行防守。

    很快,他就发现一块面积约三百亩的垅塬,这垅塬还靠近渭水,方便取水。所谓垅塬就是顶部平坦,四周被地表流水冲刷为悬崖峭壁的一种地貌。

    郭援用马鞭向垅塬一指道:“就在此处设营。”兵士们立刻动起手来,抡锹挥锄,开始构筑营垒和工事…

    斥候又前来禀报:“报,敌骑离此处还有三十里!”

    郭援脸上汗如雨下,喝令道:“吩咐下去,无论什么兵种,何种官职,所有兵将都动手。就是累死,也务必要在一个时辰内构筑好营垒!”

    大半个时辰后,郭援的兵将终于构筑完了基本防御工事。一个个都累的气喘如牛,汗流浃背,躲在树荫下,狂灌着凉水。不多时,又有令兵来报:“敌骑距此还有七里。”

    郭援立刻下令道:“全员警戒备战!”。那些躲在树荫下休整的袁军兵士们,不情愿的拿起各自兵刃,在壁垒工事后严阵以待。

    片刻后,郭援已隐约听到了众马奔腾之声。他清楚对方重骑的厉害,也不知道自己这仓促间构成的营垒能不能挡住对方。但只要自己挺两个半时辰。匈奴人和郭图的大军就会赶来,从背后一个突袭就能将对方彻底击溃。那样自己既能保住性命,也立下了大功。

    不一会,滚滚战骑果然预期而至。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即没有进攻这垅塬上的郭援营垒,也没做任何停留。而是自顾自的继续策马奔驰,向潼关而去。

    “咦!”郭援心里冒出一个问号,冯宇军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郭图的计谋被对方识破了

    最终,垅塬上的郭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千多骑绝尘而去。

    西面六十里的渭水之上,已搭建起两座浮桥。在郭图与刘豹率领下,大股匈奴骑兵与袁军步骑跨过渭水,再次进入渭南。出现在华雄骑队的后方。

    &




第172章 巨大的口袋
    太阳西落时,阳光依旧强烈。在将官喝令驱策下,匈奴袁军的约四千步卒汗流浃背的急行。郭图,刘豹带着骑兵先行而去,已将他们丢了二十余里远。

    猛然,领军的将官们身躯都齐齐一震。他们已然听到后方势如奔雷的万马奔腾之声。本方的骑兵都在前方,后面出现的只能是敌骑!

    他们扭头望去,后方远处的天际线上已是尘土弥漫。滚滚尘埃中,依稀能看到冯宇军特有徽记的旌幡。

    “列阵!快列阵。”,“敌骑来袭!警戒!”…霎那间,呼号之声在袁匈联军的军阵中不绝于耳。

    张辽催动两千铁骑,转瞬即到。战骑未至时,千发利箭强矢就已如同雨点般落下。让正在慌乱中结阵的敌军更是混乱不堪。一名匈奴部族首领瞪大眼睛,看着滚滚而来的战骑,那巨大的铁人铁马让他心惊不已。

    他撕心裂肺的吼叫起来:“来不及了!快跑!,快跑!再不跑,我们今天全要死在…”

    “噗”,一支利箭不偏不倚瞬间射入了他的眉心,尸身噗通栽落到坐骑之下。

    张辽的骑队转瞬即至,千支雪亮的马槊探于奔驰的马首之前,张辽也扬起了他手中长刀。他本是用枪矛的,但他观看过巨猿重甲战兵的长刀后,要工匠给他打了一支同样式的小号长刀使用。

    “砰”的一声巨响,一骑重骑撞上名匈奴步卒,后者顿时全身骨骼尽碎,如同一个肉饼般向后高速飞去,“咚”的又是一声,他躯体上的脑袋撞到另一名袁兵的脑袋上。两颗脑袋立刻碎裂,脑浆鲜血四处飞溅。

    一名匈奴兵双手持刀,高高跃起,就要力劈而下。马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贯穿他的腹部,尸体带着马槊从半空中直落下来。那重骑弃槊取棒,手中狼牙大棒借着马势,大开打放,左扫右砸。

    一名悍不畏死的袁军队率,就地驴打滚冲到一重骑附近,挥刀就要向正在奔冲的重骑前蹄斩去。

    只听“噗咔”一声,五尺长的狼牙大棒已顶在他的脑门之上,在高速冲击之下,“嘎巴”一声,队率的脖颈脊椎已然断裂。全身就像断线的木偶一样瘫倒下去。

    在张辽铁骑突然攻袭下,半刻时间不到,这数千匈袁步卒就已溃不成军。仓惶间,狼奔豕突向东奔逃而去。渭水以南的原野上,满是倒卧的袁匈兵士尸体,伤兵。还有慌不择路的溃兵。

    重骑,还有轻骑飞羽继续追击。尤其是轻骑飞羽已经兜到溃敌前方,密集的箭矢继续一轮接着一轮向溃军倾射而去。后方,重骑催动着战马,挥舞着狼牙大棒,敲碎一个又一个敌兵的脑袋。

    张辽军团将士正兴冲冲的追击溃敌时,张辽却下令道:“勿要追敌,传我军令,鸣锣收兵!”

    张辽铁骑在锣声中,顿住了马步,重新集结起来,而后向西退去。即使如此,此战也至少歼灭袁匈兵士过半,两千余人的样子。

    一员副将不解的问道:“将军,为何我军不乘胜追击。这些步卒我军是有条件全歼的。”

    张辽回应道:“我们要避免与对方骑兵主力接触。所以不能与这些步卒纠缠久了。至于那些匈奴骑兵,此时已是瓮中之鳖。我们根本不需要与他们对冲硬拼!”

    ……

    尽管众将苦苦求情,就连匈奴左贤王刘豹劝郭图:“阵前斩杀己方大将不吉”。郭图还是坚持将郭援斩了。

    当郭援血淋



第173章 封锁渭水
    张辽的疑问也不无道理。华雄的两千铁骑做为诱饵,已调去潼关。如今冯宇能调用的似乎只有张辽军团,典韦陷阵营,华雄军团两个步兵营与一个辎重营,还有几个斥候队。

    除此,长安城,蓝田城中还有六七千屯垦兵。但蓝田,长安怎么也要留守点兵力,以防万一。所以最多从二城能抽调出来三千兵力。

    关中平原上其余几城,营垒也能抽调一些兵力出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时半会他们也到不了这里来。

    所以当下,冯宇能用的兵力有近万的样子。看上去与袁匈联军不相上下,甚至综合战力要高出许多。

    这样的兵力用来决战,将对方击溃,可以说难度不大。但现在冯宇要求的却是将敌军全歼,且自身不受什么折损,这点兵力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冯宇淡然一笑,回答张辽道:“文远,我们能用的兵力远比你预料的多。华雄和他的骑兵不久就会返回,关中西部几城的兵力也正在调来,凉州马腾也会支援我们。袁贼与匈奴此次定是插翅难逃!”

    冯宇不说还罢,说了周围将校的疑惑更大了。魏锋惊呼道:“华雄华雄到了潼关还如何返回难道要他们再冲杀回来”

    冯宇哈哈一笑说:“当然不是。”

    那边,张辽已经醒悟过来,说道:“原来主公早有计略。可是要动用河南郡的船队”

    “不错。为了此次潼关渭南大会战。某已让徐荣暂停了冀州的行动。”

    “但凉州马腾与关中西部几城的兵力到来,怎么也需一两日。这个空挡…”

    冯宇依旧信心满满的说道:“不错。不仅我们兵力暂时不到位,而且这天把时间,在这个口子上也构筑不起完备工事。

    但是敌军开始一两天也肯定抱侥幸心理,试图全身而退。所以他们既不会分兵突围,也不会不惜代价集中兵力突击一点。这样,我们只要情报到位,集中机动兵力拦截,他们就突不出包围圈。”

    ……

    四天前,黄河,孟津河段。

    河面上密密麻麻的满是维京船,船帆被东南风吹的鼓鼓涨涨,两舷数桨齐动,正溯水而上。

    孟津两岸,无论是曹营还是袁营的兵士都看的目瞪口呆。尤其是袁营,警戒敌袭的鼓号声响成一片。还有不少弓弩手,已向河道中施放箭矢。但对方是在靠南岸一侧航行,这些箭矢射程基本上够不到。

    这些维京船三天后抵达潼关,此时正将抵达潼关的华雄骑兵分批送往渭水上游,以增强渭南包围圈的防御。

    ……

    渭水南岸,几骑飞驰而至,跳下马来查看水文地理,而后又策马而去。他们是袁军的斥候,正在寻找适合搭建浮桥之处。

    不一会,便来了一大股袁军步卒。部分兵士带着器具抱着浮木泅渡过渭水,开始在南北两岸伐树搬石,同时对向搭建浮桥。

    此前,在张辽铁骑追击袁匈步卒时,袁匈步卒丧失了大量辎重,其中包含大批工程器具。因此搭建浮桥肯定比往日缓慢不少。

    袁匈联军主力就停留在建桥地点不远处,只等浮桥一建好,便渡过渭水,再退回黄河岸边的渡口。

    夜幕中,袁军在渭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将现场照的灯火通明。郭图令筑桥兵士继续连夜赶工。他现在虽然还未发现冯宇的意图,但心中已是感觉不妙,归心似箭。



第174章 困兽
    拂晓时分,渭南平原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冯宇军渭水边上的营垒中,一名岗哨兵士突然眯起了眼睛,而后睁的老大。百余仗外的雾气中犹然冒出大股兵马,整个骑阵横向有百余仗之长。

    “敌骑来了!警戒”他扯开嗓子开始大声叫喊。随之,叫喊声,鼓号声骤然响起。

    那队铁骑由慢行转为加速,万马奔腾之声开始做响,战骑撒开四蹄,飞奔起来。不过,他们并没有冲着这座冯宇军营垒而来。而是冲向营垒南边的一个缺口。

    当下,在华山与渭水南岸间,冯宇军已构筑起三座大营,并用壕沟壁垒连接。这些壕沟宽大,战马是不可能跳跃而过的。

    但是因为时间仓促,防线并没有完全完工。三营之间还有两个各百余仗宽的缺口。这两个缺口中,只是零散的布置了一些拒马,来妨碍敌骑的通过。

    就在此时,大股的冯宇军兵士已经赶来,向缺口奔去。这些人有屯垦兵也有军团兵。屯垦兵有的扛着一人多高的巨型橹盾,有的手持一仗五尺的超长大枪。军团兵则多是枪盾兵与弓箭手构成。

    袁匈联军的动向早就被冯宇的斥候发觉,进入防线七里地后,更是被冯宇用系统查看的一览无遗。半个时辰前。冯宇就开始从缺口两边的两个大营调度兵力。

    片刻钟前他们就已赶到缺口附近,藏身于附近。等敌人向豁口发起突袭冲锋,他们方才冲出。

    巨型橹盾迅速组成盾墙。长枪从盾墙后如林般探出。此时匈奴铁骑距此只有数十仗的距离。

    在后督阵的刘豹见此已是大惊失色,他想过汉军会在此组织军阵堵截,却没想到汉军准备的如此充分。现在就是想收兵已是来不及了。他心里庆幸,幸亏只是派出了千余骑打前锋,否则损失就海了去了。

    亲自领着骑队冲锋的那名部族首领,现在却是面容扭曲,口中发出最后的呐喊,与其说是给众骑打气,不如说是掩盖自己心中的恐惧。

    眨眼之间,匈奴的骑队就与冯宇军阵撞击在一起。有拒马阻拦的地方,他们策马跳跃而过,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马匹没有成功,有的马匹当场被划破肚皮,肚破肠流而亡。

    紧接着,马啸嘶鸣,人喊呼叫。有的战骑收不住脚步,一头撞上枪林,长枪另一端顶在地上,枪身已被弯成弓形。

    有的战骑陡然撞击在盾墙之上,将橹盾撞翻在地,盾墙后的兵士也倒下去一片。

    但这巨型橹盾以及顶着它的众多兵士,也给战骑以巨大的反作用力。战骑被猛的顿住脚步。一些甚至因为巨大冲击造成内伤,吐出大口的献血,发出悲鸣后倒地而亡。

    它们身上的骑手则纷纷飞到半空之中,落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汉军的如林枪矛。盾墙缺口后,箭矢矛枪齐飞,向后继而来的匈奴骑兵们密集的投去。

    整个骑兵冲锋突击前后半刻钟不到,就草草收场。残存的数百骑,仓惶而逃,现场留下了六七百具匈奴骑兵的尸体。

    在刘豹率领骑兵浴血冲击冯宇军防线时。郭图却乘着冯宇军步卒调走大部的机会,让两千步卒试图偷越壕沟,穿到冯宇军后方。

    这两千步卒乘着壕沟中守军兵力稀少,果然轻易的穿过壕沟,越过了冯宇军的防线。

    但是,他们刚刚爬上壕沟的沟沿,就发现自己陷入绝境。数百骑冯宇军的重甲骑



第175章 郭图之死
    中午时分,郭图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便带着亲卫,与刘豹一起策马再次来到冯宇军壁垒前。沿着九里长壁垒防线游走,在远处偷偷观察对方有何破绽可乘。

    最终,他不仅没有发现破绽,反而发现这条防线的防御更增强了。若是说上午他不惜代价猛攻,还有可能冲出去三四千人马。但现在若还是不惜代价的猛攻,那个代价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郭图心中这个时候才真正恐慌起来。

    最终,郭图决定还是在渭水上寻找出路。他又派出十几路斥候,在三十余里渭水上寻找合适的搭建浮桥点,并让他们泅渡过渭水,搜集对岸冯宇军的情报。

    可是一两个时辰后,过河的斥候竟然没有一人能够返回。郭图心中更是坎坷不安,也更疑惑不解了。冯宇军防守再严密,以他在此处的兵力,也不可能连斥候都防的住吧。

    实际上此时,三十里长的渭水北岸,部署有四个营的轻骑飞羽,两营重骑,两队斥候,还有马超的两千精骑。平均每仗距离部署有一名战骑。这个密度,就是一只兔子也难渗透过去。

    郭图心里清楚,包括今日,两日之内若不能突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全军随身携带的粮草就只剩这两日的用度。他下定决心,不惜代价也要在渭水上搭建出一座浮桥出来。

    这次搭建浮桥,一反常态。先让军中残存工匠们集中在远离岸边的地方,预先打造浮桶构件。

    又到日落时分,郭图让几股兵士在几个点上做出渡河的姿态,做为疑兵以吸引对岸汉军向此集中兵力。

    但郭图不知道,此举,汉军并没有上当,除了对应数量的战骑向这几个地方集中,主力并没有被调动过来。

    到天黑时分,夜幕落下时。郭图总算展开了真正的行动。兵士们乘着夜色,肩挑背扛着浮桥构件,向渭水河面冲去,借着月光摸黑作业。此外,郭图还集中了所有弓弩手,布置在南岸,若是汉军来袭。就与对方对射。

    在哗啦啦的水声中,浮桥迅速在河面上铺起。当浮桥的桥面延展到河道中间时,一名劳作的袁军工匠借着月光,突然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正向自己飞来,而后他脑袋嗡的一响就魂游太虚。一柄利斧嵌在他的天灵盖上。

    南岸的袁军弓弩手早已开弓放箭,他们在河道中发现了只船,正向搭建了一半的浮桥迅速靠近。船舷一侧挂着一列圆盾,箭矢噗噗的射在这些圆盾和船舷之上,却没对其后的维京战兵造成任何影响遮。

    维京战兵们此时纷纷将利斧,矛枪,还有火炬向浮桥上的袁兵投去。随着一声声惨叫哀嚎,袁军兵士相继栽落水中。
1...3940414243...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