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当他试图偷偷绕个圈子,换个角度观察时,突听一声狗吠。不好,对方带了狗,被发现了!石朱邪毫不迟疑的调头策马飞驰。
对方听到狗叫,也立刻追了上来。石朱邪并不在意。
他了解梁国的骑兵斥候,速度也就比自己快那么一点,至于他们那长相凶恶的狗更不可能追上自己。此处距离营地非常之尽,他们也不敢追多远。
双方相距也甚远,而起是一前一后追击状态。对方发箭矢也射不到自己,即使能够到也是强弩之末,根本不可能伤到自己。
只是石朱邪不知道,一名梁国斥候的马背上还蹲着一只猎豹。这猎豹是是西域商人从遥远西方带到凉州,而后被梁国商队花重金买来的,交由筑阳的猎豹训练所训练。
此时,斥候一声呼哨。安静蹲在他身后的那只猎豹便一跃而起,灵活的从马背上跳跃到地面,如同飞出的箭矢一般,向石朱邪无声无息的迅速追去。
猎豹是陆地上最快的哺乳动物,它以时速200里的速度向石朱邪追去。正在策马疾驰的石朱邪突觉脑后生风,紧接着自己像是被人按住肩膀向前扑压,心中大骇。
他扭头一看,只见一只“大猫”的血盆大口向自己袭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大猫”森白尖锐的獠牙就撕碎了他的脖颈…
……
太阳西斜时,石朱邪所在的部族营地,一顶大帐之中。酋帅愁容满面,正与几个部族大小头目商论着什么事。
“百夫长,我们这营落里的盐巴和粮食都快用完了,族长什么时候才能跟我们调拨啊”
第185章 王庭之变
建安三年的夏末初秋。并州西北部三郡的局势稳定后,华雄徐荣军团各抽调了两营轻骑前来支援张辽。
在配有猎鹰,猎豹,猎犬的精锐斥候部队的配合下。梁军张辽军团对河套平原上的匈奴各部,全面展开精准攻袭。俘虏匈奴数千人,缴获牛羊马匹十几万头。河套地区的匈奴遭受到沉重打击。
但是相对梁军的扫荡攻袭而言,更让匈奴人难捱的是盐粮的封锁。这让匈奴各部到了苦不堪言的地步,甚至有人主张全族迁移,穿越大漠,到漠北或河西去,那里至少能吃到盐。也有主张与梁国和解的声音。
……
风轻云淡的草原上耸立着一座残破的孤城,这便是朔方城。为当年卫青北征匈奴时,在河朔之地建起的第一座城池。朔方郡也因此而得名。
如今,它早已被中原王朝废弃了几十年。只剩下已成为土堆且长满荒草的城墙。城中的屋舍也早已化为瓦砾,掩埋于泥土黄沙之中。
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一道旌旗,那是数百梁军铁骑,他们是进驻朔方城的先头部队。后面还有两个辎重营与大量民夫前来。他们正在大量步骑护送下,向朔方城行进。
这些梁军铁骑不知道,就在朔方城东九十里处,有一个满是营帐的匈奴大营。那便是呼厨泉的新王庭所在。
此时,王庭大帐之外,摆着一张大木桌,两条长凳,坐着十来个人。匈奴十几部的族长主君都来此露天议事。
“大单于,我们在河套是呆不下去了。这天天担惊受怕的,时不时的就被梁军劫掠一番。谁能受的了。”
“是啊,我们现在即使想和梁军决战,也没这个实力了。”
“这都还是小事。我们现在断了盐巴与粮食,这才是大事啊。”
“我看,我们还是北迁到漠北去吧。向西,迁移到河西,西域去也行。”
“漠北有鲜卑,西域有乌孙。我们到那能站的住脚吗我看我们还是和梁国讲和吧。看看他们到底有提什么条件。”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呼厨泉的表情阴晴不定。
呼厨泉开口说道:“诸位,让某降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准备将匈奴各部都先行迁移至漠南地区。若梁军再步步紧逼,那我们就迁移到漠北去。鲜卑人现在实力是比我们匈奴强了不少,但他们自檀石槐死后,就是一盘散沙。我相信我匈奴人还能夺回我们的漠北故土!”
他此话一出,除了少数几人附和外,帐中众人大多默然不语。而后有人小声嘀咕起来:
“迁移到漠南还不是没盐粮吃。到了漠北,那苦寒之地,我早年去过一次,那地方是人呆的地方吗”
“是啊,我们很多休屠格族人都以耕田为生,那漠南地区无法种田啊。要我们恢复游牧,这有点难啊。”
此时,一直默然不语的刘去卑说道:“大单于,既然我们准备迁移到漠南去。那为何不降了梁国冯宇提的条件无非是要我们部分迁移到漠南,部分屯守长城之外的河套地区…”
呼厨泉向刘去卑投来凶狠的目光,打断他的话道:“怎么刘去卑,你竟然私自通敌!否则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帐之中顿时一片寂静,每个人都静默不语,静待事态的发展。
不想,刘去卑没有慌张,大模大样的承认道:“大单于,属下确实与冯宇的汉使接触过。但这都是为了我匈奴十万族人的未来着想。”
&n
第186章 甘宁的水师
建安三年的冬天。整个大汉王朝的疆域中的平民百姓,虽然都还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但他们绝大多数都不在为兵祸所害,整个天下基本安定下来。
在春节来临之前,退守并州上党定襄的袁尚就被曹操攻灭。只有退守幽州一角的袁谭还在苦苦支撑,不过在公孙度与曹操的南北夹击下,他也时日无多。
梁国百姓过了一个相对温饱的春节后,迎来了建安四年的春天。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冯宇接见了一位从荆州来投奔自己的人。
自当年讨袁战争开始,天下投奔冯宇的豪杰壮士何其多,冯宇不可能每个人都亲自接见。但这位却很特殊,因为他的名字冯宇耳熟能详---锦帆贼甘宁甘兴霸。
冯宇故意装作不熟的问道:“这位壮士,天下诸侯英雄如此之多,为何要投孤的麾下”
甘宁答道:“就凭大王能亲自接见某,就证明某没看错。实不相瞒大王,自前年大王与袁术大战九江时,某就有意来投。只是家中老母过世,不得先行守孝。守孝期满,就此前来投奔大王。”
冯宇哈哈一笑道:“锦帆贼甘宁甘兴霸,其实孤已知汝的过往事迹。”
甘宁听到这,脸一红道:“惭愧,昔日为贼一事,还请大王海涵。”
“无妨,英雄不问出处。如今汝投我梁国,正有一件要紧的事可以委任于你。我们梁国打算组织一支专门的水师军团,由你来担任指挥使。”
甘宁有点受宠若惊,又有点疑惑的问道:“专门的水师军团某知道梁国有种特别的水师军旅,用一种无甲板的敞口宽底船,航行于任何山川江河间。大王可说的是他们”
冯宇摇头道:“非也。那并非真正的水师。他们是以船舶为载具做突袭之用,战斗一般都还是发生在岸上。我说的专门水师,是主要用于在水面作战的部队。当然,这个专门水师也需要有两栖作战的能力…”
甘宁听了又是一头雾水:“两栖作战”
冯宇只好耐心给甘宁简单讲解了下现代海军的常识概念。
甘宁拱手作揖道:“多谢大王赐教。甘宁懂了,这专门的水师军团就是以船为根基的部队,主要用于水面船战,且能以船队水道为根据对陆地发起攻击。”
这个时代的水师与后世的海军,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水师只是步骑的一种辅助,平时只有船工,没有配置水战战兵。战时主要是为步骑提供运输。水面做战,也主要是以装载在船上的步卒来承担战斗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师只是一种临时部队。船队配置上兵士就是水师,兵卒登陆离开后,又变为与民船船队相差不大的船队。
甘宁能凭冯宇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将这些概念弄清楚,让冯宇很是欣慰,点头称赞道:“然!”
……
建安四年,又是一个阳春三月。宛都的大汉天子刘协亲政了。他亲政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天下九大王侯齐聚南阳,欲效仿周天子会盟诸侯,以及汉高祖白马盟誓,来巩固汉室之天下共主地位。
邺城,魏王府。
曹操拿着朝廷的诏令向殿下众臣问道:“诸卿,天子亲政,召孤入京,汝等认为孤应该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有人立刻应道:“王上,汝何必以身犯险,我们大可不必理会汉室。”曹操一看,原来是华歆。
荀彧却立刻反驳说:“天子诏令,岂能不去。那样岂不是给其
第187章 白马盟誓
建安四年初夏,九大诸侯带着各自给朝廷进贡的物品,在仪仗簇拥下,陆续抵达宛城。
孙策在来宛城之前,就先派人来筑阳接走了他的家眷。冯宇派遣兵马,一直将他们护送到孙策的丹阳郡,孙策对此感激不尽。
孙策此时接走家眷,除了因为江东已完全平定的原因外。更有与曹操确立世子一样的用意---家中留个王储,再来参加朝见会盟,有备无患。
此时,曹操已确立了曹植为世子。实际上,曹操更为喜爱他的幼子曹冲,想立曹冲为世子的,但无奈曹冲太过年幼,立他为世子起不到多大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连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北燕公公孙度,以及越国公士燮都来了,蜀王刘焉却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遣了他儿子刘璋以世子身份前来。原因是刘焉病重,无法远行。
不过,没人怀疑刘焉的话,也没人会怀疑刘焉是对朝廷心怀提防之心。因为现在刘焉只有刘璋这一个儿子了。
在朝会之前,九大诸侯和朝廷群臣之间已是相互拜访多时。曹操,吕布,刘璋,孙策,刘表这些都是冯宇故人,来到宛城第一时间就去驿馆拜访了冯宇。
曹操与刘表多少与冯宇间心存些芥蒂,双方言语间多少有些审慎。另外三人与冯宇却是无话不谈。
当冯宇向吕布问道:“奉先当年脱离袁绍之时,为何不来孤的筑阳,反而去投那陶谦”
吕布爽朗的答道:“因为若认汝为主公,某的面子下不来,怕汝暗地里笑话我。所以某只能去投年龄资历都比某大的多的陶谦。”
冯宇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那若是换做今日呢”
“若换做今日,若某不是这徐州之主,当投梁王麾下,因为汝已是一方诸侯王,乃千岁之身。某投梁王,不算掉身价,哈哈哈”
两人相谈甚欢,畅饮良久方才相互告辞。
冯宇与刘璋相聚时,又是另一番场景。刘璋始终记得冯宇的救命之恩。交谈中,冯宇确认刘焉是真病了,而且是不久于人世的那种病。
冯宇看着刘璋愁眉不展的样子,说道:“人总有生老病死,旦夕祸福自有天定,季玉兄不必为蜀王身体过于忧虑。”
刘璋回道:“梁王有所不知,某并非全因某父的病情而忧愁,只是自父亲病重以来,这蜀国的担子就挑在某的肩上,实有心力交瘁之感。”
冯宇立刻问道“哦可是益州本土世家豪族不服管束”
“非也。此前益州各郡县势力确实错综复杂,但在吾父的整合下,也都归于平静。特别是讨袁封王之后,益州境内并没世家豪族表现出背离之心。”
“那又是为何,难道…”冯宇立刻想到,是不是张鲁又用五斗米道作乱了但张鲁曾经对自己明确表示过,对于权力没有野心。
刘璋已抢着解释道:“自黄巾之乱,中平大灾后,曾经拥有两百万人口的益州,人口也下降到五十余万人。境内人口稀薄,所以自吾父管理益州后,便实行聚屯之策,将民众聚集到巴蜀平原上二十余个重要城池屯垦驻守。”
“但这些时日来,南中方面突然出现了大量流民。而且这些流民不是汉人,乃南中群蛮,他们本生活在南中荒山野岭之中。不知何故突然涌入了巴蜀平原。他们聚集成落,自成一体,自然不会服从我蜀国官衙管束。而且日渐势大,某担心有一日,他们终将为我巴蜀大患啊
第188章 蜀王
秋季的蜀中平原,阴雨连绵不断,难以见到太阳。成都太城蜀王府的一间寝间外,仆人侍卫家眷站了一大群。寝间内,却只有刘焉与刘璋二人。
刘焉躺在卧榻之上,已是气若游丝,断断续续的对刘璋做着最后的嘱托:“…璋儿啊,吾本有数子,但现在只剩汝一人了,这恐怕是天意吧…汝父这就要走了,吾千辛万苦攒下的这片基业,就要汝守护下去了。汝虽然资质不佳,但看这天下形势,也无大碍…”
刘璋满脸阴郁,双目赤红,说着一些宽慰刘焉的话语。
等着咽气的刘焉突然又想到什么,双目突然睁的滚圆,似是回光返照一般:“璋儿,汝还需答应孤一件事…汝父走后,那青城山的黄氏,汝要善待于她,待她如同待汝母…”
刘璋面目表情一变,忿忿的说道:“父王,汝这个时候了还想着那女人。那妖女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将你迷到神魂颠倒的。即使她有驻颜之术,岂能与豆蔻年华的小庶母相比…”
刘焉突然伸出如同枯枝的一双手爪,抓住刘璋的衣襟道:“汝!…汝必须答应我!”刘璋见他如此这般,只好点了点头敷衍了事。刘焉这才松开两手,放心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蜀王府的后门,带着两个婢女的黄氏又被拦截了下来。门丁还是她们熟识的那个门丁,但是自刘焉病情加重后,黄氏再也不能如同平日那般,随便进入蜀王王府了。
此时,黄氏听到蜀王府中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哭嚎之声。她叹了口气,带着两名婢女怅然若失的离开了蜀王府。
……
整个蜀王府沉浸在一片黑幡白旌的世界中。一处偏殿内,披麻戴孝的刘璋正在给他的生母蜀国太问安。
两人谈了几句家事国事,蜀国太就话锋一转道:“璋儿,如今汝父已去。是该清除我蜀国一个肘腋之患的时候了。”
刘璋疑惑道:“母亲大人是指…”
“当然是除掉青城山那贱人,还有盘踞在巴中巴西的米贼,那贱人的儿子张鲁!”
刘璋面露难色,他也不好说出之前答应过刘焉的事。只能得敷衍道:“如今,父王刚刚逝去,吾还未正式袭蜀王之位,甚至连父王的守孝之期都未过。此时不宜行此事啊!”
蜀国太扫了他一眼。冷声说道:“吾儿,汝以为为母只是嫉恨那贱人才有此议非也,这张鲁领着米贼盘踞在巴西巴中,俨然国中之国。汝父王在时,他们摄于汝父,不敢做乱。但你袭了蜀王王位后,难保他们不蠢蠢欲动。”
她见刘璋还有迟疑,紧接着又说道:“汝不信的话,可去封信件,召唤张鲁前来成都。汝看他敢不敢来。不来,必定是心中有鬼!”
刘璋低头默思了片刻,说道:“那就依母亲所言行事。”
……
成都城外数十里处的青城山脚下,如今已满是兵甲。蜀国大将张任带着数千步骑赶到此处,封锁住了各个出山要道路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