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张表不失时机的说道:“待我军将朱罗人赶出永昌后,你们依旧可以回归原地居住。”
王木拉此时已下定决心,淡然一笑道:“搬回原居地就不用了,我们迁移一次不易,来到这已居住了一年之久,不想反复搬迁了。但是某还是会助你们梁军一臂之力,既是为了报仇雪恨,也是为了防止朱罗军再继续东进,否则朱罗军继续来犯,我们又要背井离乡。”
“那就多些族长了,事成之后,我军必有重谢!”
……
第244章 地下世界
按这濮族向导所述,五条地下溶洞通道中,最远一条通道可达三十里外的千柱原边缘处,出口也是一个大型溶洞。另外几条通道分别通往其余三个孤峰的溶洞,以及一个巨大的天坑。
诸葛亮将地图推至这濮族老猎人面前,问道:“老人家,汝是否能将这五个出口标示出来若是能画出溶洞内部构造图就更好了。”
那老猎人将地图翻来覆去的仔细看看,露出为难的表情,对诸葛亮说道:“官家,咱老儿看不懂这东西啊。若是将这图上画的和实际中的山岭一一对应,老儿还能识得,但现在…”
诸葛亮心道:【惭愧,自己应该想到,这些南蛮濮人绝大多数目不识丁,能通几句汉话就不错了,怎么还能看懂地图。要他们画出溶洞的分布和构造更不现实了。】
想到这,诸葛亮说道:“如此这般,那只有辛苦诸位走一遭了。我军调配五组斥候,由你们五名向导分别带领,去寻找那五处溶洞出口。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伺机潜入洞窟中,摸清洞窟中的隧道分布和构造。”
……
沧澜江畔的大黑山位于千柱原的边缘地带。此时大黑山一处山坳中,几只鸟雀突然冲天而起。约莫二十余人从山林中犹然间冒了出来。
这二十人正是梁军的精锐山地斥候,那名濮族老猎人是他们的向导。二十人在半山腰处的山坳上极目远眺,发现约两里外的沧澜江江面上有一架浮桥。
“看来,朱罗军真是从这条通道向霸王岭增兵的。”为首的一名斥候头目自言自语说道。他话刚说完,就看到一大批朱罗军正从浮桥上渡江而过。
“留十个人在此监视浮桥,统计又多少朱罗番兵前来支援。另外的人跟随向导去找洞口。”那斥候头目布置下去。
“那我们找到洞口,要不要入洞打探一番”另外一名斥候问道。
“不要。只要找到洞口,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即可。因为这条通道明显是朱罗军的运兵通道。你们进去后必然会被发觉,即使能全身而退,那样也打草惊蛇了。”
……
千柱原西面,山峰密度明显稀疏了很多。这里的原野似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但实际上地面并不是平坦的,若从空中俯瞰,会发现空旷的原野上分布着一个个大坑。
坑沿与坑底都生长着茂密的植被,若是在地面上平视,不走近几乎发现不了这些直径达数里的大坑。
了无人烟的旷野上,鸟雀间续的不断飞起。一行人在齐腰深的蒿草灌木中前行着。他们突然顿住了脚步,因一个巨大的天坑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行人自然还是梁军派出的斥候,引导他们的濮人向导手搭凉棚,在坑沿处观察一番,便手指一个方位说道:“从那里下去,距离坑底七仗处,就是一个溶洞入口,从那里进去,便能通达五里外的霸王岭!”
斥候头目也伸头向坑内仔细观察一番,说道:“这里似乎没有人来过的迹象,番兵应该是忽略了这个出口。我们可以下去探查一番。”
这些斥候都是山地斥候,攀岩走壁本都是强项。不一会的时间,除留五人在坑沿看守外,其余人都顺着绳索沉降下去,距离坑底还有数仗距离时,果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溶洞入口。一行人即刻潜入进去。
 
第245章 关笼
霸王岭,梁军大营中军大帐。
高顺和诸葛亮悠闲的在棋盘上手谈着。典韦却在帐中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子。这几日,对霸王岭上的佯攻依旧断续进行着,前去打探溶洞情况的三路斥候也已返回。
据这三路斥候的禀报,另外三处有溶洞连接的山岭上,朱罗军也设置了据点,各屯守有大约千余到两千不等的兵力。当初梁军无论选择那条行军线路,都会经过包括霸王岭在内的四个据点中的一个。
这三个溶洞和霸王岭一样,都有朱罗军驻守。为了不打草惊蛇,斥候都未入洞打探,只是详细的标明了洞窟入口位置。
此时,令兵入帐禀报道:“启禀将军,前往大黑山的斥候回来了,呈上了大黑山所探的军情。”
高顺接过那信笺看了起来,诸葛亮和典韦也将头凑了过来。信笺中附带着一张草图,标明了大黑山的位置,以及大黑山洞窟的位置。
信笺中还说,朱罗军确实利用大黑山的溶洞向霸王岭调兵。自斥候开始对大黑山监视起,朱罗军已调集了大约五千兵力前去霸王岭。现在,大黑山还留有十名斥候继续监视沧澜江上的浮桥,以及大黑山的溶洞入口。
高顺将信笺给诸葛亮和典韦传阅后说道:“这朱罗军在这几个出口都有兵力屯守。若是按我们的计划,就需要分兵去攻占这几个出口。若是不能迅速拿下,岂不是打草惊蛇,前功尽弃。困不住霸王岭的番军,反而让自己兵力分散而处于危险之中。”
诸葛亮沉思了一会,也没说出更好的办法。只是说道:“不急,我们不是还有一路斥候没回禀情况吗等他们回来,我们汇总情况后,总能想出办法。”
他的话刚说完,就又有令兵入帐禀报道:“启禀将军,前去西边天坑探查情况的斥候们也回来了,这是他们上报的情况汇总。”令兵边说边呈上一叠信笺。
诸葛亮立刻回道:“光有情况汇总不够,让他们入帐来亲自禀报此次探查的详情。另外将那些濮人向导也全部找来。”
就在三人将情况汇总看的差不多时,那些斥候和濮人向导已被召集进帐中。诸葛亮开始对疑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一询问。
“你们说,这几条溶洞通道交汇处有一个水潭。而且这里是整个溶洞体系最低洼的地方”
斥候头目回道:“启禀诸葛参军,正是如此,现场卑职亲自证实过。确实有一水潭,也有多个洞口通往其它地方,而且卑职亲眼看到有番军从此经过。至于最低洼处是向导所说,卑职无法证实。”
诸葛亮转头问那名向导:“那么汝是如何知道此处是洞窟的最低洼之处呢”
向导摸着脑袋笑道:“这个很简单啊,雨季时,雨水就会从几条窟道灌入,将这里灌满,试想不是最低的地方,怎么会如此。”
诸葛亮心头一动,又道:“哦,那雨季时,这些窟道是否也会被淹没了。”
这次回答的是那名老猎人:“启禀官人,若是雨季暴雨之时,包括从天坑进来的那条,四条通路都会被封死。只有通往霸王岭和大黑山的出口不会被完全封死,但那时也只能乘竹筏一类的东西退出了。”
诸葛亮呵呵一笑,对这些斥候与向导道:“好了,我等已明了情况,汝等且先退下吧。”
等这些人走后,高顺问道:“孔明可是已有破敌之策。”
“正是,情况已很明了,用水淹是最合适的破敌之法。”
典韦在一旁叫道:“可是孔明啊
第247章 歼灭
梁军兵士两轮飞矛投射完后,剩余的朱罗精兵依旧悍不畏死的向前冲着。只听梁军的队率高声喝令下,如林矛枪从满是箭矢的盾墙后伸了出来。
一名朱罗兵翻过拒马,叽哩哇啦的呐喊着,用手中小盾强行拨开眼前的枪矛,向盾墙前挤去,手中的钢刀已高举起来。电光石火间,来自第二排的一支矛枪扎入了他的眼眶,矛刃扎入了颅内。
他的尸身刚刚瘫软在地,后面的一名朱罗兵已踩着他的尸体冲了上来。噗噗两声,两支来自第一排的矛枪分别刺入了他的胸膛和小腹。
第三名朱罗兵推着被枪矛捅入的尸体,以此为掩护,扑到盾墙前,手中钢刀狠狠向盾墙后的梁兵劈砍而去。
锋利的刀锋砍在对方肩甲上,环片甲都被砍翻了卷,刀锋一直切到肩胛骨才算停了下来。若没有甲胄挡这一刀,整个手臂只怕要被生生切下。当这朱罗兵准备砍出第二刀时,梁军第二排矛枪袭来,直接捅入了他的胸膛。
随着越来越多的朱罗精兵挤压到盾墙前,第一排的梁军兵士矛枪都丧失了作用,纷纷将矛枪放弃,抽出了腰间的缳首钢刀作战。后面的朱罗兵将拒马搬开竖着摆放,为后续兵士清理开道路。
两边兵士隔着盾墙互相捅刺劈砍,往往会出现梁军兵士将缳首刀捅入对方胸膛,对方同时将钢刀劈入梁军头颅,脖颈肩胛骨的情况。
就在双方激烈厮杀时,朱罗军的后续人马滚滚而至,如同洪流般向山下涌来。梁军的队率脸上也显露出惊慌和焦虑。此时援军若还是不到,是挡不住如此滚滚人流的。
在这危急时刻,密集的重箭破空呼啸而来。一支支强矢利箭毫不留情的洞穿了一具具朱罗军的身体。原来是两队梁军长弓兵赶来支援。
紧接着,两百重装骑兵策马驰来,排成十列二十排的骑阵,在防线和山脚之间呼啸而过。所过之处,那些正向盾墙冲去的朱罗军东倒西歪,一片血肉模糊。
山坡上,甘摩罗手搭凉棚,观察着四周敌情。他发现距离交战处不远的地方,还有另外一支千余骑的梁军铁骑和百十头战象,正向此处赶来。
甘摩罗清楚此时若硬要从此突围,很可能全军覆没。即使不惜伤亡代价,让自己这数千步卒部分突围而去,也逃不脱对方铁骑和战象的追击。
朱罗军收兵的钹声犹然响起,死战也未能突破对方防线的朱罗兵士们,纷纷向霸王岭上退去。近两千具尸体则被丢在了山脚下。
突围不成的甘摩罗只好令兵士们抓紧制造竹筏,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那条还未完全封死的窟道上。
第二日,朱罗兵们几乎伐光了山上竹林,扎起成百上千的小竹筏。在此前那两名试走过这条“水道”的斥候带领下,朱罗兵们先下到洞窟深处,而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将竹筏丢到水中。
每个竹筏搭载五,六名朱罗兵士,颤颤悠悠的顺着“水道”向“下游”漂去。当他们行到水潭处时,发现这里的水位都快升到洞窟顶部了。他们不得不躬起身体,小心翼翼的让小竹筏在钟乳石间穿行。
有的筏子不小心就翻了,落水的朱罗兵拼命呼救。但这种狭窄空间难以施救,更何况这竹筏“超载”,根本不稳,随时都可能翻覆。
开始还有人冒险去施救,结果将自己的筏子也
第248章 饮马怒江
大黑山溶洞深处。窟道内,朱罗兵带着哭腔叽里咕噜的大声喊叫着,也不知道他们对外面的梁兵说着什么。
“大概是要向我们投降吧。”守在外面的梁兵猜测道。一名梁军将官刚将随军通译喊过来,就有一名**着上身的朱罗兵举着白旗涉着水,战战兢兢的向窟道外行了出来。
因为只有他一人,所以围聚在窟道出口处的梁兵都没有动手。
梁军将官对那蛮人通译吩咐道“跟他们说,要他们返回霸王岭,在那里向我军投降,此处我们不受降”
梁军要这些朱罗兵重新返回霸王岭投降,是因为典韦的主力正在浮桥附近埋伏着“打援”,没有多余兵力受降他们。
几个时辰后,霸王岭的溶洞中,丢掉兵器的朱罗兵举着双手鱼贯而出,被梁军押往山下。他们将被送到姑复的战俘营中集中看管。
高顺孟获继续向大黑山进军,沿途扫荡了那三座驻有朱罗军的孤峰。这些朱罗兵还未等梁军到达,就已逃散一空。
直到高顺,孟获两大军团抵达沧澜江畔的浮桥,典韦还是没等到加拉瓦派来的朱罗援军。
实际上,此时的加拉瓦得知自己反中梁军圈套后,已如惊弓之鸟。他没有胆量再派出援军,也根本没想过夺回大黑山溶洞窟道出口,以解那近万朱罗军之围。
相反,他派出令兵,紧急从洪沙底瓦向永昌调兵。
但现在加拉瓦实际也没多少兵力可调。朱罗大军团的编制是四万人,在此前的大蛇口,千柱原霸王岭战役中,加拉瓦前后折损了一万两千余兵力。
现在,不韦城和周边屯守了一万余兵力。洪沙瓦底只剩约一万八千守备兵力。此前的朱罗民夫,卡拉波拉蛮兵又被拉哈尔带走绝大部分。
……
永昌郡不韦城的将军府邸中。加拉瓦在屋中的青石地板上来回踱着步子。不时就踱到大桌前,忧心忡忡的向桌子上摊着的地图看两眼。
当初朱罗王卡里卡拉命他来接替拉哈尔时,他满心欢喜,觉得是个机会。当时他认为拉哈尔的惨败不过是因为他的冒进,贪心造成的。否则怎会让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王国打败。
他相信只要自己步步为营,以永昌郡洪沙瓦底为根基,慢慢经营积聚人口。等实力壮大后定能席卷整个梁王国,乃至汉帝国腹地。他甚至都没想过冯宇会主动进攻永昌。
结果冯宇不仅来了。而且在自己重兵防御的情况下,区区万余人的兵力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就势如破竹的打到怒江河畔。
在此期间,加拉瓦已从那些溃逃下来的朱罗残兵嘴中,知道了各种各样,不知真假,神乎其神关于梁兵的传说。包括梁兵如何精锐,做战如何神出鬼没,器械如何精良等等。据说,梁兵甚至能有飞到天上的战争器械。
这更是让加拉瓦心惊不已。若是能完全他自己做主,他现在就想放弃永昌,撤退到洪沙瓦底去。但是真这样做,朱罗王卡里卡拉肯定饶不了他,一个惧敌畏战的罪名是跑不了的。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接战。
不韦城在怒江与独龙江之间。城池位于一处高原坦原之上,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加拉瓦召集麾下将领反复商议,最终制定出一个勉强可行的防御方案。
此时,加拉瓦又来到桌边,望了一眼地图,心中还是七上八下…
……
 
第249章 光复汉土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我们这还有孟获留下的百头战象,可以搭建浮桥。就让他们随典韦将军一起去吧。典韦渡过怒江后,他们再原路返回便是。”
听了诸葛亮的话,高顺为难道:“那这些战象兵若是赶不回来,主力过江的浮桥怎么办若是用辎重兵传统搭建浮桥之法,怕是来不及。毕竟典韦兄弟的袭扰只能牵制他们一点时间。”
高顺有此疑虑不足为怪,留这些战象本就是为了快速搭建桥梁用的。
诸葛亮施施然道:“高顺将军,主力渡江我自有他法,比这大象浮桥搭建的还要便捷。”
听了诸葛亮的话,高顺放心的点点头,性急的典韦早已策马离去,前去召集兵马进行准备了。
……
怒江上游一个叫老虎渡的地方,荒原之中犹然出现了一列兵马。这支部队有皮毛油光发亮的战骑,有人马俱铠,高达近仗的巨型重装骑,还有仗余高的战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