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把人,扔出来!”阿叱冷冷地吩咐道。
他身后随即两骑缓行而出,一人提着一个捆得结实的人,直接贯在地上。两个人被捆得如两只弯弯的虫子,不停地在地上蠕动。
“是我们派出去的斥候!”赵权边上的士兵低声说道。
赵权猛地吸了口冷气,难怪这边竟然毫不知情就被蒙古骑兵冲到寨门之前,看来他们是在东真斥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生擒。
寨前的东真兵终于开始有了动静,一个个对着阿叱低声咒骂。
阿叱冷冷一笑,大声喊道:“大乌泰,你还不出来吗再不出来,你这两个手下,将会因你拒不接令,先行受死!”
这时,一个人缓缓走出寨门,却不是大乌泰,而是忽察。
忽察往拒马后一站,懒洋洋地说道:“你吼啥只不干派你过来,想要干嘛”
阿叱见是忽察,不得不先向他行了个礼。而后说道:“帅令,是传给东真军统领大乌泰将军。”
“怎么,我不够资格吗”
“抱歉,忽察王子,我现在是传达元帅军令,请莫要无理阻挠。”
“你们派了五百个骑兵,过来传达帅令,还擒住我们的斥候,想要干嘛”
“这两个,无礼!而且,他们根本没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为了慎重起见,必须将他们带过来!”
明知阿叱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但忽察愣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忽察一怒,便准备出去抢人。阿叱身后众骑随即弯弓搭箭,直指阵前。
显然,只要忽察等人敢过拒马一步,他们便会开弓。这些人面对忽察不一定敢放箭,但对于忽察身边的侍卫,就没什么可忌惮的了。
眼见无法善了,赵权只好爬下望楼,快步走出营寨,立在阵前,对着阿叱抱拳说道:“大将军不在龟州,在下赵权,受大将军委托,暂领龟州东真军事务。”
辛邦杰不知道从哪里闪出,手执长枪,紧靠在赵权身侧。
“你,就是赵权”阿叱斜视着赵权,眼中绿光直闪。
赵权默然地点了点头。
“凭你,能管得了事”
赵权只好又点了点头。
阿叱兜着马,慢慢地来到赵权跟前,也不下马,朗声而道:“好,听好了!”
“奉只不干将军令,东真军必须在三天内攻下龟州城,否则,军法从事!”
东真军之内,响起一些丝丝的议论声。
龟州城一直被围到这时候,里面的守军可以说是强弩之末,坚持不了多少天。但要是强攻而对方死活不肯降的话,那么临死前的反扑必定惨烈。东真军也势必会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这个道理任何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得明白,只不干此时下达这种军令,显然另有所图。
“当时东真军领下攻打龟州城的任务时,元帅有答应不会给东真军规定攻城期限的。”赵权对着阿叱说道。
“你在质疑这个军令的真实性”阿叱冷冷地哼了一声。
“不敢,只是……三天之内,东真军确实无法攻下龟州城。”
第198章 要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阿叱在马上,冷冷地说道:“那好,你就随我回去,当面跟元帅解释吧!”
赵权心里咯噔了一下,看来阿叱领着五百骑过来,是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才肯罢休的。
赵权咬了咬牙,拨开辛邦杰挡在自己身前的长枪,从拒马之间挤出,在众人讶异的目光中走到阿叱马前,站定。
“怎么,想清楚了,要跟我去见元帅吗”阿叱对赵权的行动也有些讶异。
“能先把我们的两个斥侯送回去吗”赵权问道。
阿叱犹豫了下,还是点了点头。
身后便跑出几个东真兵,扶着被捆成肉粽的两个斥侯回到营寨之内。
“阿叱将军,请问下,除了攻下龟州城,只不干元帅还有别的吩咐没有”赵权压低着声音问道。
“你,什么意思”阿叱满脸警觉。
“噢,没什么,我就是想知道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就一起给办了。”
“还要,一万石粮!”阿叱又犹豫了下,生硬地说道。
赵权叹了气,果然是粮食问题。
蒙古人在草原打战时,习惯带着牛羊,一边放牧一边出征,这样就不用担心找不着粮食。攻打中原时,则完全是就粮于敌,所以他们打金国打宋国,成本都极低。
但是,在辽东这个地方,无法随军放牧牛羊,而高丽人自己都没有粮食,就无可就。
只不干逼着东真军三天内打下龟州城,是希望城中还能找到一些粮食,而阿叱带着五百骑过来,显然并不是过来帮助东真军攻城,而是为了进城抢东西的。
一个士卒一天正常消耗的粮食差不多要六斗,一万石粮也只能让只不干部勉强应付两个月,只不干倒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
可是,别说一万石粮,现在赵权连一千石都腾挪不出了。
东真军现在所有的粮食,包括预留的粮种在内,不过五千石。这些粮食要是给了只不干,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东真军开始饿肚子,要么明年开春后,连种粮都没有,更别指望能有收成。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撤离高丽北返,各找各妈要吃的去。
但是,赵权知道,只不干是绝不甘心撤军的。
“粮食,真的是没有了。”赵权苦笑着说道,“要不,你跟我进营寨里看看。”
赵权回过头,手指向寨门,眼里却在四处探寻,瞥见了正隐在东真军身后的李勇诚与王铠。伸出的手却叉出三个手指头,往自己的头上挥了挥。
“想引我上钩”阿叱冷笑一声,喝道:“没有,那你就跟我走一趟!”
说着,探出手就向赵权抓来。
“弹弓!”赵权一声大吼,身子往下一缩,避开阿叱的手臂,低下腰身,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往回跑去。
阿叱大怒,抽出弯刀,就准备劈下。
眼前黑影闪过,阿叱手中弯刀顺势往前一挡,磕飞一颗石子,跨下的马却发出一声惨叫,颠着蹄子,几乎把阿叱摔下来。
这正是李勇诚与王铠的弹弓在发威,几个小伙伴的弹弓如今运用得相当纯熟,尤其是在这种只能伤人的情况下,赵权一个手势,两个人便可以默契配合,一人打脸一人打马,立时见效。追文
阿叱急扯马缰,稳住了座下之马,却发现赵权已经被东真兵给扯回了拒马之后。
阿叱手一挥,身后五百骑兵一声齐吼,便准备开始攻向东真军。
边上的忽察却领着他的三百侍卫骑兵,已经摆好阵势,等着阿叱的骑兵一旦有所动作,便直攻其侧翼。
“忽察,你要为了这小子,与我开战吗”阿叱对着忽察不可置信地怒喝道。
忽察冷冷地点了点头,说:“你可以试下,看我有没有这个决心。”
阿叱放下手臂,转过头死死地盯着赵权。
“赵权,你准备挑起一场蒙古人之间的战争你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今天,这里只要死掉一个蒙古人,你这辈子,就是躲到天涯海角,我也保证你必将被碎尸万段!”
阿叱这话倒也不是在故意恐吓赵权。
蒙古人内部的争斗死伤,那是难免的。可要是被一个汉人挑拨,而引起死伤,说一句“死无葬身之地”,那可能还是轻的。
赵权无奈地探出头来,叹了口气,说道:“粮食,真的没了。而且现在就是把龟州城攻下来,你相信我,里面也不会剩下几颗粮食。”
阿叱冷冷地看着他,手臂又缓缓抬起,座下的马烦躁不安地喷着白气。
“好吧!”赵权双手举起作投降状,“你等等,我给你拉些东西来。”
不一会儿,东真军营寨内推出两辆马车,一直送到阿叱跟前。
“这是,什么”阿叱皱着眉头问。
“萝卜!”
“你让我们蒙古人吃这个”阿叱又开始发怒。
“阿叱将军啊,你不要这么暴躁好不好!连忽察王子他们现在都吃这个!”
阿叱有点怀疑地看着忽察,忽察对着他,坚定地点了点头。
“你们再想办法,到山里打些猎物,但不能光吃肉,可以跟这萝卜炖了吃。这样就肉食的消耗就不会那么快了。
而且,你们还可到海里去捕点鱼,新鲜的海鱼炖萝卜,那绝对是美味啊!
你放心,我跟你保证,开春之后,我一定会开始想办法,去解决粮食的问题。”
赵权把胸脯拍得咚咚直响。
最终,赵权用了五大车的萝卜,把这五百个如狼似虎,却又充满着疑虑的饿鬼打发走了。
但是,赵权知道,只不干部的粮食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很郁闷,不明白为什么只不干缺粮,到头来却要自己想办法帮他们解决。
虽然他只是答应开春后开始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但这种语言上的小伎俩,只能糊弄得了一次,到下一次只不干发怒时,不靠嘴皮子,可就解决不了问题了。
没办法解决,赵权只能开溜。
龟州的高丽人对东真军,已经完全没了威胁,反而是蒙古人对他们的危险更大。
赵权跑去朔州开始筹划春耕事宜,大乌泰倒也很体谅他,自己又回到龟州镇守。
第199章 春耕之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似乎是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了。
山间的枝头上,争先恐后的绽放出丁丁点点的嫩绿。
阳光映在朔州的城头上,显得格外的温暖。
这也是赵权最喜欢北方春天的原因,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的来临都让人清楚明白。也让人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情。
比如,在这样的三月,春光烂漫的时候,赵权便一身轻裘,怀着踏青的小喜悦,领着几个人一起在山间田地中逡巡。
朔州城前原先的战场上,已经密密码码的建成了一排排的棚屋,棚屋全为木质结构,每个屋内配有一个煤炉,烧的全是蜂窝煤。
对于一到冬天就得忍受酷寒的高丽山民来说,这些温暖的棚屋,几乎便是他们的天堂。
入冬之后,越来越多的山民从山间扶老携幼的过来投靠朔州城的东真军。
这些山民成分极为复杂,有些是在金国灭亡之后,流落于辽东与高丽半岛的女真人;有些是东北诸族之后,有契丹的、有奚族的、有鲜卑的、有渤海的,语言也是庞杂无比;还有一些从辽西、辽东迁移至半岛的汉人。
而自称高丽人的,绝大多数是逃离主家的贱民。
高丽的贱民在整个高丽国内人数不少,有公贱与私贱两种。无论哪种,地位都是极低,父母之中只要有一人为贱民,则子孙依然为贱。基本没有脱离贱籍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逃离主家。
赵权站在城外的一个小山坡之上,视线所及,堆积在朔州城外的山民与百姓,已足有五千余户,近一万五千人口。
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半岛北部的任何一座城池。
赵权将所有的人发动起来,将朔州城外与山间的田地重新整修一番。
高丽北部并非没有适合种植的田地,只是缺乏大片的平地。关键是这里不缺水,只要在山谷之间开些水渠,沟沟壑壑之间,便可以种上麦子,或是粟、豆。
在一些地形合适的地方,赵权还让人从山顶引水,将山坡的层层田地改造成为梯田,这样便可直接种上水稻。
赵权还完成了一项壮举,将山民移置朔州之始,他便严令禁止这些山民肆意排泄,为此挖了几十个大坑,专门用以存放这些绝佳的肥料。当地平整之好,便进行堆肥。
如今,春光烂漫之中,朔州城外一片生机渐起,看着一群群山民,正在山间进行春播前的最后准备,赵权不由的生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有这样的一片土地,还有一群听话而勤劳的山民,多好啊!
站在山坡之上的赵权,心满意足地上上下下扫视着这些田地。
视线扫过对面山凹的一个角落时,赵权怔了一下。
那里有一块半亩多的田地,一个妇人正在弯着腰干活,偶尔立起身时,眼睛总是盯着在田边的一个男子身上。
那男子瘦小身材,面色白皙,两眼似乎很茫然地望向前方,嘴里不停地在念着什么。
耕种的田地,是所有人一起出力平整的。在分田时,赵权以五户为一组进行划分,让他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就是怕有些人家里只有孤寡,缺乏劳动力而进行的平衡。
赵权用手指着那个在田间劳作的妇人,侧着脸向边上的人问道:“你看下,那边有个自己一个人在干活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无忧
跟在赵权身边,有两个人。
一个是马德铠,一脸憨厚,这是大乌泰指派过来,给赵权充任侍卫长,并领五百东真兵的千夫长。
一个是高丽人名叫李元,年愈四十,精短身材。他原是朔州以东长静县的太守,东真兵一到,便率先投降。
算下来,东真军破了有三四十座的北高丽小城池,投降的大小官员也有数十人,但挑了半天,真正能用的只有两个。另一个赵玄习,是个武将,被赵权任为警务长,专门在城外负责治安的维持。
这个李元,对高丽的情况相当了解,关键是愿意跟赵权说,而且毫不藏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