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郭侃暗自琢磨一阵,他绝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知道如今想统领这支军队打一场战争已是不可能了。既然势不可为,再去强求也没有太多意义。
而且自己一旦得不到领军权,那么稿成军只能成为此战的砲灰。
他就不信了,没有斡赤斤家族,自己就不能另外寻找一个王族来依靠,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抱负!
郭侃看着依然愁苦地揪着自己胡子的撒吉思,说道:“撒吉思大人,在下很感激大人对我的信任,但事已至此,不知我能否向大人求个事”
撒吉思疑惑地看着他,说道:“你且说来。”
“我想领着稿城军,先行撤退,直接回稿城。”
撒吉思闻言一怔。
“那怎么行!”
郭侃脸上扯出一些苦笑,说:“大人你看,稿城军自随军进入高丽之后,大小无数战,如今战损已近四成。完全已是一支疲惫之师,万一在激战中再有损伤,可能便会先行崩溃。因此给战事造成影响,那在下可就万死莫赎了。”
撒吉思默然,他倒也明白,一支部队战损过三成,确实是可以算是没什么战斗力了。稿城军直到现在,依然可以坚持勉强的作战,这也是他看上郭侃能力的原因之一。
只是撒吉思不知道的是,稿城军的三成战损,死伤的基本都是新兵,老卒的战斗力却还依然存在。
第213章 脱离控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见撒吉思一副不置可否模样,郭侃努力让自己静下心,盯着地图,脑子飞转。
半饷后,郭侃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他抬起头,对着撒吉思说:“大人,你看要不这样如何,我为你谋划一个万无一失的计策,希望你能同意我领稿城军先行撤军。”
“你——这是在跟我谈条件”撒吉思眼里眯着精光。
“在下不敢,只是如果稿城军不先撤退的话,恐怕这个计划的实施效果得打个折扣。”
撒吉思盯着郭侃,缓缓说道:“要是,真的如此,我可以答应你,让稿城军先行撤退。不过,你这计策得有用才行。”
“计策当然是没问题的!”郭侃捋了捋鬓边有些杂乱的发丝,清咳一声,说道:“我这计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且先后顺序千万不能乱了。”
撒吉思点了点头。
“第一,后天稿城军便开始整军北撤。”
撒吉思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
郭侃却似乎没看到,继续说道:“你可以调一部分军队,扮成稿成军,与我们一起先行北撤,过鸭绿江北上,直接先到五老山城设伏。
第二,把高丽和谈使宋彦琦找来,告诉他我们可以不再围攻龟州城,并全部释放龟州的守军,条件是让他再准备五千石粮食。同时,派人过去,以交接为名,拖住龟州的东真兵。
第三,给宋彦琦一个比较清晰的暗示,让他向东真军透露消息,我们之所以急着撤军,是因为蒙古国即将有大变发生。”
撒吉思脸色一变,喝道:“这怎么行,如此机密之事,怎么能透露给东真军知道!”
郭侃微笑着说:“大人别急,且听在下解释。
咱们知道窝阔台汗王病情之事,已经半个月了。你想想,忽察的信息来源即便没我们迅捷,也差不多该知道这事。这种事,瞒不了太久时间的。而且,我这么做,主要的目的,是让东真军分兵。”
“分兵”
“是,忽察一旦知道了窝阔台汗病重的消失,大人你觉得他第一反应是什么”
“马上赶去和林。”撒吉思若有所思地答道。
“是的!他一定会急着过去,与他父亲一起为争夺汗位而努力。如果我们能够拖住东真主力的话,那么忽察能带走的兵,最多便是他的三百亲军。
那我们先派出去了兵力,与洪福源的沈州兵一起,要歼灭这三百人,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而后,再回过头,聚起所有兵力,对付没有蒙古兵的东真军,便有**成把握了。”
撒吉思半闭双目,静静沉思。110文学
郭侃也不催他,稳稳地坐在边上,等着他消化自己的方略。
“分而击之,的确可行!”撒吉思终于睁开了双眼。
郭侃对他抱拳一礼,说道:“如果大人需要话,郭某回到稿城后,愿说服义父史元帅,并联合河北、山东等地汉部,以随时听从斡赤斤王爷的调遣。”
撒吉思心里一动,无论是斡赤斤还是自己,都一直在想办法染指中原的汉军,但并没有太多机会。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汉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但没有这些汉人,想从中原之地源源不断地获取财物,那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郭侃的身份他倒也清楚,其义父史天泽身兼中原五路万户,而且还是窝阔台汗上位之后,最早受封的三位汉万户之一。其在汉地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如果真的能得到史天泽的支持,对于斡赤斤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助力。
“好!”撒吉思不再犹豫,在他看来,放一支疲弱不堪的稿城军先走,以换取史天泽未来的支持,这生意绝对是可以做的。
听说了可以分别歼灭忽察与东真军部队,只不干只好咬着牙,暂时吞下失去阿叱的愤怒,同意了郭侃的方略。
然而,当郭侃率着稿城军与一千开元兵率先北撤之后,事情的发展便完全脱离了撒吉思的控制。
……
在灭杀了阿叱百人队的第二天,赵权便开始着手应付只不干可能倾泄而来的怒火。
赵权如今已经完全相信,大乌泰会支持他对蒙古人的这种近乎放肆的行径。因此,他担心的并不是只不干率军来攻,凭着朔州城,他还是有信心跟只不干正面一战。
但是,赵权在心底,却极度担心郭侃会率着稿城军前来问罪。与稿城军开战,并在阵前与之前的袍泽相互拼杀,那是他连想都不敢的事情。要真的如此,他唯一的选择,便是直接开溜了事。
当然,即便是真的开溜,也不能真的就这样拍拍屁股便走。
赵权给龟州的大乌泰送去急件,让他率依然驻守在那的东真主力,北撤至朔州。
龟州的高丽守卒,实际上在三个月前就举城而降了。一是李元的功劳,他亲自入城劝降。二是龟州城内的可吃的东西彻底完全被吃光,再不投降,只能吃人了。
这些降卒被隐密地押至朔州,分给城外的高丽人,成为他们免费的劳动力。
而东真军主力,依然守在龟州城外,摆出一副依然没有攻下城池的样子。以防只不干动心思,让他们南下作战。
信发出第三天,忽察却领着他的三百侍卫军先至朔州,带来了一堆赵权始料未及的消息。
当只不干让也速不花,率着他的一千五辽阳军,赶至龟州时,大乌泰刚收到赵权的来信。知道东真军开始与只不干交恶之后,大乌泰不由分说,先跟也速不花打了一战。
也速不花原以为,到龟州的任务很简单,有未攻破的龟州城在,他只要负责拖住东真主力即可。猝不及防之下,一战而败。所幸大乌泰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反而与也速不花开诚布公地长谈了一次。
在辽东的各支势力中,辽阳军与东真军的管理区域并不接壤,双方对于向外拓展势力也都不是很感兴趣,因此相互间从未发生过矛盾冲突。算下来,四个东道诸王家族中,与忽察关系最好的便是也速不花了。
第214章 手足无措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与也速不花同来的,还有高丽的和谈使宋彦琦。
听说龟州的守卒都在朔州,宋彦琦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于是,他把只不干主力部队的撤军路线与时间,向大乌泰全部托盘而出。
大乌泰这才知道,郭侃竟然已经率着稿城军先行撤兵。但是,只不干派自己率领一千侍卫军,偷偷地随着稿城军先行北撤,这事别说宋彦琦不知道,连也速不花都被瞒着。
不过,只不干一心想啃掉东真军主力的意图,也速不花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而且对此一直心存疑虑。
对于也速不花来说,这场即将爆发的汗位之争,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认是哪个人最终成为蒙古国的汗王,只要他守好自己的辽阳军,就没人会忽视自己的存在。但是,如果现在就开始站位,公然与贵由一系为敌,那是非常凶险的一种行为。
斡赤斤一旦夺得汗位,长远来说未必不会容许自己在辽阳的存在;但是夺汗失败,自己很可能就必须独自面对贵由一系展开的疯狂报复。
既然彼此之间既然还想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那就好办。三方经过友好而热烈的商谈之后,决定一起前往朔州。
东真军在前佯败,辽阳军在高丽和谈使的陪同下,在后从容追击。一路走得不急不缓,因为时不时还得停下来,稍微打上那么几战。
而听说窝阔台病重消息的忽察,自己领着侍卫军,第一时间赶到朔州。并要求赵权立刻备好粮食,打算立即出发北上南京府,而后前往和林。
即便没有也速不花透露消息,赵权也知道此番撤兵途中,定会遭到只不干的伏击堵截,因此他断然拒绝了忽察的要求。
可怜的忽察,向来天不怕地不怕,但是面对赵权,却总是讨不到任何的好处,只能空自愤怒无措。
赵权没空去理会忽察的愤怒,他现在要操心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稻子开始进入最后的收成,估计还有五六天便可以全部结束。但是麦子的成熟却得需要半个多月时间。
辛苦一年,赵权不可能扔下这些将收成的粮食,就这样无偿地捐献给高丽人民。更何况,此去南京府,一千多里的路程,要是没有这些粮食,不用只不干伏击,饿都可以把东真军饿死在半路之上。
稻子本来就种的不多,即便全部带上,也只够五百人一月所食。为了照顾焦急的忽察,赵权只能选择分兵北撤。
当赵权向朔州城外的高丽人,宣布了准备北撤的消息之后,又引发了一个让赵权始料未及的问题。
自东真军开始经营朔州以来,聚集于此的高丽人,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但这一年的时间,却是他们大部分人中,这辈子都很难得的受到庇护的一年。他们不需要担心蒙古人的劫掠,不需要供应高丽官府与各路部队沉重负担,更不需要担心山林里四处出没的盗匪。
而且,眼见着在东真军的帮助下,自己竟然还有可能存下粮食。尤其是那些从主家逃离的贱民,更是看到了脱离贱籍、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希望。起点中文
南京府也许离他们很遥远,但这种距离并非是触不可及的遥远。结果,一万多的高丽人,竟然有数千想跟随东真军北撤。
这事其实还是跟赵权有关,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总是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向高丽人描述他准备在南京府打造的一个理想家园:每个家庭都将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永久土地;每个家庭只要缴纳合理的税负,他们的私人财产都将受到东真军的保护;每个人,无论其出身为贵为贱,是汉人或是女真、高丽、契丹,只要愿意,都将得到东真军最平等的对待。
可是,这批在赵权眼里,原本将是他开发南京府最重要的劳动力,如今却可能成为北撤路上,一个最大的累赘。
备受煎熬的忽察,终于等来了大乌泰。三个人商议了一整个晚上,但谁都无法确定,只不干会将伏击的地点设在哪里。
南京府,便是后世的图们市。在朔州和南京府之间,正好横亘着长白山。从朔州北上南京府,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沿长白山以西北上,这条路相对好走,也是东真军南下时的道路。另一条在长白山以东,道路难行,而且路途多出近半。
虽然知道只不干很可以会在长白山以西这条路上设伏,但赵权却只能选择这条路北上。
在赵权不容置疑的提议下,他决定挑选两百东真军,陪忽察一起先行北上。剩下的粮食收割、高丽百姓的处理,以及断后事务,全部交由大乌泰主持。
虽然很担心,但大乌泰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相对忽察来说,他反而更加放心赵权,有赵权陪同,好歹也能给忽察多争取一些顺利北撤的机会。
诸事安排妥当,当赵权率着两百骑与忽察的三百侍卫军,一同出发时,已经是七月十一。东真军的主力,并没有被辽阳军拖住,却被未收割的麦子与三千多高丽百姓拖在了朔州。
此时,郭侃率着稿城军,已经离开宣州五天时间。
……
信使被四处撒了出去,又带回了高丽北部各种乱七八糟的消息。面对这么多的消息,撒吉思突然就有了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向龟州派出的辽阳军,不但没有留下东真军的主力部队,反而被东真军引着,向朔州追击。撒吉思直觉着有些不对,但又无计可施。
别说他如今已没什么兵力可派,就是有,也不可能再派一支部队去把辽阳军追回来。
只不干不顾撒吉思的反对,坚持带着自己的一千侍卫军,混在稿城军中,一起北上。他现在全部的心思,便是杀死忽察。
对于郭侃的计策,撒吉思其实并不想全盘接受,可是他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来。如今才实施了第一步,就出了问题。
撒吉思身边,却已经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让撒吉思放心的。
第215章 北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辽阳军已经快失去了控制;高丽那边送来了第一批的部分粮食,已经被只不干全部带走,剩下的说要等收成之后,才能给粮。
而已经在五老山城的洪福源,对于撒吉思来说,也一样是个不可控的因素。
这个高丽汉人,似乎就没有一个蒙古王公能真正看得上他,如果不是因为不信任他,这次南征高丽,就不会不让他随军出征了。天晓得,给他下达的围剿任务,他的配合度能有多少。
撒吉思手头现在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两千的开元兵,与一千多的东辽军。这些兵力,对上东真主力,能挡得住吗
撒吉思只能一边催促着高丽人抓紧把粮食送过来,一边派出信使,试图与只不干联系。
三天后,信使从婆娑府回来。
只不干与郭侃刚刚在婆沙府开始各自分兵,一路北上,一路西去。
北上的只不干,只回应了撒吉思一句话:全力拖住东真主力!
开始踏上返回中原之路的郭侃,并没有给撒吉思其他的建议,却提醒他:如果不能将赵权收为己用,便一定不可让他前去南京府,否则将成为辽东的一个最大隐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