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所以啊,蛮夷之族。”侍其轴瘪了瘪嘴,继续说道:

    “在诸位皇后当中,如今实力最强的却是贵由之母、六皇后脱列那哥。阔出已死,其余诸子包括阔端、合失、合丹,再无实力与贵由相争。除此之外,还有实力争夺汗位的,便是辽东的这位斡赤斤了。但是,斡赤斤看着希望很大,我却觉得,他连一成的机会也没有。”

    “这是为何”

    “窝阔台诸子争夺汗位,那是为兄弟之争。即使是术赤或是蒙哥有意于汗位,也还是在成吉思汗子孙之中。可是斡赤斤就不一样了,对这些人来说,他势力再强,也是外人。一旦他将汗位夺走,那成吉思汗的子孙此后世代将再无希望为汗。

    斡赤斤无论支持哪个王子争夺汗位,都会改变他们之间的势力对比。但是,斡赤斤一旦加入汗位的争夺,那成吉思汗一系子孙,必将联合起来对付他。斡赤斤要是明白人,那他依然可以保持超然地位,如若不明白,下场必定可悲。”

    洪福源细细琢磨一阵,不由自主地又点了点头。

    “此战,只不干若只是灭了东真主力,尚不会引起太大风波。可一旦忽察被杀,斡赤斤要么立时起兵,要么只有拿洪兄问罪了!”

    自上次在横岗时,侍其轴为他指出这个问题之后,洪福源便越想越不对劲,他已经被这问题折磨了许多天。在他看来,如今自己如煎锅中的蚂蚁,进不得退无路,四顾茫然,无处可依。

    洪福源看着侍其轴,苦着脸说道:“这,我已经想明白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侍其轴却闭上了嘴,抬眼望天。

    洪福源等了半天,见他没任何动静,一拳突然捶向桌沿,“嘭”的一声,汤汁四溅。

    侍其轴似乎被他突然吓了一跳的样子,猛地跳起,对洪福源怒目而视。只有李治在一旁,望着侍其轴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的鄙视。

    洪福源只好站起,略整衣袖,对着侍其轴抱拳而礼,说道:“请老侍指教!”

    侍其轴嘿嘿一笑,虚扶洪福源双臂,嘴里说着“不敢,不敢!”却又坦然受他一礼。

    但是,没等他开口,边上李治却突然冒出一句:

    “不攻!”




第220章 金字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南距石沟约五里地的一个狭窄脊道上,此处正是半个月前,赵权阻击石不干追击的所在。

    此时,脊道上,除了依然纵横交错的壕沟之外,还多了一道近一人高的土墙。土墙用杂石和着淤泥垒成,厚尺多,上有垛墙。要是放在野外,这种土墙凭一匹骏马便可一跃而过,如今却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死死地挡在撒吉思面前。

    撒吉思感觉一切都已经失去了控制,却不得不每天崩着一张脸,努力地维持着军中所剩不多的战意。

    从宣州开始,撒吉思便制定了几套的计划,以拖住东真军主力。

    先是派出也速不花的一千五辽阳军至龟州,却不料没在龟州拖住东真军,反而被东真军将其直接引去了朔州。

    从朔州传来的消息,原来也不算太差,东真军为了等待最后一批粮食的收成,不得不在那停了近半个月时间,而且又因为有数千的高丽百姓准备跟随北撤,再耽误了数天。

    这些对于撒吉思来说,都算是利好消息。虽然他这边高丽人也以收成为由,拖延了数天的粮食交付,但总体来看,撒吉思还是有信心完成只不干交给他的任务。

    撒吉思将第二道拦截线放在鸭绿江,虽然东辽军领兵千户李琬石一再反对,撒吉思依然将近千的东辽军派至朔州以北的鸭绿江北岸,试图与南边的辽阳军一起,将东真军牢牢拖在朔州。

    然而,急急奔去的东辽军,却被埋伏在江北的东真伏兵,一战击溃。

    而辽阳军,据说因为被东真军击败后,已无力再战,早已溜回了辽阳!

    撒吉思一腔老血当时便几乎全吐在婆娑府的鸭绿江之上。

    他低估了这支南征队伍内部的各种分歧,也高估了只不干的对这些队伍的影响力,更高估了自己领兵作战的指挥力。

    要是,郭侃在就好了,起码有人可以帮自己好好地分析下形势——

    撒吉思收罗了东辽的溃卒之后,加速行兵,紧赶慢赶,到了石沟,却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被早先一步到此的东真军,堵在了这条脊道之上。

    一路之上,只不干只是不断地给撒吉思发来一模一样的一条军令:缠住东真军!

    撒吉思不知道的是,同时赵权也给大乌泰送来一份密报,上面并没有要求东真军主力应该怎么做,而是一幅极为详尽的石沟地图,清清楚楚地标明了通往石沟这条脊道沿途的地形、地势、道路状况,以及石沟村最适合设置防线的位置,甚至包括土墙的垒制方法与南北分兵驻防方案。

    大乌泰只用了半夜的时间,便在石沟村南北各设立了一道稳固的防线,开始安心驻守。

    这支东真军,现有兵力两千多,还带着三千多从朔州随他们一起北撤的高丽百姓,看似臃肿不堪,进退却迥然有序。关键是携带的粮草充裕,就是在此据守半年,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而撒吉思目前就相当尴尬了。虽然他同样也是粮草不缺,但狭窄的脊道之上,别说排兵布阵,连扎个营都无法顺当从容。二千开元军与还剩六百多的东辽军,单单营帐竟然在脊道上就排出了四五里之长。

    幸亏东真军会水性的士兵也是基本没有,否则半夜过来,几把大火,撒吉思的这两支部队便得烟消云散。

    脊道最宽处仅有五丈,最多只能容纳五骑并行,一次根本投入不了多少攻击的兵力。面对东真军看似粗糙的土墙,三天的时间,撒吉思别说攻破土墙,连填平土墙前的那些壕沟,都依然还没完成。

    毕竟他手头,现在连一个能拿去填沟的汉军都已经没有了。

    目前的形势对撒吉思来说,也算是基本明朗。最北边的五老山城中,洪福源的沈州军堵在了最前边,接下去是忽察与赵权的五百兵力,紧跟着的是只不干的一千侍卫军,再后是驻守在石沟的东真二千多主力,被堵在最南边的,则是撒吉思。

    每支部队,都处于危险之中,尤其是中间的三支部队,忽察、只不干、大乌泰,只要有一支部队坚持不住被击溃,那全线的战事便将发生巨大的转变。

    相比较而言,反而是撒吉思最为安全,他毕竟只是攻不过去,而不用担心被攻破。当然,如果只不干被忽察与大乌泰南北夹击而惨败,那撒吉思只能直接跳进石沟那无垠的绿水之中,无须再考虑其他的烦恼。

    与只不干往来的信使,被东真军彻底断绝。撒吉思只能对着这堵矮矮的土墙,暗自长吁而叹。

    此时,处于整个战线链中,最危险位置的赵权,却仰着头,盯着一座金字塔,嘴巴大张,根本无法合拢。

    是的,这的的确确是一座金字形的陵塔。

    整座陵塔底座为方,渐上渐窄,直至顶部,只是最上面没有像埃及金字塔那样,有一个尖尖的塔顶。

    有那么一瞬间,赵权以为自己又穿越了,不知身在何处。直到忽察看到他的异状,往他臀部踹了一脚,他才恍过神来。

    赵权根本就忘了要追究忽察踹臀的污辱,开始绕着这座陵塔转圈。

    塔底四边,每边长约五十步,总体高约十米。

    整座塔全为黄褐色的花岗岩条石堆砌而成,最底层全为硕大条石,最长达两米。每往上一层,内收近一米,总共有十阶积石,层层内收相叠。

    真是奇迹啊!

    赵权竟然从来没听说,在中国境内也有“金字塔”存在。当然,眼前的这个金字塔无论是跟埃及的法老金字塔,还是跟美洲的阿兹特克金字塔都无法相比,但毕竟也是金字塔啊!

    这个塔显然是曾在在辽东出现的某个国家王室的陵墓,有一座,就说明肯定还有第二座,甚至于第三座。

    赵权往周边望去,但是这里的雾气渐浓,已看不到太远的地方。

    看着赵权痴痴傻傻模样,忽察忍不住对他吼道:“什么时候了!你还要对着这些破石堆发呆多久”

    赵权狠狠地白了他一眼,嘴里嘀咕道:“真是没文化的家伙!破石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还以为跟你们的尼玛堆似的东西。”

    不过,现在的确没有多余的时间给赵权,赵权只好悻悻然地放下找到墓门,进去写个笔记的狂热**。

    自从石沟村顺利地从只不干夹击的缝隙中脱逃之后,赵权与忽察一边北撤,一边不停地与紧咬在身后的只不干交战。

    在辽东的山岭之地,对付只不干的蒙古人,其实并不困难。赵权采用的手段很简单,完全照搬高丽人对付蒙古人的方法,狂打游击战术。

    挖坑,已经是赵权的拿手好戏,凭着两百把兵铲,一路之上,大坑夹着小坑,几乎遍布他们走过的山道。只不干人手虽然没有因此遭受太多损伤,但马匹死伤惨重。搞得他们被迫用人趟道,大大地延缓了追击的速度。

    此外,弩箭的伏击、弹弓的突袭、黑暗中的劫营、道路两边的绊马索,十天多下来,已经打得只不干的侍卫军疲惫不堪。

    却未料到,这些小动作反而激起了只不干的暴戾之气,虽然追击速度不算快,但却一直紧紧地咬在他们的身后,一副不死不休模样。

    到了今天,赵权与忽察终于遇到了大麻烦。



第221章 盲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一是粮食将尽,五百人为了赶奔南京府,每人身上就带了十多天的粮食,如今已经差不多了。粮食倒还好办,山林之中总是能找到一些吃的东西。但是,前方北撤的路却已经不通了。

    此处,正是在五老山城脚下,行前赵权曾经有了解过,去年东真军南下时也是经过了五老山城。

    此地归属于沈州千户所洪福源管辖,当时山城内的驻兵不到三百人,对于经过此地的东真军根本没有任何的阻挠与盘查。

    可是,今天派人上去时,道路却被封得严严实实,城内守卒最少增加了两千多人。山城守兵并未对他们发动任何攻击,却根本没人理他们。

    不接受访问、主事者不接受求见,任何人不得通行。

    无论是以东真军还是以忽察的名义,都不行。

    五老山城,卡在悬崖与一片大湖之中,要想北上,只有这一条路可通行。强攻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五百人对付只不干小打小闹还行,要想在这种地形中打硬仗,全死光了估计都攻不下这座如龟壳般的山城。

    不过看情况,山城内的守兵似乎也没有要和即将追上来的只不干一起,对赵权他们进行夹击的打算,这是赵权唯一感到庆幸的一点,否则自己的五百个人势必会被夹成肉饼。

    如此,他更不敢对山城轻易发动攻击,否则惹恼了他们,那时才真的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无奈的赵权,只好开始在山脚下先寻一块落脚之地,同时还得想办法准备应付只不干即将而来的攻击。

    可是没想到,突然一场大雾起来,让他们在迷乱之中,莫明地撞到了这座金字塔。

    当夜,浓雾不散。赵权只好将营寨依着这座陵墓而建。

    这近五百个士卒,自离开朔州之后,虽然一路战事不断,但基本都是在打击只不干的爽快之中度过。即便石沟一战,死了十几个兄弟,也不曾让这些人减少丝毫的激昂斗志。但如今,都知道了前路无法通行,不由地全部安静了下来。

    半夜,无法入眠的赵权爬出军帐。浓雾似乎散了一点,隐隐有些星光穿透而下,泛着湖面,粼粼波光。

    却见帐前直直地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值守的封扬,另一个却竟然是高正源。

    听到动静,封扬转过头,对着赵权抱拳一礼。高正源只是微微地侧了下头,问候道:“赵将军!”

    半个多月的行军,高正源的气色反而比在朔州时好多了,人也变得更加沉稳。他似乎已经完全熬过了母亲去世而带来的痛苦。

    赵权有些奇怪地问道:“正源,你不睡吗怎么了”

    高正源犹豫了下,低头说道:“我想要一把弩箭,但是封大哥说没有你允许,绝不可能给我。我只好在这等着赵将军。”

    赵权更加奇怪了,问:“你要弩箭干吗”

    “万一对敌,我便可以自卫,以免牵累其他人。”

    “可是——可是——”赵权轻易不太敢在高正源面前说出“瞎子”两个字,怕他听着难过。

    “我相信,我可以的!”

    “那,要不明天早上,咱们试试”赵权话刚说完,才想起,白天与黑夜,对高正源其实根本就没有差别。

    高正源露齿一笑,说:“我现在就可以试试!”

    见到赵权点了点装点,封扬抽出钢弩,开始抓着高正源的双手,一边带着他细细摸着钢弩的每一个部件,一边跟他解释。

    这批钢弩,全为脚蹬设计,以桑木为身,双片柔钢为臂,铜质弩郭悬刀,牙后连着望山。

    “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弩身上的箭槽之内,通过望山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之后,便可出箭伤敌。”封扬极其耐心地对着高正源解释道。

    “你把望山给去掉。”赵权突然插了一句。这具钢弩,赵权与李毅中在改造设计时,便采取可组装的方式,每一个部件都尽量做到标准一致,并且可随时装卸,这样如果有一天物资许可的情况下,便可以快速地大批量生产。

    目前这个钢弩,并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唯一的优势就是因为弩臂使用软钢,使弩箭的射程更远。而每个部件的标准化制造,也使每一支的弩箭性能相当稳定,在射击时便可保持相当高的准确率。

    但这当然不会是赵权心目中完美的弩机,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与梁申一起,把传说中的神臂弓找来,通过这种方式的结合改进,造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单兵手持弩。

    其实不单单是现在的宋国,任何一个汉人王朝的军队中,弩手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弓手。培养一个合格的弓手,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见不到成效。对于这点赵权是深有体会,到现在为止,他最多只能拉满七八斗的功,射出三五箭后胳膊便受不了,更别指望射中率有多高了。

    其他小伙伴也一样,也就李毅中强些,但一石弓也基本到了头。

    以他们这样的身手,别说跟蒙古人比,就是跟稿城军中的老卒相比,也是不值一哂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差,而是因为打熬的时间不够。阅读书吧

    但是弩就不一样了。整支稿城军中,用弩的技术能超过陈耀的,没有几个。一方面当然与天性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弩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1...9899100101102...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