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不过,海军方面的专家的论证,还是说服了高层,别看现在,潜艇的声音降低了,达到了110分贝,距离90分贝的海洋黑洞,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这一步,并不是那么容易迈开的,分贝的降低,在刚开始是比较容易,之前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哪怕是没有任何累积的德国,都在短时间之中,从220分贝降低到了180分贝,可是到了120分贝以下,每降低一个分贝,需要的努力,就是之前的10倍以上。
机械造物,牵扯到水跟钢铁之间的碰撞,再怎么的考虑流体力学,在体型没有较大突破之前,降低每一分贝都很难,给德国方面110分贝版本的,在没有给他们系统理念和知识的情况下,他们要想降低,就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最关键的是声呐已经不是中国发现潜艇的唯一工具了,中国已经开始后研究,拖拽声呐,甚至进入到了水下雷达的领域,用更高天线,更大的网络,来发现网络之中的一点,后世发现水下潜艇的一个关键东西的,投资巨大,却在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是天然的优势。
电报之中,能够解释的很少,可是简单的东西,比如整个潜艇之中吸引瓦的存在,可以把潜艇内部的噪音,尽可能的吸收掉,不增加潜艇声音,这一点,是一个大的项目,另外一项就是双系统,在目前德国的远洋潜艇,还是采用柴油机,不但需要大量的空气,水下的运行时间被压缩到很短的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进行通气,这也是他经常被发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秦级,设计了双系统,也就是说,潜艇之中的空气,只要能够保证潜艇人员的呼吸就可以了,大型的压缩空气钢瓶,就可以容纳巨量的空气,这也是秦级潜艇能够在长时间的水下航行的根本原因,水下不采用任何的动力系统,而是转向电池和电动机的推动,直接把噪音降低到了几个档次,再加上流体力学方面,对于螺旋桨的修改,在不降低,或者少降低动能的前提下,减少螺旋桨切割水线产生的声音,这些结合到一起,就是秦级的辉煌。
德国人看完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双动力是一个方面,这般来就如同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了,只是德国没有想到,从这个上面,最少可以让分贝从180降低到150以下,水下的动力系统发出的声音,哪怕用吸声瓦,都无法完全去除,除了这个方面之外,另外一方面就是流体力学,用流体力学,可以解决到水的阻力问题的,特别是在一定的速率条件之下,不同的速度,产生了阻力是不一样的,用流体力学来改变船的结构,不用的船体结构,当然也包括了水下声音,用多面加工,减少对水力切割方法,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声音的出现。
说实在,能够坐在这里的潜艇专家,都是德国潜艇,甚至舰艇方面的大拿,他们专业理念非常的深厚,在声呐出现之后,也潜心的来研究,如何降低潜艇的声音,以躲避声呐的探查,取得了一点的效果,可是跟这些相比起来,简直是差的太远了,他们费尽心思从220分贝降低到了180分贝,更多的是在隔音上面,还做的不是太好,接下来,每一步都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有专家认为,从声音上面,降低潜艇被发现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声呐就是潜艇天然的敌人,潜艇或者走向装甲型,或者就跟鱼雷艇一样,加快速度,用鱼雷来决战。
却不曾想过,中国居然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不但把声音的幅度,降低到了110分贝,甚至向着最可怕的大洋黑洞90分贝迈进,中国在武器领域,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向着德国学习的状态了,他们从原来的状态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无数新鲜的知识,让德国人欲罢不能的,他们还想从中国方面获得更多,这些却不是简单的电报所能够解决,在短暂交流之后,德国方面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秦级的强大程度,如果在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的话,制作出秦级是没有问题的,这就证明了这一艘潜艇的强大,下订单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德国方面在稳妥之中,提出了要登上秦级看看,并且要求中国潜艇给于一次简单的演习,让德国海军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潜艇的性能。
对此,中国方面早就有出口秦级的打算,也就同意下来,双方都在等待,等待a舰队的回归,然后会就这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演习,演习之后,才会确定,到底进口多少潜艇,一份对整个欧洲大战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订单,就这样的,在几封电报之下,最终确定了,一个让协约国胆寒的武器,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欧洲战场,未来他对两大集团的战争产生的影响,比起幻想级这样的完美战列舰更大。(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购买意向
整个德国海军部都在期待,这个秦级回归的时刻,此时此刻,邓洁乾率领潜艇,依然在北大西洋坚持战斗着,从第三天开始,他们进攻商船的难度就几何的增加了,有时候,侦察机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未必找得到攻击的目标,可是他们还在坚持,对于战争而言,只有坚持下去,才会迎来最终的胜利。
经过了一周左右的高强度战斗,整个邓洁乾部达到了极限,绝大多数的潜艇,都已经把最后鱼雷都给发出去的,就连是后发射管的都给取出来,放在前方发射了,他们甚至连自保的鱼雷都没有了,潜艇没有了鱼雷,就跟枪支没有了子弹一样,就是一个摆设了,在知道了大部分潜艇都是这样的情况下,邓洁乾最终决定回归了。
7天的时间,是邓洁乾部最辉煌的时间,取得了150万吨的商船击沉数字和接近12万吨的军舰击沉数字,总排水量不过是6万吨左右的潜艇,可以说是取得了出色的战果,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本身的吨位。
7天的时间,协约国方向也发现了点什么,却没有因此而应对,只是英国本土舰队,对于北海的巡逻在加强,可惜,这个巡逻对潜艇来说,没有多少的影响,潜艇在回归的时候,更加的平稳,有时候会把速度降低下来,不是16.5节的极限速度,噪音分贝进一步的减少,协约国的声纳系统,本就对秦级不熟悉,这也是这段时间,邓洁乾部发挥出这么庞大作用的根源,即便英国有所察觉,派出了驱逐舰和轻巡部队,也没有发现邓洁乾部的踪迹。
31艘潜艇,分成了不同的方向,回归德国,虽然说,中国秘密的补给船,也可以给这些潜艇补给,可是在目前的状况之下,没有很多的战果,与其白白的在海上飘着,还不如回归德国,一方面,按照德国方面的要求,给德国展现秦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他们需要回来休整,加油,补给,顺带着休息的。
波罗的海海口,舍尔带着公海舰队,正在和协约国舰队对持,说是对持,其实就是隔着波罗的海,双方在过去时间之中,几次交锋,虽然舍尔占据了一点便宜,却不大,英国在认识到了幻想级的强大之后,就不再冒险的跟幻想级为核心的舍尔舰队对决,而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总之,让舍尔非常难受,却无法把握到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中,双方就只能够保持着对持。
正因为有主力舰队的遮挡,驱逐舰队和轻巡舰队,才得以全力的搜索邓洁乾部,可惜他们声呐测量的精度达不到,就算是潜艇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驶过,他们也不会发现,更别说是抓住潜艇了。
事实上,邓洁乾部就是在搜索舰队和本土舰队的眼皮子底下,进入到了波罗的海,在进入之后,给舍尔发送了一个电报,舍尔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对于邓洁乾部的警惕,更上了一个台阶。
在德国遭受了声呐的袭击之后,中国也向德国出口了一些初级的声呐,这些声呐就装在公海舰队的轻巡和驱逐舰上,以前在潜艇行动的时候,会做一些测量的,也算是累积经验,协约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潜艇实力,可是未雨绸缪,万一呢?
可是现在,这个强大的声呐,在秦级的面前却失效了,这不是演习,而是实打实的,一直到邓洁乾主动的显露踪迹,他们才发现邓洁乾的舰队在什么地方。
德国目前使用的声呐,虽然不是终归最新的声呐,在声呐的技术水准上面跟美国的差不多,可是在半导体材料和电池上面的可靠性上面,比美国可要高出太多了,正式这个声呐解释了为什么德国潜艇被大量击沉的原因,德国的潜艇在声呐面前无所遁形。
知道潜艇的声音的问题,他们也知道解决声音是对付声呐最好的办法,可是要如何的解决的,说起来容易啊,如果潜艇不动的话,就不会发出很多的声音,可是潜艇是一个战斗的武器,不可能永远不动的,一旦动起来的话,潜艇就会很容易被发现,这完全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现在中国不但做到了,还利用到了实战的,真的这么容易么?
潜艇用实战说服了舍尔,可是该进行的演习也少不了,中国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潜艇强大的攻击力,可是海军部和众多的科学家,还是有些不太的相信,哪怕有舍尔在旁边证明,这就有了这一次的演习。
也就是很简单的,中国潜艇由于连续的作战,已经相当的疲惫了,只留下了一部分的必要的人员,剩下的都由德国方面提供,哪怕是在之前,有了巨大的损失的前提下,德国的海军底蕴也比中国高很多,很快就找到了一批强悍的人员,他们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10艘装备了声呐的驱逐舰巡逻之下,潜艇突击。
果然,声呐听不清楚,其实也听到了一点点的声音,这是在明知道有潜艇过来的前提系下,跟以前的声音,微微的有些不同,如果不仔细的话,很容易漏掉了,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的隐蔽性了。
德国人是严谨的,是死板的他们信奉眼见为实,哪怕听到了一点点的声音,作为军官,他们认为,在漫长的护航和航行途中,要想从中间发现潜艇的踪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类似这样的杂音,就算从德国汉堡到波罗地海的出海口,也会听到数十次上百次,有时候,稍稍大一点的鱼群,或者是的大鱼之类的,都会发出一定的声音,每一个都要反应的话,护航舰队就不用干别的了。
接下来,当然是潜艇发射鱼雷,这是潜艇战斗力的集中表现之一,这一点飞鱼鱼雷用无可争议的表现,证明了一切,在德国还在使用白头鱼雷的时候,这种鱼雷的最大速度不过是35节,最强的改进版,也不过是40节,可是飞鱼鱼雷却提升了25节,最关键的是,痕迹,鱼雷之所以效果不佳,在大型的战列线对决的时候,已经不在成为主要的战术,就是痕迹的关系,潜艇之所以在海军之中,序列不高,也大多是因为这个的,潜艇无法跟随者战列线对决。
这一点,即便是秦级也解决不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秦级拥有了跟随战列线战斗的基本能力,16.5节的水下速度10小时航程,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秦级的强大,就拿舍尔回归的一战来说,公海舰队因为英国的阻挡,无法进入到北海,帮助舍尔,舍尔只是凭借着自身的实力,还有一点点的运气,这才回归的,但是任何的封锁,都无法封锁住潜艇,潜艇可以很轻易的破防,在水下,只要是声呐无法探寻的目标,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防线,哪怕是在战列舰的对决,也是相当漫长的,1小时,一上午,甚至是一天的时间,这样的话,哪怕潜艇的速度慢一点,也足以追的上主力舰队。
在混乱的,已经组成战列线的时刻,数量不详的鱼雷,钻入到了海底,进行自由的攻击的时候,攻击力会是什么样额,6发的鱼雷,成功的吧米诺陶送入到了海底,那么比米诺陶强点的无畏舰和超无畏舰,面对着鱼雷,他们也不可能更好,按照海军军官所知道的,哪怕是猎户座,甚至是伊丽莎白女王级这样的高速战列舰,他们拥有更加厚重的装甲,可是在水线以下,他们还是薄弱的,毕竟没有人会吧宝贵的吨位,放在则个水线一下的。
飞鱼鱼雷,秦级潜艇,都已经上了德国海军部的购买名单,可是看了价格之后,他们才也有些肉疼,飞鱼鱼雷的销售价格,比普通的白头鱼雷,几乎高出了5倍以上,这对于鱼雷这样的比较常规的武器来说,这个数字绝对是不小,要知道,采购鱼雷的,额不只是有潜艇,还有驱逐舰,甚至是青训,采购的数量,也会超过5万枚,5倍的价格,占据了相当程度的外汇。
但是考虑了一下之后,海军部还是决定采购,飞鱼鱼雷可以作为特种的作战武器,以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几百枚,不到千枚,就吧协约国150万吨商船,12万吨以上的军舰,送入到了大海深处,从从喝一点上面,就可以看到这玩意的超值的,性能优秀,才能够打击敌人。
相对不飞鱼鱼雷,秦级的造价更高,从吨位上面,他几乎比德国最大潜艇,高出了一倍左右,可是价格上,几乎是十倍,按照一艘1500吨的潜艇,40万左右美元的价格,秦级的价格高达400万,几乎是7分之一战列舰的价格,
但是这玩意同样的超值的,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武器,完全颠覆性的设计,这些让秦级,可以自由的在水下自由驰骋,这是一款足以让德国动心,并且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的武器。(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3亿订单
一方面是出色的性能的,一方面是昂贵的价格,德国海军部仿佛又回到了幻想级的抉择时刻,当时因为价格的问题,放弃了幻想级,选择了加强版的巴伐利亚级,虽然没有人再说,可是舍尔舰队回归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让中国高层心中升起涟漪,如果当时选择的不是8艘巴伐利亚级,而换成5艘幻想级的话,是否比8艘巴伐利亚级更加的强大。
提尔皮茨也有些郁闷,中国在轻武器,火炮,等陆军武器上面,一项是保持着廉价,甚至比德国生产的,还要价格低一点点,正式这么一点点,让中国方面赢得了德国方面的大部分的订单,可是在其他武器上面,质优价贵,优质的东西总是那么的昂贵,时过境迁之后,无数的例子证明,价高的战斗力也高,可海军军费有限,不可能这么毫无忌惮的购买。
不过时到今日,已经不存在别的选择了,跟主力舰不一样,数量某些时候代表着公海舰队的脸面,足够的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的重要,可是潜艇别无选择,德国的潜艇已经证明了,没有任何的作用,在协约国发起了声呐反潜作战之后,那些潜艇几乎就是靶子,在不经过大规模的修改和研究之前,是无法走上战场的,封锁北大西洋航线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一旦彻底的放松北大西洋的运输线,说不定,整个1916年的战略就会相当的被动。
中国对于德国的武器出口政策,有些像是后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出口,在对方能够生产的武器之中,用价格取胜,中国方面拥有性能更出色的车床,在加工一些普通的产品的时候,比德国方面更加有效率,再加上规模化,自动化,流水线等诸多方面,让中国在轻武器和火炮上面,拥有比德国更低的成本,保守估计有4成以上的降低,这样,即便比德国的出厂价低,也会拥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的,这样单一的枪械可能利润不高,可是数量庞大起来,也相当的可观。
对于德国不能生产的武器之中,基本上是毫不留情的,5倍的利润有,10倍的也有,高额利润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对德国的支持日益提升的根本原因,因为利润已经支撑了一些支持。
潜艇的价格就是10倍的代表,比德国方面的潜艇高多了,乍一看这个价格不能接受,即便是因为不得不下达潜艇的订单,以保持在北大西洋的破交优势,可是内心深处还是会不舒服的,仿佛中国人在趁火打劫一样,可是的仔细的仔细的把各种东西分别的计算进来的话,中国方面,还真的是拿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最起码不是之前德国以为的胡乱开价。
材料和科技的优势,就是这样,就如同16寸火炮跟15寸的对比一样,看起来增加了一寸,可是价格上面翻几倍是没有问题的,除非等时间成熟,让这方面的价格降低下来。
对于秦级来说,首先,就是钢材上面的提升,潜艇的外壳,在秦级之中,已经不适用原来的普通的铸铁外壳,或者普通的碳钢外壳,那种外壳的防护能力有限,只要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就下不去了,别说是抵御深水炸弹了,就算是一块弹片或者冲击波,都会对他产生较大的杀伤,轻则受创,不得不浮出水面,重则直接沉没,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了解了秦级的数据之后,德国知道之前的潜艇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声音过高,被声呐轻松的掌握了,而秦级潜艇的外壳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吸引效果极佳,声音不容易内外传导,新式的潜艇外壳,加上吸音涂层,不但对音波有吸附作用,甚至还有一定的防护能力,最起码一般的弹片和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不太可能对它产生影响。
这种多功能的复合材料,价格也是极高,在中国给出的数据之中,几乎是普通装甲钢3倍以上,这个数据,德国方面在不了解工艺和生产工程的时候,是认可的。除了潜艇外壳之外,动力系统,主轴,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这些都是德国不曾接触过的,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方面,德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心得的,可是这个制造的良品率和的动力性能上面,跟中国生产的,有巨大的差距,这一点上面,德国只能够根据他们的生产成本来计算,不知不觉,就把潜艇的价格推高了。
外壳和主轴,加上动力设备,这是潜艇最耗钱的地方,这个方面获得了提升到前提下,德国方面的计算,差点就超出了这个价格,德国也很清楚,中国方面不可能不赚钱的,就跟轻武器和火炮而言,已经算到了德国方面的成本里面,可中国依然大规模的提供,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这绝对不可能。
综合众多的方面,德国方面并没有嫌贵,毕竟,这个舰船,关系到未来对于协约国方面的破交作战的,在海上每击沉一艘运输军用器材的传播,就代表着的整个协约国军队的战斗力的减少,这对于本身就处于劣势的德国来说,相当重要,最关键的是,在跟米诺陶级装巡也一战之后,秦级潜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跟主力舰正面的对决,这正是德国方面所需要的。
海军从来都是造价高昂的,就战列舰来说,公海舰队的战列舰造出了这么多,还是多亏了中国方面的支持,这才能够坚持下来,跟战舰相比,目前德国更加需要潜艇,哪怕是老式的潜艇,也又开工兴建了12艘,以弥补在北海破交作战之中的损失,现在有了新式战舰,哪怕价格更贵一点,每艘达到80万英镑,可是这笔钱值的花。
只不过,跟之前德国海军的计划微微有些不一样,之前,德国准备一下子装备200条潜艇,这么庞大的规模,用这个来算的话,几乎是8亿美元,这个数字太过惊人了,有这个钱还不如购买战列舰,巴伐利亚级才300多万,只不过是潜艇4倍左右。
买不起这么多,又不能不买,最终,德国向中国下达了一个高达75艘造舰计划,分成3批,每批25艘,希望从1916年开始,分别在1916年17,18年三年交付,首批1916年最好在6月份之前交付,这样在中国潜艇部队回归之后,德国会拥有25艘强大的潜艇打击部队,对北大西洋进行封锁,争取能够达到海狼辉煌时候的成果。
德国方面下达了订单,这让中国方面很高兴,虽然每一艘秦级的排水量在3000吨,可是价格并不高,甚至比起战列舰来说,都大大不如,原因非常的简单,潜艇没有多少武器系统,两套动力系统也都是使用中国比较成熟的动力机组,至于外壳,技术含量稍稍高了一点,却得益于一体机的配方,生产这种钢铁,只是比普通的合成钢麻烦一点点,在加上中国的成本优势,一艘秦级在中国的出场价格,不过是28万美元多一点,折合英镑还不足6万,即便会付出一些运输成本,中国给的价格不是离岸价,而是到岸价,这也算是一个折扣吧。
德国方面,没有多少的还价,只是提出了要在1916年6月之间,交付第一批25艘潜艇,中国方面再三考虑之后,特别是权衡德国人的心态,德国方面恐怕有些低估了中国方面的造舰能力,短时间之间,中国也已经在沿海兴建了19个大型的造船厂,其中在中国海岸有12个,位于东南亚的有7个,这些都是出色的深水良港,也会是未来中国海军的众多锚地之一,这些地方全部拥有战列舰的制造能力,哪怕现在,机械和工人实力不行,制造潜艇也足够了,最开始或许速度不快,可是潜艇的制造周期没有那么的慢,哪怕是秦级,制造周期平均下来,也不会超过5个月。
经过一番权衡,特别是跟德国方面联络了之后,75艘的订单,最终被分成了40个35两批的,1916年上半年会完成一批,1916年的年底就会再完成一批,争取一年的时间之中,完成德国的这些潜艇订单,并且把这些潜艇都送到德国来。
等于说,1916年,就会完成这75艘的订单,中国方面没有对订单进行推脱,反而想办法的加快订单给付,德国方面当然是非常欢迎的,虽然这样一来,会让德国的支付能力受到很大的压力,分成三年提供和一年之内提供,这会给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一艘80万英镑的价格,75艘,就是6000万英镑,可1916年的年中,巴库油田就会恢复生产,在中国的帮助下,巴库的产量相对于之前又巨大的提升,这可是真金白银的财富,在加上中国承诺贷款和分期支付,彻底的打消了德国方面的顾虑,这一个总额高达3亿美元的军事订单,最终完成了签订。(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送到,第二章10点左右!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捏着鼻子认下
潜艇和鱼雷的订单下达了,海军部顺势想把飞机的订单给下达了,不同于潜艇,在没有回归之前,看不到潜艇的真正作用,侦察机就是放在柏林的近郊,之前只不过是因为种种的关系,没有注意到侦察机的巨大作用,偶尔起飞的时候注意到,只当是爱好者的玩具,这点德国有,还不少,可是军事用途相当的有限的。
1...540541542543544...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