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仿佛是这两封电文,成为了击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接下来,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在靠近英国这一端遭到袭击,幸存的船只基本上都没有继续前往英国,而是掉头返回,从北大西洋靠近英国一段返回,最少需要几十天的时间,这也是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回来的根本原因,可是在这些幸存的商船,遭遇到了军舰的时候,这个交流就快了。
相对于民用船舶,军舰自成体系,传播讯息更快,甚至在某种情况之下,可以采用接力的方法传播信息,每小时35节左右的速度,对于驱逐舰而言,穿越整个北大西洋并不难。
一艘接着一艘的驱逐舰回归,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幸存者的消息,最终确认被击沉的商船数量在169艘,总吨位超过120万吨,还有一些比较模糊的数字,可能最终的损失在160万吨以上,最关键的是,本应该在10天前,抵达英国伦敦,需要接替之前地中海舰队前往地中海的一只舰队,毫无音讯。
到底是风暴迷航,还是别的,要知道,米诺陶可是装巡的极致,虽然现在地位被战巡所替代,可是它得到装备和人员,绝对是顶级的,即便是稍稍耽误一点时间,也不可能是10天之多,难道?
这个念头在因果海军部军官的心中响起,就如同跗骨之蛆一般,去除不掉的,2艘1.5万吨的战舰的沉没,可不是什么小事,特别是在目前,可能有150万吨的商船被击沉的前提下,这可是,捅破了天的大事。
不过最终,幻想破灭了,这一个庞大的船团,因为护航舰队的众多,哪怕邓洁乾是全军伏击,也因为更多的精力放在护航的战舰之上,所以商船逃出去的有些多,10艘左右,虽然他们的方向不同,可是几天的时间,还让他们通报给了军舰,然后不幸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如果说只有一个报讯的,或许英国海军不会相信,可是当报讯的数量超过了5个之后,英国海军知道,2艘米诺陶没有任何的幸免,被德国潜艇击沉,永远的沉入到了北大西洋之中。
米诺陶级装巡,在英国海军之中,已经不再属于主力舰了,战巡取代了他的位置的,可是并不代表这个战舰不重要,战巡属于主力舰的行列,是海军之中的威慑性力量,轻易不会动用,可是装巡就不同了,曾经的海军主力,到现在,无畏舰时代,成为了不起眼的存在,可是对于大部分的巡洋舰,都有压制作用,更别说这个米诺陶级,还经过了美国方面的改装,实力上面,相对于之前,又有所提升,这种情况之下,2艘刚刚完成改装,并且配备了全套的水兵的战舰,就这么的石沉大海,这对于英国的打击更大了。
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这样攻击船团,这些护航舰队上面,可都装备了声纳,但是按照目前所收到的信息来看,没有任何一艘护航舰队反应过来,那些潜艇仿佛是突然冒出来一样,突然的对他们进行的鱼雷的袭击,甚至连袭击的鱼雷,都没有多少水线,等到护航战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再也躲避不及了。
为什么德国会突然出现这么一批的舰队,德国人到底用什么样的力量,抵挡了声纳的探寻,还有那个鱼雷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恐怕协约国和英国,真的就会寝食难安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协约国的困局
这个时候,德国已经验证了潜艇等武器的出色效果,确定了从中国大规模的购入潜艇和侦察机这样的新式武器,虽然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可是未来的弥补也不小,再加上邓洁乾部会在接下来半年时间之中,一直都活跃在北大西洋,一直到第一批德国潜艇交付使用,甚至可以接受一些德国潜艇官兵的实习,这几乎解决了的目前德国最大的问题,破坏协约国的交通线的问题,只要这个潜艇一直都保持着强势,没有被协约国用种种方法破解的前提下,德国会相当的安全。
正因为这样,按照之前跟中国方面的约定,开始高调的宣布,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的潜艇,可以有效的抗衡美国的声呐,并宣布了这一只远洋潜艇部队的功劳,包括米诺陶在内的数十艘大小军舰,超过200艘的远洋货轮,总吨位150万吨以上,取得了1915年冬季作战计划,对协约国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这个功绩,当然不可能向外公开发表,可是也不是内部秘密进行的,协约国跟同盟国之间,双方在不同的领域之内,都有巨大对抗,情报领域也一样,虽然没办法彻底破坏掉对方的情报网络,可是大致在什么层次之内,会泄露情报,德国却是知道的,这是为了迷惑协约国,当然不可能严格保密,通过这样的方法,透到协约国那边去。
击沉数十艘军舰,还有150万吨的商船吨位,如此庞大的功劳,足以让这一只潜艇部队一步登天,德国也拿出了最高等级的勋章,但是表彰的人员则没有公布,这对于两大集团来说,是很正常的,潜艇,秘密不对这样,攻击性强,很容易产生出色战果的部队,他们的指挥官几乎是绝对保密的,只有真正的走出来之后,在别的部队,比如战列舰,或者是快速舰队部队担任将领的时候,才会颁布之前的战功,有时候在海军之中,或者陆军之中,突然冒出来的将领,往往都是从这两个部队之中走出来。
之所以这么的保密,而其他的部队不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这些部队存在着特定性,暗杀指挥官之后,很容易会对这个部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愿意做到,这样中国部队的功劳,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为了德国潜艇部队的一份子,彻底的掩盖了被发现的可能性。
事实上,英国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从各种渠道得到了这个信息的时候,并没有怀疑,毕竟他们首先怀疑的就是德国,德国又进行的奖励,这中间完全没有问题啊。
自己的损失,连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反倒是从情报部门获得了真实的数字,这或许是英国方面的悲哀,没有可靠的无线电,对于海战来说,他们需要10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根据情况,反馈回来海战的信息,这个对于记录有一点点的帮助,对于海战本身来说,一点用途都没有,甚至连救援都做不到,在没有足够的准备,只是凭借着救生衣和橡皮艇,想要在波涛汹涌,海情极为可怕的大西洋上活下来,这极为困难,这也是二战以前,海战或者破袭战,战损率很高根本原因,甚至在二战之前,有商船出事,1个月之后才被发现,1个月的时间,几乎人都死绝了。
邓洁乾部的这一波攻击,不但沉重打击了协约国的商船船队,对于军事上面的打击也不小,12万吨的船舶,7000多名的水兵,这基本上拉平了之前的损失,最关键的是商船,150万吨商船,200艘以上,同样超过的7000名水手,这些可是熟手,虽然美国和英国水兵和水员的人群庞大,可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不是那么容易补充。
英国是通过德国这边的庆功报告,知道了这一波损失的真实数字,虽然还不精确,可是跟他们现有的数量对比之后,基本上形成了较为精确的数字,人员损失上面微微有些偏差,德国方面只是按照大致的来估算的,英国方面比较精确,在无法确认下落的前提下,只能先定位失踪,可是慢慢的,伴随着越来越多确切的消息,失踪人员越来越少,死亡的人员越来越多。
英国海军部,商务部的代表坐在那里,脸色阴沉,在他跟海军部部长的面前,放着一份名单,损失的水手名单,虽然说,商船是归船主负责,可是在目前战争和军事管制的前提下,几乎等于说军方征用了这些船只,而且这也是为了军事用途而沉没的,这些阵亡必须要拿出抚恤。
一个月之后,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的,人就几乎死绝了,虽然有舰船去相近区域搜索,可是庞大的大洋的,搜索不确定方位的商船和幸存者的位置,要想找到就真的是大海捞针了。
就算是后世,在全球gps定位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双重保证之下,搜救失事商船幸存者,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甚至成功几率不高的事情,更别说在这个时代。
最终,这一次被击沉的船只之中,水兵和水手的损失高达95%,中国潜艇因为种种原因,在击沉了之后,没有继续下手,这并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甚至达到这个5%的幸存率,还是一点点的运气,有一只12艘商船组成的船团,幸运的避开了侦察机的搜索,在邓洁乾部返回的时候,抵达了那一片的海域,正好遇上了通过洋流运转,返回的橡皮艇队伍,救起了4艘橡皮艇,并且大胆的向前,搜索了那一片海域的,总共救起了121人,如果少了这个数字,这个总的损失额还会更高,说不定会达到97%,甚至是98%。
送走了并不满意的商务部代表,海军部看着手头上面的损失,军方的损失,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不用海军部部长来处理,可是150万吨商船缺口,却是一个巨大的窟窿,这个该如何弥补。
目前商船的价格,已经相当的高了,自由资本主义,大部分的商品价格,都由市场所控制的,这是资本主义立足的基础,就算是欧洲大战起,大部分的资源都被军管的前提下,对于某些产品的价格,也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影响,这其中,船舶价格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从战争开始起,商船的价格就大幅度的增长,到现在,已经正涨到了极高的程度,万吨级巨轮,在战争之前,不过是120万美元左右,到现在增长到了300万美元都不止,也就是在声呐出现之后,协约国大幅度的压制了德国的海狼战术之后,这才缓缓的下降了,现在,海军部长很清楚,只要协约国150万吨商船损失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商船的价格肯定会应声而涨。
明知道如此,却无法改变,原因很简单,这150万吨的商船,是必须要补充的,美国派出几百万军队,现在又从中国那里接受了相当数量的战俘,这些都需要补充武器,再加上美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欧洲的大战,这种情况之下,少了150万吨的商船,这是要命的事情。
按照一艘万吨级的商船的造价300万美元来计算的话,这是4.5亿美元,对于英国来说,这个损失是巨大的,可以说对英国产生了巨大的打击,即便钱不是问题,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有钱买不到货,生产商船需要时间,需要占据船坞,这一点英国已经无法满足了。
之前,因为没有跟中国宣战的关系,他们还可以订购中国的商船,现在,双方已经是战争状态了,他们没收了中国的东西,获得了巨额的收获,可是中国也没收了他们的订单,虽然说,收获比减少高的多,现在,他们拿,4.5亿也得不到150万吨的商船。
这件事,只是凭借着英国的努力,解决不了问题,再加上,损失的商船之中,有相当部分还是属于美国的,这件事必然要通知美国人。
美国此时,正在消化中国的财富,美国则是规模庞大,从中国获得的120亿美元,这其中,现金数量极少的,才2亿多,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庞大到无法附加的财富,可是对于国家来说,并不起眼,剩下的收获,基本上,就是各种物资。
中国的物资,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硬通货,120亿之中,近半是药品和丝织品,这些其他国家没有办法生产的商品,在协约国封锁中国产品之后,已经开始涨价了的,剩下的一半,虽然不是不可代替的,却是生活必需品和消耗品,一定程度之下,成本和售价比美国本身生产的要低,质量要好。
为了获取足够多资金,美国方面用了一番运作,把这些东西销售了一部分,大部分还留着慢慢的卖,预计当一两年之后,这些产品都销售出去的情况之下,最终获得金钱的数量会达到了150亿左右,就算是短时期获取的,就超过了50多亿美元。(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美国的应对
庞大的收获让美国非常的满足,这对于从参战之后,就一直收获小于付出美国来说,是一笔意外得到的外财,相对于整个美国市场总额,几十亿美元也不算多,可是这笔额外的资金,却极大的缓冲了美国政府的赤字。
美国的商业社会的运作方法,往往是政府推动,让一部分大规模的企业获利,大集团获得了利益,可是对于政府来说,有时候是付出了政策,可是更多的时候是付出了赤字,这个赤字会根据政府花钱的多少,增长或者减小,却不是无限。
美国参加欧战,是来捡便宜的,是为了树立美国的影响力的,却有些忽视了战争带来的压力,政府的赤字也不是无限的加大的,在各大集团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的前提下,美国政府的赤字已经大到了无法附加的程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么开源节流,从协约国其他国家之中,得到真金白银的收益,或者,另辟蹊径。
最终,在各大集团的支持下,他们选择了另辟蹊径,因为不另辟蹊径的话,他们就要从自己的收益之中,拿出来弥补政府数字,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的,推动打仗是为了赚钱,已经到手的资金要拿出去,这是绝对不允许。
如果有人知道,就为了这个原因,把强大的中国拉入到了战局之中,甚至因此造成了美国的崩溃,恐怕会说他是笨蛋吧,可惜,中国隐藏的太好了,整个世界,只有德国知道一点,却不是全部,几乎是半推半就之下,中国加入了战局,让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了世界大战,而不是只在欧洲打成一团的欧战。
即便是现在,中国加入战团,却没有出镜作战,甚至在华裔的问题上面,向美国卑躬屈膝,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况之下,才获得了在美国的华裔,美国去掉了一个可能会变化的心腹大患,又获得了相当庞大的资金,正是有意气风发的时候,德国潜艇的突然爆发,如同一个闷棍打在了的头上。
得到了英国绝大部分海军资料的美国,很清楚米诺陶级装巡的威力,换做获得英国资料之前,就算是米诺陶这样已经淘汰的装巡,在的美国人的眼里,也是很难的对付的,美国之前的几艘无畏舰,未必会输给他们,想赢也不是那么的顺利的,对方的适航性,适应能力上面,是比美国的战舰更加的强大的。
可是现在这样的两艘船被击沉了,从这个意义上,除开正在开工兴建的那些新船,其他的战列舰,恐怕没有几个保险,英国人的担心,也是美国人的担心,甚至美国比起英国人,更加的担心。
整个协约国的物资供给,是由美国提供,虽然使用的是租借法案,可是有一部分还是真金白银购买的,即便是是租借法案,也是真金白银,不过是还款的时间拖后一点,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极大规模的利益,不可能放过这一点,
作为曾经制造业最大的两个大国,英国和美国都拥有强悍的商船生产能力,可是在德国在欧洲肆虐,飞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前提下,英国造船业已经减少了3成以上,甚至大部分的造船厂,还要承担对军舰的修理任务,剩下的不足以恢复,所以150万吨位的商船,甚至更高吨位的商船,其中大部分由美国承担。
美国这段时间过的非常的滋润,从中国哪里获得的首批资金50亿美元,这一笔钱中间的一部分冲入到了之前的战争费用之中,用于偿还战争的消耗,推动军事生产,这些是既定,美国参战时间不长,损失巨大的情况之下,15亿美元也足以弥补一大部分,毕竟赤字的产生,并不是全部的消耗都纳入其中,政府负责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各种定数收益之类的,这些足以让美国的各大财团获得10倍,甚至是20倍的收益。
除了为商团谋福利之外,另外一部分的资金,在而变成固定资产的投入的,美国是商人的社会,有利可图的,当然会投入了这会极大的增加美国的战争底蕴,美国拥有庞大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轻而易举的超过的德国,成为了世界上工业总量最高的国家,而且以较大的涨幅不停的增长着。
现在,当几十亿美元的额外资金,对于美国的帮助是巨大,美国完全使用这一笔资金,甚至可以带动5倍,甚至是10倍的资金,以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发展,有些漏洞和薄弱的工业体系,在庞大的资金的支撑之下,逐步的变化,这对于美国的工业实力来说,提升非常的明显,虽然这个变化还在继续,可美国人是商业社会,他们不会拒绝到手的财富。
因为巨大的缺口,再加上不停增长的需求,商船的价格在美国和英国同时宣布了损失之后,应声而涨,很快跨越了300万这个关口,直逼400万的关口之中。
钱能通神,这在中国或许不太明显,可放在美国这个商业社会,就相当的明显了,只要是钱花到了,就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万吨级商船的价格达到了400万左右的时候,任何都阻挡不了美国商人投资船舶的脚步,加上政府方面的引导和商人们本身的投入,在1915年的年底,最少有150个万吨级以上的船坞,在美国各大港口城市兴建,在足够多资金的支持下,美国人甚至采用了24小时轮班的态势,而原有的船坞之中,也开始针对性的研究,减少一艘商船在船坞之中的建造时间,用类似流水线的方法建造,虽然没有达到中国的分段建造法的程度,可在大量的利用了各种高新的技术的前提下,美国人的生产效率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商船生产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而3个月之后,大部分的船坞投入使用之后,这个商船产能,会达到之前的4倍以上,彻底解决的商船生产的能力。
美国人爆发出来的生产能力,把英国人吓了一跳,可是此时此刻,美国人是他们的盟友,美国人的强大,也代表着协约国的强大,他们顾不得美国人的会变成什么样,他们只能够考虑目前的问题。
从中国的产品之中,同样获得不小收益的英国人,当然也不吝惜资金,在金钱开道的前提下,美国商人的生产积极性在扩大,船舶制造,成为了目前美国,最值得投入的发展方向,不但各大船厂都加大了投入,获得了投资,船舶一类的股票价格,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整个制造业的不少份额,开始向船舶制造业倾斜了过去。
这个倾斜非常明显,且非常快速,造船业本身就是技术和资金优势行业,对于炼钢生产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本身庞大的工业,是过剩的,是萎缩的,就拿钢产量为例,从进入到20世纪之后,有了一定增长之后,就是逐步的下降的,淘汰旧产能只是一个方面,封存和减少新的投入才是关键的,这就是当年威廉普斯没有选择的美国成立一家亿万炼钢厂,而是得到了杨元钊的技术之后,在中国实验和普及的根本原因。
现在,战争开始了,军事领域对于钢铁的需求是没有止境,可是要让钢铁制造企业彻底的放开手脚,需要还是造船业,一艘万吨商船需要几千吨,千万就是几百万吨,加上庞大的战列舰军舰,这才是对炼钢促进最大的。
美国的不少财团,跟石油,石化等新兴领域有关,可是美国曾经的根基,重工业区的五大湖区却是炼钢为的,钢铁对于美国的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些造船业的扩张,也从上而下的被推广了。
中国在美国情报网络,因为美国人针对华裔出手,已经让中国在美国的情报网络,已经被摧毁的七七八八了,不过德国在美国的网络还在运转着,美国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德国方面的中转的。
对于美国扩大商船的吨位的,兴建了大量的万吨,甚至是万吨以上级的船坞的时候,德国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美国把来之不易的资源,放在了商船上面,这是商人的代表,是极为不利的,可是中国却不这么看。
商船的生产能力,你可以看成是为了挣钱,可是在关键时刻,商船未尝不能变成海军的底蕴,就目前美国兴建的船坞来说,有相当部分是2万吨,甚至是3万吨的,德国那边情报分析之中,把这些当成了美国为了节约成本,增加运输量,使用的替代方案,可中国却不这么看。
船坞就是船坞,首先要有,商船的船坞并不是不能够改装成军用船坞的,甚至其中的难度,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大,这样的增加造船量,从某种程度上限,何尝不是美国的造舰底蕴,一旦运转一定的时间,美国的造舰能力一定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增长。(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美洲航线
美国骤然增加的造舰能力,这个情报从德国的手中获得,最终汇总到中国高层的时候,高层们也很是无奈,在高层的计划之中,只要消化掉了目前的领土之后,当海军离开了中国控制的范围,向太平洋的深处而去的时候,才是跟美国真正对抗的时候,中国跟美国之间的争夺,在初期,跟陆军没有太大的关系,是在海军为主的情况下,辅助以部分的陆军,以攻占太平洋上面的众多岛屿战略要地。
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在此之前,中国并不愿意触动美国哪一根绷紧的弦,以防止美国向海上倾斜力量,按照之前中国在统筹上面,对于美国的分析,美国虽然加入到了欧战,派出了大量的陆军,到欧洲参战,可是美国的工业潜力,还没有全部的发挥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不愿意让它彻底发挥出来,中国不会害怕,却没有这个必要,那会增加不少中国的损失的。
不过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订单的关系,加上商船价格大规模的增长,美国还是走向了扩建船坞的道路,先见之明未必,这是一种巧合,这种巧合却在切切实实的增强美国的战争底蕴,相对于之前,美国的造舰能力何止提升一倍,之前就能够同时开工28艘战列舰,现在,翻上一番56艘是没问题的,赶一赶,说不定可以达到60艘。
同时开工60艘主力舰,这恐怕是英德怎么想都想不到的吧,恐怕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追上这个造舰数字的,也只有中国这样一个同样制造业强大的大国,其他国家都差了很远,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工业总量,工业生产能力底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