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50公斤的航弹,有了中国的发明,德国也很快使用了这个,相对于之前的炮弹,航弹的威力更大,分类更加的精细,只不过现在德国没有办法制作出200公斤以上,50公斤是第一波,范围和密集攻击,在专业的投弹器之中,航弹被依次的投下,飞艇就如同下蛋的母鸡一样,把无数带着毁灭的航弹,从空中投了下来。
从这一时刻,这一个军火库的命运就被注定了,超过万吨的航弹,从空中,密集的投入到了军火库的方位,因为有侦查和地面的指引,非常的精确的,这不是半永固的防御性仓库,大部分都是简单,普通的库房,只不过比较隐蔽一点,在7000米的该空,50公斤的航弹,自由落体运动下来,威力不会比小型的火炮了,更别说里面的烈性炸药的,他们轻而易举的穿过了房顶,在里面爆炸了。
开始,是比较规律的爆炸声,投弹器匀速投下来的炸弹,可是接下来,爆炸开始加剧了的,毕竟下面是军火库,虽然不是全部装的军火,可是大量的子弹和炮弹,甚至是专业的炸弹,他们被引爆起来之后,就热闹许多了,下面的军火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连抵抗都没有,可是上面依然是下来烈火的,这一次的空中袭击,仿佛是没完没了一样。
超过万吨的航弹,在30分钟的时间之中,投入到了下面的军火库之中,几乎把下面犁了一遍,刚刚装入到仓库的军火,为了波尔多前线准备了的太长时间的军火,几乎被毁灭殆尽了,
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即便没有完成投弹,飞艇依然转身,把所有的载重都给清理掉,然后高速的想着海面的方向离去,按照计划之中,只有快速的脱离英国本土,甚至要到英吉利海峡的中轴线附近,才算是比较保险的,真正安全的,要等到欧洲大陆,那一片是德国控制的区域,最少有12个防空师在接应着他们。(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沉重打击
德国的这一次空中偷袭的行动,取得了比较完美的战果,450艘这边,几乎把军火库给犁了一遍,大部分的仓库被毁掉,仓库的东西被消灭,甚至还有殉爆,但是这个爆炸比不上另外的一部250艘空袭,哪里甚至引发了大爆炸的,一处装满了高爆炸弹和炮弹的军火库被引爆,800吨烈性炸弹,最终被送上了天,引起的震动,甚至连周围几十公里都有明显的震感。
大火,爆炸,甚至还有地面的震动,不用有线电报网络,周围的驻军也知道不好,只有少部分的高层才知道这些军火库的位置,如此巨大的爆炸和袭击,肯定是军火库那里出事了,以两个军火库的周围,最少有10万军队,开始疯狂的向着军火库的方向靠近,英国陆军部统一指挥之下的,沿途设卡,防备特种部队的偷袭。
从听音者计划之中,英国就已经吃过了特种部队的亏,也开始按照他们的理解,开始兴建的特种部队,不过很快的,军火库方面电报就报过来了的,他们遭遇的不是特种部队的小规模偷袭,而是大规模的空袭,在火光之中,他们可以看到,几乎是遮天蔽日的飞艇,正在向着他们投弹。
英国人的反应不算慢,大量防空部队开始出动,300艘仅剩下的飞艇,也立即紧急升空。
他们的速度还是慢了一点,德国飞艇部队执行任务非常的坚决,在40分钟的时间之中,投完了近乎所有的航空炸弹,甚至连战果都不去看的,立刻毫不犹豫的离开,军火库的位置,本身距离海岸就比较远,可是英国国土面积不大,还有铁路跟港口连接,是为了方便,把军火运到船上,从英吉利海峡送到法国,以飞艇的速度,最多30来分钟,就进入到了海洋的上空,按照的无线电和测量工具的指引,分批的返回基地。
英国在飞艇的数量上面,处于劣势的,他们的飞艇,大部分都分布在伦敦,从接到报告,轰炸已经开始10来分钟了,再加上飞艇充气,准备起飞,最快也需要20分钟,再加上集结,等到飞艇从伦敦离开的时候,德国的飞艇已经准备离开了,双方差不多几十公里的距离,
位于海岸的部队和军火库幸存的部队,都已经发现了德国的飞艇离开,伦敦的飞艇也根据指引而转向,追到了距离英国海岸线12公里左右的时候,他们犹豫了,在视野范围之中,他们看不到对方飞艇的位置,按照估计的,最少还有十来公里,飞艇的速度差不多,他们即便快一点,没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别想追上对方的飞艇。
飞艇指挥官没办法决定,只有向总部请示,当情报报上来的时候,谁都知道失败了,他们的飞艇不可能追上对方,没有达到英吉利海峡的中轴线,可是在到达陆地之前,不太可能追上他们,谁知道对方有没有埋伏,按照对方飞艇前去的位置,是德国控制的区域,万一对方有埋伏的,有一些防空部队,那就完蛋了。最终,这些飞艇无功而返,空跑了一趟的。
德国方面大量飞艇的空袭,取得了的完美的胜利,最终只损失了3艘飞艇。是跨越了上百公里,还是在夜间,即便避开了防空部队,也会出现机械故障的,在陆地上面,可以降落,等待修理的,可是在海上,就只能够下沉了,然后让其他的飞艇救起人员。好在,地面人员基本上确定了战果,这一次的效果极好,大面上来说,对2处军火库造成了毁灭性的大,跟预计的差不多,甚至更好。
被偷袭的关系,最少万吨炸弹被扔到了遍布军火的地方,这里不是爆炸物,就是易燃物,爆炸和燃烧,造成的大火依然在熊熊燃烧,冬季的低温,抵消不了大火的燃烧,特别是在核心地区的火焰,超过千度,几乎可以融化钢铁的温度,已经不是这个时代能够扑灭的大火了,负责守卫军火库的军队,大量的损失之后,剩余的赶到之后,只能够徒劳的看着的火焰,没有人敢靠近核心区域,只能够救援周围,划定隔离带,算的上抢救出来了部分物资,可是只是部分。
4天之后,当大火失去了燃料的,最终慢慢的熄灭了之后最终损失的数字报过来了,一个容纳120万吨各种类型军事物资,一个容纳85万吨的两个仓库,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的,最终抢救回来的物资,不超过的30万吨,几乎而已装备150万人,4万门100毫米以上火炮,22万门100毫米以下的火炮,以及300个基数的炮弹的,各种的枪械,子弹,几乎荡然无存,加上各种的物资,损失在7亿英镑以上。
这样的损失,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英国也有些无语了,刚刚损失了150万吨的商船,军火库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部分军火,还是为了的波尔多的守军,专门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运来的,这些物资被毁灭之后,对于1916年的战略,打击是毁灭性的。
事情已经发生了没办法弥补,他们只能够尽量的再运来东西的,可是如何避免这种损失,这又是一个新式的攻击方法,虽然德国一直都有飞艇优势,可是这个优势,几乎都没有展现在实际战争之中的,对于飞艇的使用,局限于陆地作战,特别当战壕密布在战线上面的前提下,飞艇能够取得战果非常的有限的,密集的战壕,防空洞,这些东西,阻隔了空袭的攻击,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越过了英吉利海峡,攻击了他们最薄弱的地方。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容易的抓住机会,为什么对方这么精准的命中了军火库的位置,从这个上面来说,英国高层和军官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泄密。
军火库,可以说是英国绝对的重中之重,不但白天减少活动的,就算是军火库的驻军,也是经过了几层的筛选,选出来的家世清白,值得信任的,并且内部管制相当的到位,即便是混入几个间谍,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给空中的飞艇发送信号的。
德国飞艇攻击的那一天,负责拦截的飞艇时候,即便是有地面的帮助,都有一些偏离了航道,这也是在飞艇集团出现时候,常见的,德国到底是如何做到,把飞艇整理到一起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无线电了,按照道理说,德国已经把无线电普及到了团一级,不如中国方面甚至可以达到排,却也不错了,飞艇上面,军舰上面,都装有无线电的,可是清楚知道协约国无线电的进展的前提下,对于无线电,是绝对保密的,船只,飞艇,还有军队,只要是面临失败,无法解决的前提下,第一个毁灭的,肯定是无线电,甚至在某些危险的地方,无线电都是带着的炸药出动的,故而,到现在为止,英国方面有些怀疑,却没有想到是无线电。
巨大的损失,让英国面临的局面相当的严峻,接下来,波尔多前线必须要补充,可是大量商船的损失,还有大量物资的损失,让最少2个月之内,无法完成补充,本身,准备在1916年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争取在1916年取得一场开门红,把德国的嚣张气焰给打下去,现在,大量物资的损耗,补充上去就非常不容易了,更别说增加的准备大战,1916年上半年的计划,基本上都破灭了,他们能够守住波尔多的前线,已经算是不错了的,他们只能够等待,好在,从开战之后,向美国订购12艘战列舰,已经在这些日子下水,经过一系列演习和晒装,有望在1916年的6月之前,加入到海军的序列。
在英国看来,什么潜艇了,飞艇了,都是另辟蹊径,都不是真正的主力,只有战列舰才是,1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是在战火之中验证的战舰的,一旦加入,英国本土舰队在跟德国的对比之中,就将会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到时候,就是英国重新夺回主动权的时刻。
凌晨时分,经过了一个晚上飞行,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的飞艇,终于陆续的回归了,在陆上的众多观察哨,没有看到英国飞艇追击,这让防空部队微微有些失望,这等于没有战果,白跑了一趟的,好在战略任务的完成,对协约国的物资产生了巨大的打击,这个消息还是振奋了人心,甚至波尔多前指挥部,专门进行了一波攻击,趁着大量物资被毁掉,波尔多前线的炮火不足的前提下,用强大的炮火为前导,在短短400公里的正面展开了攻击,短短10天之内,攻破了3道防线,基本上把协约国花费了巨大牺牲,甚至是用人命堆起来的防护,给彻底的打穿了8公里,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1915年逐步的过去,1916年即将到来,在1915年的年末,德国飞艇部队取得了完美的战果,哪怕是在西北侦察机的支持下进行的,可是支持作战的,却是德国飞艇的力量,甚至这样的攻击不太可能复制,也足以让德国高兴,毕竟之前的战果是中国潜艇取得的,这一次是实打实的德国战果,为此,德国方面不惜的奖励,当然了,这个消息也被英国知道了,侦察机这个战争兵器,开始进入到了协约国的视野。(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协约国应对
1915年的冬天,对于整个协约国来说,是噩梦一般的,其实整个1915年,他们取得的战果不多,在陆军上面,被德国彻底的压制,也就是到了后半年,有些好消息,一方面是没收了中国的资本,中国人的富庶,让他们都吃饱了,虽然美国方面吃下了最大的一片,可对于英法来说,收获相当的不少,再加上声纳的出色效果,整个协约国集团对于1916年的战争是持有乐观的态度的。
可惜这一切,在1915年的冬天,被打到了谷底,本来已经清扫的差不多海狼,在1915年的年底再一次的冒出来,甚至比以前更加的凶猛,之前的海狼虽然凶猛,却只是零敲细打的,最多偷袭一两艘的商船,虽然给北大西洋的航线带来了巨大的阴影,让固定的战损率达到10%,而是潜艇几乎是没办法跟护航舰队对抗,面对着比较强大的护航舰队,潜艇一般都不会出击,这基本上保证了安全。
这一次的海狼不一样,气势汹汹而来,对于大部分的船团都是歼灭战,4艘护航这样,8艘护航这样,甚至是十几艘的战舰,依然是这样,也就是现在,组成大船团,护航力量保证在40艘以上,还随时随地保持警惕,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的情况之下,都会投入深水炸弹,这才保证的船团的安全。
这样的结果,是协约国无法接受的,大规模的船团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却不行,总不能进口物资,运输物资,都要等到百万吨级才可以,那样的时效性,最少降低一倍以上,而且大量快速力量被牵制到了护航上面,这对于整体不利,驱逐舰,轻巡这些,虽然不是战略决战的主要力量,却是侦察舰队和搜索舰队的重要力量,也是战略决战的战术力量,这些船只也不可能无休止的使用,这对于整体的战略不利。
在没有找到这些海狼的弱点之前,协约国方面,绝对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尽可能的找寻这些海狼的弱点,在他们看来,潜艇就是隐藏在水中的利器,一旦失去了水的隐藏,对于潜艇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就如同之前一样,听音者没办法确切的找到潜艇的位置,让双方有些交错,可是到了声纳时代的,科技比人的可靠性更高,最终造成了海战的奇迹,在失去了藏身之处之后的,潜艇跟战舰之间的战绩,就出现了奇迹般的逆转,整个大西洋,几乎没有潜艇的容身之处,潜艇就如同一个远离人类社会的孤狼一样,慢慢的舔食着伤口,很长时间才会行动一次,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即便取得战果,也无关轻重。
正是这样的例子,让协约国明白,要想对付潜艇,首先就需要找到潜艇的弱点,最起码要发现潜艇才可以,只有发现了潜艇才能够对付他,否则,就只能够靠数量了,这种依靠并不靠谱,不能够长久执行,要想治标治本,就必须找到新的潜艇的弱点。
协约国在知道了确切的事实之后,就开始搜索数据,海狼的那些潜艇,对协约国的商船进行了几次袭击之后,不是每一次都是歼灭战的,有幸存者,更有幸运逃出生天的商船和军舰,对这些进行了全面的走访,从攻击开始,攻击的威力,到最终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调查,最终大体上得到了这个海狼的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非常的凶残,超过所有科学家的想象,声呐免疫,没错,就之前几次袭击之中,累积几十艘大小军舰,其中声纳的数量高达40个以上,这些声纳足够多了,可是这么多的声纳,愣是没有一个发现这些潜艇,这基本上代表声呐几乎很难发现潜艇,而在纪录之中发现攻击的时刻已经是鱼雷开始发射了,这样的突然性很强,很多的舰船就是被这样的突然袭击打到的。
不说德国鱼雷的性能,就算是协约国目前掌握的鱼雷,只要能够躲避声纳的,在比较近距离发射的话,也没有多少舰船能够躲避开,军舰还好说一点,商船就不可能了,这也是海狼能够取得这么大威力的根本因。
除了海狼的强大之外,鱼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协约国在欧战爆发之前,没有多重视潜艇,可是在海狼之中,吃了这么多的亏,当然也开始对潜艇的研究,知道潜艇最大的战力,其实是放在鱼雷上面的,对于潜艇来说,鱼雷的威力越大,潜艇本身的威力也就越大,这个新式的海狼,他鱼雷威力也是提升了一个档次,远比以前得过的鱼雷强大的多,这种新式鱼雷的隐蔽性相当的强,速度极快,几乎没有什么水线,这种情况之下,给躲避产生了巨大的难度,这也是海狼能够击沉大量护航战舰的根本原因,大部分时候,战舰连反应都没有,就被鱼雷偷袭了。
研究得到了这个效果,着实出乎了协约国的预料,此时此刻,英国的绝大部分力量,都被欧洲战争所牵制住了,他们没办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研究之中,破解海狼的主力变成了美国,经过了英国的技术支持,美国成为了海军技术领域最强的,雄厚技术基础,加上超过英法俄综合的科学家的,共同投身到技术研究的领域,肯定是突飞猛进,要发现潜艇,还是要靠声纳,在他们的顶级科学家研究之后觉得,这些潜艇并不是免疫声呐,而是声音相当的低的,虽然他们没办法,搞清楚为什么会这么的低,可是应对方案还是有的,增加声呐的分辨率,如果能够把海底的背景音乐给去掉一些,增加声呐方面的敏感度,这样就可以发现潜艇。美国方面开始加大对于声呐的投入,短短半个月时间之中,最少在12个不同的大学,兴建了声纳研究所,固定投入高达5000万美元。
这是一笔庞大的研究经费,投入到任何领域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惜美国人忽略了增加声呐分辨率的难度,这种电子元件的性能提升,需要更精密的电子元件,暂时没办法提升那么的高,虽然分辨的分贝从130分贝提升到120分贝,提升是巨大的,可是距离中国海狼最高110分贝,极限甚至可以达到100分贝左右的声音来说,还是不行。
倒是对鱼雷的研究,让声呐的分辨率增加了一些,特别是增加对于鱼雷分析和追踪的能力,在协约国收集的资料之中,新式鱼雷虽然没有水线,却可以被声纳发现,鱼雷无法降低声音,虽然德国的鱼雷声音已经相当低了,却在可以探测的范围,针对这个方面的子项目,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可惜,只是让声呐的反应时间提高一点而已,在800米左右的近处,65节的鱼雷,不到30秒的时间,就可以走完全程,30秒对于任何一艘舰船来说,反应时间还是稍稍慢了一点,只要稍有疏忽,被击中是正常的,不过相对于之前,完全没有防备,甚至不知道对手在哪里,这好了很多,特别是美国科学家通过对战场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方的潜艇最近应该在距离战舰几百米的地方发射,这么近的距离,对方也太大胆了,如果声纳能够发现鱼雷,确定对方方位的话,哪怕不能抵挡,也可以反击,这样就会让对方不靠近那么近,也为躲避争取时间。
声呐艰难起步之后,侦察机和飞艇结合的战术出现了,在精准的侦查之下,可以让飞艇比较精确的轰炸,这个轰炸不在固定在白天,在夜晚,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只要飞艇可以起飞,就可以,这给了协约国带来的巨大的麻烦,几百万吨的军用物资被毁灭,这个损失几乎不可接受,最关键的是战争又多了一个新的武器。
一种比空气要重的飞行器,速度更快,使用更加的灵活,可靠性更强的,大批的飞行爱好者,被纳入到了军队的范围之中,庞大的投资投入下来,本身只是在爱好者之中流传,艰难的继续发展飞机,获得了长足发展之后,最起码不再使用汽车的发动机,有科学家集中力量,使用了100马力,甚至是150马力的发动机,飞机的性能,立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这些当然无法跟中国相比,中国除了前瞻性之外,还拥有杨元钊这么一个动力工程师,在动力领域,他绝对是这个世界大师级的,甚至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远比普通大师强大的多。
中国也比其他国家的,更早的进入到了飞机时代,早了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化和体系化,这中间的差距,不是时间能够弥补的。
武器引起的技术升级,这是避免不了的,从侦察机前往欧洲,杨元钊就没打算保密,这个侦察机,只要暴露在世界各国的视野里面之后,这个侦察机就是不能够使用了,那么中国必须要研究新一代的侦察机,在中国比这个更高的侦察机不是没有,实力也不错,可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中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侦察机研究的,关于侦察机的研究,还是在不停的继续,在其中,杨元钊提出了两种方向,这个几乎代表了未来侦察机的主要方向。(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中国C5
第一个就是经过了实战考验的高空高速,这是侦察机的第一种方向,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向,侦察机的使用主要是侦查的,侦察机的上面,是没有太多的自卫火力的,与其把宝贵的吨位,浪费到了自卫火力上面,还不如把这些吨位,更多的应用到侦查器材上面。后世无数的侦察机,连一个基本的自卫武器都没有,却可以自由自在的在任何地方侦查,原因就在于高空高速。
能够打下来侦察机,很少有路基武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的,他们的射程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针对轰炸机和俯冲攻击机的,唯独到导弹的出现,超过1万米,甚至3万米高空防空导弹,才能够成为飞机的克星,可是高空高速,依然是最难对付的一种。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空军的升限,不过是1万米以内,这是极限的升限,大部分的飞机都达不到,除了中国的飞机,飞艇勉强可以达到1万米,可是已经到了极限了,很难做一些规避动作和攻击,从这个意义上,超过1.4万米的高度,肯定是安全,如果速度再高一点,超过750,甚至是800公里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飞机,能够威胁到它了,这也是新一代侦察机的基本的技术指标。中国空军在服役侦察机也是向着这个方向的,1.1万米的升限,650公里的速度,这已经是冠绝其他国家,杨元钊还是认为,需要再提高一个档次,那么制定了方案之后的,各方面的研究也在继续。
速度上面,可以采用更加适合的飞行的流体结构,可以用更加庞大的动力,在双发,甚至是4发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动力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中国可以有无数的合金,发动机摄像,支持着,动力系统的更新换代,关键问题在于,如此高空高速之下,如何保证照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高空高速,对于照相机的速度和精度,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行。
光学镜头方面,这不是问题的,光学镜头,其实原理并不复杂,更高清晰度的镜头,主要是精细程度上面的,这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精度最高的机床,加上最庞大的工人队伍,本身加工能力就是世界一流的,最关键的是,中国拥有杨元钊拥有一体机的,电子产品为何中国能够这么快的发展,其中有杨元钊正确的引导,更有一体机的功效,电子产品半身就是依靠良品率来存在的,再先进的技术,良品率达不到70%以上,对与任何的一个工厂而言,都是灾难,低于7成,时间长了,那么损失可就不是一点半点,几千万,几千万的损失。再加上开工率的,负荷率等诸多的方面,其实在后世杨元钊穿越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的芯片工厂,都未必能够吃得饱,也因为空置产生了大量的耗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