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可目前的中国不一样,庞大的人口和国土,给这方面带来的巨大的需求,一体机可以让实验室里面0.01%的成功率变成100%,只要体积不大,成功了1个,就代表成功一百个,一千个,一体机在这方面有了更加强悍的用途,这方面的发展也就更快了。
光学镜头也是一样的,哪怕是中国拥有1000架侦察机,拥有2万个高速照相机,也不过是2万个高清镜头而已,对于级别升到现在一体机来说,可能就是一两次一体机的全负荷运转的问题,这一点来说并不困难。
研究永远走在任何地方的前方,在高速飞机的原型机正在研究紧张的定型之中,飞机上使用的高速照相机就已经成型了,虽然还达不到电脑和无线电传输的水准,可是结合着高空高速的侦察机,这是最出色的侦察机。
其实中国最担心的,还在于航母,按照他所知道的历史上面,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国在1917年开始建设的百眼巨人号,他可以装备20架,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这样的航母,虽然跟中国的主力航母比起来,相差甚远,却拥有了过招和对攻的能力,如果说中国对于协约国的军事力量有警惕的话,那唯一的警惕就是航母了的。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协约国介入到了侦察机领域,也对飞机投入了不小的财力,可是进入的太晚了,在中国的支持下,德国的飞艇一枝独秀,一直都占据着战争的主流,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更多人把空战的未来,放在了飞艇之上,而不是飞机之上,飞机虽然进入到军队之中,可是发展缓慢,远没有达到后世的高度。航空母舰,永远是依靠飞机的一种舰船,在飞机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下,他的出现几乎不可能的,至于目前世界空中的主力是飞艇,飞艇巨大的体积,不可能让飞艇出现在战舰之上,因为飞艇本身比战舰都大,倒是有些脑洞大开的设计,设计出了一款空天航母,用一个巨大飞艇,带动十几艘小飞艇进行作战,只不过实现难度较大,这个组合和分割需要的技术领域太高了,所以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的阶段。
这个时代,哪怕是有侦查机,可是协约国依然因为目前的情况,在飞艇上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本,甚至在美国,还有一项计划装甲飞艇,把厚厚的装甲,安放在一个庞大的飞艇的上面,以增加飞艇的防护力,有些类似于战列舰在空中的作用一样,不过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还真的得到了支持,最少,在美国新建设的飞艇之中,体积增大了30%,重量却飙升了60%,载重量和飞行速度都有所降低,就是外面覆盖了一层,大概是20吨左右的装甲,虽然这20吨,延展到整个飞艇上面,没有多重,可是防护能力却是大大的提升了,最少普通的机枪子弹,无法威胁到它了。
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不但中国不知道,德国也不知道,如果杨元钊知道,恐怕真的会笑醒,飞艇装护甲,这永远是一个伪命题,不可能有那么大,关键是怎么停,要么披挂式,那么飞艇每一次起飞,最少会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至于固定式的,那就更加不可能了要多么庞大的体积,才能够存放这么多的飞艇,
中国西北,沙漠旁边,一座军事基地之中,一个庞大的怪物,正在跑道上面,缓缓的滑行,这是中国仿照后世的c5的模式兴建的大型战略运输机,高大的机身,狭长的机腹,4发的动力,每一台高达40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4台可以提供1.6万马力的动力,这比起来普通的战舰已经差不多了,要知道,无畏舰才多少马力的。这个的飞机的动力系统,相当的澎湃,载重量更是惊人的达到了37吨,当然了这只是原型机的的数字,未来极限的数字应该是在75万吨,甚至是80万吨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即便比起飞艇也不遑多让,是全球化投放的重点。这一个飞机的技术,相对于之前中国的飞机技术来说,太过领先,虽然拥有了战略的远程轰炸机,可是从30吨左右的载弹量,增加到72吨,几乎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对于各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压力的,要知道,到未来,美国的c5才不过达到57吨左右,不过从某种程度上面,螺旋桨飞机的载重量要高一点,毕竟,中国提前采用了大量的轻质材料,高质量的轻质合金,在各种发动机上面,都少于发挥到极致的螺旋桨发动机,可是在重量上,却比传统的螺旋桨发动机不知道低了多少,这才造成来中国飞机的强横,可以说中国在杨元钊的指挥下,是用21世纪的技术,来发展20世纪的飞机,以前已经生不逢时,被淘汰的技术,却因为代差的关系,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甚至门槛更高,这些都制约着未来协约国的跟进。
不过,原型机相对于的载重量只有37吨,相对于之前远程轰炸机有所增加,却不多,因为原型机没办法彻底的使用所有的子项目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子项目,还没有到位。
中国从某种程度上面,享受了大型项目的好处,原来的远程轰炸机这个项目,就对冶金,高质量轻质合金,甚至是发动机,空气动力等许多领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促进了一大批相关项目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新式的运输机项目,就采用了更高的标准,72吨的载重量,可以承受的6辆装甲车,2辆主战坦克,12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这个标准相当的高,在很多中国方面高层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要达到他,需要投入的资金会非常多,甚至单架飞机的造价也非常大,可是杨元钊依然独立的推行了,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这些飞机。(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核心问题
世的军事发展,大型高速飞机所拥有的快速投放能力,是传统的部队所不可能拥有的,在地面上,陆军很容易被有所准备的阻挡,很多围点打援之所以能够成功,阻击线很重要,哪怕是兵力悬殊,在特定的地点预设战场,也很容易的抵挡住别人的攻击,更别说意志和战斗力都很出色的部队。就如同现在的一战来说,壕沟战改变了战争的态势,防守比攻击更容易占到便宜,已经形成的均势,要想打破,除了不畏艰险的牺牲,恐怕就只有新式的装备能够解决。
坦克和装甲车的出现,可以解决壕沟战,却是在大规模使用和正面战场上,甚至到坦克普及,闪电战都出现的时代,壕沟战和阻击线,依然有生存的土壤,只不过这种的作用被削弱了很多,后世的二战时期,壕沟战有,可是重要程度上面,跟一战无法相比。
大型运输机集中出现,是在后世冷战时期,双方都需要一个打破常规战法的武器,它的出现,改变了陆战基本做法,战场不再是地面的平面,拥有了空中这个维度,变得立体了起来,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空军不但可以打击任何的地面目标,也可以灵活的把部队投射到战场上,只要飞机的航程达到,制空权拥有,甚至是局部制空权,就可以在任何的薄弱部分投入兵力,甚至伴随着运输机的吨位越来越大,连真正的主战坦克都可以投射。
这就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在任何的时候,正面战场的抵抗和防御,都是最为强大的,侧翼和后方都是最为薄弱的,一支跟普通的攻坚部队,甚至是主力部队都可以相比的强大部队,突然的出现在了一个战线的后方,带来的压力和破坏力,绝对是打破平衡。
中国一直都优先的发展空军,未来不出意外的话,空中优势明显,很容易取得战场上面的主动权,可是空军不是陆军,一直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在科索沃战争的时候,才出现了全部由空军主导的战争,在此之前,甚至连1990年的海湾战争,也是空军取得优势之后,陆军才进入的。
未来中国绝对是机械化军团行动,需要大功率的运输机,在短时间,可以以最大规模投放兵力,在时间不太重要的前提下,主要是依靠船舶,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只有飞机才能够完成1000公里,甚至是2000公里的快速投放,这才是发挥出大型运输机功效的最根本的做法。
无论是战争需要,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这种大型的远程运输机,原因很简单,未来中国的国土太庞大了,原来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包头为中心的话,距离各个边境最远也不过是3500公里左右,可是加上了整个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这么庞大的领土,可能会出现一个3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帝国,那样的话,即便从中国本土核心区域,到任何地方的距离,都会超过3000公里,甚至是4000公里。
本土核心区域,甚至刚刚拿下西伯利亚,因为跟本土直接接壤,可以用铁路代替飞机,虽然铁路比起飞机慢了一点,只要铺设足够的铁路网络,180公里左右的速度,不惧怕任何的天气情况,可以全天候的投射,比起飞机慢一点,却可以接受,但是境外就不行了,中南半岛接壤,只要努力,把铁路铺设完成,也可以达到快速的投射能力,可是整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就不行了,如果用船的话,哪怕是高速运输船,每天也不能保证500公里的速度,这跟铁路极限4000公里比起来,差的太远了,这种情况之下,要想保证领土完整和全面的抗打击能力,空中投放是必然的选择的。
空投和空中运输,这是无数次被证明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警察,就是因为全球的投放能力,从美国本土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轰炸整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远程运输机,一天的时间,可以把几万全副武装,甚至拥有的足够战略战术武器的部队,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有争端的地方,也是多亏了这个,才可以让********,庞大无比的领土,不会被敌人找到薄弱环节攻击,也会让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庞大帝国,真正的稳定下来。
正因为有后世的见识,杨元钊指导下的西北,乃至后来的中国,从一开始,就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在国内普及的便捷的铁路,不断的扩充商船,拥有海上的航运路线,最关键的飞机,在所有核心之中,是最重要的,可以快速的达成兵力部署的任务,这对于国家的安全,甚至是未来,向外扩张非常有利。
原型机早在1913年的时候,就已经立项了,在杨元钊的干预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原型机连最核心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发动机的问题,4发大功率发动机,代表了整个的中国最高程度的技术水平,4000马力的发动机,4台加起来,甚至比不上后世一台发动机的功率,这也是这个大型运输机没办法增加运输吨位的根本原因,未来,伴随着航空发动机的进展,会逐步扩大到6000,甚至是10000的程度,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大型的远程运输机才能够最终的成型,起飞重量会超过100吨,成为真正的巨无霸。
此时,原型机正在进行第17轮测试,通过前面的测试,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一些问题,可是控制系统,甚至是整体的布局都有问题,暂时没办法达到最佳的程度,正在快速的提升之中,预计2年左右,能够解决大部分基础的子项目,最终达到比较完美状态。
阴山基地,杨元钊已经停下了政务,在这里工作了15天了,大功率发动机的攻坚工作,已经进行了超过9个月的时间了,只差最后的一步,就能够完成发动机的马力从4000马力向5500马力的跳跃,增加的1500马力,在4发的发动机的面前,等于动力最少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可是总的吨位没有提升多少,载重量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一半,达到50吨的惊人数字,这个吨位,绝对可以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不过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发动机运行时间从3小时,提升到了36小时,但是跟初步1500小时,还有较大差距,更别说杨元钊的最终要求,9000到一万小时的极限了,这个极限,对于发动机非常关键,远程运输机不同于战斗机,他一旦飞起来,就是长期的飞行,10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连续,都是正常的,没有足够的寿命,他的功效无法发挥到极致。
正因为进展不畅,所以求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抵达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一台最终定型的原型发动机收入到了一体机之中,这是最大的捷径,在现实之中,很多的东西,只能够通过一步步的测试,比如说发动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开机试机,甚至是破坏性的开机,看可靠性和持续时间,在一体机之中,只要扫描功能一扫,就可以知道具体的数据。
这一台发动机在扫描之下,极限的功率可以达到5780马力,平稳超过5500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主轴要差一点,硬度够了,韧度不够,耐热性也不够,应该是主轴材料选择不行,还有燃烧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涡扇也有些毛病。
这些毛病都不算太大,可是集合到一起,却形成了发动机无法持久的毛病,要解决需要一项项的来看完之后,杨元钊心中就有底了的,开始大刀阔斧的下达命令,很快的,一个个新的实验项目就此分割下来了。
负责大飞机发动机项目负责人,崇拜的看着杨元钊,虽然杨元钊目前日理万机,是目前庞大中国的掌控者,可是在动力领域,依然是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他这么努力都没有找到的毛病,杨元钊不过是过来看几眼,就找到了。
发动机领域,就是这样,有时候,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毛病在哪里,他已经来来回回的梳理了数十遍,没有任何头绪,地下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的收获的情况之下,才向杨元钊求救,本来不过是想要推卸责任,因为在他看来,杨元钊日理万机的,应该抽不出时间过来,没想到,杨元钊却来了,而且一来之后,就解决了他关键性的问题。
不但找到问题,而且给予了解决的方案,比如说,他现在正在做的实验,用rba435金属,代替原来的主轴,重新生产主轴的,这种金属虽然是刚刚列入了金属目录,却可以加工,最少说,实验室内少批量生产是没问题的,这也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强大心脏
阴山基地,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地,不但包括了各种的重点实验室,也包括了各种的冶炼基地,代表着整个中国,冶炼领域的最高峰,rba435金属就是这样,不过要加工一个大型发动机的主轴,他们也是用了2天的时间,一次性的送过来了12根,而趁着两天的时间,在杨元钊的指导之下,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弥补了最少4个漏洞。
就这样,在一步步的弥补和改进之中,大飞机的核心开始艰难的向前迈进,15天的时间,杨元钊全力以赴的投入,在一体机的帮助下,在众多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发动机的进展突破了几个关口,最终,当3台实验性的机器出现在了杨元钊的面前的时候,几乎不用检测,杨元钊就知道,基本上完成了。
在一体机之中,本就对诸多的子项目有了一个完善的了解,只要是完善了主轴,燃烧室,涡扇和螺旋桨,发动机的动力会提升到6300马力,稳定输出也会稳定在6000,至于使用时间,800个小时是起码的,分配合理的话,甚至可以达到1200小时,基本上,达到了初步的持续时间。
在一处静室里面的,杨元钊仔细的检查了这个发动机,并且把其中的一台,收入到了一体机之中,在一体机强大扫描功效之中,极限功率达到了6600马力,稳定输出在6200马力,比之前最少提升了10%,而使用寿命哪里,2733小时的使用寿命,让杨元钊眼前一亮,超过2500个小时的寿命的,足以让这个发动机,成为整个中国飞机发动机之中,最稳定,也是最出色的发动机,以他为核心,不但会形成重型运输机在内的核心飞机,也会应用到高空截击机,鱼雷轰炸机等诸多的领域,这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使用极为广泛的飞机的体系。
2733个小时,换算成时间,最少是100多天以上,这个长期和短期的实验,杨元钊是没有功夫参加了,他吩咐实验室的负责人,避开短期的,试探性的实验,选择了长期的,比较关键的实验,尽可能的减少时间,并且在发动机运行时间,达到了240小时,也就是10天之后,开始生产原型机使用的发动机,把这个发动机,安装到原型机上面,加快原型机的验证过程。
杨元钊在中国,几乎是一言九鼎,在发动机领域,也是至高无上的,拥有决定权利,他的话,当然得到了完美的执行,12天之后,安装了新型发动机的原型机,重新的飞上了蓝天,荷载被提升到了55吨,依然有余量,这一个被命名为大力神,中国体系之中被命名为c1916的巨型运输机,首先在1916年年初,确定了型号,生产出了第一批飞机,并且成为了中国运输机领域的常青树,从a型开始,一直延伸到了h型,27年的时间,经过了9次定型改制,性能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采购架数,比不上单发动机的动辄数万,却也达到了3700架的庞大数字,成为了中国远程运输领域的一个常青树。
飞机的核心,在于动力,在于发动机,杨元钊在百忙的时间之中,抽出了15天的时间,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并且为下一阶段的发动机研究,构筑了框架,以他在动力领域的底蕴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的,从6200马力到8700马力,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对于实验室的人员来说,只要按照着杨元钊的时间点,逐步的去努力,更换设计理念,增加金属的强度和耐热性,8700马力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到时候,c1916大型战略运输机,才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值得信任的核心,让总体的运输能力超过70吨,真正达到可以运输两辆中型坦克和大量装甲车,乃至人员的作用,中国的部队,将会拥有真正的远程投射能力。
涡轮螺旋桨,是未来世界上,大型远程客机实用的核心技术,不但适用性广泛,在绝大多数的机场条件下,都可以保证起飞和降落,适用性比起喷气式来说,要好很多,而且他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不但适合民航的使用,航程也是冠绝所有飞机。
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可惜生不逢时,他出现的时候,活塞式,螺旋桨式的发动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已经成为了主流,为了追上主力战机的速度,大型运输机也是依托着喷气式开发的,只有民航之中,才会使用这样的发动机。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甚至连螺旋桨飞机的巅峰都没有达到,中国却率先的进入到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领域,关于他的研究不断的深入,不但提高了进入的门槛,涡轮螺旋桨使用的金属性能,甚至会超过早期的喷气式战机,金属的耐热性,韧度,抗疲劳等诸多领域,都是一个巨大的门槛,也就是杨元钊拥有一体机这么一个大杀器,否则的话,即便杨元钊是个穿越者,甚至在发动机之中是大拿,熟知各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也别想进入这个领域。
就跟后世一样,中国在发动机的设计,甚至是原理上,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可偏偏中国无法生产出来一个可靠,使用时间长的发动机,原因就在于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上面,没有一个出色,符合发动机要求的合金,没有一个强大的,足以加工任何金属的精密加工中心,中国发动机的路,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路要走。
可在20世纪初,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中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机床程度上,领先了一代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机床,还停留在高硬钢的时代,甚至连高硬钢都没有发展到极致,对于一些坚硬的器材,比如说,船舶的装甲上面,还停留在铸造的阶段,还没有多少人的会想到,对战舰的装甲进行加工的时候,中国已经越过了高速钢,进入到了粉末冶炼的时代,这种到数控机床到达一定程度才出现的车刀,拥有着极大的潜力,在不同技术工人的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也是杨元钊敢于拿出众多先进合金的底气所在。
现在,中国不但在机床上面,发展的越发的完善了,在数控机床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身,杨元钊从后世拿来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芯片,却在中国强大的软件程度上面,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芯片,在别的国家还在机械计算器的领域发展的时候,在电子领域,还只是在电子管之中转悠的时候,中国已经越过了晶体管的时代,直接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依托着杨元钊进行芯片的提供,可是解决了一系列的出击问题,从更高的高度看向的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精密加工和半导体领域,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的电子方面的专家,一些比较初级的专业芯片,也应用到了整个中国的各个领域,不但雏形状态的数控机床出现了,连雷达,声呐,无线电通话机,这些军事和民用都有巨大作用的领域,也都有了长足无比的进展,中国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越来越向黑科技的领域发展的。
在阴山基地呆了15天之后,杨元钊悄悄的离开了阴山基地,中国已经加入到了世界大战的领域,虽然还没有跟英美的列强正面的交火,可各方面的事物也是千头万绪的,位于巴西的华裔移民,需要用最短的时间,运回国内,前往北美的4艘主力舰,还有正在向东帝汶调集的军队,第一次陆上的战争,可能会在澳大利亚打响,这会是中国迈向世界战场的第一步,澳大利亚不同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澳大利亚跟英国,跟美国的关系,实在太亲密了,他的羊毛,甚至目前发现的资源,是英国巨大的补充,再加上这里是白人为主,属于是英联邦的成员,对他的战争打响,代表着中国跟协约国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妥协的程度,一旦战争打响,杨元钊负责的事物必然是千头万绪的,再也抽不出来任何的时间。
或许,对于现在的杨元钊来说,必须做出改变,从一个单纯的技术领域,转到政治的领域,虽然目前,因为杨元钊的威望问题,只要有他存在的一天,国内不可能出现任何的问题,可是世界已经改变,以前杨元钊赖以仰仗的先知先觉,基本上荡然无存,中国跟英美之间,在太平洋展开大战,这甚至连前世的借鉴都没有,完全需要看中国的实力,这种情况之下,杨元钊没办法把精力投入到这个领域,能够保持在材料上面的研究,已经算不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