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这一块总额巨大,也是投入最大,产出是最大的项目,总额巨大的前提下,对于财政就是一个巨大的拖累,在没有确定他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的时候,大学基础研究经费,一直都没有转交,是由杨元钊名下的天使投资的负责的,毕竟他也算是目前世界上最有钱的,跟随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最为庞大的经济体一起成长的杨元钊,在巅峰时代,控制了整个中国工业的一半,如果说杨元钊不逐步的从工业之中隐退的话,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万亿,其中的一半是每年杨元钊增长的。
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哪怕是现在,逐步的隐退,销售股份,每年杨元钊手头上控制的财产也相当的庞大,故而他给的起,按照一定的规则,每年按照学校的排名,从10亿到1000万不等,总数高达500亿的投入,这其中,倾向性相当的强,第一流的大学拿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这一点是杨元钊确认的,在最初的时候,也是大受诟病的一点,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寻求的是某种公平,甚至在高校高考领域里面,都没有必要的照顾,全国一套卷子,一套题,可是为什么在这里有所侧重呢,可是杨元钊强行的推行,并且所有的钱都是他拿出来的,即便是稍稍有些波折,也最终无声无息了,你不愿意服从这个规则,可以不要钱,有的是学校想要来要。(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一流为主导
杨元钊之所以强行要这个,原因也非常的简单,主导性,一流的大学之中,本身就拥有巨大的有事,无论是吸引力上面,学生生源上面,还有科研实力上面,在一定的程度之下,做好侧重点,让这些一流大学承担起更大的任务,这其实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一些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研究所,无不是站在整个世界巅峰的,不但研究做的好,而且赚钱能力也巨大,这才是正确的发展,在说了,这也带有巨大的导向性,鼓励这些学校努力向一流靠拢,至于到了一流的程度,会不会有这么多,那就要看未来的政府财政收入如,收入高了,当然是有了。
第一流的大学,除了底蕴,名气之外,就是实打实的成绩,每年在大学评比有一个分数,转化了多少实用技术,填补了多少的国内空白,提升了多少世界先进,甚至是一些基础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多少硕士生,博士生,以及这些学生都获得了那些成果,都有严格的规定,正是这样的严格规定之下,第一流的大学,在中国很少。
因为严格的关系,再加上2年评选一次的,第一流的大学并不多,一共只有36所,其中12所在包头,他们也是包头崛起之后,第一批投入和建设的学校,由于得到了杨元钊的倾向,在最初的投入就非常强大,特别是硬件上面,几乎完爆了世界上其他的大学最初的时候。
就拿西北大学为例的,从兴建到最终的4年级招生的,每年的投入高达的1.8亿美元,总投入超过了8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即便在欧美也足以砸出来一个一流的大学了,更别说是在中国,最开始的一两届,还因为师资力量的问题,有钱都没地方花,先期进行的是基础建设比教育师资重,毕竟投资很简单,有钱就行了,老师总不能变出来不。
后面,在西北第一批出国留学生,用了2-3年的时间,完成了本来四五年才能够完成的学业回归西北之后,在这些学生和之前的教师的帮助下,西北大学才大规模的扩张,从5万人,10万人,15万人,招收人数一路的上升,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学校,也是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极限的时候,接近80万人在一个大学之中学习,这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是不可能有的学校规模,却在中国正常的存在。
西北大学在包头附近,几乎是一个小型的城镇,早就从包头搬迁出去,目前是在距离包头55公里的一个大学城,这里集中了4所一流大学和34所其他大学,每年总学生人数超过了600万,可以说是包头附近,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西北的这些学校,由于有了巨大的支持,底蕴非常的强大,扩张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所大学都能够进入到一流的领域之中的,在这个时代,中国推定的方法是全面的科研,可是一些天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依然有一定的优势的,特别是西北统一全国之后,全国的大学都在拨款的范围之中,并不以西北和其他地方为分别,甚至为了扶植这些学校,投入有所倾斜。
对于非西北大学支持的推行,是在1911年之后的事情,前期在西北建设的很多,他们最终冒出来的,成为一流的不多,也就是一些有底蕴的学校,比如,北大,清华这两所后世鼎鼎大名的学校,最终西北拨款和自身的努力之下,跻身了一流行列,其他的南开,复旦,同济等少数学校也是如此,在全国范围之中,能够在3000多所大学之中脱颖而出的不多,12所在包头,27所在西北,真正西北之外的,只有9所,这也可以看出资金的倾斜对于一个学校实力的提升的重要性。
一流的大学,每家可以享受10亿元的拨款,这些不是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这是专供科研,在基金会的时代,杨元钊不会去管这笔钱具体投到了那里,但是会有专门的资金监管,以保证这笔资金不被挪用,36所大学就是360亿,这是一笔让中国之外的所有人都震惊的财富,按照目前中华元跟美元之间的比价是2:1来说,这相当于18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参战之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美国在1913年,也不过是350亿美元的总值,这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如果按照黄金的比价来算的话的,这个时代20美元一盎司黄金,而后世高达一千多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单纯黄金的比价,350亿美元相当于的1.75万亿美元,这绝对不能算是小数字。
就是说,德国费尽心思,弄走了巴库,输出了近亿的人口,再加上教育产业化等诸多方面加在一起,总体的收入刚刚过了120亿,还只是这一笔投入的三分之二左右,可能整个世界上,也没有那个国家,会在科技上面,投入怎么多的资金了。
第一流的大学总共有36所,享受10亿的投资,剩下二流三流大学,享受剩余的投资,这样的投入规模非常的不均衡,一流学校,在整个大学之中,只占据的1%左右,即便加上学生总数,也不会超过7%,却享受到了的接近70%的资金,可是剩余的3000多所大学,才瓜分剩余不到30%的资金,这样的倾斜度大的有些太多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拨款不看人情,不看人头,只看科研能力的,只有完成了足够多的课题,这样才能够让评分的提升。在刚刚出现大学评比的时候,差距还不大,可是在第一次评比结束之后,一流大学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流大学,拥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也出色,最容易出成果,这个计划成熟的1912年到1916年4年的时间之中,36所大学,产生一流以上的成果1734项,完成科技突破3000多次,这些项目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多少的成果,很多只是填补空白,可是在空白填补了之后,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威的时候,直接的成果就有3000多亿元,加上间接,收益相当的惊人,这也是这个项目一直持续下来的根本原因。
反倒是3000多所二流三流的学校,产生的成果,只有一流大学的零头,从1912年到1916年,一流成果只有59项,还都是经济效益不高的那种,二流成果到不少,只不过经济效益有限,按照一流之外的学校,4年累计获得560亿的资金,可是他们的成果最终创造的效益,不会超过200亿,从一定意义上面,是亏了。
当然了,中国不可能只看一流大学,很大程度上面,二流和三流学校他们是一流学校的有效补充,虽然这些学校没有取得多有经济价值的成果,可是他们研究的一些资料,还有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可以成为一流学校的补充,这一点,在1914年就初显成效,西北大学跟12所学院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交流机制,就从12所学院之中收获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能够直接利用,却推动了西北大学最少27个一流项目的进程,少则6个月的提升幅度,多则15个月,当年西北大学的多个项目就提前完成,经济效益极为的惊人。
大学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瞒不住的,事实上,西北也没有想要瞒过去,这一条消息就流传来开,因此造成了整个大学界的大串联,不但36所一流大学纷纷的跑马圈地,确定势力范围,很是引发的一系列的混乱,最终这一混乱,被高层看到了,立刻引起了教育部和一流大学的重视,最终覆盖全中国的科研体系联盟出现了,由教育部牵头,在课题分类和共享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甚至一些二三流的项目,在对一流项目有一定的促进的时候,可以共享部分资金,已达到足够的收益。
一流有一流的好处,二流三流,也不是没有作用,在没有这件事情之前,杨元钊一直都认为是这样的,有了课题共享体系,就更加把整个国家的科研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发展态势,这对于中国的科技来说,由是一个强心针。
科技必须要是投入足够的资金,有时候甚至浪费一点,也未必不是坏事,只要能够利用上去,要是僵化的机制,每家大学都闷着头来做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也只是敝帚自珍,没有应用到工业生产之中,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现在,浪费是有,却不是主导,主导是科技的快速发展,有这个作为前提的话,哪怕是对杨元钊投入颇有微辞的人,最终也认可了,在政府经过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最终接收了这个最终的教育上面的项目,整个教育归属与中央政府,并且在财政的总投入上面,占据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远在军事投入之上。(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稳定科技体系
杨元钊也没有想到,由他推动的科研模式,会变成这么一个大的科研体系联盟,哪怕是以后世敏锐的眼光来看,这有些像是后世国家工程,国家牵头,然后以一流的研究所和大学为领头羊,然后把项目细分,最终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不过那是对国家重点工程,甚至是对于国家安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的,类似目前举措,基本上稍稍困难一点的一流课题,都会细分下去,等于是把整个社会都纳入到了这个科研的统筹之中。
对于教育部和中央政府牵头的这一举动,杨元钊当然是乐见其中,非常支持给予了很多的便利,甚至连一部分的运营费用都是由杨元钊提供的,这个体系进行的相当的快,也因此造成了目前,一流学校占据了拨款之中的大头,可二流三流学院也愿意配合的结果,只要努力,哪怕只是完成一些子项目,也是有一定的效益的,中国大学科研体系的大爆发,不但迅速的赶超了世界上平均水平,一些本身中国优势的项目,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多的是钢铁之类简单的大项的比拼,一般而言,这些大项强大了,最终的实力对比一定是强大的,可是实际上,国民经济包括了许多的方面,就如同后世一样,可能你可以造大炮,造飞机,造坦克,却制造不了一个合格的螺丝钉,当工业体系细分到了某些细微的环节的时候,科技改变生产力也就正常了。
打个比方吧,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军事实力上面,苏联应该是占据上风,北欧的装甲部队,让整个北约瑟瑟发抖,一场在80年代进行的军事演习,直接让整个世界都在苏联的恐怖威胁之下,可是工农业的不均衡,轻工业重工业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寿面的解体。
中国目前的国土面积庞大,未来可能面对问题会很多,现在在统一的前提下,在杨元钊的威望之下,暂时把一切都压下去了,未来呢,虽然人不可能活到几百岁,可杨元钊依然不愿意庞大的中华帝国,会这么快的分崩离析,用一点点的浪费,推动全面的发展,让********走的更稳一点,中国在军事技术上面,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超越,接下来走慢一点,走全面一点,也未尝不可。
正是这个理念,因为这些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落实,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几乎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幅,也连带着,政府的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政府需要投入的资金庞大,这个增幅也比支出增幅要高,在1914年年底的时候,政府已经有这么一部分钱,可以用在教育投入上面,只不过,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的,再加上当时开启澳大利亚战争,最终推迟了这个纳入的过程,到1915年也在犹豫,最终,才在1916年年底,开是承接这一个任务。
这一项,本就应该是政府投入,很多基础的项目,也是政府收益,杨元钊不会向政府所要专利费,可是名不正言不顺,在1915年开始,就开始研究这个,在1916年,政府收入进一步增加的时候吧,这一项纳入到政府管理之中,可是真的纳入之后,才发现,相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个管理起来太难的,不是贪污腐败,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类似后世的学霸,教育霸,科研霸还不多,甚至传统的教育还没有彻底的分崩离析,官员之中贪污的比较少的,再加上还有情报局在背后监控,中国可不跟后世一样的,各个领域之中,没有多少交集,甚至连情报部门已经发现的问题,因为保密的关系,都不会查下去。
情报局局长石磊,是杨元钊最信任的手下,他的权利也因此扩大了,甚至在情报局之中,专门成立了一个反贪污处,专门监控官员,中国已经贫穷落后太久了,要想追上世界先进的水平,必须要把整个中国的力量都集中起来才可以。
正是从上到下的清明,再加上合理的设置,让这个近乎不可能出现的科研体系,出现在了中国,首先就是项目确定,杨元钊因为防止拔苗助长的关系,不可能用后世的眼光,直接指定某些项目,却可以推动一些方面,比如说,向电力革命,向微电子,向半导体,向材料学进发,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行业,只是一个行业倾向性,决定后世的发展方向,不会对科技产生拔苗助长的作用,只不过在科研的侧重点向那个方向倾斜。
3000多所学校,接近2万个不同的课题,很多的课题都是从国家科委和工业部联合下发下来的,带着这个帽子的,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一部分甚至会获得国家科委的专项资金,这部分,不在针对一流学校10亿的拨款之中,各个教授自主的项目更多,杨元钊当然知道,如果由他来设计课题,推动课题向前发展,中国的科技会进行的更快,从1908年到1916年,8年的时间,他几乎是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的科技与世界接轨,有所突破。可是接下来,没有一条熟悉的路,强行指挥,反而会事倍功半。
杨元钊所知道的,不过是一个大概的方向,他要想把后世科技的每一个细小的缓解都写下来,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科技领域千头万绪,后世已经把科技发展到了某一种的深度,每一个细小的课题,都有无数人来的研究,类似在这个时代,一些通才,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科技更快的向前发展。
杨元钊也知道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之中,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来说,不低于的特拉斯,他主导的材料学,动力学,甚至是分支装甲和飞机,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体系,不过真正了解自己的,还是杨元钊本人,他不过是一个车队的工程师,连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不是,如果强行的干预的话,或许真的会让中国漏掉了某些东西。
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作完所有人的事情,中国已经拥有了雄厚的根基,在军事科技方面,在很多的领域,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和技术代差,这种情况之下,硬生生的推动这中国的科技,在某些环节,跨越时代发展,甚至达到20世纪末,甚至21世纪的水平,未必不是可能的,可是这样以来,在基础方面,就差了很多,杨元钊可不希望,在20年后,甚至是30年后,中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在补住这个差距的,所以现在只能够推动科研想后市的程度发展。
这个时代的科研,更多的是个人的兴趣,就比如说特拉斯,还有曾经没有成立公司之前的爱迪生,后来的爱迪生公司有些后世的模式,却不彻底的。在后世,一个大科学家,带领3-5人的主力小组,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开启一个课题的,科学家可以主管整体,关注整体的进度,可是一些大量的重复,基础行的工作,根据难度的不同,交给其他人来开发,这样极大的节约了大科学家的精力,一些基础的东西不用他亲自动手。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方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实际上,可能这么做会减少在实际操作之中的灵感,可是对于这点损失来说,一定程度上面,大科学家的时间是最宝贵的,用各种层级的人员,分担他的劳动,可以极大的节约他的时间和精力,防止把时间浪费到无效的劳动中去,这是在后事常见的做法,当灵感已经不足以支持科技向更加细微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么,排比和推理,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了,必须要在众多的可能性之中,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这个时代用的是创造者突发奇想的灵感,可是在后世,却是无数次失败之后的唯一的成功,两者殊途同归,却又有所不同。
在科技上面的,初期的时候,灵感很多,因为未知的东西更多,可能一个不同点位上面的突破,就足以让科技向前迈进一大步,可是到了后世,各种基础的科技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面对的未知可能被固化在一定的区域,再要依靠灵感来说,就分外的不靠谱,最终经过了无数的失败之后,这才总结出后世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不能算的上是最节约的方法,却是后世的必然的,中国在发展的初期,因为要追赶世界先进,不用去寻找这些方面,可是现在,追平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水品个,要想完整的平稳的发展,恐怕需要的就是这个了,不然的话,浪费是小,失去了科技方面的优势是大了。在一定的意义上面,中国已经有了这个资本,只要按照这样来夯实自身的根基,未来的发展才能够稳步和有序的进行。(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章 协调委
杨元钊不会去自废武功,浪费掉自己的优势,他除了拥有一体机的优势之外,就是穿越者前瞻性的眼光,基础科技和民生科技上面,杨元钊不会动用金手指,可是在很多关键性的,特别是对于军事科技有巨大的影响的项目上面,继续使用金手指,军事才是一切的保证,否则的话,就如同清末那样,空有庞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可没有足以保证这笔财富的武力的话,那不过是镜花水月。
当然了,目前来说,杨元钊的金手指并不彻底的指向全面的军工,他最多限于比较重要的项目,比如说火箭,导弹,运载卫星的,核武器等极少数的,对于全局有着深远影响的方面,至于其他的,那就顺其自然吧,科技本身就是一连串必然之中的偶然,或许在这样的穷举法之中,抓到了后世所没有抓到的浪花,整个世界的科技想着不同的方向转变也不无可能。
可这样一来,却让杨元钊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对于后世的前瞻性,就跟某一位科学家所说的,科学就如同画圈,大科学家跟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与圈的大小,反倒是更深入,站的更高的的科学家更加的惶恐,因为他知道的更多,跟外界的未知联系也更多,也因此,更加的敬畏,觉得自己更加的无知。
连一体机,穿越这样事情都发生的前提下,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这一点杨元钊是深深的认识到了这种可能性,他渴望这件事情发生,又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就好似在犹豫之中,推动着整个项目。
500亿,这在目前国民生产总值之中,不算什么,1916年整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超过万亿,政府收入大概是国民生产总值的40%,也就是4000亿左右,500亿大概占据了八分之一左右,在政府收入之中,也不算是太少,毕竟政府收入是要保障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项目,就连军事上面的拨款,加上澳大利亚的特别费用,才刚刚超过了120亿,由此可见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之中的比重。
钱不是问题,之前就已经从增长之中计算过了,500亿是早就准备好的,甚至还有300-400亿的空余,是两年前就留下来,可是刘澍真正的接手了之后,才真正的感觉到,教育拨款计划庞大,整个拨款项目超过了9000个,数量不多,可是项目的复杂程度,绝对称之为庞大的,这些项目,有些很大,有些很小,特别是36所一流院校之中,他们的项目,无不是对于整个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子系统,有些项目的研究年限甚至是30年为期的。
从电池,材料,再到爆炸物,武器装备,如何从中间分析出有用的东西,加强某些优势项目的发展,合并一些的同方向的,或者是弱势的项目,这需要对科技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更需要经验配合。
刘澍只是一个举人出身,他的西学知识,更多的是走到了商会领袖这个位置上面,才开始了解,哪怕给他的文件,是已经经过了几层的筛选,只留下了一个批复,可是这么陌生的东西,还是看的他有些头大,刘澍很想努力在这个方面做好,可是最终,还是决定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从开启资金到现在,4年的时间,杨元钊旗下的基金会,已经积累的足够的经验,之前就有过约定,基金会里面的一部分人员,会转向政府机构,帮助组建这个资金审批委员会,一部分会向高校征集一部分的人员,最终形成一个规模庞大课题组,目前正在筹建之中,会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1...633634635636637...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