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连续写了两天的春联,唐浩的手腕都写酸了。

    腊月三十,村里家家户户都早早的起来,哪怕是在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的年代里,每家每户最低也要预备着几挂鞭炮,这鞭炮预示着敲响来年的钟声,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老唐家也不例外,一大早上,老唐头拿着一块鞭炮出现在唐浩的家门口,把唐浩里里外外的门都打开,说是要财源广进。

    然后在唐浩的家门口噼里啪啦放上一挂鞭,这鞭炮声音混杂着村里其他农户家里的鞭炮声。

    过来过去的村民都会道一声:“老唐叔,新年好啊。”

    “新年好新年好!”

    街道上,被父母早早揪起来的孩崽子们,一人拿着一个方便面袋子,袋子里面鼓鼓囊囊,另一只手还拿着一炷香。

    那方便面袋子里面装的并不是方便面,而是从挂鞭上面拆卸下来的小鞭炮,而那一炷香,就是引燃鞭炮的火。

    经历过**十年代的人都懂,这是充斥满满回忆的年代,也是年味正浓的年代。

    这一天对于唐浩的小卖部来说,也是赚钱的一天,别看这群小崽子们现在兜里空荡荡,等过了晌午或者晚上又或者是大年初一,这些小崽子们的口袋里都会揣了三五块,一年到头难得的放纵时间,再懂事他也是孩子,嘴上不馋那是不可能的,这一天小屁孩们无非就是围在唐浩的小卖部前面,有个打头的,其他人就会跟着买。

    按照唐家湾的风俗,正餐是中午和晚上,早上都是草草的糊弄过去,要么喝稀粥,要么吃面条,大多数人家是不吃早饭的,毕竟都想留着肚子吃中午的好饭。

    唐浩也不例外,虽然这一年他吃了不少肉,但是在这样年味的背景下,他也是满心的欢喜,与众人一样等着中午的正餐。

    老妈与嫂子摆弄完早饭,就开始忙活正餐,唐建国则跑到唐浩的小卖部里,提了一箱子啤酒,又拿了一瓶白酒,或许是上了岁数的人,老唐头觉得啤酒还没有白水好喝,在老唐头的眼里,白酒才是酒,喝的是沉淀。

    养猪场里,张宝树与两名小工当班,李大旺与李桂兰各自回了家,过年是有讲究的,传言过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逝去的亲人会回家,要在家中预备着吃食,要供奉天地,还要去上坟。

    给祖宗们上坟,一定要是男丁,如果家里没有男丁的,就是子女。

    老唐家你们在预备着中午的正餐,老唐头带着两个儿子步行去上坟。

    坟地都是在自家的地里,老唐家的祖坟在一座山沟子里面,这是找了风水先生算过的地界,农村人的坟墓都讲究背靠大山,金银满山,前有河流,粮食满仓。在北方很难找到靠着水源的目的,整个镇子甚至整个县里都靠着一条河养育,所以老唐家的祖坟,前面只有一条沟,下雨的雨水能顺着这条沟流下来。

    父子三人整理整理坟头上的草,摆上贡品,在祖坟前面放了一挂鞭,让已经逝去的亲人们感受过年的气息。

    早上八点多钟,父子三人就回来了。

    村里面的人们,贴春联,说吉祥话,都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衣裳。

    唐浩已经是村里的土财主,这些小屁孩们肯定不会放过他,一个个的难得干净的小屁孩们追在唐浩的身后。

    “浩子,过年好!”最先开口的是小六子,小六子与唐浩最熟。

    这个过年好,是要给压岁钱了,大家伙都图一个喜庆,都不会多给,不沾亲不带故的,村里有些人家家里都会预备上几分钱,就是留着这些小孩上门讨要压岁钱,大过年的都图个吉利。

    唐浩算是大方了,提前准备好了一毛钱。

    唐浩将一毛钱给小六子,小六子呲着还没长全的牙:“谢谢浩子,明年你一定发大财,很大很大的财。”

    小六子身后是狗蛋儿:“浩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狗蛋儿伸着一双手。

    村里在其他家讨要红包的小孩们,口口相传:“浩子有一毛钱的红包,那要完了我们去找浩子要。”

    光是要红包还不作罢,仿佛唐浩自带小孩缘,这帮小屁孩儿们,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都愿意追在唐浩的屁股后头,哪怕是唐浩什么话都不说,他们也能在唐浩的身边玩得很开心。

    在一群小孩子的围拢下,上午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中午12点多,老唐家的饭桌上,摆上了鸡鸭鱼肉,一桌子**道菜。

    冬季还没过去,老唐家的饭桌还是在炕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凑在一起,女的喝饮料,男的喝酒。

    开饭前,要放上最响亮的鞭炮,同时也告诉村里人,他家吃饭了,其他村民也一样,随着中午的到来,整个村子噼里啪啦的响。

    大过年的,老唐家本身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然而老唐头的地位现在与众不同了,举着一杯白酒也要说两句。

    “今年过年,咱家新房子也盖上了,养猪场,饲料厂也开了,没想到我老唐头家里也会有这么大的好事,你们也知道,你给我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这俩儿子呀,让我省了不少心,啥话也不多说了,爹咋想的,你们心里都知道。”老唐头一口闷了一小盅白酒。

    其他人附和,唐浩与唐建国喝了半杯啤酒,嫂子与老妈喝饮料,唐建国的闺女抱着奶瓶不撒手。

    老唐头开头,唐建国也要说两句:“我都没啥好说的,今年咱家条件不一样了,反正我这人知足了,有媳妇儿有闺女,不瞎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像现在一样,我反正记住了,挣点小钱,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老妈不会说话,他也没想到一家人会整出这么多词儿来,嫂子鼓动老妈说两句,被老妈笑笑拒绝了,过去现在未来,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他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满心的为这个家着想,儿子都已经长大了,都有出息了,又都在身边,她也没什么好惦念的。




第二百二十二章 过年掏红包
    轮到了嫂子,嫂子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包出来,递给了老唐头。

    “爹妈,我和建国没有浩子有钱,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意,我一个农村妇女也不会说啥,反正就是看我们以后咋孝敬你们吧,说的再多,也不如做出来给你们看。”

    这是晚辈的心意,老唐头和老妈笑盈盈的接过红包,而老唐头也很上道,拿出了一个红包:“这是给我孙女了,咱家这一年添丁,这才是咱老唐家最大的喜事。”

    如今老唐头有钱了,每个月唐浩都会给他二三百块钱,这些钱除了一家人的开销之外,能存下不少,再加上盖房剩下的钱,他都已经存了大几千了,眼瞅着这数额越来越大,大的他都不敢要了。

    老唐头的红包里,放了666块钱,说白了这么大数额的钱并不是给孙女的,而是给唐建国两口子的,两口子年轻,用钱的地方多,如果是直接给两人,两人肯定不会要的,只能打着孙女的名义给红包。

    嫂子接过老唐头递过来的红包,摸着里面的手感有些厚,嫂子看了一眼唐建国,嘴里说道:“这红包是不是放多了?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哪用得了那么多钱?爹,你给个5块6块的就够了。”

    嫂子把红包递给老唐头。

    “这是给我孙女的,又不是给你们的,我老唐头就这么一个孙女,我愿意给。”老唐头说话极其霸气。

    嫂子其实怕唐浩有外心,老唐头的钱全是唐浩给的,他与唐建国没有这个能力,不要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唐浩,光棍一个,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人,红包肯定没有他的份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拿红包。

    “既然是爹给孙女的,你们就拿着呗,你们可做不了你们闺女的主,拿着吧,拿着吧。”

    唐浩说完,面对着一桌子的饭菜,馋的直咽口水。

    老唐头看着唐浩上不了桌面的样子:“你都没啥好说的?”

    唐浩嘿嘿一笑:“我还以为你们把我忘了呢。”

    说着唐浩从屁股下面,拿出两个红包,唐浩特意看了一下红包里面的钱,递给了老妈一个,递给了嫂子一个。

    “过年了,我怎么能不送红包呢?”

    “就知道给你妈,咱家谁当家。”老唐头装作抱怨。

    还没等唐浩说话,老妈不满道:“你个老头子,还分你我了。”

    老妈没那么多讲究,打开红包,看了看里面的数额,都是大票子,老妈没管过钱,甚至他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目光错愕。

    “瞧你那没见过钱的样子。”老唐头一把夺过老妈手中的红包,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对于外甥女,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唐浩只是按照村里其他孩子的标准之上,给了30块钱。

    因为一年才能吃上一顿这么好的饭菜,老唐家吃的很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期间聊一聊电视里的内容,在往年,过年时候没有电视,一家人挤在破旧的黄土坯房里,说的最多的也是唐浩,哪怕是大过年的,唐浩也不会让家里省心。

    唐浩吃完饭,刚放下筷子,就有早早吃完饭的村民来唐浩家闲逛,在过年这一天谁家最热闹,就说明谁家在村里最受欢迎。

    来人是老唐家的隔壁邻居,比唐浩大两岁,也是刚吃完了饭,兜里揣了一把瓜子,一把花生。

    “老唐叔,过年好啊,婶子过年好!建国过年好!嫂子过年好!浩子过年好啊,还有你家下丫头过年好啊。”

    “过年好过年好,你家吃的啥好饭,11点我就听见你家放炮竹了。”唐建国问道。

    “我家可没有你家吃的好,这不嘛,我叔家跟我家一块过年,人多热闹。”

    紧接着身后又进来了几个村民,同样道了一声过年好。

    下午两点多钟,小鑫也提着礼品上门了。

    农村走亲戚,都会送上一盒果子酥,两瓶酒,小鑫这酒唐浩见过,是他从市里特意拿回来的,一共拿了6瓶,掏钱的时候把这小子心疼坏了。

    “哟呵,这么多人呢,过年好啊。”小鑫笑道。

    “过年好,我说你咋大过年的送礼?”有村民笑道。

    “我过年初八就上班去了,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送礼,初六初七两天,我得走好几趟呢,我姐家不会挑我这个理。”小鑫出门打工了半年,人也变精神了,口才也好了,若是放在往年,小鑫一定悄声的自己躲在角落里。

    正当年的小伙子,与他聊天的话题,就只要一个:“小鑫,结婚了没有啊?没结婚我家你嫂子娘家还有个闺女,水灵灵的大姑娘,得空让你嫂子给你介绍介绍啊。”

    说到小鑫结婚的对象,唐浩脸色一变,生怕他提起季小丹。

    好在小鑫没有说起季小丹:“我妈在给我张罗着呢,我这岁数着啥急呀?男的不怕岁数大,等手里头攒下了钱,有个合适的工作,还怕找不到媳妇儿?”

    “这话倒不假,你瞅瞅浩子,我们村的大能人,没人敢给他找对象,唉?我听说浩子有个城里的姑娘,小鑫你说的说的这事,我们就爱听城里的事。”唐浩的邻居说道。

    小鑫嘿嘿笑了起来:“有啊,不过我也是听老贺说的,城里有不少小姑娘喜欢浩子,还给浩子写过情书呢,我记得有个小姑娘叫齐茉,浩子,你跟她还有联系没有?我还见过照片儿呢,那姑娘长得可水灵了,粉嫩粉嫩的。”

    “这城里姑娘长得有多好看,是不是跟年画上一样?”村民问道。

    “你都想啥呢?人家还能不穿衣服给你看,就你这思想,小心我回去告诉我婶子,让你大过年的进不去家门。”年画上的女人大多都是穿着比基尼,放到现在是不被传统观念所接受的。

    “你告诉啊,你别跟我说你没看过,前几年你还没找媳妇儿,我还见过你偷偷亲年画上的姑娘呢。”

    “去你的吧,哪有这事儿?净胡咧咧,有损我的形象。”

    村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不过一群年轻男人,除了说女人,貌似也没有别的好说的。

    “浩子,你啥时候领个城里媳妇回来,那咱也见见城里姑娘长啥样。”



第二百二十三章 牙崩掉一半
    一下午,老唐头家的电视就没消停过,这一年来,老唐头盖房子,又打理着养猪场,最初老唐头掏钱还能心疼的睡不着觉,前前后后花的钱多了,老唐头也就淡然了,老唐头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奇怪,这人不花钱就舍不得花钱,花了几笔大钱后,这些小钱就不节省了。

    整个村子只有老唐家一家有电视,老唐家没有赶人的意思,村民们也就理所当然的在老唐家看电视,下午几个小时的功夫,老唐家的屋里就挤满了看电视的村民。

    除夕夜,一定是包饺子,下午4点多,老妈让唐浩下地窖掏了两颗白菜上来,嫂子与老妈俩人,一个和面一个剁肉馅。

    小鑫这小子也不知道脑子抽了什么筋,一直跟着他的屁股后面,按道理说,这大过年的,都是在自家过年,小鑫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但凡唐浩要干点什么,小鑫都要抢着去做,让唐浩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起初,唐浩以为小鑫懂事了,可是唐浩坐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在村民堆里嗑着瓜子看电视,手中的瓜子吃光了,积攒了一堆瓜子皮,这一幕被小鑫留意道,忙抓了一把瓜子过来,换掉了唐浩手中的瓜子皮,这一做法,引起了唐浩的注意,这小子,肯定憋了什么坏心眼儿。

    中午喝的酒有点多,唐浩憋的一泡尿,冷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准备下炕出门上厕所。

    可是唐浩的脚刚沾到棉鞋上,小鑫又麻溜的跑过来:“哥,你要干啥?我替你干吧。”

    唐浩找到一双眼睛,望着小鑫那双黄豆大小的眼睛,这怎么看都是有预谋的,尤其是这张脸,哪怕小鑫什么都不说,也觉得这人鬼心眼儿特别多。

    “走吧。”唐浩说道。

    唐浩穿上鞋,走出了屋子,农村的厕所在外面,就是地里面挖个坑的茅厕。

    小鑫听话的跟在唐浩的身后,直到唐浩走进茅厕里,小鑫停住了脚步。

    “浩……哥,你啥意思啊。”

    然后在厕所里解决完,走出厕所:“你问我啥意思?我还想问你啥意思呢?”

    “我啥意思啊?”小鑫不解。

    “你啥意思?我哪知道你啥意思啊?”

    小鑫被唐浩几句话的功夫绕晕了。

    唐浩打了个哈欠道:“说吧,来我家干啥来了?”

    “送礼。”

    “除了送礼,我今儿个就瞅着你的小子反常。”

    小鑫挠着后脑勺,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褂子:“那还不是我妈吗,非要我来。”

    “你妈咋想的?大过年的来送礼。”

1...585960616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