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我初八不是要回去上班了吗?服装部是你的,养猪场饲料场你也开起来了,我妈说我以后的工作还得指望着你,让我没事过来……”小鑫没有说下去。

    “过来干啥?”

    “那我没事过来给你拍拍马屁,跟你多走动走动关系,没准你心情好了,赏我做个小领导啥的。”

    唐浩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果然没憋什么好屁。

    “那我现在心情好了。”唐浩略带玩味的回答。

    小鑫惊讶了一下:“浩子,你……”

    唐浩耸耸肩:“我现在心情好了,那我就提拔你做养猪场的经理吧,工资涨十块钱。”

    说到前半句的时候,小鑫的心里咯噔一下,再说到后半句,他仿佛瞬间掉进了地狱,忙拒绝:“别别别,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挺好的,也不用涨工资,也不用做啥经理的,我现在的工作就不错。”

    “没事儿咱都是亲戚,提拔提拔你。”

    小鑫尴尬的摆摆手:“不用不用,市里头有我媳妇儿,我回来了,我媳妇儿咋办。”

    “你媳妇儿,季小丹呐?”唐浩问道。

    小鑫不好意思的笑笑,脸色微红,仿佛是一个初次品尝爱情滋味的青葱少年。

    季小丹明显是和小鑫是两条路上的人,并不是说季小丹不好,只是季小丹这个人,和大多数女人都一样,不屈服命运的不公,但是自身的能力又有局限性,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在能力上帮助自己的人,然后以自己为代价,牺牲自己的爱情以婚姻做筹码。

    季小丹好不容易离开了农村,在大城市站住了脚,她是不可能因为爱情而选择一个人,在季小丹的择偶标准里,首先要划掉的,就是农村户口,可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女人,只是唐浩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错误,人无完人,这就和赌博一样,爱情是人生的赌桌,有些人会压上全部家当,也许赢了就翻盘做人上人,输了就倾家荡产,季小丹这样的女人,他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放在赌桌上,他输不起,他需要稳操胜券。

    唐浩望着小鑫那不好意思的表情,心中叹了口气,可惜呀,这小子的爱情果实一定是晦涩的。

    “行了,别跟个傻小子似的,没事回家去吧,你有这功夫巴结我,还不如在工作上下点力气。”唐浩丢给了小鑫一句话。

    得到了唐浩的允许,小鑫这才敢回家去。

    老唐家的人多,包饺子包了三个小时,老唐头又是一个瞎讲究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几枚一分两分五分一毛五毛的硬币,包在了饺子里。

    看着那一枚枚的硬币,被包进了饺子里,唐浩有点无语,这大过年的晚上吃个饺子也不能吃的痛快了,还得忌惮着那几枚硬币。

    时光匆匆而过,到了晚上七点多钟,一盆盆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俗话说的好,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

    一壶小酒,一碟饺子,再加上暖融融的炕头,还有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唐浩知足了。

    唐浩家这还吃着饭呢,七点四十多,就有村民端着一碗满满当当的饺子,来到了唐浩家里,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有了第一位村民,后面陆陆续续跟了不少村民,还有玩闹的孩子。

    或许是因为太开心了,唐建国笑的合不拢嘴,早就忘记了饺子里包的硬币,一口一个饺子狼吞虎咽,在众多饺子中,一共只有5个饺子里面放了硬币,唐建国吃到了三个,结果在最后一个的时候,唐建国没掌握咬合的力度,直接把门牙崩掉了一半。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二姑爷又来了
    这门牙掉了一半,唐建国也没觉得疼,也没有流血,唐建国还把那一半牙给咽下去了。

    好在咽的是牙不是硬币,如果是硬币,大过年的还要跑趟医院。

    就这样,在1992年和1993年的跨年夜,唐建国的门牙,永远的留在了1992年。

    看着委屈巴巴的唐建国,唐浩越发的想笑,那门牙掉的很有灵性,是斜着断掉的。

    也许是因为老唐家的表没有那么准,春节联欢晚会提前了五分钟开始,这是老唐家,也是整个村子,第一次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种激动的心情,是后世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除夕夜,十一点刚过,村民们就离开了老唐家,他们要赶着回去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来临。

    老唐家是村里最阔绰的人家,老唐头肯定不会错过过年这个可以显摆的好机会,他家今年买了10箱烟花。

    十一点半左右,唐浩还在懒洋洋的躺在炕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就被老唐头喊到了院子里,将六盒烟花扛到门口,等待着1993年的到来。

    街道上的孩子们也没有睡觉,晚上他们的娱乐项目又多了一个,一个个的小家伙们手里都拎着一个自制的小灯笼。这小灯笼是用酒盒制作的,酒盒的四周挖出一个一个的小洞,中间点上蜡烛,纸盒上方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个木棍上,别看这些东西不打眼,在这个年代,可是给这群小孩们在过年时节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村民们的表都会有时差,从几分钟到十分钟不等,唐浩家的表你春节联欢晚会的表整整差了5分钟,唐浩知道电视会有延迟,但他不知道这个年代会延迟几分钟,所以老唐家是按照自己家的表来计算时间。

    家家户户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不光是唐家湾,附近几个村子的烟花都能看得见,这些烟花将天空渲染的绚丽多彩,哪怕是每一秒的定格,都是一副绚烂的画卷。

    老唐家放完了烟花,就有年轻的村民过来。

    “浩子,打牌去?建国你去不去?”说话的是张军,一年到头,可能只有五天时间,能凑齐一张牌桌。

    唐建国这么老实的人,内心也是蠢蠢欲动的,只是他分得清主次,第一时间看看媳妇儿。

    “你去吧,闺女有我和妈看着呢。”唐建国媳妇儿发话了。

    唐浩摸清了大哥和嫂子的套路,嫂子如果不说话,唐建国肯定是要拒绝的,如果嫂子同意了,唐建国就像撒花的家禽,要蹦跶起来了。

    “去谁家玩儿?”唐浩问。

    张军:“去我们家也行,或者国强他们家。”

    唐浩打趣儿:“上你们家睡觉还行,这大冷天儿了,去我家吧,我家有炉子,炕也是烧现成的。”

    “那感情好,你家新房子暖和,还有炉子,不穿棉袄也暖和着呢。”村里的另一名年轻人说道。

    “请问问,谁家有小伙子,愿意来的都来。”唐浩笑道。

    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有一个算一个,这虽然是娱乐项目,可是能从这上面看出谁合不合群。

    村里十几岁,到三四十岁不等的村民,聚集到唐浩家里,玩个三五分,年纪小的,就玩玉米粒。

    这样的舒坦日子,整整过了五天,五天之后就没有人来了,人都是群居动物,讲究个人情往来,初六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走亲戚了。

    初六这一天上午,老唐下来了两个亲戚,这两人唐浩认的,去年有过一面之缘,二姑爷和他儿子柱子,二姑爷和去年一样,棉袄棉裤外面套着一层灰布衣裤,倒是这个柱子,比去年更体面了,人模人样的,看模样来前特意打扮过一番。

    两人站在老唐家的门口,互相对望一眼。

    “这是不是你叔家?”二姑爷没敢进来,怕走错了门。

    “应该是,去年咱来的时候还不这样呢,今天就把房子盖上了?”

    两人曲曲咕咕,不敢认门。

    唐浩正好从厕所里出来,见到了来送礼的两人。

    “二姑爷,柱子,你们来了,过年好啊。”唐浩主动打招呼。

    看到唐浩那张脸,那准没错了。

    唐浩的声音引起了在屋里老唐头的注意,老唐头从屋里走了出来,黑黝黝的脸上再次展开笑容。

    “你们来了,快进屋快进屋。”

    柱子边走进院子里边打量着老唐家的新房:“叔,过年好啊,我跟我爹给你们拜年来了。”

    “人来就行了,不用拿这么多东西,你们人来啊,我就高兴了。”老唐头每一年都是这些表面话,每一年说这些话的同时,都巴不得对方多拿点东西。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的二姑爷,是当地的称呼,标准称呼是二姑父,二姑与老唐头是亲兄妹的关系,嫁的比较远,临近县城,平日里都忙着自己的活计,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走动,其他时候都难得碰面。

    所以,双方的消息都比较闭塞,老唐头不知道他家的情况,对方也不知道老唐家的情况。

    在他们的印象里,老唐家应该和去年一样,应该还住在土坯房,他们父子俩来的时候,都已经想好了如何显摆,如今到了,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了。

    老唐头将亲戚请进家门,农村人的待客之道就是拖鞋上炕吃零嘴。

    “哥,你们家这是啥时候盖的?一年不见都起了新房了。”二姑爷像老唐头问道,还经不住的打量着新房里的东西,新打的柜子,宽大的镜子,还有那柜子上的黑匣子,那究竟是个啥。

    老唐头嘿嘿笑着,他就喜欢别人夸赞他的新房子,那是他唯一能炫耀的私有财产,房本本上写着他的名字:“才盖起来没几个月,对了,那个谁,建国,你把电视给你二姑爷和柱子打开。”

    “唉。”唐建国应了一声,去摆弄电视。

    二姑爷忍不住称赞,朝着老唐头竖起了大拇指:“真不错呀,这房子盖的,够敞亮,这房子加上这些家具,里里外外不得花个两千多块钱?”

    老唐头扁扁嘴,摇摇头:“往上了猜。”

    “三千?”

    老唐头继续指指上头。

    “三千二?”

    “四千多,快五千了。”老唐头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尽显得意之色。



第二百二十五章 柱子要结婚了
    柱子听到老唐头的报价,咂咂嘴:“这房子下来四千多,是金打的,我们村里一套房子下来也就三千块钱,要是找个熟人,两千出点头就盖完了,你这四千多都够盖两套了。”

    柱子说完,也不给老唐家开口的机会,二姑爷继续说道:“我们家去年也盖了新房子,满打满算下来两千五,连带着这些家具。”

    老唐头不以为然的捏了点烟叶子,放进自己的烟斗里,点燃,冒出徐徐烟火。

    唐建国摆弄着电视机,怎么摆弄都不出人,老唐头催促:“咋回事,这电视还闹起脾气来了。”

    唐浩解释:“昨天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雪,估摸着是天气不好,天线的信号也不好。”

    老唐头道:“浩子,出门摆弄摆弄去。”

    “唉。”唐浩应声走出屋。

    这柱子盯着电视上面显示的是雪花屏,电视他是见过的,只是他见过的电视没有这个大,在他的印象里,电视应该是一个小方盒子,小方盒子上面插着两条天线,他在老丈人家见过。

    因为在家没有,也没有去专门研究过,也不知道这么一个小方匣子是个什么价格,看这小方匣子跟小桌面差不多大,估摸着也就百十来块钱儿吧,以老唐家的经济能力,盖完了房子还能剩下几毛钱,如果不是为了唐浩以后找老婆着想,估计老唐头这辈子也不会盖房子。

    唐浩在门外摆弄了许久,老唐家的电视里就出了人。

    唐浩再次走进屋里,搓着冻僵的手,嘴里冒着哈气:“觉得这个天真冷啊,看外面的天阴沉沉的,下午指定要下雪了。”

    老唐头望望窗外:“这天指定是要下雪,今个早点去你那屋把炕烧上,炉子烧暖和点。”

    二姑爷听得云里雾里的:“啥意思啊,这浩子没跟你们住一起啊?”二姑爷下意识的看看厢房,厢房里有一间屋子是上了锁的,是老唐头专门盖起来的储物间。

    唐建国笑道:“我们家老二咋能住那里,我们家老二开了个独院,就在村口。”

    “你家盖了俩房子?”柱子惊讶的反问。

    老唐头越发的得意:“一间房子住不下,那小子的房子全是好东西,用的料都是好料。”

    “老哥,一口气盖了两栋房子,还真没看出来,你这么些年悄没声的攒了这么多钱,。”

    老唐头摆摆手:“花不了几个钱,花不了几个钱。”

    “这还花不了几个钱,你的一间房子都4000多,你家两间房子,不得8000呢,你说那两间房子,找个熟人能省多少钱呢。”如此简单的算数,二姑爷还掰着手指头在算,或者是因为金额太大了,他算的比较小心。

    老唐头开始显摆起来:“省不了省不了,这房子的水泥,还是建国在水泥厂走关系拿的低价水泥,还有这瓦片,乱七八糟的木头,都是找了熟人帮忙,这钱呀,主要就花在了这地板上,这地板是浩子从市里专门买回来的,还有这墙面的腻子,都是浩子从市里捎回来的。”

    “这浩子去市里打工了。”二姑爷问向浩子。

    唐浩是个晚辈,装作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去年开春去的。”

    “那你可得好好干,别跟在家似的,吊儿郎当,可别让人家老板嫌弃你。”

    唐建国插话:“那咋能呢,只有我们家浩子嫌弃人家的份,我们家浩子在城里有买卖,是倒腾服装的,就这个电视,3000多块呢,还给我爹买了个收音机。”

    二姑爷一时间无法接话,这浩子的为人,他是知道的,成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不给家里惹麻烦就不错了,还能有出息?这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出息,一年时间,家里盖了房,就这黑匣子电视,说买就能买了,有多少钱能这么造。

    倒腾服装的,说白了不就是个卖衣裳的吗,卖衣裳能卖几个钱,他也没见过哪个卖衣裳的有这么大的流水。莫不是诓骗家里的,不走正道,跟在村里一样,干着偷鸡摸狗的勾搭,反正他不觉得浩子能走正道。

    不过看着老唐头得意洋洋的样子,又是大过年的,他也不好意思泼脏水,脸上勉强挤出笑意:“这浩子还真跟算命说的一样,要有出息了。”

    “这再有出息也是我们家老二,见了他老子还得跟孙子似的夹着尾巴。”

    柱子坐在炕上,时不时的看一眼唐浩,穿着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都是自己家做的,哪里像个在城里打工的人,何况自己还是个卖衣服的,怎么不能穿着体体面面的,在市里卖衣服,一定是幌子。

    家里来了客人,老妈与嫂子开始忙活着招待客人中午的食物。

    这都是连带着血缘关系的亲戚,老妈主动问道:“是想吃馒头还是想吃大米饭?”
1...596061626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