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能留在朝堂上的老臣,都是经过清洗家中没有余财的所谓清流,但并不是不贪腐就是好官。
甲申国难时,有不少大臣或投井、或饮药、或自缢,但闯贼围城时,为何崇祯前殿鸣钟召集群臣,却无一人前来。
说到底,这些大臣没几个是真为大明而死,非为义也,实为名也!
“哼!拟旨,蒋德璟身为礼部尚书,不思为国献策,中伤边关战死将士,罪不容恕,革去蒋德璟官职、功名,回家养老吧!”
“罪臣领旨谢恩!”蒋德璟哆嗦着抬起双手,自顾自的取下乌纱帽,又给崇祯行了三拜九叩之礼,随即起身出了大殿。
第82章 表字佑明
京城刘家。
刚立了秋,但气温还是很高,外院里老秀才刘德隆与牛大年在阴凉处下着棋。
牛大年是牛壮的老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军户,早年也是京营一员,大字不识一个。
但其与牛大棒槌如出一辙,为人憨厚爽直,颇得刘德隆赏识,让其暂代了刘府管事。
刘德龙想的很简单,账房有儿媳管着,老牛虽然不咋识字,但人靠得住,比那些油嘴滑舌的靠谱多了!
况且他刘家上下算上下人人也就这么十个人,刘府周围一直驻守着两个小旗的锦衣卫,但这些汉子却不管如何劝说,都不肯进院子哪怕喝口水。
自从刘鸿渐遇刺后,锦衣卫同知老梁头就一直非常注意刘府的安全问题,毕竟自家大人得罪人太多了……
老秀才虽得了个宝钞司的差事,但却是个闲差,一开始他还兴冲冲的跑去衙门坐班,可宝钞司闲置已久,坐班的同僚也都是跟他一样蒙了恩荫的关系户。
干了几天老秀才便入乡随了俗,有空就去衙门里打会瞌睡露个脸,或者就是去街头王二麻子的药铺字里坐会儿。
自从王二麻子被他儿子揍了两次不仅不记恨,还每次都很客气的称其为太爷,再也不是之前老刘老刘的叫了。
且这老小子长着一张笑脸,说话又好听,只是声音好像比之前尖细了不少,好像跟其内人也闹了别扭,整日里只是住在药铺里,不知何故。
老秀才最近重拾旧时爱好,没事便在外院教牛大年下棋,虽然他自己棋艺也很烂,但奈何牛大年新手一个,老爷子也是乐此不疲。
“夫人,你有了身孕这些粗活交给我就行了,老爷去辽东也好些日子了,也没个信儿,辽东那么远又是战事频频,不知他们如何了……”
孙秀秀在后院打理园圃,小兰递给孙秀秀一把剪刀说道。
园圃里用细竹竿搭建的架子上,绿油油的黄瓜挂满枝头,孙秀秀接过剪刀,剪下来几个已经半尺长的鲜嫩黄瓜递给身后的小兰。
“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小兰不必担心他们,他们男人生来便是做大事的,若天天在家里窝着,你又该嫌弃你家那口子不思进取了不是”
孙秀秀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知道小兰担心自家老爷是其次,毕竟是新婚夫妻,想来是有点想念自己的夫君了。
“夫人,您又取笑奴婢了!”见自家夫人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小兰羞怯的转过身去。
“你啊就放心吧,老爷那么聪颖的人,什么都吃,就是不会吃亏,咱们啊,就在家里等着他们凯旋而归就行,其他的不要挂怀了,快去把黄瓜给红姐送去!”
小兰接过黄瓜向厨房走去,只留下孙秀秀轻轻的叹了口气,轻轻的抚摸着肚子。
夫君,你可知道你要当爹了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否则到了下面秀秀也不会饶了你……
她是刘家的正妻,内院的主子,就算心中再是担心,也不能乱了阵脚,她只能故作轻松,又有谁知道难免的夜里,她留下多少思念的泪水。
“夫人,外面来了官差,好像是宫里的,老太爷让您过去!”刚走没多会儿,小兰便从外面小跑着进来。
宫里来人了是夫君来了消息吗肯定是了,是好事,还是……毕竟辽东正在打仗,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孙秀秀此刻再也顾不得之前的端庄,整理了下衣容,便快步走了出去。
“刘德隆、孙秀秀接旨!”负责传旨的是刘家的老熟人王二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国伯刘鸿渐以弱冠之年,远赴辽东,解大明忧患,灭建奴两万余,扬我大明国威,朕心甚慰。
赏白银两万两,其父刘德龙,为我大明成就栋梁,特敕封奉议大夫,其妻孙秀秀,
第83章 崇祯阅军(一)
第二天,京城西山大营。
西山大营的十万新兵早早的就被众将集结到宽广的京营校场,所有的新兵脸上不仅毫无怨言,反而充满了兴奋。
因为昨日全军得到命令,皇上要来校阅京营。
大明的皇上要来军营这对于刚刚入伍的新兵来说无疑是个炸雷般的消息,要知道以往的崇祯皇帝,是连皇城都很少出,更别说去军营看他们这些苦哈哈。
这主意当然是刘鸿渐出的,他激活了辽东兵的士气,但京营那十万新兵,就要交给崇祯了。
你是皇帝,这些兵就是你的刀,如果连刀都握不稳,那实在是太差劲了。
当然刘鸿渐不敢这么说,他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大,玩政治权谋跟自己一样不怎么地,但跟这些大字不识的大头新兵们,用不着这些。
在信中,刘鸿渐甚至连点子都给崇祯出好了,而且,在这样一个皇权至上的朝代,根本不需要什么点子。
只要崇祯肯放下自己的身份架子,到军营晃一晃,随便说两句鼓励的话,就能让京营的新兵为之赴汤蹈火,多么简单的事。
可崇祯仍然是考虑了良久,他,已经一年多没出皇城了,上次出城还是为前前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出征辽东送行,结果几个月后,这厮就挂了。
京营新军已经在西山大营里训练了将近四个月,这四个月以来,在李邦华的反复督促下,将士们都绷着劲儿,即使是训练强度远超以往,也没有怨言。
这其中当然是练兵老司机李邦华的功劳,他练兵的套路其实很简单,每天训练结束由督导官选出一百名成绩优异者,赏银十两,赏肉食一餐,成绩最后一百个杖则二十,军粮、饷银减半。
现在国库里有钱,而崇祯也知道这十万兵的重要性,批准时连眉头都没皱。
棒子加大枣,老尚书玩的一手好牌,直让京营的新兵是又爱又恨。
巳时三刻(上午十点左右),西山大营外浩浩汤汤的车队从京城方向逶迤而来。
当先打头的是三千营的红盔将军,之后是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护持着崇祯的銮驾,锦衣卫扩编后,指挥同知梁阳挑选了五百名身手好的锦衣卫,恢复了旧制。
在后面则是众多朝中大臣,以及明甲将军、五军营叉刀围子手……
崇祯步下御辇,走向校阅台,身后是扛着akm的亲军统领曹文泰,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再往后则是六部等重要官员。
崇祯站在台前一言不发,身后的大臣们也不敢多言,他们也是早朝时才突然得知要随驾校阅京营。
西山大营的校阅台比辽东军的校阅台不知大了多少,卫士、大臣都站在了台上,仍然有不少空间。
“开始吧!”崇祯背负着双手,给身边的王承恩下了命令。
王承恩一挥手,七百多被绳子串成蚂蚱串儿似的建奴俘虏被带到了阵前,叛将孔有德以及建奴的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也在其列。
老兵油子恭顺王孔有德运气不错,akm子弹穿过盾牌以及士兵尸体后竟然没伤到他,可豫亲王多铎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两个兵士拖拉着多铎的双肩把其拖到阵前,辽东军并没有因为他是亲王,而对他特殊照顾,哦这么说也不对。
多铎上身的绳索比其他鞑子要多不少,也算是特殊照顾了,没办法,多铎年方三十,正是当打之年。
即使是双腿都受了伤,捉拿他时,仍然有一个士兵被其扭断了脖子。
多铎的双腿各中一枪,特别是左腿小腿肚的一枪直接把腿骨打碎了,他的双腿被绳索牢牢的扎紧,以保证其不会因失血过多而死。
十多天的折磨,即使是强壮如牛的多铎也只是吊着口气,特别是被绳索紧紧箍着两条腿,下部因为缺血而坏死。
&nbs
第84章 崇祯阅军(二)
七百九十个俘虏尽数伏诛,七百九十具尸首各自身前都流出一滩血,空气中血腥味儿顿时浓重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山海关总兵、安国伯刘鸿渐临危受命,远赴辽东,诛杀奸佞,毙敌数万,扬我大明国威,赏银万两,辽东参将王元霸统兵有方,升为辽东山海关副总兵,赏银千两,敕封王元霸为平虏伯,领铁券。
另有山海关游击唐峯、向雄作战勇猛、提升二人为参将衔,敕封唐峯为子爵,赏银五百两!
万岁山千户所副千户常钰封子爵,赏银五百两……
百户祖仇清封子爵,赏银五百两……
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王朗、刑山、岳成泽封男爵,赏银三百两……钦此!”
王承恩遵圣意把给辽东军的赏赐念一遍后退下。
“建奴祸害我大明几十年,几十年来多少子民妻离子散、命丧贼手,十几年来朕不断的派出军队,欲扫灭不臣,可听到的全是溃败的消息!
朕一度自责,一直在想,是朕大明兵士真的不如人吗
半个月前,辽东军大败建奴,斩敌两万余,朕的安国伯用实际行动告诉朕,朕错了!”
崇祯双目炯炯,声音愈加的高亢。
“朕,不会亏待这些为大明浴血奋战的将士,故朕启用我朝二百余年来不曾出现的子爵、男爵,所有勇于杀敌者,皆可拜将封侯,朕定当不吝赏赐!
朕决定对辽东军追加赏赐,王承恩拟旨,凡参与山海关战事者皆赏银五两,凡有斩获者,免其赋三年,加派饷银一百万两,加派粮饷二十万石!
大明缺粮,但是,朕就算节衣缩食,也断然不会让兵士们饿肚子!”
说到痛处,本就极易激动的崇祯终于是潸然泪下。
哗啦——不知从哪一处方阵开始,所有的兵士都自觉的单膝下跪,向他们的皇上行最高的礼仪。
十万军士,不论是参将、游击,还是普通兵士,皆无声的抹着泪。
这是他们的皇上,这是一万万大明百姓的皇上,他们之前从未见过皇上,更没见过宁愿自己缩食,也不让他们饿肚子的皇上。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即使是大字不识的京营新兵们,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也感受到了皇上的情绪。
“朕,将在朕的列祖列宗,太庙之侧为我大明将士建造忠烈祠,不论是辽东兵,还是京营兵,亦或是卫所兵,所有为了抵御外辱内贼牺牲的兵士。
大明都不会让你们籍籍无名般死去,每年清明、除夕,朕亲率皇后以及百官祭拜,只要大明不灭,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当永享血食!
此为定制,大明不灭,香火永续!”
刘鸿渐的信中只是提了句有位大明将士建造忠烈祠的想法,见识了那段边关血战的录像后,崇祯深思熟虑,决定如此而行,这些将士值得百官的祭奠。
一向把身后之事看的极重的士兵们呆住了。
大明皇帝亲自祭拜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士兵,大明不灭,永享血食,所有的士兵都在消化皇上的话。
瞬间,京营新兵们爆发了,所有人都眼含着热泪望着台上的皇帝。
上阵杀敌,拜将封侯,就算是不幸牺牲,也能入这忠烈祠,还有什么说的,京营的新兵恨不得马上就能上战场去搏一搏。
“老王!你说咱俩死后也能进这忠烈祠吗”
……
一同呆住的还有崇祯身后的诸多大臣。
要变天了,皇上许下如此重诺,端的是要重用武将,首辅郑三俊也是满目惊骇,偏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户部尚书倪元璐,也是看到了震惊。
几个老大人不用想就知道,这肯定又是安国伯的主意,以他们十几年来对皇上的了解,皇上是断然不能想出如此激励士兵的策略来的。
乱世当重用武将,几位老尚书阅尽群书,当然是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也并不是很抵触,只是一时无法接受
第85章 西行买粮(求推荐票)
“老陈,前方便是井陉(xing)县城了吧!”刘鸿渐勒住马匹,从腰间摘下水袋喝了两口,转头问身后的陈明遇。
此次去山西除了买粮之外,刘鸿渐还想给购些马匹,蒙古全部皆降了清,搞的大明失去了战马来源。
亲自去山西买粮也是迫不得已,山西、陕西全境皆在李自敬的控制之下,李自敬禁止商贩卖粮于辽东军。
山西北临蒙古,左边是农民军,右边是辽东军,乃战乱之地。
但境内的商人们却过的很不赖,没办法,不论是蒙古各部,还是农民军,都得吃粮食不是
把商人全搞死,谁给你去南方调运粮食
八大巨商与李自敬达成合议,山西境内的商人联合给民军供应粮草,条件是允许他们与蒙古人、明人做生意,并且保证他们商队的安全。
双方一拍即合,你有饭吃,我有钱挣。
虽然供养六万民军有些肉疼,但从南方以一两二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粮食,转运到山西后价格马上便翻了两倍多,市场价就到了二两六钱。
等到转手卖给附近府县的明人则变成了二两八钱,蒙古人性野,对数字更是不甚精明,直接以马匹牛羊换取粮食,以至于晋商们在这法外之地,如鱼得水,赚得个盆满钵满。
“是啊大人,此地距离山西平定县仅三十里,按照之前的计划,我们就在这里联络山西的商人!”陈明遇上前一步回道。
刘鸿渐把水袋递给与他同乘一匹马的杨雪,杨雪摇摇头。
大人怎的如此无礼,你都喝过的水,如何让我喝
杨雪从小就待在粮铺里,一直帮其父打理粮铺,他们的粮食也皆从山西运来,在山西有专门的接洽人,故此行带上了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