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其中步兵五千二百零九人,骑兵三千六百五十七人,伤一万三千八百余,其中一千六百六十二人将不得不离开战场。

    “行礼!”刘鸿渐眼中含泪,右手猛的叩击左胸,声音低沉中又带着呜咽的咆哮。

    刘鸿渐双手环抱,弯腰给死去的将士们行揖礼。

    一天之前,这八千多人还都是鲜活的生命,一天之前,他们还有说有笑,或许他们有痛苦、有烦恼,但现在,所有的一切都随风而逝,只留有一抔黄土。

    土坑前是用巨木做成的简易的碑,碑文云:‘山海关之战阵亡将士墓’。

    没人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曾为这个国家做过什么贡献,但他们却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身后诸多将士也跟着自己的主帅,向死去的袍泽行礼,几队士兵持着铁锹开始掩埋,夜色里除了挥动铁锹铲土的声音外,便是士兵低低的啜泣声。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刘鸿渐忽然想起前世的一首歌谣。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一将终成万古枯就是这个道理。

    “将士们!你们要记得,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死去将士的花名册本官已着人整理。

    本官将给皇上上奏疏,本官要在京城建一座纪念碑,所有为抵御外辱而捐躯的将士们,都将被万人祭奠,大明不灭,香火永续!”

    刘鸿渐声音悲壮,这些士兵的勇敢值得被后人纪念。

    入城后,刘鸿渐下令犒赏三军,从战场上收集来了一千余匹战马的尸首,现在是夏季,不能久放,正好用来犒赏将士。

    马肉,美酒从军营专职的火头营中搬出,除却必要的守城兵士,征战一整天的士兵们终于可以开怀畅饮。

    刘鸿渐右手握着战刀刀把行走于三五成群聚集一起喝酒的军士中,牛壮和李百达跟随其后。

    “大人,小的敬大人一杯!”一个士兵站起身,有些拘谨但又坚定的举起一碗酒。

    身后又有将士端来两碗递给牛壮和李百达。

    “好,本官饮此酒,将士们辛苦了!”刘鸿渐接过海碗,对着身边的将士划了半个圈以示敬意,随即一饮而尽。

    军营里乱糟糟的,有的将士在说着今日如何如何勇武杀掉了几个鞑子。

    也有喝多的将士抱着身边的袍泽痛哭不已,他们或多或少有战友死去这场战争,这一夜,对于诸多将士而言将是个难眠的夜晚。

    刘鸿渐叹了口气,起身上了山海关的城墙,月色皎洁,刘鸿渐在长城之上漫无目的的走着,牛大棒槌和李百达不知总兵大人在想什么,只是默默的跟在身后。

    绵延的山海关长城一眼望不到边,守城的士兵持着长枪昂首站立在城垛边,一动不动。

    狼烟千里乱葬岗,

    乱世孤魂无人访。

    无言苍天笔墨寒,

    笔刀春秋以血偿。

    喝了酒,刘鸿渐望着月色下雄浑的城关,想起那些死去的将士,有感而发。

    说完便向关内走去,只留下大老粗牛大棒槌和李百达面面相觑,乖乖,大人竟然会吟诗

    第二日全军在校场集合,论功行赏。

    “经职方司主事统计,此次山海关之战,共斩杀建奴兵两万四千余人,其中汉军一万六千三百余,建奴、蒙古兵七千六百余,俘虏三千四百三十六人。”

    此是大胜,建奴全族加上汉奸部队士兵也不过十二三万,此次一战就灭了他们六分之一,足以




第76章 终于开光了(求推荐票)
    监军刘鸿渐一脸的狐疑,这特么老子都来辽东好几天了,怎么突然蹦出来个监军

    高起潜刘鸿渐思索了一下,好像带的那本史书里有记载,特么的,又是个厚颜无耻之人呀!

    话说崇祯十二年,卢象升率天雄军在巨鹿贾庄被清军重兵包围,高起潜、杨嗣昌的大军距离贾庄仅五十里,却拥兵不救,导致卢象升终因弹尽粮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卢象升死后,高起潜所率的明军主力不战而溃,战后有兵士在战场上寻卢象升尸体,卢象升身中数十箭,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

    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而高起潜却污蔑卢象升乃是假死而逃脱责任,最后连封赏都没有不说,还故意刁难,使得卢象升的尸体过了八十日才得以收敛。

    卢象升乃是明末唯二的救世良将,他的天雄军威震四海,与孙传庭的秦军一东北一西北抗住内忧外患的压力,后人云,二人死,明遂灭。

    玛德,这厮难道还苟活于世吗刘鸿渐恨的牙痒痒。

    “大人,这高公公之前一直受着吴三桂的孝敬,对辽东军不闻不问,一直在辽东镇内作威作福,想是听到辽东的变故,讨银子来了。”

    王元霸素来对高起潜没什么好感,知道眼前的新任总兵大人不好惹,故意说给刘鸿渐听。

    玛德,死太监,老子倒是要看看你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对于高起潜的了解,刘鸿渐自然比王元霸更透彻,太监监军是明朝的一道风景,太监不知军,却总对将领们指手画脚,而且太监们可以直达天听,很为将领们忌惮。

    但刘鸿渐却没有这些顾虑,论圣眷,他才是崇祯最信任的也是最倚重的人,在辽东如朕亲临,这是崇祯的承诺。

    不知怎的,明朝的皇帝对太监们情有独钟,像什么王振啦,刘瑾啦,魏忠贤啦,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史,就是太监们的发家史。

    虽然开国皇帝朱重八先生很鄙视和不信任太监,以至于洪武朝的太监基本沾不到朝政的边,要是朱重八同志知道他的子孙们把大权都交给这些没卵子的货。

    估计棺材板都能踢飞了。

    高公公这几年日子过的十分舒坦,每月有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孝敬,每日里花天酒地不说,还新纳了两房小妾,以满足自己扭曲变态的需求。

    山海关的大战最近在辽东镇里传的沸沸扬扬,辽东镇的百姓都兴高采烈的庆祝明军的大胜,高公公马上就坐不住了。

    啥打了胜仗这功劳怎么能少了咱家高起潜随即乘娇子火急火燎的赶赴军营。

    “贱婢,你不知道咱家是谁吗咱家是这山海关的监军,真是瞎了你的狗眼,竟敢阻拦本监军!”

    今日值守军营的正好是万岁山千户所的几个少年,见面前这个没胡子的老头很眼生,少年便阻止其进入。

    高起潜气坏了,才一个月没来军营,这几个穷了吧唧的大头兵竟敢如此无礼!待会儿见了吴总兵必然要让他好好的教训教训这不知尊卑的下人。

    “哟,这不高公公嘛!”刘鸿渐笑脸相迎。

    “大胆,你们几个怎的如此无礼没看到这是个死太监吗

    真是有眼无珠,记住了,凡是碰到老不死还不长胡子的,都是没卵子的太监,见了太监要客气点,明白不不然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刘鸿渐皱着眉头,细心的教导起自己手下的少年。

    高起潜一开始还以为来了管事的,虽然这人看着面生,但毕竟是替他教训这不知好歹的大头兵,也一脸的微笑。

    可听着听着好像觉得不对劲,什么叫死太监还老不死不长胡子、没卵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为太监,最痛恨的就是别人骂他没卵子,刘鸿渐这一通话,直接让高起潜炸了毛。

    “呔!你是哪里来的混小子,竟敢侮辱咱家,快去叫你们吴总兵出来!”高起潜见刘鸿渐身后站着两个手持着奇怪火器的壮汉,有些发憷。

    狗仗人势向来是太监们的不二法宝,他相信只要见了吴总兵,不消三两句话,就得让眼前这个敢于侮辱自己的狗官跪在地上向自己求饶。

    “哦,原来这位公公是来找小桂子呀!那真不好意思,小桂子前两日去了一个很神秘的地方,还吩咐在下任何人不得打扰呢!”

    刘鸿渐好整以暇的看着气急败坏的高起潜,他最喜欢的就是你明明看不惯我,还干不掉我的样子。



第77章 京观与诛杀令(求推荐票)
    诛杀监军高起潜只是为了立威,刘鸿渐要让辽东镇的所有将士、百姓、商贾们都知道,辽东已不在是原来的辽东。

    辽东不需要作威作福骄奢淫逸的监军,辽东军民的忠诚也不需要一个骑在百姓身上耀武扬威的太监来判定。

    至于抄家这等小事,刘鸿渐已经失去当时的新鲜劲儿,现在手下一票小弟,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随手招来阎应元,着他领兵三百去高府。

    而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刘鸿渐命副总兵王元霸领五千辽东铁骑营中待命,又征集了辽东镇所有的马车、拖车,以及所有能拉东西的马骡。

    昨日斩杀的鞑子尸首还堆放在山海关外,他要用这些尸首警告野心勃勃的建奴,大明已然觉醒,再不是几十年来他们随意践踏的弱国!

    车辚辚马萧萧,大队人马经过前所城时,在前所城守卫的参将向雄还以为总兵大人要向高台堡发起进攻,遂领兵来助威。

    八千步骑护持着长长的车队直奔高台堡而去,在距离高台堡一里多的地方,刘鸿渐抬手示意车队停下。

    刘鸿渐命令兵士把建奴的尸首一排排整齐的排列,层层叠叠往上罗列,到得尸山顶部,又竖一木杆儿,杆儿上挂一悬帆,上面书云: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八个大字。

    然后又在尸山前面栽了一排杆儿,把斩杀的建奴十八将的头颅悬挂其上。

    聚尸成塔,是为京观。

    直忙活了一个时辰,全部由满蒙鞑子组成的京观才布置完毕,六千多具建奴尸体堆积成金字塔般的京观蔚为壮观,足足有二十米高。

    京观就在高台堡汉奸兵的眼皮子底下建造,一开始守卫高台堡的汉军参将鲍承先还以为明军来袭,吓的他赶紧派人去宁远求援。

    高台堡只有五千步卒守军,明军又在城上火炮的射程之外,鲍承先急忙着急将士上城墙备战,可忙活了半天,发现明军丝毫没有进攻的势头。

    不仅如此,还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干起了建筑活儿。

    “尸体!他们马车上全是尸体,有小辫儿,是咱们满清主子家的骑兵!”有眼里好的兵士大呼。

    京观即成,高台堡上的兵士气息为之一滞。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数千明军在刘鸿渐的指挥下齐齐的呐喊,声震边关!

    之后刘鸿渐便带着兵士返回山海关,只留下高台堡上鸦雀无声的汉奸军。

    这是示威!大明向满清军镇的示威!

    悔不当初!高台堡上鲍承先手扶城垛闭着眼睛暗道,大明始终是被他们所仰望的,一座山海关便可阻拦满清数十载,现在辽东兵士气正盛,满清,还有机会吗

    辽东镇镇中央也树立着一根长杆,杆上正挂着监军高起潜的尸首,高起潜的双目被扣去,脸颊上由双瞳流出的血迹已然风干。

    长杆下站立着两名守卫的兵士,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檄布告,上面书写着高起潜的累累罪状。

    尸首周围围满了辽东镇的百姓,男男女女,有老有少,都对着高起潜的尸首指指点点。

    甚至有健妇对着身边半大的孩子讲着什么,孩子年约十二三,不仅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握紧了小拳头,辽东民风彪悍可见一斑。

    “让一让,都让开,总兵大人来了!”外围的兵士拨开人群,给刘鸿渐挤出一条通道。

    刚从关外回来的刘鸿渐满头大汗,他也不顾形象,撩起袖子擦了擦,走到高起潜尸首下的高台之上。

    “乡亲们,我是辽东镇的新任总兵,大明安国伯刘鸿渐,想来诸位已经得知了消息,昨日我辽东军大败建奴,灭敌数万!”

    “好!大明威武!打死他丫的!”底下一个壮汉,扔掉肩膀上的扁担,大声喊道,周围的民众也跟着叫嚷。

    辽东镇几乎每家都有壮丁在军中当值



第78章 三个臭皮匠(一)
    秉承着刘鸿渐的抄家精神,高起潜的大宅子被搞的一片狼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一扫而空,想来这个大宅院也能卖几个钱,刘鸿渐心道。

    院子的石桌旁背坐着一女子,一袭青衣,长发垂于身后。

    “快来见过我家大人!”阎应元跟在身后吆喝了一声,他也是见这女子可怜,想着自家大人整日里忙于军事,家中连个女婢都没有,于是便动了小心思。

    明朝的风气如此,不止是商贾,即便是读书人也以纳妾为荣,自家大人年纪轻轻便贵为伯爷、总兵,还是锦衣卫的扛把子。

    中庸有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来把刘鸿渐当做知遇恩人的阎应元眼见这女子不仅生的俏丽,还识字,若跟了大人,不仅女子有了归宿,大人也……,嗯,真是两全其美。

    “小女子见过大人!”女子回首见阎大人身前站立着一身着蟒服的男子,心中便知这位就是阎大人所说的贵人,惊讶于其年轻的同时也忙福身行礼。

    “嗯,你是哪里人士,又是因何沦落至此”刘鸿渐看了一眼这一身青衣的女子,此女子虽面色有些憔悴,但依然掩盖不住其丽人般的面容。

    刘鸿渐不禁回头瞪了阎应元一眼,这不是搞**嘛,阎应元急忙躬身作揖,以示尴尬。

    女子名曰杨雪,乃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世居辽阳,后来建奴兴兵,其父便带着一家人来到宁远城,以开粮铺为生,但之后宁远也落入贼手。

    不得已其父又拖家带口入了关,虽颠沛流离,但好在其父经商还有些积蓄,在辽东镇过的也还不错。

    可后来不知怎地被高起潜看中,高起潜位高权重,以其父乃建奴奸细为由,强行送进大牢,其兄为了打通关系,变卖家产,最后也被高起潜命人乱棍打死。

    其父听闻此事悲痛欲绝,在牢里寻了短见,高起潜遂把杨雪掠入府中。

    高起潜身为太监,府中已有三名妻妾,太监行不得男女之事,纳妾也只是为了光耀门楣。

    高起潜把她关押在一间小屋中,每日里软磨硬泡,但杨雪性格刚烈,誓死不从。

    最后高起潜也失去了兴趣,但其妾却屡屡刁难杨雪,每日里以侮辱、打骂杨雪为乐,这一关便是三个月,直到被平头哥阎应元所救。
1...2021222324...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