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或许完成这次任务后最轻的处罚也是降职处理了吧,说不定还会被免职。
也不知前线大军如何了这么寒冷的天气简直是要人命,他的手下有不少人手都被冻得开裂了。
“头儿,你猜猜看,那什么乌索利耶城还会有人吗”千户官张六喘着粗气没话找话道。
自从出了大明的地界儿,大军遇到的所有城池几乎都化为焦土,也正是这个原因大军一路上并未遇到敌军阻挠,甚至走上数日连个人影都见不着。
张六还记得运粮队到达库伦城当晚的情景,那日正值黄昏,但见库伦城上空飞着无数的乌鸦,乌压压一片。
这些乌鸦个个吃的肥呼呼的,张六还调侃说今岁不仅大明收成好了,就连这鸟都能吃上个饱饭。
可一行人到了城边才发现,库伦城已经化为焦土,城内外都烧得黑乎乎的,有老兵抓起地上沉积着的厚厚的黑灰闻了闻没说话。
有新兵反复询问,这老兵才扯着嗓子吼了一声,是烧死人形成的骨灰
有大胆的士兵从断墙处入城溜达了一圈,出来后连酸水都吐了个干净。
城中到处都是烧的不成人形的尸首,这正是乌鸦最好的食物,虽然不少尸首都坏掉了,但乌鸦本就喜食腐肉,不少尸首被啄得只剩骨头,两眼空洞的吓人。
当晚五千多人的运粮队士兵集体的没有吃晚饭,因为根本吃不下,就那么城边随便凑合了一晚上第二天便直接开拔。
也是从库伦城开始,补给队一路上但凡遇到没人的城压根就不进去,所以刚才冯升只大军就在城外休息,仅仅是因为城墙可以抵挡一部分寒风。
“少废话,赶紧去督促后边人,莫要掉队了。”冯升没工夫扯皮,直道。
“好咧,唉,您也是,反正已经误了期限,这误一天也是误,误两天也是误,您着什么急呀”张六一边发着牢骚一边驱马朝着后头奔去。
“元大头,一顿吃三碗饭偷懒哪次都有你,粮食早晚被你给吃光了,赶紧给老子推车去”张六呵斥着一个坐在马车上偷懒的老兵道。
粮食被吃光不是空话,此番运粮队总共从大同府运粮六万石,这本是前线十万士兵一个月的口粮,但奈何路途遥远,五千人、一千四百多辆马车人吃马耗的就有将近一半。
元大头也很无奈,他早年当兵伤了腿,腿脚不便,好在是他这匹马比较壮实即便不用他来推也完全拉得动,但他懒得跟长官解释,闻下了马艰难的开始推车。
当晚运粮队在乌索利耶城外扎营,张六估计的完全没错,乌索利耶成果然也是一座死城。
“大人,咱们已经长途跋涉了将近两千里了,如果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向到达切尔诺格至少还得十天。”千户官孙贵端着碗稀饭递给冯升道。
“哼,误了行程即便到了那切尔诺格,也不见得能寻到王爷。”张六吸溜了一口粥道。
“眼下紧要之事还不是粮食,而是那八万套棉服,王爷出征很少向朝廷要粮向来都是就地解决,但棉服不行啊”孙贵又道。
“谁不急谁是龟孙,但急又有什么用马车本来就重又能跑多快”张六瞪着眼睛道。
他家原来是军户,多亏刘鸿渐才卸下军户的枷锁,对于安国郡王张六是既敬重又佩服。
只是他有点搞不懂,朝廷打北边的游牧民族向来是赶跑了就撤兵,像安国郡王这般一怒之下跑那么远的还是不多见。
也不是没有,当年成祖皇帝五次远征盟古,只是最后也没能灭掉鞑子。
“不能再拖了,我等个人前途是小,前线将士们的性命最重要,从明日起大军每日只允许休息两个时辰,务必在十月前将棉服运抵前线”
冯升坐在一边一直没说话,但所有人都清楚冯老大一旦发了话就等于盖棺定论。
可一天休息两个时辰实在是强人所难。
“头儿,咱们手下的兄弟干的都是体力活儿,一天休息两个时辰,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呀”张六哀嚎道。
休息两个时辰只是理论上的事儿,这两个时辰包括扎营和吃饭,虽然不少士兵为了多休息会将过程不断的简化,甚至于连帐篷都省了,三人共享一辆马车就凑活着眯一会儿。
大军从过了库伦城以后就不断的缩短着休息时间,从四个时辰到三个时辰,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现在若是再缩短,这么严寒的天气张六担心有人受不住。
“莫得抱怨,前线的士兵在拿命战斗,咱运粮兵也同样应该拿命来运粮,你身上还穿着棉服,你可知道前线士兵穿的什么
喝了粥就赶紧睡,莫要浪费时间”冯升说完便将众人驱逐出帐篷,随即倒头便睡。
扛着ak闯大明
第第860章 朱慈烺很蛋疼
天才本站地址s
以刘鸿渐为首的远征军忍受着西西伯利亚的寒流一路向西,漫长补给线上的运粮队同样在争分夺秒,几乎是同一时间,远在三千里之遥的朱慈烺也很蛋疼。
御驾亲征、开疆拓土、活捉罗刹国皇帝固然让朱慈烺的声望在朝堂上威风凛凛。
特别是在民间,内厂的番子们到处发传单,迅速将朱慈烺的丰功伟业传播到了大明各地,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颂赞大明之军威。
凭良心讲朱慈烺每天听东厂的人传来各地夸他的消息着实爽了好一阵儿,倒是也满足了他压抑已久的属于一个初生牛犊的虚荣心。
但是爽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银子花的跟流水似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刘鸿渐曾经对他说过,但朱慈烺现在才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西征罗刹是他与刘鸿渐共同的主意,朝臣们虽然有怨但也迫于二人的强势选择了妥协,但打仗是要花钱的,朱慈烺刚回来没多久,户部尚书张天禄就开始给他算账,是真的算账,算大明今岁税收和支出。
真怀念打仗的那些日子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唉,也不知道刘卿现在如何了,朱慈烺想着想着似乎重又回到了两个月前的日子。
“陛下,陛下”庞大海站在一边小声喊道。
“哦,张爱卿刚才说什么”朱慈烺回过神儿来发现朝臣们都大眼瞪小眼的盯着他,而张天禄手里抱着个账簿面色有些不愉。
“陛下,国库现存银只剩一千八百多万两,简之,若朝廷按照目下的支出速度,太仓银将在半年之后告罄。”张天禄合上厚实的账本道。
“什么只剩这么点了半年前不是还有六千多万两的吗”朱慈烺眉头一皱道。
你瞧瞧,这是人说的话吗
这话若是让崇祯大叔、亦或是他的大伯天启、爷爷泰昌、曾祖万历听到估计都会大吃一鲸。
万历老爷子往各地大肆派遣税监、矿监,折腾了一辈子也仅仅是勉强维持,若是四处再闹个灾国库仍旧还要跑老鼠。
只不过吃完惊老祖宗们肯定要撩起袖子揍朱慈烺这瘪犊子,特么的一年花掉五千万,有这么败家的吗
他说完话发现朝臣们表情都很奇怪,甚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微微摇了摇头,刚才张天禄林林总总的将今年的支出说了一遍,很显然,朱慈烺一句没听到。
于是乎张天禄又翻开了账簿。
“陛下,可能刚才臣说的有点快,臣再复述一遍。
今岁工部共支出现银两千六百四十余万两,用于建筑各行省的新官道,也就是水泥混凝土官道。”张天禄抬头看了一眼朱慈烺解释道。
“另外就是各府县新式学堂的建造、黄河大堤加固、以及宫殿翻修等其他事项。”
这事儿朱慈烺知道,大明耗资颇巨、贯通南北的第一条主干道刚修完,刘鸿渐就建议修各行省之间的主干道。
用他那句话说,上百万工人散起来容易,再聚起来可就难了,还不如趁着这批工人技艺日渐成熟,趁热打铁多修几条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此朱慈烺也是点了头的。
还有科举改制的问题,二人商议、朱慈烺下旨要在各行省建立一座综合性的学府,科目要涵盖工学、理学、医学以及原有的儒学,刘鸿渐将之称之为大学。
户部出银子、工部出匠人,各省建造一座综合性大学、各府则建立一座中学,各县则建立规模比较小的、针对某个学科的萌学。
这番大阵仗银子肯定花得跟流水似的,朱慈烺心里自然有了点逼数,恍惚了一下示意张天禄继续说。
“另外就是军械所的研发支出、赏银、匠人工人的工钱等,今岁共计支出现银一千两百余万两。”
张天禄说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朱慈烺问话,若是朱慈烺有异议,他马上就会将银子具体都花在哪儿了说得明明白白。
但朱慈烺并未深究,大明军队能有如今的雄风,除了严格的训练外靠的就是更先进威力更强的火器,而这些都要归功于军械所里夜以继日搞研发的工匠。
而军械所目前的摊子铺的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就是一个国家财政支撑的军工、研发集团,上到火炮、火枪的研发与迭代,下到新发明例如拖拉机、橡胶、自行车林林总总的项目足有几十个。
除却关乎军国大业的火器制造由军械所负责外,民用产品军械所只负责研发,技术成熟后的量产则交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西山商合,而西山商合负责交税。
之所以军械所还要研发民用产品也是没办法的事,大明上下最优秀的匠人全都聚集在军械所,靠其他地方的匠人自己来搞工业革命估计等到他死也看不到,将图纸散播到各地又不现实。
所以大明只能竭尽全力的搞教育,培养出一批思维新颖、敢想敢做的信任出来。
刘鸿渐也曾经跟朱慈烺说过,军队只靠勇猛不畏死不行,要有先进的火器,火器靠科技,科技靠教育,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肯定会很大。
教育和科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代人、三代人慢慢的培养,而他们将是未来帝国的根基、柱石。
所以,这笔支出也是没毛病。
仅此两项一年就花了将近四千万,烧钱,绝对是烧钱,朱慈烺好像看到刘鸿渐将大明国库辛苦赚到的钱一车一车的往外拉,他还无能为力的那种。
“最后一笔大的开支就是目下朝廷正在与罗刹国、荷兰国进行的战争了。”张天禄接着道。
他甚至都没有提官员们的薪俸,因为与这三大支出一比,官员们的薪俸就有些不够看了。
尤其是今年的战争,在张天禄以及大多数官员来说一直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在这些儒学集大成者的官员们看来,大明只需要守住固有的疆土就完全可以了。
毕竟儒学讲究的就是个礼,打仗更是讲究个师出有名,向刘鸿渐这般行为在他们眼里无异于入侵,这与儒家的本意是相违背的。
大明富有四海,有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再加上本地的小麦、稻谷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过上太平日子。
可当今天子和安国郡王却偏要谋求什么海洋,还与罗刹国、荷兰国同时交战,真是没事找事儿闲的蛋疼。
“户部必须保证安国郡王以及远征军的补给,要不打任何折扣,朕再说这最后一遍”
朱慈烺闻丝毫不马虎,直接站起来瞪着户部尚书张天禄道。
s昨儿腰疼进了医院,今儿吃着止疼药更了一章,明天继续,所以你们不要离开我呀,我也在努力呀,以后别人再问我有什么突出,我就可以正儿八经的告诉他们,我椎间盘突出,身体又喜提新病一枚,难受。
第861章 南北二炮(第一更)
十万大明将士在前线拼命,如果朝廷连补给都无法保证,那才真教是让人失望,朱慈在这一点上不打一点马虎眼,这是他的父皇给他的忠告。
忠告之一就是竭尽所能的将手中的利剑擦亮,这利剑就是军队,给将领以恩德、给士兵以优渥,皇帝方能无往不利。
且不说西征罗刹本就是他的首肯,他是万不能让刘鸿渐在补给上吃亏的,如果事不可为他会毫不犹豫的将刘鸿渐调回来,他想象不到如果刘鸿渐没了大明以后将如何走。
“陛下,补给线太长了,足足有三千里而且如果安国郡王继续往西打,这补给线还会继续延长。
大明开国三百年从未打过一场补给线面前三千里的战争。”张天禄叹了口气道。
虽然有政见上的隔阂,但张天禄在军国大事上也还能分出轻重,当然他知道以目前他的能力想给刘鸿渐玩阴招还不是对手,是以在补给上也算是用心。
奈何补给线太长,从南方调集到大同,再转运北海或者新疆距离都不短,出了两地再往西还是战乱地界,每次出国界必须派遣更多士兵防备。
再加上北境严寒阻碍了运粮队的速度,最近两个月共有两千多个运粮队士兵被冻伤,深夜里还遭遇到数次狼群的袭击,以至于十万石军粮运抵前线沿途消耗者十之五六。
“你就说今岁军费共支出多少吧!”朱慈听了张天禄的解释,仍旧不为所动。
“回陛下,共计支出一千一百万两,其中七百四十万两乃是大明各地一百一十万陆军、水师的粮饷、军饷、装备等。”
张天禄说到此连账本都不翻了,很显然他对目前大明的军队支出耳熟能详。
全部驻军的粮饷、军饷是七百四十万两,也就是说剩余的三百多万两就是西征罗刹的费用了。
几个月时间就消耗掉三百多万两,而且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这对只剩一千多万两存银的国库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况且朝廷的支出可不止是军队一块。
“税收呢”朱慈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
“回陛下,截止目前国内共征收商税两千四百万两,关税由于受荷兰国封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支出多于收入数倍,这是很严重的财政赤字。
朱慈又沉默了,他在龙椅前来回走了好几圈似乎在想办法,同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敢多言。
“庞大海拟旨,新宫殿立即停止建造,旧宫殿也停止修葺,朕今年的皇袍也不用购置,皇宫里的一切开支全部削减,所省出来的银两用于军队。”朱慈皱着眉头道。
“这……”朝堂上的大臣左右看看都有些吃惊,他们似乎觉察到了熟悉的味道。
但是只满足军队还是不够的,新式学堂和军械所的支出也不能省,但是哪里还有银子呢
朱慈仍旧在动脑筋,他看了看朝堂上的大臣们,突然想到了个好主意。
“先不聊这些糟心的事儿了,诸位爱卿最近都过得如何,家中可都能衣食无忧”朱慈突然露出个仁慈的微笑,看着众臣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