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闻言站在最前列的张天禄等人身子一哆嗦。

    但是其余的臣属却没有回过味儿来,还当是皇上是在关心他们温饱。

    “回禀陛下,自前两年朝廷给官员们加发俸禄,臣等虽说不上锦衣玉食,但一家人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谢陛下关心。”后排的一个员外郎弯腰鞠了一礼带着笑意道。

    上次加薪对官员们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尤其是那些为官清廉的官员,朝廷发的薪俸足可以让一家人过得不错还有盈余了。

    这官员说完立即就有其他不明真相的中级官员附和,不多时朝堂内就满是对朱慈的盛赞声。

    “唉!诸位爱卿倒是衣食无忧了,朕现在只担心前线的将士能否吃饱,他们在罗刹国拼命,朕却连补给都供应补上,朕每每想及此,这心里就痛,隐隐作痛!”朱慈和适宜的捂住了胸口。

    张天禄与程志翻了翻白眼,心说早知如此,内阁首辅李邦华、次辅韩郁自然也心知肚明但却并未言语。

    朱慈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其他臣属若是还明白不过味儿来,那就真是对科举制度的侮辱了,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很尴尬。

    “启奏陛下,古语有言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臣愿捐出本月薪俸以及家中余银共两万八千两,以解陛下燃眉之急!”

    中极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史可法当即出班奏道。

    史可法自从进京入了内阁后本性展露无疑,其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能力与远在广州府的黄道周不相上下。

    只要让其看到、听到哪里有知法犯法的官员、或者其他不公之事,史可法立即就会发起攻击,以至于不到半年时间史可法就得了个新外号史大炮。

    与远在广州府的黄道周合称南北二炮,由于二人从来不捕风捉影弹劾的官员也确实有罪,再加上二人都是某人提拔,朝臣们也是惹不起就躲,二人方能蹦到现在。

    “史爱卿这话就不对了,这不是朕的燃眉之急,此是朝廷、是大明的燃眉之急,不过史爱卿能有这般觉悟,真是让朕宽慰呀!”

    朱慈冲着史可法露出个迷之微笑并纠正了他的语病。

    “是臣考虑不周,谢陛下提醒!”史可法抱拳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二人一唱一和的诠释了什么叫君臣一心,这让其他臣子们心里就像吃了老鼠屎般的难受。

    史可法退下后朱慈便不再说话,而是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们,似乎在等待他们的表示。

    气氛更加尴尬了。

    “臣愿捐三万两,以供朝廷解燃眉之急。”次辅韩郁出班奏道。

    韩郁说完,首辅李邦华迟了一步才发言。

    “臣愿捐一万两。”

    “臣捐两万两。”

    “臣捐八千两。”

    ……

    到底是京官,再加上不少老大臣本就有些积蓄,在史可法和首辅、次辅的带动之下,各官员自发的根据自己的职位和家庭情况开始报上自己的数额。

    同一时间站在御座后头的庞大海握着毛笔奋笔疾书,这写下来的可都是银子呀!

    “如今大明财政危急,朕与诸位爱卿更应该荣辱与共,朕意,暂将天下百官薪俸减半,一直持续到财政宽容后吧。

    退朝!”

    朱慈满意的下了御阶,而后昂首挺胸的出了皇极殿。

    ……




第862章 你不懂(第二更)
    朱慈确实很开心,他为官员们的觉悟感到骄傲,因为募捐这事儿他的父皇搞过好几次,但效果都不怎么好。

    暂停修葺宫殿、削减皇宫开支也是朱慈能想到的为朝廷省银子的方式,之所以有朝臣们感觉到了熟悉的味道,是因为这事儿崇祯一直在干。

    朱慈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钱不够花了那就省着点花呗,他又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现在想想忆苦思甜呀!

    同时这也是一直以来朱慈向他父皇看齐的方式,崇祯帝当年穿着打补丁的皇袍朝,吃的更是粗茶淡饭。

    父皇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朱慈如是心想。

    只不过如果此时刘鸿渐在这儿,肯定要气的给这厮一个糖炒栗子。

    什么玩意儿怎么还越过越回去了是新衣服穿得不得劲儿还是鲍鱼熊掌不好吃

    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有两个,要么开源,要么节流,而崇祯父子都选择了后者,也就是节俭。

    刘鸿渐活了两世,他从来都不认为节俭能解决穷的问题,如果是他在这儿,那肯定是要大举开源的旗帜。

    至于怎么开源,那肯定是出去抢呀!

    养了那么多的军队,还实打实的发军饷、发装备,为的是个啥

    军队不打仗战力还会慢慢削弱,所以就应该没事多出去浪,然后抢点东西、签订点合、捞点油水,反正欧罗巴那边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是朱慈意识不到这些,他还沉浸在自己的小聪明里怡然自得并不可自拔。

    朱慈下了朝便回到了乾清宫,正是深秋时节,朱慈脱下皇袍打算换常服,庞大海识趣的取来一套崭新的常服就要伺候朱慈穿衣。

    “这套新的留着过年穿,去将去年的旧衣服取来,朕要穿那件。”朱慈想了一下道。

    既然打定主意要削减开支,那肯定要说到做到,还要做表率。

    穿旧衣服他突然没心思处理奏疏,在皇宫里溜达着溜达着就溜达到了秦贵妃所在的景仁宫。

    秦贵妃挺着大肚子正坐在亭子里赏秋景,几个宫女端着果盘侍候在两侧,才两岁的朱和坪在奶妈的搀扶下吃着点心。

    “有了身孕怎的还四处乱跑”朱慈不悦的坐在秦贵妃身边宠溺的道。

    自从秦贵妃不再与皇后陈氏内斗,朱慈也轻松了下来,虽然他本来就十分喜欢秦氏,而很少去皇后所在的坤宁宫。

    “天气又不冷,整日坐在屋子里太闷了,皇今日怎么得空来看臣妾”秦贵妃没有起身行礼,而是嘟着嘴瞥了一眼朱慈道。

    “唉,你们妇道人家不懂男人的痛,朕现在也发愁呀!”朱慈从奶妈手里接过朱和坪,将其抱在怀里道。

    削减皇宫开支自然也包括后宫,他这次来是要提前给后宫的老婆们打好招呼,皇后那边他倒是不担心,毕竟陈皇后本来就很识大体,朱慈主要是提醒秦氏。

    秦氏仗着朱慈的宠溺在后宫用度一向很奢侈,甚至在景仁宫里加了些皇后才能布置的违禁物件,但陈皇后并未向他主动提及此事,朱慈也没太当回事。

    秦贵妃见状马问朱慈为何事犯愁,朱慈自然将削减皇宫用度的事说与她听。

    “朝廷的事儿怎么还影响到咱们的生活了皇,臣妾倒是能吃苦,可肚子里的孩子呢还有你的儿子朱和坪呢”秦贵妃不满的道。

    “这不是特殊时期嘛!又不是一直削减,等刘卿回来了他自然有法子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朱慈也觉得有些愧疚,仍旧解释道。

    “哼,什么事儿都要靠你那刘卿,皇你自己什么时候能真正的独当一面呀!”秦贵妃意有所指的道。

    整个后宫里除了朱慈的生母周太后以及懿安太后,也就秦贵妃敢如此对朱慈说话,关键是朱慈还就吃这一套,不仅不生气,还觉得秦氏是性子直、是为他好。

    “嘿嘿,朕跟刘卿还是差不少呢,想当年父皇都指望刘卿,朕自认在处理政务不如父皇,这有什么好比的。”朱慈笑道。

    “这事儿臣妾知道了,以后臣妾会注意的。”秦贵妃闻言愣了一下道。

    虽然跟安国郡王只见过寥寥几次,但次安国郡王对她说的话还历历在目,她心里清楚,即便是将她与后宫内的妃子绑在一起,在朱慈的信任也敌不过一个安国郡王。

    只要朱慈的心还在朝政,只要安国郡王还在,她就必须顺着来。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之所以生完朱和坪才半年秦贵妃就又怀孩子,就是因为刘鸿渐的那句,若想以后孩子承继大业,那就多生几个吧。

    朱慈如今已经有十二个孩子,其中五个皇子,七个公主,也就意味着太子会是五个皇子之一,如果她再生一个皇子,那么几率就会更高。

    “还是朕的爱妃懂礼,朕亏欠你们娘俩了,待以后财政宽松了朕必会好好的补偿你们娘俩儿。”朱慈信誓旦旦的道。

    他相信只要他的刘卿回来,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因为向来都是这样的。

    “呸,怎么是娘俩儿,臣妾肚子里的难道不算吗”秦贵妃揶揄道。

    “是朕疏忽了,和坪过了年就三岁了,朕听闻刘卿在西山搞了个私塾,专门教他的那几个孩子识字,朕想着等明年开春将和坪和和坷也送过去,与他的孩子一起识字。”朱慈想了想道。

    “皇若想教孩子识字,大可以在宫中啊,朝堂那么多大臣,如果听说皇要给皇子们找老师,不知道有多高兴呢!”秦贵妃不太理解的道。

    大明的皇子向来都是在宫里接受有才能的大臣们的教育,即便是需要侍读也多是从亲王、郡王家里找同龄的孩子还充当。

    何曾有过让皇子去外边跟别人一起读书,且不说西山距离皇宫足足有二十里路,真那样的话,岂不是皇子成了侍读了吗

    这有违祖制呀!

    “你不懂!”朱慈不屑的道。

    ……



第863章 至少曾经拥有过(第三更)
    在这一点上,朱慈确实是发自内心的鄙视,他甚至都懒得与秦贵妃讲原因。

    想让安国郡王将孩子送到宫里给他的儿子当侍读,门儿都没有!

    朱慈心里清楚的知道刘鸿渐是什么脾气,也算是跟着父皇和刘鸿渐好几年,他到底是明白了点味道来。

    在他看来,安国郡王并不是讨厌繁琐的规矩、厌恶勋贵,如果非要去形容一下的话,可能在他看来,他的孩子并不比皇家的孩子差吧。

    如果刘卿不想,即便是他以皇帝的身份来压迫,估计也没有丝毫的用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所以朱慈压根就没想过召刘鸿渐的孩子来宫中陪读。

    而朱慈又十分看重自己那些孩子的教育,这也得益于刘鸿渐的言传身教,良好的教育才是孩子的未来,家庭如此,国家也如此。

    既然无法让安国郡王的孩子来宫里接受教育,那么何不自己找上门来呢

    他可不信刘鸿渐会拒绝,也不信刘鸿渐不想法子努力去教,最重要的是,倘若他的孩子能从刘鸿渐那儿学到哪怕一半东西,就足够继承祖宗的基业了。

    至于祖制,大明若是一直遵循祖制早就亡了,安国郡王若是遵循祖制,那他就不是安国郡王了。

    所以送皇子去接受安国郡王孩子一样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这一点他并不打算跟皇后以及秦贵妃商量,而是自作主张。

    从景仁宫出来,朱慈又晃悠到了坤宁宫,陈皇后见皇上来了自然起身行礼,朱慈摆了摆手自顾自的坐在了屋内。

    朱慈同样对陈皇后说了削减皇宫用度的事,他知道陈皇后自然不会有异议,陈皇后一直都是这样,不争不抢、恬静如斯。

    “朝廷有难,宫里自然是节省一点好,臣妾知晓了,容后便知会宫里的下人们。”陈皇后温柔的起身来给朱慈揉捏肩膀。

    “臣妾虽然没什么能耐,但缝缝补补的还是会的。”陈皇后发现朱慈身上已然穿着去年的旧衣服,她不了解情况,心疼的道。

    “没有那般严重,顶多几个月时间,待刘卿凯旋了,问题就差不多能解决了。”朱慈有些不耐的道。

    他只是下旨削减宫中用度,但并没有想穿打补丁的皇袍,对于刚满二十岁的朱慈来说,他觉得那样太丢份儿了。

    可是安国郡王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半个月前有消息传来说大军攻下了罗刹国重镇切尔诺格,之后便没了消息,这让朱慈心里十分的不安稳。

    眼见了入了十月,再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了,他突然有些后悔当初听从刘鸿渐的建议回宫了。

    相比于宫内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他觉得去前线打仗来得更刺激。

    “哦对了,近日你可与郡王府有过来往”朱慈道。

    刘鸿渐出征在外,朱慈除却保证大军的补给外,能做的就只有知会陈皇后多与刘鸿渐的夫人走动,和适宜的表达下对她们的关切。

    他身为皇帝又不好老往郡王府跑,而陈皇后向来与郡王府的夫人们关系好些,所以朱慈方有此问。

    “上个月孙姐姐曾着人送来两只烧鹅,说是府上厨子做的,臣妾还给皇上送去一只呢皇上忘记了”陈皇后想了想道。

    “你没事也可以出宫去走走嘛,天天窝在宫里有什么意思西山还是挺好玩的,恩,外头一向比宫里好玩。”朱慈随口道。

    宫里虽然宫殿林立,在外人眼里是威仪的所在,但在一辈子住在宫里的朱慈来说,还是外头的风景更美些。

    “这……不合规矩。”陈皇后有些迟疑。

    身为皇后,母仪天下,她不仅要做朱慈众多妃嫔的表率,做事还要看两宫太后的意思,她觉得两宫太后是不希望皇后经常出宫的。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人立的,当然也能改,此事朕容后便与母后说,你勿需在意。”朱慈不耐的道。

    前线许久没有传来消息,他有些担心安国郡王,而远在西山的郡王府里,郡王府的家人肯定也是心里不安稳,刘卿是为大明征战,作为皇帝、甚至兄弟,他有责任照顾好郡王府里人的情绪。

    “臣妾知晓了。”陈皇后软软的道。

    “和坷哪儿去了”朱慈一路走来并未见到自己女儿,便问道。

    “半个时辰前被昭仁带到她殿里玩了,她还想出宫去郡王府玩,不过臣妾没同意。”陈皇后道。

    身为后宫之主,陈皇后做事需要看周太后意思,这是礼节,而其他人若想出宫,首先就得经过皇后的同意。

    “这个丫头,性子越来越野了,以后看谁能降得住她!”朱慈恨恨的道,可说完他的脑海里马上又浮现出刘鸿渐的身影。

    唉,女大不中留呀!朱慈不无恶意的想,估计也就刘卿能镇得住了。
1...285286287288289...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