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四千大西军分成四股,扛着云梯分别向着四面城墙冲去,而留守后方的大西军至少还有数千人。

    &nbs




第199章 最后的白杆兵(二)(为盟主 听叶飘雪 加更1)
    同样苦苦支撑的还有西城的的马万年,他身上披挂着乃父的银甲,手执着一杆长矛,站在城头上不知所措。

    这是马万年第一次上战场,好在城头的白杆兵皆是久经战阵,不需他多言便自行的守卫着城墙。

    手中的白杆握的都冒汗了,马万年终是没有勇气上前迎敌。

    昨日那般在祖母面前请誓,如今就好像自己啪啪的打着自己耳光,火辣辣的疼。

    “宣抚使大人,城头箭羽无眼,请宣抚使大人去箭楼吧,那里安全些。”

    西城由于背靠大山,攻势想比其他三处相对弱些,一个白杆兵见自家少宣抚使呆立当场,好言相劝道。

    白杆兵们都知道他们的少宣抚使没上过战场,是以也没有人嘲笑,毕竟对于一个没有见识过战场血性的年轻人来说。

    说是一回事,真正的经历又是一回事。

    宣抚使大人能稳稳的站在城墙上,已经让不少人吃惊了,事实上再勇武的士兵,第一次上阵杀敌也大多吓的双腿发颤。

    这没什么可丢人的!

    士兵拉扯着马万年想把他扶到箭楼,冷不丁一支箭羽从城墙下划着抛物线射来。

    “大人小心!”躲闪不及,士兵手上用力一把把马万年推倒,自己却中了箭。

    “啊——”箭羽竟射中了士兵的左耳,整个箭头都已没入耳郭,鲜血瞬间从耳中冒出。

    马万年被这一声嘶嚎惊醒,手忙脚乱的把士兵拖入了箭楼。

    “兄弟,兄弟!”马万年用力的晃动着怀中的士兵,士兵挣扎了两下便没了动静。

    马万年摘下银盔,伸出右手照着自己的脸上来了两个耳光,把箭楼里的士兵吓了一跳。

    “大人,您这是为何”

    “是我害了他,是我……”马万年喃喃道。

    说完他戴上银盔,起身欲出箭楼。

    “大人,您第一次上城墙,贼军攻势凶狠,您还是呆在箭楼吧!”士兵拉着马万年的手臂劝道。

    “马家世代英良,我马万年纵是身死城墙,也不做孬种!”身后士兵的死让他心中极为痛楚。

    也许这便是失去袍泽的感觉吧,马万年再不迟疑,甩脱箭楼中士兵的劝阻,捡起地上的白杆长矛冲了出去。

    “艾将军,这些土家兵甚是顽劣,小的们都累了,咱们明日再战吧!”一个刚从战场退回的大西军将领气喘吁吁的对着艾能奇道。

    “龟儿子,我八千精兵攻掠一个小县城,竟然四天没攻下来,本将军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格老子的,就你丫累,城墙上的那些土人更累!”艾能奇上去就是两个嘴巴子,把部下打的没了声响。

    “传令,全军压上去,老子的督战队呢,但凡有后退者直接射杀!天黑前一定要给本将军把此城攻下来!”

    艾能奇气急败坏,此番进攻,他是偷着跑来的。

    打下城池还好,若是损兵折将还无功而返,他几乎可以想象干爹张献忠得知后的后果。

    ——轻则重打四十军棍屁股开花,重则这将军怕是当不了了。

    历史中,张献忠向来喜怒无常、暴虐不堪,大儿子见了他没打招呼,直接能被他一刀砍了。

    以至于征战数十年,张献忠竟然杀了七八个儿子,好几十个妃子,到头来只能靠着四个干儿子东抢西掠。

    艾能奇是了解自己的干爹的,好在他向来得宠,命想来是丢不了。

    但这也够他郁闷的了,这石柱就好像他艾家的克星。

    克死了他的胞弟,克死了他的儿子,如今又想克死他。

    大西军余下的六千多士兵一窝蜂的又重新把石柱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三哥,佐明那边快撑不住了!”趁着大西军撤下的空当,秦拱明从南城赶来。

    &nbs



第200章 意料之外(为盟主 听叶飘雪加更 2)
    城外战火连天,同样一夜未眠的秦良玉左手执着龙头拐杖,右手握着一柄宝剑,站在马家先祖的灵位前,灵位下首乃是她的夫君马千乘。

    “马家先祖在上,夫马千乘槽糠之妻秦良玉百拜,今大西贼军犯我石柱以三日有余,奈何良玉无能,石柱兵少将寡,如今已不堪征伐。

    良玉三位甥侄、并马家贤孙马万年皆已上城墙拒敌,贤孙虽幼然血气方刚,定要为圣上尽最后一份忠,请先祖原谅良玉擅自作了决定。

    然若石柱不可守,良玉不惜此身,定当以此剑谢罪!”

    秦良玉站在灵堂前喃喃的说道,她的头发已然花白。

    “老夫人,饭已经做好了,您就吃一些吧!”马府的一个丫鬟端着一盘子轻轻的呼唤道。

    “退下吧,老身不饿!”秦良玉挥挥手道。

    从马家灵堂出来,秦良玉想着中厅走去,她虽年逾七十,步履却格外稳当。

    时光飞逝,再往前数四十年,在她还年轻的时候,夫君马千程体弱,为圣上出征时,多是由她带领白杆兵。

    一杆白色长矛,一袭红盔战甲,战马飞驰,往返于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的贼将丢盔弃甲。

    从战场回来,马千乘多是像英雄般迎接她,待她不若槽糠,反若知己。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所有的一切终将烟消云散,秦良玉思绪万千终于回到现实。

    “赵管家,城墙上战事如何了”到得中厅,秦良玉坐于堂前,询问马夫管家赵良任。

    “回禀老夫人,哨骑来报,大西军虽攻势迅猛,但三位将军并宣抚使大人皆死战城头,目前城墙无虞!”赵良任拱手道。

    “好,再去探,每隔半个时辰,来报与老身知道。”秦良玉把宝剑放在桌边说道。

    “是老夫人。”

    “老夫人,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还请老夫人注意身体,用些膳食吧!”赵良任本已转身打算出去,但又突然躬身说道。

    但见秦良玉沉默不语,只得转身离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直到得傍晚城外仍传来打斗喊杀声,秦良玉但觉煎熬,再也忍不住,起身拿起宝剑便出了马府。

    天已经黑了,秦良玉执着拐杖向着城边摸去,还没走到城边,但见三两个白杆兵从城墙方向跑来。

    “老夫人,守住了!守住了!”白杆兵本来便是回府中报讯的,见老夫人在此,也没顾上询问便下跪道。

    “可是贼军退了”秦良玉面上并异状,她活了七十了,死战、硬战什么没见过。

    “前方可是秦良玉秦老将军”还没待兵士回话,后方传来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

    少倾从夜色中走出手执佛尘的太监,身后跟着两排卫士。

    “老身正是秦良玉,不知公公何处而来”秦良玉疑惑。

    “秦良玉接旨!”太监不多言,直接从袖袍中取出圣旨展开道。

    “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秦良玉接旨!”石柱已至如此,不会有哪个浑人前来消遣她,秦良玉不疑有他,跪下接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石柱宣抚使马千程妻秦良玉,世代代夫镇守其地,数十年来,历经平播、平奢、援辽、剿匪等诸多战事,功勋卓著,朕老夫人年逾七十,仍思为大明尽忠守则、克土于敌、不骄不馁,扬我大明军威。

    敕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加封太保,并总督川蜀、湖广、江xi、贵zhou四省军务,是为西南总督。

    朕闻老夫人其兄、其夫、其子侄皆为大明血染疆场,是以夙夜思之,寝卧不安。

    朕多年来,于石柱马家多有忽视,此是朕之过,然我大明疲敝于此,朝廷历经艰难,朕自顾不虞,望老夫人体谅朝廷维艰,再度出山,为朝廷解忧!



第201章 共赴国难
    秦老将军敬启

    吾大明安国候刘鸿渐是也,久闻秦老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交,本候不胜荣幸。

    秦氏一族满门忠烈,秦夫人更是不让须眉,为大明东征西讨,四十余年矣

    大明朝纲不振、贪宦横行,以致报国之英烈饮恨荒野,此朝廷之过也

    自天启皇帝中道崩殂,大明之积弊已若脱缰之烈马,非圣上不为也,实非人力可御也

    然圣上亦夙夜忧叹、呕心沥血,今十又七年矣

    圣上,披之以旧年龙袍,食之亦不见荤腥,大明之国本、之公主亦是如此,省之银钱皆用于军需,此是为本候亲眼之所见也。

    圣上如此,实为华夏千年之稀见,亦为历朝帝王而汗颜。

    本候所言,非炫耀圣上之德也。

    秦氏一族饮恨疆场,不得朝廷之封赏,本候闻之亦填膺义愤,此非圣上之过夜,实为佞贪宦之所为也。

    所赖圣上幡然而悟,聚贤臣而诛不法,朝纲矣愈见乾坤,圣上重又励精图治,以期亡羊补过矣。

    本候年轻才薄,得圣上器重,而托之以大事,一年有余矣,然自知粗鄙无知,恐托付不效,伤圣上之心,而废大明之基业也。

    是以本候向圣上力荐庐州府之虎山黄得功字,重庆府之秦夫人为宣辽、西南之都督,希冀二位怜我汉人之江山旧土,而忘旧之怨仇也。

    今大明之患,虽北有建奴汉,南有匪贼军阀,但若二君同心同德,京城有本候侧应、有圣上专断,亦不足为俱也

    至于武昌之戕贼,秦夫人当择重镇而据守,静观其变可也,若不出本候之所料,两月之内,武昌必有事变,到时秦夫人可择机而入。

    军中之事,全权于秦夫人行事也,西南监军,护国侯王承恩之门下也,势必不扰秦夫人军令。

    而武昌之事,上谋则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具体行事,本候不多言矣。

    秦夫人当以四万京营为根基,以朝廷百万太仓银为倚重,征兵十万,以待后用。

    秦夫人与虎山一南一北,众志而成城,如此大事可期矣。

    若夫人有任何建言,皆可书信于监军,他自会通传于本候。

    汉人之江山、百年之基业,幸与二君协力、共赴国难。

    是为至盼。

    手此敬颂

    大明安国候刘鸿渐谨启,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二夜。

    书信很长,写了好几页,足见刘鸿渐对秦良玉、对川蜀的看重,南方为大明根基,断然不能乱。

    秦良玉看完书信久久不能回复,刘鸿渐的信与崇祯的信还不同,若不是他力荐,崇祯必不会重新启用一个土官。

    是以崇祯的信必然不会讲太多朝廷里的况,而刘鸿渐的信就很简单了。

    先说明大明如此,不是皇上昏庸,而是朝臣太坏,继而说明一下崇祯的惨状,博得秦良玉的同,事实上这方面刘鸿渐倒是说的全是大实话。

    然而,刘鸿渐还是太不了解秦良玉了,他想多了。

    就算朝臣再欺瞒、圣上再昏庸,只要朝廷需要她,只要有黎民在遭外辱欺凌、只要她秦良玉还有力量,她必然不会推辞。

    卢象升如此、孙承宗如此、孙传庭如此、黄得功如此,她秦良玉亦如此。

    只是刘鸿渐这信写的太过了,真真切切,竟把秦老夫人感动的落了泪。

    要知道崇祯的信都没有这般大的感召力

    “汉人之江山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秦夫人喃喃自语。

    “安国候真乃大明之栋梁也,与之相比,老真是羞愧难当,羞愧难当呀”秦夫人以袖拭去眼角的泪。

    “让魏公公见笑了,石柱今一战、损伤惨重,老要去城头看看,魏公公不若随老一同”

    “谨遵秦老将令”来之前王承恩就对魏良书再三嘱托,到了这边一切听从秦老夫人的。

    &



第202章 兵发夔州城
    什么叫流年不利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看看大西将军艾能奇就知道了,石柱之战不仅未得寸功,别说蚀把米了,裤衩子都丢光了。

    若不是白杆兵无力再战,京营不熟川地地形,外加上夜色的掩护,艾能奇能不能跑的出石柱地界都是一说。

    连夜行军折腾了一晚上,艾能奇终于带着两千残兵败将来到了自己的驻地。

    这下惨了,干爹交给咱的一万兵丁,这才几天,就没了六千,这下可如何交代

    艾能奇手里端着一个粗瓷大碗,咕咚咕咚饮下一阵烈酒,还没待躺下休息一番,就听到军帐外一阵响动。

    艾能奇还以为是白杆兵追过来了,拎着鬼头刀就冲了出去。

    “圣旨到!艾能奇将军是哪个”一个操着川蜀口音的太监高举着圣旨来到艾能奇的军帐前。

    这太监第一次出来传旨,眼见一个大汗拎着刀张牙舞爪的跑出来,差点被吓尿。

    ‘大西皇帝’张献忠宫里的太监除了一部分是从周边强抓来的民夫外,另外一部分便是打仗时不出力的兵丁。

    跟着张献忠攻打城池时,凡是被他捉到胆怯后退的士兵,皆被他阉掉做了太监。

    把人家强行阉掉,还放到自己身边伺候自己,天底下也只有张献忠敢这么干。
1...5657585960...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