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户部尚书倪元璐老迈的声音中似乎有着隐忧,如此大幅度的减免赋税,我朝当属首次,国库固然有些余银,可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当各地百姓享受惯了减免税赋的优待,等再次征收时肯定又是一片哀嚎,大骂朝廷昏庸无道的声音也定会四起。
倪元璐说完还不忘看了一眼在烤火的安国候,这馊主意,都是他出的。
“倪大人,蝇头小利而已,我朝税务的八成皆取自税粮对不对”茶水很快烧好了,刘鸿渐提溜着茶壶先给崇祯满上了一杯。
“是的侯爷,有八成五。”户部尚书主管天下税赋、户籍、民政等诸多事项。
如果按照后世,只尚书一人便身兼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后勤处处长等等,没有个好记性还真不干不了。
“那剩下的一丢丢,想必来自商业税喽”刘鸿渐转了一圈给每个老大爷都添上了茶水坐回了原处。
“是的侯爷,剩余的来自盐、茶、榷货等。”倪元璐如实说道。
“据我所知,前宋时岁入已达七八千万,就是比咱大明疆土更小些的南宋岁入也有六七千万,咋的,到我大明就变成了四百万两了
倪大人,可否为本候解惑”
刘鸿渐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百姓贫苦无地可耕,士子多田而不用纳税,商贾多财而三十税一,甚至一百二十税一,形同虚设。
到头来大明的财政被一群苦哈哈的百姓供养,这朝廷能撑到现在没破产倒闭已经是奇迹了,事实上,在他刚来到这片土地时,大多数大臣已经打算破产重组找新董事长了。
这个问题极为尖锐,他就是想看看这位掌管全国税赋的户部尚书,到底站在哪一边。
“侯爷,茶盐两税在我朝初年曾占很大比重,但后来私盐、私茶泛滥,朝廷忙于剿匪无力处置。
而我朝又有优待商贾的祖制,朝廷当前所征榷货税额,仍然是按照太祖皇帝时的税额,以宝钞而三十税一。
然宝钞在我朝早已不再通用,朝臣对此讳莫如深,只微臣与皇上又独木难支,是以……”
倪元璐不愠不火的例数税务弊政以及自己和皇上的无奈。
虽然他跟崇祯提过这个弊端,但也仅仅是提过,这议程自从提了上去,便没了回音。
原因也很简单,大伙都不支持,别说其他部门,就是他户部,底下的侍郎、主事都对此事极力反对。
拖到最后便不了了之,大家该干嘛干嘛,只要不加征税务、不收商税,一切都好说,反之,那就等着干架吧!
这是一股极大的阻力,从京官到地方官,再到各地的士绅、商贾,包括朝廷勋贵、部分武将,如果所有人都反对。
你是户部尚书又如何你是皇帝又如何
倪元璐没好意思说,去岁整个云nan省仅征到茶税八两,四省征到茶税十二两,而两地税课司局的薪俸等消耗加一起是四百二十两。
这特么的什么鬼,本来财源滚滚最富有的税务部门,竟然还要朝廷倒贴钱
“其他几位大人如何看呢”刘鸿渐好整以暇,这倪大爷看来是主张加征商税的了。
但其他几人呢内阁这几位大爷如果不能拧成一股绳,岂会是天下诸多文臣的对手。
“臣等皆听皇上的。”税赋征收向来是个老大难,搞不搞得好,都是里外不是人,好在有户部在上面顶着,他们就不用做这个出头鸟了。
得,事不
第193章 仁义是个屁(为盟主 枫林晚箫 加更 2/5)
二月的阳光毫无暖意的从南斜的天空普照皇城,一排小黄门和一并宫女低着头行路,领头的小太监向着刘鸿渐见礼。
从乾清宫出来,刘鸿渐有点心事重重,不知从何时起,刘鸿渐再也不复刚来到这里事,混吃等死的念头。
大概是从皇上在朝堂上流下眼泪那次吧,唉,这个大叔,真可怜!
现在,本官也很可怜!
刘鸿渐晃了晃头,不再多想,向着端木宫而去。
“太子殿下最近在做些什么”刘鸿渐刚进去,就见太子朱慈烺的大伴儿庞大海迎来。
“回侯爷,千岁爷这几日除了去文华殿听读外,一直在摆弄一个圆圆的东西,千岁爷说是地球仪!”庞大海自然知道安国候与太子爷的关系,显得格外亲切。
“这小子,还挺上进!”刘鸿渐随口说道。
刘鸿渐随口之言,把庞大海吓的大惊失色,喊千岁爷这小子,怕不是活腻了吧!
还没待他出言提醒谨言慎行,安国候已经大踏步向着书房走去,唉,罢了罢了,这人儿咱也惹不起,庞大海摇了摇头,甩了甩拂尘跟着进了屋。
端木宫内书房内,当门小厅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下联:一窗昏晓送流年。
书架前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放着各种名人法帖,以及好几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各式毛笔。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青花瓷大盘,盘内盛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西墙上当中还挂着一大幅孔子讲学图。
太子朱慈烺正手持着地球仪,对照着大明绘制的地图,一一对比查看着大明的周边邻居。
“千岁爷,安国候来了!”庞大海小声提醒道。
“刘师傅,快来帮本宫瞅瞅,这个弗朗机本宫在地图上怎么找不见”朱慈烺见刘鸿渐来了,满面喜色。
他还是无法习惯使用地球仪,毕竟天圆地方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你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假的,不仅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大明都是圆的。
虽然朱慈烺知道安国候不会骗他,但仍是耿耿于怀,毕竟他的多位师傅都是如此教他,而只有这个最年轻的师傅说地是圆的,这可怎么办,到底该信谁的
于是他只好拿出礼部制作的粗略版世界地图,对于刘师傅送给他的这个叫地球仪的东西,开始研究到底哪个更靠谱。
“弗朗机嘛,本候闭着眼睛就能找到。”刘鸿渐走到案前,指着西班牙、葡萄牙那片地方说道。
大明版的世界地图,把整个欧洲画成了一团麻花,粗略的不行,你能找到才遇到个鬼。
“弗朗机只有这么大点吗本宫见我朝的许多火炮都叫弗朗机炮,还以为弗朗机是个很大的国家,至少像大明版大。”
“殿下,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不能单单看领土的大小呀!当然领土大自然是有优势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军队以及军队的装备和纪律,哦,还有战船!”
“那我大明的战船如何”朱慈烺追问道。
“殿下,大明没有水师!”还战船,呵呵。
“我听庞大伴儿说郑芝龙郑都督便是我大明的水师都督,手底下有很多战船!”朱慈烺看像庞大海,庞大海咧着嘴点点头。
“殿下别搞错了,郑都督是有很多战船,但那是他的,不是大明的!”郑都督家里还有很多银子呢,那跟你老朱家有毛线关系。
这厮就是一军阀而已,你指挥他干一件他举手之劳、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他还奉你的诏,但你若让他跟弗朗机、跟荷兰海军死磕,你看看他听不听
那是人家海外拼杀半辈子赢下的家底儿,跟大明没啥关系!
“这……,那咱
第194章 宋大爷也是穿越者?(为盟主 枫林晚箫 加更3/5)
朱慈烺不同于他爹崇祯,虽然也是接受的儒家教育,但十几岁的年纪正处于叛逆期,天生对教条主义心存抵触。
崇祯的思维已经固化了,而朱慈烺还有救,这也是刘鸿渐为何跟朱慈烺说这些的原因。
朱慈烺才是大明的未来啊!
在端木宫里吃了顿便饭,又与朱慈烺聊了会儿,刘鸿渐便打道回府。
他没有直接去侯府,而是直接去了锦衣卫衙门。
锦衣卫目前的监察范围已经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外,而锦衣卫指挥同知梁阳照例每日坐班锦衣卫,处理来自天南海北的锦衣卫们传递来的各种消息。
“老梁,最近有啥紧要消息吗”刘鸿渐进门便道。
刘鸿渐身着一身裘皮大衣,把一众锦衣卫官员吓了一跳。
“大人来了,下官正打算去府上找你呢,辽东那边刚传来消息!
满清正在集结大军!至少有十万!”
梁阳眉头紧皱,刚接到消息时,他也是被惊的差点把茶杯扔了。
“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嘛,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刘鸿渐倒没有特别吃惊,除夕的时候那个孛罗赤已经给大明敲响了警钟。
而他派黄得功去守宣辽,本就是为了暂时抵御住这次进攻,老黄久经沙场,相信守个一年半载应该没啥大问题。
“还有其他消息吗”刘鸿渐沉思道,看来得加紧生产遂发枪了,说不定几个月后就得用上了。
“另南方传来消息,左良玉部有异动,似乎是内部出了问题。
然后就是京营的四万士兵已经如期到达石柱,秦良玉部已经接洽!”
“嗯,这倒是个好消息!”刘鸿渐道。
有了这四万生力军,外加朝廷拨付的大批银两,想来秦老将军的处境会好很多。
至于那左良玉部的异动嘛!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这厮肯定是病重了,用不了多久便会上西天。
“老梁,你速去写一封书信传于秦老将军,让她密切注意左良玉部,待左良玉部归西,寻找时机攻伐武昌。”
左良玉,一群匪帮矣,没了老大,肯定军心涣散,这是个时机,也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大人!”梁阳应允。
“嗯,没别的事本官就告辞了,哦对了,这些消息速速进宫禀告皇上。”刘鸿渐交代完便匆匆离去。
他要去一趟军械所,北边和南边都不太平,说不定啥时候自己还得提刀上战场,所以遂发枪的生产必须加快速度,必须给士兵们留出训练的时间。
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要交代给宋大爷。
宋应星在军械所待的这段时间,已经彻底的融入到了这个大集体中,他所学甚杂,对诸多行业皆有造诣,每日里去各个工坊巡视、指导便成了家常便饭。
毫无疑问,他喜欢上了这里。
“大人来了!”宋应星见刘鸿渐前来,赶忙行礼。
“宋老不必如此,遂发枪造出来有多少支了”刘鸿渐问道。
“大人,已经打造出来八百多支!”
“这么多!”这才过去七八日,按照舒尔茨跟他说的进度,一天顶多能造出来二十支,这让刘鸿渐有些吃惊。
“是啊大人,老夫观这些匠人们皆是一人打造一支火枪,虽然他们熟练度都有所提升,但还是太慢。
是以,老夫给他们分配了任务,做燧石的专门做燧石,做枪杆的专门做枪杆。
然后把这些零件交给专门的人来组装,速度提高了好几倍!”
宋应星捋了捋胡须,漫不经心的说道。
嗯刘鸿渐吃惊的看着宋大爷!
这宋大爷难道也是穿越者
连他一时都没想起的分工合作模式,怎的被一明朝老大爷给想到了
后世工厂之所以产量极高,除却先进的机械外,分工合作成流
第195章 定装纸壳子弹(第五更,为盟主 枫林晚箫 加更4/5)
黑火药,配方主要有硝石、硫磺、木炭,经过合理配比,人工搅拌均匀、炼制而成。
而黑火药的威力大小,与三种物质的配比息息相关。
火药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更是汉人对这个世界的一大贡献,自晚唐发明,到宋代成熟经过几百年的实验和实践,黑火药配比已经成为定制。
但此时的火药配比并不是所谓的一硝二硫三木炭,而是硝石占比百分之八十、硫磺和木炭各百分之十。
事实上经后世多方实验,现代黑火药的最佳配比是硝石百分之七十五、硫磺百分之十、木炭百分之十五。
“大人,在下对火药有些研究,咱们军械所里有专门的火药生产工坊,在下可以带大人去看看!”
宋应星很谦虚,毕竟火药的配方早已固化,略微有些军事研究的匠人大都明白。
火药工坊建造在整个军械所的西南角,墙外便是一大片荒地。
火药的制作虽然已经被严格步骤,但为了安全考虑,还是远离了东南方的民壮聚居区。
火药工坊空间不大,只有十几个匠人带着类似口罩的东西在忙活,屋子里充斥着硝石难闻的味道。
匠人们见二档头和大档头联袂至此,一时有些局促。
“不用紧张,你们忙你们的,本官就是来看看!”
见几个正在配置火药的匠人一慌神儿,竟然把一斗子黑乎乎的东西撒了一地,把刘鸿渐吓了一跳。
这特么可是黑火药,你小子能不能用点心,本官可不想交代在这儿。
刘鸿渐走到用于混合三种物质的炉子旁,见匠人以秤杆分别取三种物质称重,便拦住了他。
“给本官称硫磺一两,木炭一两五钱,硝石七两五钱,混合。”刘鸿渐对称重的匠人说道。
匠人自然不敢怠慢,马上重新开始称重,等了大约半刻钟,刘鸿渐想要的黑火药已经配置好。
刘鸿渐取过两个大瓷碗,从原有的黑火药中取出约有一两的样子,又从新配置的黑火药中取出同样的分量。
宋应星不知道刘鸿渐为何私自更改黑火药比例,毕竟火药的配方比例早已成定制,如果有更合适的配比,先人早就提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