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你就如何”周皇后气坏了,她这个弟弟,从小就没让人省心过,偷鸡摸狗,偷奸耍滑,那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
“我……我就去找咱娘,咱娘去的早啊……”
“放肆!你们丢人还没丢够吗”要是常人,遇到这些无赖,要么上去揍一顿,要么就干脆躲开,你若真与他们理论。
只会把自己压低到跟无赖一样的高度,最后徒劳无功后,发现还是揍一顿比较爽。
 
第209章 崇祯也土豪
从乾清宫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最后一抹夕阳洒落在紫禁城的宫殿上、御道上,把人的身影拉的老长。
几只老鸹在大殿顶上呱呱的叫着,为这寂寥的傍晚平添了几分凄凉。
刘鸿渐走在御道上,心情略有些惆怅。
说实在,这一年来他自己都感觉自己心境变化很快,从先前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现在身上扛着这么多的差事。
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是有些自豪的,但自豪之余,突然又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危险啊!
要整顿军户制度、要征商税、要重新丈量土地。
只此三大关!就足以掀起腥风血雨。
要与士族为敌、要与奸商为敌、要与勋贵为敌!
似乎除了穷苦的什么都没有的老百姓之外,所有的人都是敌人。
皇上若能坚定的与他站在一起,那还好说。
如果这些势力全部向皇上施压,皇上撑不住倒戈,那自己岂不是里外不是人
还要面对所有人的怒火,甚至那些无知的百姓也会受有心人误导,最后自己反而成了天下公敌
我为何要这么做我的靠山又在哪谁才是我真正的臂膀
刘鸿渐皱着眉头想着诸多的问题,迷迷瞪瞪的便来到了乾清宫。
都到了晚膳时间了,不过东暖阁里依然隐约传来声音,想必还在议事。
得了通报刘鸿渐走近暖阁,宽敞的暖阁里,依次坐着内阁的诸位大佬,阁老们自然不知道安国候为何此时会来暖阁。
除非是火烧眉毛的事,或者是来蹭饭的,这就是安国候在所有阁老心中的印象。
“竖子,听闻你砸了嘉定伯的铺子”宫里的事,只要崇祯想,就没有能瞒得过他的。
“是啊,皇上,不过是他嘉定伯先砸的咱家的铺子,就咱们那个军械所你知道吧
就是大明皇家军械所,您可是有股份的!”刘鸿渐也不管崇祯能否听懂,一股脑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完。
最后还不忘强调了崇祯是军械所的股东,嘉定伯砸军械所的铺子,就等于是砸了皇上的铺子。
“好了,你来此有何事快说,朕这边还忙着呢!”崇祯有些不耐的瞪了刘鸿渐一眼。
这尼玛是家事,家丑不可外扬知道不,为了这点破事,在内阁里说真是成和体统,全然忘记了话题是自己引出的。
“皇上,今日微臣被皇后娘娘责问,关于被皇庄以及陕xi、山xi推广土豆番薯之事,娘娘担心北方依然如去年般大旱。
微臣思之,也是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以想与诸位同僚商议一下,如何应对可能持续的干旱!”
看来皇上也没把老丈人太放在心里,刘鸿渐终于略微感到点平衡。
大明近三百年,皇后大多是平民、或者书香寒门、基层官员出身,这也算是朱重八留下来的祖制。
凡太子正妃、皇后、驸马皆在此列,皇室不与勋戚世家联姻,大抵上也是为了防止像唐朝一样的外戚干政。
但从平民里找,质量就难免有些参差不齐。
就拿周皇后来说,当然,周皇后的德行肯定是没的说,但她老爹和弟弟就值得商榷了。
想来崇祯也没少被这两位闹腾,是以才露出如此表情。
“嗯,这也是朕近日思虑之事,诸位阁老都说一下意见吧!”崇祯也不知到底是不是真的思虑到了此事,面无表情的说道。
几个老大爷各自嘚吧嘚,大致的意思是要么多准备赈灾的银子,要么多从郑芝龙那边买粮食,还有江南的漕运等等。
喋喋不休了得有一刻钟,眼见着外面天都黑透了,这么讨论起来也没个头,刘鸿渐烦躁的不行。
现在朝廷有银子了是不是花起来开始大手大脚了是不是把银子都给了郑芝龙、以及南方的士绅,然后呢,求他们施舍
&n
第210章 伴君如伴虎
暖阁里自从有了刘鸿渐免费赠送的煤球炉子,老臣们在暖阁议事时再也没有裹过棉袍打哆嗦。
倪元璐也再没有因为受不了炭火味儿而咳嗽过。
崇祯坐在主座上,喝了口茶,但就是不说话。
内阁几位大爷垂首端坐在桌前眼观鼻、鼻观心,也不知是在静等崇祯发话,还是在偷偷打瞌睡。
刘鸿渐最受不了这几个大爷明明心里有疑问,但就是不说!还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还有皇上,你不是要宣布事儿吗,快宣啊,宣完本官还等着回家吃饭饭呢!
“朕打算自明日起,重开东缉事厂,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李云魁任东厂提督。”崇祯宣布完又端起了茶碗目光微微看着内阁的反应。
内阁还能有什么反应,此事之前就已经有所耳闻,如今估计大部人选都已经选好了,这基本就等同于板上钉钉了,他们又能如何
自上次鸿门宴之后,新组建的内阁成员心里都门儿清,变天了,谁不听话谁回老家!
而且反正他们又没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身正不怕影子斜,家里穷的叮当响,你想怎么查怎么查,这大概是几位阁老的心理活动。
只不过如此这般,便更坐实了朝臣们对纸糊内阁的诽谤。
是啊!他们清廉,但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清廉。
如今好容易锦衣卫收拢了缇骑,不再在京城满城晃悠,结果又弄来个东厂,还让不让人好好贪腐了
内阁带头给皇上当龙腿子,让皇上重开东厂,这还得了这不是让皇上背千户骂名吗文臣的忠义呢气节呢
皇上他们不敢骂,但内阁你都不跟我们站在一个阵营了,不骂你,骂谁
首辅郑三俊几乎可以断定,这消息如果明天传了出去,后天朝堂上的奏疏肯定满天飞的指桑骂槐、含沙射影。
“皇上,东缉事厂的厂公怎么不是王公公,这个李云魁是哪个”
之前不是说好了吗,重开东厂,厂长由王承恩领衔,怎么又突然改成李云魁了
等等,这厮的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眼熟
靠,不就是刚才坤宁宫里,皇后娘娘身边站的那个、皮笑肉不笑的大叔吗
“这李云奎本是内宫监掌印,办事甚得朕的心意,前日已被朕调往司礼监,朕认为李云奎来提督东厂正合适,诸位爱卿觉得呢”
崇祯没有回答刘鸿渐的问题,反而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皇上圣明,臣认为此事可行!”几位阁老皆是拱手同意。
既然都已经决定重开东厂了,那这厂公是谁便不那么重要了,反正肯定是某一个太监。
“皇上,这东厂负责督察百官,可谓位高权重,关乎着百官们的声誉,厂公之职马虎不得呀!”见几位阁老也不言语,刘鸿渐有点着急了。
如果王承恩提督东厂,依王承恩的性格,至少不会为了铲除异己而乱来,但换一个人呢
这你妹的,一个一个装哑巴,如果新任厂督是那个皮笑肉不笑的李云魁,总有你们倒霉的时候,到时候有本事别来找本候!
“皇上,这不行啊,厂公最好还是应该王公公来……”刘鸿渐见崇祯默不作声,忍不住又道!
“住口!厂公之事岂容你来置喙,皇宫之事外臣不得插手你不知道吗”崇祯皱着眉冷言道。
这几日崇祯在宫里总听到一些关于安国候的闲言碎语,这让崇祯很不爽,让他觉得是自己对这小子太过放纵了。
而李云魁伺候在皇后身边也有十几年了,从未出过任何事,很是得周皇后的欢心,再加上……
“王大伴儿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唉!”也不知是后悔刚才话说重了,还是单纯为王承恩的身体而叹息,见安国候呆在当场,崇祯又补充道。
“是了皇上,是我多嘴了,臣不该如此,还请皇上容臣告退
第211章 帝王无情
第二天一大早,刘鸿渐便起了床,他穿了一身便服,提着一盒早已准备好的补品上了马车。
他要去看望他的老战友王承恩,这个为了大明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老太监。
王承恩居住在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一排建筑群中,由于他地位颇高,又得崇祯信赖,是以单独拥有着一处院落。
“王老哥,兄弟来看你了!”刘鸿渐进门便亲切的道。
王承恩是护国侯,他是安国候,论年纪王承恩足以做他的爷爷。
但宫里不这么论,王承恩是太监,刘鸿渐能以兄弟相称,已经让病榻上的王承恩极为感动了。
王承恩看来是真的快撑不住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嘴唇干裂一脸的灰气。
这个曾经为大明镇守城墙、闯军猛攻都面不改色的太监,此时身边只有一个年约十几岁的小黄门。
太监不像常人,就算是死了身边也有后人陪着,太监最凄凉处便是死前是一个人,死后亦无颜面见泉下父母。
而大太监更是如此,你地位高了又如何
大伙儿都知道你快不行了,都在等着你赶紧死去,好把位置让出来!
“安……安国……候来了,坐…吧!”王承恩努力的挣扎了一下想起身相迎,但没有成功。
“老哥哥你快坐好吧!都是自己人还如此见外作甚!王老哥身子感觉如何了”
刘鸿渐赶紧上前,边扶着王承恩坐下边把身下的枕头放在其身后,亲切的说道。
小黄门从外面端过来一个茶壶,放于桌前,给刘鸿渐斟了一杯。
刘鸿渐接过茶杯,又递给了王承恩。
“唉,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喽,侯爷,鞑子最近有什么动静没”王承恩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顿时感觉说话轻松了一点。
“王老哥你都这样了,还想着那些外虏的事,真是教朝廷里那些鸟大臣汗颜呀!
前阵子得到探报说,鞑子去岁征了不少兵,不过宣辽那边有黄老将军镇守,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王老哥莫要挂怀,还是专心养病吧!”
刘鸿渐知道王承恩挂念大明安危,如果不跟他说一下,估计老公公会一直放不下心。
唉,这也太寒酸了。
皇上啊皇上,这可是为你流过血的功臣啊,你就算给了他侯爵的恩赏,但王承恩无儿无女又有什么用,还不如你来探望一下来得实在。
“侯爷啊老奴有预感,你定是能帮助万岁爷成就大事的人,有你在,老奴走了也放心呐!”
其他人或许不明白,但是王承恩却知道这一年来谁的功劳最大、谁的能力最强。
“王老哥谬赞了,小弟此番来,还有个疑问,那个李云魁是个什么样的人”刘鸿渐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绕是他再不想掺和宫里的事,可这些仍然还是要搞明白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内宫监的李云魁吗听小喜子说他已经被万岁爷调任到咱司礼监任秉笔了。
想来等咱家去了,这掌印太监的位子就是他的了!”王承恩久居宫墙之内,自然对宫里的人了如指掌。
“这个李云魁对下属极爱面子又有些小肚鸡肠,不过对皇后娘娘和万岁爷都是极为忠心的,咱宫内的爷们,没有孬种!”
王承恩这句话倒是说的极为硬气,原因也很简单,早在一年前,那些怕死的孬种都被他清理干净了。
“昨日皇上突然宣布李云魁任东厂提督,让本候有些惊讶,本候觉得小喜子倒还不赖!但皇上似乎对本候生了间隙!”
在王承恩面前,刘鸿渐一点也不托大,反而把后者当做一个忘年的至交好友,有什么说什么。
在刘鸿渐看来,或许现在这个李云魁能衷心的为圣上办事,但那是头上一直有你老王压着。
如果没有了你的掣肘,东缉事厂督查百官,等于是在天下万千官员头上悬了一把刀,如此大的权力,如果心术不正,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侯爷乃真性情,但这在帝王之家,是行不通的。‘
帝王无情,他可以对你施恩,可以百
第212章 一腔好心喂了狗
第二日晌午,乾清宫内。
刚下了朝的崇祯坐在御座上批阅着成堆的奏疏,一旁侍候着的秉笔太监李云魁哈着腰给崇祯磨墨。
“王大伴儿啊,今日安国候怎么又没来上朝”崇祯奏疏批累了,放下毛笔下意识的道。
曾几何时,崇祯身边侍候的一直是王承恩,这一晃便是十几年过去……
“万岁爷,安国候爷今日告了病假,是以没来上朝。”新任秉笔太监李云魁对于皇上的口误,一点也没有生气,如实的答道。
“嗯,也是,是朕准允的,这小子!”崇祯端起茶碗喝了口茶道。
他对自己的口误并无一点内疚,反而因为想起安国候那小子,嘴角略微上扬了一下。
“不过万岁爷,昨日老奴得了信儿,说是安国候爷曾来宫里探望过王公公,还在里面呆了许久,至于谈些什么,老奴便不得而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