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杀死汉奸军!”战阵中近三万士兵齐声怒吼。

    京营周边其余十二万正在训练的新兵,也被滔天的喊杀声所震撼,他们其中有三万人将在几天后出征。

    “此次出征,当令行禁止,本官不管你们是新兵也好、老兵也罢,我的部队没有孬种!

    临阵后退者,杀之,弃之荒野!

    不止如此,这些逃兵将被记录花名册,传回关内、传到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父母亲属将为之蒙羞!

    他们不配为我的兵,不配魂归故土、更不配大明给你们的这身军装!

    但是,勇敢杀敌者、战死者,大明也必然不会亏待于诸位!

    此次出征记集体军功,杀一人者累赏银一百两,杀百人者累赏银一万两,杀万人者累赏银一百万两,没有上限!

    战死者,不论多远,本官保证必将你的骨灰带回到京城,你们不会寂寞,你们将入大明帝国英烈祠,英烈碑之下,皆是大明之英灵,你们将与之一起,接受天子、百官、万民的祭奠!

    你们的父母将得到五百两银子的抚恤,并且他们将终生免除所有税赋,他们将为你们感到荣耀!”

    刘鸿渐声音高亢,言辞激烈,把所有人听楞。

    杀一人一百两,这在大明前所未有,大明军功赏银最高者戚家军也,也不过是五十两。

    现在,他们的这次的赏银,直接超越戚家军的一倍!

    即使是战死,五百两的抚恤




第248章 不破建虏誓不还
    山海关在京城正东偏北,从西山大营出来,近三万骑兵在刘鸿渐的指挥下,过清河店一路向东,部队到达京城内城以北元大都旧址健德门外。

    二月的最后一天,天气已然是乍暖还寒,阳光正好,铁甲粼粼,一路逶迤。

    “大人,前方似乎有情况看样子,似乎是……圣上!”已经是子爵的常钰身着一身甲胄从前队跑来通报。

    “我去看看!”刘鸿渐示意身后部队放慢速度,自己则骑马向着健德门而去。

    健德门外不知道多少年没这么热闹了,崇祯身着常服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身后则是太子朱慈烺兄弟三个,就连坤兴和昭仁都来了。

    对于崇祯的出兵决定,朝臣大多十分不满,但他们连着吃了几次亏,这次反倒是没了声音。

    下了早朝早有密切关注着西山大营的东厂番子报与崇祯,崇祯本来是没打算给刘鸿渐送行的。

    但不知太子朱慈烺从何处得了消息,请求去送一送自己的‘老师’,崇祯便临时起意,带着几个孩子一众侍卫出了城去。

    这要按照以往,莫说出内城,连出个皇城那些个大臣们都要哭诉,说什么外面不安全,有损天子威仪之类的屁话。

    现在他先内城都出了,这些个臣子也没见谁蹦跶出来,朝臣和皇上好像陷入一个及其微妙的变化。

    就好像回到了大明开国之初,臣子不敢再对着皇帝指手画脚,因为指手画脚的人都回家卖红薯了。

    想在朝廷里呆着,就乖乖的听话,好好的做事,你想要的名声朕都可以给你。

    崇祯很喜欢这样的状态,十七年了,他直到现在才有了点做皇帝的乐趣。

    “咳咳——”在皇宫内院里呆的久了,出去吹了会儿冷风,崇祯帝又开始咳嗽起来。

    “父皇,您不该出来的,儿臣就是好几日没见刘师傅了,正好顺便给刘师傅送送行便可。”朱慈烺赶紧关切的给崇祯拍拍后背。

    崇祯一边咳嗽冲着朱慈烺摆摆手,并未言语。

    “万岁爷,您喝口汤药压一压吧!”李云魁从身后随行的太医手里接过一个小碗。

    自从去岁入了冬,崇祯便落下这咳嗽的毛病,一直喝着汤药调理,病情却时好时坏、时轻时重。

    崇祯接过药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尽,药很苦,但是崇祯帝一点没感觉,他经历过更苦的日子。

    由于喝的快,崇祯蓄着的胡须上沾染了不少汤水。

    “父皇,擦嘴!”年纪最小的昭仁挣脱姐姐的手,从自己胸前掏出一块小小的手帕,递给崇祯。

    “嗯。”崇祯也不生气,微笑着接过小女儿递来的手帕。

    “父皇,你看,刘师傅来了!”朱慈烺迎着阳光看到一骑自西边驰骋而来,定眼一看可不就是安国候。

    其身后三万骑兵更是逶迤了老长一条钢铁巨龙般的队伍。

    “皇上,臣万死,臣不知皇上在这等着……”说不感动是假的,这一年来自己虽然辛苦,但朱大叔对自己着实不错了。

    “这都是朕临时起意,也没外人,不要多礼快起来吧!”没有朝臣的束缚,崇祯也很自在。

    “刘师傅,都是本宫的错,本宫请示父皇本想自己来送送你,可谁知道妹妹们也要来,父皇不放心也就一并来了!”

    朱慈烺走上前去扶起刘鸿渐说道。

    “皇上,时下天气忽暖忽寒,您龙体欠安当好生调养身体啊!”刘鸿渐真的是感觉有点不妙了。

    他的兄长朱由校二十二岁落水着了个凉,挂了。

    他的老爹当了皇帝仅一个月三十八岁,挂了。

    他的爷爷倒是当了挺久的皇帝,但这厮连水都不划了,直接挂机。

    朱大叔今年也三十五岁了吧……

    他的爷爷挂机三十年,他的老爹是划水三十八年,他的兄长更是天天只管干木匠活儿做家具,人家干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儿。

    到了崇祯大叔这,他接下父兄留下的烂摊子时直接傻了眼,朝臣被老魏屠了个干净,剩下的大多都是老魏的徒子徒孙。

    什么一百单八将都搞出来了,当朝的首辅都是老魏家的人。

    但是大叔很能干,每天几乎只睡两三个时辰,朝会也从每日一朝,变成了每日两朝……

    就这么一干便是十八年,一般人的身体谁都受得了……

    “无碍!此番出征过于匆忙,士兵们所带



第249章 疯狂的锦衣卫
    二月二十九日未时(下午两点左右),京营两万七千骑兵过榆河到达顺义,锦衣卫南镇抚司下辖一整个小旗的缇骑自山海关而来,给刘鸿渐带来了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情:

    自二月二十三日前屯城破后,建虏十数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大明。

    第一路由代善、阿巴泰统领,于二月二十四便抵达山海关,今已强攻五日,山海关岿然不动。

    第二路由阿济格、济尔哈朗统领,于二月二十六兵临蓟州镇,并对喜峰口发动猛攻,守将李杰严防死守。

    第三路由豪格、满达海统领,目前仍在西行,不知将行军何处。

    刘鸿渐命令这个小旗的锦衣卫缇骑兵分三组,继续探查建虏三路大军的最新动向。

    二月二十九日戌时(晚上八时左右),京营大军到达平谷,并在平谷中屯卫驻扎。

    两万七千大军的突然到来,把平谷中屯卫仅剩的一百个混吃等死的邋遢卫所兵吓的当场晕过去八个。

    夜半,又一队小旗的缇骑进入平谷中屯卫的京军营地。

    经探查,豪格率领的四万满蒙大军沿着宣府防线龙门所,过开平卫,依然在向西进军,沿途汉人村落多被屠戮;

    经探查,蓟州镇喜峰口战事进入胶着,阿济格所部耿仲明的汉八旗为攻城的主力,其带有建虏新制的红衣大炮两门,威力巨大,在蓟州防线城放炮的攻击范围之外既可轰击城墙。

    锦衣卫的情报之所以如此的及时和详细,少不了锦衣卫指挥同知梁阳的功劳。

    早在刘鸿渐大军出征的前四天,刘鸿渐便给锦衣卫下达了第一号军令,锦衣卫把至少八成的缇骑全部调集到北方。

    锦衣卫至少两个千户所的缇骑被直接调到了关外,关外的缇骑以小旗为单位,一个小旗加上旗官十一人,整整两百个小旗骑着战马分散在诺大的草原、辽东疆域。

    当然,刘鸿渐从来不会亏待自家兄弟,凡是自愿去关外‘出差’的缇骑,薪俸翻倍,探查到有利消息另有奖金(赏银)。

    情报有多么重要,刘鸿渐比任何人都清楚,锦衣卫这个专门的情报机构以京城锦衣卫衙门为核心,以北方边城各府为中转站。

    以代善、阿济格、豪格、京营军四方为目的,来回的收集、探查各处的情报。

    这些锦衣卫的缇骑们在辽东以东、以北四处游逛,甚至最远的都已经到达建虏盛京外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甚至有一队胆大包天的缇骑趁着夜半天黑,摸了阿济格的大营,干掉了好几个负责值夜的八旗兵。

    他们来给刘鸿渐送消息时,甚至把鞑子的人头带来领赏,刘鸿渐二话不说,按照一个人头一百两的赏银当场发放。

    这个小旗官甚至得了刘鸿渐的特别嘉奖,直接提升了总旗。

    另外一个小旗就更猛了,带队的便是锦衣卫同知梁阳的内侄梁可望。

    前屯一战,刚满二十岁的梁可望被前屯守将阎应元视死如归的战意所震撼,是以他不顾自己伯父的反对,毅然以百户官之职以身犯险。

    这个会说鞑子语的百户官竟然穿着鞑子军服深入到了代善的中军大帐,若不是老代善机警,梁可望甚至有过暗杀的想法。

    但饶是如此,他依然探查出了一个令刘鸿渐震惊的消息,建虏之所以对大明九边的布防如此熟悉,均是来自一个姓齐的商人。

    只是仿佛建虏对这个汉奸很是不屑,以至于一口一个姓齐的狗奴才,而不直呼其名,导致刘鸿渐臆测不决。

    就算这个姓齐的是来



第250章 蓟州总兵
    喜峰口位于蓟州与宽城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明景泰三年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

    喜峰口关左右高崖对峙,地势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北上通辽河,向西经遵化和蓟北重镇蓟州可直达京城。

    自古以来,这条路便是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而喜峰口关扼此要道咽喉,其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此时,屹立千年的喜峰口关,正在接受其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阿济格、济尔哈朗统领着五万强军,已经对着喜峰口关进行了连续六日的猛烈攻击。

    两门巨型的红衣大炮,在喜峰口关城放炮的射程之外喷吐着巨大的铁球,铁球撞击在城墙之上,剥落更多的青砖墙皮。

    连续六日的轰击,整个关口两边已经被红衣大炮轰开了数个口子,每个缺口处都聚满了攻防双方的士兵。

    在阿济格的疯狂嘶吼下,一队队建虏士兵手执弯刀不断的冲向缺口,而蓟州镇总兵李杰亲自坐镇指挥,连续六日,没有让一个鞑子兵进来。

    双方寸土必争,这些缺口就像一张张血盆巨口,吞噬满人、吞噬蒙人、也吞噬汉人。

    这是野蛮对文明的最后一次征服。

    “总兵大人,西边缺口快撑不住了!”一个满脸鲜血的士兵从战场跑来,以战刀拄地下跪道。

    “没用的东西!大明边军的脸都让你们丢尽了!”蓟州总兵李杰铁拳紧握猛的拍在案边大怒道。

    他一身暗黑色盔甲,铁盔就放在一旁桌子上,脸上还隐约可见已经干了的血迹,左臂更是缠着白纱,血迹从白纱中渗透,端的是一员猛将!

    将士闻言低头不语,整个蓟州防线那么长,大明守军总共才不到四万,为了防范建虏还不得不分散防御各个关口。

    喜峰口关更是只有一万三千守军,可建虏……少说也有好几万,而且那两门巨炮……,照这样下去,不用明天,再有一两个缺口,这喜峰口就守不住了。

    “青山口的守军为何还没来本官昨日不是都已经下发了军令,让他们来支援吗”李杰询问传令兵道。

    “大人,他们一个多时辰前刚到便已经加入战阵,现在已经在东边的缺口与建虏鏖战一上午了!”总兵李杰下首一个文官道。

    “取我战刀来!”李杰沉吟了片刻,端起桌子上的铁盔,重又戴到头上道。

    “总兵大人,您的胳膊已经受伤了,不能……”

    “住嘴,这点伤算什么关口丢了,大家都得死!都打起精神来,随我迎敌!”李杰打断了粮秣官的喋喋不休,接过亲兵递过来的战刀便出了门。

    少倾,隶属于蓟州总兵李杰的五百亲兵集结在关口西边缺口处,他们个个身着红色甲胄,腰佩朴刀。

    这些亲兵大多身上有血迹,事实上几天以来,他们一直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责任,哪里撑不住,哪里有危险李杰就带着他们往哪里冲。

    “随我迎敌!”李杰一身披挂,提溜着战刀走到亲兵卫队前大声吼了一句。

    总兵大人向来不喜多言,亲兵们也深知这一点,好在李杰一直以来从未亏待过他们,最重要的是,他们之中没有孬种。

    前屯守将阎应元陈明遇的事迹已经传到边关,人家以六千守军困守孤城,抵挡建虏十数万大军三日,最后全部战死殉国。

    听说这事朝廷都震动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身后就是一马



第251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明军队你若是敢谎报军情,本王一刀劈了你!”阿济格猛的抽刀出鞘。

    “禀报亲王殿下,奴才不敢呀,有许多骑兵,奴才不敢靠近,但……奴才肯定就是明军。”

    传令兵被英亲王阿济格的刀尖指着鼻子,额头瞬间冒出了冷汗,但是他一动都不敢动。

    “你这狗奴才!还说没撒谎,伪明边关就这么点人,哪里来的大部骑兵”阿济格不怒反笑。

    他们自盛京出征,到现在已经半月有余,一路所过没有遇到半支明军。

    除了最近一些时日满关外跑的伪明探子,就是一些只会躲在城墙后的乌龟兵。

    伪明边军没有骑兵,其京营新军更是没有战斗力,早在一月前伪明的那个姓齐的狗奴才便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这是所有建虏高层都知道的事。
1...7172737475...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