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祖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刘归源
李长青在宴席上,说起此事,也颇为愤慨。
如今的李家已然失势,没了背后的柱国世家支撑,论权势,也就李长空在神武卫北斗司担任小旗,算能一提。
小旗只是正七品官职,虽然神武卫身份特殊,家中有人在神武卫做官,足可以让许多平头百姓不敢招惹,但面对吴家这等望族,远远不够。
“大哥,别说这话了,今日是为三叔接风洗尘,莫要扰了气氛。”
李长空眉头微蹙,劝诫道。
他在一旁,向李策之也说了不少关于李家的情况。
如今李家族谱班辈,算是三代同堂。
长字辈只有两人,便是李长空和李长青。
李长青暂代家主之位,为家族铺面营生殚精竭虑。
而李长空则是个武道高手,在北斗司身居小旗之位,也算是能给李家一些官面上的帮助。
除了两人辈分之外,下一辈,便是明字辈。
李家大多数壮年,都是这一辈的族人,譬如李长青的儿子李明府,李长空的儿子李明渊,皆是如此。
第三辈,则是肃字辈,李家的第三辈人,大都是些未成年的稚童。
当然,若算上李策之一家子,便是四辈同堂了。
毕竟,他可是比两位硕果仅存的长字辈长者辈分还高。
李长青膝下,有一儿一女,除去儿子李明府替家里打点书斋外,
第一百零八章拜会许庆师
“当然,世家望族间,争斗虽说激烈,但真正毁家灭族者还是少数。
若家族孱弱,自会寻强势家族攀附,亦或是找些同等实力的家族同盟。
虽说时有摩擦,但到底是利益之争,得了好处便会罢手,没必要不死不休。”
李长青说着,又劝李策之喝酒吃菜。
这场李家晚宴,持续到了深夜。
待到宴散,李策之早已烂醉如泥,被李长青安排到主卧下榻。
而一直利用神游手段,获取信息的李朝歌,却在祠堂若有所思。
“还真是千头万绪梳理不清啊。”
陇川府李家虽落寞,却曾是柱国世家核心分支,所以知晓的消息,远比寻常士族知道的多。
这场晚宴,李朝歌听到了很多有用的消息,对朝堂局势,也有了新的判断。
“原来......儒生策论,能够增长气运,怪不得对于朝臣待遇如此慷慨。”
他喃喃自语着,眉头紧锁。
按照李家晚宴上得到的消息,在这个世界,儒生诗词歌赋是小道,真正为朝廷重视的,只有平定天下的策论纲领。
策论纲领被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出县。
第二级:达郡。
第三级:鸣洲。
第四级:镇国。
第五级:传天下。
越是高级的策论,也越是能够增长气运的收束。
天子取士,便是为了寻文气厚重者,增长国家气运。
“儒生才子的策论,乃汇聚气运之本,其他世家望族,都是入朝为官,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而五大柱国世家,却公然和天子抢夺儒生学子,怪不得会让天子震怒,想要连根拔起。”
李朝歌思索着,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猜测。
五大柱国世家,应当也是有了某种汇聚气运的办法,才会抢夺儒生学子,和皇室公然对抗。
若将其他世家望族比作打工仔,用人才换富贵,五大柱国世家已经壮大到了自己建立平台,在王朝里另起炉灶的程度了。
天子并不针对其他世家望族,只针对五大柱国世家,显然是感受到了威胁。
柱国世家和天子最根本的矛盾,应当是气运之争。
至于这气运到底用在何处,有什么特殊妙用,引得柱国世家们不惜对抗中央,也要勉励发展,那就是最高层的隐秘了。
毕竟寻常世家望族发展力量,也只在资源,财富,权势,门客等方面下功夫。
除了皇室和柱国世家的实际掌权者外,应当没人知晓气运的用途。
李朝歌目前对气运的运用,也是一知半解。
只发现增强阴魂力量,为己身塑灵的用途。
不知这些柱国世家,和天子是怎么玩的。
“沧州余氏,阳洲赵氏,明州李氏,贺州刘氏,益州陈氏。”
这五大柱国世家,具是与国同龄,开国元勋。
早在开国之初,已是裂土封王,有封地,有私军,俨然是国中之国。
这种情况下,天子想要收回权柄,将五大柱国世家连根拔起,李朝歌觉得够呛。
经过李长青的叙述,李朝歌才彻底明白,五大柱国世家的力量庞大到了何种程度。
若拧成一股绳,这可是足以让王朝颠覆,改朝换代的力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了如今尾大不掉,天子想凭一己之力,将柱国世家铲除极不现实。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
李朝歌心中暗暗想着,天子手中无人,若是李家能趁势崛起,助天子对抗世家,日后在朝堂方面,应当会有极大受益。
“寻到本家了,迎入祖祠之后,要保佑的便不是几个子女,而是近百人的大家族了。
按照祖宗系统如今的功能,只怕对家族起不了太多助益。
不知等家族晋升,到了中品寒门,祖宗系统会不会有所变化,开拓出一些新的功能来。”
以李家对李朝歌的态度来说,将他迎入祖祠,供奉香火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一百零九章孔雀楼诗会
“我叫朱元。”
青衫男人行了一礼,便在李策之身旁落座。
眼下许先生还未到场,在座学子大都不认识,两人便顺势闲聊起来。
“李兄来自明州何处”
“离阳府。”
“巧了,我是宣武府出身。”
宣武府和离阳府相邻,说起来,两人倒算是半个同乡。
“待会许先生到场,将会带我们参加诗会,李兄可有准备”
朱元随意问道。
诗会
李策之微怔,他并不知晓此事。
“我独自过来,未曾听说过有什么诗会”
“科考学子汇聚陇川府,一同举办诗会,算是历年规矩了。”
见他不知,朱元很认真的解释道:“这一次诗会,除了我们,还有很多已被柱国世家招揽的学子。
届时,两边学子难免吟诗作对,斗上一斗。”
“我皇党学子带路的,便是许庆师先生。
而这一次柱国世家的学子在明州的导师,则是孔老庄先生。”
听到朱元解释,李策之才知道,原来不用等到科考,两边的学子晚上就得互相交锋了。
“那孔先生也算是大离文坛的大家,在士林之间的声望,哪怕相比许庆师先生都不逊色太多。
若我们诗会上被柱国世家的学子压过,怕是要给许先生丢脸了。”
听到此话,李策之心中倒没什么想法。
这个诗会,他就走个过场好了。
自己人清楚自家事,李策之对吟诗作对这方面不算太擅长。
科考也不重视这等微末小道,作为寒门子弟,自然是没这么多闲心去钻研的。
写策论经义还成,若让他去斗诗,怕是要丢脸了。
两人吃着点心,等待许先生到来,又多聊了几句。
交谈中,李策之得知这位名叫朱元的学子,也不是世家子弟。
甚至,他连寒门都称不上,从小便双亲亡故,没有亲人,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
夜里,凿壁偷光是常有之事,只为能多读些书,好改变命运,入朝为官。
“我若出仕为官,必要助天子荡平这些国柱世家,让天下寒门学子,能有真正的上升渠道。”
朱元心中理想,倒是颇有些远大。
李策之没他这般抱负,他为官,只想光宗耀祖,泽被宗族便好。
至于这人间不平事,他是没这般心气,想要改革天下的。
能管眼前亲人便好,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虽说志向不一,但两人闲聊倒是畅快。
交谈中,他还得知,朱元的学识和文思都颇为不俗。
不单是如他一般,在童生试考取了案首,而且他的策论,更被评定为达郡的档次。
早在前些天,他就被许庆师先生提前接见了,还颇受看重,所以也提前知晓晚上诗会的事情。
等待了许久,听潮楼外喧闹的声音渐消,许庆师先生来了!
许庆师身材矮瘦,容貌平凡,披着貂锦,看起来不像是个文坛大家,倒像是个寻常商贾。
虽其貌不扬,但众学子不敢怠慢,连忙行礼。
“拜见许先生!”
众人齐齐见礼,收敛杂论之声。
许先生在士林极有声望,算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之一。
若能得他点评,赞誉,一个籍籍无名的学子,很快就能名满士林。
虽说声名这玩意摸不见看不着,但若能在士林声名鹊起,日后出仕,便是一片坦途。
这般大人物,学子们怎敢怠慢
他们前来拜会,就是想着能得许先生青睐,名满士林。
“不必拘礼。”
许庆师没有落座,仅是微微抬手,态度随意:“各位都是皇党学子,若能在这次科考中举,便可出仕为官,为当朝天子分忧。”
“我亦是皇党门生,自是希望能提携在座诸位。
但老夫只提携有真才实学之人,若想平步青云,诸位还得自己有本事才行。”
许庆师很清楚这些学子想攀附的念头,很认真的说着。
&n
第一百一十章有备而来
除了一些世家望族的公子小姐,甚至陇川府许多清流名士,也受邀到场。
当许庆师带着众学子来到孔雀楼,瞧见这人声鼎沸的模样,不由眉头一蹙。
“许老。”
“许先生来了。”
陇川府许多名士清流,见了许庆师,纷纷行礼问候。
“诸位,怎么有雅兴来参加这诗会”
许庆师寒暄两句,颇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过是学子科考前的一次诗会,算不得什么盛会。
尽管有他和孔墨亲临,也应不会引来这么多名士清流前来观礼才是。
“我们都是受邀而来。”
其中一位留着长须,两鬓斑白的儒士笑了笑:“孔墨先生送信邀我们过来的,说是此次诗会,颇有看点,没准在座学子以诗会友时,能出一两篇名句流传,让我们帮着抄录颂扬一番。”
听到这话,许庆师眉头皱的更厉害了。
孔墨主动放话出去,邀这些在陇川府士林间颇有地位的儒士清流前来,用意应当是旨在提高这场诗会的关注度。
这诗会与往年不同,已分出了两方阵营,孔墨和他立场不同,如今邀人前来,特意打算将诗会的过程传颂出去,怕没安什么好心。
心中虽想了许多事,但许庆师脸上却半点未曾表露,只拱了拱手,向这些前来观礼参加的儒士清流,达官显贵们打招呼。
待到招待一圈后,他才继续领着李策之等人,踏入孔雀楼。
“这老孔带的柱国世家的学子们,怕是有备而来。”
踏入孔雀楼前,许庆师很认真的交代众多学子:“你们多注意些,莫要丢了皇党脸面。”
“许老放心,诗词一道我向来在行。”
“届时若他们要斗诗,我一首佳句,便能让他们再不敢写新诗。”
几个早准备在诗会上一鸣惊人,让许庆师另眼相看的学子,猛拍胸脯,全然不在意。
见状,许庆师也没再嘱咐什么。
孔雀楼内,共有两侧,显然是按来者排好了座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