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临高启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吹牛者
“就是不知道印什么书好卖,”莫笑安想了下,”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应该是最好卖的吧?”
勋素济说:“肯定是最好卖,但是竞争一定也激烈。印得人太多了。”
“有竞争最好――我们低价倾销就是了……”周洞天说,“一旦成了规模,我们的书籍在成本上的优势传统雕版印刷是根本比不上的。”
“其实不如印刷《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这三种书成书出版都在明代,肯定好卖。至于版本就用人民文学版的电子稿做底稿。人民文学版属于精校过得,错别字又少,印刷出来肯定轰动。”明末是个出版活跃的时代。书籍种类很多,而且消遣性的书籍开始占到书商出版销售的大头。
“《红楼梦》应该也会受欢迎的。”莫笑安说,“而且不犯忌,反正就是无朝代可考嘛。”
“《红楼梦》还是算了吧,不然有很多人要来抢着当作者了。大家都想署名了。”周洞天说,“上次我印了个《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有好几位都想来当著作作者,混个当代大儒了。”
“这是赤裸裸的盗版。”
“我看后人的作品暂时不要刊印,先刊印明代和明代以前的作品。有些清人辑录、整理的也可以刊。比如《唐诗三百首》、《全唐诗》之类。”
“你们太没有创意了!”勋素济对此不怎么感兴趣,忽然想到了好主意,“我看别得也不用印,先印个几千本色/情/杂/志之类。日本的或者香港的。白妞黑妞的也印一点,以后可以卖到欧洲去……”他咽了口唾沫,“要是觉得尺度太大,干脆印日本女优的写真集好了。就算是不露毛的写真也得让大明士庶看了直流鼻血。”
他愈发觉得自己的创意好得惊人:“这种储备元老手里肯定是海量的。再说我们有数码照相机,有电脑,有懂ps的专业人员,完全可以自己搞个自己的《阁楼》之类的杂志嘛。这个时代不是喜欢小脚女人吗?我们干脆办个《步步生莲》杂志,专门刊载各种小脚脚模的特写照片……”
莫笑安开始还在笑,听到后来要办小脚女人的杂志,不由得皱眉:“太恶心了,我一听就想吐。你还不如搞黑丝呢!为什么要迎合这种陋习?我们本来就是要革社会的命的。再说古代社会都很封建保守的,你搞这些会有多大的市场?”
“市场不成问题。要知道古典色/情/小说,大多数都出自明代――可见这个时期对这种消费是有很大需求的。小勋你的创意很好――就是有个致命问题。”周洞天说,“彩版图片印刷的技术纸张和油墨都是我们搞不定的。现在我能扫描仪加激光/喷墨打印机给你复制几本出来。大批量不行。”
勋素济有点失望,忽然他眼睛一亮:“h漫怎么样?只用线条表达就可以了!黑白线条,高明的刻工可以做雕版吧!日本人的h漫应该比较符合国人的审美趣味吧。美漫太粗犷了,而且画得是鬼佬鬼妹,明人应该不感兴趣。”
他继续畅谈对出版h漫的规划,兴致和刚才谈h杂志一般无二:“至于选材,我看一般向的就可以了――画风要唯美一点。至于触手、人外、鬼畜、sm之类恐怕口味太重,大明人士不一定有兴趣。”
“也不一定,金瓶梅里变态的玩意还是有点的,我觉得sm应该也有市场,软性的就好。”莫笑安也被勾起了谈兴,“其实bl的h漫应该市场很大。”
“大明腐女很多?”
“no,听说这时代普遍好男风啊,而且普遍喜欢长得象女人的这类美少男。bl的h漫里小受画得比女人还女人,肯定能投大明有钱人的所好。”
“你咋知道这么多bl的事情?”周洞天突然发问道。
“嗯,嗯,这个,其实我和腐女交往过……”莫笑安赶紧申辩自己是清白的,绝对没有取向问题。
“漫画出版当然可以,不过很费事。”周洞天没有再追问下去,“其实有简略些的办法,石版印就可以了。这依赖于我们培养出制版工人的速度。只能作为远期考虑。”
这个建立活字印刷厂,大搞书籍印刷的提案上报到企划院后没有引来工业部门的多少关注――对工业部门来说这不过是制造几部简单的机器而已,算不上有多少难度--反倒是引来了大图书馆和文化部门的双重关注。
关注的重点,无非就是印刷的书籍种类。当然他们关注的还不止“署名”这么简单。
受惠于廉价的纸张和印刷成本,临高的书籍一旦大规模的出版流向市场,势必会形成一次不亚于中世纪欧洲使用古登堡印刷机的文化浪潮的冲击。不仅传统思想领域内的各种书籍会大规模的普及,各种实用书籍和文艺作品也会涌入千家万户。
有了廉价印刷术,甚至不需要穿越者编著什么离经叛道的思想著作――黄宗羲的思想已经够了;也不需要把现代科技改头换面,中国古代被湮没的科技著作重新发掘就足够引发整个社会的“百花齐放”了。
晚明原本就是一个社会思潮渐渐“自由化”的时期,穿越集团正好乘此机会给这一思潮添上一把火――从意识形态领域上扰乱大明,或者不如说传统社会的社会思想。
于鄂水的计划还有编著出版大量白话文小册子进行宣传的意图。他前阶段编撰了《篡明暴行录》,最近又在编撰《郑逆暴行录》和《刘匪暴行录》。这种政治性的小册子如果能够大量的散发到大明的社会上,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长远来看,穿越集团的各种政治主张,都可以采用小册子的方式进行散发。小册子能够系统翔实的阐述理论和事件,远比散布简单的谣言来得有效。而且小册子可以长期的保存、流传,一次散布产生的效果可以持续很多年。
丁丁对这个计划更是非常的支持。他已经不满足出版几张报纸和内刊了,开始插手意识形态领域。出版业是他早已看好的一块肥肉。现在的出版业也许只能印印教科书、科技手册或者政治宣传小册子,等过十年二十年,新一代的土著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对书籍的需求将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所以他对周洞天的这个计划非常的热心。在国务会议上积极鼓吹支持建立大规模活字印刷厂,并且要求成立文化部属下的出版集团。
但是大图书馆的于鄂水坚决反对,他表示无论从掌握书籍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上来说,由大图书馆负责图书出版业务才是最为合理的。毕竟大图书馆的同人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图书,对图书的内容和版本有精深的研究,在选择题材、增删修改和编校上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就算文化部成立了一个出版社,在业务领域还是需要大图书馆的协助的,与其这样多处一个机构来,不如直接委托大图书馆进行出版。
“至于出版社署名,无所谓。叫三联书店还是商务印书馆都可以。反正就是一个名。”
丁丁最终被迫让步――毕竟资源都在大图书馆那里,如果对方心存芥蒂,自己就算有名义也很难搞出名堂来。最终他接受了成立“出版指导小组”的方案。这个非常设机构主要负责图书出版的选题和修改方案的论证。由文化部代表丁丁、大图书馆代表于鄂水和印刷厂厂长周洞天三人组成。
在各方的推动之下,新的出版印刷机构开始运作起来。周洞天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印刷企业。
周洞天的小印刷厂设在百仞城内,尽管规模不大,享受的待遇却和临高电信公司一个级别,都属于一级要害部门。过去甚至是设在执委会大院里的。
即使现在它也占据了一个单独的院子。大门终日紧锁。任何人要先拉铃,然后门上会露出一个小开口,访客必须出示证件才能进入。戒备如此森严不仅是因为这个院子里放满了穿越集团大部分印刷器材和设备,而且这里还承担着印刷流通券和各种官方文书。
一进入院门,照壁上就画着一个大大的严禁烟火标记。写着黑色的标语:禁止吸烟!严禁烟火!这里到处是油墨和纸张,烧起来根本就来不及救火。应刷所里有专门修有储水池,备有一台手动的抽水机,水桶和许多沙包。而且还集中了若干台从船上拆下来的灭火器。周洞天一直在想能不能搞到更好用的抽水设备――灭火器是有保质期的。





临高启明 第四十七节 印刷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第四十七节 印刷厂
印刷所里最要紧的设备莫过于那台高速油印机了。至于几台epson的24针打印机在早期也是非常重要――很多蜡纸印刷过去都是用这几台打印机打得,后来培训出了了第一批女打字员之后,带来的中文打字机终于发挥了作用,周洞天就基本上依靠中文打字机来打蜡纸了。
现在,从旧时空带来的中文打字机已经和另外几台状况较好的针式、喷墨和激光打印机一起作为stc――原始标准设备模板拆洗干净后封存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台傻大黑粗型的本地产中文打字机。几个女打字员正在明亮的窗户前埋头工作,房间里回响着打字头捶击铅字盘的声响。
隔壁一间房间,围绕着一张大桌子,有的人在用铁笔刻制钢板,有的在校对刚刚印出来的清样,每个人都很忙碌――印刷厂在穿越集团里非常的忙碌,不仅要承担每周上千份的《临高时报》两刊的印刷,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科书、技术小册子、各种手册和无数的文件的印刷任务。任务非常繁重。除了油印机,还仿制了好几台手摇式的油印机作为少量印刷之用。几个工人正在摇着机器。
这里以雕版车间的占地最大。周洞天进去看了看。当初建造这些车间的时候对采光都是煞费苦心。穿越集团不能提供足够的人工光源给工人,就得设法尽量利用日光。对采光方面的设计花了很大的心思。车间里不仅窗户很大,大部分的车间上还有天窗。使用百叶窗和窗帘调节光线,尽量使之柔和。
窗户前坐着几名老刻工,戴着配发的老花眼镜正在聚精会神的雕刻印板。雕版主要是用来印刷各种票据、空白文件、证件之类的东西。
这里也印刷临高的货币――粮食流通券和其他有价证券。所以雕版印刷车间就特别的重要。上班的时候由专人负责看守。下班前所有的雕版、纸张和油墨都要清点之后放回在专门的库房里。
这里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不仅雕版制造、修改和废弃都有清点记录,而且每次领用开印也有登记制度。明确到每一印张。
周洞天到油印机车间找谭明――此人算是穿越众中少有的开过印刷机的人才了,而且还会分色――不过本地用不上。
高速油印机被安置在单独车间里,不用的时候上锁。周洞天当初为它带了大量的储备件和油墨,估计比较节约的使用大概可以用七八年左右。为了伺候这个宝贝疙瘩每次开印的时候都是由元老亲自动手操作,只有几个土著的学徒打下手。
谭明正在洗手,他刚刚把最新的订单处理完。是大图书馆编撰的大明官话词典。执委会下了一个一百本的单子。
周洞天因为兼职工作太多,现在主要是谭明在负责印刷所的技术工作。周洞天和他谈了下要建立印刷厂的事情。
“你说得这种活字厂我从来没见过。”谭明摇头,“我开过胶版机也搞过激光照排。但是用铅活字排字这活实在不懂。”
“又不用你亲自去干。”周洞天说,“不过我以后的主要精力就要在活字印刷厂那边了,印刷所这块你管好就是了。我给组织处上了一个文,建议任命你当百仞印刷厂的厂长。大概用不了几天正式的任命就下来了。”
“这……当然可以……谢谢了……”谭明语无伦次的说着。
“别客气,本来这里就是你做事情多么!再说我这里不过是兼职。”周洞天挥了下手,“当不当厂长其实差不多,关键你有个名义好办事。”
周洞天在办公室里把各项事务逐一向他做了交代,谭明有点信心不足的样子,突然要自己负责一切,让他感到有点畏惧。
周洞天办好事情,赶紧到工业部去和人谈设备问题了。
活字印刷听起来很现代,在现代印刷工业里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哪怕是很小的印刷厂也不再使用了,周洞天过去接触过活字印刷厂,对这套体系还略有所知。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但是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传统型社会,其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技术难度也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在中国没有推广开来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这个原因周洞天当然知道,首先铸造活字是个技术活,而且印刷一部书籍需要大量的活字,必须事先制造。而活字的材料是极有讲究的。毕昇搞得是陶活字,制造难度最低,成本最小。因此陶活字在19世纪还有用,各地的邸抄就是用陶活字印得,因为对印墨的附着性不好,印出来的文件字迹模糊。
清代印刷的官书使用过铜活字,印刷效果不错。但是铜活字成本高――只有皇家才用得起。铜本身的价值使得皇帝都忍不住要打铜活字的主意,清代武英殿存的铜活字,到乾隆的时候就被改铸成皇家的陈设了。
印刷工匠还尝试使用其他的材质来制造活字,包括木活字和锡活字。效果都不好。活字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耐磨,又不能太硬,还要能够较好的附着油墨,价格还得便宜,能够大量的使用。符合这种要求的只有铅。但是单纯的铅字在效果上依然不理想,必须加入锑。
活字印刷的另一个问题是油墨,这在中国传统印刷业中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传统雕版印刷使用的是水性墨――-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提高了印刷的成本。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活字印刷在中国一直不是印刷业的主流。
新技术新概念在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之前并不能成为生产力。周洞天当年出于兴趣了解了一点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之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国人在历史上提出了无数的领先于时代的新技术新概念,但是很多就一直停留在原始的阶段:19世纪中叶各地印刷邸报的陶活字作坊和毕昇的时代没有什么两样
周洞天知道,要实用金属活字,就得首先解决大规模自产印刷油墨问题――他记得关键是要用油基墨,也就是说,要用油来调印刷墨。
按照技术资料上说,煮沸过得亚麻籽油是最佳的。它有极好的的附着性,又很容易干燥。所以迄今还被用来调制油画颜料。然而周洞天去了一次企划院,查询了所有的物资目录列表。库存和可生产、采购物资中没有亚麻油这个东西。至于其他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蓖麻油、椰子油、花生油都不合适。
“我要亚麻油。”他找到农委会的法石禄,作为首席农艺师,他应该有办法,“我知道临高没有,不过你肯定能想出什么本地能出产的代用油脂的。”
“大麻油吧。”法石禄只花了三十秒就给了他答案,“临高有大麻――实话说没有大麻的地方也不多。不过我们没有种植过――黎人应该有种植,上次黎区的贸易队带回过大麻的绳子和粗布。”
于是周洞天又去了企划院。但是企划院的库存里没有这玩意――大麻油食用之后有轻微的致幻作用,不能食用,本地的大麻也没形成种植规模,企划院根本就没在意收集。
在他的穷追猛打之下,邬德招架不住,终于答应把大麻籽粒的收集列入紧急日程。
“我会尽快让远程勘探队和贸易部门去收集的。”邬德说,“不过大麻这会是不是结子我可不知道――你得有个日程安排,不能说要就要……”
“那执委会也不要突然下达要扩大出口的指示嘛。”
“好吧,好吧,是我们的错。”邬德无奈的说,“关键你要得这东西太奇怪,大麻纤维我还有库存。籽粒从来就没人想过。”
解决了油墨问题,周洞天去机械厂直接找到了展无涯。要他把上一次制造中文打字机时候参与的人员都召集起来――这批人上次就制造过打字盘上的铅字,算是有经验的了。
铅字需要大批量的制造,最简单最廉价的批量制造方法当然是铸造。具体做法是用硬质的金属,比如钢,由雕刻工雕出一个反向凸字来――阳模,然后用阳模在软质的黄铜上冲压出阴模。再将铅水注入阴模铸造成字。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原理,实际上还有一系列的细节工艺:铅字必须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须完全能够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够排列整齐。这需要特殊的工艺设备加以保证,还要有专门的修字工人进行磋磨处理。由于铅字的使用量非常大,铸造铅字必须是一种连续性的大规模工作,字模必须有专门的工艺以便快速脱模……全套的铸字工艺是从15世纪开始,逐步改进完善,到18世纪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周洞天打算立足穿越集团现有的工业水准,按照18世纪的印刷厂水平来制造设备。
几个技工围绕着周洞天从大图书馆复制来得技术资料,一面品头论足。显然,要批量制造铅字,每个字雕一个钢模是不够的,这个东西的损耗很快,必须不断的补充钢模才行。这让大家有点犯难了:雕刻钢字模是件很无聊的事情,相当枯燥。
“我记得常用字是八百。要印刷的话,当用字三千个的量还是要准备的。”姜野计算着,“每个字平均算它要四五个钢模吧,光造钢模就得好几万个。这得造得猴年马月去。”
“不止。”孙立摇头,“印书肯定是简化字和繁体字并用,两种加起来,当用字至少得五六千。而且古籍里的生僻字极多,这些生僻字也得造一二个钢模备用着。”
“雕字工可以招募刻版师傅,他们本身就是刻字的。”周洞天说。
“但是这个效率很低啊。”孙立看了半天说,“我不知道刻字工一天能刻多少字模出来,但是效率不会太高,而且这种冲压出来的凹模浇注肯定是要手工进行――还得加上脱模和修锉的功夫,如果全用手工的话,这三四个月就能形成印刷能力的事情恐怕不靠谱。”他问:“现代化的活字印刷厂是怎么搞得?”
“有专门的铸排一体机。铸字、排版、拆版全部是自动完成的,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当然要使用电力或者蒸汽。”周洞天说着拿出了几份图纸,“不过这机器相当复杂,将近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了。”
他拿出来得是美国人发明的莱诺式铸排机。这种机器从1890年一直使用到1940年,虽然主要是用来印刷报纸和杂志,但是在美国也广泛的用来印刷书籍。
几个凑在一起研究了半天。
“仿制机器没有问题,但是材料的结构强度和公差很难控制。这机器还相当精密。”萧贵说,“能造,质量不能保证。”
“我意思是先简单后难。铸排一体机制造难度大,放在以后造。先牺牲效率使用简单的工艺。”孙立说,“产业升级不是一天二天工夫,”
“我有个想法,”一直没有说话的梁信说,“我们反过来想――我们拥有这个时代的人所没有的精确冲压技术。干脆用冲压的方式制造铅字。”
他的思路是用高强度钢材制造凹模,然后用凹模作为冲压头,直接冲压一定厚度的铅板,直接把铅字从铅板上冲下来。
“这样我们可以省却铸造的工序,一个冲压模可以一口气冲上几百个字。效率高多了。”梁信说,“冲压出来的工件后期加工的活计也少得多。用不着那么多的修锉。”
“那也得做几千个冲压模。”姜野皱眉,“再说你用了高强度钢做了凹模,用什么材料做凸模呢?难道让雕刻工人直接去雕高强度钢?”
“我觉得是可以的,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连钻石玉石玻璃都可以雕刻,为什么钢材不能雕?”梁信说,“就是速度上好像有点来不及。或者直接用加工中心做字模。”
“你的思路不错,但是不行。”周洞天摇头,“你这样冲出来的字只是一个字,没有字座,根本不可能在排字板上排列整齐。而且没了底座有边旁部首的字怎么办?”
梁信有点失望的挠了下头,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想到。
“要求速度的话,第一批凸字模可以用加工中心直接做出来。几天的功夫就够了。”孙立说,“能顶上一阶段就行,后面让雕刻工慢慢熟悉起来就好了。”
“可惜我们和欧洲距离的太远了。”周洞天说。“荷兰人这会已经有专业的铸字工场了,能够制造各种标准化的字母和符号供应印刷厂使用。”
“荷兰人那是做字母,叫他做汉字行吗?”姜野摸着下巴,“要不和执委会说说看,去招一批荷兰铸字工来――就是时间来不及。”
“应该可以吧,他就当做是做图形好了。”周洞天不无遗憾的说,“不过千里迢迢的,就算现在派人去等他们到临高起码也是二年之后的事情了。”
孙立说:“荷兰人不就在巴达维亚吗?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总部既然在,总得印刷点什么吧?肯定会有印刷作坊,按照你的说法是铸字是必须一刻不停进行的,铸字工人也会有几个吧。干脆去连人带设备都绑架回来。关起了帮我们印刷。”
“我总觉得这套方法太落后。”姜野看了半天,“应该能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要知道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么多的发明创造总能选出合适的来。我们再考虑考虑工艺。”
“这事越快越好。”周洞天说。要是能招募到熟练的铸字工的话可比自己这样的半吊子出马自己培训工人来得强多了,毕竟怎么排字,怎么印刷他也是看过而已,真要让自己全程上马指导工作自己心里还有点没谱。
1...295296297298299...11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