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临高启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吹牛者
“实话说,没有用不到的,只有不够用的。”林默天苦笑道,“要按照我原来的看法,卫生员的急救箱里不放清创包,直接简单包扎就往后送……完整版的清创包是放在军医箱里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觉得急救箱里连个针线都没有好像太不像话,就加进了这个极简版的。因为卫生员的急救箱除了在战场上,还要在平时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障,所以针线还是留着了,但是在我预想中清创应该是由军医箱完成的。”
“至于单兵急救包,方案是按照你的建议改了,不过企划院说目前的搪瓷饭碗产能不够,要逐步添加。”
新的单兵急救包里增加了一个搪瓷饭碗和一条宽腰带。腰带是两指宽打满孔的棉布,孔间距小,可以当止血带用;搪瓷饭碗用于腹部开放性创伤的伤员暂时兜住流出体外的肠子,当然也能来当餐具。
原来伏波军是每人一个急救包的,但是这东西有保质期,卫生材料厂又缺少有效的密封包装手段,造成急救包的保质期很短,到期之后就要重新拆掉包装重新消毒封包,所以库存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大陆攻略开始前几个月才开始全力生产,但是消耗量却远超过了事先估计--国民军的扩军计划一再放大,作战强度也比预期要大得多,眼下急救包并不能做到每个一个,基本上只有伏波军和“老国民军”才能配备。大批“第二”、“第三”波次动员的国民军没有配备――实际上许多连队连卫生员也没有。受伤之后基本上没有任何救治手段。
“这样的差别对待对士气影响很大,很大。”林默天说,“这些新国民军大多装备就比较差,救治装备又少或者干脆没有――不少士兵都有被歧视的感觉,长期以往,部队不但士气提不起来,只怕忠诚度也有问题:最近国民军的逃兵比率可不低。”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72节





临高启明 第一百节 重返肇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李冬在徐岗的练兵工作持续了一周,工作虽有波折,但是还算顺利――土匪围攻徐岗把徐家的老爷们都吓破了胆,都指望着“大宋军爷”能救命,别说整编民兵,就是叫他们献出小妾都乐意。
如何整编民兵,北炜是发出过一个通知的。基本上,民兵要突出“地域化”,强调“本乡本土”,这样缺少政治训练的人才能有充分的“保家卫乡”的动机来战斗,只要不离开家乡,战斗力反而比官兵强。
明末日趋恶化的社会治安环境,使得各个稍具规模的村落,都以宗族或本村大户缙绅为核心,组建乡勇。这些村落的乡勇,少得十几人,多得上百,实际已经是一种“民兵”的雏形了。只不过这些民兵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未经训练,其中也混迹了不少乡村里的“歹人”,反而先祸害起村民来。而且以宗族和大户为核心的乡勇,往往会沦为“私兵”。所以北炜的整编民兵,基本上就是以改造乡勇为主。
虽然有人质疑这样的不触动乡村社会经济基础的改造到底有多少效果,但是眼下的局面使得元老院别无选择。只能采取“煮夹生饭”的模式,向各个村落派出武装巡逻队,将基层村落初步组织掌握起来。
组建民兵的经验在海南的治安战中就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经验,用到广东也差不多。大致按照大村两丁抽一,小村全丁皆兵的模式,组建村民兵,为他们配备冷兵器、少量缴获的火器和铠甲。并且督促各村修建防御设施。
目前,以元老院的能力来说,不可能也做不到对这些村民兵的直接领导和训练,所以北炜把目标定为:村民兵队的正副队长必须由当地的县国民军警备中队来任命,同时接受县里的指挥。
民兵队长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本村的安全,同时与周边各村建立联保关系。联保并不简单的指定多少村落,基本上是以地形条件为基础。一般村和村之间的距离,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徒步能在半小时之内抵达。以便各村能互相支援。
民兵队受县里调动外出执行任务,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正常情况下,村民兵不到外县作战。
人口过少的村落,采取集村措施,多个小村落合并在某个有较好防御条件的小村内。做到保证每村的丁壮至少在三十人以上。
在各村严格保甲制度――之所以说是“严格”,是因为保甲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存在了,两广地区因为有瑶乱的问题,各村都有保甲。现在又进一步整顿延续下去。北炜命令各县警备队派出小队下村,逐一健全保甲,同时建立村民户籍登记簿:一份由本人保存,一份由县里保管。对无固定居所的外来人员必须取得本村殷实人家担保,无人担保、背景可疑或是村内的“不良”,一律集中收容到县城的劳动营进行再甄别。
在各村执行“守望相助”政策,各村均设立信号塔,相邻各村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光联络告警。一旦发生警讯,便以接力的方式向县城告警。求助信号一旦发出,除夜间可延迟到第二天天亮出动之外,联保各村都必须出动民兵救助。在通过水旱路运输物资的过程中,由各村民兵接力护送,如有丢失,由本段护送的各村照价赔偿。
平时,进行这种改造必然会大费周章,特别是村民兵的负担极重。但是现在土匪烧杀掳掠的威胁,使得各村设民兵建保甲修寨墙颇为踊跃。集村工作执行的也比较顺利。虽然集村意味着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土地是土匪抢不走的,只要人活着,世道太平,家业总还能重新积攒起来。
李冬在徐岗的工作也算顺利,徐为诚对他的各种要求全部答应,很快就编练出一百二十人的民兵队来,全部用标准矛和砍刀武装起来。从郁南县库存的缴获获物资里分了十几杆鸟铳和轻型佛郎机炮给他们。还专门搞了几身铠甲过来。
这铠甲拿来的时候着实不像样:锈迹斑斑,有些地方连缀的皮革条已经断裂,失去了部分甲片,不过这玩意被民兵队的几个“选锋”穿在身上炫耀的时候,李冬手下还是有不少人露出了羡慕的眼光。
不管怎么说,有铠甲在身,活命的机会总大一些。
对于徐岗上下来说,这些武器装备的到来,使得他们对元老院的信任更进了一步:危急关头邻县国民军的及时救助,现在县里又给他们发武器帮着练兵,百姓们无论穷富,都觉得在这危如累卵的乱世里有了一个可靠的依靠。
李冬顾不上士兵们的心思,他一个劲的督促士兵们训练民兵。一周时间编练民兵无论如何是时间短了点,不过各村的乡勇过去也没受过多少训练,守卫村寨还是勉强能凑合的。现在经过他们简单的训练,战斗力多少有些提高。特别是原来的乡勇头子徐勇,训练的时候颇为积极,总缠着李冬要学“澳洲武术”――他不相信澳洲军人的白刃训练就那么简单的几招,弄得李冬不胜其烦。
一周之后,李冬的支队乘上了从梧州下行的运输船,然而他接到的并不是返回梧州的命令,而是立刻向下游进发,到肇庆去报到。
出发时候的一个中队被一拆为二,大队长朱四带着半个中队留在了封川,自己带着另外半个中队却要去肇庆,这到底是是准备干什么?
命令就是命令,不管李冬和众人如何不解,全体士兵乘上下行的运输船,又来到了肇庆。
肇庆第一旅司令部又是粤西前指所在地,原本集结了大量的部队。而李冬带着他的半个中队抵达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部队比他上个月前经过的时候更多了,还集结了大量的运输船。
只要稍有军事经验的人都知道,肇庆正酝酿着大规模军事行动。
“小心,船要靠岸了……”
随着水手的一声吆喝,三条大发艇缓缓的靠在了岸边的泊位。
“下船!一个接一个,不要乱。”军士们招呼着,李冬也舒缓了下腰身,登上了跳板。
才刚上岸,在岸上的兵站军官就迎了上来。
“哪个部分的?”
“我们是梧州国民军集成中队的……”
“从封川来得?”
李冬心想他们倒知道的清楚:
“没错。”
“武器全部留下,”兵站军官说道,“匕首和南洋步枪保留。”
众人面面相觑,武器随身携带,这是他们入伍之后受到的教育中经常被强调的,即使是休息的时候武器也得归置到位,以便随时可以取用。现在怎么一上岸就要叫他们缴械?既然缴械,为什么又要保留步枪呢?
不过既然这么说了,自然只有照做。当下把标准矛、砍刀之类的武器都留下――李冬注意到地上已经堆了不少标准矛之类的冷兵器了。
莫非是要全部换装?李冬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还没等他详细琢磨,码头上又来了几条轮船,几名军官打着写有番号的旗帜正在岸上喊人集合——原来是广州增援的国民军到了。
这些后来的中队番号普遍排到了两位数,士兵身上还带着新兵蛋子特有的不安,拿着标准矛的样子那么寒碜可笑。打过两仗的梧州中队从他们面前走过时颇有些优越感。李冬忽然有些感慨,上个月刚离开三水时兄弟们也是这副尿性,这么会儿的功夫就可以在人前夸耀资历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兵站的军官将他们被安置在临时的帐篷营房区――原来征用的兵营和寺庙都已经住满了。
“我们虽然是一个中队的编制,但是只有半个中队的人在。”看到兵站军官给他们安排的营房足足能住一百多号人,李冬有些疑惑。
“你今天晚上就把缺额报上来,给你补足兵员。”联勤军官拿着硬板夹,在上面写着,“联勤部有指示,所有部队都要按照建制补足兵员――码头上的补充兵看到了吗?就是补充给各中队的。”
“补一半生瓜蛋子,这仗不好打……”罗茂插话道。
联勤军官笑了笑:“打几回就不是生瓜蛋子了――晚上你们点验下自己的南洋步枪,有损坏的赶紧填报。别忘记上报弹药缺额。”
“是不是要给我们全员配发步枪了?”李冬问道。
“没错。”联勤军官点头,“你们中队表现不错,所以这回给抽调来换装了――好好干,有得是立功的机会!”
这话印证了马上就会有大规模行动的猜想,士兵们一阵骚动。李冬赶紧说道:“你们吵吵什么?再吵吵晚上出夜操!现在都给我滚去准备宿营!”
“宿营准备结束之后派二十个士兵到兵站部来出公差,领东西。”联勤军官看着队伍,“现在实有多少人?”
“报告,实有六十人。不过有三个没有兵籍……”
这三个是他们在徐岗“就地扩军”来得,联勤对这种就地补充上是认可的,但是必须事后补办入伍手续。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73节




临高启明 第一百零一节 集结队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出公差的时候叫上他们,补个手续。”
兵站军官吩咐完了,把帽子往后脑勺上一推,忙着朝码头过去,一路还在吆喝,“……别挤!都赶着投胎去是怎么着?这里是部队!立正!不许说话!……”
“要是给咱们补四十个生瓜蛋子就好瞧了……”罗茂小声道。
“好歹有枪了不是。”李冬说,“最近训练要抓紧些――我有预感,这回是要打大仗了。”
“您放心,我保证把他们都给操的死去活来。今晚就给他们来个夜操松松骨。”
“嗯,”李冬点头。
李东初来乍到,有一堆手续要办,当下叫罗茂在营地负责宿营,自己带着二十个大头兵去“出公差”。
临时营地设在肇庆城外,但是兵站部的办公室却在城里,李冬领着二十个士兵往城里去。
肇庆作为前指所在地,已经成了一座大兵营,从三水来的部队和物资,从前线后送的伤员和俘虏,都在这里暂停,城外沿江的荒地都被征用,修筑了密密麻麻的营地和货物堆场。新修筑的土路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
肇庆城内行人稀少,只有国民军在路上巡逻,店铺虽然开着门,但是大多只开一半门脸,显得十分萧条。
街头巷尾,到处是设防的岗哨,随时随地的盘查证件。李冬在路上已经从其他过路军人口中得知,肇庆周边也不安稳,溃军和乱匪一度闹的很凶,周边村落的百姓大批涌入城中避难,城里的秩序一度十分混乱。直到国民军全面增援,才把周边的局势稳定下来。躲在城里的士绅民众才逐渐回乡,城里的秩序才逐步好转了。
李冬到了兵站部,递交了表格和申请单,很快就领到了配发给他们的物资,除了装备全员的枪支弹药之外,还配发了少量的手榴弹。
配给中还包括了每人一双新军鞋,绑腿和三日份的“野战干粮”。这完全印证了他“要打大仗”的估计。
回到营地,补充兵已经到了。一共四十个兵丁,成两排。李冬拿过花名册看了看,年龄从十七到四十都有。虽说是老老少少,但是花名册上的备注注明,他们全部受过八周的基本步兵训练。
李冬逐一打量了下他们的面孔和身躯,虽说整体偏瘦弱了些,但是感觉人还算结实精干。
“你叫什么名字,二等兵?”
“是!报告长官,我叫马来!”被点到的士兵挺胸吼叫着回到。
“稍息,”李冬问,“打过枪吗?”
“报告!一周南洋步枪训练,四十次空射,五次实弹射击!”
“多大了?”
“报告,十九岁!”
“很好!”李冬点了点头,踱到了队伍前面:
“你们从今天起就正式进入了梧州国民军大队集成中队!”李冬用眼睛审视着眼前这排士兵,“我们部队新组建不久,但是,也经受过战场的考验!有过光荣的战绩!我不管你们过去是做什么的,是当兵的还是老百姓。今天既然来到了这支部队,就把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旧军队、老百姓的做派趁早都给我忘干净了!成为堂堂正正的元老院麾下的军人!”
训完话,李冬叫罗茂带着新兵去江边操练。自己回到帐篷里着手装备补充的文书工作,这时候,突然从外面来个传令兵。
“立刻前往粤西前指参加会议。”
粤西前指兼第一旅旅部就设在东门外的水师营的关帝庙内。李冬赶到关帝庙的时候,发现来了许多军官,除了国民军军官之外,还有伏波军的军官。廊檐下面还有几名元老。
旅部的参谋宣布说朱首长在研究地图,请大家稍等片刻。把这么多军官召集在一起总不可能只是为了训话,肯定有重要的军事行动要部署。李冬心想。
此刻,旅部的墙上挂着巨幅粤西地图,桌上还铺着几张作为管控物资特别配给的旧时空卫星照片,压住地图的玻璃板上花花绿绿的标记涂了又抹,都有些花了。朱鸣夏一身少将制服穿得一丝不苟,围着桌子踱步。
四月份八排瑶起事之后,粤西各地瑶民纷纷响应。虽然朱鸣夏占领肇庆之后第一时间就招降了被熊文灿抛弃的各地驻地驻防官兵,给予名义,并且设法补充了一部分粮饷,但是熊文灿的明军野战兵团主力的全面撤离使得西江流域原先的“镇瑶”体系全面崩溃。收编的各路明军的告急文书雪片一般飞到了肇庆。一些已经投降的县城被瑶民武装攻陷。瑶乱,以远超历史记载的规模全面暴发起来。
似乎嫌朱鸣夏的压力不够大,由于元老院的进军和八排瑶的暴乱,大批明军官兵溃散乡间,立刻就和乡间的土匪歹人合流起来,聚合成数不清的匪伙,四处烧杀劫掠。如果说八排瑶的暴动还只是局限在粤西北的贺州、韶关之间的三连地区,那么随之暴发的土匪骚动却波及整个西江流域的各个县。大股土匪的踪迹甚至一直抵达了三水。
在这四面生活,八方冒烟的局势下,朱鸣夏不得不放弃在原定拿下梧州之后下一步攻势,甚至连藤县都未拿下,匆匆率领主力赶回肇庆布置防务,应对暴乱。
现在,除了肇庆和梧州之间的西江沿岸的各个县城是由国民军控制之外,西江以北的山区内陆县份、卫所大多还是由临时收编的旧明军防守,由委任当地的降官和缙绅“维持地方”。归化民县长和国民军中队许多都因为到“道路受阻”,被迫滞留在肇庆,这使得局面更加紊乱。
朱鸣夏知道,这些“维持地方”的降官降兵大多持观望的态度,如果不是瑶民武装迫在眉睫,这些人“弃暗投明”的速度不会比当初“忍辱投髡”的速度慢。就是现在的危如累卵的局面,还有人暗中和关系的熊文灿勾勾搭搭,有的甚至在给那些“官匪”充当保护伞。
但是现在,他顾不上料理这些人,这些人的存在多少能抵挡下瑶民武装的扩张,保证基本的社会秩序。
眼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局势已渐渐明朗。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八排瑶主要分布在贺州和韶关之间的连山、连州、连南一带,与南方的肇庆梧州一线隔着苍梧、怀集、广宁等县。起事后瑶民先攻克了连山县城,随后向东进据连州、乳源、阳山,声势浩大,直到在英德和韶关的中路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才稍作收敛,退出乳源来南方寻晦气。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现在已可以判明其有向西江流域靠拢,联合广西瑶民进一步扩大局面的趋势。
不仅如此,八排瑶暴动的混乱局面给躲在广西的熊文灿一线希望,因而他不断的派出心腹回到广东,以封官许愿的方式煽动土匪和溃兵暴乱,竭力扩大骚乱的规模和范围,一面困住伏波军向西进军的步伐,一面以此来消耗元老院,以便未来能有机会“反攻”。许可在西江沿岸搜集到的情报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不过,这种“官匪”和“土匪”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获取更多的战利品和获得更大的“威名”,他们倾向于不断的扩大匪伙,以增强自己的攻坚拔寨能力。结果就是匪团的规模日益扩大,反而给了伏波军寻找、捕捉、歼灭的有利条件。
前不久,北炜指挥部队清剿了高要的几个匪团,肇庆南部平静了不少。土匪聚成一股后虽然危害性更大,但是歼灭起来比零星小股土匪容易得多,而且为非作歹的各路强人正好把本地士绅和群众推向己方。北炜的“治安整肃”能推行下去,和此不无关系。
朱鸣夏仔细的看着地图上满满的红点,扭转被动局面的时机是不是已经到来了呢?
参谋进来报告:“首长,按您的命令,肇庆连以上单位主官已集合完毕。”
“让大家进来吧。”
官厅里一下子进来三十几号人,变得拥挤不堪,所有军官无言地自觉列起队,显得乱中有序。
“这里有不少军官我是第一次见,你们都做一下自我介绍。”
新到的各个国民军的中队的中队长首先出列报到,朱鸣夏其实事先已经读过这些部队的训练/战斗报告和主官情况介绍。
这些部队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经受过战火的考验。
一个新编的中队,能在战斗中独挡一面,没有出现人员溃散,就算是合格了。虽然不一定能当尖刀用,当盾牌勉强也凑合了。
至于那些刚刚从广州赶来的毫无经验的菜鸟中队,就只能充当卫戍部队了。
“诸位,展现你们平日训练成果的时候到了。诸位也知道,梧州北有瑶民西有明军而自身兵力薄弱,因此我决心实施一次前出作战,改变我们的目前的被动局面,今天集合,就是为了通知大家上级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参谋,把作战计划讲给大家吧。”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74节




临高启明 第一百零二节 治安策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两广的“瑶乱”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自宋代。自宋至明,在湘、桂、粤省发生了长达六百年此起彼伏的“瑶乱”。总得来说,“瑶乱”是自北往南的发展的,宋代的“瑶乱”主要发生在湖南,随着瑶民逐渐南迁,到了明代,“瑶乱”就主要发生在两广地区了。
瑶人自湖南南迁,虽然先入粤后入桂,但长期以来却以桂省为大本营。广西山岭崎岖,丛林密布,是以走山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瑶人生活理想之地。如勾漏大山、大瑶山都是瑶人的主要聚集区。明代的的治瑶政策,重点亦放在广西。
宣德以来,广西总兵云山在两广边界征瑶,两年中杀伐万人,继后柳溥、田真在广西均大肆残杀,于是广西瑶人大量流入广东肇、高、雷、廉四府与广西犬牙交错之山地,特别是泷水之云开大山山地。所以明代的广东瑶乱,主要在西江以南,西起封川、开建,南至阳春、高州,东至高要、新兴一带,以泷水的东山、西山和后山作为大本营,活动于两广交界的各个山区县。而瑶乱的波及范围极广,当时的广东十府中,有六个府都有瑶乱。
地处泷水县的罗旁瑶经常出没于西江劫掠,严重威胁到两广的交通要道,如骨刺在喉,长时间不能解决。明朝会在肇庆设置两广总督,其初始原因也正是因为瑶乱。
不过,自万历五年(1577)瑶乱平息,升泷水县设立罗定直隶州之后,瑶人在广东的势力转衰,自此广东大规模的“瑶乱”终结。西江以南各县瑶民势力已不复存在。广东的瑶区只存在于粤西北与广西、湖南交界山区州县,实力也大不如前。自此之后,“瑶乱”的规模和涉及范围不断缩小,虽然暴动次数不少,但是已无过去那样的规模和声势。
1...946947948949950...11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