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总镇你多疑了,以往是我的不对,往后咱们是一家人,快快请进吧,老大人等着人!”
乔福将信将疑,跟着到了里面,杨廷筠和包士卿都在二门等着。乔福和包士卿在长生岛打过交道,算是老朋友,杨廷筠又是老油条,有他们牵线搭桥,不大一会儿,乔福和徐治就相见恨晚,差点斩鸡头烧黄纸,拜了把兄弟。
一番交谈,乔福也道出了心声,张恪早就交代要多向辽东移民,可是当地士绅强烈反对,闹得最凶的就是孔家。
乔福一气之下,就按照张恪的主意,对土匪下手,接着剿匪名义,栽赃陷害,对士绅下手,其中孔家更是重中之重。
“呵呵,乔总镇,想要移民何必这么麻烦?”徐治笑道:“两个月前,黄河徐州段决口,山东十几个州县遭灾,难民就有三十几万,若是辽东需要,全都送过去就是了!”
乔福一听猛地拍大腿,他忙活好几个月,不过弄了两三万人,人家一张口就是三十万,天差地别,不服不行啊!
杨廷筠突然笑道:“老朽还有一个主意,不妨借用这些人敲打孔府,让他们知道厉害!”
老狐狸低着头,把想法说出来,立刻引得几个人哈哈大笑,连连伸出大拇指……r1152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斗孔
李之藻到了辽东之后,对于文官稀缺的张恪来说,不亚于一场甘霖。李之藻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人。
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大量的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心心念念弘扬福音,让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皈依。他们经营了几十年,在民间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中原老百姓根本对异域的上帝不感兴趣。
他们并非没有作为,至少在士人阶层掀起了强烈的冲击。
终于有一些人开始放下孔孟之道,去兼收西学。
与东方迥然不同的体系,详细的分科,严谨的考据,缜密的逻辑……正好对中国传统学术构成了致猛烈的冲击。
明朝人毕竟不是被奴役几百年的大清,事实上很多明朝士人早就发觉了西方的先进之处,每当有西夷火器传进来,大明就不遗余力地仿制。
在徐光启等人的带动之下,出现了一大批钻研西学的士人,虽然他们不被正统承认,被视作奇技淫巧,不务正业,可是并没有遭到打压。
这就是大明朝最可贵的地方,纵使有凶残的厂卫,有骇人的廷杖,大明并没有剥夺思想的自由……
李之藻和张恪一连谈了三天,顿时惊为天人。
他学习了西洋的数学和天文,自以为大明无人能比,可是张恪一开口,竟然稳稳压了他一头。
跟着李之藻一起前来的年轻人叫做杨修远,是杨廷筠的侄子。由于十几岁就跟着传教士学习,西学的成就不下李之藻,杨廷筠更是远远不如。偏偏对四书五经一知半解,眼看着科举无望,把家里人都急死了。
后来听说孙元化凭着举人身份在辽东平步青,深受重用,他也前来碰碰运气。
可是真正和张恪谈论之后,杨修远那骄傲自负全都烟消散,他的脑筋比起老师李之藻灵活。从张恪的话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就仿佛一扇殿堂的大门,闪现在眼前。伸手推开,无穷的知识触手可及。
这个关键就是微积分!
数学和实际的应用。二者要真正合二为一。
以往中国的数学并不落后,可是自从西方率先研究出微积分理论之后,数学真正的和天文、航海、军事、工业等等联系在了一起,有了强烈需求,数学研究不再是文人的游戏。直到此时,才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数学的发展同样带动了物理化学等学科前进,就这样,有着辉煌农业文明的中国,被彻底抛在了工业化的道路之外。
张恪在谈话之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了计算炮弹轨迹,计算曲线的长度等等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偏偏传统的九章算术给不了答案,甚至连西洋人的《几何原本》也不行。
杨修远敏锐察觉,数学需要一场变革。而且还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涅槃。只要跨出这一步,数学就会成为生活中谁也离不开的学科。
再也不是那些士人嘴里的奇技淫巧,相反,他们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才是应该扔进故纸堆的废物!
杨修远越想越举得浑身血液沸腾,情不自禁。
他以往学习西学最多还是兴趣,可是到了此刻,他真正的发觉,这或许是他一辈子的信仰!
不光是他一个,还有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
“恩师。弟子以为应该立刻修书,把基督会的年轻学子都请到辽东来!”
李之藻从来没有看过杨修远如此凝重,顿时笑道“怎么,几天前你还不想投靠平辽公呢。怎么转眼就要拉着大家伙一起入伙了?”
杨修远脸色一红,急忙辩解道“弟子不是一时糊涂吗?”
“那现在就不糊涂了?”
“一也不!”杨修远坚定地说道“我坚信平辽公就是那个能弘扬西学,能够真正改变天下,能让我们实现抱负的指路人,大靠山,精神领袖!不光是我。还要邀请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研究学问,造福苍生!”
看着杨修远眼睛里的狂热,竟然让李之藻吃了一惊。
恍惚间好像在哪里见过,没错,就是那些远路而来的传教士,他们面对自己的基督,百死不悔,义无反顾。
满朝文官都是自私自利的投机之徒。大明朝缺的就是真正的殉道者!
“好,既然如此,我就立刻修书,不过咱们师徒本事还有限,最应该请出山的是你叔叔,只要杨公肯来,江浙一带的青年才俊保证能带来一大帮。”
“师父说的是啊!”杨修远一拍脑袋,跳起来就向外面跑。
“我这就去写信!”
……
李之藻宦海沉浮几十年,果然不是吹的,他的信送出去,不到半个月,第一批学子就到了辽东。人数足有二十几个,空荡荡的西学院开始有了生机。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前来,张恪喜出望外,把李之藻引为心腹。
“李先生,我还有些事情要先生帮忙啊!”
李之藻急忙拱手,笑道“国公爷太客气了,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了。”
“李先生,我准备在广宁,义州等地建立教堂。”
“教堂?”
“没错,就是西洋和尚住的地方。”张恪笑道“没有梧桐树,引不来凤凰。以往我也有这个心思,可是无奈战事频密,只能把精力放在火器上面。如今要全面的发展西学,就少不了传教士,他们只管来,本爵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传教就是了。”
“国公爷,您当真如此想的?”李之藻惊奇地问道。
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员,不管是多么开明,对于西洋教士都是敬谢不敏的。更怕洋教大肆传播,会影响到社会安宁。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门打开了,清风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来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要手里握着苍蝇拍,就不怕他们翻天!”
张恪这段话不光说服了李之藻,更是被记录下来,成了著名的三大祖训之一的“开放有理”,流传万世。
李之藻果然是行动派,得到了张恪的许诺,立刻亲自动身,请来了盘桓在京师的汤若望等人,一共三十多位传教士。
就在李之藻动身之前,乔福的密信也到了张恪手里。
“哦,竟然惹到了孔家,有意思了!”张恪眼珠转了转,突然喊道“杜擎,给我备船,我要去山东!”(未完待续。)x118
作者提醒您!百度搜索来,那里有更快、更清晰的小说章节,网址..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一十五章 猖狂
张恪要去山东的消息,别人不清楚,可是王化贞和李之藻不能不通知,这两位新旧巡抚全都皱了眉头,一起来找张恪,刚见面,王化贞就单刀直入。●⌒
“永贞,我眼下辽党千头万绪,大战虽然过去,可是百姓还在水深火热,移民、修路、练兵、秋收,千头万绪,当家人不在,叫下面人怎么做啊?”
张恪不以为然,笑道“世伯,有你和李先生在,都比我精通民政,何必让我添乱呢!”
“那怎么行!李中丞刚刚来辽东,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调回京城,一大摊子事情,没人管可不成。”
李之藻也频频头,他说道“国公,您就是主心骨,离不开啊。”
“哈哈哈,事情虽然千头万绪,是多了一些。可是我信你们的本事。再说了,我去山东,说不定能让朝廷改变心思。”
“什么心思?”王化贞惊问道。
“不可说,不可说!”张恪神秘的一笑,说道“世伯,鞑子损失惨重,肯定不会骚扰,草原有我大哥盯着,也没事情。你们二位只管放开手做就是了,要是实在犹豫不决,就给我送信,反正山东也不算远。”
张恪是铁了心要走一趟,他们也没有办法。
“唉,永贞,你可千万小心,山东不同别的地方,那可是圣人之乡,轻易不要造次!”王化贞仔细叮咛着。
张恪连忙头,不过他的心里却暗笑“要不是孔家,我还懒得去山东呢!”
心里话可轻易不能说,张恪将政务交代清楚之后,立刻赶到了锦州,然后乘船渡海,直奔登州。
这一次不是打仗,显得十分轻松。一路上潇潇洒洒,经过三天航行,赶到了登州码头。在港口上早有一大帮人在翘首以盼,见到张恪的船只前来,立刻有人单膝跪地。
“参见国公爷!”
张恪挥挥手,笑道“本爵是微服前来,就不要多礼了。”
为首的千总叫孙嘉闻,他是孙有光的孙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世袭百户。后来更是升到了世袭指挥佥事。不过老孙还是很有眼光。靠着祖宗余荫,没有一真本事,在张恪手下肯定吃不开。
两年前,他把孙子送到了军官培训班,和其他年轻人一起训练,经过一年的磨练,孙嘉闻脱去了纨绔子弟的皮,军中表现相当不错。被调到乔福手下,也从最初的百总升到了千总。算得起一颗新星。
一路上孙嘉闻都在向张恪介绍着衍圣公府的情况,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
孔家在曲阜,可是他们的田产却遍布整个山东。除了兖州、济南、青州等地之外,在登州和莱州也有不少。就算孔家人都不清楚他们有多少田地,保守估计,至少有三五十万亩。
最为讽刺的是儒家把商贾当做末业。可是堂堂衍圣公府却不放过赚钱的肥肉。遍布山东的商行,绸缎庄,钱庄票号。车马行,有三分之一是孔家的。
“国公爷,我们刚来的时候,朝廷军饷不足,总镇就派人去采购粮食,孔家的粮贵又掺了沙子,总镇一气之下,直接到乡村购买。结果没有三天,孔家的人就找上门来。=,责怪总镇为什么不采购他们商行的,难道看不起孔家?还说抬高价格,让穷棒子占了便宜,他们都收不上粮食了。”
“胆子够大的!”
张恪只觉得荒谬透,从来都是义州兵欺负别人,没想到孔家竟然敢找他们的不舒服,难怪乔福要把矛头指向孔家了。不给他们颜色看看,简直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当然张恪也不是单纯斗气,而是山东位置太重要了,只要在山东站稳了脚跟,和辽东遥遥相望,就等于是捏住了京城的两扇大门。进攻退守,圆转如意,任凭朝廷谁当政,也别想动义州兵分毫。
要做军阀,就要彻底一,虽然没有消化完辽东,张恪已经盯上了下一块肥肉!
……
马蹄飞驰,道路两旁都是农田,眼下正是秋收的时候,所有农民都在田地中劳作,争分夺秒,把粮食收割回家,一年的辛苦就看这几天了!
张恪注意着每一个百姓,他们之中多半都衣衫褴褛,满脸的菜色,偶尔露出胸膛,都是嶙峋的骨头,一根根的肋条能清楚地数出来。
很多孩子连鞋子都没有,光着脚在田地来回跑,小心翼翼拾起散落的麦穗,乖巧地放在篮子里。
“民生多艰,山东也不例外啊!”
“国公爷,这还算是好的呢,有收成,上缴了租子,还能留下一口吃的,那些遭灾的县份更倒霉了,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有人饿昏了头,啃观音土,结果肚子涨得像是蛤蟆,死得惨极了!”
“有灾荒?哪里?”
“还能是哪里,兖州呗!黄河在徐州决口,临近的山东县份都遭了秧,听说光是难民就是几十万!”
“兖州?你们总镇也在吧?”
“嗯,没错。”
张恪眼珠转转,突然猛地抽打战马。
“都加把劲,马上跟我去兖州!”
战马疾驰三天,张恪一行终于临近了兖州府,离着城池还有二十几里,在路上就看到一串串的人,男女老少都有。胳膊上拴着绳子,有人驱赶着他们,皮鞭不时落在身上,打得皮开肉绽。
如此的场景,只有在俘虏鞑子的时候,张恪才见过,他放慢了战马,叫过来一个赶脚的车夫。
“这些人是干什么的?都是犯人吗?”
车夫五十上下,饱经风霜,看着张恪年纪轻轻,好像书生一样细皮嫩肉的,顿时就叹口气。
“先生,您还是别问了,少知道,少打听,省得惹麻烦!”
“哈哈哈,我这个人就不怕麻烦,有什么话只管说,没准我还能帮帮他们。”
“哎,这位公子,您这么说了,老汉也就实说了。这些都是孔府的佃户,今年遭了灾,欠了孔府的租子,可是孔家的债岂是能欠的?”
又是孔家啊!
张恪眉头挑了挑,继续问道“孔家想怎么处理?”
“那法子就多了,逼着还债,有钱的拿钱,没钱的总有房子,有女儿吧,都拿来债……”
正说话之间,突然从一串的人当中跑出了一个,后面还有人喊道“丫头快跑啊!”
老头的声音很快淹没在棍棒之中,押解的恶奴冲上来,疯狂地抽打,还有两个恶奴追跑掉的女孩。
跑出差不多二百步,女孩没留神摔在了田埂上。
两个恶奴抓起她的胳膊,提着就向树荫拖去,一边走着,他们还一边大声的狂笑,手不停地卡油。
“大爷就喜欢烈性的小母马,陪着大爷好好乐呵乐呵吧!”
两个家伙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扯开了衣服,露出肮脏的身躯。(未完待续。。)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作
光天化日之下,孔府的家丁竟然对无辜女孩无礼,简直超出了做人的底线。跟随着张恪的士兵不说古道热肠,也是看不得如此行径。
“岂有此理!”
孙嘉闻声色俱厉,请令道“国公爷,卑职带几个人过去,把这两个混账羔子宰了!”
此时百步之外的树荫下传来了绝望的嘶吼,少女拼命嚎叫,宛如啼血杜鹃。听者伤心,闻者落泪。两个家奴得意地狞笑,丝毫不在意,还有更多的家奴凑了上来,色眯眯的样子,要分一杯羹的架势。
张恪坐在马上,不动声色,向着道路上看了看,只见过往的行人几乎都低着头,快步闪过,连看都不敢看。
那些被绑在一起的百姓更是低着头,恨不得把脑袋插进裤裆里,老老实实跟着向城里走去。任凭女孩被蹂躏,任凭老汉被打得大口喷血,倒毙在地上。
“孔家作威作福太久了,百姓早就麻木了!”
张恪摇了摇头,放在一两年前,他肯定会路见不平,除暴安良。可是身为手握重权的国公,他知道如何才能从根子上救这些百姓。和虾米纠缠没有意思,要玩就玩大的。
更何况他是秘密前来,不想张扬,更不能为了小事,打草惊蛇。
走,进城!”
张恪心中堵着一口气,战马速度极快,在太阳下山之前就到了兖州府,其余士兵都安置在了军营。孙嘉闻带路,一直来到了城中的总兵衙门。
离着大老远,乔福撒腿跑了过来,单膝跪地,兴奋地说道“卑职参见国公爷!”
张恪跳下了战马,笑骂道“都是自己兄弟,下什么跪。快起来。”
乔福爬起来,自然地接过了战马的缰绳,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恪哥,广宁一战打得挺苦吧,听说鞑子有一百多万呢!”
张恪差摔倒,摇头苦笑道“你小子好歹也是和鞑子拼过命的,就算皇太极把家里的耗子都带来,能有一百万吗?”
乔福挠挠头,咧嘴笑道“不是说着威风吗!不少唱快书的先生都这么说,国公爷请来天兵天将。斩杀百万鞑虏兵。我都后悔死了,非要跑到这么个憋屈的地方当什么总兵,还不如在辽东畅快呢!”
两个人说话之间已经进入了府邸,建筑非常考究,青砖围墙,高大结实,朱红的柱子,一个人都抱不过来。庭院之中,花草繁茂。廊檐下还有金鱼池,鲤鱼戏水,老鳖晒背,看得出来。主人家下了不少功夫。
“呵呵,怎么也学会享受了,院子弄得不错?”
“哪啊!”乔福笑道“这是包士卿的,他借给我的。那小子这两年可赚了不少银子。挥金似土,在江浙闯下了好大的名声,人称包万三。说是比国初的沈万三还有钱。”
张恪微微一笑“有钱好啊,要是天下人都有钱了,世道就太平了。怕的就是几个人有钱了,别的人都过不下去了。”
两个人迈步进入书房,张恪居中而坐,屋里全都是紫檀的家具,散发着柔和光华,坐在猞猁狲的垫子上,别提多舒服了,一路的疲惫都跑了大半。
“来,先和我说说,和孔家怎么闹起来了?”
谈到了正事,乔福坐直了身体,理了理思路,就说道“恪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也不想来到就和孔家作对,可是孔家实在是太过分。我身为山东总兵,清查手下有多少军户,有多少屯田总是应该的吧!山东都司下辖九卫十所,在册军户共有五万多户,田产一百万一十万亩,还有匠户一千多,沿海还有灶户,能产食盐。我本来还以为捡了一块大肥肉,高兴好几天,可是一查不得了,军户十不存一,能拉出来的青壮兵丁不到两千。田产更是把各个大户吃干抹净,其中三成多落到孔家手里。”
乔福强忍着怒气说道“朝廷保家卫国的军队竟然成了孔家的佃户,不光如此,最惨的是匠户,有些做火铳的匠师竟然跑到了孔府,去给衍圣公做金马桶!”
张恪听到这里,眼睛都瞪大了,也亏他们想的出来!说大胆包天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简直就是为所欲为,山东一害,大明一害!
“恪哥,还有更气人的,黄河决口,朝廷发下来二十万两救灾的银子。地方官竟然把银子给了衍圣公府,结果孔家把银子发下去了,不过他们却要求百姓归还,还要三分利。还不上银子,就要卖身为奴!您进城的时候想必看到了,那一串串的百姓,就是孔家让地方官吏帮着抓起来的刁民!”
“官逼民反,你说孔家这么折腾,就不怕大明朝都被折腾亡国了?
救灾款吞一太正常了,竟然拿着去放贷,张恪是彻底麻木了。
“你还真说错了,孔家怕什么,从汉代开始,一直传了一两千年,任凭改朝换代,只要孔圣人的招牌不倒,孔家就是山东的土皇帝,任凭怎么折腾,都没人敢拿他们怎么样!”
“哼,圣人后人就可以如此无耻,如此胆大妄为吗!”乔福气得浑身发抖,他早就看透了,要想掌控山东,要想让山东好起来,不把孔家解决了,就什么都别想!
“恪哥,别人怕孔家,难道您也怕他们吗?也想纵容他们?”
“要是那么想,我就不来山东了!”
张恪冷笑道“证据,现在需要的是证据,你拿到了多少?”
“这个……孔家作恶太多了,抢男霸女、鱼肉乡亲、私吞田产、逃避税赋,还暗害正直官员——简直罄竹难书啊!”
显然乔福的状元还是没白考,一张嘴也是一套套的。
张恪却摇摇头“不要这些空洞无物的玩意,要打动人心!你要知道,孔家是千年的世家,树大根深,更是天下文人的代表。历来有多少正直官员弹劾孔家,结果不但没有对付得了孔家,还惹了一身麻烦,甚至丢官罢职。”
想对付孔家,必须打掉他们头上的光环。
张恪笑着从怀里拿出了一摞纸张,送到了乔福面前。
“这是我在船上的时候,写的一出戏……”
正在说话之间,外面有人急匆匆前来报事,包士卿陪着杨廷筠赶了过来。和张恪见面之后,大家一番寒暄,包士卿正好看到了桌上的纸。
“国公爷,这是什么东西,莫不是您的诗文大作?小的可要看看。”
张恪微笑头,包士卿接在了手里,杨廷筠也忍不住看去,一看不打紧,老头顿时激动地胡须乱颤,一把抢了过来。
“若不是铁石心肠,断然写不出来啊!”看惯了人情的杨廷筠竟然掩面而泣!(未完待续……)r1292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场戏引发的
天气越来越冷,秋收差不多结束了。各地的粮长要组织百姓上缴粮食,大量的人员涌入省城,难得显出了一丝的繁荣。
百姓们摩肩接踵,路边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叫卖声直冲天际,如果不看城墙根儿衣不遮体的难民,竟有一丝盛世的景象。
忽然街道上面来了一驾奇怪的马车,竟然有四个车轮,走起来十分平稳,车上挑着一杆旗杆,上面有条幅:江南名班瑞云免费唱戏三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