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包士卿有些摇头,说道“想要大家都接受肯定做不到,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靠着利息差活着。一旦银行体系建立,势必冲击地方的士绅豪强的高利贷,他们必定誓死反扑。王爷,我斗胆说一句,义州兵开到哪里,银行才能建到哪里。一旦失去军队的保护,咱们的银行说不定成了人家的钱库。”
枪杆子出政权,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尤其是金融这种让所有人眼红的生意,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撑,别说是张恪,就算是皇帝都开不起来。
“说来说去,还是要扩军啊!”
张恪笑道“也好,我已经下令,宣府,大同,蓟镇,加上天津,四处,每处招收一万五千名士兵。一年之内练成,到时候我们的兵力就能逼近二十万,做事情也从容多了。”
从银行聊到扩军,从扩军又聊到屯田,一顿饭足足吃到了半夜,要不是旅途劳顿,只怕能谈个通宵。
转过天来,张恪又邀请所有人到了王府,把近期工作都布置下去。
招兵交给了马如峰,银行事务邓文通负责,包士卿则是去联络四大晋商,让他们多出一力气。
……
自从义州兵全力运作起来,宣大的情况骤然一变,首先张峰带着骑兵频频北上,杀得蒙古鞑子不敢南下,长城以北,五百里之内,都成了安全的区域,汉民百姓可以自由往来。
什么都不如安稳的环境,有了军力保障之后,商贸也繁荣起来。张恪特别针对西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设置五处马市,敞开贸易大门。鞑子的战马,牛羊,皮草。药材,都快速流入,而大明盛产的丝绸,瓷器,粮食,盐巴,铁器也都顺畅卖到了草原。
商业就是身体的血管,通畅之后,就有了源头活水。商贸繁荣也催生了强大的需求,适宜耕种的荒地都开发起来。顺利建成农庄。
无法耕种的田地也都辟为牧场,汉民还不擅长饲养牛羊,就聘请一些蒙古人帮忙,很快牧场也建立起来。
按照保守估计,两年之内,养羊的数量会超过五十万只,所需的放牧人员,梳毛工,纺织工。贩售商人,至少要三万人。
可以说,养殖业几乎撑起了宣大三分之一的天!
自从明朝中期以后,九边就不断的有百姓出逃。人口持续减少。有的地方甚至不足三分之一。
自从张恪入主宣大,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百姓回流,边境重新繁荣起来。
当然除了张恪的手段过硬之外,还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流寇所到之处,大量百姓逃亡,有的进入了河南。京畿,有的则是慕名逃到了宣大,成为义州兵的一份子。
随着宣大的快速发展,涌进来的难民越来越多,到了年末的时候,人数已经超过十万!
就在此时,邓文通也找到了张恪。
开门见山,邓文通的第一句话就是“永贞,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张恪面带笑容,说道“姐夫又有什么高见?”
“高见谈不上,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发展牧场,就是为了百姓能有活下去的路子。可是咱们做得越好,涌进来的难民就越多。而且照着这个趋势下去,人数还只会成倍增加,咱们的安置能力有限,早晚有撑不下去的时候。”
张恪也是一惊,他盘算着不论宣大,还是蓟辽,都是地广人稀,难民涌入其实是好事。就算宣大安置不下,送到辽东也可以。
要是没有难民,义州兵的扩军怎么能这么顺利,还不到三个月,各处都招满了兵员,还有不少人盼着能成为义州兵呢!
可是当邓文通这么一提醒,张恪也猛地警觉,十万计的流民他或许不在乎,可是百万计,甚至千万计呢!
那可不是他的能力之内,而且照着眼下流寇的态势,这样的日子不会远了。
张恪由不得不上心,郑重问道“姐夫,你可有办法,眼下东南工商繁荣,能不能消化一些人员?”
邓文通苦笑着摇摇头“永贞,我没告诉你,其实东南也有流民。”
“什么?”张恪一下子懵了,流民那可是吃不上穿不上的西北和中原才有的,富庶的江南怎么会如此?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东南商贸繁荣,就需要更多的生丝,更多的棉花,因此大户们就拼命扩充庄园,兼并土地。小农经济破产,成千上万的百姓涌到城市中做工。所幸商贸繁荣,能暂时吸纳人口,不至于出乱子。可是真正要命的危机也来了,近些年东南收成还算不错,粮食勉强供应,可是一旦有了天灾,大量田地又种了桑树和棉花。粮食不够吃的,东南就要大乱。”
张恪一直存在一个迷思,总觉得走向开发,发展工商资本,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听完姐夫的叙述,他一下子清醒过来。
仅凭着纺织瓷器,这些行业还是没法消化庞大的人口,别忘了此时中国的人口比欧洲加起来还要多!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吃饭问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张恪不由得披衣站起,在地上来回踱步,不停思索着,半晌,他叹口气“看来只有从海外抢夺土地种植粮食,供应国内消耗这一条路。”
邓文通也说道“别无他法,只是关口在海军!”(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七十三章 杀向日本
.
对于明末人口有多种估算,最多有两亿,而少的有六千万,根据张恪的估算,大明一方面存在大量隐藏人口,同时诸如九边也存在大量的虚报空额。.
总体算起来,人口过亿是没问题的,应该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
如此庞大的人口,早已超出了大明朝承载的能力,偏偏又遇上灾害不断,吏治,不闹流民就怪了。
按照张恪原本的计划,应该是先基本统一之后,集中国力,进行海外扩张。可是现在看起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不解决吃饭问题,流民就只会越来越多。当然想统一天下也不是不成,那就是不停的杀戮,直到人口降低到一个限度,天下自然太平了。
可是这条路张恪根本不会走
“姐夫,你觉得要向海外移民多少,才能解决问题”
邓文通眯缝着眼睛,仔细盘算一下,然后说道:“永贞,依照我的计算,少说要一千万。一个农夫能生产三个人的口粮。也就是说,移民一千万,我们就能运回两千万人的粮食,等于一下子解决了三千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了海外粮食涌入,粮价自然下降,田租也会降低,从而减轻兼并土地的压力。再辅以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稳住大局。不过就算如此,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若想长治久安,还要更大力度的移民,只是不知道海外有没有这么多的土地”
“有,没有也要抢过来”
张恪啪得一拍桌子,眼睛通红,很显然,流民风潮刮起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唯有大力海外移民,移民一个人,就等于解决三个人的吃饭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挽救中华大地
“把坤舆万国全图拿来。”
不多一会儿,张羽珍和两个侍从捧着一大卷地图跑了过来,挂在了墙上。随着地图缓缓展开。邓文通眼睛也有些发直。
他在东南见过不少西洋传教士,也见过一些地图,可是全都没有眼前的地图来的详细巨大。
一直以为,大明人都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疆土广袤。无与伦比,四周即便是有,也都是撮尔小国,不值一提。天下最富庶的就是中华大地,其他的都是蛮夷之乡,烟瘴之地。
可是眼前这份地图完全颠覆了这种认识,庞大的地图之上,大明只是小小的一隅,虽然相比很多国家,大明算是大国。可是那些巨大无比的疆土,却是让人垂涎三尺,眼红心热。
张恪前世无数次见过世界地图,可是此时依旧心潮澎湃,热血上涌。就连张羽珍都瞪大了黑溜溜的眼睛,仔细看着每一处,不时张大小嘴,露出吃惊的表情。
沉默了一刻钟,张恪将目光放在了东亚的这一块,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澳洲和美洲还是太远了。
“姐夫,大明以南的这一片,有无数的海岛,气候炎热多雨。土壤肥沃,可以终年种植粮食,甚至可以三熟四熟,比起江南还要富庶。”
邓文通的兴趣一下子来了,可是张恪接下来的话又把他打入了谷底。
“只是可惜,这些地方已经被佛郎机。荷兰,英国,等西洋国家瓜分一空,暂时还无暇插手。”
邓文通一脸苦涩,道:“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伤肾啊”
张恪也笑了起来:“暂时不成,不代表以后不成,柿子捡软的捏,当下可以动手的有三处。”
“愿闻高论。”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张恪从上往下,连续点了三处,正是朝鲜的济州岛,琉球,还有台湾。
“永贞,台湾还好说,这可是另外两处,朝鲜和琉球都是不征之国,恐怕”
“祖制是吗我违背的还少吗济州岛我会勒令朝鲜让出来,另外琉球虽然是不征之国,可是日本幕府已经派兵入侵,如今的琉球是同时给大明和倭国进贡,简直岂有此理告诉李旦和明汝新,调集水师,以济州岛为基地,攻击倭国,让倭国纳贡,赔款,开放市场,放弃琉球。”
先选择日本,张恪可不是一时激动,也是深思熟虑的。首先日本德川幕府之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加上造船业落后,日本海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呢,被吹嘘上天的日本武士究竟如何呢
其实壬辰倭乱已经有了最好的证明,几次著名的战例,大明都是以少胜多,双方伤亡比例甚至在几百比一,就算是按照日本方面的史料,也是地地道道的惨败。
不算往日对日本的成见,就算眼下,日本也是个软柿子。唯一的仪仗就是孤悬海上,有了天然的保护。
而要进行海外扩张,征服大海就是必须的第一步,放着日本这么个软柿子不下手,简直对不起老天
“既然要打倭国,永贞,你是不是要回去坐镇”
“不必。”张恪笑道:“这事让我爹主持吧,他老人家和倭寇打过,而且他比我下手狠辣,能榨出倭国的骨髓油
有这么说当爹的吗那也是我的老丈人啊,邓文通一阵翻白眼。
“姐夫,我计算了,这三处差不多能迁移两百万人左右,让张宗衡着手安排。对于再涌进来的流民,凡是愿意去海外拓荒的,给予优待。”
“遵命”
金州湾,造船厂,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
自从金州光复之后,李旦率领海贼归顺,这里就成了义州兵海军的最大锚地。
而今日,这里又将见证一个关键的时刻,义州兵自造的第一艘战列舰正式下水了。
晴朗的天空,红日当空,就在万众欢呼声中,海水涌入船坞,一艘庞然大物渐渐的浮了起来。
那样的巨大,简直就好像海上的城堡,硕大的身躯,比一些海岛还要显眼。
李旦和明汝新并肩站立,看着庞大的舰船,脸上露出了痴迷的神色。虽然之前也造过一些舰船,可是普遍都在一千吨一下,而这一艘则是足有两千七百吨,分为上中下三层甲板,装备一百门火炮,按照西方的标准,足够一等战列舰。
前后差不多两年时间,大明的工匠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造成了海上的霸王。
“两位大人,老国公来了,让你们立刻回去。”
李旦一惊,急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王爷下令了,要打倭国”
李旦一听,顿时眼中冒光,哈哈大笑道:“早该如此了”
...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败萨摩藩
.
张海川还不到五十岁,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刚刚北上,狠狠揍了林丹汗一顿,抢夺奴隶五六万,掠回马匹十多万匹,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刚刚在义州休息了大半个月,张恪的书信就送来了。虽然相处不算长,可是张恪把老爹的脾气摸了个一清二楚。
他在信中写道出兵日本,解救琉球国,拓展海外市场,打出海军威风是的,那是全力相助,听说要征用济州岛,李倧咬了咬牙,都同意下来。
简短洁说,大军在济州岛短暂停歇之后,继续前进,这一段的水文因为多次通商,明军早就熟悉无比,神风也没有光顾,在四月份的时候,先头部队顺利抵达九州岛的南面,顺着大隅半岛进入了鹿儿岛湾。
对这里的情况,没人比李旦更清楚,他当初逃难到日本,就是在这里避难,十几年的时间,就算忘了家乡,也忘不了这里。
李旦站在三层甲板上面,举着望远镜,眺望着前方樱岛上面高大的火山,火山口还有浓烟热气冒出来,据说每隔几百年就会喷发一次,
樱岛的西面,不到十里,就是萨摩藩的老巢鹿儿岛城,也叫做鹤丸城,是萨摩藩第一代家主岛津忠恒的手笔。
在大明的眼里,鹤丸城充其量和一般的墩堡差不多,远远称不上雄伟。张海川立在船头,瞭望一阵,轻轻撇撇嘴,只说了一句:“杀鸡用牛刀”,就转身走进了船舱。
指挥战斗的重任落在了李旦和明汝新的头上,他们并没有着急,而是从容不迫地调动船只,以座船为中心,摆了一个椭圆形阵势,外面是巡逻小船,严阵以待。
早在明军驶入九州岛的南端,就有倭国渔民禀报了位于鹿儿岛的萨摩藩主岛津忠恒。
这个消息把岛津可吓了一跳,按理说大明出兵,一贯讲究名正言顺,最近倭国没有侵犯大明,双方也没有什么矛盾,怎么明军突然从天而降,这不是开玩笑吗
可是随着送信的人越来越多,岛津不得不接受乐这个消息。
随即他就暴怒起来,立刻下令集结所有萨摩藩的武士,又调集战船,摆出一副拼死一战的架势。同时他派出了使者,给明军送信。
“日本和大明互不侵犯,相安无事,敝国从未有不敬大明之举,因何大明不顾道义,出兵日本,是欺负敝国无人吗敝国虽小,可是武运兴隆,若是大明执意进犯,后果自负”
对于这封措辞强硬的国书,张海川只看了一眼,回了一口浓痰,让倭国的信使给岛津送了回去。
战斗不可避免,究竟是谁开了第一枪,已经无从知道。只见狭窄的海面上,日本的船只拼命向着明军冲来,上面的倭国水兵挥着刀剑,嗷嗷怪叫。
显然对他们来说,海战还是接舷战,冲到近前,跳上船只,杀光对方的水兵,就算赢得了战斗。
相比而言,虽然明军船只巨大,可是倭国有数量优势,再加上处在家门口,士气旺盛,胜算并不小。
可是开战之后,日本人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日本人,首先发起攻击的就是火箭兵,没错,就是火箭
自从神火飞鸦大量装备,并且取得成效之后,水师也把这种强悍的武器装备在了舰船上面。
重达五十斤的火箭,在火药的高速推动之下,向着日本人冲去,又有尾部稳定螺旋板,使得火箭的弹道变得更加稳定,几乎达到了西方康格里夫火箭的威力。
就像是一柄柄从天而降的利箭,落向了日本人的头ding。

第一艘被火箭命中的小船瞬间燃起了汹涌的大火,木制船体笼罩在火光之中,船上的水手士兵仓皇跳海,有些人则是被炸成了碎片,永远失去了生命,不到一分钟,船只就沉默在海湾之中。
有了第一艘,就有第二艘,数以百计的火箭疯狂攻击,只要碰上,日本人的小船非死即伤,透过浓重的烟雾,海面上满是零碎的木料,还有挣扎求生的士兵,凄惨的场景,宛如地狱。
那些小船一下子都失去了向前冲锋的勇气,上面的士兵就这么傻愣愣的看着,不知道悲惨的命运什么时候落到他们的头上。
不过也有勇敢的日本人,比如桦山次郎,他是岛津的家臣,对主子十分忠诚,他指挥着萨摩藩唯一一艘双层战列舰,向着明军冲来。、
“开炮”
声嘶力竭的吼叫,炮口喷吐着火焰,向着明军的大船打去,实心炮弹穿过船舷,飞到了海里,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不过没关系,只要打中了,就有机会
桦山次郎挥舞着武士刀,命令手下赶快装填,就在此时,明军两艘战舰的大炮对准了这个不听话的倭寇。
“射击”
黑洞洞的炮口喷出巨大的炮弹,划过优美的弧线,落在船只的周围,掀起一道道的水柱,足有十几丈高。

一声巨响,船只尾部被砸开了一个巨大的洞,飞溅的木屑就像是无数把飞刀,被周围的日本兵无一幸免,巨大的震动让桦山次郎被狠狠摔在了甲板上,咔嚓,一条胳膊折断了,疼得他一声闷哼。
更让他绝望的事情来了,明军的炮弹不断袭来,而且越来越准确,轰的一声,桅杆被铰链弹击中,当场断裂。失去了动力,船只立刻成了活靶子。
明军抵近之后,大量使用散弹和火箭,没一会儿,船只就淹没在火光之中,成了燃烧的棺材。
海上的战斗只持续了两个时辰左右,萨摩藩的水兵被清理一空,明军的舰船昂首阔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鹤丸城。
就在这时,一艘挂着白旗的小船快速向明军驶来,上面的日本人如丧考妣,惶恐不安地喊道:“天朝上国,我们前来讲和,请不要开炮,不要开炮啊”
...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征服倭岛第一步
.
两个士兵放下了绳索,几个矮小的倭国人攀着绳子,爬上了高大的座船,他们刚一露头,就惹得明军一阵哄堂大笑。.吓得领头的倭人手一松,差点摔下去。废了吃奶的劲头,爬上了甲板,士兵们的笑声更加响亮。
不怪他们发笑,这些日本人实在怪异,脑袋中间剃了一条光秃秃的,好像被老虎舔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再加上身材矮小,大肚子,小罗圈腿,怎么看就像是戏台上的小丑。
明汝新走了过来,打量几眼,强忍着没有发笑,虎着脸问道:“你们懂汉语吗”
领头的一愣,随即九十度弯腰,大声说道:“懂,懂。”
“跟我过来”
“嗨。”
几个日本使者到了船头甲板,张海川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轻蔑的看着,这样的倭寇他在朝鲜见的多了,丝毫不以为怪、
“说吧,你们来是什么目的”
领头的老倭人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拜见天朝大人,愿大人福寿安康。”
“挺会说话的。”张海川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启禀大人,小人名叫桦山久高,乃是岛津家族的家臣,奉了藩主的命令,前来拜见大人。”
张海川转了转眼珠,看向李旦,笑道:“这个藩主和家臣算什么玩意”
“呵呵。启禀国公,倭国还没有开化,宛如天朝的先秦时期。所谓天皇,就像周天子一样,没有权力。诸侯割据,最强的诸侯就是所谓的幕府,眼下传到了第三代将军,叫做德川家光。类似咱们的春秋五霸吧,下面还有不少诸侯。岛津家族的萨摩藩就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一个。而所谓家臣,自然就是岛津家的奴才了。”
“哼。神马玩意”张海川把嘴角一撇,冷笑道:“屁股大的地方,这么多事。叫什么天皇,天朝的皇帝才叫天子。这孙子是不是想占便宜”
虽然此时天皇不怎么样,可是毕竟宣传还说是神的血脉,至高无上。桦山久高只觉得一阵怒火冲到透ding。
“天朝上国乃是礼仪之邦,大人所言和天朝上国的身份实在是不相配,实在是啊”
没等桦山久高说完,就觉得左边脑袋一凉,紧接着剧痛钻心,几乎昏倒。原来张海川反手一刀,砍下了一只耳朵。
“告诉你。老子当年在朝鲜的时候,就割了不知道多少倭寇的耳朵,今天爷爷高兴。就给你留一个。”
这话一出,愣是把桦山久高吓得忘了疼痛。
开玩笑,他当年就参与过远征朝鲜,因为曾经击败过李舜臣,使得他信心倍增,在庆长之役的时候。伏击名将李如松率领的三千骑兵,结果反被李如松杀了一个落花流水。倭寇的尸体堆成了小山。桦山久高挨了一刀,躺在死人堆里,他才侥幸逃过一劫。
直到如今,每当下雨阴天,他的伤口隐隐作痛,眼前都是一片血色,甚至能闻到刺鼻的腥气。从那时起,明军的可怕形象就烙印在他的心头。
张海川见他脸色异样,被眉头一挑,冷笑道:“看你的岁数,是不是参加过壬辰倭乱,是不是去过朝鲜”
桦山久高一愣,猛地跪倒磕头。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嘭嘭嘭,脑袋磕在甲板上,霎时间就是一片暗红。
张海川拿着脚尖踢了踢他的额头,冷笑道:“别玩这些虚的,本爵这有一封信,拿回去给你耳朵主子看看,如果他答应了,一切好说,不答应,立刻就灭了你们。”
张海川懒洋洋一摆手,让人把桦山久高拖下去。士兵提着他到了船舷,也不用绳索了,直接给扔到了船上,这一摔,差点把他摔死。
吭吭唧唧,好半晌,桦山久高缓了过来,他拿起信封,拆开观看。
刚看了一眼,桦山久高就后悔了,他根本就不该看,甚至他都想把自己的眼珠子抠出来。
只见上面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几项条件,第一赔偿白银二百万两,黄金十万两,粮食一百八十万石;放弃琉球,承认大明是琉球的唯一宗主国;开放鹿儿岛为通商口岸,准许商船自由往来,不许征收赋税;划出专门区域,供天朝子民居住,准许天朝派遣驻军,保护商民安全
1...235236237238239...264
猜你喜欢